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报告审核流程

合集下载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报告审核制度1.目的对查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查、签发及改正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保证向患者供给正确、靠谱、有效的查验报告。

2.范围合用于查验科出具的各科查验报告。

3.查验报告内容查验报告起码应包含以下信息。

3.1 医院名称与报告标题。

3.2 被检者姓名、性别、年纪、门诊/病室、床号、病历号。

3.3 送检样品号( 独一辨别名) ,送检日期、时间,送检医师,样品性质,对不切合要求样品的状态描绘。

3.4 查验项目名称 ( 英文缩写名、中文名 ) ,查验结果、结果单位、参照值。

3.5报告日期、时间,报告人,审查人。

.3.6 仅对被检样品所检项目负责的申明。

4.查验报告的格式,4.1 查验科主任设计各种查验报告格式。

4.2 依据各专业技术特色编制查验报告。

各种查验报告需知足第 3 条要求。

5.查验报告的审查、签发和存档5.1 检测人员一定依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确认所检项目结果受控。

5.2 检测人员一定仔细核对查验样品与查验报告一一对应的独一性。

5-3检测人员一定仔细核查异样结果,判断其技术偏差的可接受性。

有疑问时进行复检。

复检包含:核查样品性状能否切合要求,样品与样品号能否对应,重作检测。

复检后仍有疑问需报告审查人办理。

5.4 检测人员核查后在报告人栏署名。

5.5 审查人一定核查整批查验结果的质控数据,判断能否在控及偏差的可接受性。

5.6 审查人员一定仔细核查异样结果。

剖析可疑结果原由,确立复检方案,敦促复检。

’、。

5.7 复检后仍有疑问,报告科主任。

科主任组织复检。

必需时科主任联系临床科室查寻异样原由,确认复检结果,发出报告。

5.8 审查合格,审查人署名,发出报告。

5.9 查验科报告的电子版由检测人员输入微机,署名储存。

其余人员不可以变动。

文字版由管理人员保存。

6.查验报告的改正已签发的查验报告需要作增补或改正时,依据不一样状况采纳不一样方式。

6.1 对不影响原有检测结果的增补,由报告人、审查人签发新报告,回收原报告归档备查。

医院检验项目报备流程

医院检验项目报备流程

医院检验项目报备流程在医院中,检验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为了保证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院需要对检验项目进行严格的报备流程。

下面将介绍医院检验项目报备流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检验项目申报医院的检验科室通常会有一个专门的申报流程,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需要将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申报。

申报时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生的开单信息、检验项目的名称和代码等。

在填写申请表格时,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检验过程顺利进行。

第二步:检验项目审核一旦申请表格填写完毕,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核。

审核的内容包括检验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申请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申请中存在问题,工作人员会及时与申请人联系,进行修改和补充。

只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申请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流程。

第三步:样本采集一旦申请通过审核,医院的工作人员会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样本采集。

样本采集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消毒和标识等细节,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第四步:样本送检采集到的样本需要及时送到医院的检验科室进行检验。

在送检的过程中,需要填写相应的送检单,包括样本的种类、数量、送检时间等信息。

送检单需要与样本一起送到检验科室,以确保样本和信息的一致性。

第五步:检验过程一旦样本送到检验科室,工作人员会根据申请单上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

检验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以及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六步:结果报告一旦检验过程完成,检验科室会生成相应的检验报告。

报告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的名称和结果等内容。

生成的报告需要经过质控人员的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检验结果报告审核签发制度

检验科检验结果报告审核签发制度

检验科检验结果报告审核签发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医学检验科应当制定临床检验报告结审核、签发制度,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保护患者隐私,提高检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结果报告审核、签发制度。

三、制度内容(一)每日报告应认真审核、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科主任。

(二)实行检验者、审核者双签名制,并签全名。

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签发报告单。

审核者应手签签全名或电子签名,要求字迹清晰,不能代签。

(三)实习生、进修生不能单独发报告,必须由指导老师审核签发。

(四)报告单中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统一的英文缩写,中英文对照的检测项目名称、报告单位,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严禁随意编造,以求标准化。

(五)检验报告单要求格式规范、统一,字迹清晰,不涂改,不漏项、不污染、不破损。

(六)审核报告单后,打印报告单送病区及门诊化验单领取处,门诊病人凭取报告凭证或有效证件在窗口处领取。

(七)检验报告单的发放时间1.平诊:门诊平诊检测三大常规30 分钟后取结果,生化,免疫下午2点半后取结果。

2.住院病人临检常规项目和普通临检项目的报告在收到标本的当日下午3 点钟发出报告。

3.门诊生化平诊病人早上抽血截至时间是10:00,凡在此时间前抽血的门诊病人,其生化结果在当日14:30 取结果。

原则上10:00之后生化平诊病人不抽血,沟通第二天早上来院抽血。

特殊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口头通知报告时间。

4.住院病人生化凡在10:30 前收到的的标本其结果在当日下午3:00 钟发出,过时的标本要等第二天下午3:00 钟才能发出报告。

需要提前的病人病区可打电话通知检验科按急诊处理。

5.免疫项目在24 小时内报告结果,特殊病人或特殊检测例外。

6.细菌培养执行分级报告制度,临时报告应有记录,最终报告按不同病原菌有不同时限发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 天发报告。

