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什么选唐僧做领导

合集下载

如何管理孙悟空

如何管理孙悟空

如何管理孙悟空?如何管理孙悟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观音菩萨手下的工作团队。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师徒四人的人际互动,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人在工作中团队建设中的一些特点,不妨略作分析。

1.为什么选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领导?--中国人如何选择领导当初确定下西行取经这个项目的时候,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来达成取经大业。

虽然如来与观音同属西方人物,但在《西游记》作者的笔下,显然更具备东方人思维的特点。

在选择团队领导时,负责实践操作的观音菩萨突出表现出了中国人在确定领导者时的操作模式。

管理学的研究发现,西方人在确定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能力、仁爱和诚实。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应该是孙悟空。

很明显,孙悟空作为当年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从个人能力角度来看,是四人之首的。

而仁爱和诚实其实从人才测评的角度来看,难以实操测量和评定,个人之间比较起来也是难分孰优孰劣。

但是,在选择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时,观音菩萨的思维方式明显是中国式的,她毫不犹豫地将领导者的位置给了唐僧。

原因何在?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在选择领导者时所考虑的重点依次不是能力-仁爱-诚实,而是忠诚-关系-能力。

简言之,中国人在选择领导者时,首先考虑的属下对上级领导是否有一个忠贞不二的依附之心,然后,再看他是否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才想到他的能力如何。

与孙悟空比较,唐僧的业务能力简直等于零;而人际关系也不见得更好,(要知道,当年孙悟空在玉帝那里当差的时候,已经建立了比较浓密的关系网的,这也极大便利了自己取经途中工作的开展)。

唐僧的长处在于对于取经事业的执著,对于上级领导的衷心。

这一点,孙悟空是难以比拟的,而这又恰恰是观音菩萨选择团队领导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对于另外人等,唐僧对领导的忠诚度无可比拟,他不论真假,见庙烧香,见佛叩头,处处体现出对上级部门权威的尊重。

西游记中的领导智慧

西游记中的领导智慧

《西游记》的领导智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受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把唐僧师徒四人当作一个成功团队看待。

其实,他们四人的经历对现代领导科学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1.领导生态就个人而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相对的,除了最顶层领导和最底层员工,其余的都是双面的角色,即是在上级面前,自己是被领导者;在下级面前,自己就是领导者。

因此,相对绝对的领导者是最顶层领导者,相对绝对的被领导者是最底层员工。

1.1领导者《西游记》里董事会——如来佛、观音菩萨……他们提出了战略目标,成立了西游公司;总裁(CEO)——唐僧(以下简称“唐总”),最大的特点是服从董事会管理,有着坚定的信念 “一心向佛”。

唐总虽然软弱无能,人妖不分,真伪不辨,但他是取经队伍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个能带好整个团队并顺利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的领导者。

这是因为他一心向佛,胸怀众生,为追求心目中的理想,心诚志坚,百折不回,更重要的是他有让徒儿们乖乖听话的本领。

这正是领导者带领团队成功所最必须的素质。

试想如果让孙悟空或者猪八戒当领导,恐怕早就散了伙,一个回花果山当了猴王,另一个回高老庄做了女婿。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领导者如来和观音在职位安排时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

1.2被领导者西游记里被领导者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他们各有其独特的本领。

孙悟空用我们现在的说法,他是这个团队里当之无愧的核心员工,承担了取经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且可以说没有他可能就无法取回真经。

而且老孙的人脉也非常广,当自己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会去天上找朋友帮忙,应该说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很高,但是就是爱美被唐总套上一顶帽子,从此就身不由己了。

可见唐僧深知对孙悟空的管理,对于老孙来说,成佛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物质激励他也是不怎么在乎的,毕竟他是一只天上什么东西都见过的猴子。

对于他,按照马斯洛去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这两个基本的,他是完全能够满足的,他只是追求自我实现。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听着熟悉的旋律,看到精美的画面,咱们都知道这是老少都喜欢的电视剧《西游记》。

【边讲边播放西游记片头】对于《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我们都非常熟悉,其师徒四人唐僧能力最弱,与其他三人相比,可谓手无缚鸡之力,是被保护对象,却贵为四人中的领导核心。

何故?这就要从领导品质理论说开来了。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作为团队的核心,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特长,避免内耗,使1+1>2。

因此,核心的个人能力未必胜过其他成员,甚至可能是最弱的,但他具有难以替代的协调能力和凝聚力,具有作为领导者的品质——如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进取心、领导意愿、诚实与正直、自信、智力、工作相关知识、高超的驭人能力等等。

