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师德体会:假如你是我的孩子
孟子的故事读后感

孟子的故事读后感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故事充满着智慧
和力量,让人深受启发。
通过阅读孟子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
孟子的仁爱之心,他对待人民的关怀和教育的热情,让我深受感动。
孟子的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待人民的关怀和教育
的热情。
孟子曾经说过,“吾爱吾师,吾爱吾弟子。
”这句话深刻
地表达了孟子对待教育的态度。
他不仅尊敬自己的老师,还对待自
己的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他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
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受益终身。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而不仅仅
是传授知识。
另外,孟子的故事中还充满了对人民的关怀和爱心。
孟子曾经
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人民
的关怀和爱护之情。
他深知民生的重要性,不断呼吁君王要关心百
姓的疾苦,不要让他们受到苦难。
他在各个场合都积极地为人民发声,呼吁君王要善待人民,让他们安居乐业。
这种仁爱之心让我深
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伟大的领袖应该是关心人民、为人民谋
福祉的。
通过阅读孟子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孟子的仁爱之心,他对待人民的关怀和教育的热情,让我深受启发。
我深信,只有像孟子一样,关心人民、热爱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孟子的教诲,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
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
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
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
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
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当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只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就认定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就再也没有动过它。
《孟子》读后感5篇

《孟子》读后感5篇孟轲的《孟子》,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孟子》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家,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自己思想的完整体系,提出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
孟子主张“仁政、兼爱、非攻,和平,反对战争,人*向善”。
个人感觉《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今天,我坐下来静静的摊开这本书,再次让思想在孟子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感悟。
孟子的代表作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这几篇文章我反复诵读,颇有感受:在《梁惠王上下》中,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
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
仁义的准则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
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经济上能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安定,*自然就巩固了。
而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
在关心民众疾苦,要为解除民众的疾苦而尽心竭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
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需要做到优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
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
在《滕文公上下》,孟子强调士大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在立身行世方面要注意节*;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向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通用5篇)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通用5篇)学习孟子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孟子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1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小则修身养性,大则治国平天下,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是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法宝,更是事业的发展、齐家治国的宝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自于《孟子》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往往由于个人性情不同、个人追求不同,易产生矛盾、分岐、仇视,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事业上出现的不顺心?最常见的是抱怨别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运,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无济于事。
孟子的思想让我豁然开朗,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礼。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当我们关心他人,他人却不领情时,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还有不仁夹杂其间;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却不上轨道,可能是我们思虑不够周全;以礼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们的恭敬还不够。
孟子带给我们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过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积极的做法。
凡事反求诸己,带给我们的是心态的变化,由被动消极变得积极主动,且能及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化解矛盾;同时,会让人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会让人努力改进自己的言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得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自于《大学》许多人追求着事业发展、家庭兴旺,但却不知从何做起,苦于求道无门。
