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外交辞令(diplomaticlanguage)。

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

H.Nicholson在《外交》一书中赋予外交辞令三种含义:外交辞令首先是指外交官彼此交谈与互致信函中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拉丁语、法语、英语;第二种含义是指外交领域所特有的专门词汇,如缓和(d e tente)、公报(communiqu e)、照会(note)等;第三,外交辞令最普遍的含义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外交用语(guarded statement)。

外交辞令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主要靠口头和书面表达来完成交际任务。

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外交辞令是一种正式、保守、谨慎、准确的说服性语言,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

然而外交辞令的准确性却并不排斥模糊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辞令要求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

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模糊语言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

为此,外交家们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

一、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

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以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连续性之问的矛盾,用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另一方面,出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人们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

《左传》外交辞令述论

《左传》外交辞令述论

类外传
型交》
委婉含蓄型
委婉含蓄型:通过 曲折的表达方式, 避免直接冲突,达 到外交交涉的目的。
直接坦率型:直截 了当地表达己方的 立场和要求,言辞 犀利,不容置疑。
借古喻今型:借用历 史事件或典故来暗示 现实问题,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立场。
反语讽刺型:用反话 或讽刺的方式,暗指 对方的错误和弱点, 以达到警醒对方的目 的。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和策略,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借 鉴和启示。
对现代外交语言的影响:左传外交辞令的精妙和智慧,影响了现代外交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对现代谈判技巧的影响:左传外交辞令中的谈判技巧和策略,对现代谈判技巧的发展和提升有 着重要的影响。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的你

述 》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论 外 文
字 是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交汇 报 人
辞:



目 录 标 题

交《 用辞左 技令传 巧的》
运外

外 交 辞 令
《 左 传 》 与

响 与 启 示
交 辞 令 的 影
《 左 传 》 外

的《
类 型
外左 交传 辞》
巧的外《
第 四
运交左 章
用辞传
技令》
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对方 心理
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对方心理
措辞委婉含蓄,避免直接冲突
借用典故,增强说服力
灵活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
灵活运用各种言辞策略
善于运用委婉语,避免直接冲突 借用历史典故,增强说服力 使用模糊语言,保留灵活空间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左传》外交辞令的特色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

《左传》外交辞令的特色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

《左传》外交辞令的特色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作者:宋阳阳张露露周怡王琼玉靳晴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20期摘要:本文在《左传》外交辞令特色的文献综述基础上,结合各家观点,总结了《左传》外交辞令几个方面的特色,联系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需的多方面能力,并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试得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有利的一系列启示。

关键词:左传外交辞令特色跨文化交际启示引言关于《左传》外交辞令研究的文献非常多,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读,我们发现,虽然他们对《左传》外交辞令研究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但是他们分析出来的外交辞令特色有很多共同点,并且还发现他们的研究只是针对《左传》的外交辞令,并未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现状。

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实践非常多,但与《左传》外交辞令特色结合的研究还有很多拓展空间。

在汉语国际教育不断发展的国际前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研究重点,因此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本文拟在通过梳理前人所研究《左传》外交辞令特色的基础上,再通过文献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关知识,结合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试得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

一、《左传》外交辞令的特色1.微言婉语《左传》外交辞令中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微言婉语。

所谓微言婉语,沈松勤(1983)阐述到:“撇开正面议论,把意思包藏在表面看来是不关正位的话,让对方体会。

”这类外交辞令,以含蓄委婉的话来暗示本意。

2.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左传》外交辞令的使用多是为了说服他人已达到说话者的目的,因此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擅长引用2.2援譬言理2.3说理明晰,逻辑严紧3.分析厉害,因人而设外交辞令往往能切中要害,严辞贬斥,针对对方避讳之处予以痛击从而取胜。

这一特色主要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

3.1交际对象的影响参与外交活动的个人,为着不同的利益斡旋,而又因为其加上身分、地位各异,因此形成了多样的关系。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左传》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部以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的史书。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外交中,辞令是极其讲究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政治手段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针对《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探讨其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十分精细,充满了婉约、委媚之意,在古代外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左丘明和各国国君之间的对话。

在外交场合中,对话的方式和措辞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表达方式的巧妙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左传》中,左丘明以他独特的辞令技巧,巧妙地将自己的意图隐藏有时候暗中藉着讽刺、夸奖等手法传递政治讯息。

这种精妙的辞令,对于当代外交中的言辞选择有一定的启发。

在当代外交中,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为复杂,且言辞的选择方式不同,需要我们在辞令表达上加以重视。