唐僧之所以能当领导,是因为他目标坚定。

我们都知道,在取经途中,猪八戒是动不动就嚷嚷散伙,孙悟空也中途撂挑子回过花果山,唯独唐僧,有N次被妖精捉去,煮他的大锅都架好了,命悬一线,但是他却从来没说过:算了吧,我不干了。

用现在的话讲,到西天求取真经,这对于他来说不是做一件事,而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求取真经成为了他执着的追求。

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决定了他虽然没有任何降妖除魔的本领,却可以让徒弟们跟他走。

“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老总不坚定,员工心里肯定打鼓;老总多变,别指望员工忠诚。

但是,具有这样的禀赋就一定能当领导,一定能当好领导吗?恐怕也不尽然。

唐僧能当领导仅仅凭他比别人有信仰,意志坚定吗?我认为不是。

很多人当然也包括不少老总忽略了的一个事实,唐僧可是会念“紧箍咒”的,换言之他是有驾驭下属的手段的。

唐僧能领导四位徒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团队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也非常明确而又现实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激励下属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有眼前的利益,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远在两天的目标,而职员短时间内却得不到好处,这样的目标很可能变成海市蜃楼;相反,如果只有眼前的小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大目标,团队中的成员得到眼前利益后,就可能另谋出路,使团队很难稳定。

唐僧、政治学与管理角色

唐僧、政治学与管理角色

唐僧、政治学与管理角色——《西游记取经团队的管理学解读》蔡曾摘要:从《西游记》出发,阐述《西游记》背后领导者对于领导者担任的现象,反映出其中的管理学和政治学问题,并且结合现实的例子,对于明茨伯格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书中讲述唐三藏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多数学者认为《西游记》始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东亚地区家传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耳熟能详。

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

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与红孩儿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一般认为《西游记》取材于玄奘西游的故事。

”以上是维基百科对于《西游记》的介绍,是一种看似合理的现象。

但是这不能解释,为甚么唐僧而非孙悟空,作为取经的领导者呢?孙悟空,破石而出,因携万千小猴有栖身之所,而被尊为美猴王,带领小猴子,生活安逸悠游;后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持金箍,闹天庭,斗太上老君,战玉皇大帝,终不敌如来佛祖,受困于五指山下,待唐僧解救,开始漫漫西行路。

悟空本领高超,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讲人言、行人礼,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七十二般变化,得筋斗云之本领。

孙悟空猴面人心,纵使唐三藏是非不辨,自毁长城,逐走悟空,然则悟空仍然暗中相助,不离不弃。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为什么武功最高的孙悟空不是领导者?就性格而言,孙悟空的争强好胜、性急如火,自知本领高强,目无一切,武力解决一切,性情暴躁,很难用最佳方法解决面对的困难,这也是唐僧屡次念起紧箍咒的原因。

孙悟空不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秉性,见恶即除,逢妖必剪,虽服法门,依然无所畏惧,若不是观音暗授唐僧以真言,勒之以紧箍咒,他何以会安稳地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取经队伍每个人的作用

取经队伍每个人的作用

取经队伍每个人的作用
在《西游记》中,取经队伍的每个人员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是
对其中几位的主要成员作用的简要说明:
1. 唐僧(玄奘法师):作为取经队伍的领导者,唐僧的主要作用是制
定目标、制定计划、指引方向和坚定信念。

他具有深厚的佛法知识,
但时常受到妖魔鬼怪的诱惑和困扰。

2. 孙悟空(孙行者):孙悟空是取经队伍中的主要战斗力量,他拥有
强大的神通和变化能力,能够保护大家免受妖魔鬼怪的攻击。

他机智
聪明,善于解决各种难题和危机,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3. 猪八戒(猪刚鬣):猪八戒是取经队伍中的喜剧角色,他性格憨厚、贪吃好色,但实际上他拥有一定的神通和战斗能力。

他经常在队伍中
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同时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些幽默元素。

4. 沙僧(沙悟净):沙僧是取经队伍中的忠诚成员,他性格沉默寡言,但能力出众,擅长战斗和保护。

他通常在队伍中负责保护后方的安全,为其他成员提供支援。

5. 白龙马(白马):白龙马是取经队伍中的交通工具,他能够载着大
家快速移动,尤其是在长途跋涉中,他的作用不可忽视。

总的来说,这些成员在取经过程中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作用,共
同完成了这项艰难的任务。

《西游记》中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

《西游记》中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

西游记中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尊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故事中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人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和挑战。

