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伸缩门的继电控制电路

电动伸缩门的继电控制电路
电动伸缩门的继电控制电路

电动伸缩门的继电控制电路

一、单相电机伸缩门控制电路

单相电机拖动的伸缩门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1.开门控制过程合上电源开关SA,指示灯HL3亮;按SBl,KAl吸合并自保持,电机正向转动,进行开门动作,此时HL、HLl亮,HL3灭。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l被压,KAl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开门动作完成,此时HL、HLl灭,HL3亮。

2.关门控制过程按SB2、KA2吸合并保持,电机反向转动,进行关门动作。此时HL、HL2亮,HL3灭。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2被压,KA2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关门动作完成,此时HL、HL2灭,HL3亮。在开、关门过程中如要随时停止,按SB3即可。

二、三相电机伸缩门控制电路

三相电机拖动的伸缩门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1.开门控制过程合上电源开关SA,指示灯HL3亮;按SBl,KMl吸合并自保持,电机正向转动,进行开门动作。此时HL、HLl亮,HL3灭。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l被压,KMl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开门动作完成,此时HL、HLl灭,HL3亮。

2.关门控制过程按SB2,KM2吸合并保持,电机反向转动,进行关门动作。此时HL、HL2亮,HL3灭。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2被压,KM2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关门动作完成。此时HL、HL2灭,HL3亮。在开、关门过程中如要随时停止,按SB3即可。

三、单相电机转闸门控制电路

单相电机拖动的转闸门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1.开门控制过程合上电源开关SA,按sBl、KAl、KA2吸合并通过KA2触头自保持,电机正向转动,进行开门动作。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l被压,KAl、KA2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开门动作完成。

2.关门控制过程按SB2、KA3、KA4吸合并通过KA3触头自保持,电机反向转动,进行关门动作。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2被压,KA3、KA4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关门动作完成。

在开、关门过程中要随时停止,按SB3即可。因转闸门有制动功能.在机构中设有制动器,开、关门时,制动器线圈DL都得电,以解除制动。

四、三相电机转闸门控制电路

三相电动机拖动的转闸门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1.开门控制过程合上电源开关SA,按SBl、KMl吸合并自保持,电机正向转动,进行开门动作。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l被压,KMl线圈失电,电机停止转动,开门动作完成。

2.关门控制过程按SB2,KM2吸合并自保持,电机反向转动,进行关门动作,当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关SQ2被压,KM2线圈失电,电机停止转动,关门动作完成。在开、关门过程当中要随时停止,按SB3即可。开、关门过程中,制动器DL都得电。

PWM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基于DSP的三相SPWM变频电源的设计 变频电源作为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指标。现代变频电源以低功耗、高效率、电路简洁等显著优点而备受青睐。变频电源的整个电路由交流-直流-交流-滤波等部分构成,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均为纯正的正弦波,且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本文实现了基于TMS320F28335的变频电源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有效利用TMS320F28335丰富的片上硬件资源,实现了SPWM的不规则采样,并采用PID算法使系统产生高品质的正弦波,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好、 系统扩展能力强等优点。 系统总体介绍 根据结构不同,变频电源可分为直接变频电源与间接变频电源两大类。本文所研究的变频电源采用间接变频结构即交-直-交变换过程。首先通过单相全桥整流电路完成交-直变换,然后在DSP控制下把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SPWM波形供给后级滤波电路,形成标准的正弦波。变频系统控制器采用TI公司推出的业界首款浮点数字信号控制器TMS320F28 335,它具有150MHz高速处理能力,具备32位浮点处理单元,单指令周期32位累加运算,可满足应用对于更快代码开发与集成高级控制器的浮点处理器性能的要求。与上一代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相比,最新的F2833x浮点控制器不仅可将性能平均提升50%,还具有精度更高、简化软件开发、兼容定点C28x TM控制器软件的特点。系统总体框图如 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图 (1)整流滤波模块:对电网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为变换器提供波纹较小的直流电压。 (2)三相桥式逆变器模块:把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其中功率级采用智能型IPM功率模块,具有电路简单、可 靠性高等特点。 (3)LC滤波模块:滤除干扰和无用信号,使输出信号为标准正弦波。 (4)控制电路模块:检测输出电压、电流信号后,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产生SPWM控制信号,去控制IPM开关管的通断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同时通过SPI接口完成对输入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的程控调理。捕获单元完 成对输出信号的测频。 (5)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根据要求,需要实时检测线电压及相电流的变化,所以需要三路电压检测和三路电流检测电路。所有的检测信号都经过电压跟随器隔离后由TMS320F28335的A/D通道输入。

