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设计意图: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1、齐读课题,生书空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
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
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
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
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
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2023最新-《大禹治水》教案(精选4篇)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是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十 奉献:大禹治水》 公开课获奖教案_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地形、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4个生字,重点学习“制”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流程:一、破题导入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
(水)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凶猛的洪水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多么悲惨呀!谁来读读?2.ppt: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
4.面对这样的洪水,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治水(板书)。
5.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相关的神话故事。
补充课题(书空“禹”字的书写)提问:他是姓大名禹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叫大禹?6.齐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感知大禹精神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都有谁治了水?生:鲧、大禹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生:鲧——失败大禹——成功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1)小组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鲧用了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2)学生回答。
(3)我们用一个字概括鲧治水的方法——堵(板书)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读ppt: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①学生交流找到的动词。
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疏(板书)③从这里能够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善于思考的人。
过度:仅仅因为大禹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才江水治理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3篇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1《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技能目标: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三、学习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同时,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
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1、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9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9篇)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活动延伸】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大禹治水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
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
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
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
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
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
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
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
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
”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
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掌握课文《大禹治水》的内容,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及意义。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2利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关爱自然的品质。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2对大禹治水过程中所展现的品质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禹治水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字形。
3.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3.3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4.课文分析4.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5.朗读、默写与表达5.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出优秀朗读者。
5.2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检查记忆效果。
5.3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表达,分享自己的感悟。
6.2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1.课题:《大禹治水》2.生字词:洪、水、患、疏导、堵塞、祭祀、治理3.课文结构:a.大禹治水的背景b.大禹治水的过程c.大禹治水的成果4.大禹的品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大禹治水》,使学生了解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及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关爱自然的品质。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6、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第【2】篇〗《大禹治水》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
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一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关注的。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
秀教案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板书:16大禹治水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二、继续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俺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同学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俺们一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示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局部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教同学字字形。
(1)引导自学局部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1、誊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大禹治水
走遍吃尽挖通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