这些角色展示了卓越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团队合作与配合默契在《西游记》中,主要角色之间展现出高度配合和默契,共同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

他们互相支持、信任与帮助,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团结一致。

例子1:战胜妖魔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角色之间密切配合,通过各自的技能和优点,成功地击败了众多妖魔。

孙悟空以其卓越的武艺应对强敌,猪八戒以其勇敢无畏的个性冲锋陷阵,沙僧则以智谋指引整个团队。

每个角色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补充,最终协同完成了任务。

例子2:共同面对困难在旅途中,孙悟空等人常常受到妖魔的袭击和其他种种困难的阻拦。

但是他们总是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

无论是面对恶势力还是心理煎熬,他们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协调。

领导力与智慧《西游记》中的唐僧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智慧。

作为领导者,唐僧在团队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并通过聪明才智解决各种问题。

例子1:明确目标与信念唐僧始终明确取经之旅的目标,并坚守自己修行成佛之路。

他为整个团队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并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其他伙伴。

例子2:智慧解决问题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唐僧经常使用智慧解决问题。

无论是遇到恶势力还是遭遇人际纷争,他都能够通过智慧和善意来解决困境。

结论《西游记》中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角色之间的默契配合和领导者的智慧引领,使得整个团队能够成功地克服各种障碍和挑战。

这给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鼓励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能更好地发挥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

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

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西游记》的故事都是脍炙人口了,没有人会感到陌生。

以前常常为唐僧的软弱无能,盲目心慈而气愤。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原来唐僧,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他将领导艺术发挥得淋淋尽致。

首先,唐僧具备一个优秀领导者的三大素质。

第一、唐僧具备良好的形象;这一点的确是,唐僧一表人才。

甚至没有任何劣迹,历史清白,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多少有才干的领导都败在这一点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选择44岁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为竞选伙伴,而这位女州长的形象却是接二连三的在网上暴光,选美裸照、曾主张阿拉斯加脱离美国独立、年轻时“未婚先孕”等一系列的不光彩的形象让麦凯恩的竞选蒙上了一层阴影,最终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最终败给了奥巴马。

第二、唐僧有坚定的信念;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唐僧正是因为一直坚信自己能取到正经,不畏艰难险阻。

面对危险,毫无畏惧之情。

面队女儿国国王的以国和美人想托,一点也不为之所诱惑,不为之动心。

我们企业中又有多少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唐僧大智若愚的做事风格。

唐僧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尽显迂腐、笨拙,但恰恰掩盖了内心的大智慧。

面对孙悟空这样的企业明星似的人物,一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感情投资,比如天冷了,缝上一件虎皮外衣给其穿。

让其死心踏地的跟随其铲妖除魔。

但另一方面又要显示自己是团队的老大,是领导者的威信。

三大白骨精后的紧箍咒,让其领教到了师傅的厉害,就算你再有本事,师傅依然还是能治得住你的。

唐僧还真是杰出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唐僧受唐太宗的册封,西天取经,一路拿着官府的通官文碟。

是个名副其实的团队领队,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人都是半路收编的。

取经成不成功,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大不了孙悟空回他的花果山,猪八戒回他的高老庄,沙和尚回他的流沙河。

个个本事又都比师傅的本事高,如何管理这样一群人物,使其在自己的麾下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唐僧确实显示了其独特的智慧。

为什么说唐僧是个好领导

为什么说唐僧是个好领导

为什么说唐僧是个好领导唐僧看似迂腐软弱,实是一个成功的好领导。

理由如下:一、有超强的驾驭能力:唐僧组阁的取经班子,虽说只有四个人,可要想管好还真不容易。

孙猴子有真本事,敢打敢拼,能降妖除魔,属于班子中的精英,这一点组织上是认可的,可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动不动就翻脸,猴子屁股摸不得,甚至顶撞领导,经常惹出乱子;八戒好吃懒做,受不了苦,本事不大,毛病不小,喜欢打小报告,还总想下个馆子泡个妞啥的,游山玩水有吃有喝还行,见情形不妙就想开溜,嚷着分行李回高老庄;沙和尚倒是个老实人,可又太“秀逗”,脑子像进了水,不拨不转,跟不上形势,领会不了意图,太让领导费心,只能干些挑担子牵马的粗活,又好盲从,人云亦云,容易被煽动。

唐僧深谙三徒的个性,于是在分工上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孙猴子主外,降妖除魔等出风头的事喜欢干就干去吧。

