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

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

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

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

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

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

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

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

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

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

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

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

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形式

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形式

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形式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形式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其独特的植物配置形式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园林环境,更多的是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的意义、分类、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园林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植物配置的意义中国传统园林以“林、池、亭、台”为基本布局,而其中所使用的植物,更是在布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配置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装点园林环境,更是园林主人对自然的理解与体现,以及对园林文化的深刻思考。

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多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禅意境界,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植物配置也是为了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通过对植物的精心设计和布局,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还可以折射出园林主人的个性和品味,从而彰显主人的高雅与典雅。

二、植物配置的分类根据园林的不同风格和布局,植物的配置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通常可以分为“山石、树木、花卉、竹木”四大类。

其中,“山石”指的是园林中的假山、山石等园林景观,其搭配的植物主要为松树、柏树等。

树木则包括了各种树种,如梅、榕、柳等。

花卉则主要是指一些美丽的花卉植物,如牡丹、菊花、桂花等。

而竹木则是指园林中的竹子和其他木本植物,它们在园林中起到了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作用,植物的配置需要考虑到其生长习性、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因素,从而达到最佳的植物配置效果。

三、植物的选择选择植物是植物配置的关键,不同的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

园林主人需要根据园林的风格与布局,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来进行植物配置。

一般来说,园林中的植物种类通常包括了树木、花卉、竹木和山石。

树木是园林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它们可以营造出一种安逸、恬静的氛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Superficial discussion about layout of ecological water landscape and the ideas of planting disposition from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ongFei,HuangMinyi,Chen Lei,SunHao,JiangYunsen,HuangFajian
2.2中国古代园林植物应用特点
2.2.1符合植物生态习性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美学基础,造园和绘画是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反映在山水画上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然的摹写,讲究“源于自然”,而后“高于自然”。在表现出对植物种植生态环境的考虑,其露根画法如是说:“树生于山,土厚者多藏跟,若嵌石漱泉于悬崖千仞铁壁万层之地则含牙古书,每多露跟”[5]。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长在岩石上的植株,由于土层浅,营养条件受限,故树形多蜿蜒曲折,甚至露根,显现遒劲的姿态。应用于园林中,树木与山石配置,不可以选择树体通直的植株,因为它既不符合自然的规律,也不符合审美的情趣[6]。园林植物配置中,岸边植柳,高山栽松,水上放莲等等,都有对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考虑,也是对不同植物对生态条件有不同要求的科学认识。这都体现了造园与绘画是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当然以协议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山水画主要表现出一种提炼过的审美体验。山水画体现了创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表达了对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怀和尊重,值得令人借鉴[7]。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Landsca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arden Art; Class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ing Disposition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其特点之一就是植物配置的精
心设计。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注重四季变化。

根据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四季
各有特色,所以古典园林一般采用四季常青和落叶植物交替搭配的方式,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景致。

春季常见的花卉如梅花、桃花和杜鹃等点缀园林,夏季常见的植物如竹子和荷花等为园林增添清凉和雅致,秋季的菊花和枫叶让园林呈现出淡雅的秋意,冬季则以松树和梅花等落叶植物为主要景观,营造出寂静而清冷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古典园林一般采用
自然山水、树木、花草等元素进行布局,但同时也注重人为的修剪和雕塑。

这种人工的介入是为了强调植物的品种、形态和颜色,以及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园林能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们带来宁静、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意境的营造。

古典园林通过对植物种类、组
合和摆放方式的精心打造,以及与建筑、水景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这种意境可以是山水的宁静与壮美,也可以是季节的变幻与流转,又或是情趣的幽雅与浪漫。

通过植物配置的巧妙组合,中国古典园林成功地营造出了让人沉浸其中、陶醉其中的独特氛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包括四季变化的精心安排、自然与人工的
和谐统一,以及意境的营造。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追求和人文思想,使得古典园林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doc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doc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见彩图)。

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

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

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

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

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

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

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02
运用效仿自然手法造景
现代城市休闲类景观也经常借鉴古典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在植物配置上注意植物的自然形态,让观赏者在城市植物 景观中更多地感受自然。
03
运用单一植物题材
古典园林中使用单一品种植物造主题园的手法非常常见, 比如圆明园的曲院风荷、梧桐树屋,拙政园的枇杷园等, 这一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也经常运用,运用传统手法比较 成功的案例有襄阳的中华紫薇园,还有北京的紫竹院公园 里面的风荷夏晚、竹院春早等等。
以植物的
和生长习性为前
提,模拟、仿照自然,致力于创造
出人工自然。另外,在景观的组织
方面古人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方法,如利用借景将自然山川纳入
园中,或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手法,造成视觉错觉,即使是在很
小空间中,也可以利用“三五成
林”,创造“咫尺林”的效果。
如图1-1 沧浪亭周围均衡配置有五六株大乔木,更显山林之清幽,古亭之韵味。 如图1-2 庭外大乔木即可打造“山林”的景观意境,这种“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景手法确实是精妙。
02
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植物和山石的配置也常常出现在古 典园林中,这种配置又分石包土的 假山和土包石的假山。
土包石的假山是山石外部包裹着厚 厚的土壤,在此基础上种植植物, 植物配置常采用混交的种植方式, 人工痕迹不明显,旨在营造出像是 自然山林中的景观,比如拙政园"放 眼亭"中的假山,还有艺圃的假山等。
01
视觉上
古典园林为了让园子在四季都可以有视觉美感,所以在植 物配置上非常注重植物四季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会改变园 林中的意境,并给人不同的的感受,而这些一般都是通过 以植物配置为媒介发挥其作用的。
花木配置按高度、花期时间和植物颜色来搭配,使园中有 四季不谢之花。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原则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 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 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体形环境,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树木, 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 情趣幽逸。

