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件北师大版

•历史歌谣
, •穷奢极欲奴隶主
, •平民奴隶骑在下
, •没有自由是奴隶
, •拼命劳动任人杀
, •军队刑法来镇压
•作用
:•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 家的统治
•此图说明什么社会现象 ?
•奴隶陶俑
•奴隶殉葬坑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 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
件北师大版
•商朝形势 图
•西周形势 图
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实行目的) •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周王是怎样进行分封的呢?分给哪些人?受封者 应尽的义务和获得的好处(权利)是什么?
•分封内容:授民授疆土 •分封对象:亲族、功臣、前代贵族的后 裔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 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受封者权利:再分封
•主要内容
3、周初有哪些分封国?这些分封国集中这些封国主 要集中在哪条河流附近,最北的、最南的、最东的 封国各是哪个?为什么封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议一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议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4、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P29
•5、分封制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 远牢固吗,为什么?
•探究二: •夏商西周的社会阶级结构
•1、夏商西周社会有哪些阶级?贵族包括哪些人
?•王、贵族(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 隶•2、当时的社会是以什么依据来确定等级身份的呢?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说课稿范例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我采用的是“五说法”,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以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法来统治人民的。
通过“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情景,增强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的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到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3、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本课的重点是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它是本课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它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对以后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②本课的难点有三个: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学习,明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分析、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辨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说西周分封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了解平民与奴隶的悲惨处境,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与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联系。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方法突破: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西周的社会,演说分封制、西周各个阶层的情况,突出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特别是学生绘制相关的示意图,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并体会分封制的重要作用;典型例子,让学生对“祭祀”为代表的礼仪教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历史演说法、识图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对本课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
西周分封制

14、我们之所以说夏朝是最早的国家是因为 它是禹建立的 它实行王位世袭制 它实行禅让制 ④它设置了国家机构 A ② ④ B.④ C.② ③ D.②③④ 15.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 ) A.民族之间的相互征战 B.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 C.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D.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的战争 16.商朝被称为殷朝是因为 ( ) A.商王的名字叫殷 B.商汤建都于殷 C.盘庚迁到殷后,商朝才稳定下来 D.商朝的历法叫殷历
柔和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目的: 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 2.手段: 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
3.作用: 调节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维护等级制度
复习题
• • • •
• • • •
1.西周实行“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制,主要目的是 A.奖励有功之臣 B.开发边疆 C.巩固西周的统治 D.打击守旧势力 2.西周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中,特权等级中的最末 等级是( ) A.士 B.平民 C.诸侯 D.卿大夫 3. 夏、商、周社会划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 A.军功大小 B.财产多少 C.血缘亲疏关系 D.地位高低
• 3、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后, 同学们对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进行 了探究,你认为结论正确的的是哪一项 • A、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 B、智力低下 • C、喜欢过群居生活 • D、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 难以生存
• 4、2007年3月,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播放了专 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 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word教案 (10)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复习旧知预习反馈
听写检查
1、我国历史第一个国家?
2、开国之君( )把全国划为(),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他的儿子()继承父位,从此()代替了禅让制。
3、约公元前()年,商王()迁都到(),因此商朝又称为()。
听写检测,学生互相批改并改错
复习巩 固
课堂导入
国家产生以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你知道夏商周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那时的社会成员分为哪些等级?
1、分封制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2、礼仪教化的作用:体现大宗的地位便因有主祭权而异常重要和稳固了。
分析思考能力
知识梳理:见《学检》自主学习的知识结构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复习巩固
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结: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情况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和礼仪教化一同成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的主要手段。
通过“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情景,增强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的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
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4、阅读材料:“天子杀殉,众着数百,寡着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七年级历史作业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单元作业概况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在细化解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炼概括单元大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梳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知识内容,将知识进行整合归类,通过改编、原创等命题方法,科学设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本单元的作业。
题目设计以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史料为依托,题型多样,灵活性较强,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案例征文(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1、单元大概念:(1)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代表的夏商西周文明;(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4)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本单元主题为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核心概念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主要问题为朝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灿烂文化,在此基础上能够感知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发展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文明。
1.单元知识结构体系2、构建概念体系,识别关键问题,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史实重点内容关键问题核心素养夏朝建立、世袭制、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分封制夏商周的更替以及分封制1、朝代更替有何规律可循?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夏商周的灿烂文化: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的功能变化以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为什么夏商周时期会出现灿烂文化?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大动荡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治表现、商鞅变法、都江堰、百家争鸣铁制农具和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是如何体现其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的?历史解释(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1.单元作业设计的学情分析本单元以“夏商周时期”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的更替,以及社会的变革。
七年历史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学案

