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万强:小米式“神文案”的3个经典案例
小米出新书--‘传说’变‘自说’

小米出新书—‘传说’变‘自说’小米出了新书--《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自此小米‘传说’变为‘自说’。
这是一部小米创始人黎万强4年来的呕心之作,雷军亲笔作序。
是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它将为您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一、创业的第一步:确定产品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创业的产品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先挠自己的痒处。
如果自己都不能真心满意,又如何去打动用户?真正在业内能做到颠覆、极致的公司往往都于此相通。
前不久我们和顺丰快递创始人王卫聊天,他说,20年前开始做快递,也是因为对当时快递行业服务不满意,那就干脆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更好的。
MIUI作为小米第一个产品,有三个节点十分重要。
这些节点是口碑传播的“故事和话题”。
“快”是第一个口碑节点,使用更流畅了。
我们从深度定制安卓手机系统开始入手,当时MIUI主要是做刷机ROM。
表面看,用户是在使用手机硬件,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操控体验,本质上还是来自于软件。
当时很多刷机软件都是个人和一些小团队做的,他们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或持续的精力来真正做好底层的优化。
我们一上来抓住“快”,优化整个桌面的动画帧速,从每秒30帧到40帧到60帧,让指尖在屏幕滑动有丝般流畅感;逐个优化主要用户痛点,把打电话、发短信的模块优化得体验更好、速度更快,比如给常用联系人发短信,一般系统要3~5步,我们只需两步。
“好看”是第二个口碑节点。
那个时候,相比苹果,安卓系统的原生界面算是难看了。
我们先优化程序让系统更快,大概三四个月后开始做“好看”。
一年后,MIUI的主题已经到了可编程的地步,如果你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主题可以做得千姿百态。
MIUI在手机主题这个点的产品设计上,论开放性和深度,整个安卓体系我们是做得最出色的。
“开放”是第三个口碑节点,我们允许用户重新编译定制MIUI系统。
这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开放性就让很多国外的用户参与进来,他们自己发布了MIUI的英语版本、西班牙语版本、葡萄牙语版本等。
黎万强8000字长文说参与感2.0:没有温度感必死

黎万强8000字长文说参与感2.0:没有温度感必死小米手机成功的三大因素是什么?黎万强的答案是:第一是参与感,第二参与感,第三是参与感。
懂得了参与感的秘密,你才能真正了解小米新营销的真相。
这是阿黎在微创新总裁营第6期的主题演讲,很干货,也很接地气,花了3个小时详细揭秘小米是如何打造参与感的。
这种参与感有三个维度:第一,用户参与营销活动;第二,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第三,用户参与公司的内部管理。
在小米内部,有三个词也经常被提及,算是参与感的延伸:1、温度感。
没有对一线的温度感必死,为了保持温度感,以前雷军、黎万强等创始人要保证每天在论坛上1个小时,现在每天再忙也要保持在论坛上十几分钟。
2、直接可感知。
千万不要把噱头当痛点。
3、少做事。
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温度感的分割线:口述:黎万强小米联合创始人整理:创新派记者龚进辉编辑:庞龙彪“在一线的同事如果没有这种温度感的时候,你没有泡在这个池里面去做产品的话肯定是死掉了。
” 10月23日,在微创新总裁营第6期现场,黎万强用3小时深度讲述小米新营销和用户体验创新的秘诀:《参与感2.0》。
为了保持温度感,以前雷军、黎万强等创始人要保证每天在论坛上1个小时,现在每天再忙也要保持在论坛上十几分钟。
黎万强首次总结小米式营销内部心法:参与感的38法则:3大基础:1、定位用户群体。
2、以社区为基础。
3、以内容营销为核心。
8项注意:1、说人话。
2、别跑偏。
3、别撑着。
4、接地气。
5、别动摇。
6、要死磕。
7、有特权。
8、一起搞。
以下为黎万强口述:基础1:定位用户群体第一,最核心的是你要去定位用户群体,在定位用户群体的时候越精准、越小越好。
我发现,企业在做第一个新产品的第一步的时候,最好把原点收缩得越小越好。
不论从革命传统,还是从哲学或者宇宙学来看,所有的引爆都是从一个原点开始的。
毛主席也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所以在定位用户群的时候,最忌讳的是你一开始就找了一个很大的定位,找一个很广泛的用户群。
【精品策划】小米“神文案”的3个经典案例

