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湘教版初二下册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章末练习卷

选择题我国东北平原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A. 一年三熟B. 一年两熟C. 两年三熟D. 一年一熟【答案】D【解析】试题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其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作物一年一熟,所以,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本题选D。
选择题东北地区最大的油田是()A. 大庆油田B. 胜利油田C. 华北油田D. 克拉玛依油田【答案】A【解析】试题大庆油田在中国诸油田中,堪称“至尊”.大庆油田1960年正式投产,到2001年年底已生产原油15.7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但从1998年起,大庆石油生产遇到了较大困难.据专家预测,大庆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估计只有6.63亿吨,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故选A.选择题读“我国东北区域图”, 丁是(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答案】B【解析】由图中东北地区区域图可以看出,丁是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以东的黄海,故选B。
选择题有“钢都”之称的,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是位于辽宁省的()A. 沈阳市B. 本溪市C. 鞍山市D. 大连市【答案】C【解析】我国辽宁省的鞍山市铁矿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有“钢都”之称。
选择题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最适宜该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A. IT等高新科技产业B. 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业C. 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D. 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答案】B【解析】在产业升级中,应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特征和优势,伊春市森林资源丰富,故选择答案B。
选择题“白山黑水”泛指东北地区.其中的“山”和“水”分别指()A. 大兴安岭、松花江B. 长白山、乌苏里江C. 长白山、黑龙江D. 小兴安岭、辽河【答案】C【解析】“白山黑水”泛指东北地区,其中的“山”是指长白山,“水”是指黑龙江,故选C。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理解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但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了解还较浅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2.难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区域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分析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案例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区域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让学生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2014最新版世纪金榜第十五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
【专家点评】 1.命题角度 本部分通过东北地区轮廓图及相关的时事材料,综合考查东北
地区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等知识。
2.解题关键 (1)通过图示信息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和名称,明确东北 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黑土广布,沼泽湿地众多。东北地区 耕地面积广大,同时也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林区。 (2)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哈尔滨到大连的高速铁 路依次经过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其简称依次是黑、吉、
温暖短暂 夏季 雪 _________;降水多集中在_____,冬季降___较多。
【名师点睛】长白山两侧植被的差异及原因 长白山东南侧既是向阳坡,又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故气温高,
降水多;而西北侧属于背阴坡,又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气
温低,降水少。从而可以看出东南侧水热条件优于西北侧,所 以植被上限高于西北侧。
第十五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东北 (1)范围:包括_______省、_____省和_____省,简称“_____ 三省 _____”。 东北 东北亚 (2)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部,地处_______的核
朝鲜 俄罗斯 内蒙古自 心位置,东、北两面与_____及_______为邻;西接_________ 治区 河北 山东 _____;南连_____省,与_____半岛隔海相望。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专家点评】 1.命题角度 结合图文材料综合考查东北三省的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及农
认识区域知识点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着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名胜古迹:沈阳故宫。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东北地区的位置与分布

主要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主要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
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赫哲族等。其中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 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的分布
东北地区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
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 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旗袍与旗装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
间,为适应当地的寒冷气
候,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
旗装作为日常服饰。民国
时期,对旗装进行改进,
形成了旗袍。
旗装
旗袍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哈尔滨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降水从东南 向西北逐渐 减少
下面三图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 成下列任务。
C
A
B
(1)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 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BCA (2)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一个是哪一个?B (3)判断城市A、B、C的名称,A哈尔滨 B大连 C长春 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集中在夏季。)
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地理位置优
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 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联系密切。大连依 山傍海,环境优美,夏无酷暑,冬无严 寒,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受海洋影响显著。
大连的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 服装等工业发达,也是全国重要的水产 基地。
地理八年级下第2章

1.图中阴影区域所示工业基地是( )
A.
辽中南
B.
京津唐
C.
沪宁杭
D.
珠江三角洲
考点:
辽中南重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
分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
C.光照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30.(2006•南通)下列问题,在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的是( )
A.劳动力短缺B.污染严重C.淡水不足D.技术落后
【章节训练】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
解:读图可知,B是三江平原,该区域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等.
故选:B.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的位置,要读图理解分析.
4.如图中阴影区域所示工业基地是( )
A.
辽中南
B.
京津唐
C.
沪宁杭
D.
珠江三角洲
考点:
辽中南重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
8.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中较缺乏( )
A.
铁矿石
B.
能源
C.
水源
D.
劳动力
考点:
辽中南重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
分析:
辽中南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等.
(青岛专版)地理总复习八下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实战演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实战演练(2017·济宁中考)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2.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017·泰安中考)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B.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C.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D.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4.丙所在地区图中两城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石油、机械等重工业为主B.以采矿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C.地处东北地区西南,工业落后,结构不合理D.工业转型快,结构合理,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5.(2017·长沙中考)山脉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B.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C.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D.中温带与暖温带分界线6.(2017·广东中考)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地区民间谚语。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2017·广东中考)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
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題。
2014地理中考复习认识区域知识脉络