PWM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甲血罔屈十 锂代-* 卜 ARC 阴 I/O CAP 基于DSP 的三相SPWM 变频电源的设计 变频电源作为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指标。现代变频电源以低功 耗、高效率、电路简洁等显著优点而备受青睐。变频电源的整个电路由交流 -直流-交流-滤波等部分构成,输出电压和电 流波形均为纯正的正弦波,且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本文实现了基于TMS320F28335的变频电源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有效利用TMS320F28335丰富的片上硬件资 源,实现了 SPWM 的不规则采样,并采用PID 算法使系统产生高品质的正弦波,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好、 系统扩展能力强等优点。 系统总体介绍 根据结构不同,变频电源可分为直接变频电源与间接变频电源两大类。本文所研究的变频电源采用间接变频结构即 交-直-交变换过程。首先通过单相全桥整流电路完成交 -直变换,然后在DSP 控制下把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 SPWM 波形 供给后级滤波电路,形成标准的正弦波。变频系统控制器采用 TI 公司推出的业界首款浮点数字信号控制器 TMS320F28 335,它具有150MHz 高速处理能力,具备32位浮点处理单元,单指令周期 32位累加运算,可满足应用对于更快代码 开发与集成高级控制器的浮点处理器性能的要求。与上一代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相比,最新的 F2833x 浮点控制器不 仅可将性能平均提升50%,还具有精度更高、简化软件开发、兼容定点 C28x TM 控制器软件的特点。系统总体框图如 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框图 (1)整流滤波模块:对电网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为变换器提供波纹较小的直流电压。 (2)三相桥式逆变器模块:把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其中功率级采用智能型 IPM 功率模块,具有电路简单、可 靠性高等特点。 (3)LC 滤波模块:滤除干扰和无用信号,使输出信号为标准正弦波。 (4) 控制电路模块:检测输出电压、电流信号后,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产生 SPWM 控制信号,去控制 IPM 开关管的通断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同时通过 SPI 接口完成对输入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的程控调理。捕获单元完 成对输出信号的测频。 (5)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根据要求,需要实时检测线电压及相电流的变化,所以需要三路电压检测和三路电流 检测电路。所有的检测信号都经过电压跟随器隔离后由 TMS320F28335的A/D 通道输入。 电柠朗 初电厝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日期:2008-12-07 ] [来源:东哥单片机学习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017021876.html, 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投递新闻)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在人们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验证明,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稳定可靠。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电路中,继电器线圈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于保护集成块的,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并联二极管时一定要注意二极管的极性不可接反,否则容易损坏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 无电感式模拟继电器 本文介绍一种无电感式模拟继电器,其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基于PLC小车自动往返控制2组

项目课题: 基于PLC小车自动往返控制 2015年8月 项目一:基于PLC小车自动往返控制 利用PLC完成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按下正转启动按钮→正转接触器线圈得电吸合→电动机正向连续运转→小车右行;小车右行碰到SQ1→小车右行停止,延时1s后小车左行。

2、按下反转启动按钮→反转接触器线圈得电吸合→电动机反向连续运转→小车左行;小车左行碰到SQ2→小车左行停止,延时1s后小车右行。 3、按下停止按钮后,电动机停止运转。 4、SQ3、SQ4为小车运行的左右行极限位开关。 5、控制线路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完善的保护措施。 6、各小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设计出PLC的I/O分配表,电气原理图、正确选择安装所需要的电器元件、规范完成线路的安装与配线、正确编制出PLC程序,并下载到PLC内,完成任务运行调试(空载与带载实验)。 一、电动机继电器控制线路 二、PLC基本知识 一、根据控制要求,首先确定I/O的个数,进行I/O的分配。本案例需要8个输入点,2个输出点,如表2-1所示。 二、根据控制要求分析,设计并绘制PLC系统接线原理图,如下图2-1所示。 1.设计电路原理图时,应具备完善的保护功能,PLC外部硬件也具备互锁电路。 2.PLC继电器输出所驱动的负载额定电压一般不超过220V,或设置外部中间继电器。 3.绘制原理图要完整规范。