公司简介 商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节日庆典 新品发布会 创业融资 项目介绍 模板 策划 项目汇报 市场营销 活动策划 工作计划 策划书 营销管理 节日策划 推广策划 策划方案 商务策划 工作汇报 企业报告 企业宣讲 校园宣讲 总结报告 总结汇报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模板 教育教学 教育培训 教学课件 主题教育 班会育人 教学计划 班会 课件 教学研究 模板 家长会 思想教育 小学教学 中学教学 大学教学 幼儿教学 小米“神文案”的3个经典案例 2019-2020版 内部资料 注意保管×ד神文案”的3个经典案例我经常在内部讲,××做的是口碑推荐,我们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其实你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
你向朋友推荐的时候,肯定不会讲“××手机卓尔不凡”,对吧?×ד神文案”的3个经典案例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卓尔不凡”,这是我们在诸多广告中最常见到的词,却是××内部策划会议上经常被批判的一个词汇。
我经常在内部讲,××做的是口碑推荐,我们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其实你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
你向朋友推荐的时候,肯定不会讲“××手机卓尔不凡”,对吧?同事给我很多案子,我的第一句很多的时候是:不要这么扭扭捏捏的,能不能简单直接点。
很多企业在设计上,第一个陷阱就是玩虚的,这套设计你觉得用在你的产品上挺好,用在别人身上也挺好,看起来很潮很炫,想展现品牌高大上,简单说就是“要画面”,觉得用在哪儿都挺好,但就是不抓心。
第二个陷阱就是经常把噱头当卖点,没有把产品那个最大的点、最本质的点讲清楚。
分享几个××做产品海报的思考过程,大家看了就懂。
《参与感》——黎万强

《参与感》黎万强1、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
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
2、小米的核心点:把用户当朋友,重视用户参与感。
(每周快速迭代)(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全员客服、全员营销,从公司员工抓起”3、互联网的思维就是口碑为王:2008年雷军提出“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4、谷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5、不少淘品牌的崛起也是依靠口碑传播:韩都衣舍(女装)、御泥坊(护肤面膜品类)、三只松鼠(坚果品类)。
6、信息传播的三大转变: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7、社会化媒体平台下,信息传播扁平化,速度提升千百倍。
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坚定以口碑做传播,要善用社会化媒体。
8、小米营销实属口碑营销9、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产品;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关系链:用户关系。
10、用户购买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小米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满足年轻人“在场介入”的心理需求。
11、构造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12、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产品战略),做粉丝(用户战略),做自媒体(内容战略)。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13、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互联网上最好的产品开发模式是用户模式,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微软的开发模式“3110”即每3个工程师就要配1个产品经理和1个测试,但用户参与和声音基本为0。
前面三个数字不管放大多少倍,代表用户的这个数字还是零。
14、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15、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确定为谁设计、好看、好用(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明确目标客户群。
雷军的极致原则,农资人怎么做?

