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课(光学分析部分)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基础问题 (一)

仪器分析基础问题  (一)

仪器分析基础问题(一)1 绪论2 光分析1.什么叫光学分析法?2.光学分析法一般包含哪三个过程?3.我们这门课程要学习什么光分析方法?4.看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你就知道这个方法的什么信息?5.电磁辐射具有哪两个特性?分别对应的参数和公式是什么?6.如果一个特定的物质能吸收光线,是不是就能吸收任何波长的光线?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在各个方面的不同2.为什么原子光谱是线状的?而分子光谱是带状的?3.为什么可以根据原子光谱对元素进行定性分析?4.原子光谱涉及哪种能级的跃迁?分子能级呢?1.荧光量子产率的定义式是什么?2.影响荧光的分子结构因素有哪几个?分别是怎么影响的?1.无辐射去活化过程有哪几个?辐射去活化过程有哪几个?2:同一物质的激发光、荧光、磷光,三者的波长的大小顺序?3:荧光发射途径是什么?磷光呢?(即说出从哪个电子能级跃迁到哪个电子能级上)1.低温还是高温利于发射荧光?2.溶剂极性增加,一般会使荧光强度和波长怎样变化?1.分子中哪种跃迁类型最利于发射荧光?2.共轭度增加,荧光强度和波长会怎么变化?3.荧光素和酚酞结构式非常相似,为什么荧光素的荧光量子产率很大而酚酞没有荧光?4.苯酚的荧光量子产率比苯的更大还是更小?苯甲酸呢?1.荧光猝灭主要有哪几种?2.荧光分析时为什么要除氧?3.溴化物通常会发生哪种荧光猝灭?这种猝灭会使荧光、磷光强度分别如何变化?1:激发光谱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发射光谱呢?测定时应该把第一单色器和第二单色器分别放置在什么波长的位置上?2:什么叫stocks位移?3.荧光光谱的形状受激发光波长的影响吗?能量最低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形状有关系吗?有的话是什么关系?1.标准曲线法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是什么?2.使用标准曲线法时需要注意什么?3.标准曲线法的特点是什么?4.标准曲线法的适用情况是哪两种情况?5.多组分混合物荧光分析时若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都重叠,常采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求解,那么列方程组是依据什么原理?1:荧光分光光度计有哪几大部件?作用分别是什么?2.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吸光光度计相比,有哪两个特点?1.什么叫光学分析法?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分子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对光线的发射吸收等现象,通过测量光线的波长与强度或者是其他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一章1、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原理是什么?答:○1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分析法、色谱分析法○2原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斥渗透等方面的分离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一章2、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答:优点:○1灵敏度高、○2炒作简单、○3自动化程度高、○4试样用量少、○5应用广泛缺点:价格昂贵、准确度不高一章3、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怎样?答:○1电化学分析方面在生物传感器和微电极应用具有广泛前景○2光学分析法方面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探头在临床分析、环境监测○3色谱分析法对样品的连续分析研究活跃,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在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景。

○4计算机的应用使仪器分析具有智能性。

二章1、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能否直接测定,怎样才能测定?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不能直接测定,必须与另一支电位恒定的参比电极同插入测定试液中组成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动势来间接测指示电极电位。

二章2、何谓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有什么作用?○1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能指示被测离子活度;○2参比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二章3、测量溶液PH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哪种类型?简述它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

○1作用原理:玻璃电极先经过水化的过程,水化时吸收水分,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化凝胶层,该层面上Na+点位几乎全被H+所替代。

当水化凝胶层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凝胶层表面上的H+浓度与溶液中的H+浓度不相等,便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迁移,当达到平衡时,产生电位差,由于膜外侧溶液的H+浓度与膜内溶液的H+浓度不同,则内外膜相界电位也不相等,这样跨玻璃膜产生电位差,即膜电位(4膜=4外—4内)○2应用情况:最早的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位法测定PH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

