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一、中医美容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五官、四肢、须发、爪甲等,通过经络系统系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气、血、津液完整个体机能活动。

同时,人与自然界也是统一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方区域对人体都有不同的影响。

2、辨证论治:对美容来讲主要是对面部的辩证。

面部是人体的一部分,是内脏的镜子,人体气血绋上注于面部,气血旺盛,则面部红润、健康;反之则面部灰暗,面部的衰老、柔润、光泽等直接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通过面部辩证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健康状况。

二、中医美容—脏腑与美容中医认为,人体体表有病,可通过经络影响到五脏;五脏功能失常又可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脏腑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面貌的状态,如人从年轻到年老,皮肤则从柔润、细腻,富有弹性,逐步变成粗糙,多皱,松驰,老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五脏功能逐步衰退。

1、心与美容: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有推动血液的脉管内运行,以达到营养全身的功能。

而面部的血脉较为丰富,所以心的气血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的改变反映出来。

A、心气虚:心气虚弱,不能鼓动血脉,血液不能上荣于头部。

(影响血液循环,则面色苍白,舌淡胖嫩,多见于心功能不全。

)B、心阳虚:心阳温煦功能不足,阴寒之邪阴滞,血行不畅(影响经络),则面色晦暗,舌质青暗。

C、心血虚:心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不能上荣于头目、颜面和充盈于脉,则面色无光泽,无华,出现眩晕,舌淡脉弱。

D、心火上炎:火性上炎于面,则面赤;上炎于舌,则舌尖红,口舌生疮、糜烂溃疡、疼痛。

E、心血瘀阻:心气虚导致,心脉瘀阻,寒邪凝滞或阳虚血瘀,全身血脉运行不畅则口唇、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

此外,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神志变化。

A、心的气血充盈: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则面部红润有光泽。

B、心的气血不足: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精神疲乏,则面容憔悴。

中医美容知识点重点总结

中医美容知识点重点总结

中医美容知识点重点总结一、中医美容的原理1.气血调理:中医美容强调气血调畅的重要性。

气血调畅是中医保持身体健康和美貌的重要保证。

调理气血可以改善肌肤的质地和光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的色素均匀分布,延缓衰老,提高皮肤的抗损伤能力。

2. 脏腑调理:中医美容注重脏腑的调理。

中医认为五脏是形成人体精华和充满体内生命活力的器官。

通过调理五脏,可以改善肤色、提亮气色、消除黑眼圈、改善皮肤状况等。

3.精神调理:中医认为情绪稳定对美丽非常重要。

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内分泌异常,从而破坏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加速衰老。

二、中医美容的方法1. 食疗美容:中医美容强调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使身体内外得到滋养。

中医认为一些食物可以具有滋养和补益作用,如桂圆、银耳、蜂蜜、燕窝等。

而一些具有湿热性质的食物如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则会影响皮肤的健康。

2. 中药美容:中药美容主要是通过中药药膏、中药浸泡、中药面膜等形式来改善皮肤、调理气血。

中药美容的特点是天然、温和,对皮肤的渗透力强,能够深层清洁毛孔,达到美白、保湿、抗皱等效果。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经络、加速药效吸收,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常见的中医按摩包括穴位按摩、推拿按摩、拍打按摩等。

4. 中医针灸:针灸对于美容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平衡体内的阴阳,从而使皮肤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提高皮肤的抗损伤能力。

5. 中医粉末敷贴:可以利用中药制成敷贴,贴敷于面部、颈部、手部等位置,可以缓解疲劳,改善皮肤问题。

三、中医美容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美容也在不断创新。

中医美容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美容器械:如中医美容导入仪、花茶蒸脸器等工具,美容时不仅可以起到按摩舒缓、提亮肤色等效果,还可以起到铺通经络、活血化瘀、养颜护肤的作用。

2.中医美容药品:目前很多中医美容药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如中草药胶囊、中药面膜、中药粉末等产品,通过对皮肤进行滋养、调理气血,具有不错的美容效果。

