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下面跟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侯大伟肖勇杨龙凤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
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
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
”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
”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
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农村创业成功的三个小故事

农村创业成功的三个小故事修鞋匠到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邱继宝十多岁辍学,挨到环境稍微宽松一些了,邱继宝就操起鞋刀,揣上鞋锤,补衣修鞋“闯关东”。
在3年时间里,邱继宝踏遍东北三省,挣到了10万元。
回到家乡,邱继宝贷了一些款,办起了缝纫机制造厂。
为了打开销路,经常一个人办公室长时间琢磨,商场经理被他的诚意感动了,就说:“那我们就试试吧。
”1个星期后,飞跃缝纫机在上海第一百货上柜了。
慢慢的通过好的服务,打开了上海市场。
广交会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时,就只身下广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邱继宝没有死心,和保安磨蹭了一个多小时后把缝纫机就地摆起了地摊,但是无人问津。
邱继宝仍不气馁,他又花钱买了一本香港的黄页电话簿。
不知道是第几个电话,终于有一位香港经销商说:“像飞跃这种产品,在中、南美洲可能有一定的市场。
”邱继宝听到后,就又背上缝纫机,踏上了去拉美推销之路。
在乌拉圭,经过演示,一位当地的华裔对邱继宝说:“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可以为你代销。
”从此,邱继宝打开了飞跃的出口之路。
如今,飞跃集团产品打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等综合指标已稳居全国同行第一,被世界缝纫机组织称为最有活力的缝纫机生产企业。
点评:我们做一件事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魄,并且努力拼搏,可以说是邱继宝开拓市场的真实写照。
创业道路并不平坦,前路坎坷能吃苦就成功了一半!从摆地摊卖菜到拥有11家小超市---卢旭东1992年,卢旭东到北京打工,辛辛苦苦两年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没赚到什么钱。
卢旭东在三里屯市场卖菜,由于妻子正怀着弦子,就叫上妻妹一起做。
每天凌晨两点多起床,到几十里夕的批发市场进货,天还没亮赶早市,如果散市时菜没卖完,还循蹬着三轮车到附近居民区里吆喝。
妻妹受不了这样的苦,就进厂打工去了。
卢旭东一个人忙活,生意大不如前。
进货时抢不过别人,只好少进几个蔬菜品种,那些抢手的,他就更难抢到了。
细心的卢旭东发现,老外挑菜,不仅要蔬菜新鲜、水嫩,喜欢个头小而饱满的。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农民创业是指农民依托农村、依靠家庭组织或者依靠新创建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以开展一项新的事业,或者扩大改变现有生产规模、生产类型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民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阅读!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篇1:76岁农村老妇创业种茶3月23日,76岁程世莲老人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开辟茶园,她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程世莲在茶园里锄草。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牛角冲村的一处荒山坡上,76岁的程世莲老人常常起早贪晚,弯着腰身,和请来的村民们一起开荒劳作。
两年前还是满目荒芜的山坡,如今已经茶树满园,披上绿装。
程世莲老人当过基层妇干和民办教师,1993年,她退养回乡务农,在平静的岁月里,老人却命途多舛,屡受挫折坎坷。
1986年,程世莲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丢下程世莲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娶妻生子后,虽然一家人日子过的清苦,也充满了天伦之乐。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程世莲49岁的儿子患骨髓癌,为给儿子看病,程世莲欠下20多万元债务,还是没能挽救儿子的生命。
2014年,唯一的儿子病逝离她而去,这一年陈世莲已是74岁。
在遭遇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后,命运再次将老人逼向绝境,2015年,儿媳吴华清又查出患乳腺癌,程世莲又借债2万多元为儿媳手术。
面对巨额债务和儿媳后续的治疗费用,坚强、乐观的程世莲毅然决定创业增收还债,为儿媳撑起一片蓝天。
2013年,她承包山地培植茶苗,由于没有经验,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茶苗一棵棵地枯萎。
程世莲是名老党员,在她心里,信义如天,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她不顾年事已高,到几十公里外的茶苗良种基地学习技术,总结失败的教训。
2014年,她又扩大种植规模,苦心人,天不负,当年种植的万株茶苗喜获成功。
2015年,她培植的3万余株茶苗被周边乡村的茶农抢购一空。
取得成功的程世莲看到了希望。