仪器分析习题 Y2习题の绪论-光学分析导论-原子吸收

仪器分析习题   Y2习题の绪论-光学分析导论-原子吸收

选择题1.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 )A灯电流B灯电压C阴极温度D内充气体的压力2. 与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荧光法使用的光源是 ( )A必须与原子吸收法的光源相同B一定需要锐线光源C一定需要连续光源D不一定需要锐线光源3. 在原子吸收测量中,遇到了光源发射线强度很高,测量噪音很小,但吸收值很低,难以读数的情况下,采取了下列一些措施,指出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该种情况是不适当的 ( )A改变灯电流B调节燃烧器高度C扩展读数标尺D增加狭缝宽度4. 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 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 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 )A每毫米2.6nm B每毫米2.6nm 每毫米0.38nmC每毫米26nm D每毫米3.8nm5. 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A原子荧光法中, 共振荧光发射的波长与光源的激发波长相同B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共振荧光发射波长比光源的激发波长长C原子荧光法中, 荧光光谱较简单, 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分光计D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荧光强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6.原子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行调制, 主要是为了消除 ( )A光源透射光的干扰B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扰C背景干扰D物理干扰7. 影响原子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宽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斯塔克变宽D多普勒变宽8. 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 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 )A盐酸B磷酸C钠D镁9.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内充气体D灯电流10.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不适当 ( )A加入释放剂B加入保护剂C提高火焰温度D改变光谱通带11.在原子吸收法中, 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生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A热变宽B压力变宽C自吸变宽D场致变宽12.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 )A工作曲线法B内标法C标准加入法D间接测定法13. GFAAS的升温程序如下: ( )A灰化、干燥、原子化和净化B干燥、灰化、净化和原子化C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D灰化、干燥、净化和原子化14. 可以说明原子荧光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在产生原理上具有共同点的是( )A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B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C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D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1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钾元素含量,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 这里钠盐被称为 ( )A释放剂B缓冲剂C消电离剂D保护剂16. 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 ( )A大量的空气B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C少量的空气D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17. 在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原子荧光分析法是测量受激基态分子而产生原子荧光的方法B原子荧光分析属于光激发C原子荧光分析属于热激发D原子荧光分析属于高能粒子互相碰撞而获得能量被激发18.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测定下述哪种元素需采用乙炔--氧化亚氮火焰( ) A钠B钽C钾D镁19.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 能使吸光度值增加而产生正误差的干扰因素是( )A物理干扰B化学干扰C电离干扰D背景干扰2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 )A光电池B光电管C光电倍增管D感光板A、D、A、A、B、B、D、B、D、D、B、C、C、C、C、D、B、B、D、C填空题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为了测出待测元素的峰值吸收必须使用锐线光源,常用的是___________ 灯,符合上述要求。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

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

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6】 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数。

(1)波长为0.9nm 的单色X 射线; (2)589.0nm 的钠D 线; (3)12.6μm 的红外吸收峰; (4)波长为200cm 的微波辐射。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分离分析法 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

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尤其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实现人机对话,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的能级和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б→б*、П→б*、n→б*、n→б*、n→П*、П→П*。

其中n→б*、n→П*、П→П*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和饱和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仪器分析习题

