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13年原版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二、给定资料1.退休职工满师傅是回民,家住北城。
他每周都要去一次改建后的牛街,先是转着古老而年轻的清真寺漫步一遭,然后再到牛街清真食品超市采购,“那儿的牛羊肉都是按穆斯林规矩宰杀出来的。
”满师傅赞不绝口,“牛肉炖着吃可以挑‘肋条’、‘腰窝’,酱着吃有‘腱子’。
切好片的‘小肥牛’小包装,红里透白勾人馋虫;涮羊肉讲究‘三叉’、‘黄瓜条’,那儿的货又多又新鲜。
”牛街给满师傅家节假日三代人聚餐带来了方便和欢愉。
有千年历史的北京市南城牛街地区是北京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目前,这里仅回族居民就有1万多人。
改建前,街巷狭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低矮破旧的危房连街成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
1997年牛街地区危改工程启动,这是北京市政府在全市最先实施的危改面积最大、拆迁户数量最多,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危改小区。
2004年两期工程胜利完成。
迁入新居的老住户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穆斯林们最满意的是新房里有了浴室,每天进寺礼拜前可在家中沐浴,改建后的牛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住宅无论高矮均采用穆斯林习用的黄色加绿边装饰。
始建于公元996年的辽代千年古寺──牛街清真寺周围环境也焕然一新。
寺院周围出现了万米绿地,原来门前8米宽的道路拓宽到40多米,门前那座历史悠久的“大影壁”,整修后巧妙地横亘在主干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既保持了清真寺建筑布局的完整性,更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全长670多米的街道两侧分布着商住房,经营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多家回民老字号餐馆和小吃店里的正宗清真菜肴,各种地道的牛街小吃令人怀旧,吸引着京城、外埠乃至海外的穆斯林食客。
晚上处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牛街老住户白奶奶常说:“如今在咱牛街走走,跟上长安街差不多。
”牛街街道工委干部告诉采访记者,牛街不仅是“民生一条街”,也是“民族文化一条街”。
通过利用现有条件和历史文物资源,修缮了牛街礼拜寺,扩建了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改造了民族敬老院,设立回民殡葬处、社会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卫生站等服务场所,社区数字化管理日趋完善。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真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主体是( )。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C.市、县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标准答案: C解析:考察房屋征收的主体。
房屋征收的主体是市、县级人民政府。
2、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是一条_____的铁律。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____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淹,坚定不移地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原封不动理直气壮 B.颠扑不破昂道阔步C.亘古不变义无反顾 D.一成不变勇往直前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主体是( )。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C.市、县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标准答案: C解析:考察房屋征收的主体。
房屋征收的主体是市、县级人民政府。
4、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⑤⑥④②① B.①③②④⑤⑥C.⑥①⑤③④② D.④③⑤⑥①②5、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是( )。
A.市场调研背景的基本情况B.市场调研方法的选择C.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分析D.市场调研的分析论证标准答案: D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市场调研的分析论证是市场调研报告的核心。
6、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称为( )。
A.郊区城镇化B.逆城镇化C.过度城镇化D.再城镇化标准答案: A解析:考察郊区城镇化的概念。
2013年江西政法干警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2013年江西政法干警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考德上公培公职究研院张安威熊艳星
一:结合材料2,材料3,概括我国粮食面临的问题,150字以内(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
二、根据材料4,分析土地撂荒的原因,200字以内(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
三、假如你是杨乡党书记,向县政府做报告,写汇报提纲,不要求格式,400字以内(25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流畅,身份定位准确,对策建议具体
四、材料3中“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自选角度,题目自拟,800-1000字(40分)
要求:中心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语言流畅
参考申论范文:。
2013江西招警申论解析

2013年江西省招警考试申论真题解析(一)根据给定资料,归纳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分)要求:归纳全面,表述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第一步,认真审题,准确审题是成功答题的必备前提。
从题型来看,很明显,这是一道概括题,在题干里面出现了“归纳”字样。
从需要阅读的资料来看,题目没有进行指定,这是本题的一大难点,即作答本题需要阅读的资料为所给全部材料。
从答题要素来看,一定要审题准确,它要我们归纳的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要我们概括的是“存在的问题”,为单一式概括,“医药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所给材料讲的都是医药卫生体系内部的事情。
审题的结果,本题是一道单一式概括题,需要阅读所给全部资料,找出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步,我们要认真阅读所给全部资料,把存在的问题认真勾画出来,最重要的是把关键词勾画出来,在旁边标上序号。
第三步,对所标出的要点,即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的整合,明白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四步,注意分条作答,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
答题要点:全科医疗医师数量少,无法满足需求;基层医疗设施、设备匮乏;滥用抗生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经营企业集中化程度不高;医疗器械监管机构不健全,职权配置分散,专业化水平薄弱;全民早期预防和体检重视不够;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健全,水平较低;“以药补医”机制导致患者看病贵。
