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_修正版_修正版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_修正版_修正版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_修正版_修正版

xxxxxx公司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

3. 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

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

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5. 检测前准备

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

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

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

为3:1时)不大于50μv;

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

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

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

密性应在1MPa水压下不渗漏。

5.3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

5.3.1 工程名称;

5.3.2 检测目的与要求;

5.3.3 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

5.3.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

5.3.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

5.3.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5.4 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试的部位(简称测位)。

5.5 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

平。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5.6 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5.7 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泥砂或空气。

5.8 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 1/6。

5.9 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声学参数的测量

6. 1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

6.1.1 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换能器与混凝土测试表面应始终保持良好的耦合状

态;

6.1.2 声学参数自动测读:停止采样后即可自动读取声时、波幅、主频值。当声时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有差异或者波幅自动测读光标

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峰顶(或谷底)有差异时,应重新采样或改为手动游标读数;

6.1.3 声学参数手动测量:先将仪器设置为手动判读状态,停止采样后调节手动声时游标至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位置,同时调节幅度游标使其与首波峰顶(或谷底)相

切,读取声时和波幅值;再将声时光标分别调至首波及其相邻波的波谷(或波峰),读

取声时差值Δt(μs),取1000/Δt即为首波的主频(kHz);

6.1.4 波形记录:对于有分析价值的波形,应予以存储。

6.2 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

t

ci =t

i

-t

o

或 t

ci

=t

i

-t

(4.2.3)

式中 t

ci

——第i点混凝土声时值(μs);

t

i

——第i点测读声时值(μs);

t

o 、t

oo

——声时初读数(μs);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时,t。应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方法测得;当采用径向

振动式换能器时,t

oo

应按附录B规定的“时-距”法测得。

6.3 超声传播距离(简称测距)测量:

6.3.1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对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 T、R 换能器辐射面之间的距离;

6.3.2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平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 T、R 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6.3.3 当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在钻孔或预埋管中检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放置 T、R 换能器的钻孔或预埋管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6.3.4测距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l%。

7 裂缝深度检测

7.1 一般规定

7.1.1 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裂缝的深度。

7.1.2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7.2 单面平测法

7.2.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 500mm 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1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 T 和 R 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 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图7.2.1-1)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l =a+bt

i

图 7.2.1 -1平测“时-距”图 图 7.2.1 -2 绕过裂缝示意图

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 为:

l i =l ′+ ︱a ︱ (7.2.1-1)

式中 l i ——第 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l ′——第i 点的R 、T 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

a ——“时-距”图中l ′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v =b(km/s)

7.2.2 进行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7.2.1-2)所示,将 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l ′取100、150、200、25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0

i t ,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ci h =

5.2.2-1

11n

hc ci

i m h n ==∑…………………….公式5.2.2-2 式中 l i ——不跨缝平测时第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h ci ——第i 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0

i t ——第i 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μs); m hc ——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mm); n ——测点数。 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

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公式1计算h ci 值,取此三点h ci 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

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公式1、公式2计算h ci 及其平均值(m hc )。将各测距'

i l 与m hc 相比较,凡测距'

i l 小于m hc 和大于3m hc ,应剔除该组数据,然后取余下h ci 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 7.3 双 面 斜 测 法

7.3.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测 点布置如图5.3.1所示,将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l 、2、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ti 、波幅值 Ai 及主频率fi 。

(a)平面图 (b)立面图

图5.3.1 斜测裂缝测点布置示意图

7.3.2 裂缝深度判定:当 T、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的突变,

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8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8.1 一般规定

8.1.1 本章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区、空洞的位置和范围。

8.1.2 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被测部位应具有一对(或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

2 测试范围除应大于有怀疑的区域外,还应有同条件的正常混凝土进行对比,且对比测点数不应少于20。

8.2 测试方法

8.2.1 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

1 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如图 8.2.1-1 所示,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工业与民用建筑为100~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当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

2 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如图8.2.1-2 所示,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

3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如图 8.2.1-3 所示,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 5~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 2~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

图8.2.1-2斜测法立面图 (a)平面图 (b)立面图

(a)平面图 (b )立面图

图8.2.1-1 对测法示意图 图8.2.1-3钻孔法示意图 8.3数据处理及异常点判断

8.3.1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

x

m )和标准差(Sx )应按下式计算:

x

m =1

i X n ∑ (8.3.1-1)

Sx =

22()/(1)

i x X nm n --∑ (8.3.1-2)

式中 Xi ——第i 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n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8.3.2 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1 将测位各测点的波幅、声速或主频值由大至小按顺序分别排列,即X 1≥X 2≥…≥ X n ≥X n+1……,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假 定 Xn)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本规程第 8.3.1 条计算出 mx 及 Sx 值,并按下式计算异常情况 的判断值(x o ):

X 0 = m x -λ1 .s x (8.3.2—1)

