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计算常用公式与数据

合集下载

石油化工储罐呼吸阀的计算选型

石油化工储罐呼吸阀的计算选型

石油化工储罐呼吸阀的计算选型摘要:呼吸阀是常压和低压储罐常用附件之一,用于维持储罐内外稳定的压力差,从而保护储罐。

本文简单介绍了呼吸阀的一般原理和分类,分析了国内外规范中的计算选型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选型计算。

关键词:呼吸阀,概述,计算,选型呼吸阀是低压和常压储罐常用的安全附件,其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实现自动自主呼/吸调节储罐的压力,防止储罐破裂或被抽瘪。

同时,呼吸阀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罐内介质因挥发造成的损耗[1]。

由于储罐的占地面积大,储存介质常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并且储罐存储的介质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用呼吸阀保证储罐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呼吸阀的选型计算1.呼吸阀的选型呼吸阀计算选型关键是呼吸阀通气量的计算。

在计算通气量时,需要知道储在各种工况下分别的进出情况。

存储介质本身的闪点也会影响到通气量的计算。

对于热呼吸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当地最大温升和温降。

2.呼吸阀计算规范在《API 2000-2014 Venting Atmospheric and Low-pressure Storage Tanks》中,对正常的吸入、呼出工况的计算方法与国内规范差别不大,对于热呼出工况,API2000中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下文将分工况详述。

2.1呼出工况(Out-breathing)对于不易挥发的液体,且储罐气相蒸汽压小于5.0KPa时,呼吸阀呼出量Vop等于液体进罐量Vpf。

在SI单位制下即:对易挥发性液体,且储罐气相蒸汽压大于等于5.0KPa时,呼吸阀呼出量Vop等于液体进罐量Vpf。

在SI单位制下即:呼出量计算中所用的体积值为实际温度、压力下的体积,所以呼出量的单位为m3/h。

2.2吸入工况(Inbreathing)呼吸阀吸入工况相对单一,主要是由于罐内液体的排出。

呼吸阀呼出量Vip等于液体进罐量Vpe。

在SI单位制下即: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吸入工况最终计算得到的呼出量是标况下每小时吸入空气的体积,单位为Nm3/h。

气相色谱外标法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外标法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外标法计算公式气相色谱外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组分气相色谱外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组分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的响应值,然后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等领域。

气相色谱外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1. 标准曲线的斜率(S):S = (C_s2 - C_s1) / (A_s2 - A_s1)其中,C_s1和C_s2分别为标准物质在两个不同浓度下的浓度;A_s1和A_s2分别为标准物质在两个不同浓度下的响应值。

2. 待测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C_x):C_x = (A_x * S) / A_s其中,A_x为待测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值;A_s为标准物质的响应值。

3. 待测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W_x):W_x = C_x * V_sample / V_standard其中,V_sample为待测样品的体积;V_standard为标准物质的体积。

4. 重复性和精密度:重复性(RSD)和精密度(%RSD)是评价气相色谱外标法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之间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RSD = (Σ(C_i - C_mean) / n) / C_mean * 100%其中,C_i为每次测量得到的浓度;n为测量次数;C_mean 为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5.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线性范围是指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

检测限是指能够准确测量的最低浓度。

计算公式如下:线性范围= (C_s1 * A_s1) / A_s2 - (C_s2 * A_s1) / A_s2检测限= 3 * S / m + C_s1其中,m为空白样品的平均响应值。

管道常用计算公式

管道常用计算公式

管道常用计算公式管道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供水、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

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介绍一些管道常用的计算公式。

1.管道内径计算管道内径是指管道的内部直径,是设计和选择管道尺寸的重要参数。

常用于计算管道内流体的流量和压力损失。

公式:D=2×A/π其中,D表示管道内径,A表示管道的截面面积。

2.管道截面积计算管道截面积用于计算管道的流量和速度。

公式:A=π×(D/2)^2其中,A表示管道截面积,D表示管道内径。

3.管道流量计算管道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的气体或液体的体积。

公式:Q=A×V其中,Q表示管道流量,A表示管道截面积,V表示流体的平均速度。

4.管道平均速度计算管道平均速度用于确定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速情况。

公式:V=Q/A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Q表示管道流量,A表示管道截面积。

5.管道压降计算管道压降是指流体通过管道时由于阻力而损失的压力。

公式:ΔP=f×(L/D)×(V^2/2g)其中,ΔP表示管道压降,f表示摩擦系数,L表示管道长度,D表示管道内径,V表示流体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6.管道泵功率计算泵是管道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提供压力并推动流体。

