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24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24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中国的地域差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两部分内容。

在“人口分布”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

在学生进行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在“城市分布”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城市的分布特点以及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2.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够在新情景中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A.引言:上课、起立、大家好!很高兴我们相聚在这里,与大家共渡40分钟美好时光。

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剧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电视剧《闯关东》的精彩片段,请大家欣赏。

(播放视频)奇怪!这么多人争着抢坐轮船,他们要到那里去?去干什么?“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

这次移民让东北地区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请大家齐读目标(课件出示目标,教师板书课题)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与人口分布有关的内容,如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大洲、地区、国家的人口分布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

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理解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但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了解还较浅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2.难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区域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分析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案例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区域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让学生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10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10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所属教材目录: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第一节教材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此节教材也能展示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地形气候图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相对容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学会描述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了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激情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2.合作探究,加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3.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东北地区的文化现象和事物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的文化现象与事物的分布受什么影响?进入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学习。

学生回答东北地区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程的学习二.合作探究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教师补充从相对位置看,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俄罗斯陆地相连,南临渤海和黄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从绝对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湘教版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湘教版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板书)3、降水分布
投影“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什么?
(2)长白山植被呈显著垂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长白山海拔较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变化,长白山的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并且东南侧的上限比西北一侧要高。
过程与方法:1、阅读分析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国家和省区等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了解东北地区地形特征,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初步认识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南端濒临渤海和黄海,相邻国家有俄罗斯、朝鲜,相邻的省区有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
(板书)1、范围
2、经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4、相邻国家、省区
投影教材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
(提问)通过这幅图大家又能得到什么道理信息呢?
(讲授)运用地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区域的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投影教材31页“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数量是1953年的多少倍?
(2)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布是多少?
(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且人口东北不均匀。
听歌曲,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湘教版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科目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节次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名师精编教案新版湘教版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名师精编教案新版湘教版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生: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

师: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
师: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境内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
师: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图,概括东
师: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冷湿。

师: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北部和东部山区人口少。

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
师: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其中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平原地区;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和水源较多的山间盆地;大豆主要分布在辽
量高,是中国自然肥力很师:结
业部门:哈尔滨—动力机械;长春—运输机械;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联系当地工业、农业生产实际,分析东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通过
位置与自然环境,包括其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受自然条
其产业分布特点,指出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针。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第6章 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精品教案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第6章 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精品教案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

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9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_9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这一节用一课时讲授,本节的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从本章开始逐步学习分析区域的具体方法,把区域分析深入到各个方面。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初步掌握了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把这些知识进一步迁移和深化。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国家和省区等地理位置特点,并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总结归纳地理特征。

3、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4、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气温及降水分布存在的地区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小结东北的地形、气候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东北的自然环境,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由“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和几张图片导入新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先读P25阅读。

1、地理位置:出示6-1,6-2,完成活动题1、2,和P26 1、2、3.总结:1、范围:包括黑吉辽简称“东北三省”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2、绝对位置:(1)大体上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3、相对位置:(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地理特征:读图6-6找出山脉、平原、丘陵,地形类型以上为主。

圈出几条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完成活动题1、2、3。

小结: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

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

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读图6-17,完成下列任务。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600~700毫米。

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教学后记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人口以及城市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下列问题: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

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 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阅读:闯关东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阅读:旗袍与旗装活动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1、交通运输铁路占主要地位。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重要工业城市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3、活动(1)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市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②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教学后记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北地区的教学,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二、农产品生产基地1、活动(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2)图6-30至6-33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结合图6-28、6-29,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东北地区以盛产玉米、水稻、春小麦为主。

其中以玉米种植发展最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活动(1)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201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2)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三、重工业基地1、活动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②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③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阅读:辽中南工业基地沈阳是机械工业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辽阳是化学工业基地,大连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3、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4、活动(1)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

下列建议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看法。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发展观光旅游业、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城镇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①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②归纳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

③家乡的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④家乡的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后记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