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教案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课时 酶的特性教案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第2课时酶的特性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阐述酶的特性说出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特性2、教学难点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教学设计思路文字叙述利用酶为生活添姿彩的资料进行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三个实验,分别对酶的三个特性进行学习。
框架图新课导入通过酶为生活添姿彩阅读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知识。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学习酶具有专一性回顾上节课“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结果,学习酶具有高效性实验探究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实验,学习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酶为生活添姿彩阅读资料:1.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在临床上与抗生素混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2.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3.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能把衣物清洗得更加干净鲜亮。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
4.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的美食,也是导致龋齿的祸根。
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的牙齿亮洁,口气清新。
5.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人在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
6.胰蛋白酶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溶解血凝块,还可用于去除坏死组织,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
7.利用脂肪酶处理废油脂,制造生物柴油,既保护了环境又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8.青霉素酰化酶能将易形成抗药性的青霉素改造成杀菌力更强的氨苄青霉素。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关于酶的应用吗?酶的应用如此广泛,酶有哪些特性呢?酶的活性受哪些条件的影响呢?2、新课讲授一、酶具有高效性回顾上节课“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结果总结酶的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有什么不同?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要高得多,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3页)《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理解运用新教材,开展探究性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探究性教学,其实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探究性学习其实是指学生通过类似的于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
所以探究实验课和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一起进行,也就是我们可以把探究实验课搬到课堂上,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知识,真正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二、教学流程表1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指导改进提问学生改进后的实验方案1、取一只试管,加淀粉溶液,再加进唾液,搅拌,让它们充分发生反应;2、加入碘液,检查还有没有淀粉;3、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淀粉放进试管,不加唾液是不是也可以自动分解掉?2、唾液发挥作用的环境(温度)是怎样?唾液分解淀粉是不是瞬间完成。
1、用2只试管,分别加等量的淀粉,一只加唾液,另一只不加,形成对比;2、将两只试管放于37度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3、加碘液,检测试管中是否含淀粉,分析得出结论。
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出实验设计方案,同时下去巡视、提示、引导,从他们的设计中提出选取较典型的方案,跟全班同学一起探讨,在此过程中,我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指导实验设计的改进;最后根据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实验。
在等待的十分钟期间,让学生继续学习下面的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设计以及观察了实验演示的过程,分析并引导出学生自己在实验设计步骤时会注意哪些方面,教师总结出,对于对照实验设计时需遵循的三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原则、单变量原则;让他们掌握一般对照实验的实验步骤。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5.1《酶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酶的特性》是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
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
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
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 1 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
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酶的特性,探究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 PH 和温度等)的影响。
2、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德育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探索、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学生能参与讨论生活生产、社会热点问题并做出理性解释和宣传,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
必修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教学设计

必修1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酶在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设计实验探究或验证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酶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或验证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课程导入温故知新: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无机催化剂。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为蛋白质。
酶的催化功能与无机催化剂有什么不同?导入课题和学习目标。
呼应。
导入课题和学习目标。
环节二:讲授新课三、酶的特性(一)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17——1013倍(思考:这对细胞有什么意义?)观察、分析、讨论、回答。
通过实例、曲线分析,理解酶的高(二)酶具有专一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
1、实验原理A.淀粉→麦芽糖(非还原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B.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C.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步骤序号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注入蔗糖溶液2ml3注入淀粉酶溶液2ml2ml4将试管放在60℃水中5分钟5分钟5加入斐林试剂2ml2ml6放热水于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分钟1分钟7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4、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分析、讨论、回答。
效性。
8观察实验现象序号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注入等量的新鲜淀粉溶液1mL1mL1mL2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1mL蒸馏水1mLNaOH1mL HCl3注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4放60℃热水中相等时间5分钟5分钟5分钟5加等量斐林试剂并摇匀2mL2mL2mL6放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分钟1分钟1分钟7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4、分析教材⑴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84相关问题。
人教生物必修1教案: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酶的特性【主干知识梳理】一、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酶具有专一性(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1)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
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
(2)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低温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
(3)曲线分析:①P点为最适温度;Q点为最适pH。
②偏离P点或Q点:酶的活性降低。
③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失活。
二、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的原因1.原因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进行,还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2.实例植物叶肉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这样,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细胞内不同的区室同时进行,就可以互不干扰了。
【教材微点发掘】1.阅读教材第84页第二段正文,说出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 ℃)下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2.阅读教材第85页“科学·技术·社会”,结合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多酶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它主要是由胰酶、胃蛋白酶复合而成的一种药物,其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第5章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必修1教材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关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材重点安排学生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速率及其生理意义。