通过学习《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可以提高现代外交人员对话的技巧和水平,更好地传递政治信息,达到外交交流的目的。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注重维护形象和尊严,倡导婉辞而不直接表示。

在古代外交中,对方的尊重和敬重是非常重要的,对话双方需要互相照顾对方面子,即使是批评和讽刺,也需要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在《左传·庄公三十年》中,卫灵公以厚礼请见左丘明,并心存敬慕之情,这种德政一度使得卫国得以存续。

在当代外交中,尊重和礼节同样至关重要。

面对国际上的合作和交流,对于对方的身份和尊严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我们在言辞上更加注意选择,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纷争。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智慧和谋略,透过辞令的表达展现政治智谋。

在古代外交中,智慧和谋略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巧妙的言辞,可以传递自己的意图,达成所需的目标。

例如在《左传·僖公四年》中,齐桓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交流和联盟,成功地实现了败敌取地的目标。

在当代外交中,智谋的运用同样不能忽视。

《左传》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

《左传》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

1 09 ・
第2 卷 9
第3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年 5月 09

在此 , 为大夫退 , 其敢 当君乎!既不获命矣 , 敢烦大 夫谓二三子 , 戒尔车乘 , 敬尔君事, 诘朝将见” 明明 。 是两 军对 垒 、 刀光 剑 影 、 死 未 卜 战争 , 勃 在 辞 生 的 斗
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至于使双方撕破脸皮下不来台所以成公二年齐师战败齐顷公无奈派宾媚人出使晋国进献宝物以求和晋国却提出了苛刻无理的要求即以齐侯的母亲萧同叔子入晋作为人质并使齐国疆域之内的土地垅埂全部改为东西走向以利晋军战车随时攻齐
信 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第2 9卷

J u a f n a gN r lUnv ri o r lo y n oma ies y n Xi t
但语 意却 刚硬无 比。
如僖公二十八年 , 晋楚城濮之战前 , 楚国大夫子 玉派人来向晋军挑战 ,子玉使斗勃请战 , ‘ “ 日:请与 君之士戏 , 君冯轼而观之, 得君以寓 目焉。 晋侯使 ’ 栾枝对日:寡君闻命矣 , ‘ 楚君之惠, 未之敢忘, 是以
作者简介 : 鹃(95)女 , 杜 16一 , 河南郑州人 , 大学中文 系在读硕士, 复旦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 从事 古汉语教 学与研 究。
《 左传》 是我 国第一部富有文采 的历史散文 巨 著, 生动地描绘了我国春秋时期 30多年诸侯征战、 0 王朝兴衰的历史画面, 体现出我 国古代史官高超 的 语 言技巧 。特别 是在 外 交 辞令 的记 录整 理方 面 , 成
摇, 成为诸侯大国随意摆布 的工具。诸侯各国谋求
争霸, 征战不休 , 实力不断膨胀 , 先后出现齐桓公、 宋 文公 、 晋文公 、 秦穆公 、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外交部分辞令》课件

《外交部分辞令》课件

05 外交辞令的实例分析
中美外交关系中的外交辞令
总结词
微妙而复杂
详细描述
中美外交关系中的外交辞令通常微妙而复杂,双方在交 流中需要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产生误解。
总结词
高超的外交技巧
详细描述
中美外交关系中的外交辞令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双方 需要通过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立场和诉求,以维护国 家利益和形象。
传播价值观
外交辞令可以传播一国的核心价 值观和外交理念,吸引其他国家 在某些领域开展合作。
缓和紧张局势
降温言辞
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外交辞令可以通过温 和、理性的措辞,缓和紧张气氛,降低冲突 的风险。
传递善意
通过外交辞令,国家可以向对方传递善意和诚意, 为双方开展对话和协商创造条件。
避免误判
在危机时刻,外交辞令能够准确、及时地传 递一国的立场和意图,避免因误判而引发不 必要的冲突。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 对方反应,以便调整沟通策略或 重新解释意图。
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能为外交辞 令的运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01
全球化与多元化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趋势可能要求外交辞 令更加灵活、多样和包容,以应对不同 文化背景和利益诉求。
02
03
加强公共外交能力
缺乏即时反馈
外交辞令往往缺乏即时反馈机制,使得沟通双方无法 及时了解对方反应,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应对策略
01
明确表达
尽可能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 避免使用模糊或抽象的表达方式 ,以减少误解的可能性。
增加透明度
02
03
建立反馈机制
努力提高外交辞令的透明度,解 释背后的意图和动机,以增加外 界的理解和信任。

