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裂爆破技术参数的计算与选1
预裂爆破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为保证保留岩体按设计轮廓面成型并防止围岩破坏,须采用轮廓控制爆破技术。
常用的轮廓控制爆破技术包括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
所谓预裂爆破,就是首先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预裂爆破孔药包,形成一条沿设计轮廓线贯穿的裂缝,再在该人工裂缝的屏蔽下进行主体开挖部位的爆破,保证保留岩体免遭破坏;光面爆破是先爆除主体开挖部位的岩体,然后再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周边孔药包,将光爆层炸除,形成一个平整的开挖面。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在坝基、边坡和地下洞室岩体开挖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一)成缝机理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都要求沿设计轮廓产生规整的爆生裂缝面,两者成缝机理基本一致。
现以预裂缝为例论述它们的成缝机理。
预裂爆破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其特征是药包和孔壁间有环状空气间隔层,该空气间隔层的存在削减了作用在孔壁上的爆炸压力峰值。
因为岩石动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因此可以控制削减后的爆压不致使孔壁产生明显的压缩破坏,但切向拉应力能使炮孔四周产生径向裂纹。
加之孔与孔间彼此的聚能作用,使孔间连线产生应力集中,孔壁连线上的初始裂纹进一步发展,而滞后的高压气体的准静态作用,使沿缝产生气刃劈裂作用,使周边孔间连线上的裂纹全部贯通成缝。
(二)质量控制标准1)开挖壁面岩石的完整性用岩壁上炮孔痕迹率来衡量,炮孔痕迹率也称半孔率,为开挖壁面上的炮孔痕迹总长与炮孔总长的百分比率。
在水电部门,对节理裂隙极发育的岩体,一般应使炮孔痕迹率达到10%~50%;节理裂隙中等发育者应达50%~80%;节理裂隙不发育者应达80%以上。
围岩壁面不应有明显的爆生裂隙。
2)围岩壁面不平整度(又称起伏差)的允许值为±15cm。
3)在临空面上,预裂缝宽度一般不宜小于1cm。
实践表明,对软岩(如葛洲坝工程的粉砂岩),预裂缝宽度可达2cm以上,而且只有达到2cm以上时,才能起到有效的隔震作用;但对坚硬岩石,预裂缝宽度难以达到1cm。
东江工程的花岗岩预裂缝宽仅6 m m,仍可起到有效隔震作用。
预裂爆破的主要参数

预裂爆破的主要参数预裂爆破的主要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特性:包括岩石的名称、坚固性系数(f)等。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坚固性,会影响到预裂爆破的效果。
2. 线装药密度: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系数和爆破要求,选取合适的线装药密度。
线装药密度过大可能导致破碎范围过大,过小则可能导致爆破效果不佳。
3. 炸药类型:根据岩石的特性和爆破目的选择合适的炸药。
例如,对于次坚石、软石和裂缝大而多的岩石,以及松动爆破,可采用爆破力较大而粉碎力较小的炸药,如硝铵类炸药。
4. 爆破作用指数:爆破作用指数反映了炸药的爆炸和粉碎力。
在特坚石中,宜采用粉碎力大的炸药,如梯恩梯、胶制炸药等。
在次坚石、软石、裂缝大而多的岩石中,以及松动爆破中,可采用爆破力较大而粉碎力较小的炸药。
5. 爆破设计:包括炸药用量、最小抵抗线、孔间距、排距、孔径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岩石特性、爆破目的和炸药性能进行优化设计。
6. 起爆网络:设计合适的起爆网络,确保爆破的安全和有效性。
起爆网络包括起爆器、导线、雷管和炸药等。
7. 堵塞和填塞:爆破孔的堵塞和填塞对爆破效果有很大影响。
应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堵塞和填塞,以提高爆破效果。