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图解和文字叙述,指出酶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而是引导学生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不仅有助于学生延伸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理解,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
故本节内容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知识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细胞代谢的概念。
2、酶的作用和本质。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2、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理解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酶的作用和本质。
2、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二)教学难点1、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来源:活细胞产生的酶功能:催化作用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有机物)。
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导教案

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导教案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酶的专一性、温度和PH 对酶活性影响”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1.酶的特性有:、、。
2.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倍。
3.酶的专一性是指。
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和 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大。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活性,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显著。
5.、或,会使酶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酶发生了。
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
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下保存。
b5E2RGbCAP6.“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分析 ⑴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
b 、。
p1EanqFDPw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⑵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 ②实验过程:取10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的 再取10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溶液,在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分别加入等量的 ,水浴加观察并比较颜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的 分别滴加等量的同种新鲜的质量分数为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来检验氧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⑶操作提示: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入酶,应先将底物与酶分别在相应的下处理至少min,确保二者一致。
DXDiTa9E3d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底物在与酶混合,其已经调节好。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酶的特性。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3.重点:酶的特性的实验的设计4.难点: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内容。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分两小节讲解。
第一小节讲解了酶的作用和本质。
主要内容是先通过探究与实践活动得出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接着讲述了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历程,以思考讨论形式让学生得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这个结论。
第二小节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归纳酶的特性。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知道细胞代谢、活化能等概念的含义,理解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从酶的本质的探索历程中感悟科学探究精神。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本节知识,阐明生命活动不仅具有物质基础,还需要能量驱动,而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都离不开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变化的动力,初步形成生物学的物质和能量观,并尝试运用这一观念解释细胞的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通过本节的探究实践,进一步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能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并能将这些方法和技能应用于其他的探究活动。
通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酶的作用、本质及特性知识。
掌握学习生物学科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基于酶的作用的探索历程的学习,认同科学是在实验和争论中前进的,伟大科学家的观点也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学工作者既要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善于汲取不同的学术见解,又要有创新精神,锲而不舍,促进科学的发展。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能举例说明酶的作用等科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关注这些原理的广泛应用,认同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酶的特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
教师演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学生边看边做此实验,仔细观察根据现象可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说明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
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提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呢?
探究二: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动的影响
1.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
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
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
建议用α—淀
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
指出:控制好变量对于设计一个严谨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来说尤为重要。
在大屏幕上列出思考问题: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如何对其指标进行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将方案展示如下:
温度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向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⑶将1号和4号试管放入0℃冰水浴中,2号和5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3号和6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5分钟。
⑷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0℃、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5分钟。
⑸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
pH组:
⑴取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
⑵向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肝脏研磨液,向
4~6号试管中各加入2mlH2O2溶液。
⑶向1号和4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NaOH溶液,向2号和5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蒸馏水,向3号和6号试管中各加入2滴5%的盐酸溶液,静置2分钟。
⑷分别将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试管中的溶液混合,震荡,观察混合后的三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和气泡生成量的多少,记录。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原因。
如:①试剂量取、混合等实验步骤操作是否规范;②在先后取不同试剂时,量筒有无清洗干净;③在酶与底物混合后,有无在与混合前相同的条件下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
等等。
4.得出结论
每种酶都有发挥自己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当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酶的活性都会下降,且高温可以使酶永久失活,pH过酸或者是过碱,酶的活性也都会下降。
5.拓展延伸:如果给一个未知的酶,如何测定它发挥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酶的专一性
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十、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
笔者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探究实验,一个是实验录像的观察,另一个是利用课件模拟酶的专一性实验,第三个是实际的实验探究。
第二、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实验一的方法后,在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中开展的。
目的是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酶的专一性和酶所需的作用条件实验的设计比较灵活,需要和物质鉴定实验相结合,难度较大,宜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另外,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对于酶的催化作用的原理不宜探究过深。
3、新课标的理念,在于突出发现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通过重现和虚拟手段模拟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在本节课中,通过虚拟实验操作模拟酶的专一性实验验证过程,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