图2-1 plc系统接线原理图 三、安装与接线 1.材料准备:根据接线原理图,列出需要的所有材料清单,如表2-2所示。 (2)检测元器件的质量好坏。 (3)PLC的选型要合理,在满足要求下尽量减少I/O的点数,以降低硬件的成本。 表2-2 材料清单

位置控制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教案 2015 ?2016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_________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xxx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

《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课程教案

教学容与教学过程 如图1所示行车运行示意图,如何用电动机拖动行 车向前和向后运行? 提出问题:如果操作者失误,在行车运行到两端的极限位置 时未能及时按下停止按钮,会出现什么结果?如何避免出现 这一现象? 阶段与时间 安排 」、组织教 学 : (3 min ) 教学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整顿课堂纪律,分小组坐好,准备进入教学 整顿课 堂纪律, 检查考 勤,准备 进入教 学。 二、复习旧 知,引入新 知 (5min ) 利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来拖动行车的向前和向 后运动,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 1112 口 匚駄 V 7 1 W-L1 出挂图 提问问 题 出挂图复 习旧知 提出问题 学生观 察行车 的运动 状态思 考并尝 试回答 问题 温故而 知新, 为新课 的讲授 做好铺 垫。

【讲授新课】 位置开关: 定义: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电气信号以控制运动部件 位置或行程的控制电器。 位置控制就是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挡铁与行 程位置开 关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以实现对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或行程的一种方 在行车的两端终点处各安装一个行程开关 SQ1和 SQ2行车前后各装有挡铁1和挡铁2指出利用行程 开关,可以使行车在到达两端极限位置时自动停下 来。 4向南|行丰|向 后? 档铁/ W2 想一想:请同学们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基 三、讲授新 知 识 (30mi n ) 法称为位置控制,又称为行程控制或限位控制 图位置开关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发布: 2011-9-8 | 作者: —— | 来源:huangguohai| 查看: 564次| 用户关注: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 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 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 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包含四个学习任务,分别为:⑴介绍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⑵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⑶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调试、⑷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检修 本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是:记住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会安装和调试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能用电路工作原理来分析电路故障现象;编写故障检修流程;实际检测并排除电路故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起、保、停电路的安装;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在教师指导下,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与维修。 该班学生上课不太认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应急能力和

合作能力相对较差。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说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安装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根据故障现象,能运用专业化语言描述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4、会制定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的流程。 5、会检测与维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6、通过该任务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各电器元件的作用,会安装并调试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详讲,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实际安装电路。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安装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步骤的制定,实际检修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现场分析并示范检修故障,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实际检修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电流型控制原理及特点分析

电流型控制原理及特点分析 一、电流型控制原理及特点 原理: 电流型脉宽调制(PWM)控制器是在普通电压反馈PWM 控制环内部增加了电流反馈的控制环节,因而除了包含电压型PWM 控制器的功能外,还能检测开关电流或电感电流,实现电压电流的双环控制。控制原理框图如下图(图1)所示。 图1 双环电流型控制器原理图 从图1 可以看出,电流型控制器有两个控制闭合环路:一个是输出电压反馈误差放大器A,用于与基准电压比较后产生误差电压;另一个是变压器初级(电感)中电流在Rs 上产生的电压与误差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调制脉冲的脉宽,使得误差信号对峰值电感电流起着实际控制作用。系统工作过程如下:假定输入电压下降,整流后的直流电压下降,经电感延迟使输出电压下降,经误差放大器延迟Vca 上升,占空比变化,从而维持输出电压不变,在电流环中电感的峰值电流也随输入电压下降,电感电流的斜率di/dt 下降,导致斜坡电压推迟到达Vca,使PWM 占空比加大,起到调整输出电压的作用。由于既对电压又对电流起控制作用,所以控制效果较好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点: a)由于输入电压Vi 的变化立即反映为电感电流的变化,不经过误差放大器就能在比较器中改变输出脉冲宽度(电流控制环),因而使得系统的电压调整率非常好,可达到 0.01%V, 能够与线性移压器相比。 b)由于双环控制系统内在的快速响应和高稳定性,反馈回路的增益较高,不会造成稳定性与增益的矛盾,使输出电压有很高的精度。 c)由于Rs 上感应出峰值电感电流,只要Rs 上电平达到1V,PWM 控制器就立即关闭,形成逐个脉冲限流电路,使得在任何输入电压和负载瞬态变化时,功率开关管的峰值电流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过载和短路时对主开关管起到有效保护。 d)误差放大器用于控制,由于负载变化造成的输出电压变化,使得当负载减小时电压升高的幅度大大减小,明显改善了负载调整率。 e)由于系统的内环是一个良好的受控电流放大器,所以把电流取样信号转变成的电压信号和一个公共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比较,就可以实现并联均流,因而系统并联较易实现。 二、峰值电流控制与平均电流控制的比较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和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缺点:

较全的电路控制基础知识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A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B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符号位置的索引 q 符号位置的索引用图号、负次和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索引代号的组成如下: q 图号是指当某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按功能多册装订时,每册的编号,一般用数字表示。q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不同图号的图纸上,而当每个图号仅有一页图纸时,索引代号中可省略“页号”及分隔符“·”。 q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同一图号的图纸上,而该图号有几张图纸时,可省

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图 开关电源在加电时,会产生较高的浪涌电流,因此必须在电源的输入端安装防止浪涌电流的软启动装置,才能有效地将浪涌电流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浪涌电流主要是由滤波电容充电引起,在开关管开始导通的瞬间,电容对交流呈现出较低的阻抗。如果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浪涌电流可接近数百A。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采用电容整流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滤波电容C可选用低频或高频电容器,若用低频电容器则需并联同容量高频电容器来承担充放电电流。图中在整流和滤波之间串入的限流电阻Rsc是为了防止浪涌电流的冲击。合闸时Rsc限制了电容C的充电电流,经过一段时间,C上的电压达到预置值或电容C1上电压达到继电器T动作电压时,Rsc被短路完成了启动。同时还可以采用可控硅等电路来短接Rsc。当合闸时,由于可控硅截止,通过Rsc对电容C进行充电,经一段时间后,触发可控硅导通,从而短接了限流电阻Rsc。 开关电源中浪涌电流抑制模块的应用 [导读]分析了电容输入式滤波整流器上电时对电源的浪涌电流冲击及危害,介绍了常规解决办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用解决方案。 1 上电浪涌电流 目前,考虑到体积,成本等因素,大多数AC/DC变换器输入整流滤波采用电容输入式滤波方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跃变,在整流器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整流输出端短路。如在最不利的情况(上电时的电压瞬时值为电源电压峰值)上电,则会产生远高于整流器正常工作电流的输入浪涌电流,如图2所示。当滤波电容为470μF并且电源内阻较小时,第一个电流峰值将超过100A,为正常工作电流峰值的10倍。

浪涌电流会造成电源电压波形塌陷,使得供电质量变差,甚至会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以及使保护电路动作;由于浪涌电流冲击整流器的输入熔断器,使其在若干次上电过程的浪涌电流冲击下而非过载熔断。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而不得不选用更高额定电流的熔断器,但将出现过载时熔断器不能熔断,起不到保护整流器及用电电路的作用;过高的上电浪涌电流对整流器和滤波电容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因此,必须对带有电容滤波的整流器输入浪涌电流加以限制。 2 上电浪涌电流的限制 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整流器与滤波电容器之间,或在整流器的输入侧加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如图3所示。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常温状态下具有较高阻值来限制上电浪涌电流,上电后由于NTC流过电流发热使其电阻值降低以减小NTC 上的损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性能受环境温度和NTC 的初始温度影响,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在上电时间间隔很短时,NTC起不到限制上电浪涌电流的作用,因此,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仅用于价格低廉的微机电源或其他低成本电源。而在彩色电视机和显示器上,限制上电浪涌电流则采用串一限流电阻,电路如图4所示。最常见的应用是彩色电视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性高,允许在宽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其缺点是限流电阻上有损耗,降低了电源效率。事实上整流器上电处于稳态工作后,这一限流电阻的限流作用已完成,仅起到消耗功率、发热的负作用,因此,在功率较大的开关电源中,采用上电后经一定延时后用一机械触点或电子触点将限流电阻短路,如图5所示。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性能好,但电路复杂,占用体积较大。为使应用这种抑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象仅仅串限流电阻一样方便,本文推出开关电源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

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有滤波器来减小电源反馈到输入的纹波,输入滤波器一般有电容和电感组成∏形滤波器,图1. 和图2. 分别为典型的AC/DC电源输入电路和DC/DC电源输入电路。 由于电容器在瞬态时可以看成是短路的,当开关电源上电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电流,冲击电流的幅度要比稳态工作电流大很多,如对冲击电流不加以限制,不但会烧坏保险丝,烧毁接插件,还会由于共同输入阻抗而干扰附近的电器设备。