8. 爆破施工:包括钻孔、装药、连线、起爆等环节。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安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9. 爆破效果评估:评估爆破效果,包括岩石破碎程度、飞散范围等,以判断爆破参数选取和施工是否合理。
综上所述,预裂爆破的主要参数包括岩石特性、线装药密度、炸药类型、爆破作用指数、爆破设计、起爆网络、堵塞和填塞、爆破施工以及爆破效果评估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这些参数,以实现安全、高效的预裂爆破。
初中高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考试爆破设计相关参数计算方法

一、装药密度(克每立方厘米):2号岩石乳化0.95-1.3、粉状乳化0.85-1.05、1号粉状铵油0.9-1.0、多孔粒状铵油0.8-0.9、岩石改性铵油0.9-1.1、岩石膨化铵油0.8-1.0、重铵油0.85-1.3线装药密度(千克每米):圆周率*(d的平方)*装药密度/4000二、钻机直径(多孔铵油炸药时取装药密度0.85克每立方厘米)对应的线装药主要有:40mm-1.07千克每米、50-1.67千克每米、65-2.82千克每米、70-3.27千克每米、76-3.85千克每米、90-5.41千克每米、100-6.67千克每米、110-8.07千克每米、120-9.6千克每米三、常用药卷(2号岩石乳化炸药)型号:1、直径32mm 长度20cm药量150g;2、直径35mm长度20cm药量200g四、各个爆破单耗(千克每立方米):光面线装药密度0.15-0.2、预裂线装药密度为0.25-0.4、台阶(深)0.4-0.6、台阶(浅)0.5-1.2、基坑0.3-0.35、沟槽一般取0.5、井巷掘进1.2-2.4(一般取1)、隧道同井巷一般取1左右、拆除砖混1-1.5、拆除混凝土1.5-2、混泥土基础一般取1、桩井2-3、立井2-4、水下钻孔(0.45+(0.05-0.15)H)五、台阶(深孔)爆破:H台阶高度已知,钻机直径D 一般取H/100,底盘抵抗线W=KD其中K取(30-40),超深h=(8-12)D,孔距a=mW其中m取(1-1.25),排距b=(0.6-1.0)W,若三角形布孔则b=asin60,孔深L=(H+h)/sin,堵塞长度L2=(20-30)D,单耗q(0.4-0.6)一般取0.5左右,q1线装药密度根据公式核算具体见第一项,根据线装药算出单孔装药量与根据单耗算出的单孔装药量(Q=qHaW)对比,调整a或者b或者q单耗,从而保持结果一致。
安全校核:v=K(立方根Q/R)括号开a次方,其中K系数(50-350)一般取150,a系数(1.3-2)一般取1.5,v一般民用建筑屋为1.5-3cm/s。
预裂爆破参数的选择与改进

预裂爆破参数的选择与改进刘文华 王自力 顾文彬(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7)摘 要 介绍了预裂爆破技术参数的选择、计算方法及其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检验了所取预裂爆破主要参数的合理性,为今后大面积预裂爆破提供了参数依据。
关键词 预裂爆破 参数选取 装药结构1 前言预裂爆破是在光面爆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控制爆破技术,自发明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它作为保护设计介质面的技术,在实践中日趋完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水利电力、交通运输、旧建筑物基础拆除、船坞码头等工程之中来提高保留区壁面的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预裂壁面,应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预裂爆破的主要参数。
本文介绍了预裂爆破的几次实验情况,目的是检验所取预裂爆破主要参数的合理性,为今后大面积预裂爆破提供参数依据。
2 第一次爆破情况2.1 预裂爆破预裂孔参数2.1.1 钻孔直径D按工程所具备的钻孔机械设备确定,钻孔机械为Y Q—150型潜孔机钻孔,钻孔直径为D=150mm。
2.1.2 炮孔间距a炮孔间距a根据瑞典古斯塔夫经验公式E=a/D =7.8~12.5确定(E为钻孔间距系数),a=D×E=(7.8~12.5)D,取a=8D=0.8m。
2.1.3 不偶合系数n为使炸药在炮孔内均匀分布,采用分段间隔不偶合装药,综合多种因素确定预裂装药药卷直径d=57mm,则不偶合系数采用n=D/d=150/57=2.63。