第1章 美容中医学基础常识

第1章 美容中医学基础常识

八、阳证证候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了解机体内涵
一、气血辨证
二、津液辨证
第三节 脏腑辨证了解损容的关键病位
一、脏腑辨证
二、关注脏腑,关注容颜
第4章 传统中医美容特色疗法
第一节 美容调护原则
一、中医美容的特点
二、中医美容的原理
三、中医美容的方法
第二节 药物美容方法
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
,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从性别来讲,男为阳,女为阴。
自古以来,中医审美强调“阳刚阴柔”。这点从古代的许多古画、雕塑和
文学作品中可以得到充分佐证。这也是我们中医美容实践的最为基本的出
发点。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形体容貌美的产
、水五种物质本身,后经历代思想家将这五种物质的特性进行抽象,形成
理性概念,将这种理性概念作为推演络绎各种事物的基本依据,并以五行
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已不再特指五种自然物,而是指这五
种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因而宇宙中的万物也可以这五种物质的性质和作用
作为分类依据而分别归属到五行之中,从而构成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内涵、特性、生克规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五行
学说不仅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
动变化所生成,事物可以根据不同性质和作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
四、综合调护绝技
第三节 单纯糠疹
一、形成机制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学是一门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美容方法的学科,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传统中医美容学强调内外兼修,以内调为主,外调为辅,通过调理身体内部机能,改善皮肤和容颜的状态,从而实现健康与美丽的统一。

一、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1.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体内部也存在阴阳平衡的状态。

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各种不适,包括皮肤干燥、色斑、痘痘等问题,因此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对美容至关重要。

2. 气血理论中医美容学还注重气血的调理。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行血行,则形体自然健康美丽。

气血不畅会导致皮肤暗黄无光泽,面色晦暗,形成色斑、皱纹等问题。

因此,调理气血循环也是中医美容的关键。

二、中医美容的方法与技术1. 针灸美容针灸美容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促进气血循环、调整内分泌功能,从而改善皮肤问题的方法。

针灸具有调理整体身体机能的作用,能够提升皮肤的光泽度,减少皱纹,改善色斑等问题。

2. 中药美容中药美容是利用中药内服或外敷的方式,通过药物的温和作用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实现美容养颜的效果。

中药美容不仅可以改善皮肤问题,还能改善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从而改善整体肌体的状态。

3. 推拿美容推拿美容是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皮肤松弛、毛孔粗大等问题。

推拿美容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还可以改善面部轮廓,达到塑形美容的效果。

三、中医美容的养身之道中医美容学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

除了采取特定的美容方法外,中医强调养生保健,注重调整作息、饮食习惯,保持心情愉快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均衡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都是中医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将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美容方法相结合的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内调为主,外调为辅,旨在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实现健康与美丽的统一。

中医美容学基础知识

中医美容学基础知识
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美容学的重要理论,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皮肤的健康。
美容药膳:中医美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疗的方法,调理身体,达 到美容的目的。
中医美容学的应用范围
面部美容:包括皮肤护理、面部按摩、面 部穴位按摩等
身体美容:包括身体按摩、身体穴位按摩、 身体护理等
0
0
0
0
1
2
3
4
推拿美容法
推拿手法:包括按摩、刮痧、拔罐等 作用原理: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 适用人群:适合各种肤质,尤其是敏感肌肤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拔罐美容法
原理:通过负压 吸引,使皮肤和 肌肉组织产生局 部充血,促进血 液循环和新陈代

功效:改善皮肤 状态,消除水肿, 缓解疲劳,增强
药美容产品
持之以恒:美容需 要长期坚持,不能
急于求成
饮食调理:注意饮 食健康,多吃蔬菜 水果,少吃油腻辛
辣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心 情愉悦,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影
响皮肤健康。
中医美容的安全性
中医美容强调辨证论治,因 人而异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调理,注 重内外兼修
中医美容注重安全性,避免 副作用
中医美容注重长期效果,注 重养生保健
脏腑
脏腑调理的方法 包括饮食调理、
药物调理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皮肤状况
疏通经络是中医美容学的基 本原则之一
疏通经络可以通过按摩、针 灸、拔罐等方法实现
疏通经络可以缓解疲劳,提 高免疫力,有助于美容护肤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中医美容是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实现美容效果的一种美容方式。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穴位、面部五官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理论基础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美容的实践,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六腑。

在中医美容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对于皮肤的健康和美容至关重要。

比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水液,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导致皮肤问题。

