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原创】三年级下册——16.《和氏献璧》

【原创】三年级下册——16.《和氏献璧》

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 头献给武王。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 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 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第二次献璧,却被砍去了 仅剩的右脚。读到这里, 你想对卞和说什么呢?
卞和,你不要再献璧 了,这样你伤害的是 你自己啊,楚国的国 君太昏庸了。
卞和,你一定要坚持住 啊,是金子总有发光的 一天,既然是宝玉就一 定会被人赏识的。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呢?卞 和还应该继续献璧吗?他又是怎 么做的呢?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卞和捧着那块石头, 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 尽,血都流了出来。
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 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玉——坚贞是做 人最宝贵的品质。
请你解释一下下面的这句文言文。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明明是宝石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明 明是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 伤的原因啊。
字词积累
我会写
我会认
课文品读
仔细朗读课文,思考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 结果都如何?
第几次献璧 献给谁 结果怎样
第几次献璧 献给谁 结果怎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 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 不能听信!”
卞和以实相告,这不仅表现了他忠诚的品 质,也说明他敢于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品格。
璧,
古代的一种器物名, 一般为玉制,也有 用琉璃制的。
璧的形状通常呈扁 圆形,中心有一圆 孔。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和氏献璧》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1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2)奉而献之厉王( )(3)王以和为诳( )(4)而刖其左足( )(5)厉王薨( )2.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2)王又以和为诳(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5)遂命曰3.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2)吾非悲刖也(3)贞士而名之以诳(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4.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5.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6.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和氏献璧阅读答案1.(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2.(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3.(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4.(1)它,代玉璞的这么 (2)以为,认为用5.(1)介词结构后置。

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和氏献璧课后作业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和氏献璧课后作业_北师大版
思路分析: 过渡段就是在层次与层次之间以一个承上启下 的段落,使前后两个层次自然衔接起来的写作手法 。使用过渡段要注意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力 图做到承上启下。
例文: 上个周末,妈妈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买了一辆 崭新的自行车。 我手握着车把,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屁股坐在 座子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左脚踩着脚蹬子,另一 只脚踏在地上,好让车子向前走。可是,学骑自行车并 非那么简单。这不,我骑了不到两米,就摔了下来,还 好只是蹭破点儿皮,没有大碍!我毫不气馁,只是尴尬 地挠挠头,又坐在了车座上,准备再试一次,一会儿,
2.用“﹏﹏”画出描写卞和非常悲痛的句子。用 “_____”画出他悲痛的原因。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 理解。【运用】
___这__句__话__道__出__了__卞__和__悲__痛__的__真__正__原__因__,__他__把__宝__玉__献__给__了__ _两__代__国__君__,__可__他__们__却__认__为__卞__和__是__在__欺__骗__他__们__,__事__实__被_ _扭__曲__,__忠__贞__被__诬__蔑__,__比__断__足__更__令__人__痛__心__。__他__坚__贞__不__屈_ _的__情__操__,__像__和__氏__璧__一__样__纯__洁__美__好__,__令__人__赞__叹__。____
3.我会选择合适的答案。(只填序号) 文中的“这件事”指的是( B)。 A.卞和被砍去双脚的事。 B.卞和在楚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的事。 C.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的事。
请你来写一篇文章,赞扬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不 气馁,经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用上本课学习 的巧用过渡的方法,把文章写连贯。300字左右。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 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 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出自下面哪个故事()A.完璧归赵B.渑池之会C.负荆请罪2.用“____”画出表现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句子。

3.下面对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有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显示出秦国换取和氏璧的诚意。

B.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C.和氏璧涉及两国的外交,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4.对文段中蔺相如的性格分析正确的是(_____)(多选)A.勇敢无畏 B.随机应变C.顾大局,识大体 D.耿直诚实二、阅读《小岛》(节选改编),完成阅读练习。

饭堂里,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没有人打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

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莹,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

练习:古文阅读《卞和献玉》(答案)

练习:古文阅读《卞和献玉》(答案)

卞和献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①其左足。

及厉王薨②,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③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刖(yuè):古代一种断足的酷刑。

②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③理:加工雕琢玉石。

1、依照语境解释词语。

①奉而献之厉王奉:捧着。

②厉王使玉人相之相:鉴别。

③及厉王薨及:等到。

④使人问其故故:原因。

⑤子奚哭之悲也奚:为何。

⑥题之以石题:称着。

⑦此吾所以悲也所以:……的原因。

⑧遂命曰命:取名。

2、辨析下列虚词的用法。

①奉而献之厉王之:代词,它。

②厉王使玉人相之之:代词,它。

③哭于楚山之下之:助词,的。

④王闻之之:代词,这件事。

⑤奉而献之厉王而:表修饰。

⑥而刖其左足而:表顺承。

⑦奉其璞而献而:表修饰。

⑧泣尽而继之以血而:表顺承。

⑨贞士而名之以诳而:表转折。

⑩理其璞而得宝而:表顺承。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武王让玉匠来鉴定这块石头,玉匠又说:“这是石头。

”②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武王就让玉匠雕琢这块璞玉果然从中得到宝玉,就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献璧》课文原文阅读

《和氏献璧》课文原文阅读

《和氏献璧》课文原文阅读
和氏献璧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石头。

凭经验,他断定石头里面有美玉,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见这块石头很平常,就命令玉匠去鉴别。

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说:“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卞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

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他的右脚。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武王死后,文王登位。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

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

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文言文《和氏壁》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

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

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曰:“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岁余,郡中不拾遗居:过了B.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诣:往,到C.野彘卒入厕卒:最终D.临江王独非忠臣邪独:难道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C.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D.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郅都不畏强权、敢于对抗豪强权贵的一组是()①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②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③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④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⑤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⑥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2023和氏璧短文阅读答案

2023和氏璧短文阅读答案

2023和氏璧短文阅读答案和氏璧阅读答案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

厉王使玉人①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②,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③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②薨:古代诸侯死叫“薨”。

③理:雕琢,加工玉石。

1.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2分)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1)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从故事中你看出卞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2分)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每处1分)2.(4分)(1)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怎么)哭得这么伤心?(2分)(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2分)3.(2分)文中楚人卞和虽一时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

(或:勇于坚持真理。

)散文阅读答题套路1.找“要素”。

阅读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抓线索。

散文阅读的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2)奉而献之厉王()
(3)王以和为诳()
(4)而刖其左足()
(5)厉王薨()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20.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7.(1)pǔ(2)pěng(3)kuāng(4)yuè(5)hōng
18.(1)察看,鉴别(2)欺骗(3)称(4)打磨(5)于是
19.(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20.(1)它,代玉璞的这么(2)以……为,认为用
21.(1)介词结构后置。

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

(2)判断句。

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22.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