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血肉筑长城 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通过“从哪里开始筑长城”“长城建设的目的”“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和“神话与长城”四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长城的建设历程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长城建设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对长城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产生浓厚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城建设的历史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2.分组阅读法将学生分进不同的小组,在教师安排的时间内,让他们结合课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在指定时间内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地考察长城遗址、观看长城建设的多媒体资料以及长城建设的工艺制作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城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强其对长城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从哪里开始筑长城第二课时:长城建设的目的第三课时: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第四课时:神话与长城第五课时: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第六课时:文献阅读和实践活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或PPT等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长城建设的研究热情。
(二)渗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开始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知识。
(三)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增强其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教学设计4: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2)全课总体上创设“战地小记者采访中国军民抗战”的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教学实录:导入新课教师:上课。
(出示“长城”图片)教师:屏幕上这幅图片所显示的是什么?学生齐声:万里长城。
教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同学们知道长城在古代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吗?学生: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防御作用。
教师:提起长城,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曲,就是我们每周一在国旗下聆听的……学生齐声:《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对了,就是这首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今天的《国歌》。
(出示《国歌》图片)教师:在国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一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这里也有一座长城,但这座长城是用什么筑成的?学生齐声:血肉筑成的。
教师: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抵御日本侵略者。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教师: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军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此时,改编后的八路军各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下,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平型关大捷就是抗战初期,八路军为阻击日军西进而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历史教案-第6课 血肉筑长城

历史教案-第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意义及民族英雄。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1)教师讲述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战争过程的理解。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的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等。
4.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1)教师介绍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张学良、杨虎城、左权、赵一曼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英雄,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本课所学,绘制抗日战争时间线,标注重要事件。
3.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是否得到培养?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血肉筑长城》。
2.视频资料: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视频。
3.网络资源: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图片等。
4.教学工具:PPT、投影仪等。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正确。
那么这场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学生:“8年。
”学生:“1937年。
”教师:“非常准确。
初中历史《血肉筑长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6 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⑶学生活动:请听我诉说:血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抗日战争时期,在徐州会战保卫滕县的战斗中,壮烈殉国的川军将领是()• A.王铭章 B.佟麟阁 C.赵登禹 D.李宗仁•2.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我们要主动‘ 关照’ 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ft日军,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忻口会战•3.大使馆是一国派驻建交国首都的外交机构。
在历史上,美、苏、英、法、澳等30 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大使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题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下列属于八年抗战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B.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C.西安事变、中共七大 D.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 5. 1895 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50 年后台湾摆脱日本奴役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 A.百团大战胜利后 B.平型关大捷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D.台儿庄大战后• 6.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一万余人。
滇军尹国华(石林县人)营500 多人,仅1 人生还,滇军健儿用血肉之躯保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
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司令长官是( )• A.彭德怀B.张学良C.杨虎城D.李宗仁•7.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中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
《血肉筑长城》教案素材

《血肉筑长城》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
2. 重要战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 民族英雄的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等。
4.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民族英雄的事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战役及英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抗日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和英雄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血肉筑长城》及相关资料。
2. 课件: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我国人民的抗争决心。
3. 分析重要战役,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英雄事迹。
4. 讲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 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战役、英雄事迹和抗日战争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
《血肉筑长城》教案

《血肉筑长城》教案《血肉筑长城》教案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
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1、完成83页“练一练”:选A(8月15日)。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
第三册历史教案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三册历史教案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三册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列表复述战役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重现情景体验情感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
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
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是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
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习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课内容分成3大板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
2、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
3、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4、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5、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教师:在投影显示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材料显示的仅仅是众多的根据地中的一个的情况,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内容——血肉筑长城。
二、讲授新课
(一)抗日战场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
教师播放“平型关大捷”视频,要求学生填表
教师提问:平型关大捷作为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
教师小结: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教师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进的步伐加快了;继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占领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从而发生了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
教师讲解:同学们,台儿庄战役打得是非常惨烈的,你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同学们现在看一下《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对,徐州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哪里呢?
教师讲解: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北面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播放视频:《台儿庄战役》片段
谈谈你观看视频后的体会
教师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材料:
问题:(1)、台儿庄战役中,爱国官兵为什么作战如此英勇?
(2)、你能否用一句最准确的语言评价台儿庄战役?
问题(2)由教师课堂巡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或总结: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过度;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国共两党精诚团结,联合抗日。
下面让我们把视线
从国民党正面战场转移到中共敌后战场上,再一次去感受国难当头中国军人、
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成抗日长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
中流砥柱。
3、百团大战
面对敌人的残酷统治,八路军决定主动出来发动一场反击战,谁来介绍一下百
团大战的具体情况。
播放“百团大战”的有关录像,时间约1分钟。
解决第81页“动脑筋”题。
学生可以先讨论,小组集思广益以后再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更应总结指出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主动出击
日军取得的最大规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
日力量成为抗击侵略的中流砥柱。
(二)中共七大
创设情景一;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1944-1945年初国际和国内的材料
问题: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创设情景二;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七大内容的材料
问题:(1)中共七大主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答案:中共七大主要解决如何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
题
(2)材料二中中共指明的“光明的前途”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中共指明的“光明的前途”是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教师总结:中共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
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教师过渡]中共七大召开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
节胜利也迅速接近尾声。
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战完全胜利。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英勇奋战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2)
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下的抗日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3)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配合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课后习题
课内练习:
2、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夺取大中城市
C、吸引日军注意力,减轻其他战场压力
D、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3、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将领是()
A、佟麟阁
B、李宗仁
C、赵登禹
D、彭德怀
4、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凇
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