雷军的极致原则,农资人怎么做?作者:暂无来源:《营销界·农资与市场肥料版》 2015年第2期——读《参与感》有感文/夏令赢最近—直在看《参与感》,有关小米内部营销的,是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编著的。
主要描述的是有关小米用户体验和设计的—本书,今天就我理解的有关小米产品篇里面的极致原则和朋友们分享下。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如果把产品做到极致,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迷信灵感。
所谓大师或灵感只是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其实才是刚刚开始,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从这里慢慢的了解小米。
刚开始发售的是小米H2,为什么是2呢,原来是l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标准,取消了1的发布,为了极致的用户体验才完善的2。
小米的极致体现在包装盒子,是小米经过6个月的设计,30多个版本的修改,1万多个的样品试验,才确定下来的,由于这个包装还成就了两个人,盒子兄弟。
小米团队的极致体现,可以从一个故事上表现出来:2013年4月9号的发布会,小米团队从8号晚上彩排到9号的凌晨l点,怕在9号开始的环节出现错误。
发布会的前半个小时,80%的参会者基本上到场了,突然人群中有一阵骚动,原来是雷军提前到了会场,他穿过人群走到前台,对负责文档的设计师说:“在昨天修改的基础上,还有几个地方我们再改改。
”黎万强对雷军说:“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
”对农资人的启发小米团队,雷军领导的极致的团队对我们现在农资人有什么启发呢?敢想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下乡拜访客户时就听到有客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欠款多,钱不好要;大家想想现在还在想着以前怎么怎么,现在抱怨着,能好做吗?时代早就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一天一个样,你说你再不改变,或者改变的步伐比较慢,你的生意能做吗?所以我们要敢于突破现有的农资销售的模式和格局,想不一样的发展,想新奇特的方法改变,从产品到推广方法再到销售方法,再到技术服务创新,彻头彻尾的改变。
黎万强:小米曾经4个“逼疯”的时刻

黎万强:小米曾经4个“逼疯”的时刻来源:金错刀虎嗅“逼疯”,这个关键词是8月20日《参与感》媒体沟通会上的一个关键词。
“逼疯”也是小米内部用语,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
我跟阿黎对话的主题不是参与感,而是参与感的后台——逼疯。
深度拷问一下阿黎这3年做手机最“逼疯”的经历。
以下为黎万强口述:2011年:最逼疯的是3000万预算被雷总砍了2011年8月我们要发布手机,之前没有做过任何市场宣传,都在做MIUI的研发。
2011年决定开始做手机和小米网,当时想找一个手机和营销的负责人,但和雷总研讨后觉得不合适,我说让我来做吧。
雷总让我提市场方案,当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凡客,我们要学习凡客的先进经验,所以就做了一个3000万路牌的方案,结果被雷总全盘否定。
他说我们能不能像做MIUI一样不花一分钱,把手机也做起来。
当时内部开玩笑说雷总出的是智力题,其实雷总希望我们靠口碑来做产品,不能做广告,我们只好逼自己做新媒体。
小米刚成立时,我们就考虑不开实体店,而是自己做电商。
这是从长远角度考虑,因为小米量做大以后,自身需要很大流量,而且要做自主品牌,如果到第三方平台,后路可能被拦死。
2011年6月决定做小米网,8月发布小米手机,第一台手机不是从仓库发出,而是在小米办公室发出,当时整个仓库就设在会议室,角落里都是包装盒。
9月发出第一批工程机,10月租用凡客一千平米仓库,当时我们认为每天能发出一千单就不错,但9月5日第一次预定就拿下30万订单,小米第一次做电商的节奏实在太快。
其他电商一两年做出的成绩,我们只用了6个月。
2012年:最逼疯的是15万台的小米青春版2011年8月我们发布小米一代,双核1.5GHz;2012年5月发布青春版,双核1.2GHz。
其实青春版才是我们准备在2011年8月发布的产品,因为高通突然升级了平台,为了抢占这个制高点,我们决定把原定“一代”的青春版放在仓库里,当时库存有17万台之多。
小米一代发布半年之后,我们打算清理17万台的库存,当时我们面临两个压力。
有关黎万强《参与感》的背后:那些没说的话

有关黎万强《参与感》的背后:那些没说的话小米《参与感》这本书,从产品、品牌、服务、设计、新媒体几个角度,阐述了“参与感”的神奇力量,让我们见证了小米的成长历程,解读了参与感三三法则,解密了许多小米内部的小故事和小细节。
让我们了解了小米一路走来,品牌成长的点点滴滴。
听一个人说话,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听他没说什么。
笔者读完这本书后,浮想联翩,试图去挖掘了一下这本书背后,那些没说的话.....小米品牌逐步被认可就是很好地培养和利用了用户的“参与感”。
我们知道,品牌包括标识、信任和用户价值。
早期的米粉应该都很清楚,小米1其实存在很多问题,然而用户并没有最终抛弃它。
用户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也是产品设计开发的参与者,亲身融入到了产品品牌的成长中,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小米最终走出了一条新路,成为社区商务的标杆,其中,通过用户参与而培养的信任值,是小米品牌培养中的重要因素。