今年,她又承包了4亩多山地,建立茶苗培育基地,培植茶苗,栽种茶树。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是指那些之前外出务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后创业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1. 陈先生是广东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广州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租下了一块农田,种植果树,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水果种植基地。
他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资金与经验,成功地将农田种植业务发展成一个有盈利的企业,带领周边的农民在果树种植上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2. 李女士是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工,她之前在北京打工多年。
返乡后,她开设了一家家庭农场,专门种植蔬菜和水果。
她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学到的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和高质量,并利用电商平台和自家门店等多渠道销售。
这样不仅提高了她个人的收入,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3. 王先生是河北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上海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开设了一家农民合作社,致力于发展当地的土特产品——核桃。
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他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核桃产品,如核桃油、核桃酒等。
他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人脉和市场资源,非常成功地将核桃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资源支持。
这些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都展示了他们在城市打工时通过积累
资金、学习技术和市场经验等方面的成果,成功地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农业领域,并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给其他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草根英雄是指那些来自普通人家庭,没有特殊背景和资源,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人,成为了社会的榜样。
下面是一些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1. 张小平:中国农民工中的创业典范张小平,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民工,他的创业故事令人感动。
年轻时,他辍学外出打工,历经艰辛,却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梦想。
他利用工地上的废弃材料,自学修建房屋的技巧,并在闲暇时间经营小生意。
凭借勤奋和聪明才智,他逐渐积攒了一笔资金,成功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
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玛拉拉·优素福扎伊:女权教育斗士玛拉拉·优素福扎伊是巴基斯坦的一位女孩,她为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她的家乡,女性受到严重的歧视和限制,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玛拉拉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她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发表演讲,呼吁社会关注女性教育问题。
然而,她的勇气也引来了恐怖分子的威胁,最终导致她被极端分子开枪击中。
幸运的是,她经过手术获救,并继续坚持她的事业。
她的事迹激励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马克·扎克伯格:社交网络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著名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没有特殊的背景,但他天赋异禀,对计算机和编程有着深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与几位同学共同创办了Facebook,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思维,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他的成功故事鼓舞了无数年轻人,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4.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是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事迹被誉为现代商业的奇迹。
年轻时,舒尔茨来自一个贫困家庭,曾经靠打工支付自己的大学学费。
他在一家咖啡公司工作期间,看到了咖啡文化的巨大潜力,并决心创办自己的咖啡店。
农业创业人物代表故事

农业创业人物代表故事很多年轻人对自主创业很神往,那意味着挑战、智慧、财富、价值。
看看那些农业创业人物代表的故事,学习他们,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农业创业人物代表故事一:湖南湘乡90后大学生的农村养猪致富最初的梦想——回乡创业,带乡亲们致富开大奔2009年高考后,李锡武第一次坐火车去到了上海打工。
餐厅服务生、销售员、搬运工……这些他都做过,他说:那时的他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看不到一丝成功突围的希望,是的,水泥钢铁筑成的大墙,却无法融入他的梦想。