2.1.4 预裂孔孔深L为了爆破不留根底和不破坏台阶底部岩体的完整性,据实际情况初步选定孔深L=7.5m。
2.1.5 线药密度Q线为了保证形成贯通相邻炮孔裂缝,采用经验公式:Q线=0.36[R y]0.63a0.67kg/m式中:a——孔裂距间距;[R y]——岩体的极限抗压强度,kg/cm2。
取[R y]=300kg/cm2,依经验公式计算得Q线= 337g/m。
2.1.6 装药结构采用分段间隔装药,以导爆索作为起爆元件,将炸药准确地绑在既定位置。
光面和预裂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

浅析光面和预裂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摘要:浅析光面爆破发展应用情况、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光面和预裂爆破的质量保障措施。
关键词:巷道;光面;预裂;爆破;控制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煤矿巷道掘进使用的光面爆破应用技术,是五十年代从国外兴起的,六十年代初期在国内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
多年的实践,光面爆破在巷道挖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而预裂爆破则是由光面爆破演变而来的,它是光面爆破的其中一种,也有的称作预裂光面爆破。
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光面爆破的主爆破炮眼先于控制开挖轮廓面的光面炮眼起爆,而预裂爆破的主爆破炮眼在控制开挖轮廓面的预裂炮眼之后起爆。
光面、预裂爆破的应用,都是岩石工程爆破掘进和开挖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光面预裂爆破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工程中爆破参数选择和爆破控制技术。
因此,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对于完成预期的爆破质量至关重要。
一、合理选择爆破参数煤矿巷道掘进爆破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爆破的质量和效果,它是光面、预裂爆破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于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因素,努力提高爆破质量。
对于光面及预裂爆破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公式计算法、直接试验法、经验类比法和模型试验法等。
现结合有关资料和实践经验,给出爆破参数的一些计算公式及其参考值。
1)炮眼直径。
炮眼直径(db)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和成本,应综合考虑岩石特性、现场机械设备及工程具体情况要求选择。
一般主要依据爆破的现场和钻工机具确定。
在小断面巷道实施光面预裂爆破时,孔径宜选35~45 mm。
2)炮眼间距。
光面、预裂爆破的实质是使炮眼之间产生贯通裂隙,以形成平整的断裂面。
因此,炮眼间距(a)对形成贯通裂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炸药的性质、不耦合系数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①对光面爆破有:a = 2ri+(pi/st)db,式中:ri=(bpb/st)arb,为每个炮眼产生的裂缝长度,st为岩石的抗拉强度,db为炮眼直径,pi为爆生气体充满炮眼时的静压,pb为孔壁压力,b为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比例系数,b=μ/(1-μ),μ—波松比。
预裂爆破

预裂爆破进行石方开挖时,在主爆区爆破之前沿设计轮廓线先爆出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贯穿裂缝,以缓冲、反射开挖爆破的振动波,控制其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影响,使之获得较平整的开挖轮廓,此种爆破技术为预裂爆破。