仪器分析习题

仪器分析习题《仪器分析》复习题光学分析法⼀、选择题1. 光量⼦的能量正⽐于辐射的。

A. 频率B. 波长C. 波数D. 传播速度E. 周期2. 电⼦能级间隔越⼩,跃迁时吸收光⼦的A. 能量越⼤B. 波长越⼤C. 波数越⼤D. 频率越⾼E. 以上A.B.C.D.都对3. 同⼀电⼦能级、振动态变化时所产⽣的光谱波长范围是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X射线区E. 微波区4. 红外光谱是A. 分⼦光谱B. 原⼦光谱C. 吸收光谱D. 电⼦光谱E. 振动光谱5. 下⾯五种⽓体,不吸收红外光者有A. H2O B. CO2C. HClD. N2E. CH46. ⽤发射光谱进⾏元素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较标尺的元素是A. 钠B. 碳C. 铜D. 铁7. 有下列性质的感光板A. 反衬度⼤的B. 展度⼤的C. 惰延量⼤的D. 展度⼩的E. 惰延量⼩的在下列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哪个⑴进⾏元素的定性分析时,宜选⽤;⑵进⾏元素的定量分析时,宜选⽤。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的基本公式为A. I=AC bB. R=KC bC. lgI = blgC+lgAD. lgR = blgC+ lgKE. ΔS=γ b lg C+γblgK9. 测量光谱线的⿊度可以⽤A. ⽐⾊计B. ⽐长仪C. 映谱仪D. 测微光度计E. 摄谱仪10. 原⼦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时,被蒸⽓中待测元素的A. 原⼦B. 激发态原⼦C. 基态原⼦D. 离⼦E. 分⼦所吸收,由辐射特征光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法11. 原⼦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是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能量B. 在⼴泛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C. 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D. 产⽣紫外线E. 产⽣具有⾜够强度的散射光12. 在原⼦吸收分⼦中,待测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扰等,在很⼤程度上取决于A. 空⼼阴极灯B. ⽕焰C. 原⼦化系统D. 分光系统E. 检测系统13. 有下列燃料⽓体和助燃⽓体,其中⽕焰温度最⾼的是14. 原⼦吸收的定量⽅法——标准加⼊法,消除了下列哪种⼲扰A. 分⼦吸收B. 背景吸收C. 光散射D. 基体效应E. 物理⼲扰15. 原⼦吸收分析中,在下列不同⼲扰情况⑴、⑵,宜采⽤A. 减⼩狭缝B. ⽤纯度较⾼的单元素灯C. 更换灯内惰性⽓体D. 另选测定波长E. ⽤化学⽅法分离16. WFX-2原⼦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线⾊散率倒数为2nm/mm,在测定钠含量时,若光谱通带为2nm,则单⾊器狭缝宽度为A. 0.1nmB. 0.1mmC. 0.5mmD. 1mmE. 10mm⼆、填空题1. 某化合物14500nm 220man man =,ε=λ⼰烷,若L =1.0cm ,C =1.0×10-4mol/L ,则透过百分数%T =。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一、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能量 B.频率 C.波长 D.波数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A.波长B.速度C.频率D.方向3.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4.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 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C.紫外区和红外区 D.波数越大5.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A.能量越大 B.频率越高 C.波长越长 D.波数越大6.波长为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A. B. C.124eV D.1240 eV7.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 B.光的发射 C.光的散射 D.光的衍射8.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 B.衍射和干涉 C.折射 D.发射9.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 B.衍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旋光作用10.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二、填空题1.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能量越();反之,波长越短,能量越()。

2.在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色散元件获得()来作为分析手段。

3.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这中现象称为()。

4.吸收光谱按其产生的本质分为()、()、()等。

5.由于原子没有振动和转动能级,因此原子光谱的产生主要是()所致。

6.当光与物质作用时,某些频率的光被物质选择性的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此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由()状态跃迁到()的状态。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导论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导论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 间的直线距离。
c
1

