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2A(L1-L30)教案
典范英语2A(L1-L30)教案

2021至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方案建大华清小学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8. 家庭作业〔Homework〕〔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回忆上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画一画,写一写。
如:We looked at the . The were .Lesson 1 Monkey Tricks 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1〕表演示范:教师扮演Wilma,另请6名学生分别扮演Wilf, Dad, Mum, Chip, Biff, Kipper,师生配合完成表演。
〔2〕分组表演: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假设干7人小组,小组合作完成表演。
准备几分钟后,请1-2组上台展示。
台词见课件。
4. 讨论〔Discussion〕: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可参考:Do you think Wilf and Wilma played a good trick with the creepy-crawly?Did you play a trick with a creepy-crawly?Did you play other tricks? What did you use? Who did you trick?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总结。
5.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aw〞的拼读规律〔1〕发现拼读规律教师利用PPT 展示“see-saw〞图卡〔见课件〕,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creepy-crawly,并说出“aw〞的拼读规律。
〔2〕强化拼读规律教师利用PPT展示以以下图片及单词卡,让学生运用拼读规律读一读。
如:6. 家庭作业〔Homework〕〔1〕总结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并制作单词卡。
如喜欢绘画,可以为单词配图。
板书设计Lesson 6 Creepy-crawlyget it outcrawly see-saw strawberry draw yawn paw教师围绕故事提问,请学生作答,并将人物图分别贴在结构图的方框中。
教学参考《典范英语》(1a-L30)教学参考Kipper’sDiary

《典范英语》(1a-L30)教学参考
Kipper’s Diary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
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
读故事;能认读一周七天的英文表达;能根据图片用英语说出天气情况和人物活动;学会运用“It was a _____ day. I went to the _____.”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字母“w”和词尾字母“y”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Kipper在日记中记录的天气状况和行踪,并能学以致
用,制作自己的英文日记;通过让学生观察Kipper的日记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
力;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词卡(见检查理解和拼读环节)、句卡(见检查理解环节)。
四、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学习一周七天的英文表达
通过儿歌学习一周七天的英文表达,为进入故事情境做好铺垫。
(1)教师播放一首有关the days of the week的儿歌(见课件),让学生跟着唱几遍。
(2)教师提出与儿歌和故事相关的问题,与学生互动:。
《典范英语》(1a-L21)教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典范英语》1aL21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本课词汇、句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具体目标如下:1. 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单词:cat, dog, fish, bird, tiger, elephant, panda。
2. 能够理解并运用句型:“I have a”表达自己拥有的动物。
3.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兴趣。
4.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单词:cat, dog, fish, bird, tiger, elephant, panda。
2. 句型:I have a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与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动物单词。
(2)教师出示本课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动物名称,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呈现(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本课单词和句型,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2)教师引导学生用句型“I have a”介绍自己拥有的动物。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
4. 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学生用“I have a”句型进行抢答。
(2)学生自主编写小对话,运用本课所学单词和句型。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单词cat, dog, fish, bird, tiger, elephant, panda的正确发音和书写;熟练运用句型“I have a”。
《典范英语》(2a-L12)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2a-L12)教学参考What Is It?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灵活运用“What is it? Is ita …?”句型;能够表演故事;能够改编故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简单了解salamander和animal rescue;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通过讨论和改编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头饰(Mum, Biff, Chip, Kipper, Wilma, Wilf, Floppy)、故事图片(见检查理解环节)、动物图片或玩具(frog, lizard, salamander)。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通过“猜一猜”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故事情境通过玩猜物游戏“What is it?”,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部分被遮挡的动物图片(见课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is it? (展示第一幅动物图片)Is it a panda? Is it a bear?It’s a bear.(展示图片被遮挡的部分,请学生作答)What about this one? What is it?(展示第二幅动物图片)Is it a …? (请不同的学生猜测,引导学生使用“Is it a …?”)It’s a frog.(展示图片被遮挡的部分,请学生作答)(2)展示故事第一幅图,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One day, Mum took the children and Floppy to the park. Look! Floppy barked at something. What was it? Let’s read the story.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不同故事人物发现salamander 时的表情与反应,并认识到salamander是一种珍稀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精编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SixinaBed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识别故事中的一家人并认读其名字;能认识数字one,two,three,four,five,six;初步掌握字母“d”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床上人数的变化和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其观察力与想象力;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其表达能力并学以致用。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one,two,three,four,five,six,doll,door,dog)、图片(故事原图,doll,door,dog)、句子卡(见环节5)。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导入(Lead-in):认识数字0-10的英文表达通过跟唱数字歌,引导学生认识0-10英文数字,并能看图数一数,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播放1-2遍数字歌TenLittleNumbers(见课件),带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板书故事标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Today,wearegoingtolearnastoryaboutnumbers.CanyouseeanumberinthetitleSix.Canyoureadthetitle SixinaBed.WhowereinthebedLet’sfindtheanswerinthestory.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床上人数以及人物动作表情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
《典范英语》(1a-L12)教学参考.docx