而一次中国大事件却让他困扰的心豁然开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李锡武说:在上海世博会上,让他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想想这个发达繁华的大都市,再想想自己贫困的家乡,也许通过自己的力量也能改变家乡的风貌呢?就这样,李锡武足足思考了一个星期后,踏上了返乡路。
回到家乡后,问题来了:他该选择什么创业呢?李锡武告诉我:回到家乡后,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跟爸爸去锰矿开矿,要么跟妈妈一样在家养猪,权衡了一下,最后李锡武选择了养猪来发家致富,发展绿色农业,带动家乡人。
他更跟乡亲们说:“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能让家乡的面貌有所改变。
”从城里人变身猪倌,村里人能不笑话吗?村里一下炸开了锅。
乡亲们纷纷质疑:他疯了吗?在城里干啥不好,非得回农村养猪,这让家人的脸往哪搁?更有人说:要是赔了钱,你李锡武以后讨米都没人给。
一句句风凉话让李锡武有点心寒,可是梦想的温度足以温暖自己的心,他选择无视这些闲言碎语,而是开始筹集资金,设计图纸,规划猪场,资金不够,他就自己建猪场。
那年夏天,他与父亲上山砍树,运砖瓦、砂石,父亲当泥工,他当副工,汗流浃背,身上也晒得黝黑。
3个月的时间,一砖一瓦砌成了1200多平方米的猪舍,也砌好了他生态养殖的蓝图,让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要做就要认真做,李锡武成为了一个好猪倌李锡武从2011年3月开始养猪,白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扫粪,喂料,观察猪的饮食起居,向有经验的饲养员请教。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1:七旬大爷种葫芦作葫芦画工艺品在红旗河沟附近一个老小区的七楼,还没进门就能看到三个繁体字“葫芦居”,看上去古色古香。
开门进来,客厅有如重庆人传统的堂屋,不同的是,两侧的架子上摆着葫芦造型的各式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中,有画了钟馗、孔圣人、弥勒佛的葫芦,也有各式造型的茶壶、酒杯,还有重庆特色的坛子、罐子,甚至还有茄子、七星瓢虫等不拘一格的成品。
这些工艺品的上面,无一不是字、画,透露着主人的独具匠心。
在两排葫芦工艺品的海洋之中,一个有些谢顶的老人坐在一侧,有一种“大工匠”的味道。
这两排葫芦都是他的,几乎每一个都出自他的手:亲手栽种、亲手摘下,晾干后又亲手一点点烙出纹理、画上画、刻上字、摆出来。
这个“葫芦居”也是他亲手打造,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的心血。
他的名字也与”葫芦”里的一个字谐音,他叫卢怀志,今年72岁,这里是他经营了十年的“秘密基地“。
儿女都有了各自的家,老伴在大剧院附近帮儿子带孙孙,原本老卢也准备搬出去,但是他对葫芦的爱好让他不得不跟家人“远“一些。
“我的烙铁、燃料这些,小家伙一弄就出事,我也‘搞不赢’他,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小天地’!”老卢说,他曾把老屋出租八个月,但后来还是决定自己住,这里平时就他一个人,每周再去儿女家团聚。
卢怀志老家是垫江的,年轻时他在政府当过秘书,后来还在乡镇、农委、丝绸公司等单位工作过,对于观赏农业等更是熟悉,退休后曾帮一个景区专门做观赏瓜果,“算是小半个专家“。
此外,做丝绸贸易有时候还要出国,在退休前,他“就是个不消停的人”。
59岁时,单位效益不好破产,一直忙碌的老卢突然成了“闲人”。
偶然的机会,老卢在电视上看有人做葫芦的工艺品,一下子来了兴趣。
“我是搞观赏瓜果的,晓得葫芦的特点,这个东西可以百年不烂,有意思!”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十年。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创业其实第一就是创新。
以下是整理的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1、6 角钱一斤赚上千万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同乡上街,路过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钱,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
突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
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廉价,只有 6 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钱,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3 元 5 角一斤 ?“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 !”同行的一位同乡说。
说者无心,听者居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钱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 !于是,他立刻返回家乡,凭着同乡关系,赊了 3 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到达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 2 元9 角的价钱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水的大枣立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来回北京与山东达 5 、6 次。
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
他不单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余土特产,买卖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到现在他已经是有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财产上千万。