(二)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际,就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30分)要求:分析客观合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见解深刻,不超过500字。
第一步,审题。
从题型来看,很明显,这是一道对策题,在题干里面出现了“提出应对策略”字样。
从需要阅读的资料来看,题目没有进行指定,和第一题一样,作答本题需要阅读所给全部材料,但是,我们阅读过材料之后,会发现,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后半部分,即材料6-11。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A卷)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及答案解析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目录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1)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 (1)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解析 (14)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及答案解析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2012年月6日中午,在江南某村,一堆“85后”新人的传统结婚仪式正在举行。
“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倒愿意举办农村的传统婚礼,真稀奇。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据了解,这是当地几名大学生村官策划的第一场农村传统婚礼。
看惯了西式婚礼的走红毯、切蛋糕、倒香槟等流程,这场农村传统婚礼,让年轻的新郎新娘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新浪东平怀着欣喜而忐忑的心情望着新娘丽丽。
在婚车上,新娘用糙茶洗好脸后,就盖上大红盖头,小鸟依人般挽着新郎的手走下婚车,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踩着印有“喜”字的麻袋走进堂屋,麻袋又称“代代子孙”,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这是,空中下起了一场“花瓣雨”,【围观】的孩子欢呼雀跃。
2013年6月2日江西上饶事业单位《申论》(试卷及解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申论》试卷(总分100分,时限120分钟)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不给分。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材料:1、有饭施给饿人,有钱施给穷人,本是为了救贫扶弱,却被一些自知缺失的人员中饱私囊。
低保款流入困难群众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从今年7也2日起,省纪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等五部门人员联合,在全省开展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短短1个月时间,仅沈丘县、泌阳县、舞阳县、鄢陵县、许昌县等五县就取消约4.35万名低保户。
家里三个大学生,毕业了个个公务员,家里却还吃着国家的低保。
有些地方人情保、关系保,更是成了风气,真正的困难户拿不到国家的补贴。
从今年7月2日起,省纪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等五部门人员联合,在全省开展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重点对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包括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低保资金发放、使用和管理情况等进行核查,让低保款真正流入低保户手中。
核查对象是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各类农村低保户。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答案真题标准化解析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真题标准化解析在后面180分钟100分【考查话题】社会类(幸福感、心理压力)【总体分析】2014年国考已经过去,在之前的公告中已经有了考试时间增加到三个小时的变化。
对于这个变化,各家众说纷纭。
总体而言,今年考试材料字数为7134字,材料主题为文化和社会,更偏向于考察社会心理方面的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考试依然是独立的五道试题,和2013年国考没有区别。
在形式上我们发现作文的分数没有沿用去年国考的35分,又变为了以往的40分,而同时作文字数相比以前增加了200字左右。
在申论题目对概括题的考察中,主要有几个重点:全面、流畅、条理、准确。
在五道题中,重点考察的和2013年国考地市级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以概括为主,考察重点有所侧重。
总的来说,今年考试题型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此基础上,题目的问法更加灵活,如果审题不清楚的话,可能会吓到一部分学生,但是只要认真审题,就会发现其题目的本质和之前是没什么变化的。
【作答要求】1.“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
(15分)【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
不超过200字。
【分数】15【题型】概括题【审题】1、表面看这是一道新题型,但是其实质还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概括题;2、答题范围定位在材料;3、注意分类合理,要求有一定条理性。
【答题思路】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用我们万能维度来答题,宏观上从主体、技术、制度、环境四维度来分类,同时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整合完成答案。
【参考答案】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1、政府主导;2、工会、妇联等参与,企业协同。
二、采用技术手段:1、采用汇演等创新工作模式;2、聘请、培养专业心理人才提供支持;3、增加财政投入,稳定资金支持;4、完善咨询室等硬件设施;5、成立心理卫生协会等专门机构。
2013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二、给定资料材料1流动,是一个社会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所在。
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201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为2.3亿。
流动不只改变乡村,正在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流动岂止在城乡?事实上,不仅仅是广大农民工,许多中国人的命运都在流动中得到了改变。
跳槽求职的大学生群体、寻找投资之地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享受生活的旅游群体、异国圆梦的留学群体……流动大军的主体愈发多元,规模愈发壮观,范围愈发广阔。
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的春运大迁徙,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的流动图景。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春运人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5.6%,近几年接近10%。
2012年,春运人数首次突破30亿人次,今年则将超过34亿人次。
