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_修正版_修正版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目录1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检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检测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抽检数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检测前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检测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检测分析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检测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
五、抽检数量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的3.3.13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 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5. 检测前准备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为3:1时)不大于50μv;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
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
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1MPa水压下不渗漏。
5.3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5.3.1 工程名称;5.3.2 检测目的与要求;5.3.3 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5.3.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3.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5.3.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xxxxxx公司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 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5. 检测前准备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为3:1时)不大于50μv;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
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
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1MPa水压下不渗漏。
5.3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5.3.1 工程名称;5.3.2 检测目的与要求;5.3.3 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5.3.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3.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5.3.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170套)_修正版_修正版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合集目录(170套)•第1部分: 主体结构作业指导书•课时1 : 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作业指导书.docx•课时2 : 00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doc•课时3 : 003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doc•课时4 : 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 : 005 混凝土构件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 : 006 建筑结构应力测试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 : 007 最大裂缝宽度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8 :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doc•课时9 : 009 建筑可靠性鉴定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0 : 010 桥梁单片梁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1 : 011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2 : 012 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3 : 013 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4 : 014 楼板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5 : 015 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6 : 016 建筑及构件变形测量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7 : 主体结构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2部分: 土工作业指导书•课时18 : 001含水率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9 : 002环刀法测土样密度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20 : 003蜡封法测土样密度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21 : 004灌水法测土样密度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22 : 005灌砂法测土样密度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23 : 006标准固结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24 : 007三轴压缩UU试验.doc•课时25 : 008直接剪切慢剪试验.doc•课时26 : 009直接剪切固结快剪试验.doc•课时27 : 010直接剪切快剪试验.doc•课时28 : 011有荷载膨胀率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29 : 012快速固结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0 : 013自由膨胀率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1 : 014击实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2 : 015滚搓法塑限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3 : 016岩块单轴抗压强度实施细则.doc•课时34 : 017有机质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5 : 018岩石物理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6 : 019土样中易溶盐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7 : 020水质分析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8 : 021圆锥仪法液限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39 : 022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试实施细则.doc•课时40 : 023岩块点荷载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41 : 土工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3部分: 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课时42 : 001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D0.doc•课时43 : 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4部分: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课时44 : 001接地电阻测试作业指导书.doc•课时45 : 002绝缘电阻测试作业指导书.doc•课时46 : 003水压试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47 : 004通风与空调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48 : 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5部分: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课时49 : 001建筑门窗三性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0 : 002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1 : 003建筑门窗现场气密性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2 : 004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课时53 : 005中空玻璃露点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4 : 006导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5 : 007不燃性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6 : 008可燃性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7 : 009氧指数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8 : 010燃烧热值检测作业指导书.doc•课时59 : 011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0 : 012建筑保温砂浆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1 : 013耐碱网格布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2 : 014锚栓抗拉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3 :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6部分: 见证取样作业指导书•课时64 : 001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5 : 002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6 : 003 建设用砂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7 : 004 