预裂爆破不仅在垂直、倾斜开挖壁面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规则的曲面、扭曲面、以及水平建基面等也采用预裂爆破。
预裂爆破要求:(1)预裂缝要贯通且在地表有一定开裂宽度。
对于中等坚硬岩石,缝宽不宜小于1. 0cm;坚硬岩石缝宽应达到0.5cm左右;但在松软岩石上缝宽达到1.0cm以上时,减振作用并未显著提高,应多做些现场试验,以利总结经验。
(2)预裂面开挖后的不平整度不宜大于15cm。
预裂面不平整度通常是指预裂孔所形成之预裂面的凹凸程度,它是衡量钻孔和爆破参数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可依此验证、调整设计数据。
(3)预裂面上的炮孔痕迹保留率应不低于80%,且炮孔附近岩石不出现严重的爆破裂隙。
预裂爆破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炮孔直径一般为50~200mm,对深孔宜采围较大的孔径。
(2)炮孔间距宜为孔径的8~12倍,坚硬岩石取小值。
(3)不耦合系数(炮孔直径d与药卷直径d0的比值)建议取2~4,坚硬岩石取小值。
(4)线装药密度一般取250~400g/m。
(5)药包结构形式,目前较多的是将药卷分散绑扎在传爆线上(图1-21)。
分散药卷的相邻间距不宜大于50cm和不大于药卷的殉爆距离。
考虑到孔底的夹制作用较大,底部药包应加强,约为线装药密度的2~5倍。
(6)装药时距孔口1m左右的深度内不要装药,可用粗砂填塞,不必捣实。
填塞段过短,容易形成漏斗,过长则不能出现裂缝。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为保证保留岩体按设计轮廓面成型并防止围岩破坏,须采用轮廓控制爆破技术。
常用的轮廓控制爆破技术包括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
所谓预裂爆破,就是首先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预裂爆破孔药包,形成一条沿设计轮廓线贯穿的裂缝,再在该人工裂缝的屏蔽下进行主体开挖部位的爆破,保证保留岩体免遭破坏;光面爆破是先爆除主体开挖部位的岩体,然后再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周边孔药包,将光爆层炸除,形成一个平整的开挖面。
预裂爆破成缝及参数计算原理

预 裂爆 破 成 缝及 参数 计 算原 理
袁 康
( 中冶集团 铜锌有限公司 , 北京 1 0 0 0 2 8 ) 摘 要 : 把预裂爆破被爆介质看成是连续和间断的统一体 , 运用弹性力学 中的厚壁圆筒理论和 断裂力学理
论来研究预裂爆破成缝机理. 通过计算先爆孔在临爆孔产生上的预应力分布 , 建立在冲击压缩条件 下预 裂爆 破初始裂纹起裂 、 扩展 和止 裂的判据 ; 得 出了预 裂爆破孔 间起 爆在一 定时差 范围内, 先爆孔在邻爆 孔产 生的 预应 力作 用能够控制定点定 向初始裂纹生成的结论 , 由此推导 出一种新型的预 裂爆破 主要参数计 算公式 。 关键词 : 预 裂爆破 ; 成缝原理 ; 初始裂纹 ; 参数计 算 中图分类号 : T D 2 3 5 . 3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8 7 X( 2 0 1 3 ) 0 l 一 0 0 5 8— 0 5
第3 O卷
第 1 期
爆
破
Vo 1 . 3 0 No. 1 Ma r . 2 01 3
2 0 1 3年 3月
BLASTI NG
d o i : 1 0 . 3 9 6 3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8 7 X. 2 0 1 3 . 0 1 . 0 1 3
预裂爆 破技 术在 边 坡 处 理 中应 用 广 泛 , 在 实践
算方法 , 为 工程应 用提供 参 考 。
中对 于不 同工程 地质 条件下 的预 裂爆破 参数 的研究 也1 3 臻 完善 , 由于岩 石 条 件 多变 , 如岩 石 的抗 压 、 抗
1 预 裂爆 破 成 缝 机 理
关 于 预裂爆 破成缝 机理 , 众说 纷云 , 至今 尚无定
地下洞室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参数选择与计算

地下洞室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参数
一、光面爆破参数表
二、浅孔预裂爆破参数表
三、深孔预裂爆破参数