波数: 每厘米长度内含有的波 长数目。
2、光的微粒性 电磁波的波动性不能解释辐射的发 射和吸收现象。对于光电效应及黑 体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等现象,需 要把辐射视为微粒(光子)才能满 意地解释。
3、电磁波谱图
复习思考:
1 通常将仪器分析分为哪几类?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光的二象性
1、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具 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 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 周期,单位为s(秒)。
频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 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 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它等于周期的倒数1/T。
发射线是514.5 nm和488.0 nm。另外Kr+激 光器也是激光光谱仪的常备激光器。
(2) 固体激光器 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固体激光 器是红宝石(Al2O3掺Cr3+)激光器和Nd: YAG (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前者的 激光波长为694.3 nm,后者使用的激光波长是 1064 nm。
二、 单色器
1、单道光子检测器 (1) 光电池 硒光电池是最常用的阻挡层光电 池。将一层半导体硒涂在铁或铝的金属底板 上,金属底板和硒之间是欧姆接触。在硒表 面再涂一层导电性和透光性良好的金属薄膜 如金、银等作为收集极,然后再在金属薄膜 表面涂一层保护层即成。 图10-17
(2) 光电管 光电管也称真空光电二极管。
光谱,这种光谱法有原子发射光
谱和火焰光度法等。
图10-6
光致发光 物质吸收光能后跃迁至
激发态,当回到低能态或基态时将
发射辐射,这种光谱法有原子荧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可采取对光源进行调制供电,或 采取机械斩光器调制光源,使得光源辐射信号与火焰发射相区别。如果 火焰背景发射过大,可采取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信 噪比。
(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可选择待测 元素的其它吸收灵敏线作分析线,若其它吸收灵敏线的测定灵敏度过低, 可采取分离干扰元素的方法解决。
C(Mg)=5.62 ng·mL-1
第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 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区别?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被测试样在原子化中经 雾化、蒸发、干燥、离解、原子化过程后,被测元素被转化 为基态原子,由锐线光源辐射的锐线为被测元素所吸收而减 弱,透过光线经单色器分光后而为检测器所接收,被测元素 的吸光度与试样中的浓度成正比,此既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分析的基本原理。
优点: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 AAS较AES受原子化温度影响小,设备也较便宜,AES适合 于多元素同时分析。
2.何谓锐线光源,AAS为何使用锐线光源? 答:锐线光源是指能辐射出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由于受谱线变宽的影响,谱线具有一定的 轮廓,而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总数是与积分吸收成正 比的,但是由于原子吸收谱线的半宽度太小,其积分吸收是 不能直接测定的。但若使用锐线光源,由于其发射线宽度远 小于吸收线宽度,而两者的中心频率是重合的,而峰值吸收 与积分吸收成正比,因此,可利用测量峰值吸收来代替积分 吸收,此时峰值吸收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
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例如钨丝 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
答:原子吸收光谱为线状光谱,其半宽度很小,仅10-2—10-3nm,如 要测量其积分吸收,则要求入射光的通带宽度应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半 宽度,若采用连续光源,则要求单色器的分辨率很高,至少应在五十万分 之一,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难以作到。一般分光光度计的通带宽度均大 于0.1nm,若直接测量原子吸收,则由于其通带宽度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 半宽度,由待测元素原子产生的吸收占通带内的入射光的比例很小(约 1%以内),导致测量的误差太大,因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不采用 连续光源,而采用空心阴极灯等锐线光源作光源,测量原子的峰值吸收。
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比较:
共同点:两者都是基于原子光谱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都只能对元素(主要为金属元素)进行分析,两者都需破坏 试样的结构,使试样转化为原子进行分析。
不同点:发射光谱是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现象进行分析的 方法,而原子吸收是基于原子吸收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发 射光谱测定的是激发态原子的总数,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的 是基态原子的总数。因此,一般发射光谱分析的原子化条件 要比原子吸收分析温度高些,原子吸收光谱要比发射光谱的 谱线简单,干扰也较少,且较易克服。
仪器分析习题课 (光学分析部分)
第五章 发射光谱分析作业
1.摄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摄谱仪的组成及作用如下: 照明系统:使光源产生的辐射均匀的照明于狭缝,并使感光板
的谱线均匀; 准光系统:将光源照射于狭缝的光平衡,均匀的照射于棱镜或
光栅之上; 分光系统:棱镜或光栅,作用是把光源发射的复合电磁辐射分
镁的浓度 /ng·mL-1
1.05 10.5 100.5
相对强度
279.8nm 281.6nm
0.67
1.86
3.4
1.6
18
l.5