建设用卵石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8 : 00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69 : 006 砂浆力学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0 : 00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1 : 008砂浆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2 : 009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3 : 010钢筋焊接和机械连接接头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课时74 : 011墙体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5 : 012建筑防水卷材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6 : 013建筑防水涂料检验作业指导书.doc•课时77 : 见证取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x•第7部分: 钢构作业指导书•课时78 : 001建筑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D0.doc •课时79 : 002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D0.doc •课时80 : 003公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D0.doc •课时81 : 004钢结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82 : 005钢结构焊缝磁粉探伤实施细则D0.doc•课时83 : 006钢结构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施细则D0.doc•课时84 : 007钢材力学性能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85 : 008扭矩系数检验实施细则D1.doc•课时86 : 008扭矩系数检验实施细则D1.doc•课时87 : 009抗滑移系数检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88 : 010钢结构节点承载力检测实施细则D0.doc•课时89 : 011防腐涂层测厚实施细则D0.doc•课时90 : 012防火涂层测厚实施细则D0.doc•课时91 : 013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实施细则D0.doc•课时92 : 014手工洗片操作细则D0.doc•课时93 : 015射线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规定D0.doc•课时94 : 016钢结构电位检测实施细则D0.doc•课时95 : 017钢材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D0.doc•课时96 : 018金属硬度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97 : 019宏观酸蚀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98 : 020螺栓螺钉实物的楔负载检验实施细则D0.doc •课时99 : 021紧固件机械性能保证载荷检验实施细则D0.doc •课时100 : 022表面粗糙度检测(轮廓法)实施细则D0.doc •课时101 : 023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D0.doc •课时102 : 024整体垂直度检测实施细则D0.doc•课时103 : 025整体平面弯曲检测实施细则D0.doc•课时104 : 026钢网架挠度检测实施细则D0.doc•课时105 : 027焊接工艺评定检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106 : 028金属里氏硬度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107 : 029无损检测工艺卡编写指南DO.doc•课时108 : 030不挥发物含量D0.doc•课时109 : 031不挥发物中金属锌含量D0.doc•课时110 : 032附着力(拉开法)D0.doc•课时111 : 034耐冲击性D0.doc•课时112 : 035干燥时间D0.doc•课时113 : 036在容器中状态D0.doc•课时114 : 037耐弯曲性D0.doc•课时115 : 038粘接强度D0.doc•课时116 : 钢构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课时117 : 文件登记表钢构指导书.doc•第8部分: 地基作业指导书•课时118 : 001基桩和地基检测作业实施细则.doc•课时119 : 00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20 : 003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21 : 004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测试实施细则.doc•课时122 : 005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分析实施细则.doc•课时123 : 006岩基载荷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24 : 007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25 : 008波速测试实施细则.doc•课时126 : 009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27 : 010土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28 : 011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29 : 012静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30 : 01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31 : 014预应力砼管桩桩身质量及尺寸偏差检测实施细则.doc •课时132 : 015钻芯法检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33 : 016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doc•课时134 : 017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超声波法)试验实施细则.doc •课时135 : 018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电阻率法)试验实施细则.doc •课时136 : 019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超声波法)试验实施细则.doc •课时137 : 020预应力砼管桩垂直度偏差检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38 : 021空心桩孔内摄像检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39 : 022地质雷达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40 : 022地质雷达作业指导书C0.doc•课时141 : 023面波法作业指导书.doc•课时142 : 地基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课时143 : 文件登记表地基指导书.doc•第9部分: 测量作业指导书•课时144 : 001 建筑物沉降观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45 : 002 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46 : 003 竖向位移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47 : 00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48 : 005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49 : 006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0 : 007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1 : 008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2 : 009 土压力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3 : 010 孔隙水压力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4 : 011 地下水位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5 : 012 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实施细则.doc•课时156 : 测量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10部分: 安全器具及设备检测作业指导书•课时157 : 001钢管脚手架扣件力学性能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158 : 002安全网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159 : 003安全带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160 : 004安全帽试验实施细则D0.doc•课时161 : 005阻燃性能实施细则D0.doc•课时162 : 006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力学性能试验实施细则D0.doc •课时163 : 007轮扣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力学性能试验实施细则D0.doc •课时164 : 文件登记表安全器具.doc•课时165 : 安全器具及设备检测作业指导书清单C0.doc•课时166 : 安全器具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第11部分: 体系作业指导书•课时167 : 体系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课时168 : 文件编写指南.doc•第12部分: 水运结构作业指导书•课时169 : 水运结构作业指导书汇编.doc•课时170 : 水运作业指导书文件登记表.doc。