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深入贯彻(总结)
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概要

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
《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
《条例》总所指的公共体育设施,包括国家机关的体育健身设施,由此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专用设施,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园和景点内的锻炼设施。
这些设施,除赛事、维修、保养期间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全年向公众开放。
目前,浙江省17所学校(杭州12所,舟山普陀5所)通过审核,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浙江正式有了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国字号”学校,这无疑会成为浙江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的新契机。
据了解,学校体育场馆占到全国体育场馆的2/3,在温州,也应该探索、研究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因为这样即满足了周边群众青少年对体育锻炼和健身的需要,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又有利于倡导社区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或活动,更好地加强青少年的校外体育锻炼。
在温州,健身场地不足是制约群众、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对于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是迫在眉睫。
建议:一、人民政府应当争取奖励,专项资金补助,彩
票公益金补助等措施,鼓励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体育健身设施(场馆)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建议二、对于需要支付一定运行成本的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可以适当收费,但收费收入应当专项用于。
体育设施年度开放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4年,我国各地体育部门紧紧围绕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本年度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总结。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完善政策法规,推动体育设施开放本年度,各地体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例如,山东省潍坊市出台了《潍坊市新建居住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要求新建居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建设体育健身场地。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体育设施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盘活资源,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各地体育部门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闲置办公场所、土地等改造为体育健身场地。
例如,潍坊市将一处500平方米的闲置办公场所改造成室内百姓健身房,免费向居民开放。
此外,潍坊市还盘活了土地资源,建设了多个体育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运动休闲场所。
3. 深化开放范围,提高开放质量各地体育部门不断扩大体育设施开放范围,提高开放质量。
例如,潍坊市12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供篮球、足球、羽毛球和游泳等多种体育活动设施。
上海市在春节期间开放近800处公共体育设施,并组织20余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倡导全民健身过大年。
4. 加强管理,确保开放安全各地体育部门加强对体育设施开放的管理,确保开放安全。
例如,潍坊市对开放的体育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学校操场在教学时间外能有效服务于市民。
上海市则要求各体育场馆在春节期间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市民在健身过程中的安全。
5. 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各地体育部门积极推进“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建设,提高市民的健身便利性。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已建成并运营多个体育场馆,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服务圈,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部分地区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高,部分场馆存在收费过高等问题。
(2)体育设施开放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2024年某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2024年某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作为某小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社会责任,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____年,在小学进行了一次设施改造,新增了篮球场、足球场和游泳池等设施,为进一步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回报社会,该小学决定从2024年起对外开放体育设施。
2024年,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深入,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并促进小学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1. 完善管理制度针对对外开放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2024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设施预约制度和用户管理制度,通过线上预约系统,让用户可以方便地预约使用设施,并保证了每位用户的使用权和公平性。
2.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活动,包括校内和社区公告、社交媒体、广告宣传等。
同时,我们还与周边社区开展合作,向社区居民提供特别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我们的体育设施。
3. 培训与服务针对一些用户可能存在的体育设施使用技能不足的问题,我们配备了专门的培训人员,定期为用户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安全地使用设施。
同时,我们积极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确保他们得到良好的使用体验。
4. 设施维护和保障我们加强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检查设施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修复和维护。
对于设施的安全问题,我们增加了专门的巡查力度,确保设施的安全使用。
同时,我们加强了设施的保险和安全措施,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5. 社会责任除了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我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专门培训项目。
此外,我们与周边学校、社区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活动,丰富师生和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工作效果1. 设施利用率提高经过一年的推广和宣传,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来我们这里使用体育设施。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的设施利用率比2024年提高了10%,达到了76%,进一步提高了设施的回报率。