《大学》一书讲得是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学问,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告诉我们必须先由人内在的德性修养做起,而后才能达到外在事业的完成,指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
《孟子》读后感师德体会:假如你是我的孩子

《孟子》读后感师德体会:假如你是我的孩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孟子》读后感师德体会:假如你是我的孩子毕业以来,为人师已经是十一个年头了,细细想来,我发现自己对待学生有着两种不同的心态。
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心态的变化,那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自己,也做了母亲。
刚毕业那会儿,我的确是喜欢孩子的,他们单纯可爱,聪明活泼。
但那时候因为年轻,没有经验,不懂得当好一个老师,上好一堂课,光喜欢孩子还不行,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调皮捣蛋,也会撒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也会不爱学习,甚至与你作对。
所以,接下来,我想的就是如何向老教师讨教一些方法手段恩威并施,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纯粹履行老师的职责。
而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也就不太关心了。
2000年,我经过幸福而又艰难的十月怀胎,生下了我可爱的儿子。
儿子生下来那一刻,我紧紧地握着他冰凉的小手,整整一个晚上都没能睡着。
整个晚上,我都在惊讶于生命的神奇,概叹着造物主的伟大。
当我的手一移开,他马上会本能地跟过来寻找我的手。
儿子初来人世的这份无助和依赖,让我明白,为人母将会是一份多么神圣而伟大的责任。
这以后,我谨慎而小心地呵护着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小生命,惶恐而不安地对他履行着教育的职责,生怕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休完产假回到学校,我发现当我重新面对我的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他(她)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正因为有了这一想法,所以,当班上最脏的孩子在走廊上看见我,冲过来一把抱住我,把头埋在我的衣服上的时候,我不会嫌弃他,因为在妈妈的眼里,孩子再脏,也是干净的;因为有了这一想法,我从来不会打骂学生,或者说一些难听、讽刺的话,这与学校的校纪校规无关,因为,我从来不会打骂自己的孩子,我认为,孩子甚至比大人更懂道理,教育孩子应该以理服人;因为有了这一想法,我不会对任何一个孩子散失信心,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犯了一些小错误,或者只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暂时成绩不够好,做妈妈的,只会想尽办法去帮她改正,助他提高,而不会放弃对他的期望;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经常会多管闲事,例如看到因不愿寄宿而哭泣的孩子,我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抚慰他们,即使我不是他的班主任,因为我是真的心疼他们,你说,孩子想每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交流,承受爸爸妈妈的关爱,这有什么错?我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出于无奈,才会这样;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常常会惊喜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

《孟子》读后感《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读后感1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
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
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
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应该从我做事的目的开始,如果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大义的,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把事情进行到底。
而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我以后要是想做一个信守诺言,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定当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在正途上,行在大义上。
有时候碰见别人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那得看看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大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像圣经里的法利赛人一样,用小义来标榜自己,“看见了没有,我都没有违反自己的诺言。
我做事都会坚持到底的。
”我们也要他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遵守承诺,坚持到底。
试问我们所要求他人的承诺和事情都符合圣经上的教导吗?圣经上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
耶稣来是给人带来拯救和自由。
我今后要自由的活着,那些要我在小事上同样遵守他们规矩的人都见鬼去吧。
合乎圣经上的教导,我都会听从。
我活着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但是我要是没有这么做,求神的怜悯我,为我赦罪,使我得自由。
小小心得,如若理解出错,请大家留言纠正!《孟子》读后感2最近几天有些浮躁,感觉心神不宁。
或许是过年前巨大的能量场感染了我,或许是自己太过于敏感,身体的疲惫不觉涌上来。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实用[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孟子》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
《孟子》告诉我们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其中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说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对它的理解是:人生中,敢于选择,才有机会。
在选择机会的那一瞬间,不同的决断,就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就拿自然界的植物来说。
新疆的白杨,果断的选择了荒土,保卫家园,它失去了婆娑的姿态,却换来了笔直的干。
它成了人类的保卫者,正直,质朴的象征。
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沙漠里生长的仙人球,它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可它能够茁壮成长,点缀荒凉的沙漠,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不仅是植物,动物也是如此。
鸟儿关在笼子里,盘子里装满了新鲜的鸟食,而鸟儿却放弃了这一切,站中笼口,张开了有点笨拙的翅膀,坚定的选择了蓝天与自由。