式中 λ1取值(详见规范)。

将判断值(X 0)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X n )相比较,当 X n 不大于X 0 时,则X n 及排列于其 后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并且去掉 X n ,再用 X l ~X n-1 进行计算和判别,直至判不出异常 值为止;当X n 大于X 0时,应再将X n+1 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

2 当测位中判出异常测点时,可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按下式进一步判别其 相邻测点是否异常:

X 0 =m x -λ2 .s x 或 X 0 = m x -λ3 .s x (8.3.2—2)

式中λ2 、λ3 取值(详见规范)。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取λ2;当单排布置测点时(如在声 测孔中检测)取λ3。

注:若保证不了耦合条件的一致性,则波幅值不能作为统计法的判据。

8.3.3当测位中某些测点的声学参数被判为异常值时,可结合异常测点的分布及波形状况确

定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密实区和空洞的位置及范围。

9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9.1 一般规定

9.1.1 本章适用于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接触面的结合质量检测。

9.1.2 检测混凝土结合面时,被测部位及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测试前应查明结合面的位置及走向,明确被测部位及范围;

2 构件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垂直或斜穿结合面的测试条件。

9.2 测试方法

9.2.1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可采用对测法和斜测法,如图 9.2.2 所示。布置测点时

注意下列几点:

1 使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

2 各对 T—Rl(声波传播不经过结合面)和 T—R2(声波传播经过结合面)换能器连线

倾斜角测距应相等;

3测点的间距视构件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定,宜为 100~300mm。

9.2.2按布置好的测点分别测出各点的声时、波幅和主频值。

图9.2.2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示意图

9.3 数据处理及判断

9.3.1 将同一测位各测点声速、波幅和主频值分别按本规程第 8.3.1 和 8.3.2 条进行

统计和判断。

9.3.2 当测点数无法满足统计法判断时,可将 T—R2 的声速、波幅等声学参数与 T—Rl 进行比较,若T—R2 的声学参数比T~Rl 显著低时,则该点可判为异常测点。

9.3.3 当通过结合面的某些测点的数据被判为异常,并查明无其他因素影响时,可判定混凝土结合面在该部位结合不良。

10.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

超声波测混凝土缺陷记录表

委托编号:检验编号:委托日期:检测日期:工程名称:委托单位:设备型号:设备编号:

修正版

结构混凝土表观与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继续教育

第1题 超声法检测中,换能器应通过( )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 A.胶粘剂 B.耦合剂 C.防腐剂 D.阻锈剂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超声法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 )。 A.1/2 B.1/3 C.1/4 D.1/6 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3题 根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的定义,不带波形显示的超声波检测仪( )用于混凝土的超声法检测。 A.不能 B.可以 C.经过验证可以 D.无法确定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结合面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结合面的测试条件。 A.垂直 B.斜穿 C.平行 D.垂直或斜穿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混凝土裂缝深度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是()。 A.尺量法 B.塞尺法 C.显微镜法 D.超声波法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裂缝的宽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 A.1.0mm B.10.0mm C.1.0cm D.10.0c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超声法检测结构混凝土裂缝时,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单面平测法适用于裂缝深度不大于( )的情况。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8题 依据CECS21:2000规要求,用于混凝土缺陷检测的超声波检测仪声时最小分度应不大于()μs。 A.1 B.0.1 C.0.01 D.0.5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9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进行( )。 A.复测校核 B.密测点补测 C.平测 D.斜测 答案:A,B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10题 常用的超声换能器有( )振动方式。 A.厚度 B.球形 C.径向 D.点状 答案:A,C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目录 1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检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检测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5抽检数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检测前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7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8检测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9检测分析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检测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 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 超声波检测仪。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林维正 1 原来裂缝深度检测方法 对混凝土浅裂缝深度(50cm以下)超声法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如图1所示的t c-t0法,图2所示的英国标准BS-4408法等,“测缺规程”推荐使用t c-t0法[2,3]。 上述方法中,声通路测距BS-4408法以二换能器的边到边计算,而t c-t0法则以二换能器的中到中计算,实际上声通路既不是二换能器的边到边距离,也不是中到中距离,“测缺规程”中介绍了以平测“时距”坐标图中L轴的截矩,即直线议程回归系数的常数项作为修正值,修正后的测距提高了t c-t0法测试精度,但增加了检测工作量,实际操作较麻烦,且复测时,往往由于二换能器的耦合状态程度及其间距的变化,使检测结果重复性不良。 应用BS-4408法时,当二换能器跨缝间距为60cm,发射换能器声能在裂缝处产生很大衰减,绕过裂缝传播到接收换能器的超声信号已很微弱,因此日本国提出了“修改BS-4408法”方案,此方案将换能器到裂缝的距离改为a1<10cm,这样就使二换能器跨缝最大间距缩短在40cm以内。 “测缺规程”的条文说明部分(表4.2.1)中,当边-边平测距离为20.25cm时,按t c-t0法计算的误差较大,表4.2.1中检测精度较高的数据处理判定值为舍弃了该两组数据后的平均值。条文说明第4.3.1条仅作了关于舍弃Lˊ<d c数据的提示,实际上当二换能器测距小于裂缝深度时,超声波接收波形产生了严重畸变,导致声时测读困难,这就是造成较大误差的直接原因。表4.2.1中未知数t c-t0法在现场检测中对错误测读数值的取舍是一个不易处理的问题。 “测缺规程”的条文说明第4.1.3条指出:当钢管穿过裂缝而又靠近换能器时,钢管将使声信号“短路”,读取的声时不反映裂缝深度,因此换能器的连线应避开主钢管一定距离a,a 应使绕裂缝而过的信号先于经钢管“短路”的信号到达接收换能器,按一般的钢管混凝土及探测距离L计算,a应大于等于1.5倍的裂缝深度。 根据a≥1.5d c这一要求,如国科3表示,表1给出了相邻钢管的间距S值。 表1 检测不受钢筋影响的相邻钢筋最小间距S值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施细则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施细则 1.检测目的 通过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 2.检测范围 适用于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必要时可采用钻芯法验证。对于表面有明显缺陷、遭受冻害、化学侵蚀、火灾和高温损伤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不适用。3.检测依据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 10426-2004)。 4.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 4.1.1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的RS-ST01D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 4.1.2采用压电震动模式为厚度震动的平面换能器,产生超声波和接收经混凝土传播后的超声波。 4.1.3回弹测试采用指针式直读回弹仪。 4.2检测准备工作 4.2.1 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名称; 4.2.2 结构或构件名称、编号、施工图(或平面图)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4.2.3 水泥品种、标号、用量、出厂厂名,砂石品种、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等; 4.2.4 模板类型、混凝土灌注和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4.2.5 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试块抗压报告等。 4.3测试技术 4.3.1 测区 4.3.1.1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且不少于10个; 4.3.1.2 当对同批构件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应不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

