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脾肾的中医方剂中医美容原则与方法
补脾胃肾虚的中药方子大全集

补脾胃肾虚的中药方子大全集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患有脾胃肾虚的朋友。
脾胃肾虚是指脾胃和肾脏功能失调,导致身体多种问题,如消化不良、疲劳、贫血等。
而中药在治疗脾胃肾虚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补脾胃肾虚的中药方子大全集,并对其中几个重要药物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方一:四物汤四物汤是经典的中药方子,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川芎、白芍和当归。
这个方子能够补脾胃和肾气,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月经不调、血虚、头晕乏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制作方法:材料:熟地黄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
1. 将以上药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 加入6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将药渣滤掉,分三次服用。
用法:每日服用2次,每次150毫升。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寒者不宜服用。
方二:补饮补饮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食谱,由多种补益食材组成,包括糯米、红枣、桂圆、山药和黑芝麻等。
这个食谱除了能够补脾胃肾虚之外,还能够美容养颜,增强身体免疫力。
制作方法:材料:糯米300克,红枣15个,桂圆50克,山药50克,黑芝麻适量。
1. 将糯米浸泡30分钟,然后煮熟。
2. 将山药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炒熟。
3. 将桂圆和红枣加入煮熟的糯米中,一起煮5分钟。
4. 将炒熟的山药加入材料中,再煮10分钟。
5. 最后加入黑芝麻,翻炒均匀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食用。
注意事项:肠胃虚弱者不宜过量食用。
方三: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中药方子,包括人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茯苓、山药和川芎等。
这个方子不仅能够补脾胃肾虚,还能够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等。
制作方法:材料:人参10克,黄芪10克,熟地黄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川芎10克。
1. 将以上药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 加入8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将药渣滤掉,分两次服用。
用法:每日分2次服用。
【优秀文档】调肝健脾汤中药方剂

调肝健脾汤中药方剂
肝气郁结在中医领域里,是比较复杂的疾病。
治疗此症,也需要多注意调理,慢慢保养才会有效果。
这里小编介绍大家服用调肝健脾汤中药方剂,调肝健脾汤的效果很不错的。
能治疗肝气郁结、调肝健脾。
来看调肝健脾汤的用法!
处方
南柴胡12克,焦茅术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内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广木香3克,壳砂仁3克,萸连2克。
功能主治
调肝健脾,和中分泄。
主胃热脾弱,肝气郁结,清浊不分。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瞿文楼方。
肝气郁结
中医名词。
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
如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发病原因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
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
治宜疏肝。
补脾胃肝肾的中药有哪些

补脾胃肝肾的中药有哪些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药物学的珍品,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中药可以达到养生护身的效果。
中药可以补益脾胃肝肾,保持身体的盛情、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补脾胃肝肾的中药有哪些,以及食谱和偏方的用量和制作步骤。
一、补脾的中药1. 白术:根据《本草纲目》所述,白术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中药,可以增强人体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
用法:将10—12克的白术与20—30克的糯米混合,煮成米粥即可。
白术的用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能超过15克,否则会导致腹泻。
2. 山药:山药具有祛痰咳嗽、益气补肾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的脾胃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用法:将山药削皮后切成丝,放入清水中,用大火煮沸,再将火调小,保持沸腾15分钟后即可食用。
用量不宜过多,一次不要超过200克,否则会导致腹泻。
3. 茯苓:茯苓是一种名优中药,有清热利湿、益气安神等功效。
可用于增强人体脾胃功能和免疫系统。
用法:将10—15克的茯苓放入清水中煮沸,用小火煮约30分钟,然后将其滤出,待其凉透后即可饮用。
二、补胃的中药1. 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养生食品,主要功效是补血养神、助消化。
用法:将10—15个红枣洗净,加入适量的水中煮20—30分钟,即可浓缩成红枣汁。
注意:红枣最好在早上或者晚上空腹时食用,因为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最佳。
2. 苦苣子:苦苣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功效是强化消化系统,增强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用法:将10—15克的苦苣子用适量的水煮15—20分钟,加入适量的蜂蜜即可食用。
注意:苦苣子的药性辛温,不易与其他药物混用。
3. 黄芪:黄芪是一种挥发油性的中药,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增强胃肠机能,可有效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