东山中学历史四维学案2013版东山中学历史四维学案2013版七年历史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课型:新授主备人:邹平审核:时间:2013年9月【学习目标】1.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作用,了解西周的阶级结构。
2.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暴力镇压与礼仪教化相结合。
【学习流程】一、自学交流:(一)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和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2、夏商西周以____的亲疏作为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属于统治阶级;平民隶属于贵族,他们拥有和,是农业和的主要劳动者;奴隶主要来源于和,他们毫无人身自由。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3、、是夏商西周维持社会秩序,调整人民矛盾的主要手段。
二、展示探究三、点拨归纳1.今天的人民军队被称为“钢铁长城”,保卫祖国的安宁。
夏商西周的军队所起的作用主要为()A.对外征战 B.对内镇压 C.对外征战,对内镇压 D.操练材料补充:1、烽火戏诸侯: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
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
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4、一鸣惊人: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
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
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中学历史七年级《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说课稿

中学历史七年级《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都城位置、主要统治者及其贡献。
o掌握这三个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o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o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脉络的能力。
o增强学生的历史比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o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价值观。
o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变革性,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内容-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替、分封制与宗法制、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具体运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础知识和历史背景。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利弊。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理解历史变革。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现代教学技术展示历史文物和遗址,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具:历史地图、时间轴卡片。
-多媒体资源:相关历史纪录片、PPT课件、在线历史资料库。
-实验器材:无(本课为人文社科类课程,不涉及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确保人人参与,设定时间限制,保证讨论效率。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使用奖励机制鼓励良好行为。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小奖励,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深度和理解程度,给予个性化反馈。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子 诸侯
级 卿大夫
士
平民
谁被分封在今天的北京地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西周的结束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精品课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精迁品课都件 洛邑,东周开始。
夏商西周的更迭
末代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幽
王
精品课件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伤害)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夏桀暴虐无道,大修宫室台榭,赋敛无 度;夏民在他的压榨下,非常痛苦。
精品课件
想一想 这幅图说明了什 么?
桀把人当坐骑
精品课件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
夏桀
夏
(残暴荒淫无
朝
度百姓怨恨到
第2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 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 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 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 后紧接着哪个朝代?
下面我们就学这些内容。
精品课件
一、禹传子,家天下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尧
舜
禹
启
禅让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成汤灭夏,盘庚迁殷
殷商代宫殿基址
精品课件
殷墟的商代宫殿(复原)
成汤灭夏,盘庚迁殷
殷墟出土的车马坑
精品课件
成汤灭夏,盘庚迁殷
殷墟商王武丁宠妃妇好墓的葬坑 (复原样)
精品课件
3、商的灭亡
商 纣 王
精品课件
三、武王伐纣,分封诸侯
商纣王的暴政 滥用民力造宫殿、制酷刑 周文王灭商准备 重视农业、任用贤才
1、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西周的建立:定都 镐京
2、西周分封制
3、西周的结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控制在 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 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分封制和等级制
统 治 阶
世袭制
2、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反映出的夏朝社会 政治经济状况
夏朝初建奴隶制国家机器
建立了武装-甲士 设置了官职、监狱-夏台 制定了刑法-禹刑
专制
的奴 组隶 成制 部国 分家 和最 特基 征本
奴隶和平民 精品课件
禹传子,家天下
3、夏桀暴虐
(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不)堪(忍 受)。
——《史记·夏本纪》
了极点)
夏被推翻!!
“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你这太阳什么 时候灭亡啊?
公元前1600 年进攻夏朝
商朝 建立
商部落
精品课件
汤 (日益强大)
汤
精品课件
二、商汤灭夏和盘庚迁殷
1、商汤灭夏建国:约公元前1600年 定都于亳 2、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
盘庚迁殷使商 由动荡到稳定,由中衰到中兴 疆域扩大成为当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