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导论
《教育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吸收当代哲学的最新成果,借鉴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全面系统的反思,形成关于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教育主体、教育价值、教育理想、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教育基本问题的新的观点、理论和思维方式。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全面系统地了解教育哲学基本知识,深入理解教育哲学特别是建构的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
过程与方法:掌握反思当下学校德育价值和目标的方法论和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善学校德育的内容;掌握和实践主体间性的生活化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对学校德育工作中问题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
追踪调查研究,案例分析,自由讨论,互助问答,主题探究
第六章:学校与班级管理哲学
1.了解历史上对学校形成的不同理解,了解对班级的不同理解,了解古今中外管理哲学和教育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了解学校和班级管理价值的演变历程。
郝文武
4
全部录制
第四章:课程教学哲学
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三维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三维教学目标协同实现的有效课程教学方式
第四节 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有效课程教学方式
查阅—汇报—讨论法、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网络课程、面授、主题研讨
郭祥超
6
全部录制
第五章:德育哲学
第一节 道德与德育
3.掌握教育价值、教育需要、教育功能概念,掌握教育内在价值和教育外在价值概念、教育人文价值和教育科学价值概念、教育继承价值和教育创新价值概念、教育长远理想价值和教育现实价值概念、教育专门价值和教育公共价值概念,掌握教育的真善美利价值概念和自由民主公正价值概念。
4.应用教育价值理论,分析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价值和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对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普遍价值和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教育的普遍价值和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与哲学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而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的学科。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活动背后的思想、理念、原则等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哲学的交叉点。
2. 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的本质、价值、意义等问题。
其方法包括逻辑分析、历史比较、实证研究等。
3. 教育哲学的历史渊源教育哲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文化和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等思想。
在西方,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庞德等思想家对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二、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哲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包括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内容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还包括教育与人生、社会、世界的关系等问题。
2. 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流派教育哲学有多个不同的理论流派,包括实用主义、进化主义、存在主义、启发主义等。
这些理论流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 教育哲学的基本范畴教育哲学的基本范畴包括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规范、教育实践等。
这些范畴是理解和分析教育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核心思想1.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品德、身心等方面的发展。
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会对教育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和强调。
2.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育哲学通过对教育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3. 教育的实践教育的实践是指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评价活动等。
教育哲学关注教育实践的原则、方法和内容等问题。
四、教育哲学的应用与发展1.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哲学的理论和思想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实践需要根据教育哲学的原则和理论来进行设计和改进。
2. 教育哲学的发展与变革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需求的变化,教育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几十本关于幼儿教育书籍

几十本关于幼儿教育书籍幼儿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许多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被出版并广泛传播。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本值得一读的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1. 《教育学:幼儿教育导论》作者:约翰·德威这本教育学导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视野,探讨了幼儿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
作者约翰·德威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来解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2. 《教师必备:幼儿教育心理学》作者:默里·伯克尔这本书主要关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它解释了幼儿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并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教学建议和活动。
3. 《幼儿园教学指导与实施》作者:朱则磐、陶献和等这本书是一本实践性的教学指导手册,适用于幼儿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幼儿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游戏教学、绘画教学、音乐教学等。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具体例子和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指导。
4. 《幼儿教育哲学导论》作者:詹姆斯·戴維司这本书探讨了幼儿教育的哲学基础和目标,帮助读者理解幼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它还涵盖了教育伦理、教育政策以及家庭和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
5. 《亲子教育:培养幸福自信的孩子》作者:玛丽·舍菲尔德这本书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
它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并加强亲子关系的建立。
6. 《师幼情感联系的建立与维系》作者:容军平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师幼情感联系的重要性和建立方法。
通过讲述真实案例和提供实践建议,它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7. 《游戏学:幼儿教育的艺术与科学》作者:布莱恩·萨顿-古德温这本书讨论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育哲学》深度教案