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实现美容效果。

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液体的重要概念,气为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血为人体营养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为人体最基本的润泽物质。

在中医美容中,气血津液的平衡对于皮肤的健康和美容至关重要。

通过调理气血津液的平衡,可以改善肤质,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经络穴位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经络和穴位的重要概念,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

在中医美容中,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调节气血的流动,达到美容的效果。

比如,通过调理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可以改善肤色,通过调理太冲、曲池等穴位可以改善眼部问题。

面部五官是中医美容中的重要对象,包括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

在中医美容中,通过调理面部五官的气血状况和功能活动,可以改善五官的形态和美感。

比如,通过刮痧、拔罐等方法可以改善面部皱纹,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可以调整面部轮廓。

总的来说,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对于指导中医美容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中医美容理论基础,才能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实现健康美丽的目标。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是中医美容的基石,也是中医美容走向成功的关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应用中医美容理论基础,享受到健康美丽的效果。

中医美容知识 (2)

中医美容知识 (2)

中医美容知识
中医美容是指使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改善外貌、调节身体
状态,达到美容效果的一种美容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
医美容的知识:
1. 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中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相互关联,通过经络系统
相互传导,外貌的美丽与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2. 中医美容通常采用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推拿、拔罐
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
排毒养颜,改善皮肤质量。

3. 中医美容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个人的体质、肤
质和症状来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达到针对性治疗的效果。

4. 中医美容强调内外兼治。

中医认为内外调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内外兼治才能达到长久的美容效果。

5. 中医美容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中医治疗美容强调调理整体身体的功能,达到美容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

6. 中医美容可以针对不同的美容问题进行治疗,如痘痘、色斑、皱纹、疲劳等。

同时,中医美容也可以通过整体调理来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美容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个体化美容方法,能够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功能来改善外貌和身体状态,达到美容效果。

中医美容知识 (3)

中医美容知识 (3)

中医美容知识一、背景介绍中医美容,是指利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美容的一种疗法。

中医美容注重通过调理内部,改善外部的方法来达到美容的效果,与传统的外用美容产品相比,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美容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二、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1. 五行学说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指对人体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五方面进行分类,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不同的五行拥有不同的特点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调理五行的平衡来达到美容的效果。

2. 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中医相信,人体的健康和美容需要保持阴阳的平衡。

阴阳失调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肌肤问题。

因此,中医美容注重调理阴阳平衡,通过中药材的应用、针灸等手段来达到美容的效果。

3. 气血调养气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肌肤的健康和美容至关重要。

中医美容通过调理气血的流通来改善肌肤的状态,常用的方法包括草药调补、按摩、针灸等。

三、中医美容的常用方法1. 中药面膜中药面膜是中医美容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中药煎煮后制成面膜的形式,可以将中药的药效直接作用于肌肤,改善肌肤质量。

不同的中药材有着不同的美容效果,例如黄芩、白术可以祛痘,当归、龙胆草可以调理肌肤色素沉着等。

2. 针灸美容针灸美容是中医美容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达到美容的效果。

针灸美容可以改善肌肤问题,如痘痘、色斑等,同时也可以提升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肌肤来改善肌肤状态的方法。

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肌肤的光泽度和弹性。

常用的中医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拍打、揉捏等。

4. 饮食调理中医美容也注重通过调理饮食来改善肌肤的问题。

中医认为,肌肤问题往往与内部器官的功能失调有关,调理饮食可以改善内部环境,从而改善肌肤的状态。

例如,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可以改善青春痘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一、中医美容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五官、四肢、须发、爪甲等,通过经络系统系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气、血、津液完整个体机能活动。

同时,人与自然界也是统一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方区域对人体都有不同的影响。

2、辨证论治:对美容来讲主要是对面部的辩证。

面部是人体的一部分,是内脏的镜子,人体气血绋上注于面部,气血旺盛,则面部红润、健康;反之则面部灰暗,面部的衰老、柔润、光泽等直接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通过面部辩证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健康状况。

二、中医美容—脏腑与美容中医认为,人体体表有病,可通过经络影响到五脏;五脏功能失常又可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脏腑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面貌的状态,如人从年轻到年老,皮肤则从柔润、细腻,富有弹性,逐步变成粗糙,多皱,松驰,老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五脏功能逐步衰退。