计算泵所需的功率可以帮助选取适当的泵型和确定驱动装置的功率。

公式:P=(Q×ΔP)/η其中,P表示泵的功率,Q表示管道流量,ΔP表示管道压降,η表示泵的效率。

以上仅是管道设计和运营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还会有更多的细节和参数需要考虑。

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计算方法图表集

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计算方法图表集

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计算方法图表集《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计算方法图表集》,由李杰、史维良编著,为石化行业的专业教材,全书分为9个单元,共计285页,主要介绍了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过程中所需计算方法及相关图表,包括催化裂化、氢转化、重整、合成气、烷烃分离、重油深加工等六大系统,以及烃基结构分析、蒸汽裂解和烯烃的再生等内容。

《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计算方法图表集》还介绍了精炼系统的计算方法,例如精馏蒸馏、催化裂化技术和活性炭脱除技术,以及原油酸度仪检验,提供了实用的计算公式和图表,为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同时也介绍了常用的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原油、精制石油、芳烃及其他有机溶剂等。

本书使用的计算方法覆盖了各类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选型和调试,为石油化工从业者提供了实用而完备的参考资料。

本书强调使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以提高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的效率。

在计算工艺参数方面,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精炼过程中的技术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分子重量分布、氢素指数、烃含量等,以及表征汽油中重组芳烃含量等指标,使读者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书还整理了大量实验数据,以便读者比较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结果,为可控制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的内容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理论和实际知识,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

本书还涵盖了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的安全措施,提供相关的安全管理方法,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此外,围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本书也做了仔细的阐述,向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也提供了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工程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维护的相关技术手段,并详细讲解了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此外,本书也适当介绍了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工程的经济考虑因素,如生产成本、设备投资和人力成本等,使读者能够更好的掌握缩减生产成本的策略,以达到提高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供汽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

供汽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

供汽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工业中,管道输送是一种常见的输送方式。

管道输送具有输送量大、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在管道输送中,气体在管道中的运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和压力损失,这就需要对气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

管道气压耗损是指气体在管道中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摩擦阻力、管道弯头、管道突变等因素导致的压力损失。

准确计算管道气压耗损对于管道运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是管道输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通常采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推导和修正。

常见的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包括,法国学者Darcy-Weisbach公式、克氏公式、普朗特公式等。

Darcy-Weisbach公式是描述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的经典公式之一。

该公式的表达式为:ΔP = f (L/D) (ρV^2)/2。

其中,ΔP为管道中的压力损失,f为摩擦阻力系数,L为管道长度,D为管道直径,ρ为气体密度,V为气体流速。

Darcy-Weisbach公式通过摩擦阻力系数f的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管道中气体的压力损失情况。

克氏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

该公式基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气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克氏公式的表达式为:ΔP = K (V^2)/2g。

其中,ΔP为管道中的压力损失,K为管道阻力系数,V为气体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克氏公式通过管道阻力系数K的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管道中气体的压力损失情况。

普朗特公式是一种基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推导的管道气压耗损计算公式。

该公式考虑了管道内壁的粗糙度、管道弯头、管道突变等因素对气体流动的影响,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管道中气体的压力损失。

普朗特公式的表达式为:ΔP = (fL/D + K) (ρV^2)/2。

其中,ΔP为管道中的压力损失,f为摩擦阻力系数,L为管道长度,D为管道直径,K为管道阻力系数,ρ为气体密度,V为气体流速。

带液率计算公式

带液率计算公式

带液率计算公式带液率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速率的公式。

它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计算出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速率,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流体传输提供依据。

带液率,也称为液相体积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的液体体积。

它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管道的特性来计算带液率,从而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和流体传输设备。

带液率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为:Q = A × v其中,Q表示带液率,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v表示流体的平均流速。

这个公式的关键在于求解管道的横截面积和流体的平均流速。

我们需要求解管道的横截面积。

管道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π × (D/2)^2其中,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π表示圆周率,D表示管道的直径。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管道的横截面积。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解流体的平均流速。