经商重点点:资本并不是创业的唯一条件,人的贫困,主假如在于思想的贫困。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2、200 元发迹 2 年赚 300 万信不信, 200 元发迹 2 年赚 300 万。
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慧才华和高 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
创业如何选项目 ? 他叫潘文伟, 2007 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 200 元,而此刻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
因买卖忙碌,潘文伟曾一度想休学,可是最后仍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 T 恤赚外快,当年只有 22 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本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个月 1000 多元的薪资保持生计。
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创业如何选项目 ?到达广州后,为了减少父亲母亲的负担,潘文伟不只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周找机遇赚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
有哪些? 有时候我们会被困难打倒,有时候会一蹶不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看一些能够给我们正能量的故事。
一个女人,12年资产从4.5万元翻到1500万元,这背后显然有故事。
然而,当故事的主人公陶敏出现时,众人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样子,反倒是年轻、时尚。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从白手起家到企业初具规模,重要的转折竟然就是普通的五趾袜。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四川宜宾嫁到浙江海宁的陶敏不满足只在亲戚的工厂中打工,而是开始想着要自己做。
她的想法很简单,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她为难:没有资金。
当时陶敏全部的资金只有自己靠打工攒下的1.3万元,即使是在1995年,这也不够。
怎么办?当时她知道婆婆手头有3万元,于是磨着向婆婆借。
她善磨,钱到底借来了。
她用3万元买机器,1.3万元租赁一个铺位,在全部资金用完后,她硬是靠赊来一些皮料先做了起来。
陶敏先做了几件皮衣样品,由于她有成衣制作经验,皮衣的款式很受欢迎,一件成本900元的皮衣甚至可以卖到1700元。
她说:“当时雇了5个人做,每人一天做4件,一天20件都能卖出去。
”陶敏迅速挖到了第一桶金。
1997年,陶敏突遇双重打击。
一方面因为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皮料,20多万元的货可做的不到一半;另一方面,被一个温州客户骗去了货款和产品共计26万多元。
然而,她没有哭哭啼啼,而是从挫折中总结了经验。
她开始细心分析市场,五趾袜很快进入她的视野。
五趾袜里有商机
浙江海宁是纺织品生产中心,投入少的袜子成为陶敏的销售目标。
“2001年时,皮衣市场已经出现疲态,我们就开了袜厂,”她说,“当时主要是做传统袜子,利润刚够给工人发工资。
”然而,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她在穿过一次五趾袜后,很快看到了商机。
“我看这个产品好玩,很新颖,当时市场上很少见。
我给朋友试穿,他们都很习惯,上网一查,日本人几乎全部穿五趾袜,我觉得有前途。
”然而创业的经历让她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方法调查市场。
除了五趾袜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增大,她还了解到生产五趾袜的机器只需要8至9万元,比生产传统袜子的机器便宜约一半。
通过计算,她发现,生产五趾袜能够在半年内收回成本。
说干就干。
放弃皮衣生意的陶敏把心思完全放在了推广五趾袜上。
她很快交了不少同行好友,被她称为“师傅”的吴为民是海宁最早引进五趾袜机器的人,陶敏经常向他请教,跟他一起讨论市场。
尽管有竞争,但吴为民佩服这个想做行业第一的“徒弟”,甚至亲自为她联系机器厂。
2021年4月,工厂买进五趾袜机器,6月份就开始正常生产产品。
这种主要销往日本的袜子利润可观,一年后,陶敏在海宁成为出口第一名。
2021年,海宁金益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网上卖货成状元
虽然五趾袜能够防止脚气,但在国内毕竟是一个新产品,怎么才能让国内的商家了解
呢?2000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陶敏很自然地想到了利用互联网。
2021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她就同步建立了企业网站。
她在网上发消息、泡论坛、当版主,在与别人的交流中逐渐
掌握了网上经营的要领。
“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原来我怕把产品照片放
到网上被别人抄袭,但后来一想,设计被抄袭是迟早的事情,但他抄不走的是我的生产能力
和我的诚信度,网络能同时把我的这些优势展现出来,我的竞争力就是显而易见的。
”
现在,陶敏的国内业务已经占到总经营额的30%,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她在网上
经常看到上海伟雅的帖子,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2021年网商大会,陶敏与伟雅在西湖边上有了深入交流。
由此她决定把五趾袜的网上零售外包给上海伟雅来做。
“现在每批产品通常会多生产500双,我都发给上海伟雅,再通过跟他合作的300多家
淘宝店铺把袜子零售出去。
”陶敏坦言,合作省心不少,能专心做好大买卖。
虽然卖五趾袜成了“状元”,但是未知的市场风险仍然让她不敢掉以轻心。
如今越来
越多人开始看到五趾袜的市场,陶敏已经盘算怎样利用多余的厂房生产新产品了。
曾被同学们称为“电脑医生”的他,毕业后白手起家,经过两年的打拼如今已事业小成。
他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他的经历又给创业者带来哪些启发?
