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混凝土中的声波检测方法

混凝土中的声波检测方法

混凝土中的声波检测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和评估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声波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状况,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的声波检测方法。

二、混凝土中声波的传播特性在混凝土中,声波的传播遵循波动方程,即:∂²u/∂t² = c²∇²u,其中,u为声波的位移,t为时间,c为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²为Laplace算子。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介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缺陷,如气孔、裂缝、空洞等,这些缺陷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在混凝土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会受到这些缺陷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声波的传播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混凝土内部的结构状况和质量。

三、混凝土中声波检测方法1. 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声波检测方法,它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利用混凝土中的缺陷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检测。

超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kHz~1MHz之间,可以检测出混凝土中直径为0.5mm以上的裂缝和空洞等缺陷。

超声波检测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探头:根据需要检测的混凝土厚度和缺陷大小选择合适的超声波探头。

(2)进行声速标定:在混凝土表面放置标准试块,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和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混凝土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进行声速标定。

(3)进行扫描检测:将探头放置在混凝土表面,发射超声波信号,观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延迟时间,通过分析反射信号的特征来确定混凝土中的缺陷类型和位置。

(4)数据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混凝土的质量评估结果。

2. 频率分析法频率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混凝土中声波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来评估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在混凝土中,声波信号的频谱可以反映出混凝土内部缺陷的类型和大小等信息。

频率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根据需要检测的混凝土厚度和缺陷大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混凝土中使用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方法

混凝土中使用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方法

混凝土中使用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我们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裂缝,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和维护变得非常重要。

超声波检测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方法。

二、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中裂缝的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均质材料,它的声波传播速度与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当混凝土中存在裂缝时,声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影响,其传播路径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和路径,可以检测混凝土中的裂缝。

三、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中裂缝的步骤1. 准备工作超声波检测需要专用的仪器,包括超声波探头、发生器、接收器等。

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2. 选择检测位置根据需要检测的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检测。

通常选择混凝土表面附近的位置,或者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进行检测。

3. 超声波探头的安装将超声波探头安装到需要检测的位置上,确保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探头的位置和角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可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4. 发生器和接收器的设置设置发生器和接收器的参数,包括发射频率、接收灵敏度等,以确保可以获得清晰的信号。

5. 进行检测启动仪器,将超声波发射到混凝土结构中。

当声波遇到裂缝时,其传播路径和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反射。

接收器可以检测到这些反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可以确定裂缝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6. 分析数据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位置和大小。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中裂缝的注意事项1. 仪器的校准和维护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2. 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清洁和处理,以确保能够获得清晰的信号。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试验记录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试验记录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试验记录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这不仅影响到结构的美观性,更可能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造成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检测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并评估混凝土裂缝的深度。

本文通过实验对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试验,旨在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在下文中,我们将介绍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及其在混凝土裂缝检测中的应用,详细描述实验设备和方法,并总结试验记录表的结果。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我们将为混凝土裂缝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方法,并展望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和方法,并给出试验记录表以展示实验数据,以便读者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结果。

结论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展望该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结论和总结。

1.3 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有效性,验证该方法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不同深度裂缝的超声波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总结经验,为今后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为深入研究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测方法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超声波检测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其频率通常超过人类听觉频率范围(20kHz)。

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其材料特性不均匀性,裂缝、孔隙、偏差等缺陷会导致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折射和衰减。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JGHNT05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JGHNT05

1. 适用范围、检测项目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测量混凝土建筑物中深度不大于500mm 的裂缝。

不适用于裂缝内有水或穿过裂缝的钢筋太密的情况。

1.2.基本原理:利用超声波绕过裂缝末端的传播时间(简称声时)来计算裂缝深度。

如图8.10.2所示,将换能器对称地置于裂缝两側, 测得传播时问为t, (t1是超声波绕过裂缝末端所需的时间),设混*v)/2=AD图裂缝深度测试凝土声速为 v,可得: (t1则裂缝深度为: d'一两换能器之间的净距; d一超声传播的实际距高将换能器平置于无缝的混擬土表面上, 相距同样为d' , 测得传播时间为t0,则t0·v=d,代入上式,则可得另一公式:1.3.检测项目超声波法检测混擬土裂缝深度(平测法)。