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修改版)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北京理息公开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主编单位上海同济大学批准单位实施日期年月日北京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前言达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超声检测仪器最新成果和超声检测技术的新经验结合我国建设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的实际需要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适用范围检测设备技术要求超声波检测设备声学参数测量全面修订将原浅裂缝检测和深裂缝检测两章合并成度检测删除了匀质性检测混凝土密实性检测的异常数据判断和表面损伤层检测的数据处理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归口管理由陕西号邮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览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上海同济大学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水利电力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工程质检中心第三检测所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治泰李乃平李为杜林维正张仁瑜罗骐先濮存亭林文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年月日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目次总则术语主要符号超声波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的技术要求换能器的技术要求超声波检测仪的检定声学参数测量一般规定声学参数测量裂缝深度检测一般规定单面平测法双面斜测法钻孔对测法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一般规定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及判断一般规定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及判断表面损伤层检测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及判断一般规定埋设超声检测管检测前的准备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及判断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一般规定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及判断附录测量空气声速进行声时计量校验附录附录空洞尺寸估算方法本规程用词说明市场监督管理信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为了统一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检测程序和测试判定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按本规程进行缺陷检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术语超声法仪和频率为和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分析判断混凝混凝土缺陷破坏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声速波幅超声脉冲波通过混凝土后由接收换能器接收并由超声仪显衰减主频主要符号市场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的接收信号主频率的超声测试距离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超声波检测仪的技术要求用于混凝土的超声波检测仪分为下列两类模拟式接收信号为连续模拟量可由时域波形信号测读声学参数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声时最小分度为具有最小分度为的衰减系统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对于模拟式超声波检测仪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对于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内每隔个采样点波形显示幅度分辨率应不低于场监理信息开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换能器的技术要求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超声波检测仪的检定时距测值相式中可将屏幕显示的首波幅度调至一定高度然后把仪器衰减系统的衰减量增加或减少市场管理信开 浏览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检测目的与要求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的声学参数测量采用模拟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检测之前应根据测距大小将仪器的发射电压调在某一档市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当首波幅度过低时可用衰减器再调节游标脉冲或扫描值应在保持换能器良好耦合状态下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读取将衰减器固定在某一衰减位置在仪器荧光屏上读的应先将游标脉冲调至首波前半个周期的波谷读取声时值周期波的主频在进行声学参数测量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接收信号的波形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换能器与声学参数自动测读当声时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有差异或者波幅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峰顶应重新采样或改为手动游标读数市场监督管理信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采样后调节手动声时游标至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位置同时时差值波形记录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或式中应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方法测得时距钢卷尺测量放置市场监理信开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单面平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其检测步骤为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和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时距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为式中公开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或式中第跨缝的声时测量将换能器分声时值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第测点数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则以不同测距按将各测距与然后取余下市督管息开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测点布置如图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读取相应声时值图斜测裂缝测点布置示意图裂缝深度判定当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钻孔对测法所钻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孔径应比所用换能器直径大孔深应不小于比裂缝预计深度深经测试如浅于裂缝深度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测孔间距应保持相同市场监督管理公开 专用平面图(C为比较孔)剖面图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如图宜在裂缝一侧多钻一个孔距相同但较裂缝深度检测应选用频率为的径向振动式换测试前应先向测试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如图座该位置所对应的深度便是裂缝深度值钻孔测裂缝深度示意图市场监督管理开 浏览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测试方法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如图所示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工业与民用建筑为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如图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当测距较大时如图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式换能器应按本规程第节市场督管理信息公开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斜测法立面图钻孔法示意图理信息公开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式计算式中参与统计的测点数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排列即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的数据按本规程第条计算出及式中按表不大再用当大按下式进一步判别其相邻测点是否异常式中按表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取当单注若保证不了耦合条件的一致性则波幅值不能作为统计法的判据督管理信公开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常测点的分布及波形状况确定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密实区和空洞的市场监开 浏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接触面的结合质测试方法如图布置测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各对图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示意图理信息公开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和当测点数无法满足统计法判断时可将幅等声学参数与的声学参数比显著低时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检测表面损伤层厚度时被测部位和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根据构件的损伤情况和外观质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测位测试方法测试时然后将换能器依次耦合在间距为的测点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每一测位的测点数不得少于图检测损伤层厚度示意图管理信公开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及判断求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的回归直线方程用各测点的声时值和相应测距值时距如图后分别表示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的与用回归分析与的回归直线方程损伤混凝土未损伤混凝土式中中的中中的即图中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图时距图损伤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埋设超声检测管桩径为时宜埋三根管按等边图的短桩可用硬质管的内径宜为于桩顶表面间距设一个固定点管每间距设一市监督管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检测方法现场检测步骤根据桩径大小选择合适频率的换能器和仪器参数一经选录换能器所处深度测点间距宜为采用如图图灌注桩超声测试方法剖面示意图市息公开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式中测量式中桩身混凝土缺陷可疑点判断方法概率法和当某一测点的一个或多个声学参数被判为异常值时斜率法相邻两点声时差值的乘积曲线根据曲式中结合判断方法绘制相应声学参数管信息开览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根据声速的离差系数可评价灌注桩式中测点数缺陷的性质应根据各声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及缺陷的位置可按表表桩身完整性评价市场开平面图立面图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般规定本检测方法仅适用于管壁与混凝土胶结良好的钢管混凝所用钢管的外表面应光洁检测方法所图钢管混凝土检测示意图钢管测试部位画出若干根母线和等间距的环向线线间距宜为场监督管理开 