用法:将10—15克的黄芪浸泡在开水中,待水变温后便可以喝。
三、补肝的中药1.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肝胆问题的中药,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有助于改善肝脏的功能。
调理肝肾的中药方

调理肝肾的中药方肝肾功能不足,主要指肝肾阴虚。
就是说精血虚少。
这样会出现头晕、目干涩、也可能是出现双后振颤现象、也有可能会中风等等。
下面小编准备了调理肝肾的中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调理肝肾的中药方苏东坡九蒸芝麻方原料: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做法:将芝麻即1日内蒸3次晒3次,重复3天即可完成。
即九蒸九晒;茯苓洗净去皮晒干,共为细末,以蜂蜜炼熟,瓷器密贮备用。
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冲开水均可。
蕨菜腊肉原料:蕨菜,腊肉做法:将新鲜蕨菜摘去幼叶菜苞,搓洗干净。
用盐腌渍三天后,切段待用,腊肉切成薄片。
起锅放少量油,再放辣椒、大蒜、腊肉片煸炒后,下蕨菜段翻炒调味即可。
理脾糕原料:百合50g,莲子肉30g,山药100g,苡仁50g,芡实100g,白蒺藜10g,粳米粉250g,糯米粉250g,砂糖适量做法:诸物磨粉,过筛、混合蒸糕,烘干,密贮备用。
每日早、中、晚随意取食。
大枣扁豆粟米饭原料:大枣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大枣、粟米、扁豆淘洗干净后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熟即可。
食时可加入白糖。
有养肝健脾胃的功效。
水烫磨笼虾原料:海虾100克,王不留行30克,桑椹30克。
做法:先将洗净的王不留行、桑椹投入砂锅,加入清水2碗,用文火约煲20分钟;滤去药渣,放入海虾,煮滚至虾熟透即成;食时调好盐、味精。
王不留行味微苦、性平,多用以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和止血;桑椹味甘性寒,可补益肝肾、熄风滋阴。
此二药与味咸性温的海虾合炖,对经行不畅、产后乳少、痈肿疔毒、胃虚食少、肝肾阴亏等症极有功效,目暗耳鸣者尤宜服用。
苁蓉杞地海参瘦肉汤原料:肉苁蓉50克,海参50克,猪瘦肉60克,枸杞子30克,熟地30克,芫荽适量。
做法:将肉苁蓉洗净浸软;枸杞子、熟地洗净;海参浸发,洗净切丝;猪瘦肉洗净,切块。
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入上等鱼露及味精、芫荽即可。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脾肾阳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指身体内的脾脏和肾脏阳气不足,影响了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常见症状包括腰腿酸软、手脚冰凉、腹泻、食欲不振、气短等。
下面为你详细介绍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1. 四君子汤: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强肾固本。
2. 六味地黄丸:山药20克,熟地20克,白术20克,枸杞子20克,牛膝20克,丹参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益肾,补脾生津。
3. 十全大补丸:人参15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10克,山药15克,桂枝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补气养血,固肾壮腰。
4. 生脉饮:当归15克,熟地12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调补肝肾,滋阴补血。
5. 八味地黄丸: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5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牛膝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强身健骨。
6. 白芍地黄丸:白芍15克,熟地2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祛风散寒。
7. 防己茯苓丸:防己10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和中益气,利水消肿。
8. 党参、黄精、白术粥:党参15克,黄精15克,白术15克,大米适量。
将药材和大米混合后,加水煮粥,食用。
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增强肾阳。
9. 枸杞子、蛤蚧、红枣粥:枸杞子15克,蛤蚧1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现在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肝脾问题,一些肝脾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重要配方来调理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一、养肝丸1、组成:当归(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焙)、防风、白芍药、蕤仁(别研)、熟地黄(酒蒸,焙)、川芎、楮实子各等分。
2、制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温开水送下,不拘时候。
3、功效:养血补肝。
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泪,久视无力。
二、白芍菟丝子方1、组成:白芍、菟丝子、川楝子、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生熟地各10克,当归、郁金各9克,甘草3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功效:养肝益肾。
三、养肝通络汤1、组成:虎杖30克,白芍、生地各15克,乌梅、僵蚕、地龙、玄胡、枸杞子、生甘草各10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功效:养肝,祛风,通络。
四、沙参山药养肝汤1、组成:沙参、鸡血藤、生白芍药、赤芍药各30克,怀山药20克,桑枝25克,制首乌、乌梅肉、知母、牛膝各15克,麦门冬18克,牡丹皮10克,桃仁12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3、功效:养肝,舒筋,活络。
五、怀山药杭白芍方1、组成:怀山药、生甘草各15克,杭白芍12克,川楝根皮、生地、炒地榆各9克,雷丸、槟榔各6克,广木香、芜荑、粉丹皮各3克,烧乌梅2个。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3、功效:养肝健脾。
六、板蓝根白茅根汤1、组成:板蓝根、白茅根各30克,薏苡仁20克,五味子、夏枯草各15克,当归12克,蒲公英、柴胡、连翘各10克,生大黄9克,生甘草3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完。
肝脾肾不好怎么调理?【医学养生常识】

肝脾肾不好怎么调理?
