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会召开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会召开
苗 圩首 先 回顾 了 2017年 以及过 去五 年全 国 工 业和信 息 化事 业取 得 的 巨大成 就 。201 7年 我 国工业 经济 发展 走 出预 期 。一是 工业 运行 更稳 : 二是 经济效益 更好 ;三 是结构调 整更优 ;四是 先 进制造 业发展 更快 :五是 “两化融 合 ”更 深。
苗圩 表 示 . “中 国制造 2025”启 动 实施 两 年 多 以来 。 目前 。 “中 国制造 2025”的 顶层 设 计 已经完成 。实施成效显 著 。
苗圩 指 出 .2018年 我 国将 深入 实施 “中 国 制造 2025”,重点推 进 以下几个 方面 的工作 :一 是继续深入 地实施 好五大 工程 :二是创建 “中国 制造 2025”的 国家级 示 范 区 :三是 培 育若 干世 界级 的先进制造业 集群 :四是推进 制造 业与互联 网融 合发 展 .组织 实施 工业 互联 网 的平 台培 育 、 百万工业企 业 “上云 ”等 工程 :五是提 升制造 业 的供 给 体 系 质 量 .落 实 好今 年 钢 铁 去 产 能 的任 务 ,实施 新一轮重 大技术 改造升级 工程 :六是优 化制造业 的发展环境 .特 别是深化 “放 管服 ”改 革 。降低 制度交易性 的成本等 。
国务院关于加 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 》发布
日前 .为深入推进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和 “放 管 服” 改革 ,全面 实施 质量强 国战略 ,贯彻 落实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开展质 量提升 行动 的指 导 意 见》, 《国务 院 关于加 强 质量认 证体 系建设 促 进全面 质量管理 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正式 发布 。
News l新 闻
机 械
工 业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前三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不可预见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青海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的措施,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氛围。

一 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宏观经济运行特点2017年,青海经济发展的历程极不平凡,受国内外大市场环境的影响,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换挡调速的压力凸显,稳增长面临多年少有的困难。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基本呈现“趋稳、优化、提质”的运行特点。

(一)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缓中趋稳自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以来,青海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特征更加凸显。

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1.75亿元,增速7.0%,增幅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1个百分点,经济仍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分产业看,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高于全国同期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0.80亿元,增长6.0%,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12.27亿元,增长8.7%,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从纵向比较看,青海省经济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7.0%~8.0%的水平,增速走势与全国增速的趋势越来越接近。

从横向比较看,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民间投资能力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在西北五省(区)中,前三季度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仅高于甘肃省,排名处于中下位置,与上年同期青海省在西北五省区中增速排位第二的情况相比有所下降(图1)。

从结构上看,青海省一、二、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86∶51.96∶41.18变为6.68∶51.04∶42.28,第一、二产业占比减少,第三产业占比增加1.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结构正逐渐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图2)。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何瑶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具有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之称的成都,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电子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上下游配套也逐渐成熟,聚集了戴尔、联想、富士康、华为、西门子、中兴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承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历史使命,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到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1发展现状分析1.1国内及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1)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进中有难。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约6464亿元,同比增长16.1%,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规模合计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电子信息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464亿元,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速11.6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2245亿美元,同比下降6.4%。

(2)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2016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4984.4亿元,增长3.5%。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634.3亿元、软件业务收入2350.1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总量超过了13%。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达到了470亿,增长36%,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了9%。

1.2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现状2016年,高新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升至全国第3位,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3250.4亿元,占成都市65.2%。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3篇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3篇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篇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其技术水平较高、资金投入大、研发成本高、市场前景广阔,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本篇将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进行分类介绍。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半导体、显示器、互联网和软件服务等领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也面临着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的挑战,需要加强创新研发、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生物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包括药品制造、生物制品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和医疗需求的提高,生物医药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同时,生物医药制造业也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新能源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能源制造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是发展绿色经济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战略。

同时,新能源制造业也面临着技术瓶颈、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新材料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是指具有新材料的技术和技能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温度、高导电性和高抗腐蚀等特点,可以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力、建筑等多个领域。

新材料制造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航空航天、船舶、高铁、核电、控制系统、机器人和通用工具等高端装备的产业。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东莞生产总值(GDP)7582.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36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8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3964.65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比例为0.3:47.4:52.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金融业增长3.9%,房地产业增长2.0%,其他服务业增长12.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329元,增长7.5%,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3527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292.23亿元,增长15.0%。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03.32亿元,增长8.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064.14亿元,增长7.7%。

民营经济增加值3739.48亿元,增长9.0%。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00.0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1%。

其中,企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含快递)收入3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邮政发送信函9429万件,邮政快递包裹2161万件,邮政汇款金额11.50亿元。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44.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80.9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5.89万户。

年末互联网用户175.67万户,减少3.1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72.50万户,减少2.27万户。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4家。

全市有旅行社133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游客40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

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12.54万人次,增长1.7%;接待港澳台游客291.13万人次,增长0.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6亿美元,增长2.7%。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738.18万人次,增长10.2%。

