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试讲《篆刻—阴纹、阳文》试讲稿!
高中美术《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案、教学设计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阳文与阴文两种篆刻形式,感受邓石如篆刻艺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实物触摸、小组讨论等形式,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阴文与阳文的特点,了解邓石如篆刻艺术特点。
【难点】学习并临摹制作一枚小小印章。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教师展示几幅中国画,提问学生:画面中除了书法和景物之外还有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历来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历代皇帝也会在自己心爱的画作上留下印章,那它都哪些奥秘?板书课题《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二)新课讲授1.学习阴文与阳文(1)教师给每个小组同学发放两方印章,提出问题:印章上文字的刻法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枚印章的文字分别呈凹形和凸形。
(2)教师要求学生将两方印章蘸上印泥在纸上印一下,并提问:两枚印章印出的文字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阳文,又称朱文,刻印时把文字笔画及边栏以外的地方刻掉,凸显文字和边栏,隋唐时期使用较多。
阴文,又成白文,刻印时将笔画刻掉,盖在纸上文字部分是白色,秦汉魏晋南北朝使用较多。
2.学习邓石如篆刻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邓石如生平简介向大家分享。
随后展示作品《燕翼堂》,提问学生:邓石如的篆刻线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笔法线条圆转遒劲、刚劲坚实,创“圆派”。
(2)展示《一日之际》和《邓氏完白》篆刻作品,提问学生:作品的章法布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日”二字分开,“之”“迹”二字相连,张弛有度、呼应挪让。
“邓氏完白”是白文隶书,饱满浑厚。
3.教师示范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学生观察篆刻的细节并总结篆刻的方法步骤。
最后教师小结:先磨平印石,其次撰写印稿,最后将写好的印稿印在印石上进行刻制。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设计---吴林峰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设计---吴林峰………………………………装……………………订………………………线………………………………商丘师范学院《篆刻的阴文与阳文》主讲:吴林峰所选教材图片………………………………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跃,有一定自学能力,老师引导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平时接触课本和数码产品比较多,对篆刻认识有限,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有作品完成,使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
⑶设计思路(1分)通过大量图片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阴文、阳文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
最后播放教师阴文、阳文印示范录像,让学生了解刻制阴文、阳文印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4.课的类型(1分)欣赏与实践课5.教学目标(6分)………………………………装……………………订………………………线………………………………⑴知识与技能目标(2分)认识并尝试制作印章,体会阴文、阳文两种篆刻艺术形式。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2分)通过ppt展示大量历代图片,提高学生眼界并加深理解。
播放篆刻示范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分)通过认识篆刻中阴文、阳文的艺术形式,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
6.重点难点(2分)⑴教学重点(1分):通过对阴文、阳文印章的介绍,以及它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特色,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二是通过课文………………………………装……………………订………………………线………………………………图版提供的隋唐印章实例,了解朱文印章的主要特点。
⑵教学难点(1分)阴文印、阳文印综合起来内容涉及广泛,要向学生阐述相对困难。
而且本课所涉及图例历史跨度大,学生要明白其内在联系也比较困难。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篇一:篆刻教案】第一课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印章的起源及其功能,通过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来认识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了解印章使用方法的变迁,熟悉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及其名称、用途。
初步认识印章艺术的审美原理与审美依据,为以后的技巧训练和欣赏体验打下基础。
2.内容结构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印章的起源及其演变,概括介绍印章的起源与功能、性质,以及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转换。
第二部分为印章的使用方法及种类,介绍古代印章使用方法的发展,以及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
第三部分为印章的审美特点,简要介绍实用印章的审美价值及其来源,这是构成篆刻艺术审美原理与技法原则的基础和依据。
3.重点和难点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实用印章发展演变而来的,篆刻创作的许多审美原则、技巧标准以及常用术语,也都是从古代印章承袭延续而来。
因此,在学习篆刻的初期,应该首先对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重点是古代印章的种类及风格样式。
篆刻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对形式技巧的要求十分突出,篆刻作品的艺术构思和欣赏标准,基本上是建立在形式技巧的优劣这一基础之上的。
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印章的审美原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这是学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
二、教学资料词语解释[印章] 古人对刻有文字并用来压盖痕迹为凭信标记的用品的统称。