文章导读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疾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是偏偏有的人不信邪,明明自己有不良生活恶习,就是不学会改掉。
就拿男人们来说,抽烟喝酒和熬夜等行为
就是伤身体的,时间长了会伤害到自己的肝脏、脾胃和肾脏。
那么,如果肝脾肾都不好了,用什么方法调理呢?
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理
一、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
1、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2、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吃过生冷油腻的东西后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的状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来缓解。
3、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对
于胃阴虚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二、注意饮食调理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
那么脾胃虚弱的病人如何调养呢?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
少吃有刺激xing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xing大的食物,生冷的食
物也要尽量少吃。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五脏调和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脏调和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的中医药养生秘籍。
一、五脏调和的概念五脏调和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调整五脏功能的平衡,达到身体的健康和谐。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当五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因此,调和五脏功能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五脏调和的方法中医药养生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调和五脏功能,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药养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食物的味道与五脏相应,可通过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调和相应的五脏。
如苦味食物有助于调和心脏功能,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肝脏功能,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脾脏功能,辛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肺脏功能,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肾脏功能。
因此,合理搭配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实现五脏的平衡调和。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工具之一。
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中医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调理五脏的功能。
例如,可选择具有安神补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心脏功能,选择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肝脏功能,选择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脾脏功能,选择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肺脏功能,选择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肾脏功能。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达到五脏调和的效果。
有些气功练习注重调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太极拳》中的五行运动、《八段锦》中的五脏调理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调和五脏功能。
4. 情志调理情志是中医药养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情绪会对五脏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过度的悲伤会伤及肺脏,过度的愤怒会伤及肝脏,过度的忧思会伤及脾脏,过度的喜悦会伤及心脏,过度的恐惧会伤及肾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玉肌散(《年希尧集验良方》):绿豆粉250g,滑骨粉 30g,白芷30g,白附子15g。共研细末。每晚睡前洗净 面部,拭干,以末敷之,晨起洗去。
• 4、润肤增白,红颜减皱
• 羊、牛、人乳;蜂蜜、鸡蛋清直接涂敷于 面部
• 方剂:
• 玉容粉:白僵蚕、白附子、白芷、山奈、 硼砂各9g、石膏、滑石各15g、白丁香1g、 冰片1g,上为细末,临睡前少许水和,搽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 砂土)各等分——活血祛瘀,散结止 痛
• (五)化痰软坚法
• 代表方剂
• 二陈汤
• 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燥 湿化痰、理气和中
• 温胆汤
• 半夏洗七次 竹茹 枳实 麸炒,去瓤,各二两 (各60g) 陈皮三两(90g)甘草一两(30g),炙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 (一)内治法 • 美容内治法是根据辩证,通过内容药
