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一、《三峡》郦道元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总写三峡形貌,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清荣峻茂”总写三峡春冬之景,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夏天以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的迅猛;“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描写三峡的秋天,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描写夏水洪大凶险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表现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与朱元思书》吴均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哎呀呀,说到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呢!
先来说说《三峡》吧。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几句描写三峡的山势,简直太壮观啦!就好像是巨人在天地之间竖起了一道道屏障,把天空都给遮住了。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景象特别震撼吗?
还有《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写得多美呀!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这不就像我们去旅游时看到的那些让人陶醉的美景吗?
《记承天寺夜游》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哇塞,苏轼把月光下的庭院描写得如此美妙,难道你能想象不出那宁静又美好的画面吗?
再讲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水这山,不就跟我们梦想中的仙境差不多吗?
《孟子》二则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人可不能总是在安逸中享受,得有忧患意识,要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这难道不是很有道理吗?
还有《愚公移山》,愚公那股子坚持不懈的劲儿,真让人佩服!面对那么大的困难,他都不放弃,难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点小挫折就要退缩吗?
总结一下,这些文言文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它们有的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有的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可得好好学,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归纳总结

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归纳总结摘要:一、文言文常用字词概述二、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分类整理1.实词2.虚词3.成语三、字词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四、总结与建议正文:一、文言文常用字词概述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信息。
掌握文言文常用字词,是阅读、理解和创作文言文作品的基础。
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即为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必备词汇,涉及生活、学习、交际等多个方面。
二、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分类整理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山、水、人、走、美丽等。
在八上文言文中,我们要掌握的实词主要包括基本生活用品、地理环境、动植物、人物关系等。
2.虚词虚词是文言文中起辅助作用的词汇,如:之、者、其、然等。
掌握虚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意义。
八上文言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代词、介词、连词等。
3.成语成语是文言文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
八上文言文中的成语,既有历史故事的结晶,也有寓言故事的提炼,学习和掌握这些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文言表达。
三、字词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在学习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词的音、形、义:正确读音、识别字形、理解词义。
2.字词的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语境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四、总结与建议掌握八上文言文常用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通过整理、分类、实例分析等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字词的积累,还要关注字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结归纳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在八年级上册语文中,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语言形式、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文言文的语言形式1. 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较为古朴、典雅,使用较多的古代汉字和词汇,如“乃”、“斯”、“焉”等。
2. 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式结构较为严谨,多采用平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以体现文章的优美和雍容。
3. 文言文的篇幅大多较长,篇幅长的文章多是史书、诗文等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形式。
三、文言文的词汇特点1. 文言文中的词汇相对较为古老,需要我们熟悉一些古代汉字和古词,如“斯”、“焉”、“乃”等。
2. 文言文中的词汇也较为丰富,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简洁表达,文言文中的词汇用词较为丰富,具有更多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四、文言文的语法特点1.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句法较为严谨,需要我们熟悉并掌握一些古代文法知识,如平仄、对仗、排比等。
2. 文言文的语法要求严谨,语序灵活变化,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提高文言文的语法水平。
五、文言文的阅读策略1.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来掌握文章的意义。
2. 阅读文言文需要耐心和细心,对于一些生僻词和句子结构需要多加思考和琢磨,可以通过注释和翻译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六、文言文的写作技巧1. 在掌握了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词汇和语法特点后,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文言文的写作练习,通过模仿古文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2. 在写作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古代名句或者修辞手法作为参考,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七、文言文的经典名篇1.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编选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名篇,如《论语》、《孟子》等,通过对这些名篇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言文的优美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 通假 要——邀yāo邀请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 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 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甫——父fǔ男子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简——拣jiǎn多附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与——举jǔ挑选 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 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 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 通假的类型: (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二) 类型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 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 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 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 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 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 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 (三) 一词多义: 之 a.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b.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c. 无丝竹之乱耳:取消主谓独立性的结构 助词,不译 d.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为 a.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b.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替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d. 为宫室:做。这里指雕刻。 e. 中轩敞者为窗:是 f.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属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不译。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怎么 焉 a. 不复出焉:兼词,从这里。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尾语气助词, c. 属引凄异:连接 舍 a. 便舍船:离开 b. 屋舍俨然:房屋 志 a.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b.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寻 a. 寻向所志:寻找 b. 寻病终:不久 奇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b. 八分有奇:指零数 可 a. 高可二黍许:大约b.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云 a.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 b.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助词,不 译。 行 a. 复前行:走b. 大道之行也:施行 曾 a. 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b. 荡胸生曾云:重叠 自 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c. 自康乐以来:自从 与 a.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观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c. 念无与为乐者:介词,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e.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词, 闭 a. 是故谋闭而不兴:封闭,阻塞 b. 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虽 a. 老妪力虽衰:虽然 b. 虽乘奔御风:即使 绝 a. 沿溯阻绝:断,中断 b. 绝崦多生怪柏:极 c. 哀转久绝:消失 观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b. 天下之伟观:景观 能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和 b. 以此夸能:能力,本领 仅 a.