1.4.引用标准JTJ270-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2.检测设备2.1.非金属超声检测仪: 技术性能应符合JTJ270-98规程附录G中的有关规定;2.2.钢卷尺。

3.试验步骤3.1.无缝处平测声时和传播距离的计算:将发、收换能器平置于裂缝附近有代表性的、质量均匀的混凝i表面上,两换能器相距(以换能器内边缘为准)为d',在不同的d'值(如50、100、150、200、250、300mm等,必要时再适当增加)的情况下,测读出一一系列各相应的传播时间t0。

以距离d'为纵坐标,时间t0为横坐标,将数据点绘在坐标纸上。

若被测处的混凝土质量均匀、无缺陷, 则各点应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图形计算出这直线的斜率(用直线回归计算法) , 该斜率即为超声波在该处混擬土中的传播速度v (简称声速) 。

按公式d= t0·v计算出发、收换能器在不同的距离下的一系列超声波传播距离d, d大于相应的d'。

3.2.绕缝传播时间的测量:(1) 垂直裂缝:将发、收换能器平置于混凝土表面上裂缝的各一側, 两换能器中心的联线应垂直于裂缝的走向, 换能器对称于裂缝, 在同一连线上彼此相距(以换能器内边缘为准)为 d'。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操作规程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操作规程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表观及内部缺陷操作规程一、裂缝深度检测1、单面平测法(1)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能源工业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初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1)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 i),绘制“时—距”坐标(见《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图5.2.1-1)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li=a+bti,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为: li= l’+ a式中li——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l’——第i点的R、T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a——“时——距”图中l’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v=(ln’-l1’)/(tn-t1)(km/s)或v=b(km/s)式中ln’、 l1’——第n点和第1点的测距(mm)tn、t1——第n点和第1点读取的声时值(us)b——回归系数2)跨缝的声时测量:(见《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图5.2.1-2)所示,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对称的两侧,l’取100、15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 i0,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2)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详见《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式5.2.2-1和5.2.2-2。

(3)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1)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式5.2.2-1计算h ci值,取此三点h 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2)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式5.2.2-1、5.2.2-2计算h ci及其平均值(m hc)。

混凝土结构中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中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中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可能会发生裂缝、损伤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中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一、超声波检测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 kHz的机械振动波。

在混凝土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当超声波遇到混凝土中的缺陷或异质性时,其传播速度和振幅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到混凝土中的缺陷或损伤。

二、超声波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设备通常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机等组成部分。

其中,发射器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计算机则用于处理和显示检测结果。

三、超声波检测方法1. 传统超声波检测方法传统超声波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单元素探头进行检测。

探头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在混凝土中传播,当遇到缺陷或损伤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接收器则会接收到反射波信号。

通过分析反射波信号的时间、幅值和波形等特征,可以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或损伤。

2.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方法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其采用多元素探头进行检测。

相控阵探头可以控制每个元素的发射时间和幅度,从而实现对检测区域内不同方向的超声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混凝土中的缺陷或损伤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

四、超声波检测应用1. 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超声波检测可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空洞、腐蚀等缺陷,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和修复混凝土结构中的问题,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

2. 混凝土结构质量评估超声波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通过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声速、弹性模量等参数,可以判断混凝土的密度、强度等质量指标,进而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 混凝土结构损伤监测超声波检测还可以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监测。

通过定期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缺陷和损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