连那些动、植物都能做到的事,难道人类做不到吗?做得到,因为世间万物给予我们是同等的机会,在机会面前,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那选择瞬间,会成为生命的起点,成功的关键。
鸟儿因选择蓝天而自由,白杨因选择荒土而得到称赞,仙人球因选择沙漠而辉煌。
在生活中,种种机会等待我们去选择,我们要敢于选择机会,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让生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才能够完善自己。
选择困厄的环境,善于去点缀,终究是快乐的。
我愿成为仙人球、白杨,更愿做那只展翅翱翔蓝天的勇敢的鸟儿。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2人非圣贤,都会犯错。
此时,自我反省便是最好的补救措施。
只有深刻反省,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也只有深刻反省,才会让自己铭记在心,下不为例。
孟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和人生哲理深受世人推崇。
通过学习《孟子》一书,我深刻领悟到了孟子思想中的智慧,以下是我对孟子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孟子认为,仁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之心,既是关爱他人,也是关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尊重他人的意愿,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仁爱之心也是关爱自己的表现,只有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仁爱之心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付出。
二、义利之辨孟子提出了“义利之辨”的观点,认为义重于利。
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与坚守道德原则之间,应该选择后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通过学习《孟子》中的义利之辨,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关心民众的疾苦,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疾苦,为民众谋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读后感师德体会:假如你是我的孩子《孟子》读后感师德体会:假如你是我的孩子毕业以来,为人师已经是十一个年头了,细细想来,我发现自己对待学生有着两种不同的心态。
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心态的变化,那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自己,也做了母亲。
刚毕业那会儿,我的确是喜欢孩子的,他们单纯可爱,聪明活泼。
但那时候因为年轻,没有经验,不懂得当好一个老师,上好一堂课,光喜欢孩子还不行,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调皮捣蛋,也会撒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也会不爱学习,甚至与你作对。
所以,接下来,我想的就是如何向老教师讨教一些方法手段恩威并施,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纯粹履行老师的职责。
而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也就不太关心了。
年,我经过幸福而又艰难的十月怀胎,生下了我可爱的儿子。
儿子生下来那一刻,我紧紧地握着他冰凉的小手,整整一个晚上都没能睡着。
整个晚上,我都在惊讶于生命的神奇,概叹着造物主的伟大。
当我的手一移开,他马上会本能地跟过来寻找我的手。
儿子初来人世的这份无助和依赖,让我明白,为人母将会是一份多么神圣而伟大的责任。
这以后,我谨慎而小心地呵护着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小生命,惶
恐而不安地对他履行着教育的职责,生怕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休完产假回到学校,我发现当我重新面对我的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他(她)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正因为有了这一想法,所以,当班上最脏的孩子在走廊上看见我,冲过来一把抱住我,把头埋在我的衣服上的时候,我不会嫌弃他,因为在妈妈的眼里,孩子再脏,也是干净的;因为有了这一想法,我从来不会打骂学生,或者说一些难听讽刺的话,这与学校的校纪校规无关,因为,我从来不会打骂自己的孩子,我认为,孩子甚至比大人更懂道理,教育孩子应该以理服人;因为有了这一想法,我不会对任何一个孩子散失信心,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犯了一些小错误,或者只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暂时成绩不够好,做妈妈的,只会想尽办法去帮她改正,助他提高,而不会放弃对他的期望;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经常会多管闲事,例如看到因不愿寄宿而哭泣的孩子,我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抚慰他们,即使我不是他的班主任,因为我是真的心疼他们,你说,孩子想每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交流,承受爸爸妈妈的关爱,这有什么错?我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出于无奈,才会这样;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常常会惊喜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不会因为老师心中所追求的那份成绩而漠视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和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会真诚地夸奖他们,因为,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做的;看到优秀的孩子,我就会羡慕他的家长教育得这么好,总想和他们交流交流教育孩子的成
功经验;看到不听话的孩子,我会不由自主地替他们的父母着急,希望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健康成长;而当孩子受到伤害时,我就会想,他的父母看到了会多么心疼,于是心也就会跟着疼起来。
以前,总认为爱生如子只是一句口号而已,是人们期望老师能够这样做,倡导老师这样做,但现在,我想,每一个做了母亲的教师,她应该会常常把自己放在妈妈的位置,来对待她的每一位学生。
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时常想一想,要是那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处理。
孟子在描述他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相通的。
在这儿,我并不是想表白自己有多么高尚,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和交流我的一种情怀。
如果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在工作时存一点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跟学生,跟家长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而不是需要校纪校规
的约束,那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愉快。
而我们的孩子,将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终,我们的社会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