少于4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 4.3.1.3 对长度小于或等于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当按批抽样检测时,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才可作为同批构件: 4.3.1.3.1 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4.3.1.3.2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 4.3.1.3.3 构件种类相同; 4.3.1.3.4 在施工阶段所处状态相同。 每个构件的测区,应满足以下要求: 4.3.1.3.5 测区的布置应在构件混凝土浇灌方向的侧面; 4.3.1.3.6 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 4.3.1.3.7 测区宜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铁件; 4.3.1.3.8 测区尺寸为200㎜×200㎜;相对应的两个200㎜×200㎜方块应视为一个测区。 4.3.1.3.9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结构或构件上的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所处的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每一测区宜先进行回弹测试,然后进行超声测试。对非同一测回弹值及超声声速值,不能按综合法计算混凝土强度。 4.3.2 回弹值的测定 4.3.2.1 用于综合法测强的回弹仪,必须是处于标准状态,并在钢砧上率定值为80±2的仪器。用回弹仪测试时,宜使仪器处于水平状态测试混凝土浇筑侧面,此种情况修正值为0。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可以非水平状态测试或测试混凝土的浇注顶面或底面,但其回弹值应进行修正。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3.2.2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30㎜;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50㎜。应按《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构件上每一测区的两个相对测试面各弹击8点,测点不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技术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技术

目录 1测试的意义 (2) 2测试方法和原理 (3) 2.1标准测试方法 (3) 2.2独创测试方法(表面波法) (6) 2.3裂缝延伸方向的测试 (8) 3模型、现场验证 (9) 3.1基础试验(1998-2006) (9) 3.2现场验证(1998-2006) (11) 4特点和适用范围 (14) 4.1特点 (14) 4.2适用范围 (14) 4.3影响因素 (14) 4.4与超声波方法相比的优越性 (15)