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作者:李海燕来源:《体育教学》2008年第04期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深入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所采取的一项举措,并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进行试点,第一批全国共有7个省市145所学校和13个公共体育场馆列为开放试点单位,2007年第二批开放试点省(市、区)扩大到28个,数量增加了1倍多,达到354所学校和19个公共体育场馆。
调研统计,局部“开放”试点期间,12个试点地方共开放体育场馆795个,面积近88万平方米。
一年接待健身群众超过12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退休人员是主要健身人群。
在全国第一阶段开放试点工作中,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各试点单位从实际出发,初步探索出了免费开放、有偿开放与无偿开放相结合,学校与街道社区共管、市场化运作、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形式运营等行之有效的开放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
2006年至2007年为局部试点阶段,2008年至2009年为全面试点阶段。
2008年2月29日,“2008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8个试点省市的负责人介绍了成功的经验。
笔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中“安全、管理、物耗”等问题正逐步得到破解。
场馆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安全是首要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是大多数教学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学校支持开放工作的主要原因。
1)校园安全问题。
学校公共设施对外开放,让原本相对安静的校园承受大量社会人员的出入,增加了创建平安校园的压力,给师生的安全带来隐患。
2)活动人员的安全问题。
锻炼者万一在校区因使用器械不当等因素出现身体受伤、致残等事故,受理和赔付的责任认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活动秩序的安全问题。
进校锻炼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得校内设施被损坏及财产被盗的事情偶有发生。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共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体育设施也备受关注。
此外,学校体育设施不仅仅是为学生服务,也有可能对外开放,为社区居民和其他人群提供更多的健身选择。
本篇文档将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对外开放的体育设施我们学校的体育设施相当丰富,包括有健身房、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等多项设施。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场地,也可以向社区居民和其他人群开放。
二、开放时间和规定我们学校对外开放的时间比较宽松,每周的工作日和双休日上午都可以预约使用。
由于学校体育设施较多,容纳人数有限,需要提前在网上或电话上进行预约。
同时,使用者需要按照学校的场馆规定进行使用,并尊重其他使用者的权益。
三、对外开放的群体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群体比较广泛,包括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大学生、职工等。
目前,社区居民的使用率比较高,因为他们常常没有自己的健身设施,而学校设施较为先进,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健身。
此外,大学生和职工也是使用频次较高的群体。
四、开放后的效果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学校体育设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增强了使用效益,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其次,对外开放也增进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和交流,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责任感。
再次,对开放的场馆进行维护、管理和检查,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生活常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是提升学校社会责任感和网络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服务社会的必要手段。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学校场馆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并为广大社区居民和其他健身爱好者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场所。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意见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意见为充分地指导作用发挥学校体育设施的作用,促进国民健身运动的大力开展,现就学校体育设施向制订社会开放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体育设施为传播方式,增强教育服务社会特性,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我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政建设。
二、坚持的原则1.面向社会,统筹兼顾。
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保障前提下,学校体育设施要面向社会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
2.立足服务,强化管理。
开放学校体育设施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坚持免费开放,针对不同学校的一般来说情况,采取多种开放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管理方式。
3.制度保障,长效运行。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增辟开放其他工作机制,风险保障开放工作规范、有序、长效运行。
三、开放办法1.开放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为:公办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城区(含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各学校,各镇(区)中心初级中学及中心小学。
2.开放设施开放的设施为学校服务设施室外体育设施,具体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以及其它室外健身器材。
3.开放时间城区义务教育非寄宿制学校、各镇(区)中心中学及中心小学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均面向社会开放。
公办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城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只在寒暑假面向社会开放。
4.开放方式实行公告制度。
各学校要结合季节的变化和学校的该校实际,及时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开放的设施、开放时段、值班电话和入校健身须知等有关事宜。
如遇校内外校内有大型集体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对外开放的,学校应提前向公众告知。
实行持卡(证)入校制度。
入校健身的服务站居民须办理“活动卡”,凭“活动卡”在办卡学校参予健身活动;学生可凭本人入校参加健身活动。
四、有关要求1.学校要把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不断强化服务品牌意识,努力提高夜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水平。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共5篇]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36a93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9.png)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共5篇]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深入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所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