物治疗损美性疾病的疗法。 • 1、祛风法 • 代表方剂: • 疏散外风:荆芥败毒散 • 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
芥、防风、桔梗、传奇各5g、甘草3g. 水煎服。——粉刺、疣
• 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
• 怀牛膝一两(30g) 、生赭石一两(30g) 、生龙骨五钱(15g)、生牡蛎五钱 (15g) 、生龟板五钱(15g) 、生杭芍 五钱(15g) 、玄参五钱(15g) 、天冬 五钱(15g)、 川楝子二钱(6g)、 生麦 芽二钱(6g) 、茵陈二钱(6g) 、甘草 钱半(4.5g) 。——
• 2、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选 用适宜的中医美容方法,就是因地制宜的 治疗原则。
• 3、根据人们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 惯等特点,来选择适宜的中医美容方法, 就是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第二部分:中医美容方法
药物美容 食膳美容 经络美容 其他美容
一、药物美容
• 药物美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采用中药进行美容的方 法。在治疗方法上可分为内治 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 五、协调阴阳
• 人体的强健、长寿和阴阳的协调及气 血的营养滋润有很重要的关系。
• 阴阳是运动和消长的,所以,美贵在 动,动即协调。以动为要,在动中求 美的观点,贯穿整个传统美容:气功 、针灸、按摩
• 六、三因制宜
• 1、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选择适宜 的美容方法,就是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
• 2、清热法
• 代表方剂
•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 金银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 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 天葵子(6克) ——日晒疮、酒渣鼻 、粉刺
• 清热泻火:黄连解毒汤——粉刺、热 疮、日晒疮
• 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皮肤有红 斑瘀点
• 养阴清热:知柏地黄丸——黧黑癍、 祛斑、油风、皱纹
• 养血熄风:阿胶鸡子黄汤
• 阿胶9克(烊化),鸡子黄2枚(冲入 )生地黄12克,生白芍12克,茯神木 12克,炙甘草6克,生石决明15克,生 牡蛎15克,钩藤9克,络石藤15克。— —牛皮鲜、瘾疹
• 凉血熄风:凉血消风汤
• 生地30克 当归9克 荆芥9克 蝉衣6克 苦参9克 白蒺藜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 30克生甘草6克——发蛀脱发、油风
第一部分 治疗原则
• 中医美容在治疗原则上,一定要遵循中医 的理论,注意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 一、养生防衰
• 从整体观念出发,融外用品、内服方药、 药膳、针灸、按摩、气功为一炉,既注重 外用药滋养皮肤、治疗皮肤疾病,又注意 从内部以补益气血、协调脏腑;既强调药 物美容效果,又重视食物、按摩、气功在 美容中的整体调节作用。
• 方剂: • 凉血四物汤:当归 黄连 山栀 香附 槐花
川芎各3克 白芍 生地各6克 灯心30茎 • 枇杷清肺饮:枇杷叶 桑白皮(鲜者更佳)
各6克 黄连 黄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克
• 3、消肿散结,燥湿止痒
• 中医认为,面部的疾病内则多因邪气郁结 于皮肤、血脉,外则多表现有局部的红肿 、瘙痒。特别是有些久病缠绵难愈的面部 疾病,又多于湿邪有关。因此,还适当配 伍一些消肿散结,燥湿止痒的药。
• 莲子龙眼汤:莲子15克 龙眼肉10克 糯米 30克
• 仙人粥:何首乌30-60克,粳米60克,红枣 3-5枚,红糖(或冰糖)适量。
• 2、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 六淫之中,以风邪和热邪对面部美容的危 害最大,且热极易化毒入血,是血分热炽 ,导致面部疾病的发生,故祛风清热、凉 血解毒,是治疗面部疾病,使面部容貌美 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 二、欲美求本
• “本”和“标”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求本质法需要透过现象查本质,有诸内必 形诸外
•
脾虚水湿上泛→健脾化湿
•
肾虚本身外现→温水行水
黄褐斑 肝郁气滞血瘀→理气化瘀
气虚风邪外袭→固表祛风
• (1)正治(逆治)是求本的常法 • 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虚证用
补法,实证用功法 • (2)反治(从治)是求本的变法 • 见寒治寒,见热见热,
• 脾虚湿阻——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 4、活血化瘀法
• 代表方剂
• 桃红四物汤
• 熟地15克、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 克、 桃仁9克、红花6克——养血活血
• 血府逐瘀汤
• 当归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 赤 芍各6克柴胡3克 甘草3克桔梗4.5克 川芎 4.5克牛膝10克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三、病症结合
• 将疾病、证候、症状三者结合在一起 综合考虑,拟定治疗原则。
• 治疗损美性疾病必须首先解决症状问 题,即解决皮肤问题,所以必须考虑 皮肤证候和证状,而不一定治疗疾病 本身。
• 四、补泻同施
• 1、滋补五脏,补益气血
• 五脏功能正常是面部美容的根本,气血是 面部美容的物质基础。
• 方剂:
• 3、祛湿法
• 风湿蕴肤——祛风胜湿:豨莶丸
• 湿热内蕴——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龙胆 泻肝汤
• 湿热下注——淡渗利湿:萆薢渗湿饮
• 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各30克 ,牡丹皮、泽泻、通草、黄柏各12克。水 煎服,每日1剂。
• 温固脾阳——温中化湿:实脾饮
• 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 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 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 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