反正也是些得罪人的事,好多妖魔的背景是很深的,有几次上级都表示了明显的不满,说你这泼猴,下手也忒黑了。

但你工作上还不能太出格,不服从统一领导,一把手还没拍板就擅自行事,对不起,紧箍咒伺候,不怕你不老实;八戒有眼力见儿,嘴又馋,会拍马屁也会伺候师傅,心眼儿宽,领导发些牢骚拿他当出气筒呲几句也没事,闹个傻样儿哼哼几句领导的气也就消了,就管办公室吧,负责领导起居,找点水弄点吃的,捶捶腿捏捏背,倒也伺候得到实;沙和尚怎么捏怎么是,干些粗活累活,反正你也不会抱怨什么。

如此分工,各尽所能,照顾了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减少了矛盾隐患,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唐僧俩眼一迷瞪,只管念他的经去了。

二、上层路线走得好:依靠上级,最大限度争取上级的支持。

唐僧不是个叛逆者,对上级的精神总是吃得透,贯彻落实的好。

上级说的话总是对的。

而且很注意上级领导身边的人的感受,总是彬彬有礼,礼数周到,对领导那就更没的说了,得到上级的一致肯定。

因此即便孙猴子状告他“肉眼凡胎”、“人妖不辩”,上级也丝毫不以为忤,还得怪罪孙猴子目无领导,不听召唤,是个“泼猴”,找他个小毛病就把他打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为什么选唐僧做领导?《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神通广大,为什么要选唐僧做领导?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做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神通广大,一路帮唐僧斩妖除魔。

尤其是孙悟空,出力最多,贡献最大。

可是小时候读西游记的时候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做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世界工厂网小编和您一起从《西游记》看领导艺术。

1、“崇高信念”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

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

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

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很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都是饭桶,没有一个有用的。

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欢跟着他。

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一群饭桶。

西游记有一章,孙悟空和唐僧闹翻了,自己搞了一个假团队打算去取经——幸好没去,要不然见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团队都是饭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送死。

而唐僧就不会,别看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却很安全。

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都要亲自监督。

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

——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这个无能的长生肉,却还能一直很安全。

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

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

有些老板说,不成呀,我不放心呀,如果公司依赖于一个孙悟空,万一他使坏,我怎么办呀?呵呵,紧箍咒呢?要建立制度约束——千万别忘了这个。

3、“仁德”第三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仁德”。

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怜悯性命,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克扣他们的工资,欺骗他们加班,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利用他们承担法律责任,规避自身风险等等,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保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他们的意思,而是带领他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一起成功。

最后,唐僧的三个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没有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或者“飞鸟死,走狗烹”。

对比孙悟空,他的这种意识就差远了,他后来成了斗战胜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们呢?还是一群猴子罢了。

日本有一家企业,把员工的父亲们都请到公司里来和管理者座谈,企业老板对所有管理者说,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下属的时候,就回想一下今天,这些员工的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教他们成长,带领他们成功。

你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这样的托付。

中国的很多老板可能是受到了《资本论》的影响,认为做老板的只有剥削工人,才能够赚到钱,而且理所应当的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必须是肮脏的。

其实,一个真正的领导是带领员工创造新的价值,带领他们一同成功的。

国内有一个企业家曾自豪的说,我不想说我赚了多少钱,我只想告诉各位,我们创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4、“人际关系”第四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人际关系”。

唐僧的前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孙悟空天生地造的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石猴子,虽然也拜了一个师父,但是和师兄弟关系都不好,还被师父赶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后来又闹翻了;和东海龙王是邻居,还抢了人家的东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将是同事,可是不给人家面子,后来还大闹天宫踢了很多人的屁股。

总之,孙悟空的人际关系不大好。

而唐僧就不同了。

他见到神仙就磕头,没有任何仇家。

他不仅是如来佛的弟子,还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

人神两届的高层关系他都有了。

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好,而且还都是高层关系,通天的关系呀,这样的人做老板,就会顺风顺水。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

一个老板,要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

唐僧比孙悟空多了什么东西呢,那就是有崇高信念,无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唐僧可以做领导,来领导孙悟空,而孙悟空虽然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伟大的事业,他必须要依靠一个唐僧一样的领导来带领。

从这个意义上看,唐僧才是英雄,至少应该是我们企业家崇拜的英雄。

《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动人形象。

孙悟空是惩恶扬善的斗士的化身,他热爱自由,反抗压迫;他聪明机灵,坚韧顽强;他明辨是非,通晓大义;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