孔深不小于5m 的深孔预裂爆破参数,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1、炮孔直径不宜大于80mm 。
2、孔距为孔径的8~12倍,岩体完整段或孔径较小时取大值,反之取较小值。
3、不偶合系数(孔径/装药直径)一般取2~4倍。
4、线装药密度,按工程类比法试选或由下两式确定: (1)岩体较为坚硬,其抗压强度R =20.0Mpa ~200 Mpa 时:
6.05.0042.0a R g =∆ 式中:
g ∆—线装药密度(kg/m );
R —岩石极限抗压强度(MPa ); a —预裂孔孔距(m );
(2)岩体抗压强度R =10.0Mpa ~150 Mpa 时:
)m g r R g /(32.938.053.0=∆ 式中:
r —预裂孔半径,mm ;
R —岩石极限抗压强度(M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裂爆破技术参数的计算与施工技术开发部唐自平摘要合理的确定预裂爆破参数是确保预裂爆破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理论计算和工程内比为列,简要介绍了预裂爆破技术参数的计算和施工方法。
关键词预裂爆破技术参数施工1·概述预裂爆破是指预先在爆破开挖区主炮孔引爆前,在开挖区与保留区之间形成一条与开挖区边界一致的、具有一定宽度要求的裂缝。
以此达到防震、减震,提高一次起爆药量,减少开挖区爆破地震波对保留区内地下构筑物或地上建筑物的爆震危害;预防开挖区爆破时对保留区边坡的破坏,减少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和清邦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都是属于工程控制爆破。
合理的确定预裂爆破参数则是取得其理想效果的关键。
预裂爆破技术的关键是预裂孔的破坏控制和预裂缝隙的形成及其质量,以达到满足保留区边坡面上的半孔率、坡面不平正度和裂纹深度及阻震、减震的技术要求。
预裂爆破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工程实践中,技术人员从理论和运用技术方面已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并在水利工程建设、岩石基础、边坡甚至洞室等石方爆破开挖、石型材开采和城市保留控制爆破拆除等方面的运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在理论上还不成熟,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通用的设计计算方法。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和设计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以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2·预裂爆破的基本原理预裂爆破的基本原理是综合利用缓冲原理、等能原理、断裂力学机理和应力叠加原理,结合爆破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其爆破孔网参数、装药参数及装药结构和起爆网路,达到其主要技术要求。
所谓缓冲原理就是优选合适的炸药和装药结构,以缓和爆轰压力对岩石孔壁的冲击作用,减少或避免粉碎区和次生裂缝的产生,使爆炸能量得到合理得分配和利用。
其方法一是选用爆速低、猛度小和威力大的炸药;二是采用具有合理的不耦合系数及装药结构形式的不耦合装药。
等能原理是指选择合适的装药量,使每个炮孔产生的爆炸能与每个孔担负的预裂面积所需要的能量相等,没有多余的能量造成其他破坏性裂隙;既预裂爆破的药量恰好等于分离岩体并形成一定的断裂面积所需要的药量。
应力叠加原理:为了控制裂隙面仅沿炮孔中心连线形成,应用应力叠加理论需要沿预裂面布置一排适当加密的炮孔,并同时起爆,在炮孔连线上形成应力叠加,使叠加后的拉应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而其他方向的爆破拉力低于岩石的强度,裂隙仅沿炮孔中心连线形成。
断裂力学机理:由于岩石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多裂隙脆性材料,岩体内存在着某些自然裂纹,在高压爆生气体作用下,孔间拉应力使原有裂纹呈张开型。
如果其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岩石的断裂韧性,裂纹将扩展;如果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大于岩石的断裂韧性,裂纹将高速扩展;如果应力强度因子小于岩石的断裂韧性,裂纹将停止扩展。
