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测试及比电容的计算

合集下载

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测试方法_图文

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测试方法_图文
伏安分析法中所加电位称为激励信号,如果 电位激励信号为线性电位激励,所获得的电流响应 与电位的关系称为线性伏安扫描;如果电位激励信 号为三角波激励信号,所获得的电流响应与电位激 励信号的关系称为循环伏安扫描。
循环伏安法的典型激发信号 三角波电位,转换电位为E1V和E2V
循环伏安法一般用于研究电极过程,它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 法。它能迅速提供电活性物质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 历程,电活性物质的吸附以及电极有效表面积的计算等许多 信息。
*扫描速度增加时为何电容值下降? 化学 – 离子的吸附脱附和表面活性面积的减少 物理 –膨胀和收缩
(a)实际循环伏安曲线RC较大(b)理想循环伏安曲线RC较小
考虑到过渡时间RC的电极材料比容量可用
*在电容器电容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随着扫描 速度增大而成比例增大,过渡时间RC却不随 扫描速度发生变化,所以当以比容量为纵坐标 单位时,扫描速度越快曲线偏离矩形就越远。
对双电层电容器,CV曲线越接近矩形,说明电容性能越理想
曲线关于零电流基线基本对称,说明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所发 生的氧化还原过程基本可逆。
当扫描电位方向改变时,电流表现出了快速响应特征,说明 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动力学可逆性良好。
由于界面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际电容器的CV图总是会 略微偏离矩形。对于赝电容型电容器,从循环伏安图中所表现出的 氧化还原峰的位置,我们可以判断体系中发生了哪些氧化还原反应
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测试方法_图文.ppt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比容量、 充放电速率、循环寿命等。
实验采用CHI760电化学工作站(包括循环伏 安法、恒电流电位法等),考察不同方法处理 后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1.电化学体系三电极介绍
电化学体系借助于电极实现电能的输入或输出,电极是实施电 极反应的场所。

静电场中的电容计算

静电场中的电容计算

静电场中的电容计算
在静电场中,电容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C = Q / V
其中,C表示电容,单位是法拉(F),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库
仑(C),V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

电荷量Q是指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总电荷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ε * A * E
其中,ε表示介电常数,A表示两极板的面积,E表示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E可以通过电势差(电压V)与两极板之间的距离d之比
来计算:
E = V / d
因此,可以将以上公式代入第一个公式,得到电容的计算公式:
C = (ε * A * E) / V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介电常数ε和两极板的面积A是给
定的参数,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而电场强度E和电压V则需要通过实
际测量或推导得到。

三电极体系测试充放电比电容计算

三电极体系测试充放电比电容计算

三电极体系测试充放电比电容计算充放电比电容计算是对三电极体系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其电化学性能。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

在三电极体系中,充放电比电容计算是通过测试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来计算的。

这需要测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并通过相关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比电容。

我们需要准备三个电极,分别是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

工作电极是我们要测试的电极,参比电极是一个电化学反应不会发生的电极,用于维持电路的稳定性,对电极则是用于将待测电极的电势与参比电极统一。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充放电测试。

在充电过程中,我们将施加一个恒定的电流或电压,使工作电极的电势升高,电荷逐渐储存在电极中。

在放电过程中,我们会将电荷释放,并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下降。

通过测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我们可以获得工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充放电速率,并确保电流或电压的稳定性,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其次,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我们应该进行多次充放电测试,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最后,在测试中应该注意电极的保护,以防止电极的氧化或腐蚀。

在获得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之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计算比电容:比电容=电荷量/电压变化其中,电荷量是通过积分电流-时间曲线得到的,电压变化是通过测量电极的起始电压和结束电压得到的。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获得工作电极的比电容值,可以用来评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较高的比电容值表示电极具有更好的储能性能,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荷。

总之,充放电比电容计算是一种评估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并通过计算公式来计算比电容,我们可以获得电极的储能性能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的研究中,对于提高电池和电容器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工具。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机理和动力学特性,从而为电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一、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概念1. 极化曲线法极化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方法,通过测量电极的电流-电势曲线,可以得到电极的极化特性。

通过分析极化曲线的斜率和曲率等参数,可以计算出转移系数、传递系数等重要参数。

极化曲线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电极的活性表面积、电子传输速率等重要信息,对于研究电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循环伏安法3. 交流阻抗法三、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篇示例: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是一种用来描述电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转化的工具。

在化学工程、电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对于理解和优化电化学反应机理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概念1. 电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电化学反应进行速度的参数,通常用电流密度来表示。