在流动中,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农民工获得了财富与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连续三年增收超过城市居民。
农民收入增量源于三个因素,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打工收入增加。
流动,催生出“人口红利”效应,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的劳动人口创造了中国GDP的20%左右。
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说,流动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调查监测报告指出,2011年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首次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报告显示,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流向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吸纳能力在增加。
随着中西部务工收入增幅高于东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务工收入差距在缩小。
2012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在江西九江市调研时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二、给定资料材料1流动,是一个社会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所在。
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201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为2.3亿。
流动不只改变乡村,正在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流动岂止在城乡?事实上,不仅仅是广大农民工,许多中国人的命运都在流动中得到了改变。
跳槽求职的大学生群体、寻找投资之地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享受生活的旅游群体、异国圆梦的留学群体……流动大军的主体愈发多元,规模愈发壮观,范围愈发广阔。
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的春运大迁徙,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的流动图景。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春运人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5.6%,近几年接近10%。
2012年,春运人数首次突破30亿人次,今年则将超过34亿人次。
在流动中,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农民工获得了财富与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连续三年增收超过城市居民。
农民收入增量源于三个因素,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打工收入增加。
流动,催生出“人口红利”效应,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的劳动人口创造了中国GDP的20%左右。
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说,流动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调查监测报告指出,2011年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首次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报告显示,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流向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吸纳能力在增加。
随着中西部务工收入增幅高于东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务工收入差距在缩小。
2012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在江西九江市调研时指出。
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
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动力富民的动力。
城乡分隔、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到城乡一体——这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乡关系经历的四个阶段。
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加速向乡村辐射,达到50%时。
城市文明普及率有望达70%;而当城市化达到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
换言之,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材料2“流动的中国”是怎样发生形成的呢?“推拉理论”对人口流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推拉理论”首先由巴格内(D.J.Bagne.)提出,他认为,人口流动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条件。
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成为促使人口流动的拉力,而流出地不利的生活条件就是推力,人口流动就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
之后,李(E.S.Jee)在《移民人口学之理论》一文中,对“推拉理论”进行了发展,他在巴格内理论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第三个因素——中间障碍因素,认为人口流动是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坚持了几十年的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步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替代,农民摆脱了集体劳动的禁锢,成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自由劳动者。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可以在城镇落户,由此开启了农村人口流动的闸门,人口流动数量迅速高涨。
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快了户籍制度改革,国家逐渐允许农民在中小城市里定居。
同时,国家出台了多项户籍改革办法,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
地方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政策,如“蓝印户口”,取消“农转非”指标,对高质量的人才流动采取放宽政策等。
进入21世纪,国家又逐步取消一些针对流动人口的不合理制度,如收费制度、遣送制度等,并不断推动与之配套的保障、住房、教育等政策的改革。
这些制度性改革,不但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体制保障,而且降低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和寻找工作的成本与风险。
我国虽然实施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高达1300万。
而农村土地资源有限,不会随人口的增长而增多。
相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耕地还将继续减少。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96年至2003年的七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七年减少了一亿亩,平均每年约减少1429万亩。