1测试的意义 混凝土结构是最重要的土木、建筑结构,在社会基础设施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干燥收缩、温度应力、外荷载、基础变形等),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缺陷或损伤现象。 由于裂缝的成因、状态、发展以及在结构中的位置等的不同,对结构的危害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严重的裂缝可能危害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结构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些裂缝,如表面温度变化或干燥收缩引起的浅裂缝则无大的影响。此外,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在混凝土结构物中出现的裂缝,大多数在竣工后1-2年内已产生。如果这些裂缝处于稳定状态,其对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小得多。此外,对于裂缝的修补,如裂缝充填(往裂缝中注入水泥砂浆或者环氧树脂等充填材料,以防内部钢筋锈蚀)和裂缝补强(裂缝表面粘贴钢板等)都需要在明确裂缝的状态、成因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 因此,为了确定裂缝的状态、发展和成因,以及合理评价裂缝对结构物的影响,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案和时机,掌握其深度与其长度、宽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不同的是,裂缝的深度测试较之长度和宽度测试要困难得多,通常需要采用钻孔取样的方法加以直接测试。但是,钻孔取样的方法除费时费力,对结构也有一定的损害以外,对深裂缝由于取样困难往往难以测试。同时,对于裂缝的发展也难以监测,因此,采用合理的无损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裂缝深度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多种,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测试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1)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 2)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检测方法 然而,由于混凝土结构及裂缝的特殊性,使得裂缝深度的无损检测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目前常用的裂缝深度的无损检测技术大多是从金属材料的裂缝深度检测中发展而来,在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使得测试结果常常较实际深度偏浅很多,因此难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当然,对裂缝深度方向的发展的监测迄今尚无有效的手段。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实验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超声波检测仪的使用,掌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首波声时、振幅、频率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装置: CTS-35A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超声换能器、混凝土试块。 三、实验原理: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传播中的反射、绕射和衰减等物理特性,测定物体内部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混凝土超声波缺陷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穿透法”,即用发射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让超声波在所检测的混凝土中传播,然后由接收换能器接收,它将携带有关混凝土材料性能和内部结构等信息。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与混凝土的组成成分,混凝土弹性性质,内部结构的孔隙、密实度等因素有关。混凝土弹性模量高、强度高、混凝土致密,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也高,因此随混凝土强度不同,超声波传播的声速不同。 超声波在所检测的混凝土传播,遇到空洞、裂缝、疏松等缺陷部位时,超声波振幅和超声波的高频成分发生衰减。超声波传播中碰到混凝土的内部缺陷时,由于超声波的绕射、反射和传播路径的复杂化,不同波的叠加会使波形发生畸变。因此当超声波穿过缺陷区时,其声速、振幅、波形和频率等参数发生变化。 目前对混凝土的超声波检测主要是检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密实度、有无空洞、裂缝等缺陷。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根据首波声时判定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由于混凝土试块的不均匀性,在每个混凝土试块的不同部位进行测试,取其平均值。 表1 混凝土强度与波速关系参考表 混凝土试块强度C25 C30 C35 C40 波速(m/s) 3500-3800 3700-4000 3900-4200 4100-4500 2.混凝土浅裂缝的检测 用平测法(斜测法)测量浅裂缝的位置及深度,如图1所示。 混凝土试块 图1 平测法测量浅裂缝位置及深度示意图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元巷小区二标段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工程名称:元巷小区二标段 建设单位:金坛市同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常州凯联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金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12月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4、《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及裂缝处理要求》(江苏金祥建设工程有限公 司,2013年5月10日实施)。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元巷小区二标段,该标段由15栋框剪十一层住宅楼与一个独立地下室组成,15栋楼号分别为8、9、14、15、22、23、28、29、36、41、42、43、48、49、50#楼。其中8、49#楼建筑面积均为7557、7m2。9、28、36#楼建筑面积均为7540、95m2。14、15、22#楼建筑面积均为7557、58m2。22#楼建筑面积为7557、64m2。29#楼建筑面积为4731、8m2。41#楼建筑面积为4751、6m2。42#楼建筑面积为8823m2。43#楼建筑面积为4750、2m2。48、50#楼建筑面积均为7557、52m2。总建筑面积为127851m2。住宅楼为桩基础、地下室为天然基础。结构功能:居民住宅楼与配套地下室。 三、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检查项目及缺陷分类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检查(测)分为: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检查(测)、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测)、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测)、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检查(测)等。 混凝土结构质量外观质量缺陷主要检查(测)项目为:建筑物外部尺寸偏差、表面平整度、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孔洞、缺损、挂帘、错台、钢筋头外露、管件头外露、冷缝、施工缝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检查(测)项目为:裂缝发现时间、位置、数量、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裂缝产状、裂缝走向、裂缝发展状况、缝面渗水(包括冷锋、施工缝渗水)、钢筋锈蚀、析出物及析出物化学成分等。 混凝土结构止水质量主要检查(测)项目为:止水破损、止水连接、止水偏移

混凝土超声检测知识(完整)

混凝土超声检测知识 第一章声学概念 一、波形及其参数 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运动型式。波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波,它是由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引起的波动过程,如水波、声波等;另一类是电磁波,它是由电磁振荡所产生的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如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等。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时迫使周围介质也发生振动并使振动向外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波动。人们通常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叫可闻声波。但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 时,人耳就听不见了,这种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人耳也听不到。各种声波的频率范围见表1-1。 表1-1 各种声波的频率范围(Hz) 在弹性介质中,任何一个质点作机械振动时,因为这个质点与其邻近的质点间有相互作用的弹性力联系着,所以它的振动将传递给与之相邻的质点,使邻近的质点也同样发生振动然后振动又传递给下一个质点,依次类推。这样振动就由近至远向各个方向以一定速度传播出去,从而形成机械波。从上述可知,机械波的产生必须要有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 将接收换能器置于某点接收由声源传过来的声波,实际上就是接收该点在声波作用下的振动过程。振动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曲线就称为波形。超声仪屏幕上的图形就是传播到接收换能器所在位置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于谐振运动是最简单的振动,所以它产生的余弦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波。先讨论