在电极表面上,电子转移和离子传递是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种类和机制,电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分为催化反应速率、扩散控制速率等不同类型。

2. 极化曲线极化曲线是描述电池、电解槽等电化学系统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电流密度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极化曲线上的极值点对应于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状态,称为极化曲线的极值点。

3. 极化电阻极化电阻是影响极化曲线形状的重要因素,它包括电极电阻、电解液电导率、化学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

通过测量极化电阻的大小,可以分析电化学系统中不同步骤的贡献。

1. Tafel斜率Tafel斜率是描述电化学反应速率对电极电势变化的敏感度的参数。

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释放电荷。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容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电容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必须进行测试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及其分析方法,以探讨如何评估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

一、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1. 直流电阻测量方法直流电阻是评估电容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直流电阻测量方法来进行评估。

该方法基于电容器的I-V特性,通过施加不同电压,测量通过电容器的电流,从而计算出直流电阻。

2. 循环伏安测试方法循环伏安测试是评估电容器储能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施加电压,然后进行电流测量,得到伏安曲线。

通过分析伏安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可以评估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3. 交流阻抗测量方法交流阻抗测量可以用来评估电容器的频率响应。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频率下施加交流电压,测量通过电容器的交流电流,并计算出阻抗。

通过分析阻抗频谱,可以得到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从而评估其性能。

二、电容器电化学性能分析1. 电容器的内阻分析电容器的内阻是指电流通过电容器时遇到的电阻。

内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电容器的性能,较大的内阻会造成能量损失和电流漏失。

通过直流电阻测量方法和交流阻抗测量方法,可以分析电容器的内阻大小,进而评估其性能。

2. 电容器的容量分析电容器的容量是指电容器可以储存的电荷量。

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决定了其储能能力和放电速率。

通过循环伏安测试方法和交流阻抗测量方法,可以分析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并评估其储能性能。

3. 电容器的频率响应分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是指电容器对不同频率电压的响应能力。

通过交流阻抗测量方法,可以得到电容器的阻抗频谱,进而分析其频率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分析可以评估电容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三、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的意义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和分析对于评估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电化学检测方法

电化学检测方法

1.稳态测试:恒电流法及恒电势法所谓的稳态,即电化学参量(电极电势,电流密度,电极界面状态等)变化甚微或基本不变的状态。

最常用的稳态测试方法,当然就是恒电流法及恒电势法,故名思意,就是给电化学体系一个恒定不变的电流或者电极电势的条件。

通常我们可以利用恒电位仪或者电化学工作站来实现这种条件。

通过在电化学工作站简单地设置电流或电势以及时间这几个参数,就可以有效地使用这两种方法啦。

该方法用的比较多的地方主要有: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沉积以及金属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等。

2.暂态测试:控制电流阶跃及控制电势阶跃法所谓的暂态,当然是相对于稳态而言的。

在一个稳态向另一个稳态的转变过程中,任意一个电极还未达到稳态时,都处于暂态过程,如双电层充电过程,电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扩散传质过程等。

最常见的方法要数控制电流阶跃法以及控制电势阶跃法这两种。

控制电流阶跃法,也叫计时电位法,即在某一时间点,电流发生突变,而在其他时间段,电流保持相应的恒定状态。

同理,控制电势阶跃法也就是计时电流法,即在某一时间点,电势发生突变,而在其他时间段,电势保持相应的恒定状态。

利用这种暂态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探究一些电化学变化过程的性质,如能源存储设备充电过程的快慢,界面的吸附或扩散作用的判断等。

计时电流法还可以用以探究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性能的优劣。

3.伏安法:线性伏安法,循环伏安法伏安法应该算是电化学测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因为电流、电压均保持动态的过程,才是最常见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一般而言,伏安法主要有线性伏安法以及循环伏安法,两者的区别在于,线性伏安法“有去无回”,而循环伏安法“从哪里出发就回哪去”。

线性伏安法即在一定的电压变化速率下,观察电流相应的响应状态。

同理,循环伏安法也是一样,只不过电压的变化是循环的,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

线性伏安法使用的领域较广,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测试,燃料电池等氧还原曲线的测试以及电催化中催化曲线的测试等。

而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以探究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大小及电容行为、材料的氧化还原特性等等。

电化学测试及比电容的计算

电化学测试及比电容的计算

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比电容计算公式?作者: Azrael-218(站内联系TA)发布: 2011-07-23C=4it/amu(i:放电电流;t:放电时间;a:实际有用的电极材料百分含量;m:电极材料总质量;u:扣除电压降的那部分电压。