一、地理位置(1)南北半球:赤道 0°(2)东西半球:20°W ,160°E (1)纬度地区:低纬地区:0°-30° 中纬地区:30°-60° 高纬地区:60°-90° (2)温度带:日本:岛国;中国:临海国,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蒙古:内陆国。
二、自然环境(一)地形1、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以 地形为主(1)陆地地形:5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海底地形:2、地势:我国地势 高 低,呈 状分布。
3、特殊地形●例题:某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到图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读图回答问题。
(1)填出山地部位的名称:A 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__(2)乙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 。
丙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___________。
(3)B 、C 两地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在C 地测得的气温是20.3℃,则此时A 地的气温大约是_____________。
我国沿着北纬32°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二)气候:1、天气: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读图顺序:以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例(1)数值大小:1月平均气温低于0℃,冬季寒冷(2)变化规律:最高温 最低温:气温:纬度因素—由南向北递减(降水:海陆因素—由沿海向内陆递减)(3)疏密程度:稀疏:气温差异小。
密集:气温差异大。
(4)弯曲封闭情况:地形因素 等值线分布:1、大致与纬线平行——纬度因素(如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因素(如距海越远,降水越少)3、闭合式、呈“圆圈”状——地形因素(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时间分配) ★(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空间分布)● 例题:气温和降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不等的流失问题。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2.重工业基地 (1)工业地位: 重工业 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2)发展条件:丰富的 煤、铁 等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 础。 (3)面临的问题: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 下降 。 (4)重振措施:加快 产业结构 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 高新技术 改 造传统产业,支持 资源枯竭型 城市转型提升。
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和交通枢纽
三、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1.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生产条件: 土地 资源丰富,黑土肥沃,气候 雨热同期 。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2)主要农作物
粮食作物
春小麦 、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
大豆、 甜菜 等
(3)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 平原、 三江 平原。
(4)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等,东北地区的 黑土地 面临着程
课堂互动
要点 东北三省
课堂互动
栏目索引
1.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
人文条件 地广人稀,粮食消耗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发展重工业的条件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铁路网密集,南临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
课堂互动
栏目索引
命题点一 松嫩平原
例1 (2015山东德州)图中阴影区域①②分别是松嫩平原和三江源地区,下列关 于①②说法正确的是( A ) A.①区域中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地, 沃野千里
2.主要少数民族: 满 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3.城市分布:城市主要集中在 交通干线沿线 地区,特别是 哈大线 、 滨 洲线 、 滨绥线 沿线地区。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哈尔滨: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重要的铁路枢纽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中国
4.主要城市 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B.②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
东北三省
青藏地区
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
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课堂互动
命题点二 石油工业 例2 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A )
栏目索引
A.甲地——石油工业 C.丙地——林业
C.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
D.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2.(2017泰安学业考试,13)丙所在地区图中两城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 ) A.以石油、机械等重工业为主 B.以采矿和木材加工业为主 C.地处东北地区西南,工业落后,结构不合理 D.工业转型快,结构合理,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4.气候
温带 季风 气候
气温 降水
冬季 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
特征是冬季 寒冷漫长 ,夏季温 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
降雪 较多
自东南向西北 递减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5.典型植被: 针叶林 为主。
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 部和 南 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其中 松嫩 平原和 辽河 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 人口偏少。
B.乙地——种植业 D.丁地——渔业
泰安真题
泰安真题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栏目索引
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1.(2017泰安学业考试,1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B.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栏目索引
第十四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课堂互动
要点 东北三省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泰安考情
泰安考情
栏目索引
图说地理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大致处于120°E—135°E和40°N—53°N之间,全部在北温 带。 (2)相对位置:南临 渤 海、 黄 海,东、北、西三面邻陆;东南邻 朝鲜 , 北邻 俄罗斯 ,西接 内蒙古自治区 ,南连河北省,与 山东 半岛隔海相 望。 2.范围:包括a 黑龙江 省、b 吉林 省和c 辽宁 省。简称“东北三 省”。
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二、综合题 3.[2018泰安学业考试,18(1)(2)(3)]东北亚是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发展最快的 区域之一,区域的GDP之和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泰安真题栏目索引源自我国东北地区略图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1)东北亚地区包括6个国家,其中内陆国是 蒙古 。 (2)我国东北地区略图中①处为 三江平原 商品粮基地,②处工业基地工业结 构的突出特点是 以重工业为主 。 (3)哈欧班列从中国的哈尔滨到德国汉堡,是中欧班列“大家庭”成员之一。试 分析哈欧班列的开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黑龙江 0.31 5 377
吉林 0.20 7 066
辽宁 0.10 5 929
上海 0.02 6 929
江苏 0.07 6 366
浙江 0.04 6 427
全国 0.10 5322
(1)说出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人均
耕地面积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多 。
(2)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
试从纬度位置分析其主要原因: 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
年一熟,多低温冻害 。
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3)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地位不断下降,请 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运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减少 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任答一条) 。
哈欧班列加强了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以及欧洲沿线国家的联系;带动了经 济发展;推动了外向型经济升级;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 。
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4.(2016泰安学业考试,36)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 题。
泰安真题
栏目索引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3.地形
(1)地形特点:以 平原 、山地、 丘陵 为主。
(2)地形分布:大致呈 半环状 的三带:外围是 黑龙 江、乌苏里江、图们
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 山地 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 平原 。人们
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主要山脉:A 大兴安岭 ,B 小兴安岭 ,C 长白山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