我校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向社会开放后成效显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的社会效益,推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现将我我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开放工作落到实处为了认真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完成为民众办实事的任务,我校克服资金难、人员管理难、活动安全管理难等多重困难,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场地开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学校财产安全、健身人员运动安全、体育设施及场地的管理与维护、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外来人员的接待与管理、与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和邻近单位的联系等做了详细的部署,纷纷成立了成员分管开放工作的领导小组,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合作,保证了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把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真正做到了有检查、有小结,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协商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健全制度、把场地开放工作规范化对开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多次进行讨论、磋商、研究,学校制定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方案及管理办法》、《学场地开放注意事项》、《场地开放工作安全预案》、《门卫值班制度》、《出入人员登记制度》等多项制度,要求具体、责任到人。
在学校门前醒目位置设立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告示牌,将学校场馆开放内容、时间和要求告知市民,并做好进出活动人员登记工作。
此外,学校领导还专程走访周边的社区和大单位,征求他们对场地开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开放校园场地,满足民众需求,力争把开放工作做好做扎实。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 施进行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 兴趣、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体育素 养。
通过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推动学 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提升学校体 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汇报范围
开放情况
汇报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 总体情况,包括开放的设施种
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
管理力量薄弱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需 要专门的管理人员,但目 前管理力量相对薄弱,难 以满足需求。
维护成本较高
设施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 学校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 支。
安全问题突出
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存 在安全隐患,如人员进出 管理、设施使用安全等问 题需要特别关注。
01
不足
02
03
04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有时会出 现管理不善、设施损坏等问题
。
部分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 的使用规定和注意事项不够了 解,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在对外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上 ,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社区居民
的需求和意见。
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发展趋势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需求将会持续 增加。
参与群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周边学 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其中, 社区居民占比最大,达到了60%以上 。
开放项目和设施
开放项目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 乓球、跑步等。此外,还提供了健身器械和瑜伽室等多样化 的健身选择。
设施情况
学校体育设施包括室内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健身房、瑜伽 室等。所有设施均经过专业维护和更新,确保参与者的运动 安全和使用体验。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充足的停车位和洗浴 设施,为参与者提供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头中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总结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深入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所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
我校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向社会开放后成效显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的社会效益,推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现将我我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开放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认真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完成为民众办实事的任务,我校克服资金难、人员管理难、活动安全管理难等多重困难,召开专题会议,学习龙口市教体育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场地开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学校财产安全、健身人员运动安全、体育设施及场地的管理与维护、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外来人员的接待与管理、与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和邻近单位的联系等做了详细的部署,纷纷成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开放工作的领导小组,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合作,保证了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把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真正做到了有检查、有小结,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协商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健全制度
把场地开放工作规范化对开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多次进行讨论、磋商、研究,学校制定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方案及管理办法》《学场地开放注意事项》《场地开放工作安全预案》《门卫值班制度》《出入人员登记制度》等多项制度,要求具体、责任到人。