图3.通信系统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AC/DC电源) 图4.通信系统在标称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负载时的冲击电流限值(DC/DC电源)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对用于通信系统的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大小做了规定,图3为通信系统用AC/DC电源供电时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4],图4为通信系统在DC/DC电源供电,标称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负载时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5]。图中It为冲击电流的瞬态值,Im为稳态工作电流。 冲击电流的大小由很多因素决定,如输入电压大小,输入电线阻抗,电源内部输入电感及等效阻抗,输入电容等效串连阻抗等。这些参数根据不同的电源系统和布局不同而不同,很难进行估算,最精确的方法是在实际应用中测量冲击电流的大小。在测量冲击电流时,不能因引入传感器而改变冲击电流的大小,推荐用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2. AC/DC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限制方法 2.1 串连电阻法 对于小功率开关电源,可以用象图5的串连电阻法。如果电阻选得大,冲击电流就小,但在电阻上的功耗就大,所以必须选择折衷的电阻值,使冲击电流和电阻上的功耗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图5. 串连电阻法冲击电流控制电路(适用于桥式整流和倍压电路,其冲击电流相同)串连在电路上的电阻必须能承受在开机时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大额定电流的电阻在这种应用中比较适合,常用的为线绕电阻,但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则不要用线绕电阻。因线绕电阻在高湿度环境下,瞬态热应力和绕线的膨胀会降低保护层的作用,会因湿气入侵而引起电阻损坏。 图5所示为冲击电流限制电阻的通常位置,对于110V、220V双电压输入电路,应该在R1和R2位置放两个电阻,这样在110V输入连接线连接时和220V输入连接线断开时的冲击电流一样大。对于单输入电压电路,应该在R3位置放电阻。 2.2 热敏电阻法 在小功率开关电源中,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常用在图5中R1,R2,R3位置。在开关电源第一次启动时,NTC的电阻值很大,可限制冲击电流,随着NTC的自身发热,其电阻值变小,使其在工作状态时的功耗减小。 用热敏电阻法也由缺点,当第一次启动后,热敏电阻要过一会儿才到达其工作状态电阻值,如果这时的输入电压在电源可以工作的最小值附近,刚启动时由于热敏电阻阻值还较大,它的压降较大,电源就可能工作在打嗝状态。另外,当开关电源关掉后,热敏电阻需要一段冷却时间来将阻值升高到常温态以备下一次启动,冷却时间根据器件、安装方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分钟。如果开关电源关掉后马上开启,热敏电阻还没有变冷,这时对冲击电流失去限制作用,这就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控制冲击电流的电源不允许在关掉后马上开启的原因。

第六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第六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6.1根据文中图6.2.2接线做实验室,将开关Q合上后按下起动按钮SB2,发现有下列现象,使分析和处理故障:(1)接触器KM不动作;(2)接触器KM动作,但是电动机不转动;(3)电动机转动,但是一松手电机就不转;(4)接触器动作,但是吸合不上;(5)接触器触点有明显的颤动,噪音很大;(6)接触线圈冒烟甚至烧坏;(7)电动机不转动或者转动得极慢,并有“嗡嗡”声。 解:(1)当接触器KM不动作时,可能有以下几种 情况:①三相电源无电;②B、C相熔断丝断了,使 线圈无电压;③KH动作后没有复位;④SB按钮接 触不好,不闭合;⑤KM线圈断线;⑥电气元件接 线松动,和连接导线接触不良;⑦连接导线有断损; ⑧错将直线接触器接上。 (2)当接触器KM动作,但是电动机不转动时,可 能的原因为:①KM主触头损坏没有吸合;②电动 机引出线没有接好;③电动机已经烧坏;④热继电 器元件烧坏;⑤电动机的电源电压不正常。 (3)电动机转动,但是一松手电机就不转,可能原 因为:①KM自锁点联线断损;②KM自锁点损坏接触不良。图6.2.2 (4)接触器动作,但是吸合不上,可能的原因为:①工作电压过低,线圈的电磁铁吸力不够;②接触器本身有故障。 (5)接触器触点有明显的颤动,噪音很大,可能的原因为:①电压过低,接触器内电磁吸力不够,触头抖动;②电磁铁端面的短路,使电磁铁的吸力为零。 (6)接触线圈冒烟甚至烧坏,可能的原因有:①线圈短路;②电磁铁因为机械故障卡死,或者电源电压过低,使衔铁已知无法吸合,以致大电流长时间通过线圈,造成线圈烧毁。③电源电压比接触器的额定电压大得多。 (7)电动机不转动或者转动得极慢,并有“嗡嗡”声,可能的原因为:①接触器没有吸合,熔断丝没有接上,电源无电等原因,使三相电源或其中两相断电,电动机均不转动;②当由于各种原因电源缺一相时,使电动机单相运行,转矩降低,以致转得极慢。 当遇见上述各种情况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试验。先试控制回路,再试主回路。 6.2某机床主轴有一台鼠笼是电 动机带动,润滑油泵由另一台鼠 笼式电动机带动。今要求(1) 主轴必须在油泵开动后,才能开 动;(2)主轴要求能用电器实现 正反转,并能单独停车;(3)有 短路、零压以及过载保护。试绘 出控制线路图。 解:题6.2的控制线路图如右图 所示。 (1)短路保护是因为短路电流 会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产生 强大的电动力,使电动机和电气 设备产生机械损坏,故要求迅