余弦振动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波动方程。图1-1表示离振源一定距离处的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振源为一余弦振动。其振动方程如下: t A y ωcos (1-1) 式中 A ——振幅 ω——角频率 t ——时间 y ——质点在t 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 移 波形参数: 周期T ——相位相同的相邻的波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 频率f ——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或 千赫兹(Hz ,kHz )。混凝土超声检测使用频率一般在20~200kHz 之间,f 与圆频率的关系为ω=2πf 。 振幅A ——波动的幅度,表征波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b )或直接以屏幕上波高度的电压表示。 波长λ——声波波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 波速v ——单位时间波传播的距离,以m/s 或km/s 表示。 波长、频率、波速间有如下关系: λ=f v (1-1) 例如超声波通过混凝土后被接收到,测得其频率为50 kHz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为4500 m/s ,则由(1)式可计算出混凝土中超声波的波长: 间 图1-1 波形图

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检测方法

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检测方法 1 回弹法 回弹法是以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测得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来评定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强度的一种方法,它不会对结构或构件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在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2 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常用的频率为20~250kHz,它既可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也可用于检测混凝土缺陷。 3 超声回弹综合法 回弹法只能测得混凝土表层的强度,内部情况却无法得知,当混凝土的强度较低时,其塑性变形较大,此时回弹值与混凝土表层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不太明显;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反映混凝土内部的强度变化,但对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波速随强度的变化不太明显。如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实验建立超声波波速—回弹值—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用双参数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即为超声回弹综合法。实践表明该法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4 雷达法 钢筋混凝土雷达多采用1GHz 及以上的电磁波,可探测结构及构件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以及孔洞、酥松层、裂缝等缺陷。它首先向混凝土发射电磁波,当遇到电磁性质不同的缺陷或钢筋时,将产生反射电磁波,接收此反射电磁波可得到一波形图,据此波形图可得知混凝土内部缺陷的状况及钢筋的位置等。雷达法主要是根据混凝土内部介质之间电磁性质的差异来工作的,差异越大,反射波信号越强。雷达法检测混凝土其探测深度较浅,一般为20 cm 以内,探地雷达使用较低频率电磁波,探测深度可稍大些。此外,该法受钢筋低阻屏蔽作用影响较大,且仪器本身价格昂贵,故实际工程上应用的并不多。 5 冲击回波法 冲击回波法是用一钢珠冲击结构混凝土的表面,从而在混凝土内产生一应力波,当该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即混凝土内部缺陷或混凝土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接收这种反射波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可得到其频谱图,频谱图上突出的峰值就是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部缺陷或混凝土底面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其峰值频率可计算出混凝土缺陷的位置或混凝土的厚度。由于该法采用单面测试,特别适合于只有一个测试面如路面、护坡、底板、跑道等混凝土的检测。 6 红外成像法 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是红外线的辐射源,它们都向外界不断地辐射出红外线。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为0.76~1000 μm,频率为4×1014~3×1011 Hz。混凝土红外线无损检测是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热量及热流来判断其质量的一种方法。当混凝土内部存在某种缺陷时,将改变混凝土的热传导,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产生异常,用红外成像仪测出表示这种异常的热像图,由热像图中异常的特征可判断出混凝土缺陷的类型及位置特征等。这种方法属非接触无损检测方法,可对检测物进行上下、左右的连续扫测,且白天、黑夜均可进行,可检测的温度为-50~2000℃,分辨率可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施细则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施细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施细则 1.检测目的 通过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 2.检测范围 适用于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必要时可采用钻芯法验证。对于表面有明显缺陷、遭受冻害、化学侵蚀、火灾和高温损伤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不适用。 3.检测依据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 10426-2004)。 4.工作程序 仪器设备 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的RS-ST01D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 采用压电震动模式为厚度震动的平面换能器,产生超声波和接收经混凝土传播后的超声波。 回弹测试采用指针式直读回弹仪。 检测准备工作 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名称; 结构或构件名称、编号、施工图(或平面图)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品种、标号、用量、出厂厂名,砂石品种、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等; 模板类型、混凝土灌注和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试块抗压报告等。 测试技术 测区 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当按批抽样检测时,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才可作为同批构件: 每个构件的测区,应满足以下要求:

2m ; ×200㎜;相对应的两个200㎜×200㎜方块应视为一个测区。 结构或构件上的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所处的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每一测区宜先进行回弹测试,然后进行超声测试。对非同一测回弹值及超声声速值,不能按综合法计算混凝土强度。 回弹值的测定 用于综合法测强的回弹仪,必须是处于标准状态,并在钢砧上率定值为80±2的仪器。用回弹仪测试时,宜使仪器处于水平状态测试混凝土浇筑侧面,此种情况修正值为0。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可以非水平状态测试或测试混凝土的浇注顶面或底面,但其回弹值应进行修正。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30㎜;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50㎜。应按《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构件上每一测区的两个相对测试面各弹击8点,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式中 m R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i R —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式中 a R —修正后的测区回弹值; αa R —测试角度为α的回弹修正值,查相关规程选用。 式中 t a R —测顶面时的回弹修正值,查相关规程选用; b a R —测底面时的回弹修正值,查相关规程选用。 计算超声声速值时,应在每个测区内的相对测试面上,各布置3个测点,且发射和接受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测区声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v —测区声速值,s km /; l —超声测距,mm ; m t —测区平均声时值,s μ; 1t ,2t ,3t —分别为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时值。

