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第一章:现代文学思潮

.
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 的《文学革命论》,号召 学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 文学运动,发动中国的文 学革命。他的“三大主义” 中所要建设的“国民文学” 、“写实文学”、“社会 文学”,即脱胎于欧洲19 世纪的写实主义文学。
新文学理论建设
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 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甲寅》与《学衡》相呼应,章士钊《评新文学 运动》集中攻击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他从逻辑 学、语言学、文化史等方面来论证文言文的优越, 新文学阵营写文章大力批驳其谬误。
新文学社团流派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周作人、郑振铎、 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宣称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 已经过去了。”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 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黄遵宪: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主张用俗话 作诗“我手写我口”。
.
林译小说
林纾一生译欧美小说180多种,1200多万字,译作 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 《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撒克逊劫 后英雄略》等。
.
二 20年代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 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 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 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新月社的活动1923年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 . 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 多系留学英美的留学生。
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于副刊 创设《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 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 办“新月书店”,相继出版《新月》月刊、《诗 刊》季刊。这一诗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发生过影 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彼岸》:表现“人与人的牵制关系”主题。戏剧提 供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 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 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 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 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 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典型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 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 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 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 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 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自然主义
丹纳《艺术哲学》 种族、时代、环境 “三要素” 文学地理学 写实主义
第二节、主题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 思潮。
一、人性主题
1、鲁迅小说 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 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 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 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 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 的维度。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 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PPT..

• 例二 • Xiang Ming忍不住提出了下列问题: 鸡蛋黄究竟会诱发心脏病还是有益健康? 过去了的时光能不能重新倒流?新的形态 与旧的形态哪个更易朽速朽?大学文凭多 了是说明教育事业前进、人们的文化素质 提高了还是相反?一个人说得最多的话是 否便是喜欢说最想说的话?吸烟与吃名贵
• 中药与看连续电视剧哪一样更催人早死? 骂倒别人是不是就证明自己聪明?有人说 他走得过快有人说过慢能不能证明他走得 不快不慢正合适?会说英语的人究竟是不 是一定找到洋配偶然后把小舅子也接出去? 个体、集体、全民哪个更积极主动?高谈 阔论的人有几个人不是骗子?四合院与摩 天大楼哪一个更现代化?区分离休与
自由联想之二: 听德语歌——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 吗? ——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 故乡——不,那不是西北高原。那是解放前的北 平——不,那不是逝去了的,遥远的北平。那是 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
3、《来劲》
语言的狂欢——悖反的语言与悖反的现实
• 例一
您可以将我们的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向明,或者项铭、 响鸣、香茗、乡名、湘冥祥命或者向明向铭向鸣向茗向名 向冥向命……以此类推。三天以前,也就是五天以前一年 以前两个月以后,他也就是她它得了颈椎病也就是脊椎病、 龋齿病、拉痢疾、白癜风、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益寿延 年什么病也没有。十一月四十二号也就是十四月十一二号 突发旋转性晕眩,然后照了片子做了B超脑电流图脑血流 图确诊。然后挂不上号找不着熟人也就没看病也就不晕了 也就打球了游泳了喝酒了做报告了看电视连续剧了也就根 本没有什么颈椎病干脆说就是没有颈椎了。亲友们同事们 对立面们都说都什么也没说你这么年轻你这么大岁数你这 么结实你这么衰弱哪能会有哪能没有病去!说得他她它哈 哈大笑呜呜大哭哼哼嗯嗯默不做声。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7ppt