旅游总收入488.90亿元,增长9.6%。

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调查制度

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调查制度

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10月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一、总说明 (4)二、报表目录 (6)三、调查表式 (8)四、主要指标解释 (28)五、其他有关解释及说明 (50)六、附录(一)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分类目录 (51)(二)电子信息制造业年报产品目录 (65)(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销、存季报产品目录 (110)(四)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销、存月报产品目录 (114)(五)2018-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一-七) (119)(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全目录 (130)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支撑国家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战略落地,全面了解、掌握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基本情况,给国家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我部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法规要求,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的特点,特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调查制度》(简称制造业制度)。

(二)统计范围:在我国境内注册(港、澳、台地区除外),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加工及研发的企、事独立法人单位(含重点联系企业名单内所列单位)。

(三)调查内容:本制度主要调查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指标,包括企业概况、生产情况和财务状况等。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 〔2017〕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 〔2017〕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5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加速推进我省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省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推进制造业研发模式、制造模式和服务模式变革,夯实网络、大数据、工业云平台和工业软件基础支撑,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工业云企业用户1000户,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能源利用率提高5%;培育6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5个制造业“双创”示范基地(园区);2017年首批实施14个新型研发设计、智能化制造、高端生产性服务等重点项目。

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技术创新成为重点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新型制造模式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打造“双创”平台,推进研发设计模式变革。

构建以省市工业云为基础,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为节点,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的“双创”平台服务体系。

骨干龙头企业利用自有“双创”平台,通过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技术、数据、计算等资源,提供研发、管理、营销等服务,汇聚各方创新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大中小企业互动的新型创新生态体系。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924.69亿元,增长9.5%,占全市经济的61.2%。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的50.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67.65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67万人,增长4.7%。

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9.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

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3%。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2%。

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4.43万户,比上年增长9.2%。

其中,内资企业72.83万户,外资企业0.62万户,个体工商户157.7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3万户。

2017年新发展微型企业7.41万户,年末微型企业达56.07万户,增长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18-02-02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2017年,我国宏观环境持续好转,内需企稳回暖,外需逐步复苏,结构调整、转型升
级步伐加快,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生产与投资
增速在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出口形势明显好转,效益质量持续提升。
一、生产情况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8%,增速
比2016年加快3.8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为7.7%。其中,12月份增速为12.4%,比11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
出口形势有所好转。2017年,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2%(2016年为下降0.1%),快
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3.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为
41.4%。其中,12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2%,比11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
通信设备行业生产、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生产手机19亿部,比上年增长1.6%,
增速比2016年回落18.7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14亿部,比上年增长0.7%,占全部手机
产量比重为74.3%。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2016年加快10.5个百分点。
计算机行业生产、出口情况明显好转。2017年,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30678万台,比上
年增长6.8%(2016年为下降9.6%),其中笔记本电脑17244万台,比上年增长7.0%;平板
电脑8628万台,比上年增长4.4%。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9.7%(2016年为下降5.4%)。
家用视听行业生产持续低迷,出口增速加快。2017年,生产彩色电视机17233万台,
比上年增长1.6%,增速比2016年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液晶电视机16901万台,比上年
增长1.2%;智能电视10931万台,比上年增长6.9%,占彩电产量比重为63.4%。实现出口
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1.8%,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
电子元件行业生产稳中有升,出口增速加快。2017年,生产电子元件44071亿只,比
上年增长17.8%。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0.7%,增速比2016年加快18.1个百分点。
电子器件行业生产、出口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生产集成电路1565亿块,比上年增
长18.2%。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5.1%(2016年为下降0.7%)。
二、效益情况
行业效益持续改善。2017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3.2%,增速比2016
年提高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2.9%,增速比2016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主
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6%,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16.4%,比上年扩大
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4.6%。2017年末,全行业应收账款比上年增
长16.4%,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比上年增长10.4%,增速
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
页眉内容
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合计为95.63元,比上年减少0.24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2.9天,比上年减少0.4
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周期为71.1天,比上年增加2.7天。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
入为131.4元,比上年增加7.3元;人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19.8万元,比上年增加11.2
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7.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5.3%,增速比2016年加快9.5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20%以上
高位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5.3%(2016年为下降10.9%)。
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行业投资增势突出。2017年,整机行业中通信设备投资较快增长,
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6.4%,同比加快16.1个百分点;家用视听行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
7.6%;电子计算机行业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2.3%。电子器件行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9.9%;
电子元件行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9.0%。
内资企业投资增长较快。2017年,内资企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国有企业
和有限责任公司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40.5%和32.5%。港澳台企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
10.5%。外商投资企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3.7%。
西部地区投资增速领跑,东北地区投资明显好转。2017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平稳,
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1%,增速比2016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河北、广东投资增长较
快,分别增长46.4%和41.9%;中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5.7%,增速比
2016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江西、安徽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6.2%和24.6%;西
部地区投资增速领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6.1%,增速比2016年提高26.3个百分点,其中
云南、贵州、四川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38.9%、120.9%和118.0%;东北地区投资
由降转升,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9.7%(2016年为下降29.6%),黑龙江、辽宁投资分别增长
109.7%和6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