镁的浓度 /ng·mL-1
10500 1050 分析样品
相对强度
279.8nm 281.6nm
115
1.7
739
1.9
2.5
1.8
解:由已知数据列表如下:
其中:
lg
R
解为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投影系统:将色散后的单色光聚焦于感光板,而形成光谱
2.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答: ICP是感耦高频等离子焰炬的英文简写,是一种等离子体光源。
ICP的形成原理:
由高频发生器提供高频交变电流(5~30MHZ, 2-4kW)给高频感应线圈 (2-5匝 空心铜管,空心水冷) ,在炬管的内外形成强烈的振荡磁场。炬管内磁力线沿轴 线方向,炬管外磁力线成椭圆闭合回路。工作气体Ar持续由石英炬管内通过, 一旦炬管内气体开始电离(如用点火器),电子和离子则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 高速运动,与其它气体分子持续碰撞,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 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状的涡流。这个高频感应电 流,产生大量的热能,瞬间可将气体加热到10000K高温,并在石英炬管的上部 形成火炬状等离子体焰炬(外观与火焰相似)。由于趋肤效应的影响,离子体 焰炬为环状结构,样品在雾化器内被雾化为雾滴,被载气Ar携带由内管进入高 温等离子体内部的环状样品通道,完成样品的蒸发、原子化、激发。
12.用内标法测定试液中镁的含量。用蒸馏水溶解MgCl2以配制标准镁 溶液系列。在每一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中均含有25.0ng·mL-1的钼。钼 溶液用溶解钼酸铵而得。测定时吸取50μL的溶液于铜电极上,溶液蒸 发至干后摄谱,测量279.8nm处的镁谱线强度和281.6nm处的钼谱线强 度,得下列数据。试据此确定试液中镁的浓度。
在光谱定性分析中,常采用铁光谱比较法。以铁的光谱为参比, 将试样与纯铁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并列紧挨着摄谱。摄得的谱片置于映 谱仪上,与元素标准光谱图比较。当两个谱图上的铁光谱完全对准重 叠后,若试样中未知元素的谱线与已标明的某元素谱线相重合,则该 元素有存在的可能。通常可在光谱图 中选择2~3条预测元素的特征灵 敏线或线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判断出未知试样中存在的元素。故 元素标准光谱图起到对照作用,可用来与试样谱图相比较,以判断未 知元素是否存在。铁光谱比较法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定性鉴定。
8
6
4
2
y = 23.085x - 7.7829
0
R2 = 0.9635
-2
0
0.2
0.4
0.6
0.8
1
-lgC
由lgC~ΔS曲线查得:
溶液A:lgC(A)=-0.62 C(A)=0.240mg·mL-1
溶液B:lgC(B)=-0.48 C(B)=0.331mg·mL-1
溶液C:lgC(C)=-0.41 C(C)=0.389mg·mL-1
ICP光源的特点:
① 工作温度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
② 光源稳定、自吸及自蚀效应小、线性范围宽;
③ 基体效应小;
④ 无电极污染;
⑤ 电离干扰小;化学干扰小;
不足: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维持费高。
3.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 之间有何联系?
答: 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而发射出的谱线; 灵敏线:指各元素谱线中最易激发或激发电位数低的谱线; 最后线:随着元素含量的降低,谱线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 失的谱线称最后线; 分析线:光谱分析中所选择的灵敏线称分析线。 关系:分析线应为灵敏线,一般选最后线。 灵敏线一定是共振线,最后线一定是灵敏线,一般应为第 一共振线,也是最灵敏线.
lgR -0.429 0.327 1.079 1.830 2.590 0.143
lgR 3.0
2.0
1.0
y = 0.7525x - 0.4356R2 = 1Fra bibliotek0.0
0
1
2
3
4
5
lgC
-1.0
由lgC~lgR曲线查得:
当试液的 lgR=0.143时,试液中镁的浓度C(Mg) :
lgC(Mg)=0.75
lg
I Mg I Mo
C(Mg)/ng·mL-1 1.05 10.5 100.5 10500 1050
分析样品
I(Mg) 0.67 3.4 18 115 739 2.5
I(Mo) 1.86 1.6 l.5 1.7 1.9 1.8
lgC 0.0201 1.002 2.002 3.021 1.021
由内标法定量分析公式: lgR = klgC + A 做lgC~lgR曲线:
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列情况而导致误差,此时应采取什 么措施来减免之:
⑴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
⑵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
⑶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答:(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可对仪器重新调零(即在空 白条件下,调整吸光度等于零)。使用前对仪器充分预热,选择适宜的 灯电流,并保持灯电流稳定均有利于基线的稳定。
根据上述数据,(1)绘制工作曲线,(2)求溶液A、B,C的浓度。
解:本题为AES内标法测定Pb,内标元素为Mg。由已知数据列表如 下:
溶液 S(Mg) S(Pb) ΔS
1
7.3
17.5 10.2
2
8.7
18.5
9.8
3
7.3
11.0
3.7
4
10.3 12.0
1.7
5
11.6 10.4 -1.2
A
7.8
光谱定性主要有简记分析 (指定元素分析)和全分析 铁光谱比较法:把试样与铁并列摄谱,由元素标准光谱图中各元素 的波长位置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 标样比较法:试样与被测元素的标样并列摄谱; 波长测定法:由比长仪测出谱线波长,查谱线波长表.
7.光谱分析中元素标准光谱图起什么作用?
答: 元素标准光谱图是以铁的光谱为波长标尺,标明各元素的灵 敏线相应位置及波长的一种标准图册。
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其谱带的半宽度较大,一般可达几十纳米, 而分光光度计的光谱通带一般在0.1—5nm,远小于分子光谱的宽度,相 对于分子光谱而言,其单色性很好。采用连续光源为光源,在分析光域 范围内,其发射光强稳定,使用一般的单色器,即可很方便的选择入射 光波长,便于制作光谱及分析波长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