结构主义
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试图找出 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构造一种“人的物 理学”。
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他所理解的世界,事实 的状况是由他头脑中关于真实的信念来框 定的。——寻求早期人类思维的“结构”。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其次,“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 释 一、对“深度模式”的追求。 二、当代西方人的主体性面临着消释的状况。
结构主义
罗兰· 巴尔特是法国最重 要的文论家和批评家之一, 也是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 义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写作的零 度》、《论拉辛》、《符 号学原理》、《批评与真 实》、《批评论文文选》、 《文本的快乐》、《恋人 絮语》等。
结构主义
巴尔特提出写作时” 零度“介入的观点。 某一位作者在写作时 可能确实是以零度介 入作为前提,但他的 写作会在整个写作系 统中被整合,实际上 是非零度化了。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哲学及社会思潮背景
法国思想界在20世纪50年代遭遇困境。
列维· 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对萨特的《辩证理 性批判》中的基本观点提出明确挑战,引发了一场 学术论战。
结构主义认为,人本身没有独立性,是被结构所决 定的,因而人是被动的。——反存在主义思想。
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人类学》: 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 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 “版本”,它们都体现出 大体相似的“主题”,即 “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 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 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 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 合成了不同图像。
Ⅰ
卡达摩斯寻找被宙斯骗走 的妹妹欧罗巴
Ⅱ
Ⅲ
Ⅳ
途中卡达摩斯 杀死了毒龙 由毒龙龙牙长出的斯 巴托人骨肉相残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现代派小说
义与特征
现代派小说的意义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技巧。
现代派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打破 传统的历史和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 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并把对人物心理的 透视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开拓了 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空间。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现代》的出现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在上海创 刊,创办人:施蛰存。
《现代》创刊后,施蛰存、刘呐鸥、 杜衡、戴望舒、穆木天等经常给《现代》 撰稿,“现代派”由此得名。
现代文学资源库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小说
在小说领域把现代主义向前推进并构 成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中国的现代派 小说,它的出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明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已经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散文
现代主义散文创作,以鲁迅的《野 草》为代表。
三、现《代野主义草文》学是思一潮部的成象熟征主义的作品, 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与两 难的选择。
现代文学资源库
2、寂寞的青春使他痴迷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印度人结婚最早,十五而生子者以为常,而其衰落 亦特速焉。欧洲人结婚最迟(就中条顿民族尤甚), 三十未娶者以为常,而其民族强建,老而益壮。中 国、日本人之结婚,迟于印度而早于欧洲,故其成 熟衰老之期限,亦在两者之间。故欲观民族文野之 程度,亦于其婚媾而已。即同一民族中,其居一于 山谷鄙野者,婚嫁之年,必视都邑之民较早,而其 文明程度,亦恒下于都邑一等,盖因果相应之理, 丝毫不容假借者也。
4、小说界革命和新戏的诞生
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 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 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 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 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 之力支配人道故。
吾今且发一问:人类之普通性,何以嗜他书 不如其嗜小说?答者必曰:以其浅而易解故, 以其乐而多趣故。是固然。“
3、文界革命:报章文体——“新文体”的倡导 以梁启超的文章为典范
禁早婚议
言群者必托始于家族,言家族者必托始于婚姻, 婚姻实群治之第一位也。中国婚姻之俗,宜改良者 不一端,而最重要者厥为早婚。
凡愈野蛮之人,其婚姻愈早;愈文明之人,其婚 嫁愈迟。
征诸统计家言,历历不可诬矣。婚嫁之迟早,与
身体成熟及衰老之迟早,有密切关系,互相为因, 互相之果。(惟其早熟早老,故不得不早婚,则乙 为因而甲为果;以早婚之故,所遗传之种愈益早熟 早老,则甲为因而乙为果。)社会学公理,凡生物 应于进化之度,而成熟之期,久暂各异。进化者之 达于成熟,其所历岁月必多,以人与鸟兽较,其迟 速彰然矣。虽同为人类,亦莫不然,劣者速熟,优 者晚成,而优劣之数,常与婚媾之迟早成比例。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人:禹权恒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册),南京大学 出版社。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 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 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 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 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 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 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 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 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辨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 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 挑战: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文学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特征
1、首先,它是建立在崭新的历史与逻辑基点上的文化 思潮。这个历史基点就是“人的发现”;逻辑基点就 是“人的意识”。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最根本 的特征。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 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 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 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 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 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
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 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而产生
广泛影响。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
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 卫品格。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 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说‘现实主义’ 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 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 的东西”。
一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 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 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 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 的准则。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 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 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 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 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
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
迪朗蒂和尚弗勒里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
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
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 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 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 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
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 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 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
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 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 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 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 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 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册),南京大学 出版社。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 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 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 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 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 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 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 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 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辨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 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 挑战: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文学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特征
1、首先,它是建立在崭新的历史与逻辑基点上的文化 思潮。这个历史基点就是“人的发现”;逻辑基点就 是“人的意识”。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最根本 的特征。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 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 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 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 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 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
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 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而产生
广泛影响。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
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 卫品格。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 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说‘现实主义’ 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 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 的东西”。
一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 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 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 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 的准则。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 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 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 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 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
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
迪朗蒂和尚弗勒里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
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
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 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 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 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
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 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 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
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 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 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 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 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 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