《教育哲学》深度教案一、课程简介《教育哲学》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能力,培养具有批判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
3. 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具有哲学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三、教学内容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功能等。
2. 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的人本论、社会功能论、文化传承论等。
3. 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自由教育、全人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
4.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评价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
2.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哲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论文撰写:撰写教育哲学论文,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 案例分析报告:占比30%。
3. 论文撰写:占比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哲学导论》,作者:张华。
2. 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哲学大纲》、《教育哲学新编》等。
3. 网络资源:教育哲学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新闻资讯等。
七、课程安排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2. 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4课时)3. 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4课时)4. 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课时)5. 案例分析(2课时)6. 小组讨论(2课时)7. 论文撰写与点评(4课时)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
2. 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有哪些

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有哪些教育学原理是探讨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学科领域,涉及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心理学、教育的社会学、教育的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供您参考:1.《教育学导论》(介志华著):这本书是教育学入门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教育方法学》(孙祖耀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学方法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全面讲述了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王伟忠、陈美芳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学习的认知过程、教育的动机和兴趣等内容,对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有深入的研究。
4.《教育社会学导论》(陈宝俊、龙小如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化过程和教育的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5.《教育哲学导论》(杨东平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人生观等内容,对于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教育学史》(张培基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了教育学的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可以对现代教育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7.《教育管理学》(范佳熙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管理的目标、原则、机制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职责等内容,对教育管理人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8.《小学教育学》(谢水平、王保强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小学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对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
9.《中学教育学》(李顺德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学教育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包括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0.《高等教育学》(江双喜、刘建明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高等教育的结构、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对高等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教育哲学

1.何谓教育哲学?这门学科有何价值和作用?答:关于教育哲学的定义,历史上的学者们各有见解:有人认为根据哲学的概括性,教育哲学是综合教育科学的知识而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学问(泡耳生(德)、克里克(德)、伯格莱(美))。
有人从价值论出发,认为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观点论教育,更从教育的观点论哲学的学问(德贺夫)。
有人认为教育哲学是一门在形式上是哲学、在材料上是教育的学科,并认为教育哲学是演绎的学科,而不是归纳的学科。
奈勒在《教育哲学导论》中提出:教育哲学就是寻求从总体上去了解教育,并协调各个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
他还认为教育哲学具有思辨性、规范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下程勇青在《教育学小事典》中认为:教育哲学是以哲学态度和哲学方法来考察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而对教育现实以及教育科学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加以整体把握的一门“原理”性学科。
总之,对教育哲学的定义虽有分歧,但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使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因此,我们初步认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对象,应当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教育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作为教育理论和实际的指导。
关于教育哲学的价值,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价值: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揭开生命的困惑,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把个体的自然生命引向超越性的类生命,使人的生命达到真善美、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教育哲学意味着不断把个体成长引向最初的起点,以热情和理智的培养来提升人性的境界。
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可以使得我们对教育、对人自身以及和的关系获得更准确的把握,在研究教育问题时也有一个根本的立足点。
(2)文化价值:帮助人们澄清教育价值教育哲学能够帮助分析和辨明教育中硬汉的价值观点的合理性,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那些未经反思而认同的价值观点,使他们通过不断地价值完善及反思以达到最终传播和传承价值的目的。
教育哲学导论存在主义产生之处的作品

教育哲学导论存在主义产生之处的作品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对教育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部与教育哲学导论中存在主义产生之处相关的作品:
1. 西奥多·阿多诺的《教育的福音》:阿多诺以对话的方式,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孩子们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的作用。
他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的培养,这与存在主义的观点相契合。