浏览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与判断应按本规程第和位的声学参数相比较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1-定滑轮 2-螺栓 3-刻度尺 4-支架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附录测量空气声速进行声时计量校验测试步骤置在空气中在保持首波幅度一致的条件下读取各间距所对应的声时值同时测量空气的温度测量时应注意下列事项若置于地板或桌面时应在换能器下面垫以海绵或泡沫塑料并保持两个换能换能器悬挂装置示意图测点数应不少于空气声速测量值计算以测距为纵坐标以声时读数为横坐标时矩析方法求出与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市场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坐标图中直线数测空气声速的时距图空气声速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空气声速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应按下式计算市场监督公开 浏览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同一水平高度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先后调节在如分别读取相应声时值能器及其高频电缆所产生的声时初读数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在钻孔中进行对测时声时初读数应按下式计算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用钢管时管时表当采用一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和一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进行督理公开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如图所示设检测距离为在空洞附近无缺陷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平均值为空洞尺寸估算原理图根据查得空洞半径与测距的比值当被测部位只有一对可供测试的表面时只能按空洞位于测距中心考虑式中空洞半径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的用词说明如下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严禁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或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可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案编写人:审核人:湖南科创高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1年11 月目录一、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原理二、检测标准及检测缺陷类别三、检测抽样方法、检测数量四、检测步骤及缺陷的检测方法五、检测数据分析及报告整理六、检测仪器介绍及使用概况:,现发现地下车库M轴/10轴一层梁柱交接处局部混凝土有不密实、空心现象。
为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受建设方委托,对地下车库各梁柱交接处进行超声法检测,来判断混凝土的缺陷。
一、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原理由于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快慢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有直接关系,声速高则混凝土密实,相反则混凝土不密实。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是利用脉冲波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或速度)、接受波的振幅和频率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缺陷。
当有空洞或裂缝存在时,便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声波只能绕过空洞或裂缝传播到接收换能器,因此传播的路程增长,测得的声时偏长,其相应的声速降低。
二、检测标准及检测缺陷类别1.检测标准:CECS 21:200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2.检测缺陷类别: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三、抽样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地下室柱梁交汇处全数检测。
四、检测步骤及缺陷的检测方法1.现场检测步骤:(1)首先在柱相对两面布置方格网。
网格为150mm×150mm,测点布置在正方形网格对角线上,共三点。
(2)测点表面应平整。
不平整的可适当打磨,或用快硬砂浆或石膏抹平。
测点上抹上耦合剂。
(3)丈量测距。
(4)逐点测量声时、振幅及频率值。
观察波形有无畸变。
2.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方法: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部位满足下列要求:被测部位具有量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测试范围大于有怀疑的区域,还有同条件的正常混凝土进行对比(对比测点数不少于20)。
测试方法: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布置换能器: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采用对测法。
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一、测试原理和方法超声测缺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不同参数反映混凝土的质量。
即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时、振幅、波形这三个声学参数综合判断其内部的缺陷情况。
声时—即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如超声波在传播路径中遇有缺陷时,则要绕过缺陷,声时就会变长。
振幅—即接收信号首波振幅。
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缺陷界面上声阻抗差异显著,产生发射、散射和吸收,使接收波振幅显著降低。
振幅变化大小可通过增益和衰减器的调整进行测量。
波形—即接收到的波形。
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内部传播发生变化。
直达波、绕射波、反射波等各类波相继被接收。
由于这些波的相位不同,因此使正常波形发生畸变。
主要观察前几个周期的波形。
一般情况下,正常混凝土的前几个波形振幅大,无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半圆形.见图11-1(a)。
有缺陷混凝土的前几个周期波形振幅低,可能发生波形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喇叭形,见图11-1(b)。
11-1 接受图形常用的测试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平面测试(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1)对测法:一对发射(T)和接收(R)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相互平行的两个表面,且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斜测法: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的两个表面,但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3)单面平测法: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置于被测结构同一个表面上进行测试。
.2钻孔测试(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1)孔中对测: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位于同一高度进行测试。
(2)孔中斜测: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但不在同一高度而是在保持一定高程差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3)孔中平测:一对换能器置于同一钻孔中,以一定的高程差同步移动进行测试。
二、仪器设备1.超声波仪超声波仪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2)声时最小分度为OAS,,(3)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2)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版次号:批准:审核:编写: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在法定计量检定有效期限内使用五、抽检数量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的3.3.13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六、检测工作检测准备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1)工程名称;2)检测目的与要求;3)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4)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6)构件上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规定6.1.1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度的部位(简称测位)。
6.1.2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6.1.3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6.1.4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混砂或空气。
6.1.5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6.1.6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1.7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1)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公司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 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5. 检测前准备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为3:1时)不大于50μv;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
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
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1MPa水压下不渗漏。