印章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所有印章都称为“玺”,所以印章又称“玺印”;秦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称“玺”,除此之外的官私印章一律称“印”,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国家大印仍刻成“中华民国之玺”;从汉代开始,官私印章的名称逐渐增多,除称“印”外,也有官印称“章”或称“印章”的;唐代以后因印章改用红色印泥钤盖,所以官印有些称“记”或“朱记”;又由于玺印一直具有取信证明的作用,因而古代印章中有称为“信玺”或“印信”的情况;唐宋以来,公私印章经常被用在图画书籍上作为鉴藏标记,于是人们习惯上又将印章称“图章”,但一般用于日常口语中。
高中书法篆刻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历史、分类及基本技法,掌握篆刻的阴文与阳文区别,能够独立完成篆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篆刻的基本技法、阴文与阳文的区别、篆刻作品的完成。
2. 教学难点:篆刻过程中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把握,以及如何根据字体的特点进行篆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篆刻的历史和基本技法。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篆刻的历史、分类及基本技法,包括刀法、刻法、章法等。
2. 重点讲解阴文与阳文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字体的特点进行篆刻。
3. 展示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字进行篆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篆刻过程中的错误。
3.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篆刻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篆刻作品,交流心得体会。
3. 教师推荐一些篆刻名家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篆刻历史、分类及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篆刻过程中的表现,如运刀的准确性、力度、速度等。
3. 学生篆刻作品的完成情况,包括字体的规范、章法的布局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是否清晰、准确,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篆刻的基本技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篆刻作品。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 高中篆刻第六课——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艺 术 真 正 成 为 一
代 文 人 篆 刻 繁 荣
独 特 印 式 。 元 明
导
代 吾 丘 衍 、 赵 孟
文 萌 芽 于 宋 代 ,
,
“ 齐 白 石 印 章 ”
文元
集 虚 斋 印
听 鹂 深 处
·
高 贵 静 雅
艺 术 风 格
:
和的特点白文明清以后的朱
叁
印面
印面
1
2 4
3
印面
印面
一、分割与设计 注意桌面卫生!
别
阳
?
县
印
壹 什么是阴文、阳文?(P18)
的字在刻把刻 。部纸掉文制,
分上,字印就又 是的钤笔章是称 白文盖画时在 边凸钤的及把刻 栏显盖部边文制, 。文在分栏字印就又 字纸刻以笔章是称 和上掉外画时在 ,
荡 寇 将 军
印辨
千 牛 府 印
阴文(白文) 阳文(朱文)
一
丞辨
相 之 印 章
蛮 夷 侯 印
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 普 通 高 中 《 篆
篆刻 阳 刚
阴
与
的
文
阴 柔
济 以
traditional culture
刻 》 第 六
阳文
古 雅
课
(P20)
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 ?么
是 、
贰
审与对 美隋比 特唐汉 点阳代
文 阴阴 印 文文 的 印印
叁
元 和明
清 以 后 的
这
偏
两 方 印 章
将 军 印
有
什
么
区
观
二、定稿与篆刻
注意用刀的方向
与安全!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设计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内容分析篆刻模块在高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继承意义。
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古代阴文、阳文典型的作品实例,了解各个时期阴文、阳文的主要形式和艺术特点。
第一部分结合印章历史介绍古代玺印的审美特征,并向学生阐释什么叫做阴文。
第二部分介绍汉代阴文的审美特征,并介绍当时的封泥制度。
第三部分简要论述阳文印章的出现时代以及与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
第四部分介绍隋唐以来阳文印章的审美特征。
教学目标1、认识篆刻中阴文、阳文的艺术形式,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
2、理解篆刻艺术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尝试制作并体会阴文和阳文两种篆刻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阴文、阳文印章的介绍,以及它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特色,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隋唐印章的实例了解朱文印章的主要特点难点:阴文印和阳文印的发展和使用都与其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加上艺术审美的追求,这几点综合起来内容涉及相当广泛,要向学生阐述相对困难。
而且本课所涉及的图版实例历史跨度很大,要让学生明白其内在联系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困难。
教具:刻刀、印章、纸质汉印稿、多媒体资料学具:课本、橡皮、刻刀、拷贝纸、墨汁、彩纸、教学过程一、欣赏比较1、投影展示部分阳文和阴文的篆刻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
2、请学生观察比较出两组篆刻作品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3、点到字的颜色不同时,引入新课,出示课题:篆刻篆刻的阴文与阳文二、自学课文,探究发现1、布置学习课文,了解什么事阴文和阳文?对于阴文与阳文的认识,通过书本内容,学生完全能够理解,不需要大做文章。
A.阴文又称白文,简单的说就是刻制印章时把文字笔画刻掉,钤印在纸上的文字部分是白色的。
如:B.阳文又称为朱文,就是在刻制印章时把文字部分和印章边栏以外的部分刻掉,钤印在纸上凸显文字和边栏。
如:C.教师讲解阴文和阳文的发展,早期的玺多为阴文,秦汉南北朝多为阴文,随之社会发展,纸张绢帛的出现,慢慢出现了大量朱文的使用。
第六课阳刚阴柔济以古雅--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篆刻艺术——姓名章
高二美术选修技法课程
姓名章已经有2000-3000年的历史了,它由起初作为人们身份的 象征、身份的凭证,到后来与书画并驾齐驱,是书画作品提款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历代的篆刻名家都给我们留下了经典的作品。
在古代很多时候篆刻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凭信工具
阿Q画押
阿Q由于不会写字,所以只能用笔画一个圈做代表画押
清末的赵之谦和现代的齐白石都是篆刻艺术的翘 楚
白石印
赵之谦印
姓名章设计要素
篆书字体的选择
汉印
说文
金文
小篆 汉仪粗篆
名姓
之姓 印名
姓名章设计要素
姓名的编排顺序
名姓 印名
名 姓
名
姓 名姓 名姓 名姓 名姓印姓姓名章设计要素
姓名章的章法布局
之姓 印名
之姓
印名
之姓 印名
布局合理
文字大小不统一
文字小显松散
教师作品展示
下课!!!