在学校门前醒目位置设立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告示牌,将学校场馆开放内容、时间和要求告知市民,并做好进出活动人员登记工作。
此外,学校领导还专程走访周边的社区和大单位,征求他们对场地开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开放校园场地,满足民众需求,力争把开放工作做好做扎实。
为了让民众和学
生能够安全地到学校运动场地开展健身活动,各校把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到实处,不仅规范了学校场地对外开放的行为,保障了市民健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加强了管理力度,保障了市民文明健身,推进了社区文明共建活动。
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该项工作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操作要求。
具体的有《场地开放管理制度》,明确了《登记统计制度》《公示告知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经费保障制度》《检查巡视制度》等,尤其是登记统计、检查巡视,要求入校锻炼的居民、学生必须登记入场,而学校的管理人员则对上岗情况、开放时间和参与活动人员情况进行统计;除学校值班人员在每天开放时间内认真检查巡视外,《学校场地开放安排》以告示的形式,使周边居民学生明确了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开放对象、联系方式等。
《场地开放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对于管理者和值班人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定期进行场地安全和消防安全的检查,消除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修复;采用劝说疏导的管理办法,注意管理者形象,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主动为活动人员做好服务工作等。
《学校场地开放须知》要求入校锻炼者做到“进入学校后,要注意人身安全;使用设施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仔细检查设施是否完好,确定无安全隐患后再使用;遵守学校场地开放的规章制度,听从管理人员管理,自觉保持场地清洁卫生;不在场地内大声喧哗、聚众闹事。
因此,学校同时,学校还出台了《场地开放注意事项》《篮球场使用注意事项》《乒乓球设施使用注意事项》等等,尤其是《学校场地开放应急方案》,对突发病症的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等做了比较细致规定和操作指点,如遇到入校锻炼者突然发病,病情轻微或能够通过本人或亲属、朋友确定病情的,可先服用自带药品;病情较为严重且病因不能确定时,管理或巡查人员应及时拨打120 急救电话,拨打时间和救护车达到时间等,并通知家属,做好安抚工作和其他善后事宜……如此以确保工作的落实。
三、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市民的要求,加大了场
地开放的力度。
在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下,为方便各方来校健身的人员,我们简化了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手续。
在开放时间里凡来我校开展健身活动的人员只需在门卫进行实名登记,便可进校进行健身活动,体现
出学校场地开放的诚意。
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各校都能及时对设施进行维修,经常更换篮球网,在配合社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中,我们从参与策划到提供专业指导实行“一条龙”服务;为了照顾广大学生,我们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秉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宗旨,学校的体育设施由原来的闭门谢客变为开门迎客,学校的场地热闹起来了。
各校不断涌现出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
1、场地开放期间,校园里热闹极了!瞧,伯伯、阿姨们结伴来到学校,他们有的跟着“老法师”随音乐认真打太极,一招一式展风姿;有的舞动红色的扇子,挥洒自如地打着木兰拳;有的绕场慢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练健身球、有的弄刀舞剑;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篮球场、乒乓球场可是他们的天下,不搞个大汗淋漓是誓不罢休的。
2、在开放的时间里,除了值班人员外,校领导经常到校值班,落实活动场地和活动内容,以及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场地开放、资源共享,我校是居民们锻炼的乐园,在这里,全民健身成为一道可见可赞的亮丽风景线。
四、一举多赢
学校旧貌换新颜学校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学校开放校园、走向社会、从学校素质教育走向社会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开端。
事实证明,良好的社会效益的确给学校带来了一举多赢的可喜成果。
同时,学校运动设施的开放工作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也发挥了积极的教育辐射功能。
学校开放后,一方面使场地资源共享,方便了市民健身;另一方面融洽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青少年学生也因为有了正当健身场所而疏远了网吧等娱乐场所。
社区的治安工作更稳定,学校的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校园场地开放后,任何一项“场地开放”看似方便,只要打开学校大门就行了。
其实不然,开放的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的协调,进校、离校的管理,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后校园的安全,入校健身人员的安全等等,都是要重视安排好的,一个环节有问题就会影响工作的推进以及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开展。
虽然有着种种不利的因素,我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并没有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开放活动中也没有出现过意外伤害事故,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顾虑,如学校的绿化管理、校园保洁、场
地维护、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荷的加重而带来的经费投入困难,体育设施如何有效维护保养以及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处理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亟需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
五、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成本付出问题。
学校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的方向,不以赢利性为目的,我校始终坚持这个原则。
开放过程中学校体育健身设施必然产生一定的损耗,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人员的人为破坏,维护维修、人员管理都增加了学校办学成本,如何更好的解决值得关注。
2.社会协调机制的建立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要与社区两
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现在新型社区,借助场馆向社会开放,可以设计出合理机制,要求社区必须有组织形式,像俱乐部、活动小组的方式来登记,这样就和社区对接,对社会发展是有深层次的意义。
而这些工作的协调落实学校是无力承担的。
3.安全风险责任的归属问题。
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体育健身过程中发
生了意外,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承担?发生意外的救援机制如何建立?体育器材是否达到安全程度由谁来认定?校园其他设施的安全保障问题等等。
任重道远,我们将会继续在龙口市市教育体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如既往地把场地开放工作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开放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进一步摸索运动场地开放工作的经验,把学校的门开好,把学校的场地用足,迎来更多的热爱健身的朋友们,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把学校场馆开放工作搞得更好,让学生和社区市民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