虽然,很多人抨击小米模仿、抄袭苹果的产品设计和业务模式,但是,小米在用户关系上已经超越了苹果,它成功构建的用户社区是苹果无法比拟的。
这个社区不仅是一个屏蔽同行的壁垒,不仅是一个数字生活化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能够创造顾客的发展源。
这一切都围绕的核心就是:用户真实的“参与感”。
新的商业模式下,小米赢在了强、快、有效的执行力上。
看完这本书,笔者发现:小米的一些理念、思路和模式,并不是小米最先提出来的。
一些知名的公司也提过,也做过,但是最后小米获得了成功。
正如10000个人有想法,1000个人进行了尝试,100个人坚持了,10个人坚持很久,只有一个人执行有力、坚持到底,所以成功的路上才不会拥挤。
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独特的“橙色星期五”互联网开发模式,“先做忠诚度”的品牌理念,快速而有效的客服响应,简单直接的设计等,无不体现在其“执行力”上。
归根结底,小米公司在团队建设、企业文化、产品理念等方面,都对人进行了“解放”,也为执行力创造了环境。
从洗脑到激发:读黎万强的《参与感》

从洗脑到激发:读黎万强的《参与感》中秋在家,读完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新书《参与感》。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在研究小米粉丝团营销,想把这本书当做资料来读的,对这本书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期待。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还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消息,问为什么黎万强这么忙还有时间写书,调侃这本书是不是有人代笔。
等我读起这本书来,则完全被吸引进去,被书中的很多观点所触动。
黎万强是设计师出身,所以这本书的文字直白,几乎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都是一些大白话,但是却能够把一些很前沿的道理讲的很清楚,让人很信服。
我虽然没见过黎万强,但从这本书里来看,黎万强在小米的身份类似于分管营销的VP,所以小米粉丝团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幕后推手很可能就是是黎万强。
无论是小米手机的广告,小米手机的每一次营销活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小米手机的每一页PPT,也都带有有阿黎的痕迹。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黎万强,在这本书中没有总结出复杂的理论,但是设计师出身的他有着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让他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分化断裂的时代里,能够带领小米手机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以至于摸索出一套被人纷纷效仿的小米模式。
这本书的主要理论,就是他不断强调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在黑马哥看来,这个三三法则,不外乎营销的三个要素:内容、渠道、激发机制。
先说内容。
对于小米手机而言,写的每一条微博、编辑的每一条微信图文、策划每一次活动、每一个产品广告、每一场产品发布会甚至每一页PPT,都是在社交网络以及其他社会化媒体传播的内容。
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即营销,小米手机推出的每一款爆品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网友口碑相传的主体。
再说渠道。
对于书中所说的吸引粉丝,构建粉丝团,在社交网络上做自媒体,其实还是自建传播的渠道。
在粉丝团营销模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媒介都是要购买的,无论你是做电视广告,还是报刊广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万强:小米式“神文案”的3个经典案例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雷军亲笔作序,揭开了小米4年600亿背后的理论、方法和案例。
该书目前在微博、微信引发火爆讨论,杨澜、李静、王凯、雷军、周鸿祎、蔡文胜、庞升东等大咖都纷纷推荐,近期已经迅速成为现象级热书,一口气连拿十二个图书排行榜冠军。
小米的文案,连一向唱反调的周鸿祎都夸奖,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本文选取小米文案出炉内幕,分享给读者。
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卓尔不凡”,这是我们在诸多广告中最常见到的词,却是小米内部策划会议上经常被批判的一个词汇。
我经常在内部讲,小米做的是口碑推荐,我们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其实你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
你向朋友推荐的时候,肯定不会讲“小米手机卓尔不凡”,对吧?