江 苏 省 交 通 科 学 研 究 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数字式 )
接收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量,具有采集、 接收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量,具有采集、储存数字信号 、测读声学参数和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智能化功能。 测读声学参数和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智能化功能。 现有: ( ) 现有:RS-ST01D(P)便携式超声波非破损数字显示测 试仪; 数字超声波探伤仪; 试仪;HUD30数字超声波探伤仪;CTS-2000数字超声波探 数字超声波探伤仪 数字超声波探 伤仪; 伤仪; USN-15型数字超声波探伤仪;EPOCH-4型数字超 型数字超声波探伤仪; 型 声波探伤仪; 型便携式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等 声波探伤仪;KM-180型便携式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等。 型便携式数字超声波探伤仪
四、局限性
1.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2.被测混凝土的均匀性对结果影响很大,均匀性差或混凝土 被测混凝土的均匀性对结果影响 内存在缺陷可能导致结果误差较大甚至得出错误结果; 内存在缺陷可能导致结果误差较大甚至得出错误结果; 3.测试过程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要有熟练的经验和理论 测试过程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 测试过程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 基础; 基础; 4.对换能器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要求较高,常采用耦合剂, 对换能器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要求较高,常采用耦合剂, 对换能器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要求较高 如有不平和麻面时需进行打磨。 如有不平和麻面时需进行打磨。
江 苏 省 交 通 科 学 研 究 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 式和(3.2)式 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3.1)式和 式和 式

混凝土缺陷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

混凝土缺陷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

混凝土缺陷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它也容易出现缺陷,如裂缝、空洞、气孔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及时检测和修复。

无损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混凝土缺陷,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缺陷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

一、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和反射来检测混凝土中的缺陷。

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设备:超声波检测仪、探头、计算机等。

2.选择合适的探头: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和要检测的缺陷深度选择合适的探头。

3.设置超声波检测仪: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要检测的缺陷类型设置超声波检测仪的参数。

4.检测混凝土:将探头放在混凝土表面,通过超声波检测仪发送超声波,然后接收反射波,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5.分析结果:根据计算机显示的结果判断混凝土中是否存在缺陷,并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二、雷达检测法雷达检测法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设备:雷达检测仪、天线、计算机等。

2.选择合适的天线: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和要检测的缺陷深度选择合适的天线。

3.设置雷达检测仪: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要检测的缺陷类型设置雷达检测仪的参数。

4.检测混凝土:将天线放在混凝土表面,通过雷达检测仪发送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波,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5.分析结果:根据计算机显示的结果判断混凝土中是否存在缺陷,并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三、红外热像检测法红外热像检测法是一种利用红外热像仪来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通过检测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差异来判断混凝土中是否存在缺陷。

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设备:红外热像仪、计算机等。

2.设置红外热像仪: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要检测的缺陷类型设置红外热像仪的参数。

3.检测混凝土:将红外热像仪对准混凝土表面,记录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波检测方法林维正1 原来裂缝深度检测方法对混凝土浅裂缝深度(50cm以下)超声法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如图1所示的t c-t0法,图2所示的英国标准BS-4408法等,“测缺规程”推荐使用t c-t0法[2,3]。

上述方法中,声通路测距BS-4408法以二换能器的边到边计算,而t c-t0法则以二换能器的中到中计算,实际上声通路既不是二换能器的边到边距离,也不是中到中距离,“测缺规程”中介绍了以平测“时距”坐标图中L轴的截矩,即直线议程回归系数的常数项作为修正值,修正后的测距提高了t c-t0法测试精度,但增加了检测工作量,实际操作较麻烦,且复测时,往往由于二换能器的耦合状态程度及其间距的变化,使检测结果重复性不良。

应用BS-4408法时,当二换能器跨缝间距为60cm,发射换能器声能在裂缝处产生很大衰减,绕过裂缝传播到接收换能器的超声信号已很微弱,因此日本国提出了“修改BS-4408法”方案,此方案将换能器到裂缝的距离改为a1<10cm,这样就使二换能器跨缝最大间距缩短在40cm以内。

“测缺规程”的条文说明部分(表4.2.1)中,当边-边平测距离为20.25cm时,按t c-t0法计算的误差较大,表4.2.1中检测精度较高的数据处理判定值为舍弃了该两组数据后的平均值。

条文说明第4.3.1条仅作了关于舍弃Lˊ<d c数据的提示,实际上当二换能器测距小于裂缝深度时,超声波接收波形产生了严重畸变,导致声时测读困难,这就是造成较大误差的直接原因。