事业小有所成
走进上海东北角的一家数码广场,数百家IT小店让人不知该选择哪一家好。
就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一家以帮助别人组装电脑、解决各类电脑问题为
主营业务的商店,近年来正在不断壮大。
这家小店的创始人小王,两年前刚从沪上某大学
毕业,看着同学们为找工作而东奔西跑地忙碌,尚在读大四的小王就决定自己进行一番创业。
大学时代,精通电脑的小王经常被同学拉去配电脑,朋友中谁的电脑软硬件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也总是他,久而久之,他被大家冠以“电脑医生”的美名。
决定创业的那一刻起,小王就决定将自己的这个特长充分发挥。
于是,他与3个同样
有着创业想法的伙伴们,共同出资创立了一家名为“学生电脑之家”的店铺,主要针对学
生市场,为他们组装电脑、排除软件问题等,并将店址选在大学相对集中的本市东北角。
“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同样一个4000元的报价,有十几种电脑配置方案,但适合
学生的并不多,况且不同的学生用电脑的目的也不一样。
我和我的同伴都是从学生过来的,并且刚毕业不久,我们能比别人更好地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小王颇为得意地向记者述说
着他的创业心得。
依靠“质量上佳、服务贴心、价格公道”的经营定位,小王的店铺开业不多久便受到
了附近学生的青睐。
店铺开张第一年,就装了500多台电脑,同时通过帮助别人解决软件
问题所获得的盈利也相当可观。
第二年,小王与三个合伙人就赚到了各自人生的第一桶金。
小王告诉记者,由于近年
来大学的扩招还在继续,所以店铺的销售额仍在继续增长,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
创业经验最宝贵
大学毕业仅仅两年多,就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小王无疑是许多同龄人羡慕的
对象。
然而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小王认为所得到的最大的财富是创业经验而非那一笔笔
金钱。
他说,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自己在经营时同样遇到过经营不善、业绩不
佳的阶段,不过这些挫折从未使他产生放弃的想法。
他记得某知名企业的老总曾说过的话:年轻人欲创业,资金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敢想、敢冒险,善于学习、善于从实践中获得
经验。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作为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可以毫无顾虑地做很多
事情,所以,年轻人创业其实更多的是在积累经验,学习更多的东西,作更多的尝试。
”
在创业最初的过程中,一旦有了个好想法,小王就会立即去做。
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即使失败了,我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比结果更重要的是我
在尝试的过程中学到的那些东西,这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
一定要细分客户
回首自己两年来的创业历程,小王认为自己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法宝就是拥有市场意
识和能够细分客户。
“如果没有做好系统营销的功课,没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的店铺肯
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小王如是说。
有人说,1000元钱在手中就是1000元钱,但流通到市场上就存在变数了。
可能会增值,也可能会贬值。
这都将取决于创业者的眼光和头脑。
小王无疑就是一位既有眼光又有
头脑的年轻创业者,在慢慢熟悉市场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增强市场意识,学会市场化运作。
例如,他曾通过促销、小广告宣传等方式将自己的服务与产品推广到目标客户中,从
而使自己的商店能在数千家的同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脱颖而出。
他告诉记者,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清哪些是重点客户,哪些是一
般客户。
在小王的店中,重点客户是周边大学里的学生。
对于这批客户他始终给予重点照顾,不但要了解清楚他们的购买力、所需要的配置、购买产品的最终用途,更是以此为中心,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胜一筹的服务,比如热情的沟通、合适的价格、便利周到的服务等。
在保证老客户得到满意服务的前提下,小王才会去开发新的客户群。
与此同时,有不少老客户也会介绍新客户源源不断地前来光顾。
小王说,“我不奢望占有整个市场,那是不切实际的。
只要找到并服务好认可我们的客户,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