混凝土缺陷问题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有:麻面、蜂窝、露筋、裂缝、孔洞、烂边、烂根、气泡、爆模、胀模、错台、挂帘、夹渣、疏松、外形缺陷、外表缺陷、连接部位缺陷等。 1、麻面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 5 ㎜。 成因分析:⑴、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⑵、浇筑前模板上未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拆模后出现麻面;⑶、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确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时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麻面;⑷、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麻面;⑸、混凝土入模后振捣不到位,气泡未能完全排出,拆模后出现麻面。⑹、振捣过迟,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预防措施:⑴、模板表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⑵、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 分钟;⑶、浇筑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⑷、浇筑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⑸、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 ㎝,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 修补方法:混凝土表面的麻点,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可采用如下方法:⑴、用稀草酸溶液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在修补前先用水湿透;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砂,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 ㎜,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2 或1:2.5, 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2、蜂窝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 5 ㎜,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试题(库)201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题库 Ⅰ、单选题 1、基本概念: 1、超声波频率为50kHz,波速为4500m/s,波长为( )。 (A)9m (B)90cm (C)9cm(正确) (D)9mm 2、超声波频率越高,( )。 (A)在混凝土中传播速度越快(B)在混凝土中传播距离越远 (C)在混凝土中传播速度越慢(D)在混凝土中传播距离越短[正确] 3、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超声波是一种( )。 (A)机械振动波[正确] (B)电磁波 (C)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波(D)不能在气体中传播的波 4、用于发射超声波的换能器在工作的时候,其部的晶片产生的变化是( )。 (A)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正确] (C)将机械能转化为辐射(D)将辐射转化为机械能 5、用于接收超声波的换能器在工作的时候,其部的晶片产生的变化是( )。 (A)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B)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 (C)将机械能转化为辐射(D)将辐射转化为机械能 6、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其( ) (A)光电效应(B)压电效应[正确] (C)电磁感应(D)涡流感应 7、超声波从固体进入液体或气体中时,只有( )能继续传播。 (A)横波(B)表面波(C)纵波[正确] (D)剪切波

8、超声波在真空中( )。 (A)速度比空气中慢(B)速度比空气中快(C)不能传播[正确] (D)衰减很大 9、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 )。 (A)快[正确] (B)慢(C)取决于声波频率(D)取决于温度 10、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比混凝土中的( )。 (A)快(B)慢[正确] (C)取决于声波频率(D)取决于温度 11、空气中的超声波速度随着温度上升( )。 (A)上升[正确] (B)下降(C)不变(D)取决于频率 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1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所采用的超声波频率一般为( )。(2.1.1) (A)20Hz~250kHz (B) 20kHz~250kHz[正确] (C)20kHz~250MHz (D) 20MHz~250MHz 13、在进行不密实区、空洞或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时,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测点间距宜为( )。(6.2.1) (A)50mm (B)500mm (C)100mm~300mm[正确] (D)400mm 14、通常情况下进行上部结构梁柱构件超声法检测时,应优先选用( )换能器。(3.2.1) (A)圆管式(B)高频(C)平面[正确] (D)径向 15、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试围应( )有怀疑的区域。(6.1.2) (A)大于[正确] (B)小于(C)约等于(D)等于 16、超声波的主频是指在被接收的超声脉冲波各频率成份的( )分布中最大的频率值。 (2.1.6) (A)速度(B)波长(C)幅度[正确] (D)相位 17、依据CECS21:2000规要求,用于混凝土缺陷检测的超声波检测仪声时最小分度应不大

混凝土表观缺陷修复方案

XX 工程I 标主体结构 混凝土表观缺陷修复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XX 集团有限公司 二0 一一年六月

第一章概述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主要项目包括结构尺寸偏差、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气泡、 孔洞(含模板固定锥孔)、缺损、挂帘、错台、拉筋头外露、冷缝、施工缝凿毛不当引起层间结合部缺损、起皮、起砂、非贯穿浅表裂缝等,是混凝土施工中最易发生、最常见的质量缺陷或 施工工艺引起的过程缺陷。除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外,对已经出现的外表质量缺陷和过程 缺陷必须按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认真进行处理,以使混凝土外观达到设计要求和基本的美观。 车站现浇结构拆模后,通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鉴定,发 现以下混凝土表观缺陷。 表1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情况 名称现象部位区域气泡混凝土表面有气孔,大部分小于5mm,个别大于5mm 侧墙、框架柱 C 区东端头井 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缺少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底板(梁)腋角 E 区标准段挂帘流出的水泥浆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形成帘状流痕侧墙、框架柱 E 区标准段错台混凝土接缝处板体存在相对位移的情况,约1 公分底板 C 区西标准段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翘曲不平、飞边凸肋侧墙 C 区东标准段钢筋头外露混凝土内钢筋未被包裹而外露下沉板侧壁 D 区标准段冷缝混凝土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浇筑形成的施工缝顶板 D 区标准段 C 区东标准段、外表缺陷混凝土表面起皮、起砂、沾污等顶纵梁、壁柱 E 区端头井