表4.2.1中未知数t c-t0法在现场检测中对错误测读数值的取舍是一个不易处理的问题。

“测缺规程”的条文说明第4.1.3条指出:当钢管穿过裂缝而又靠近换能器时,钢管将使声信号“短路”,读取的声时不反映裂缝深度,因此换能器的连线应避开主钢管一定距离a,a 应使绕裂缝而过的信号先于经钢管“短路”的信号到达接收换能器,按一般的钢管混凝土及探测距离L计算,a应大于等于1.5倍的裂缝深度。

根据a≥1.5d c这一要求,如国科3表示,表1给出了相邻钢管的间距S值。

表1 检测不受钢筋影响的相邻钢筋最小间距S值裂缝深度d c/cm 1.5dc/cm S/cm57.515+Ф101530+Ф203060+Ф304590+Ф4060120+Ф5075150+Ф在工程中,如现浇混凝土楼板一般钢管的间距S为15~20cm,即当混凝土裂缝深度大于5cm 时,按t c-t0法检测,声通路就有被钢筋“短路”之虑。

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总要配置钢筋,t c-t0法检测钢筋混凝土裂缝深度必然受到这一影响因素的制约,有些场合因不能满足a≥1.5d c的条件,而使t c-t0法检测方案难以实施。

2 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法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新方法笔者曾对数种超声波推定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方法进行反复的试验比较,并在裂缝检测实践中发现了因换能器平置裂缝两侧的间距不同而引起首波幅度及其振幅相位变化的规律。

如图4所示,若置换能器于裂缝两侧,当换能器与裂缝间距a分别大于、等于、小于裂缝深度d c时,超声波接收波形如(a),(b),(c)所示。

首波的振幅相位先后发生了180°的反转变化,即在平移换能器时,随着a的变化,存在着一个使首波相位发生反转变化的临界点,参见图4(b),当a≈d c时回折角α+β约为90°。

在该临界点左右,波形变化特别敏感,只要把换能器稍作来回移动,首波振幅相位反转瞬间而变,此时,如采用超声仪的自动档整形读数方式,当首波相位瞬间变化时,时间数码管中声时读数值呈突变状态,因为采用自动档读数时,超声仪设计时间显示取其前沿首波作为计时门控的关门信号,当首波波形由图4中(a)缩短成(b)状态时,计数门控的关门点由t 点瞬间改变为tˊ点。

数码管显示时间值产生突变,这显然是丢波引起的。

所以,此新方法无论采用观察示波器首波振幅反转法或采用自动档声时读数突变法,都能确定首波相位反转临界点,测量此时的a值,即为裂缝深度d c。

当然,如示波器波形观察、数码管声时读数二者同时兼顾,则能减少相位反转临界点判断的人为差别,进一步统一测读精度。

3 采用表面波/横波的传播声时测量裂缝深度测量裂缝深度采用100kHz SH横波斜探头,其声压在水平和90°角方向有峰值。

50°角方向的峰值是由斜楔造成的,而水平方向峰值则是由表面波引起的。

对于这种测试,发射与接收探头分放在裂缝两边同一平面上――发射探头至裂缝中心的距离L1为20mm,接收探头至裂缝中心的距离L2为40mm。

实验结果证明了裂缝深度与声传播时间指数相关,相关系数为0.977,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t=51.54×exp(0.00897×d) (2) 式中:d以mm为单位,而t以秒计算。

接着,研究超声波的传播途径,图3中显示了4种可能的路径:(1)R到S:发射探头所激发的表面波,传播到裂缝尖端时发生模式转换为横波传播直到被接收;(2)R 到R :表面波沿裂缝表面传播直到被接收。

(3)S 到S :发射探头所激发的横波沿整个裂缝传播而直到被接收。

(4)S 到R :发射探头所激发的横波在裂缝尖端发生模式转换产生表面波,直到被接收。

S 和R 分别表示为横波和表面波。

上述各路径的声传播时间t 可以通过图3下面方程式计算得出。

R →S:[][]s r V d L V d L t /(/)(2221+++= R →R:r V d L L t /)2(21++=S →S:s V d L d L t /)(222221+++=S →R: [][]s s V d L V d L t /)(/)(221+++= 式中 t ――声传播时间L 1――发射探头至裂缝距离L 2――接收探头至裂缝距离V S ――横波声速V r ――表面波声速d ――裂缝深度4 冲击回波检测裂缝深度根据P 波在上表面和裂缝底部边缘间反射的频率,就可以利用式fC h 2= 来确定裂缝的深度。