总上所述,预裂爆破的力学理论是岩体爆破成缝机理的基础,在岩体爆破成缝过程中,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贯通裂缝,其中,爆生气体起着决定作用。
预裂爆破裂隙形成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开裂、扩展和止裂三个阶段:在成排孔预裂爆破时,爆生气体以较高的压力峰值瞬间作用于炮孔壁上并使孔壁四周产生许多径向微裂纹,其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随后在压力作用下继续扩展;由于相邻炮孔的存在,改变了炮孔壁附近环向应力分布,造成炮孔间连心线方向上的拉应力集中,由于岩体的抗拉强度最小,最易发生拉断或剪断破坏。
所以,岩体在爆生气体的准静态压力作用下,在炮孔间连线方向形成的集中拉应力首先大于岩体的动态抗拉强度,从而产生开裂裂缝。
岩体在炮孔壁处产生开裂缝以后,改变了内部应力分布,此时,爆生气体尚未楔入裂缝内,然而,由于开裂缝的存在,使得裂缝尖端区域内的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岩体的动态断裂韧性,导致岩体在炮孔连线方向上造成张开型断裂破坏。
随着裂缝向相邻炮孔方向的扩展,爆生气体开始逐渐楔入裂缝内,进一步改变了岩体的受力状态。
由于爆生气体的作用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岩体内空腔体积增大,加之气体的泄漏等,作用于炮孔壁上的压力已有明显的降低,当裂缝扩展到一定长度(L)和孔壁压力降到一定值时,在此条件下,若裂缝尖端区域内的应力强度因子小于岩体动态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值,就会发生裂缝止裂。
3、技术设计计算合理的确定预裂爆破参数是保证预裂爆破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性工作。
目前,在预裂爆破设计中,其参数的确定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工程类比法、模拟实验法和现场小型实验法等。
上述方法虽各尤其独到之处,但由于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无论单独采用那种方法,都将因各自的局限性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常是以理论计算为依据,工程类比为参考,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综合确定的方法来确定预裂爆破参数。
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可确保预裂爆破的质量。
3·1理论计算在岩体预裂爆破中,最主要的孔网参数有线装药密度、孔距和孔深、孔径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又与炸药的类型及装药形式和岩体的性质及凿岩机具密切相关。
在进行预裂爆破参数计算时,在施工要求确定的条件下,首先要对岩体的力学参数做较精确的了解或测定,然后正确选用炸药类型,根据这两个条件并结合现场凿岩设备,确定钻孔直径和孔深;再根据理论计算出不耦合系数、线装药密度和孔间距。
下面按上述原理给出各参数的数学关系式。
3·1·1不耦合系数根据缓冲原理,为了适当降低炸药爆炸对孔壁的冲击压力,在预裂爆破中一般采用轴向不耦合系数。
既炮孔直径与装药直径之比要大于1。
(1)为不使预裂坡面遭受到过大的粉碎性破坏,则要求作用于孔壁上的压力不大岩体的三轴抗压强度,此时的不耦和系数为:P H1/(2r)De=√Δ(σe/)(1)其中σe/------- :岩石三轴抗压强度。
r------绝热指数。
γb ---炮孔装药长度系数。
L Z------ 药卷总长度,L k ------ 炮孔深度,L x ------ 炮孔填塞长度,P H--- 爆轰气体的初始压力(爆压)P H=ρ0×D2/(8×980×1000)ρ0 ------ 炸药的密度(克/厘米3)D ----- 炸药爆轰速度(厘米/秒)对2#硝铵(岩石)炸药, ρ0 =1g/cm3,D=36000厘米/秒,代入上式则:P qk----- 爆轰气体作用于炮孔壁上的压力D e/ --- 预选的不耦合系数,根据钻机直径和药卷初步选定一个值,代入上式可得出P qk值,从而得出不耦合系数D e值。