第二章 施工程序 为保证混凝土外观最终符合规范要求,项目部将成立专门缺陷修补作业队对混凝土表面缺 陷修补 。由安质部负责混凝土质量缺陷的调查、原因分析、缺、理过程控制 以及质量验收。 混凝土拆模后,各 主 体施 工 队在第一时间通知安质部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现 质量缺陷后,及时登记组织工程部作业队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照外观质量缺 陷判断标准对缺陷进行分类评定、提出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和过程控促施工队 完善工艺措施。 混凝土外观质量修补前,由安质部对混凝土表面拍照并及时通监理工程 理工程师同意后,展开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完成后,通监理工 程师进 行验收,并拍照备查。混凝土结构外部尺寸检验由项目部测合安 质 部检 。 表 2 混凝 土结构外观质量缺标准 项目 区域 质量标准 内容 Ⅰ类 Ⅱ类 外 部尺寸 钢筋混凝 土 工程 允许偏差± 2 m m 检率 ≥ 60% < 60% 不 大于 4m m / 2m 检 率 ≥ 60% < 60% 表面不平整度 钢筋混凝土工程 较高速水流区 V >6m/s :局部突起高度≤ 12mm 一般流速区 V ≤ 6m/s :局部突起高度≤ 25mm 累计面积 % ≤ 10% > 10% 蜂窝孔洞 累计面积< 5% 单个面积㎡ ≤ 0.02 ㎡ >.02 ㎡ 累计面积 % ≤ 10% > 10% 表 面缺陷 气泡 累计面积< 5% 单 mm ≤ 10mm >10mm 累计面积 % ≤ 10% > 10% 缺损掉角 累计面积< 5% 单个面积㎡ ≤ 0.15 ㎡ >0.15 ㎡ 注:表面缺陷面积主要包括麻面、蜂窝、孔洞、2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试验报告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试验 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实验 班级:212 学号: 姓名:纪强 合作者:黄昊、张艳慧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梁晓羽 实验室名称: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目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仪器和设备 三.原理及试验装置 四.试验步骤

五.试验数据记录表格 六.注意事项 七.试验结果分析 八.问题讨论 一.试验目的 检测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测裂缝尺寸从而确定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对混凝土裂缝超声检测进行实验研究,对预先设置在混凝土试件中的裂缝进行超声检测,将得到的检测数据与相应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裂缝超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对裂缝的检测方法提出建议。 二.试验仪器和设备 GTJ—F800 混凝土裂缝综合检测仪器,8500~11000RMB。 三.原理及试验装置 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测试验原理:通过摄像头拍摄裂缝图像并放大显示在显示屏上,然后对裂缝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执行特定的算法程序自动判读出裂缝宽度,仪器采用新型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光电转换器件进行图像采集,利用DSP 系统实现图像分析与处理,通过特征提取与优化算法自动判读裂缝宽度,同时在液晶屏上实时显示裂缝图像和裂缝宽度的测试结果。 裂缝深度检测试验原理: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将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衰减等现象,表现为接收换能器上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声时、振幅、波形和频率发生相应变化,对这些变化分析处理就可以判定结构内部裂缝的深度。图中, H为试件高度;h为构造裂缝度 ;L1为射换能器距构造裂缝的水平距离;L2 为接收换能器距构造裂缝的水平距离。

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检测报告模块

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 委托单位: /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年/月/日

XXXX)-011-B07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委托单位:/ 二、现场检测 1、检测目的: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 2、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3、检测设备:ZBL—U520非金属超声检测仪:设备编号:2272-726;裂缝宽度观测仪:设 备编号:2010-1102。 4、检测时间:/。 5、检测部位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三、检测结果的处理和判断 根据//的实际情况及钢筋分布情况,在构件的两相对测试面上布置水平测线和竖直测线,对其进行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检测。水平测线和竖直测线的交点即为测点,每一对测试面取30个测点,总共60个测点。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1

SDJC/CX(X)-011-B073 图1 测点布置平面图 3.1、检测结果 // 图2 表面裂缝观测图一 // 图3 表面裂缝观测图二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可观测到的裂缝。 原始记录文件:JC-05-0007\D:\检测部正式报告\表观及内部缺陷\12公-HNTQX-10001表1测点1~30的检测结果汇总表

表2测点31~60的检测结果汇总表 表3 检测数据处理结果表

参数名称平均值标准差临界值声速(km/s) 波幅(dB) 3.2、测点缺陷示意图见图4、图5。 由表1、表2和表3可见,测点//和//为可疑测点,在图4和图5,其中小圆圈表示测点,带有椭圆的测点为可疑测点。 图4 //测点布置图