这样一来,便在……土地管理的过程。
以江苏省为例,全省人均耕地已不足0.9亩,全省4000多万……一年中均有一半时间……。
据统计,中国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直达3亿,人地紧张关系十分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与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海为例,随着长三角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特别是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大量境内外资本涌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形成巨大的劳动力市场。
而上海自1964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70年代末又率先实行一孩化政策,使上海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城市。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82—1990 年期间,上海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从66.16%下降到63.19%。
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劳动力适龄人口增加了291.20万,增长34.12%,达到1143.32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增至69.17%。
基于上海户籍人口负增长的背景,适龄劳动力人口增量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流动人口的补充,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风险较高的建筑业、收入较低的制造业、住宿条件较差的餐饮业、工作时间较长的批发零售业等低级劳动力市场,本场劳动人口不愿进入,需要由外来劳动力来承担。
材料3城乡收入差距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是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标并无完全可比性。
前者往往由于一些不计作收入的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待遇而使数据被高估;而后者则往往由于一些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也被作价计入了纯收入而使数量被高估,如果将两者调整到完全可比状,则差距会更大,据专家测算,若按可技配收入计算,城乡差距约为3∶1,若只考虑货币收入,差距扩大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5~6∶1。
清华大学李强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90.1%的农民进城务工后年收入比在家乡时有了明显上升,平均比进城前多收入8738.3元,其中,约20%的人高出10000元以上,52.4%的人高出5000元及以上。
安徽肥西县的一位农民曾和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他家种一季稻花去种子费420元,复泥肥750元,尿素450元,收割费900元,旋耕费900 元,人工费1125元,水费1275元,农药费2250元,转包费2370元,共支出104440元;一季稻收获粮食7500公斤,按每50公斤100元计算,共收入15000元,刨去成本后,将收入约4500元,以一年两季计算,种地年总收入为9120元。
而他在西安读大学的儿子一年学费与生活费支出就要15000元,缺口十分明显,关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务农挣钱太少”、“挣钱补贴家用”、“挣钱盖房成亲”等与经济相关的选项所占比重之和高达61.8%,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农村工业化战略与小城镇建设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乡办、村办企业依凭“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迅速崛起,并一度占据了工业发展的“半壁江山”,为农业人口进入非农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粗放经营的乡镇企业不仅原有的经营优势减退,也开始遭遇到资金短缺、管理落后和市场约束增强等挑战和冲击。
乡镇企业除少数成功转型外,大部分无力维持并逐渐破产消失,原来被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被释放出来,同时,由于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程度。
有学者指出,劳动力流出最多的往往是当地非农产业并不发达的地区,而非农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农村劳动力往往更趋向于就地转移。
与农村相比,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平整的道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同时,资本高度聚集的城市,提供了比农村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工作,也能及时地接受到现代思想与观念的熏陶和感染,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丰富社会关系,扩大生活圈子。
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对那些比较年轻、文化水平较高且不安于现状,有较高追求的农村劳动者来说,尤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材料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显示,流动人口生存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流动人口收入较低,限制了他们的社会保险参保率。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元的农业流动人口中,11.6%的人参加了养老保险;收入在1000~1500元的流动人口中,养老保险参保比例为13.9%,在2500元以上收入的流动人口中,养老保险参保比例上升到25.9%。
流动人口对劳动保障政策直销程度较低。
受雇流动人口中,12.7%的人不知道“老板与员工双方应该签订劳动合同”;12.1%的人不知道“签订劳动合同后,企业/老板应当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37.7%的人不知道“有关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保险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约三成流动人口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8.2%的受雇流动人口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流动人口劳动时间偏长。
流动人口平均每周工作58.2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75.2%。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平均工作时间分别为52.1小时、68.9小时和58.6小时。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不容乐观。
仍有39.0%的流动人口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五险一金”)。
各类社会保险中,除医疗保险外,农业流动人口参保比例均低于非农流动人口,其中工作保险低13个百分点,养老保险低32个百分点,失业保险低17个百分点。
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工伤保险条例》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调查显示,只有51.1%的流动人口参加了工伤保险,77.3%的流动人口没有参加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