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

难怪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感叹地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外交语言讲究委婉。

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婉言“即便是辱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

在外交交涉中,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强硬步骤;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暗示如事态继续恶化干预将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友好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甚至敌对状态的警告;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并将予以驱逐出境。

对外交谈判,也有一套委婉的“外交辞令”。

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在多边外交中,更是几乎言必委婉。

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发言,要旨是注意“但是”后面的文章。

比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等等,其实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而已。

有网友说了外交部发言人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是的,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

并且发言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明度,增加信息量。

但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文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摘要】《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对当代外交语言的礼貌要求产生了重要影响,要求外交官员用语言表达尊重和礼貌。

对严密性的要求也使外交语言更为准确和清晰。

婉转表达和尊重他国文化的要求使外交语言更为委婉和谦和。

政治正确性的要求使外交语言更为谨慎和理性。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影响使其更加注重礼貌、专业、委婉和政治正确,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交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关键词】左传、外交辞令、当代外交语言、礼貌、严密性、婉转表达、尊重他国文化、政治正确性、影响、结论1. 引言1.1 概述《左传》外交辞令《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有关外交辞令的部分被认为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左传》中,外交辞令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外交技巧,用以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和争端。

这些外交辞令不仅在当时被用来维护国家利益,还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礼貌和谦逊,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传统。

这种礼貌要求对当代外交语言的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交往中,礼貌和尊重是维持良好外交关系的基础,而《左传》中提倡的礼仪准则则成为了当代外交语言风格的一部分。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强调严密和准确,避免引起歧义和误解。

这种严密性要求也对当代外交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交往中,任何一点细微的误解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准确的表达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还强调了婉转和圆滑的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和伤害。

这种婉转表达的要求也影响了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使其更加注重措辞的巧妙和委婉。

《左传》外交辞令对当代外交语言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外交语言的礼貌、严密性、婉转表达和尊重他国文化的特点。

这些影响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各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1.2 介绍当代外交语言风格当代外交语言风格是指在当前国际关系中实际运用的外交用语和辞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
外交辞令是一个国家对某些国际问题公开发表的看法、观点和立场。

因为外交斗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外交语言与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常态语言不同,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和严格的用词要求。

其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词准确恰当、没有歧义。

外交辞令务必要求用词精准,因为就算是一字之差引发的歧义,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重大差距,从而到导致对他国外交政策的错解和误判。

轻则两国互相指责,唇枪舌剑,引起外交争端,恶化两国关系;重则兵戎相见,引发战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说话委婉有力、恰到好处。

俗话说,“讲得好使人笑,讲得不好让人跳。

”在风云变幻的外交斗争中,更是要注意说话的尺度和分量,既不能一味地妥协退让,丧失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也必须适可而止,不要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过分地难堪,这样会引发更大的争端。

在外交声明中,要避免把话说死、说绝,这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和空间。

三、往往含蓄模糊、话中有话,留有弦外之音。

由于特定的国际形势的制约,某些敏感的话不便直接挑明,这就要讲究迂回的策略,通过含蓄、模糊的语言实现外交的战略目的。

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就是“含蓄外交”取得成功的一个光辉典范。

同直抒胸臆的表达相比,旁敲侧击的暗示往往更容易收到意想不到的外交效果。

四、幽默诙谐,巧妙回避。

当遭到一些国家和记者恶意地攻击和刁难时,语言上的幽默诙谐既有利于缓冲矛盾,协调紧张的气氛;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尊严,并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对手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在一些自己不便回答或不好回答的问题上,可以泛泛而谈,说一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空话;或者故意岔开话题,谈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情,这些回避的方式不但礼貌地回答了对方,也不会泄漏半点国家的机密。

五、多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

采用否定加否定的表达方式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在某些原则问题上的强硬、坚决的立场,向对方表明毫不妥协、绝不让步的决心。

比如1950年周恩来总理在警告美国侵略朝鲜时就强调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外交无小事。

外交语言的运用对一个国家外交战略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得好容易赢得国际舆论的好评和世界各国的尊敬,也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国际争端。

用得不好则可能激化矛盾,造成在国际关系上的被动,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

谈谈外交辞
令的语言特色
--发表于《台海》2006年11月号
也是传统的扩展式家庭结构(extended family structure)的衍生结果。

门的用途有时形同虚
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