另外一个公式:C=it/amu.这两个公式区别就是少乘一个4。

这是什么情况啊?请各位虫友帮忙。

谢谢了!举报删除此信息liucheng200883(站内联系TA)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质量也是两倍所以比容量只有1/4个人愚见!!!仅供参考!shang_qing(站内联系TA)帖子真精彩!已经收录到淘贴专辑《超级电容器》杨仁立(站内联系TA)626857楼 :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cheng200883 at 2011-07-23 22:34:33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 ...我还是没弄懂这个是怎么回事??是前边是后边的四倍还是后边是前边的四倍呢??请不吝赐教!!:Pli_qqiong(站内联系TA)楼主,这两个公式针对的电极体系是不一样的,有4倍的关系,有4的那个是利用3电极体系测出来数据计算的,另外一个是2电极体系的,也即是:Cspec-3E=4*Cspec-2E,请参考:Stud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used in double-layer capacitors.wuanri(站内联系TA)2楼 :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cheng200883 at 2011-07-23 22:34:33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最新整理电化学测试及比电容的计算备课讲稿

最新整理电化学测试及比电容的计算备课讲稿

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比电容计算公式?作者: Azrael-218(站内联系TA)发布: 2011-07-23C=4it/amu(i:放电电流;t:放电时间;a:实际有用的电极材料百分含量;m:电极材料总质量;u:扣除电压降的那部分电压。

另外一个公式:C=it/amu.这两个公式区别就是少乘一个4。

这是什么情况啊?请各位虫友帮忙。

谢谢了!举报删除此信息liucheng200883(站内联系TA)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质量也是两倍所以比容量只有1/4个人愚见!!!仅供参考!shang_qing(站内联系TA)帖子真精彩!已经收录到淘贴专辑《超级电容器》杨仁立(站内联系TA)626857楼 :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cheng200883 at 2011-07-23 22:34:33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 ...我还是没弄懂这个是怎么回事??是前边是后边的四倍还是后边是前边的四倍呢??请不吝赐教!!:Pli_qqiong(站内联系TA)楼主,这两个公式针对的电极体系是不一样的,有4倍的关系,有4的那个是利用3电极体系测出来数据计算的,另外一个是2电极体系的,也即是:Cspec-3E=4*Cspec-2E,请参考:Stud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used in double-layer capacitors.wuanri(站内联系TA)2楼 :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cheng200883 at 2011-07-23 22:34:33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比电容计算公式?
作者: Azrael-218(站内联系TA)发布: 2011-07-23
C=4it/amu(i:放电电流;t:放电时间;a:实际有用的电极材料百分含量;m:电极材料总质量;u:扣除电压降的那部分电压。

另外一个公式:C=it/amu.
这两个公式区别就是少乘一个4。

这是什么情况啊?请各位虫友帮忙。

谢谢了!
举报删除此信息
liucheng200883(站内联系TA)
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质量也是两倍
所以比容量只有1/4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shang_qing(站内联系TA)
帖子真精彩!
已经收录到淘贴专辑《超级电容器》
杨仁立(站内联系TA)
626857楼 :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cheng200883 at 2011-07-23 22:34:33
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 ...
我还是没弄懂这个是怎么回事??是前边是后边的四倍还是后边是前边的四倍呢??请不吝赐教!!:P
li_qqiong(站内联系TA)
楼主,这两个公式针对的电极体系是不一样的,有4倍的关系,有4的那个是利用3电极体系测出来数据计算的,另外一个是2电极体系的,也即是:Cspec-3E=4*Cspec-2E,请参考:Stud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used in double-layer capacitors.
wuanri(站内联系TA)
2楼 :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cheng200883 at 2011-07-23 22:34:33
对于组装的完整超级电容器,C=4it/amu为计算单电极的比容量,C=it/amu计算整个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且后者一般是前者的4倍。

对于对称的双电层电容,单电极和完整电容的电量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电容的电压是单电极的两倍 ...
为什么全电容的电压是半电容电压的两倍?我觉得不对吧。

原因应该是全电容与单电极是半数关系,C总=C单*1/2;
但以全部质量计算出比电容量则是Cs总=C总/2m=C单/4m=Cs单*1/4;
所以全电容比电容是三电极测试的半电容的四分之一,但只是理论,实际上是有相差的。

通过CV图与放电曲线计算的比容差别很大,什么原因?
循环伏安变化的是电压,而响应的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而充放电通常在恒电流下进行的,电压随之变化。

