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2区域教学设计发展阶段教学设计(精)

2、3、4.
第
提
(投影)合作探究
1、学生合 开 放性
二
升
1.针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中的问题,我国西部大 作讨论完 题 目,
层
应
开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成
让学生
次
用
2.“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 2、教师点 学 会应
教
层
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 拨,出示 用 所学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
标 征。
4.结合美国和上海的例子,认识高科 心。
4.知道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4.增强创新意识,树立
阶段的主要特征。
可持续发展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设计意 教学反馈
活动 图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教
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为了
学
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做大
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
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
入 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等等,计划到 2010 年初步形
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到 2020 年,完成有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 自我
体会到
学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获得知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
识的快
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分别
乐。
具有什么特征?
知 识 1.在美国地图上找到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 先独立完成,然后
2012高中地理 1.2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湘教版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 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④发展水平、经济区位、⑤历史文化等。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⑥不平衡——平衡……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第⑦一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⑧资源型工业和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⑩小。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⑪较低,整个区域处于⑫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第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⑭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⑮农业向⑯制造业和⑰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⑱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⑲提高,整个区域处于⑳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加工制造业向○21资金密集型和○22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23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24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25交通运输网络和○26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27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28增强。
探究点一 区域发展阶段【探究材料】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地理】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环节一 时事点击
2008年10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进一步推 进长三角地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 方面的情况。
为何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环节二 知识铺垫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家哪些是发达国家吗?
中国、英√国、德√ 国、印度、 √ 巴西、沙特阿拉伯、美国
环节二 知识铺垫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环节三 案例探究
起步
匹兹堡的兴起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毛皮贸易站,尽管这里优 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无烟煤炼铁技术发明以后,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 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1834年, 宾夕法尼亚运河完工和铁路通车后,这里成为水路交通 枢纽。
❖1. 下列说法不属于工业化阶段经济
发展特征的是(
)
A. 区域内出现逆城市化 B.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 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D.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转移
机遇
❖2. 日本经济高效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丰富的森林资源 B. 丰富的硫磺和渔业资源 C. 重视教育和科技 D. 周边国家的大力支持
机遇
❖3. 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呈现衰 败、萎缩的状态 B. 区域内环境改善,经济实力显著加强 C. 经济增长加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 D. 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挑战
❖4. 下列指标不属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 指标的是( )
A. 人均GDP B. 人均GNP C. 国内生产总值 D. 三次产业比重
高中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湘教版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闭幕。
在会议上中国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止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非洲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
【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加拿大、美国、印度、中国、日本、埃塞俄比亚、阿富汗、缅甸、英国、德国、泰国(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2)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根底,主要阐述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教材选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开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区域开展演化的根本规律及在不同开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节教材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衡量区域开展水平的指标;二是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或中国不同地区的开展历程确定其开展方向:比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
学情分析:1.已有能力: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区域的一些根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案例教学在以前已用过屡次,教师应充分运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总结出区域开展的根本规律。
2.存在问题:学生对美国东北部的根本知识了解不够,美国区域地理的知识欠缺,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布置各小组充分预习美国及其东北部工业区的有关内容。
另外学生的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需教师进行适当的读图指导。
3.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用到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等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衡量区域开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和人文开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开展演化的根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开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开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开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开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开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开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开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的开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可持续开展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衡量区域开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区域空间开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衡量区域进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进展指数那个综合性指标。
2、明白区域空间进展演化的差不多规律。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进展历史”那个案例,说明在不同进展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阻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进展时期的特点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连续进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进展,不断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进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进展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阻碍,从而树立区域可连续进展观和和谐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进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课件展现板书内容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现表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21年的经济增长情形读图摸索:(课件)匹兹堡邻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什么缘故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步进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来源:21世纪]课件展现: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形探究活动: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进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时期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缘故是什么?美国东北部在成长时期显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如何样的阻碍?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缘故。
21世纪让学生在分析讨论那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进展的一样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摸索: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缘故?21世纪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摸索: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进展的模式?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进展格局图。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2 区域发展阶段 学案

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2.理解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3.了解区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并理解采取的相应措施。
【学习重难点】理解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区域划分类型。
2.区域划分的综合性指标。
3.区域开发方式分类。
4.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和较高的区域对比。
5.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6.区域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7.各个区域发展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巩固练习】1.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的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的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B.高收入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3.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发展B.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C.综合发展→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工业化4.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体B.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C.一般不存在资源不足、环境污染问题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5.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6.读教材阅读,思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历史地位、面临问题和振兴措施。
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word学案

1.2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④发展水平、经济区位、⑤历史文化等。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⑥不平衡——平衡……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第⑦一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⑧资源型工业和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⑩小。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⑪较低,整个区域处于⑫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第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⑭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⑮农业向⑯制造业和⑰服务业大规模转移(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⑱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⑲提高,整个区域处于⑳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加工制造业向○21资金密集型和○22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23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24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25交通运输网络和○26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27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28增强。
探究点一区域发展阶段【探究材料】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04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
探究活动:
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
置特点。
2、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
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
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2、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
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由
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
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