超声波测试混凝土的基本方法

超声波测试混凝土的基本方法 声波在均匀的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特别是在金属中定向传播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衰减,而在金属与空气界面上则几乎全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利用声波来检测金属零部件均匀性和零件内是否有气孔、裂缝、铸造等缺陷的物理基础。而混凝土超声探测亦是根据这一原理来研究混凝土的结构形态。目前比较成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用超声波通过混凝土来判断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方法,叫透射法或穿透法; (2)用声波所产生的回波信号来研究混凝土内部结构及裂缝位置及波速叫反射法; (3)用声波的界面滑行波来研究岩体的下伏界面速度及界面位置的方法叫折射法; (4)用钻孔来了解混凝土内波速及结构特征随深度的变化,称为孔中测定法。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方法工作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I〕透射波(直达波)法: 混凝土超声波透射法,是一种简单而效果又是最好的探测方法?采用透射法发收、换能器机-电,电-机转换效率高,因而在混凝土中的穿透能力相对较强,传播距离相对较长,可以扩大探测范围。透射波法可以获得较反射波法大几倍,较折射波法大几十倍的能量,因而波形单纯、清楚、干扰较小,初至清晰,各类波形易于辨认。透射波法要求发射探头和接受探头之间的距离必须能够准确丈量,否则计算出来的误差值较大,反而影响了测量的精度。 当被测对象较破碎,或存在张裂缝时岩体对声波的衰减系数较大,以及做大距离测试, 可采用锤击法。这时接收仍可采用单片弯曲式换能器接收,其谐振频率以10千赫左右为宜。因为在混凝土上加板的激发频率主频约在数千赫。鉴于这时所测声时值较大,发射到接收的系统延时值在数微秒,可忽略,故不再计较t o的值。 〔U〕反射波(回波)法 用发射、接收换能器检测混凝土质量。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所遇到的每个波阻抗面上,都将发生反射、透射现象,在有几个波阻抗面存在时,则在每个界面上都将发生反射和透射。这样我们在混凝土表面上可以观测到一系列依次到达的反射波如图1所示, 反射波的强度不仅与入射波的强度有关外,而且决定界面的反射系数,即决定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的发散作用和凝滞及阻尼等吸收作用,波内稀疏部分与压缩部分中间之热传导及辐射,以及反射波形成过程中都会使入射波的振幅随着传播的距离增加而迅速衰减,在均匀同性介质中,振幅随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振幅一方面要随距离衰减外,而且随着节理、层理、界面曲率、混凝土结构的破碎程度、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及与波传播的方向等因素有关,无一定规律的衰减,在计算时,这要看诸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抓住主要矛盾,再考虑其它因素。 混凝土不均匀或者由界面破碎等波阻抗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反射波,当波阻抗面距离小于波形振动的延续面时,则往往造成两个波形振动带的干涉使之产生叠加,反射波多层薄层分辩率最好的位置

结构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一)(二)继续教育答案

结构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一)(二)继续教育答案 第1题 超声法检测中,换能器应通过( )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 A.胶粘剂 B.耦合剂 C.防腐剂 D.阻锈剂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超声法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 )。 A.1/2 B.1/3 C.1/4 D.1/6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根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的定义,不带波形显示的超声波检测仪( )用于混凝土的超声法检测。 A.不能 B.可以 C.经过验证可以 D.无法确定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结合面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结合面的测试条件。

B.斜穿 C.平行 D.垂直或斜穿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混凝土裂缝深度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是()。 A.尺量法 B.塞尺法 C.显微镜法 D.超声波法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第6题 裂缝的宽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 A.1.0mm B.10.0mm C.1.0cm D.10.0c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超声法检测结构混凝土裂缝时,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单面平测法适用于裂缝深度不大于( )的情况。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南水北调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及裂缝技术规定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及裂缝处理技术规定 (试行) 2007-02-14发布2007-02-14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和裂缝处理工作,参照水利、电力、工民建行业的相关规程、规范、标准、规定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并参考了国内多个已完工验收的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主要术语,质量缺陷检查,质量缺陷分类,质量缺陷处理程序,质量缺陷处理及检查、验收。 本规定解释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监管中心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曹为民刘世煌曹雪玲李舜才石红伟 朱健慰吴健韩黎明岳松涛刘杰 殷立涛孙卫军由国文蔡建平冯国一

目次 1总则............................................................. . . . (4) 1.1编制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主要内容 (4) 1.4主要编制依据 (4) 1.5其他 (4) 2 主要术语 (5) 2.1混凝土结构 (5) 2.2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5) 3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检查 (5) 3.1一般要求 (5) 3.2检查项目 (6) 4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7 4.1混凝土结构外部和内部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 (7) 4.2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分析 (7) 4.3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原因分析…………………………………. .8 5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分类..................................... .. (8) 5.1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分类..................................... . (8) 5.2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 (9) 5.3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检查标准.................................. . (9) 5.4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判别标准 (10) 5.5混凝土结构止水检查判别标准 (10) 6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10) 6.1Ⅰ类质量缺陷 (10) 6.2Ⅱ类质量缺陷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