5.3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5.3.1 工程名称;5.3.2 检测目的与要求;5.3.3 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5.3.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3.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5.3.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5.4 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试的部位(简称测位)。
5.5 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5.6 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5.7 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泥砂或空气。
5.8 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 1/6。
5.9 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声学参数的测量6. 1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6.1.1 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
换能器与混凝土测试表面应始终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6.1.2 声学参数自动测读:停止采样后即可自动读取声时、波幅、主频值。
当声时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有差异或者波幅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峰顶(或谷底)有差异时,应重新采样或改为手动游标读数;6.1.3 声学参数手动测量:先将仪器设置为手动判读状态,停止采样后调节手动声时游标至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位置,同时调节幅度游标使其与首波峰顶(或谷底)相切,读取声时和波幅值;再将声时光标分别调至首波及其相邻波的波谷(或波峰),读取声时差值Δt(μs),取1000/Δt即为首波的主频(kHz);6.1.4 波形记录:对于有分析价值的波形,应予以存储。
6.2 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tci =ti-to或 tci=ti-t∞(4.2.3)式中 tci——第i点混凝土声时值(μs);ti——第i点测读声时值(μs);to 、too——声时初读数(μs);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时,t。
应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方法测得;当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时,too应按附录B规定的“时-距”法测得。
6.3 超声传播距离(简称测距)测量:6.3.1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对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 T、R 换能器辐射面之间的距离;6.3.2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平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 T、R 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6.3.3 当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在钻孔或预埋管中检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放置 T、R 换能器的钻孔或预埋管内边缘之间的距离;6.3.4测距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l%。
7 裂缝深度检测7.1 一般规定7.1.1 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裂缝的深度。
7.1.2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7.2 单面平测法7.2.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 500mm 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1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 T 和 R 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 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图7.2.1-1)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 =a+bti图 7.2.1 -1平测“时-距”图 图 7.2.1 -2 绕过裂缝示意图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 为:l i =l ′+ ︱a ︱ (7.2.1-1)式中 l i ——第 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l ′——第i 点的R 、T 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a ——“时-距”图中l ′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v =b(km/s)7.2.2 进行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7.2.1-2)所示,将 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l ′取100、150、200、25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0i t ,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ci h =5.2.2-111nhc cii m h n ==∑…………………….公式5.2.2-2 式中 l i ——不跨缝平测时第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h ci ——第i 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0i t ——第i 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μs); m hc ——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mm); n ——测点数。
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公式1计算h ci 值,取此三点h ci 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公式1、公式2计算h ci 及其平均值(m hc )。
将各测距'i l 与m hc 相比较,凡测距'i l 小于m hc 和大于3m hc ,应剔除该组数据,然后取余下h ci 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
7.3 双 面 斜 测 法7.3.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
测 点布置如图5.3.1所示,将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l 、2、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ti 、波幅值 Ai 及主频率fi 。
(a)平面图 (b)立面图图5.3.1 斜测裂缝测点布置示意图7.3.2 裂缝深度判定:当 T、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8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8.1 一般规定8.1.1 本章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区、空洞的位置和范围。
8.1.2 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1 被测部位应具有一对(或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2 测试范围除应大于有怀疑的区域外,还应有同条件的正常混凝土进行对比,且对比测点数不应少于20。
8.2 测试方法8.2.1 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1 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
如图 8.2.1-1 所示,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工业与民用建筑为100~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当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2 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
如图8.2.1-2 所示,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3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
如图 8.2.1-3 所示,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 5~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 2~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
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
图8.2.1-2斜测法立面图 (a)平面图 (b)立面图(a)平面图 (b )立面图图8.2.1-1 对测法示意图 图8.2.1-3钻孔法示意图 8.3数据处理及异常点判断8.3.1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xm )和标准差(Sx )应按下式计算:xm =1i X n ∑ (8.3.1-1)Sx =22()/(1)i x X nm n --∑ (8.3.1-2)式中 Xi ——第i 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n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8.3.2 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1 将测位各测点的波幅、声速或主频值由大至小按顺序分别排列,即X 1≥X 2≥…≥ X n ≥X n+1……,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假 定 Xn)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本规程第 8.3.1 条计算出 mx 及 Sx 值,并按下式计算异常情况 的判断值(x o ):X 0 = m x -λ1 .s x (8.3.2—1)式中 λ1取值(详见规范)。
将判断值(X 0)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X n )相比较,当 X n 不大于X 0 时,则X n 及排列于其 后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并且去掉 X n ,再用 X l ~X n-1 进行计算和判别,直至判不出异常 值为止;当X n 大于X 0时,应再将X n+1 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2 当测位中判出异常测点时,可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按下式进一步判别其 相邻测点是否异常:X 0 =m x -λ2 .s x 或 X 0 = m x -λ3 .s x (8.3.2—2)式中λ2 、λ3 取值(详见规范)。
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取λ2;当单排布置测点时(如在声 测孔中检测)取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