检验报告审核SOP【范本模板】

检验报告审核SOP【范本模板】

【目的】保证每个样本测定分析后质量控制,确保检验人员认真仔细地对每个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发出正确检验报告。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适用范围】检验科全部报告的审核.【操作步骤】第一部分基础审核一、报告质量(一)报告单审核应考虑的问题1、标本影响(1)标本采集、运送及前处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运送指南)。

包括①标本采集前患儿状态的影响⏹临床使用药物:如临床应用维生素C等还原性的药物,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时就会出现结果非常低。

⏹输液同侧抽血:如正在输入葡萄糖则血糖结果偏高。

②标本状况的影响⏹标本溶血:血细胞中高浓度组分逸出,使测定结果增高,如LDH、CK、CK—MB、AST、ALT、K+;血细胞成分进入血清后因化学反应而引起其他物质的浓度变化,如溶血后RBC中的磷脂进入血液被血清中的磷酸酯酶水解,导致血磷显著增高;⏹Hb本身颜色对检测的光学干扰,如导致BIL结果增高;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PLT增高,RBC减少⏹抗凝状态:血凝四项标本凝固可导致结果偏高,抗凝剂比例不对导致结果异常⏹脂血标本:血液脂浊可散射光线,所以对吸光度一般产生正向干扰,导致一些项目如ALB、UA、TP等测定结果增高.⏹冷凝集血液标本:对血常规、血凝四项、交叉配血会有影响。

③标本运送的影响⏹血浆氨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偏高。

⏹血钾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偏高。

⏹血糖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偏低。

⏹粪便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干燥导致有形成分破坏,结果异常.2、仪器性能影响⏹仪器故障方面:如仪器老化、光路系统老化、仪器故障等方面都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仪器性能方面:检测系统性能/精密度、准确性、线性等,校准/校准验证等的影响。

3、试剂影响⏹线性范围的影响:各试剂都有自己的线性范围,对超过线性的结果一定要进行增量或者减量测定,尤其是一些酶类检测,超过线性的高值标本检测时经常会由于底物耗尽而出现假性低值或者负值,负值审核时容易审出来,但一些假性低值结果则需要结合其它检验结果或者看仪器上的报警,查看反应曲线才能发现,这方面就需要审核者倍加注意了.⏹试剂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开放系统的检测系统,这就要求对使用的试剂性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符合检测性能标准的试剂进行更换,以免造成错误结果的产生。

内部审核:检验检测机构报告

内部审核:检验检测机构报告

内部审核:检验检测机构报告一、内部审核目的本次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客户利益,同时提升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内部审核范围本次内部审核的范围包括:1. 检验检测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资质及工作职责。

2. 检验检测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3. 检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4. 检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5. 检验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及分发。

三、内部审核过程1. 审核准备:组成内部审核小组,对审核人员进行培训和分工,制定审核计划和日程。

2. 现场审核:审核小组按照审核计划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现场检查,包括文件审查、人员访谈、设备检查等。

3. 审核发现: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审核报告: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对审核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5. 审核跟踪: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内部审核发现及改进措施1. 审核发现:部分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技能。

改进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资质,确保人员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2. 审核发现:部分设备维护记录不完整,设备使用状况不佳。

改进措施:完善设备维护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审核发现:检验检测方法未进行定期评估,方法适用性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定期对检验检测方法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4. 审核发现:检验检测报告存在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性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报告格式和规范的培训,提升报告的质量和一致性。

五、内部审核结论通过本次内部审核,发现检验检测机构在人员资质、设备维护、检验检测方法及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继续关注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能够持续改进,提高检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检验报告审核发放制度

检验报告审核发放制度

检验报告审核发放制度内容:1、为保证分析后的质量,检验科所有的检验结果在发出报告前,都应经过审核.2、审核者与检验者原则上不是同一人(单人值班情况下可以同一人)。

3、检验结果在审核前,已确认仪器的运行状态和测定的参数是良好的,室内质控已经通过,提交的是正确的原始数据。

4、审核内容4.1核对检验项目、病人资料(如姓名、送检标本类型、性别、年龄、诊断等)等基本内容,电脑显示是否与检验单申请一致.4.2核对检验项目与仪器分析项目数是否一致,有否漏项目。