3·1·2 线装药密度的计算根据原苏联A.A.费先柯理论,最佳装药密度计算公式如下:σ压/10(2.5+√6.25+1400/(σ压/10)Δ=100QΔ单位,g/ml3--------- (2) 式中: σ压------------岩石极限抗压强度,千帕;Q--------------炸药的爆热,千焦/千克。
3·1·3 炮孔间距两个炮孔之间裂缝的形成,主要是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两孔同时起爆时,炮孔间距计算式为:nP μa=3.2×[σ拉×1-μ]2/3×γc---------- (3)式中: n为压力增长系数,n=2+6P/(P+7)P---冲击波压力,千帕P=25QΔ/δ(δ---炸药本身密度,g/ml3)σ拉----岩石极限抗拉强度;μ---泊桑比γc---炮孔半径,厘米当炮孔内的装药满足式(3)时,炮孔间距计算式为a=3.2×γc×[(σ压/σ拉)( μ/(1-μ))]2/3一般取孔径的8~12倍,硬岩取大值;软岩取小值。
按有关规定,对强风化岩石a=0.8(m),弱风化、微风化岩石a=1.0(m)。
3·2 经验公式计算法经验公式的基本形式如下:Q线=K(σ压)α×(a)β×(d)γ常见的经验公式有:Q线=0.034×(σ压)0.63×(a)0.67 -----------------(4)Q线=0.367×(σ压)0.5×(d)0.86 -----------------(5)Q线=0.127×(σ压)0.5×(a)0.84×(d/2)0.24 -----------------(6)3.3 工程类比法工程类比法决就是利用国内外预裂爆破工程实践经验或经验公式,结合实际工程的实际请况来确定预裂爆破的参数,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修改公式中的参数,以此获得满意的预裂爆破效果。
3.4 孔底装药的确定孔底装药量一般取线装药量的3~4 倍,加强装药的长度一般取1.0~1.5(m) 3·6缓冲孔设计为了保证预裂效果和预裂面不受主爆孔爆破的损坏,一般在预裂孔与主爆孔之间要布设缓冲孔。
并要对缓冲孔的孔网参数和装药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核。
4 预裂爆破的施工4·1 准确钻孔的技术措施预裂爆破的钻孔质量,直接影响到预裂面的爆破质量。
要确实保证孔位、孔距、孔角、孔向、孔长、孔底的准确性。
钻孔基本定位后,开钻前再用测角仪、丁字尺、三角板、水平尺、米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孔位、孔角、孔向三要素的准确校核。
准确无误后方可开钻。
在钻孔过程中随时以基准线检查孔角,用测角仪检查孔向,以钻杆上的标记与基准线检查孔长与孔底。
4·2 装药结构设计根据确定的线装药密度和不耦合系数,结合我国火工品生产情况来确定装药结构。
常用的装药结构有以下几种:(1) 导爆索药串式:将一定长度和直径的药卷按某种固定间隔绑在导爆索上形成药串,由导爆索起爆这些药串。
如图(2) 管状药卷式:它用一个小于炮孔直径的塑料软管或纸管装药形成在孔内装药长度上的连续径向不耦合布药,由导爆索或雷管起爆均可。
(3)全孔径散装式:它是将硝铵或铵油炸药以松散形式直接灌入孔内,上口不封,利用导爆索或电雷管起爆。
此法简单易行,但对炮孔破坏大,只适用于坚硬岩和次坚硬岩。
预裂爆破装药结构图4·3 起爆线路4·3·1 起爆线路设计常规爆破把主爆孔、拉裂孔或防震孔、辅助孔、预裂孔同联成网路起爆。
合理的爆破网路可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和实现安全爆破。
选择爆破网路应考虑爆区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爆破地震效应和飞石破坏等问题。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爆破网路可供选择时参考。
(1) 排间顺序微差起爆网路该网路组特点是设计和施工简单,爆堆均匀整齐,但最后一排孔齐发时,大块率高,对后壁破坏性大。
一般不宜用于预裂爆破。
(2) 孔间微差爆破网路该网络的特点自由面增多,爆破方向交错,岩石爆后碰撞多,块度破碎均匀,减震效果好,但网路较复杂,耗质多,一般用于压碴较少或只有3~4排孔的爆破。
(3) 孔间顺序微差爆破网路它由前排单孔开始起爆,也可以2~3孔同段起爆。
各孔雷管按顺序排列,每排孔作一组,排与排之间可本排最大一段雷管与下一排首段串联,保证单孔微差起爆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