《典范英语》(1a-L12)教学参考1 See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表演;学会在生活中使用“Isee... ”和“We see…”。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牛观察人物和人物动作培养学牛的观察力;使学牛充分体验一家人一起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口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道具(纸筒、相机、纸盒、太阳镜、小镜了)、句子卡片(4 张“Isee.・・”,2张“ We see …”,1 张“[see me.”)。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导入(Lead・in):展示实物道具,引入故事情境通过用实物道具演示“Isee...”,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向学生展示道具(颜色各异的纸筒、照和机),并用“Isee...”表达观察到的人或物品。
Let's play a game “I see:Look! 1 have a paper roll.(展示一个黄色纸筒)What colour is it? (BQ: Is it blue?) It9s yellow.I can see you through the paper roll. I see ... I see ...(教师拿起纸筒看向学生)Do you want to try? What do you see?(请两三位学生试做,鼓励学生用I see作答)Look! I have a pair of sun-glasses.(展示太阳镜)I can see you through the sun-glasses. I see ... and ....(教师戴上太阳镜看向学生)Do you want to try? What do you see?(请两三位学生试做,鼓励学生用I see作答)Z后,H 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Kipper's family was playing the game "I see". What did they see? Let's learn the story.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一起做游戏的乐趣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主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这一家人通过哪些物体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人物做出动作,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中游戏的乐趣。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Get Dad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根本的思路与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熟练运用“go on〞与“get …〞两个重点表达方式;学习字母“g〞位于词首时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与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头饰〔Mum, Dad, Chip, Biff, Kipper〕、一小截塑料水管、小桶、水枪。
五、课堂教学根本步骤1. 导入〔Lead-in〕:引出故事主题,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通过向学生展示泼水节图片,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利用PPT展示几张泼水节图片,并与学生互动:Look at these people. What are they doing 〔BQ: Are they playing with water〕They are playing with water.Do you like playing with waterDo you play a water game in summer之后,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Kipper’s family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One day, they played a water game. How did they play Let’s learn the story.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与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充分感受他们的愉悦心情与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典范英语》(1a-L40)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40)教学参考What a DIN!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说话;灵活运用“… has ...”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字母组合“in”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一家人组成乐队其乐融融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铅笔盒、饼干盒等能够发声的物品、人物图、单词卡(见检查理解环节)、字母卡(见拼读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理解标题含义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故事标题含义,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饼干盒,并用手敲打使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Look! I have a tin. I can make music with a tin.(2)请一名学生当指挥,全班学生拿出能敲出声音的物品,一起敲打,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Let’s play. Oh! What a din!(教师用手捂住耳朵)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tory What a DIN!.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story? Let’s have a look.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一家人组成乐队演奏时其乐融融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建大华清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8.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回忆上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画一画,写一写。
如:
We looked at the . The were .
Lesson 1 Monkey Tricks 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
(2)分组表演: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7人小组,小组合作完成表演。
准备几分钟后,请1-2组上台展示。
台词见课件。
4. 讨论(Discussion):
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可参考:
Do you think Wilf and Wilma played a good trick with the creepy-crawly?
Did you play a trick with a creepy-crawly?
Did you play other tricks? What did you use? Who did you trick?
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总结。
5.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aw”的拼读规律
(1)发现拼读规律
教师利用PPT 展示“see-saw”图卡(见课件),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creepy-crawly,并说出“aw”的拼读规律。
(2)强化拼读规律
教师利用PPT展示以下图片及单词卡,让学生运用拼读规律读一读。
如:
6. 家庭作业(Homework)
(1)总结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并制作单词卡。
如喜欢绘画,可以为单词配图。
板书设计
Lesson 6 Creepy-crawly
get it out
crawly see-saw strawberry draw yawn paw
教师围绕故事提问,请学生作答,并将人物图分别贴在结构图的方框中。
问题可参考:
Who was lost?
Who was upset?
Who helped Mrs May look for Sniff? (BQ:Did Biff and Chip look? Did Wilf and Wilma look? Did Mum and Dad look?)Who found Sniff at last?
(2)组词成句
教师事先准备好以下几组词卡:
upset, was, Mrs May;
was, lost, Sniff;
Sniff, Biff and Chip, find, couldn’t;
find, couldn’t, Sniff, Wilf and Wilma;
Mum and Dad, Sniff, couldn’t, find;
Floppy, his bone, looked for
请6名学生上台,每人抽取一组词卡,将词卡组成句子,并贴在相应的人物图下方。
之后,引导全体学生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并齐声朗读正确的句子。
完整的故事结构图如下:
2.复述(Retelling):
(1)承接“检查理解”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接龙复述故事。
教师在复述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使故事更加完整。
如:
One day, Sniff was lost.
Mrs May was upset.
Biff and Chip looked. They couldn’t find Sniff.
Wilf and Wilma looked. They couldn’t find Sniff.
Mum and Dad looked. They couldn’t find Sniff.
Nobody could find Sniff.
Floppy looked for his bone. He found Sniff by the tree. “What a clever dog!” said everyone.
(2)请1-2名学生独立复述故事。
复述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