高中篆刻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2. 理解篆刻中的阴文与阳文区别,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特点及区别。
2. 篆刻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篆刻过程中对文字的布局和线条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是如何形成的?2. 简要介绍篆刻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概念。
二、讲授新课1.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运刀、刻石、布局等。
2. 引导学生认识篆刻的阴文与阳文,讲解它们的特点及区别。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在篆刻中的表现。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现场示范篆刻过程,讲解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的阴文与阳文特点及区别。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篆刻技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拓展与提高1. 介绍篆刻名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的审美价值。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篆刻,提高自己的技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篆刻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篆刻的阴文与阳文特点及区别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格证试讲《篆刻—阴纹、阳文》试讲稿!
01
教材部分
题目:《篆刻—阴纹、阳文》
内容:要点提示或建议:①阳文又称朱文;②是在刻制印章时把文字笔画和印章边栏以外的部分刻掉,铃盖在纸张凸现文字和边栏。
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一次;
(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印章都有哪些种类?
(2)冲刀和切刀的不同?
篆刻—阴纹、阳文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正式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看这些名画作品,请看大屏幕,找找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这边的同学说这些画上都印着一样的图案,都是乾隆印在画上的,这些印章都是刻出来的。
还有同学说这些印章大多都是名字,别号,像落款一样。
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呀,确实这些画上都有乾隆印玺的痕迹,它们都是篆刻而来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篆刻。
(二)讲授新课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之前老师让你们准备好的橡皮泥、刻刀和红墨水,大家试着把你们的名字刻在泥上,再印上墨盖在纸上。
好,我看大家都差不多刻完了,请大家再看下P P T里乾隆皇帝的印
章,有谁能说一说你的作品和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吗?这位同学你来分享一下吧,你说呀,你刻的印章和三希堂一样,名字是白色的,周围是红色的,能看出明显的纹理,同桌这位同学,你来补充一下,这位同学说她刻的印章正相反,字是红的,没有边框,字体也没经过设计,很简单。
两位同学观察的都很仔细,请坐吧。
大家知道为什么印章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吗?第一排这位穿红色衣服的女生,你来说说看,没错,我们把文字的部分刻掉,它们就会凹进去,所以在蘸印泥的时候沾不到,这样印在纸上,字就是白色的,周围是红色的,这种文字就叫做阴文,也可以说是白文。
反之,文字突出,可以沾上红墨水的印章,就叫做阳文,也可以叫做朱文,这位同学描述的很形象,请坐吧。
同学们了解了阴文和阳文的概念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大屏幕上这方印,有哪位同学能形容一下它吗?前排的同学说这是汉代的阴文印,它的文字粗细不一,笔画疏密变化多样,给人质朴的感觉。
说的非常好,请坐。
汉代印章多是铸造而成,汉代的印文中阴文占大多数,这一时期印章风格给人最大的审美感受就是“古朴典雅”。
它往往对笔划有所增减,趋向方化,接近于隶书。
线条屈曲饱满,端庄厚朴,平正易识。
这是战国以来,印章所用文字的最重要变革,对后世篆刻文字影响深远。
(三)小组讨论
欣赏完阴文印,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阳文印,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和之前汉代的阴文印有什么不同,可以从风格、笔画等方面来研究一下,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吧。
请将巡回指导补充完整
(四)分享交流
好,时间到了,我们让第一位举手的这位同学来说说,他说这是邓石如的燕翼堂,是阳文印,上面的文字极富张力,线条总有向上的势,结构饱满神采飞扬,较汉代阴文印比字的结构、整体的构图都更加稳定,线条更流畅一些。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都同意啊,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到位,请坐吧,没错啊,汉代阴文印的线条更方直一点,粗细差异大,而燕翼堂线条更均匀,婉转。
此印的上、中、下部都有很稳定的横、竖线,辅以向上左右飞扬的弧线,对称而又有变化。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篆刻,尝试了制作自己的名字印章,学习了阴文阳文的概念,欣赏了汉代的阴文印和燕翼堂阳文印,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
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只是关于篆刻的一小部分内容,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还需要同学们课下自己去探索、感受。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课。
请将板书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