2. 罗尔·让森的《自由人的教育》:让森以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为核心,探讨了教育的、个体发展的和社会的关系。
他关注人的存在和自由意志,并提倡个体自主发展的教育方式,与存在主义的观点相呼应。
3. 保罗·戴维斯的《教育哲学导论》:戴维斯在书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不同教育哲学思潮。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对个体独立性的重视,对人的存在和自由选择有着深入的思考,与存在主义的思想相关。
以上提及的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观点对教育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倡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感的培养,倡导人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在教育实践中,存在主义观点仍然需要与其他理论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考虑和应用。
教育哲学导论

2014重庆师范大学复试笔试参考书目二《教育哲学导论》,石中英主编北师大出版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贺朝兵2014-03-12整理导言哲学与教育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始终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教育哲学有必要吗?教育哲学是不是太抽象?有哲学就行了,何必又添一个教育哲学?哲学对于教育活动之必要性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影响而间接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是蕴涵着理论的,即使这些理论可能只是一些缄默的理论。
从逻辑上说,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指导或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那些最藐视教育理论的人实际上也在实践着某种形式的理论,也许可以将其称为“极端的行为主义”或“经验主义”理论。
目录导言哲学与教育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第一节教育哲学的定义一、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二、国外教育哲学家的定义三、教育哲学的新定义第二节教育哲学的价值一、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二、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第三节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一、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二、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四、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五、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第二章教育哲学简史第一节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解放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二、解放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三、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二、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分析教育哲学三、20世纪80年代之后: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第三节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哲学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教育哲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教育哲学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的新发展第三章人生与教育第一节人的存在与教育一、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二、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三、人的存在问题与教育第二节人的形象与教育一、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二、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的批判三、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第三节人的境界与教育一、中国历史上的几种人生境界学说二、西方历史上的几种人生境界学说三、人生的境界与教育第四章知识与课程第一节知识与人生一、什么是知识二、知识与人生三、人生与课程第二节知识的性质与课程一、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二、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课程三、后现代知识的性质与后现代课程第三节知识的类型与课程一、自然知识与自然课程二、社会知识与社会课程三、人文知识与人文课程第五章理性与教学第一节理性与人生一、什么是理性二、理性与人生三、理性与社会重建第二节理性与教学一、什么是教学二、教学的理性基础三、教学:理性的探险第三节理性的教化一、作为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的理性二、教学的理性化三、理性的教化与教师第六章自由与教育第一节自由与人生一、什么是自由二、自由与人生三、自由与社会第二节自由与教育一、自由需要启蒙二、自由与“教育”意义的呈现三、自由教育的精神第三节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一、学术自由及其限度二、教学自由及其限度三、学习自由及其限度第七章民主与教育第一节民主与人生一、什么是民主二、民主与人生三、民主与社会第二节民主与教育一、民主需要教育二、民主公民的素质三、民主教育:性质与目的第三节教育的民主化一、什么是教育民主化二、教育民主化的四项原则三、建设民主的学校参考文献导言教育与哲学导言:从分析“哲学”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入手说明哲学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阐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对于日常教育生活的不充分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全部可能与必要都建立在对“哲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上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吗?三、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第一节教育哲学的定义一、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黄济先生(奠基者)中国教育哲学重建时期的标志性著作:《教育哲学》、《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教育哲学通论》(1998年)黄济先生关于教育哲学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表述:(1)对教育哲学的定义虽然如此分歧,但是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公认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是什么
• 持有身心二分论,人 • 持有身心一元论,儿 的灵魂高于人的肉体, 童在德性上是中性的, 教育必须重视对人的 真正的教育应该建立 理智发展。 在儿童的需求、兴趣 和自然欲求上。 • 人性是堕落的,学校 教育必须建立严厉的 • 如果正确引导的话, 行为准则来指导不成 儿童、青少年、大学 熟的心灵。 生将无需强迫就可自 动学习。 • 学生的身体会干扰精 神活动,阻碍教育发 • 学生的问题应从环境 展心灵的任务。 中寻找原因。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学校的目标是什么
• 学校的目标应该随着社 • 培养智力和理性 会发展的变化而调整。 • 重视精英教育。相信 大多数人应该接受技 • 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是相互依赖和连续统一 能教育,只有少数人 的。 才能接受完善智力和 通向真正智慧的教育。 • 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 展。
保守主义
(三)教育哲学在中国
• 1918年,南京高师开设教育哲学课程.
• 1949年后学习苏联,教育哲学被取消.
• 1978年,教育哲学恢复.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教育的哲学信仰 教育原理的理解 教育实践的运用
以下基本问题的对比
• • • • • • • • • 人性是什么 我们如何认知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善 学校教育目标是什么 应该教什么 怎么教 如何评价学生 如何协调纪律与自由
• 1848年,德国的罗森· 克朗写了《教育学的 体系》这样一部著作,被美国Brick 翻译 成教育哲学。
(二)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