测试结果的频谱如图33所示。

采用对穿法测得混凝土板的声速为3941m /s 。

在图的频谱中可以看到,其主频位于9.16KHz 处,对应的厚度为21.5cm ,这是厚度的振动频率(标准厚度为22cm );在频率为13.06KHz处也有一个峰值,对应的厚度为15.0cm ,这就是裂缝的振动频率(裂缝的实际深度为14.5cm ),这些都与实际相吻合。

在图26的频谱中还有一些次要的峰,这是由于在测试样品由边界引起的谐振,或是平板界面反射谐振以及裂缝边缘衍射波的谐振等。

基于时域的混凝土表面裂缝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冲击回波法的共振频率可以成功地用于定位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缝和孔洞的位置。

但有时在频谱中辩认出来对应于缺陷的同适龄趔地遇到了困难,这里我们采用一种基于时域分析的测试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测试中用两个接收换能器分别布置裂疑缝两侧。

图34和图35分别表示了实验布置图的切面和俯视面。

在图35中显示了第一个接收换能器位于冲击点H 0处,第二个接收换能器位于裂缝相对的一侧。

由冲击源冲击后,表面波第一个到达接换能器并且激发了监控系统。

假如R 波到达的时间为t 1,已知R 波波速为C R ,那么冲击开始的时间为(t 1-H 0/C R )。

由于冲击产生的P 波直到在裂缝底部发生衍射时才到达裂缝后面的区域,此时第二个接收换能器才开始接收衍射的P 波。

若衍射P 波到达第二个接收换能器的时间为t 2,那么P 波从冲击点到第二个接收换能器的最短时间可由下式获得:Δt =t 2-(t 1-H 0/C R )=t 2-t 1+H 0/C R (24)若在混凝土板中已知P 波的声速为C P ,从冲击点到第二个接收换能器最短的传播距离可以计算为C P ×Δt 。

假如从裂缝到冲击点和第二个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相应的为H 1和H 2,那么裂缝的深度可根据几何关系求得并由下式计算: 212222122)(H t C H H t C d p p -⎥⎥⎦⎤⎢⎢⎣⎡∆⨯⨯-+∆⨯= (25) 在实验中,我们测得表面波声速C R 为3610m /s ,P 波声速C P 为3941m /s ,采用四通道示波器(Gould 采样频率20MHz )来记录波形,并通过改变接收换能器相对位置进行了三组实验,其结果如下:第一组:波形图其中,第一个接收换能器位于冲击点2cm(H0)处;裂缝离冲击点和第二个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分别为9cm(H1)和9cm(H2)。

从图中可以看出R波引起的最初触发时间为-0.6μs(t1);而由在裂缝底部的P波衍射引起的最初触发时间为80.4μs(t2)。

利用等式(24)可以计算出P波从冲击点到第二个接收换能器的最短时间为86.5μs(Δt),然后把结果代入等式(25)计算出裂缝的深度为14.47cm。

裂缝的实际深度为14.50cm,所以相对误差为:(14.50-14.47)/14.50×100%=0.2%第二组:波形图其中,(H0)=2cm,(H1)=5cm,(H2)=9cm,t1=0μs,t2=77.9μs代入等式(24),即Δt=83.4μs代入等式(25),得出d=14.75cm相对误差为:(14.75-14.50)/14.50×100%=1.7%第三组:波形图其中,H0=2cm,H1=11cm,H2=7cm,t1=0μs,t2=82.9μs代入等式(24),即Δt=88.4μs;代入等式(25),得出d=14.80cm相对误差为:(14.80-14.50)/14.50×100%=2.1%由此可见,无论从频域或是时域分析,冲击回波法对于测量混凝土板垂直表面裂缝深度都是一种既有效又精确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