同事给我很多案子,我的第一句很多的时候是:不要这么扭扭捏捏的,能不能简单直接点。
很多企业在设计上,第一个陷阱就是玩虚的,这套设计你觉得用在你的产品上挺好,用在别人身上也挺好,看起来很潮很炫,想展现品牌高大上,简单说就是“要画面”,觉得用在哪儿都挺好,但就是不抓心。
第二个陷阱就是经常把噱头当卖点,没有把产品那个最大的点、最本质的点讲清楚。
分享几个小米做产品海报的思考过程,大家看了就懂。
案例一:小米手机就是快
在小米手机2发布之后,我们需要输出一张给框架广告的海报。
2代手机核心卖点是性能翻倍,全球首款四核。
所以在海报表达上倾向突出高性能的特性,“快”是核心关键词。
文案
有“唯快不破”、“性能怪兽”等十几个方案,但最后我们选择了“小米手机就是快”。
主要是够直接,够大白话。
广告的信息输出是需要编码的,到消费者那里需要解码,然后中间会有干扰和耗损,所以最有效的是编码简单,解码直接,保真度最高。
案例二:小米活塞耳机
做耳机的营销很难,因为耳机是很专业的东西,比如你要说音质,音质本身没法用图文精确描述,我们翻遍了市场上几乎所有耳机的营销案,发现都说得玄乎其玄,一般都说所谓“高频突出,中频实,低频沉”。
小米第一次做耳机,你再讲这些东西,第一是跳不出原来的路数,第二恐怕你没别人讲得专业。
当时担任这款产品策划的是一个刚从广告公司过来的小伙,他身上有些传统广告文案操作的习惯。
一开始提出一堆名字大多都是“灵动”、“灵悦”之类,我觉得有点烂大街,相近名字在各大品类的商品中毫无辨识感。
我们需要更简单直接的东西。
我们从音腔形态和发声单元外表上找到了出路,外形像活塞,那我们就以此命名叫“小米活塞耳机”,活塞给人感觉也有动力感。
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
卖点定义分为两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
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记得住,如果你说三到四个就等于没说。
二级是辅助描述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
如何找到小米耳机的一级卖点?我们耳机的产品团队有顶级的供应链和制造工艺经验,我们想到了从“工艺”环节突破来讲“音质”。
我们要给用户传递的关键是品质感,其中包含了工艺、用料和包装三方面。
工艺的话题,我们特别想说这个音腔是一块铝锭整体一刀成型。
在用料方面,我们讲军用凯夫拉的线材。
第三个卖点,我们策划的同学原本想说的是多彩绕线器,但很多用户没有用过,
所以我最后建议还是使用“礼品级包装”,概括了绕线器以及特别精致的包装盒等。
列几个当初的候选文案。
一级卖点方案1:灵感来自于F1活塞设计。
被否:描述太虚。
一级卖点方案2:航空铝合金一体成型的音腔。
被否:这是二级卖点。
二级卖点方案1:奶嘴级硅质,柔软舒适。
被否:不是卖点,是噱头。
最后卖点定的是——小米活塞耳机,99元听歌神器。
活塞耳机的卖点,一开始总结了12个,一路PK,后来变成了7个,再否定,到最后只剩下了3个。
这是一个去繁从简的过程。
其实我们的方法论也够简单,想想怎么跟朋友推荐?你肯定不会乱飚广告修饰词,而是直接简明说最重点的要素:使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音腔所以音质好,军用标准的凯夫拉线材用料好,礼品包装高大上,还只卖99元,买个包装都值了。
实际上,见过这款产品的人几乎都能把三个核心卖点背下来。
案例三:小米移动电源,10400毫安时,69元
这是10400毫安时小米移动电源的产品文案。
一开始,我们的策划团队想说明它小身材大容量,也试图强调1万毫安时能够让手机续航多久。
甚至,还有一些没节操的描述方案,比如“不但大,而且久”之类的,但都被我否掉了。
第一版:小身材,大容量。
被否:太虚了,就是大家不可感知,到底多小多大还要去想,还要想多一层。
第二版:重新定义移动电源。
被否:太虚了。
本质上来讲我们没有重新定义,容易盖上一个很大的帽子。
第三版:超乎想象的惊艳。
被否:太高大上,不抓心。
第四版:最具性价比的手机伴侣。
被否:不够直接,不知道是干吗用的,手机伴侣第一时间甚至会想到WiFi。
第五版:一掌之间,充足一天。
被否:充足一天,没讲出差异点。
第六版:小米最来电的配件。
被否:配件第一时间会想到手机壳。
第七版:69元充电神器。
被否:“神器”这个词曾在红米和活塞耳机上用过,如果再用就是一种很偷懒的做法,我从根本上就排斥它。
这样一路PK下来,后来我就说我们干脆就写它的大小、价格就完了,这是最直接的。
最后,定的一级卖点是:10400毫安时,69元;二级卖点是:LG、三星国际电芯,全铝合金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