继电接触控制线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继电接触控制线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彤彤1404110420 摘要:继电接触控制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简单、实用、维修方便的特点。继电接触器被广泛应用于发电、输配电场所及电气传动自动控制设备中。它对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应用起着转换、控制、保护和调节作用。 关键词:继电接触控制电气控制系统 Abstract:Relay contact control circu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ntrol method.It has a low price and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structure.And it is convenient to maintian.Relay contactor is widely used in power 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lace and electric drive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It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electricity production,transmission,distribution, application. Keywords:relay contact control,electrical engineering,control system 1.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简介 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采用各种电气、电子等器件对各种控制对象按生产工艺和要求进行有效控制。 对电动机或其他设备的接通和断开,当前国内还较多的采用继电器、接触器及按钮等控制电器来实现自动控制。这种控制系统一般称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在建筑、机械、化工等工农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普遍利用电力拖动生产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使用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空气开关、行程开关等低压电器构成的控制电路称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简单、实用、维修方便的特点。 交流接触器是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其主要构造为电磁系统(铁心、吸引线圈和短路环)、触头系统(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以及灭弧罩。工作原理如下:线圈通电后,铁心中产生电磁吸力,使得衔铁吸合带动触点系统的机构动作——常闭触点打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失电或线圈两端电压显著降低时,电磁吸力减小,使得衔铁释放,触点机构复位。自锁控制与互锁控制自锁控制:在控制回路中用接触器自身的辅助动合触头与起动按钮相并联,这样接触器线圈得电动作后电机的状态就能自动保持。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手动控制及自动控制部分。手动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各种的闸刀开关、按钮及组合按钮等。自动部分主要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继电器、接触器、熔断器及组合开关等。 2.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中的应用 2.1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如图所示。

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自动或半自动的生产机械要求运动部件的行程或位置受到限制,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往返循环工作,以方便对工件进行连续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在运行路线的两头各安装一个行程开关实现位置控制,如下图所示:

行程开关安装时,安装位置要准确,安装要牢固;滚轮方向不能装反,挡铁与撞块位置应符合控制线路的要求,并确保能可靠地与挡铁碰撞。 1、电路原理图

2、电路组成 电路由断路器QS;熔断器FU1和FU2;热继电器FR;按钮SB1、SB2、SB3;交流接触器KM1和KM2;行程开关SQ1、SQ2;电动机M组成。 3、技术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SB2,电机运转,带动工作台左移,当运动到设计位置压动SQ1限位开关时,电机反转,带动工作台右移,当运动到设计位置压动SQ2限位开关时电动机正转,… … 如此往复。

按下停止按钮SB1,电动机无论正向、反向运行都能停车。 4、工作原理 (1)合上电源开关QS,电源引入。 (2)左移 按下SB2→KM1线圈得电→ →KM1动断触点先断开→使KM2线圈断电→接触器互锁。

→KM1主触头后闭合→电动机M启动连续正转→工作台左移。 →KM1动合触点后闭合→实现自锁。 至限定位置,撞块碰限位开关SQ2挡铁→SQ2动断触点先断开→使KM1线圈断电→KM1主触头分断,电动机M断电停转,工作台停止左移;KM1动合触头分断解除自锁;KM1动断触点闭合解除互锁。