• 形成:20世纪30年代
–美国社会转型期思想发展的结果 • 发展:20世纪50——70年代
–分析教育哲学的崛起:对教育上的概念进行分析。
• 分析教育哲学大大提高了教育哲学的地位:
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基本概况
• (二)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 • (三)教育哲学在中国
(一)基本概况
• 1.观念的产生:与人类教育实践活动同步产 生
• 2.名称的产生 • 3.教育哲学学科的产生
– 1916年约翰· 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哲学导论》
2.名称的产生
• 1832年,纽约大学出现教育哲学讲座,a chair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什么是真理
• 永恒不变的原则才是 • 真理是动态的,学校 事物值得认识的核心。 必须培养学生真理多 元的态度。 • 重视对人的理智训练, 高度重视智力训练, • 强调学生在人类生活 蔑视职业训练。 的一切领域中能够独 立寻找答案、解决问 题。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什么是善
• 人必须用理性来确立 • 没有终极的价值存在, 指导日常生活的永恒 所有的价值必须不断 价值。 的重建,以适应时代 和人的需要。 • 学校教育必须传授给 学生什么是善恶美丑。 • 日常生活是价值产生 的背景。 • 学生注重伦理训练, 学校规范和纪律称为 • 价值的获得过程和知 学生价值观养成中的 识的获得过程一样, 重要手段。 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获得的。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如何教
• 讲授的方法 • 强调背诵 • 教师中心 • 问题解决的方法 • 经验是认知过程的核 心。实地考察、电影、 录音和电视等技术手 段。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如何评价学生
• 考试学生对评价科目 • 体质方面的变化和发 展,生存技能。 的掌握程度,以记忆 • 小组学习中表现出来 为主。 的社会适应能力。 • 喜欢口试。 •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小组情境中解决问 题的能力。 • 是否有民主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 • 是否具有与其年龄相 匹配的情感成熟度。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 意义 • 方法
– 提高反思的能力
• 道德说教有效么? • 技能训练是教育 么? • ……
– 学会批判与怀疑 – 运用比较的方法 – 和思想对话 – ……
学习教育哲学的态度
• 哲学是不断向本原追问的,是不停批判, 永远反思的智慧。需要我们具有: • 高举慕远的心态 • 慎思明辨的理性 • 体会情感的真诚 • 执着专注的意志 • 洒脱通达的境界
基本内容
教育哲学专题研究
主讲:杨进
yangj614@
85098216(办)
基本内容
什么是哲学
• 哲学:爱智慧——来源于古希腊 文philosophia, 意思是爱、追求 philem 和智慧 sophia. • 在汉语中,“哲”是智慧的意思。 哲学是“智慧之学”,即关于智 慧的学问。 • 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之 学的大智慧。
基本内容
• 哲学的语言
– 日常生活语言:柏拉图 – 人工语言:例如康德 – 玄语言:老子
基本内容
– 老子的哲学语言是无法用人类 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清楚的表达 他的意思的。高度概括的语言, 内涵很丰富,关于整个世界的 普遍规律的认识,在最深刻的 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 如: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是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哲学是以分析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 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哲学与艺术不同,哲学是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去
处理问题的 哲学与科学不同,哲学以纯粹思考来解决问题, 科学则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方法。
基本内容
哲学的组成
• 本体论,研究终极存在 –世界是什么,什么是实在,变化的意义什么,人类有自由 意志么? • 认识论,研究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的结构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知识的起源是什么;什么是真理,真 理是永恒的还是变化的? • 逻辑学,研究推理的规则和技巧 –人们怎样说话才不会自相矛盾;人们怎样清晰的表达自己 的观点;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变得演进和有根有据 • 价值论,研究思考行为的判断、正当或者谬误、善良及原则 问题 –从根本上研究人生和价值,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可以引起我们哲学思考的电影
• • • • • • • • • • • • 《罗生门》 《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 《迷雾》(The Mist) 《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 《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盗梦空间》(Inception) 《赎罪》(Atonement) 《七磅》(Seven Pounds) 《返老还童》(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兵人》(Soldier)
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我们如何认知
• 人使用理性认识世界, • 人通过经验获得知识, 学生必须最终脱离感 重视学生活动,反对 抽象推理。 性,学会运用理性掌 握普遍性原则的知识。 • 没有必要寻求终极原 • 重视学生认知发展, 理,反对形而上学的 思辨。 教学要具有高度的抽 象性。 • 重视归纳法。 • 校要有严格的校规 来帮助学生成为守纪 律的人。学生要服从 权威。 • 理解、敬畏、遵从上 帝的戒律或人类的基 本规范。 • 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对遵从者进行奖赏。
保守主义
• 教师不具有权威。学 生自由行事、自由选 择。 • 课堂纪律体现在师生 合作完成学习活动的 协作中。 • 通过小组标准和小组 压力来实现秩序与纪 律。
education)
• 教育哲学可以理解为用哲学的观点、方法 研究、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学问。
• 学习教育哲学,我们能有怎样的收获? – 挖掘存在于我们脑海深处的教育观念,批判、 反思他们。 – 对于当今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我们可能做 出怎样的评析? – 作为学生,用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反思我们的学 习生活;作为教师,用什么样的哲学观点指导 我们的教学生涯?
• 反思:20世纪70年代以来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 存在主义
– 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和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 代表人物
• 马丁· 布伯:《我与 你》 • 萨特
• 后现代(postmodern) 是针对现代提出来的, 在时间上是指,西方社 会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 科学、文化、教育等方 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后现代社会”或者 “后现代时代”,在思 想上,是指对以理性精 神、现代官僚制等为标 志的现代性进行批判和 反思的一种思潮。
参考文献:
• 1.陆有铨著:《西方现代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 社1993年版。 • 2.于伟: 《教育哲学导引》 2005年6月 • 3.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 • 4.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 5.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2年版。 • 6.杜普伊斯/高尔顿:历史视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学,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 7.Howard A.Ozamon, Samuel M. Craver著,石中英、 邓敏娜等译: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七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自由主义
应该教什么
• 限制课程内容,注重 • 课程必须与学生的全 学科课程,目的是培 部生活都有关系,选 养学生理性。 择课程的标准是有用 性和学生的兴趣类型。 • 大都是必修科目,强 调学术性的科目。 • 学校应该是个社区, 课程应该成为学生的 • 强调课程控制,教师、 一种生活经历。学校 学生、家长没有选择 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 课程的权力。 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