“石本顽, 有树则灵。

”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 画面才有气韵。

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 树借山而为骨, 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 山不可乱, 须显树之光辉。

”从山与树两者之间的关系,把配置原则作了很好阐述。

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 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 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 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 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

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 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

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

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 创作出“咫尺山林, 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 依仗于植物的配置。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审美特点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

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

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色(一)植物配置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花木的应用往往较少考虑生态功能,而是着重利用其审美价值。

园林植物个体的姿态、色彩、香气、风韵及花木群体组合形成的风景美、田园美能够产生使人愉快的效果;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四季的更替,园林花木还在不断变化着形象、色彩,形成丰富的迹象景观,这些特点在园林中形成了视觉、嗅觉与听觉等诸多方面的美感,成为古代园林设计者乐于应用的主要着力点。

古典园林凭借花木配置创造出生机盎然的“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美景,融入造园家的笔触和个人风格创造出借景抒情的艺术美境界,将花木人格化,进而表达出认得思想、品格、抱负等理想美的境界。

古典园林以花木为主题、主景的实力很多。

苏州的拙政园31景中有24景以花木为主景,其中“十八曼陀罗花馆”以传统的名种山茶花“十八学士”为主要观赏对象,其主景的确定已经上升到种类欣赏的高度;“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小山丛桂轩”、“殿春簃”分别以柏树、罗汉松、黑松、慈孝竹、桂花、芍药为主景;无锡梅园则是以梅花为主题的专类园,扬州个园是以珠子为主景的私家花园;扬州瘦西湖则利用地形进行花木栽植,形成了平坡小板、丛林曲水、烟渚柔波、幽静古朴的典型境遇;苏州沧浪亭未入门便有“花木泉石之胜”,门前曲水回环、池岸山石嶙峋、古木苍翠、夭矫古拙,使沧浪亭掩映在林木之中,成为风景如画的园林景观。

拙政园案例1、海棠春坞竹子海棠种植海棠、竹等,并以海棠为主要观赏对象。

此外,还在院的东南角植高大榆树一株以作点缀2、绣绮亭香樟黑松位于山石之上,较大的五株乔木按近大远小的原则配置,从而保持了不对称的均衡。

3、雪香云蔚亭腊梅位于园的中部的一小丘上,周围除有几株高大乔木外,还种植了许多腊梅,每当岁寒之时,斗雪的腊梅开得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为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玉兰桂花共有乔木两株,一大一小,分列左右两侧。

大者为玉兰,是院内主要观赏对象,小者为桂花,起烘托陪衬的作用5、拙政园听雨轩庭院桂花树芭蕉院内一角遍植芭蕉,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渲染雨景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常绿的有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榉,朴、糙叶树、槐、枫杨、臭椿,楝、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

其中枫杨生长较速,枝干盘曲,树冠有浓荫,容易形成葱茏的佳境,园中应用颇多。

1.藤蔓类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

因其习性攀缘,故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

常绿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匍地柏等;落叶的有紫藤、凌霄、爬墙虎,葡萄等。

其中紫藤除攀缘外,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

木香花千枝万条,香馥清远,园中颇喜采用。

2.竹类性喜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姿态挺秀,经冬不凋,与松柏并重。

由于生长快,不择阴阳,墙根池畔,皆可种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箬竹、石竹,观音竹、寿星竹、斑竹、紫竹、方竹、金镶碧玉竹等。

其中象竹竿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绿意盎然。

箬竹叶阔,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

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阴屋隅,或用以填补空白,遮挡视线。

3.草本与水生植物类
草本植物常见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蝴蝶花)、紫萼、玉簪、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
秋葵、鸭趾草、虎耳草等。

其中芭蕉多植于庭院,窗前或墙隅,姿态扶疏,绿荫如盖。

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

4.长江以北地区常用园林绿化树种有:白杄、雪松、五针松、黑松、侧柏、十大功劳、南天竹、广玉兰、构骨、山茶、桂花、女贞、银杏、垂柳、桑树、构树、厚朴、腊梅、金缕梅、檵木、悬铃木、喷雪花、麻叶绣球、绣线菊、火棘、石楠、海棠花、樱花、榆叶梅、郁李、合欢、国槐、刺槐、臭椿、苦楝、丝棉木、栾树、无患子、青桐、红瑞木、山茱萸、丁香、梓树、接骨木等等。

乔木:雪松、黑松、苦楝、银杏、国槐、桂花、杨树、柳树、栾树、无患子
灌木:地柏、南天竺、绣线菊、火棘、女贞、红叶小檗
开花植物:梅花、樱花、月季、腊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