(3)右移 SQ2动合触点后闭合→使KM2线圈得电→ →KM2动断触点断开→实现互锁。 →KM2主触头后闭合→电动机M启动连续反转→工作台右移。→KM2自锁触点闭合→实现自锁。

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第六章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一、控制模块功能作用 1、给逆变器的电子开关提供控制信号 2、对电流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根据反馈、给定信号调节电子开关控制信号的 脉宽。 3、对保护信号作出反应,关闭控制信号 第一节集成脉宽调制器 一、脉宽调节器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脉宽调节器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用一个电压比较器,在正输入端输入一个三角波,在负入端输入一直流电平,比较后输出一方波信号,改变负输入端直流电平的大小,即可改变方波信号的脉宽(如图所示) 二、SG3525集成脉宽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1、CW3525集成脉宽调节器的外部引脚配置

2、CW3525集成脉宽调节器的内部结构框图: 3、各引脚功能: 1、2脚:为误差放大器正反向输入端,因3525内部误差放大器性能不好,所 以在控制模块中没有使用。 3脚:为同步时钟控制输入端, 4脚:为振荡输出端; 5、6脚:为振荡器Ct、Rt接入端,f=1/Ct(0.7Rt+3Rd 7脚:为Ct放电端,改变Rd可改变死区时间 8脚:慢起动,当8脚电压从0V—5V时,脉宽从零到最大。 9脚:补偿(反馈输入)端,9脚的电压决定了输出脉宽大小。 10脚:关闭端,当10脚电平超过1V,脉宽关闭。 11、14脚:脉冲输出端,输出相位相反的两路脉冲。 12、15脚:为芯片接地和供电端 13脚:输出信号供电端。 16脚:输出+5V基准电压。 第二节慢起动与保护控制电路 慢起动与保护控制电路的作用: 1、慢起动: 如开机瞬间,SG3525输出的是满宽波形,则会使变压器饱和产生过流,为避免变压器饱和,要求开机时, SG3525输出的波形要慢慢展宽,称为慢起动。 2、保护控制: 当焊接电源内部出现辅助电源24V欠压、过热、过压、过流或器件损坏时,要及时关闭控制脉冲,保护焊接电源。

继电器控制电路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图分析 利用三极管饱和导通和截止的的特性,本身就可以实现接通和断开的功能,但由于它的带载功率有限,所以需配继电器扩流,并且可以扩充触点的数量,该电路是PNP三极管,所以采用集电极接低电平方式输出,P37为上拉电阻,当基极没有输入脉冲或电压时,基极为高电平,因为这是反极性三极管,所以平时是截止的,只有基极输入低电平,降低基极电压,这时三极管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吸合,原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吸合,完成设备的接通与断开功能。图中二极管反向接在线圈两端,是保护线圈不受反峰电压的冲击,对继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 我用的是S9013,请问这个电路该怎样画,S9013是不是一个NPN型三极管,还有我用的是STC89C52芯片。 常用的小型继电器工作电压有5V和12V两种,你使用的时候最好有一个9V或者12V的电压(如果你选12V的继电器,那么电压要再高一些). 单片机IO口输出控制信号,最好采用低电平控制导通的方式,也就是IO口输出0控制导通,1截止,因为IO口的灌电流较大而拉电流能力不足.这时候三极管应该选择PNP的,比如9012,8550之类的. 你选择的9013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使用中一般不这么做. 下面是接法:(以PNP三极管为例) 单片机IO口输出控制信号接三极管基极,继电器的线圈正极接三极管的C 极,线圈负极接一个小电阻比如75欧之后接电源负极(也就是继电器一定要在集

电极通路上),三极管的E极接电源正极,然后在线圈的正负极之间并联一个二极管比如1N4007. 三极管驱动继电器 2009-09-23 21:49:47| 分类:Electronic&&Elec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继电器线圈需要流过较大的电流(约50mA)才能使继电器吸合,一般的集成电路不能提供这样大的电流,因此必须进行扩流,即驱动。 图1.21所示为用NPN型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电路图,图中阴影部分为继电器电路,继电器线圈作为集电极负载而接到集电极和正电源之间。当输入为0V时,三极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流过,则继电器释放(OFF);相反,当输入为+VCC时,三极管饱和,继电器线圈有相当的电流流过,则继电器吸合(ON)。 图1.21 用NPN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图 当输入电压由变+VCC为0V时,三极管由饱和变为截止,这样继电器电感线圈中的电流突然失去了流通通路,若无续流二极管D将在线圈两端产生较大的反向电动势,极性为下正上负,电压值可达一百多伏,这个电压加上电源电压作用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上足以损坏三极管。故续流二极管D的作用是将这个反向电动势通过图中箭头所指方向放电,使三极管集电极对地的电压最高不超过+VCC +0.7V。 图1.21中电阻R1和R2的取值必须使当输入为+VCC时的三极管可靠地饱和,即有。 例如,在图1.21中假设Vcc = 5V,,,则有。 而 则