流体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Q / A其中,v表示流体的平均流速,Q表示带液率,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流体的平均流速。

带液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石油、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操作中,都需要对流体的带液率进行计算。

例如,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带液率计算公式来确定油井的产量。

在化工生产中,需要根据带液率计算公式来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和流体传输设备。

在能源领域,需要根据带液率计算公式来确定输油管道的流量。

除了上述的带液率计算公式,还有一些衍生的公式用于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流体流动速率。

例如,在多相流体传输中,流体中存在气体和液体两相,需要根据不同相的流体速率来计算总的带液率。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两相流带液率计算公式来计算。

带液率计算公式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计算出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速率。

浅谈石油化工管道法兰安装管理及螺栓扭矩计算

浅谈石油化工管道法兰安装管理及螺栓扭矩计算

228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厂站建设中可拆卸式设计广泛应用,大量使用螺栓连接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在传统的工艺法兰紧固中,由于没有理论的螺栓紧固力矩,作业人员随意紧固,致使法兰变形、垫片损坏、螺栓滑丝,以及密封压力不够造成泄露等。

法兰紧固扭矩值的选择和紧固方式成为石油化工管道法兰安装质量的关键环节。

1 法兰装配检查使用适当的刮板或钢丝轮/钢丝刷清洁法兰表面,对法兰进行检验和检查,视觉上有无翘曲和损坏,法兰密封面没有机器损伤、径向刀痕、划痕、腐蚀产物、点蚀、刮痕等。

轻微损伤(如划痕、凹坑等)不得延伸整个垫片定位面积径向宽度的50%以上。

检查垫片是否与法兰匹配,垫片密封元件是否有损伤、松散等。

检查螺栓规格型号是否与法兰匹配,选择合适的螺栓润滑脂,并润滑螺柱两端以及螺母和轴承表面之间的螺纹。

2 法兰组装进行管道法兰对中检查,检查法兰的同心度、平行度、法兰面间距以及螺栓孔位置,确保紧固过程能使法兰密封面最大程度地接触,让法兰垫片各个部分所承受载荷尽可能均匀,减少螺母和法兰之间的摩擦力。

3 常用螺栓扭矩值计算方法目前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工艺管道施工标准中没有法兰紧固力矩的计算方法,螺栓扭矩值计算主要参考了GB50205、GB150中的计算方法。

其主要计算公式如下:Tc=K·P c ·d(1)式中:Tc为终拧扭矩值,Nm;P c 为施工预拉力值标准值,KN;d为螺栓公称直径,mm;K为扭矩系数。

(2)式中:T为螺栓所需紧固力矩,Nm;K为扭矩系数;W为螺栓设计总荷载,N;d为螺栓公称直径,mm;n为螺栓数量。

其中,W根据GB150.3第7节进行计算。

1)操作状态下螺栓设计总荷载:W=0.785D G 2P c +6.28D G bmP c ;2)预紧力状态下螺栓设计总荷载:式中:D G 为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mm;P c 为设计压力,MPa;b为垫片有效密封宽度,mm;m为垫片系数;p为垫片有效密封宽度,mm;A m 为需要的螺栓总面积,mm 2(取在预紧力状态和操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螺栓总面积的最大值);A b 为实际螺栓总面积,mm 2(式中须A b ≥A m );[σ]b 为常温下螺栓材料许用应力,MPa。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对流换热系数公式是用来描述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能力的参数,它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传导过程中,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通过对流方式进行,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这种热量传递的强度。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h = α * ΔT,其中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α表示传热系数,ΔT表示温度差。

该公式的意义是:对流换热系数与传热系数成正比,与温度差成正比。

换热系数越大,意味着热量传递越快,温度差越大,热量传递也越快。

在工程实践中,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是设计换热设备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换热设备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和流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样可以确保换热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和稳定的工艺性能。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选择和计算涉及到许多因素,如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流速、管道尺寸、壁面特性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对流换热系数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在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中,可以使用格拉斯霍夫公式进行计算;在强迫对流换热过程中,可以使用科里奥利公式进行计算。

这些公式都是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除了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选择和计算,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换热过程的因素。

例如,流体的黏度、热导率、密度等参数都会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此外,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表面粗糙度、表面温度等也会对对流换热系数产生影响。