因此,材料得失电子的速率不同,这是电极动力学的问题。

举个例子,你根据放电时间算的话,假设你沉积的活性物质重量是1mg,你的充放电电流大小为1mA,那么你的放电电流密度就是1A g-1,算成面积(假设沉积面积是2cm2)就是0.5mA cm-2,但如果你用积分做的话,换算成电流密度,很可能不是1A g-1或0.5mA cm-2,所以二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一般是按照充放电曲线来算的,最好不要用积分曲线来算。

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
由CV曲线,可以直观的知道大致一下三个方面的信息
• Voltage window(水系电解液的电位窗口大致在1V左右,有机电解液的电位窗口会在2.5V 左右)关于很多虫虫问,电位窗口应该从具体的哪个电位到哪个电位,这个应该和你的参比电极和测试体系有关。

工作站所测试的电位都应该是相对于参比电极的,所以不要纠结于为什么别人的是0-1V,而你测试的是-0.5-0.5V,这个与参比电极的本身电位(相对于氢标的电位)以及测试的体系本身有很大关系。

•Specific capacitance (比电容,这个是超级电容器重要的参数之一,可以利用三种测试手段来计算,我一般都是利用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来计算)
•Cycle life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好坏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因为一个很棒的电极材料应该是要做到既要有比较高的比电容又要有比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测试的时候比较重要的测试参数:扫描速度和电位扫描范围。

电位的扫描范围,一般会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扫描一次然后选择电容性能还比较好的区间再进行线性扫描,扫描速度会影响比电容,相同的电极材料相同测试体系扫速越大计算出的比电容会越小。

恒电流充放电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GCD)
由GCD测试曲线,一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the change of specific capacitance(比电容的变化可以从有限多次的恒电流充放电中体现,直观的就是每次充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间的变化)
•degree of reversibility(由充放电曲线的对称也可以中看出电极材料充放电的可逆性) •Cycle life(循环寿命,换句话也就是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多,电极材料比电容的保持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测试参数有电流密度,还有充放电反转的电位值。

电流密度可以设置为电流/电极面积,也可以设置为电流/活性物质质量。

我在测试的过程中一般依据活性物质的质量设置为XXmA/mg。

充放电反转的电位值可以依据循环伏安的电位窗口,可以设置为该区间或者小于该区间。

交流阻抗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由交流阻抗曲线可以看出体系随着频率改变的变化趋势,得出测试体系某个状态下的包括溶液电阻、扩散阻抗的情况,可以通过测试交流阻抗对测试的未知体系进行电化学元件模拟。

关于交流阻抗,谈谈频率和体系元件的响应关系,总的来说,交流阻抗之所以能得到诸多信息,关键在于不同器件本身对于频率的相应不同。

Nyquist图中最先响应的总是纯电阻,然后是电容和电化学反应,最后是扩散过程。

纯电阻,在电场建立的同时即可响应。

交流阻抗的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图:Nyquist图和Bode图,Nyquist图反应的是随着频率的变化虚轴的阻抗值和实轴的阻抗值的变化,Bode图反应的是阻抗的模值随着频率的变化以及相位角随频率的变化。

交流阻抗测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设置参数有:交流幅值以及频率范围。

交流幅值对于超级电容器一般会选择5mV,频率一般会选择100kHz-10mHz,当然也会有不同体系不同对待,很多文献中会选择测试到0.1Hz就停止了,这样来说根本没有测试低频区体系真正的性能测试就已经停止了。

真正反映测试体系的电容性能,漏电性的低频区的直线很重要。

当然如果测试的截止频率太低,则此时反映的不仅仅是此状态下的扩散过程了,因为太长的变化周期可能会造成测试体系状态的改变。

关于交流阻抗的模拟,我一般用的是Zview软件。

关于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小木虫上有很多相关的使用说明书。

模拟时电化学元件的选择和等效电路的建立都要和自己的测试体系联系起来,不要为了拟合的精确性无截止的选择电化学元件。

这样会给测试体系的合理解释带来很大的麻烦。

同样这样做也歪曲了交流阻抗测试的初衷。

敲这么多字的真心累啊,大家多多说说自己在做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测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学习,也可以讨论一下超级电容器比较热门的电极材料以及你觉得哪种材料会比较的有前途以及理由。

如果你的课题与超级电容器相关,可以畅所欲言描述你的相关经验。

回帖精彩的或者对我们都有帮助的会大大有奖的。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踊跃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