电流控制型PWM控制芯片UC3846

摘要:介绍并比较了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了基于电流控制型PWM 控制芯片UC3846的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实用电路,提出了两种UC3846输出脉冲封锁方式,设计出一种新颖的IGBT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证明,该电路具有较好的控制特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DC/DC变换器;脉宽调制;电压控制型;电流控制型;IGBT驱动 0 引言 随着工业、航空、航天、军事等应用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开关稳压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某系统对大功率开关稳压电源提出的要求是:输入电压为AC220V,输出电压为DC38V,输出电流为100A。开关电源的结构一般为先进行AC/DC然后再DC/DC的形式,考虑到论文篇幅的限制,仅对DC/DC变换部分进行讨论。 大功率DC/DC变换器主电路拓扑有很多种,诸如双管正激式、推挽式、半桥式和全桥式等。控制芯片的种类也非常多,主要分为电流控制型与电压控制型两大类。电压控制型只对输出电压采样,作为反馈信号进行闭环控制,采用PWM技术调节输出电压,从控制理论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单环控制系统。电流控制型是在电压控制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流负反馈环节,使其成为双环控制系统,从而提高了电源的性能。 根据对各种拓扑和控制方式的技术成熟程度,工程化实现难度,电气性能以及成本等指标的比较,本文选用半桥式DC/DC变换器作为主电路,电流型PWM控制芯片UC3846作为该系统的控制单元。 1 电压控制型脉宽调制器和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 图1为电压控制型变换器的原理框图。电源输出电压的采样反馈值V f与参考电压V r进行比较放大,得到误差信号V e,它与锯齿波信号比较后,PWM比较器输出PWM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驱动开关管通断,产生高频方波电压,由高频变压器传输至副方,经整流滤波得到所需要的电压。改变电压给定V r,即可改变输出电压V o。 图1 电压控制型的原理图 图2为电流控制型变换器的原理框图。恒频时钟脉冲置位R-S锁存器,输出高电平,开关管导通,变压器原边的电流线性增大,当电流在采样电阻R s上的压降V s达到V e时,PWM比较器翻转,输出高电平,

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7021876.html, ( 2009/3/6 14:12 ) 1. 引言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有滤波器来减小电源反馈到输入的纹波,输入滤波器一般有电容和电感组成∏形滤波器,图1. 和图2. 分别为典型的AC/DC电源输入电路和DC/DC电源输入电路 由于电容器在瞬态时可以看成是短路的,当开关电源上电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电流,冲击电流的幅度要比稳态工作电流大很多,如对冲击电流不加以限制,不但会烧坏保险丝,烧毁接插件,还会由于共同输入阻抗而干扰附近的电器设备。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对用于通信系统的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大小做了规定,图3为通信系统用AC/DC电源供电时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4],图4为通信系统在DC/DC电源供电,标称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负载时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5]。图中It为冲击电流的瞬态值,Im为稳态工作电流。

图3.通信系统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AC/DC电源) 图4.通信系统在标称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负载时的冲击电流限值(DC/DC电源) 冲击电流的大小由很多因素决定,如输入电压大小,输入电线阻抗,电源内部输入电感及等效阻抗,输入电容等效串连阻抗等。这些参数根据不同的电源系统和布局不同而不同,很难进行估算,最精确的方法是在实际应用中测量冲击电流的大小。在测量冲击电流时,不能因引入传感器而改变冲击电流的大小,推荐用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2. AC/DC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限制方法 2.1 串连电阻法 对于小功率开关电源,可以用象图5的串连电阻法。如果电阻选得大,冲击电流就小,但在电阻上的功耗就大,所以必须选择折衷的电阻值,使冲击电流和电阻上的功耗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串连在电路上的电阻必须能承受在开机时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大额定电流的电阻在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