因此,在工程设计和实际运行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并进行合理的参数计算。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是热传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强度。

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计算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可以有效提高换热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因此,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
t/h
L:计算管长 m α:管道线胀系数 cm/(m·℃) t2:管内介质温度 ℃ t1:管道安装温度 ℃ 输入: t1= 0 t2= 240 α= 13.18 L= 100 计算结果: ΔL= 31.632 cm
进料量: X进(w/w): X出(w/w): 蒸发量40.0% 70.0% 4.29 T/h 5.71 T/h
G=0.06V·n·Y·r·K 输入: V= n= Y= r= K= G=0.06V·n·Y·r·K G= 0 V:关风机容积,升/转 n:关风机转速,转/分 Y:关风机容积效率 颗粒状物料,Y=0.8 粉状物料,Y=0.5~0.6 r:物料密度,t/m3 K:修正系数,0.7~0.8
ΔL=Lα(t2-t1)
无相变 无要求 有相变
显热法 焓差法 潜热法 显热法 焓差法 潜热法
Ws*C*(t2-t1) Ws*(h2-h1) Ws*C*(t2-t1)+W*r
无相变 无要求 有相变
线胀系数:×10 cm/(m·℃)
-4
T 100 150 158 20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已知
F
W X 1 0 X1
已知
W
F2 X1 1 X1 X 0
出料量: X出(w/w): 蒸发量: X进(w/w):
15.00 T/h 70.0% 15.00 T/h 35.0% 泵轴功率计算
已知
X0
X 1 F2 F2 W
Ne
输入: Q: H: ρ: η: Ne=
QH 3600 102
50 50 1150 0.7 11.19 kw m3/h m kg/m3
P Ne K
Ne≤22 22<Ne≤55 55<Ne 输入K: P= K=1.25 K=1.15 K=1.00 1.25 13.98 kw
显热法 焓差法 潜热法 显热法 焓差法 潜热法
Ws*C*(t2-t1) Ws*(h2-h1) Ws*C*(t2-t1)+W*r
名称
数据 管径 3.1415926 60 60000 594.7 流量 3.1415926 60 300 15268.14
单位
名称
数据 流速 3.1415926 100 40 1.41 管道材料重量 89 3 24 7.94 0.160 7.85 7.94
单位
π: 输入u: 输入Vs: 计算d=
m/s m3/h mm
已知
W
F X 1 0 X1
蒸发量: X进(w/w): X出(w/w): 进料量 出料量: 出料量: X进(w/w): X出(w/w): 蒸发量: 进料量:
10.00 T/h 40.0% 70.0% 23.33 T/h 13.33 T/h 15.00 T/h 35.0% 70.0% 15.00 T/h 30.00 T/h
Q235A 12.20 12.60 12.66 13.00 13.09 13.14 13.18 13.23 13.27 13.32 13.36 13.41 13.45
20# 11.16 11.64 11.72 12.12 12.25 12.32 12.38 12.45 12.52 12.59 12.65 12.72 12.78 12.89 12.99 13.10 13.20 13.31
π: 输入d: 输入Vs: 计算u=
mm m3/h m/s
PI 输入u: 输入d: 计算Vs:
m/s mm m3/h
外径: 壁厚: 长度: 密度: 重量: CS密度: SS密度:
mm mm m t/m3 T t/m3 t/m3
热量计算: 工况条件: 输入数据 冷介质 Ws1: t1: C冷: t2: h1: h2: r冷: Ws2: T1: C热: T2: H1: H2: r热: 10.00 50.00 4.01 10.00 10.00 1.00 10.00 热介质 11.10 100.00 4.19 70.00 1.00 21.00 1.00 关风机排量计算 Kg/h ℃ KJ/Kg·℃ ℃ J/Kg J/Kg J/Kg Kg/s ℃ KJ/Kg·℃ ℃ J/Kg J/Kg J/Kg 管道热伸长量计算 Q热= Q热= Q热= Ws2= Ws2= Ws2= 1395.27 222 1384.17 11.1 11.1 KJ/h KJ/h KJ/h Kg/h Kg/h Kg/h Q冷= Q冷= Q冷= Ws1= Ws1= Ws1= 输出数据 1604 90 1504 10 10 KJ/h KJ/h KJ/h Kg/h Kg/h K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