4。

3审核当天质控情况,标本项目结果总体情况是否有特殊异常(高或低)的现象,是否有结果成批现象,如有必须与以前检验结果核对分析复检后,方可出报告。

4。

4分析每一标本的相关项目是否有矛盾情况,或有无任何值得注意的情况。

4。

5对每一个值得注意的异常结果,查问与核对该病人的历史记录。

4。

6如有“危急值”的检验结果,应立即通知诊治医生。

4。

7核对检验人次与报告单张数是否相符、报告单的打印是否清晰.5、审核时发现任何问题,审核者应认真分析和追查,并有权要求部分或全部复检。

对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作出书面记录。

6、审核通过后由审核者签发报告单,不能由别人代签或冒签。

签发后的报告单结果如有问题,审核者为第一责任人.本检验科一般取用电子签名。

7、下班前要求检查LIS系统中的手工审核,杜绝漏审。

8、审核流程8.1看质控8。

2审编号8。

3令验标本8。

4查回顾8.5核诊断9、检验报告单打印后,应再次仔细核对打印出来的报告单信息是否与电脑上显示的一致。

如检验项目、病人资料(如姓名、送检标本类型、性别、年龄、诊断等)以及接收时间、报告时间、检验者是否正确等基本内容.如有输入错误的应及时改正。

10、核对检验项目与仪器分析项目数是否一致,有否漏项目。

如有漏检的项目须及时补充检验.11、如报告单出现下列情况不得发放11.1出现文字信息丢失。

11。

2纸张有较大破损。

11。

3打印出来的文字有明显畸形、倾斜等影响正确观看的。

检验科报告签发、审核制度

检验科报告签发、审核制度

检验报告单签、发审核制度
一、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主要操作人员签字外,还应有另一有资格的检验人员核查并签字,最好由本工作室负责人或高年资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核查签名;但在危急情况下或单独一人值班时(如夜班)除外,值班人员必须有资格认定。

二、诊断性的检验报告单必须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检验人员发。

三、实习学员不得单独签发检验结果报告单。

四、核查的基本内容有: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检验,有无漏项;检验结果的填写是否清楚、正确;检验报告单上所有内容是否全部填写完整;有无非常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有无书写错误;是否有需要复查的结果等.
五、特殊项目的检验结果及一些关系重大的检验结果:如抗HIV初筛阳性的检验结果;初次诊断为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检验结果;发现罕见病原体的检验结果;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需有科主任复核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
六、异常结果、危重患者、疑难患者等的检验结果复核或复查制度:此处所谓异常结果并非单纯指高于参考区间上限或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那些检验结果,而且还包括以下情况的检验结果.
1、检验结果异常偏高或偏低。

2、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检验结果.
3、与以往结果相差过大的检验结果。

4、与相关试验结果不符的检验结果。

5、有争议的结果。

遇到上述情况之一,应复查送检标本情况,并考虑是否用原送检标本复查,还是需要另行采集标本复查,或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查询患者情况。

当然还应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当检测结果有争议而不能决定时,如某些特殊细菌的鉴定、寄生虫及细胞的识别,也包括某些难以解释的结果,除上述处理方法外,尚可采用外送会诊方法处理。

47。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检验科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一个严格的报告审核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运行方式。

一、重要性检验科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相关决策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医学领域,一个患者的诊断结果被直接依据于检验科报告的结果。

如果报告存在错误或误判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状况。

同样,在食品安全领域,检验科报告的准确与否决定着产品的合格与否,关系到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是必要的,以确保相关行业和群众的权益受到有效的保护。

二、报告审核制度的操作流程1. 环境准备与前期工作在建立报告审核制度之前,需要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首先,确定审核人员的资质要求和数量。

其次,为审核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标准和规范。

此外,建立一个严格的报告归档和管理系统,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报告审核流程(1)报告初审:由专业的审核人员对报告进行初步审核,确认报告的完整性、格式是否规范、相关信息是否准确等。

(2)技术审核:由具有高级技术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报告中的技术细节和数据进行审核,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3)质量审核:由质量管理人员对报告进行全面的质量审核,确保报告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要求和标准。

(4)复核与审定:对已经审核通过的报告进行复核和审定,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复核和审定环节由高级专家或管理层人员完成。

(5)报告发布:经过以上环节的审核通过后,报告将进行最终的审定并发布。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1. 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提高。

2. 技术保障与标准规范:建立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报告审核流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检验科报告审核流程
1、标本检验结果测出后,由检验人员核对标本是否匹配,仪器测定是否正常,标注异常标本状态提示审核人员,如一切无误则进入下一审核步骤。

2、审核人员校对化验单录入是否正确,包括住院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和门诊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科室)。

3、审核人员核对报告项目同申请检测项目是否匹配,如有出入,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进行必要更正。

4、审核人员根据医生初步诊断意见结合临床经验判断结果是否相符。

如有疑义,及时同临床医师联系沟通,排除人为因素和标本检测前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

5、对于报告结果符合危机值报告范围的要求操作人员立即复查,复查无误后结果及时通报开单医生,提示医生第一时间做出恰当处理。

6、标本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询。

检验科差错事故处理流程
1、一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或发现者应立即向质控组长报告,由实验室及时登记,立即查明事故情况,保留样本,主动向科主任报告,不得隐瞒,并要迅速采取措施,把损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必要时报告院医务科、院领导。

2、一般差错,应填写差错登记本,并注明差错性质及补救办法。

3、出现医疗差错或严重工作差错,科室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认真讨论,吸取教训,提高认识,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4、要经常进行医疗安全教育,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每月向医院医务科报告差错事故的登记情况。

属于严重差错并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应及时报告,并按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