1、心与美容: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有推动血液的脉管内运行,以达到营养全身的功能。

而面部的血脉较为丰富,所以心的气血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的改变反映出来。

A、心气虚:心气虚弱,不能鼓动血脉,血液不能上荣于头部。

(影响血液循环,则面色苍白,舌淡胖嫩,多见于心功能不全。

)B、心阳虚:心阳温煦功能不足,阴寒之邪阴滞,血行不畅(影响经络),则面色晦暗,舌质青暗。

C、心血虚:心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不能上荣于头目、颜面和充盈于脉,则面色无光泽,无华,出现眩晕,舌淡脉弱。

D、心火上炎:火性上炎于面,则面赤;上炎于舌,则舌尖红,口舌生疮、糜烂溃疡、疼痛。

E、心血瘀阻:心气虚导致,心脉瘀阻,寒邪凝滞或阳虚血瘀,全身血脉运行不畅则口唇、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

此外,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神志变化。

A、心的气血充盈: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则面部红润有光泽。

B、心的气血不足: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精神疲乏,则面容憔悴。

2、肺与美容: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肺还主一身之气,即人体上表里之气均为肺所主管,肺气不足,则影响全身功能,动则气喘,间低声弱,身倦无力,反映在面容上则面色苍白,皮肤干燥,面容憔悴。

宣发:即布散,通过肺的宣发使卫气和津液被输送全身,卫气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温煦肌肉,充实皮肤,滋养腠理,调节毛孔的开闭。

若肺宣发功能失常,外邪侵犯肌表,毛孔开闭失灵,则皮肤粗糙,汗多,易长粉刺小疙瘩。

肃降:即清肃下降,由于肺气肃降,使经脾转输而来的水液不断的下输膀胱,以保持水液的正常代谢和小便的通利。

若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废水蓄积于体内,以致于外发水肿,内生痰饮,咳嗽,影响容颜。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凡皮肤有病都与肺有关。

A、外合皮毛: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不仅使皮毛憔悴枯槁,而且外卫功能不足,易患感冒。

B、开窍于鼻:肺气虚可影响鼻子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长期鼻塞,可使嘴唇变厚,鼻翼萎缩,影响容貌。

C、与大肠相表里:与大肠互为表里,若肺失肃降,则肺热过重,津液不能下达大肠,则出现便秘,引起痤疮,固通过除湿热,润肠通便可以治疗痤疮。

3、肝与美容: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A、肝主疏泄:大怒和过度抑郁都是肝失疏泄的一个重要因素。

☆、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平和,心情舒畅。

☆、肝气不疏:抑郁或亢奋,月经不调,胸闷胀满,郁闷不乐或急躁易怒。

B、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血不足: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筋肉拘挛,屈伸不利,筋膜失养,筋弱乏力,爪甲多软而薄,枯而色夭,甚至变形或脆裂。

(即肝血不足,则上不能滋养于目,外不能濡润于筋。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火上炎:目赤面红。

肝与美容:A、关于血液:肝功能正常则面部血液供养丰富,面色红润。

B、关于疏泄:肝失疏泄,则影响气机调畅。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血液瘀滞:面青目黑或黄褐斑等皮肤病变。

☆、肝热上逼,血随气涌:面红,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月经过多。

4、脾与美容: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A、脾主饮食的消化吸收,并将水谷精微转化为维持人体生命的气血营养皮肤。

☆、运化正常:皮肤荣润,面容增辉。

(气血生化之源充足)☆、运化受阻:面色萎黄。

(气血不足)B、脾也运化水湿,滋养湿润皮肤。

☆、功能失常:痤疮,酒糟鼻,口舌生疮。

(脾功能失常,则水湿停滞于内,久则化热,湿热冲薰于面,导致痤疮等症。

)C、脾有统摄或控制血液在血脉内运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的作用。

☆、脾气虚弱:失去统摄—可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崩漏、皮肤紫斑等。

失血过多—面色苍白、无血色。

(皮肤、头发、颜面得不到血的濡养)D 脾主肌肉,其华在唇。

☆、脾运正常:肌肉丰满发达,口唇红润光泽。

☆、脾失运化:则营养不良,导致肌肉萎缩,松驰,皱纹横生,口唇萎黄不泽,口唇生疮等。

5、肾与美容: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主繁衍生殖;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A、精能化气,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病死。