孙悟空的形象中渗透着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

孙悟空是一个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人物形象。

唐僧将悟空解脱,观音让悟空戴上紧箍咒,师徒开始西行,这是叛逆者孙悟空开始皈依的第一步。

一直到取经完毕,悟空成佛,他真正成为佛门中的一员,彻底为敌人所同化,名为“修成正果”,实际上是悟空的悲剧。

这时孙悟空作为叛逆者已经不复存在,他与其他神魔一样统治下界生灵。

在取经途中,孙悟空仍保留着他的战斗精神。

对妖魔,他毫不留情,对恶人,他也不放过。

对神佛纵容妖精行凶,他要兴师问罪。

对唐僧的无能懦弱,他也给予无情的讥讽,称其“忒不济”、“脓包”。

孙悟空是一个聪明机灵,坚韧顽强的战斗者。

孙悟空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不只因为他敢于战斗的勇气,也因为他善于战斗的机智和灵敏。

孙悟空也是一个明辨是非,通晓大义的人。

这在他与唐僧的矛盾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三打白骨精”中悟空打死“女子”,经八戒一撺唆,唐僧念起咒语,教训悟空。

第二次,第三次妖怪要害唐僧时,悟空并没有因为怕师父念咒,而不管他,任妖怪去害唐僧。

依然和第一次一样,将妖身一棒打死。

由此可见,孙悟空是真心为师父,并没有个人私心。

如果稍有不敬的心思,不去及时除妖,十个唐僧也早没命了。

所以说,孙悟空是真正的英雄,不仅明辨是非,而且通晓大义。

在他的映衬下,妖精显得可恶又可憎,唐僧显得可怜又可恨,八戒显得可恼又可鄙,悟空则显得可敬又可悲。

孙悟空还是一个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斗士。

在取经路上,只要妖精没将唐僧捉住,唐僧总是阻挠除妖。

孙悟空则看不得妖精害人,总是主动除妖。

“三打白骨精”是这样,“松林救怪”也是这样。

唐僧认不清妖怪,也不让悟空去除妖,直到妖精害他了,他才有所醒悟。

在许多情况下,神佛的家妖快要死在悟空的棒下时,神佛赶紧出手相救。

一些有本领的妖精也被收到天上。

神佛需要妖魔来壮大力量。

但假悟空还是被真悟空打死,悟空决不允许冒充他的妖精活在世上。

总之,孙悟空的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理想化身,在暗无天日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孙悟空的形象使人振奋,使人遐想,使人壮志满怀,使人斗志高涨。

即使在今天以及以后的若干世纪里,孙悟空的形象仍然会赢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他的美学涵义将会继续被挖掘出来。

他的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

但孙悟空的形象作为一个反封建的新人形象,仍然只是一个“豪杰之士”,他的反抗找不到出路,最终只能又跑到敌人的阵营中,将自己消失。

封建统治者与他相安无事,西天诸佛与他师徒相称,一派清平,安然稳定。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虽然社会黑暗腐朽,但统治仍很稳定。

也反映出作者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完全否定封建制度,更不能完全否定佛教,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

但这部书中能将民主倾向表现得这样明显、这样深刻,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以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的,它直接为后来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产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最令我敬佩的团队是《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他们历尽磨难,实现了最后的目标。

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是一个成功的团队,其他的到最后都是一盘散沙。

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好领导——唐僧。

唐僧的领导者魅力,表现为以下几点:1、“没本事”。

唐僧不过高估计自己,有自知之明,他不会用自己的短处来应对这个世界,这就是他的长处。

领导不需要专业技能特别优秀,但他要善于把最优秀的人集合到自己手下,让他们为自己工作。

2、宽容。

唐僧对自己的徒弟很宽容,特别是对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个性的孙悟空。

3、善于用人。

让每个下属的长处都有施展的空间。

唐僧就是很好的发挥了他三个徒弟的长处。

一个团队需要个性化的成员共存,现在流行的二八理论,在团队中就是:80%的工作是由20%的做出来的,剩下的80%的人只做20%的工作。

4、远景目标。

唐僧对团队的目标坚定不移,信心坚定。

有位管理学家说过:用一句话来概括领导,就是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远景目标。

下属也都愿意跟随一个有愿景的领导。

5、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

唐僧遇到阻碍不灰心,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领导者魅力的核心部分,因为一个领导者遇到的困难要比任何一个下属遇到的都要多,都要严重。

6、对属下恩威并重。

唐僧对每一个徒弟都有恩情,但对他们从来都是赏罚分明。

7、有后台。

后台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可被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

关键时刻,观音菩萨出手,有助于唐僧师徒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