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b.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有 更 a.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白 a. 上下一白:形容词,白色的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酒杯 势 a. 势极雄豪:来势,气势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一 a. 上下一白:副词,全b. 惟长堤一痕:数词, 者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人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的 标志 (四) 类型 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出处 词义转移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指食物的味道好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好象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移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悉如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桃花源记》 词义转 移问所从来 从„„来 从过去到现在 《桃花源记》 词义缩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 够不充足 《桃花源记》 词义转 诣太守,说如此 指桃花源的 情况 这样 《桃花源记》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 (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 (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 通假字: 通假 读音 字义 例句 出处 要——邀 yāo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具——俱 jù 详尽 具答之 《桃花源记》 有——又 yò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分有奇 《核舟记》 诎——屈 qū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衡——横 héng 横着的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甫——父 fǔ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简——拣 jiǎ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与——举 jǔ 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矜——鳏 guān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曾——层 céng 重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阙——缺 quē 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二) 词类活用: 类型 例句 出处 解释 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 《桃花源记》 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 有仙则名 《陋室铭》 有名气 名词作动词 有龙则灵 《陋室铭》 有灵性 使动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使„„杂乱 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使„„劳累 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爱莲说》 长枝蔓、长枝节 名词作状语 箬蓬覆之 《核舟记》 用箬蓬 名词作状语 石青糁之 《核舟记》 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名词作动词 居右者椎髻仰面 《核舟记》 梳着椎型发髻 名词作形容词 其色墨 《核舟记》 黑的 意动用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以„„为亲人、 以„„为子女 形容词作名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形容词作名词 造化钟神秀 《望岳》 神奇、秀丽的景色 意动用法 一览众山小 《望岳》 认为„„小 使动用法 恨别鸟惊心 《春望》 使„„受惊 形容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三峡》 飞奔的马 形容词作名词 空谷传响 《三峡》 回声 形容词作动词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坠落 名词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散步 名词作状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观潮》 用银、用玉 形容词作动词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观潮》 穷尽 名词作动词 皆披发文身 《观潮》 画着文彩 形容词作动词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变白 名词作动词 客此 《湖心亭看雪》 客居 名词作状语 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在夜里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三) 一词多义:
之 a.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为 a.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替 b.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c. 无丝竹之乱耳:取消主谓独立性的结构助词,不译 d. 为宫室:做。这里指雕刻。
e. 中轩敞者为窗:是 d.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f.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属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焉 a. 不复出焉:兼词,从这里。
b.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尾语气助词,不译。 c. 属引凄异:连接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怎么 舍 a. 便舍船:离开 志 a.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b. 屋舍俨然:房屋 b.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寻 a. 寻向所志:寻找 奇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b. 寻病终:不久 b. 八分有奇:指零数
可 a. 高可二黍许:大约 云 a.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
b.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b.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助词,不译。
行 a. 复前行:走 闭 a. 是故谋闭而不兴:封闭,阻塞 b. 大道之行也:施行 b. 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曾 a. 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 虽 a. 老妪力虽衰:虽然 b. 荡胸生曾云:重叠 b. 虽乘奔御风:即使
自 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绝 a. 沿溯阻绝:断,中断 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 绝崦多生怪柏:极 c. 自康乐以来:自从 c. 哀转久绝:消失
与 a.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观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b. 天下之伟观:景观 c. 念无与为乐者:介词,和 能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b. 以此夸能:能力,本领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e.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词,和
仅 a.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势 a. 势极雄豪:来势,气势 b.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有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更 a.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 a. 上下一白:副词,全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b. 惟长堤一痕:数词,一
白 a. 上下一白:形容词,白色的 者 a.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人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酒杯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的标志 (四) 古今异义 类型 例句 古义 今义 出处 词义转移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指食物的味道好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好象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悉如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问所从来 从„„来 从过去到现在 《桃花源记》 词义缩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够,不充足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诣太守,说如此 代词,指桃花源的情况 这样 《桃花源记》
词义转移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散步很远的香气 《陋室铭》 词义转移 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平民、百姓 《陋室铭》 词义转移 宜乎众矣 应当 合适 《爱莲说》 词义转移 罔不因势象形 顺着、就着 因为 《核舟记》 词义转移 罔不因势象形 模仿 指一种动物 《核舟记》 词义转移 佛印居右 在 居住 《核舟记》 词义转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长 修理、修建 《核舟记》 词义转移 男有分 职业、职守 过分 《大道之行也》 词义转移 女有归 女子出嫁 返回 《大道之行也》 词义转移 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没有秩序 《大道之行也》 词义转移 造化钟神秀 聚集 指一种计时的器具 《望岳》 词义转移 良多趣味 确实,实在 好 《三峡》 词义扩大 四时俱备 季节 时间 《答谢中书书》 词义转移 晓雾将歇 消散 休息 《答谢中书书》 词义转移 夕日欲颓 坠落 变坏 《答谢中书书》 词义消失 相与步于中庭 院里 《记承天寺夜游》 词义转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记承天寺夜游》 连词 词义转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罢了 耳朵 《记承天寺夜游》 词义转移 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肥沃 《观潮》 词义转移 海涌银为郭 外城 指一种姓氏 《观潮》 词义转移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马 骑马 《观潮》 词义转移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举枪 指一种体育器材 《观潮》
词义缩小 人物略不相睹 人和物 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 《观潮》 词义转移 江干上下十余里 岸,边 干燥 《湖心亭看雪》 词义转移 余拿一小船 撑,划 用手或其他方式抓起 《湖心亭看雪》 词义转移 用毳衣炉火 火炉 炉子和火/炉子中的火 《湖心亭看雪》
词义转移 仍怜故乡水 爱 可怜 《渡荆门送别》 古今异义的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消失。 (五)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 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宾语前置)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定语后置)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定语后置)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 (7)吴儿善泅者数百。(定语后置)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状语后置) (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状语后置) (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 (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状语后置)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