同时,精与血相互滋生,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

因此,肾气旺盛是抗衰老的根本保证。

☆、肾精充足:气血旺盛,红润有光泽。

☆、肾气不足:面色黑,雀斑,黑变病等。

B、肾脏可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肾中阳气的作用)☆、肾阳充足:水液正常,脏腑得以濡养,关节滑利,肌肤泽润。

☆、肾阳不足:皮下组织水肿,影响形体。

C、肾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

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则牙齿发黑,松动,甚至脱落。

毛发为肾之外候,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精足则血旺,血旺则发茂而光泽,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

肾通耳,肾精不足,耳失所养,出现耳鸣、耳聋等。

6、五行与五脏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五行特性:木——木曰曲直代表生发舒展,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代表温暖、炎热、向上升腾土——土曰稼樯代表承载受纳,育万物而法天下:播种与收获金——金曰从革代表肃降、收敛、清洁(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水——水曰润下代表冰冷寒凉,向下湿润五行与五脏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也可说明人体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

中医的取类比象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化色味气方季行脏腑官体志液脉发青酸风东春木肝胆眼筋怒泪弦长赤苦暑热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洪化黄甘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缓收白辛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忧涕浮藏黑咸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惊唾沉五行与自然五行与人体三、中医美容—气、血、津液与美容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相互依赖生存,互为影响。

1、气: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来源有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及自然界之清气。

A、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a、元气:以精气为主,与谷气也有关。

b、宗气:积于胸中之气(气海),包括清气和谷气。

c、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营血并称,主要是谷气。

d、卫气:运行于脉外之气,以谷气为主。

* 水谷精微之气:经脾运化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 谷气:行于皮肤里。

B、气的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

a、推动作用:人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均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激发。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没有气的推动,血液就不能运行,则面色苍白或萎黄,或出现瘀斑,唇色淡白无华,毛发脱落枯槁,眼睛无神,全身早衰等。

b、温煦作用: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的调节,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如体内气虚,温煦作用不足,则出现面、耳、手足冻疮,四肢发凉;如气盛有余,郁而化热,上冲则出现口臭,颜面生疮。

c、防御作用:卫气可以护卫肌表,润泽皮肤,控制汗孔开合,抵御外邪入侵,卫气不足,抵抗力低下,容易引起黄水疮,扁平疣等感染性皮肤病。

d、固摄作用:可防止水分流失,若功能失常,面部会因水液流失过多面干燥,易衰老。

e、气化作用:一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均依赖气化作用完成。

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主要指膀胱的排尿功能。

(如气化作用减弱,水液代谢失常,则出现眼泡肿胀,发根稀疏脱落;血液不能化生则面部失去濡养而苍白无华。

)2、血:血是脾胃水谷的精微所生,主要功能营养及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A、血液充足:面色经润,肌肉丰满,皮肤和毛发润泽有华B、血液不足:血虚:面色无华,唇色淡白,发毛干枯,肌肤干燥。

C、血瘀:面色发黑,皮肤干燥,无泽或有紫斑。

同时,血是神态活动的物质基础。

A、气血充盈:精力充沛,神态清晰,容貌健美,有活力。

B、气血不足:精神萎磨,目无神光。

3、津液: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

同气血一样,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

A、津液充足:毛发润泽,肌肉丰满,双目明亮有神,口唇湿润光泽。

B、津液不足:皮肤干燥起皱且瘙痒,易老化,毛发稀疏干枯,消瘦。

C、水液停滞:若水液停滞体内,易造成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功能障碍,出现形体浮肿,肥胖,眼泡肿胀等。

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关系密切而复杂。

A、气能生血:气虚导致血虚,则出现气短乏力,面色无华等症。

B、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若气虚或气滞则引起血瘀,形成色素斑,紫绀(即面色发紫)C、气能摄血:气能使血正常的循环于脉管之中,不致溢出脉管之外。

气不摄血,则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症。

如紫斑,肌衄(即血点,归脾经。

)D、气可以化水: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依赖气的升降出入活动,都离不开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功能的气化功能。

若气不化水则影响津液的输布而致水停形成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