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困境1、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影响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引发贸易伙伴的担忧和限制。

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2、贸易壁垒的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

例如,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措施和绿色壁垒,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同时,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大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

这种经营模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

同时,农产品供应链不够完善,物流成本高,保鲜技术落后,影响了农产品的及时供应和品质保持,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品牌附加值低。

很多农产品只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口,缺乏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难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5、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价格波动和竞争对手的动态等信息,导致决策失误,错失市场机会。

此外,国内农业生产者与出口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安排。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对策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内容摘要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入世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到2006年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突破600亿美元。

但同时,国外农产品对我国的压力也逐渐显现,最近三年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这种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入世五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进行客观比较,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因素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一点建议和展望。

只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入世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目录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概况 (1)(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1)(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二、入世五年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 (4)(一)影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不利因素 (4)(二)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有利因素 (5)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展望 (6)(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 (7)(三)锻造中国农产品品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7)(四)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7)(五)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 (8)(六)加快对外贸易体制创新,推动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 (8)参考文献 (9)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国外农产品对我国的压力也逐渐显现。

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农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记录的同时,农产品对外贸易连续三年出现逆差。

如何实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概况(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1.进出口贸易额。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农产品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的稳定性。

然而,农产品国际贸易并非只是简单的买卖,其中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市场需求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各异,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情况。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很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于粮食和基本农产品的供应。

而农产品的目标市场需求决定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策略,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其次,政府政策也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来保护或刺激本国农产品产业。

例如,一些国家会实施保护性关税以限制进口农产品的数量,以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

同时,一些政府也会通过补贴等方式来促进农产品出口,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政府的政策举措直接干预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另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

农产品的生产受到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干旱、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贸易。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引发不同地区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和季节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方向。

此外,买卖双方的贸易能力和竞争力也是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产品的贸易往往涉及到买卖双方的价值链和竞争力。

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者需要具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方式,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买家需要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消费者和扩大市场份额。

买卖双方的贸易能力和竞争力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

最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国际贸易。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选择绿色、可持续的农产品。

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研究

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研究

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格局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梳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历史数据,揭示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

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因素。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生产成本、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形成和演变。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各因素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影响程度和机理。

本文将提出应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策略和建议。

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从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针对政策环境、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格局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格局逐渐显现,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贸易逆差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农业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额,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逆差产品种类多样化: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涉及的产品种类较为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也包括水果、蔬菜、畜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

这种多样化的逆差格局使得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

地区分布不均衡: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

农产品国际贸易简版

农产品国际贸易简版

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国际贸易摘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农产品的进出口交易。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背景、影响因素、现状和趋势,并分析其对全球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1. 发展背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各国之间开始进行农产品的相互交流和贸易。

农产品国际贸易在20世纪的工业革命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如今,农产品国际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的进出口规模不断增长。

2. 影响因素农产品国际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和自然条件:不同国家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对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气候差异,一些农产品在某些国家更易生产,而在其他国家却难以生产。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需求。

- 农业政策和补贴:各国的农业政策和补贴措施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农业补贴和出口补贴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

- 贸易协定和关税政策:各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和关税政策也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降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可以促进农产品的跨国贸易,增加市场机会。

- 技术进步和物流发展:技术进步和物流发展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更加高效和便捷。

这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推动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增长。

- 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全球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变化也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某些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了它们的进口和贸易。

3. 现状和趋势农产品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全球农产品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农产品贸易国家包括美国、中国、欧盟国家、澳大利亚和巴西等。

当前的趋势显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对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1日/第003版经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翁鸣今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良好,不仅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且农产品逆差大幅减少。

1~9月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12.7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9.6%。

其中农产品出口额为1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农产品进口额为214.3亿美元,同比减少0.55%;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下降70.8%。

一、今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特点今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有3个重要特点,一是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由去年1~9月的54.2亿美元下降至今年1~9月的15.8美元。

预计2005年全年农产品贸易逆差为20多亿美元,能够将去年我国出现、的巨额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减少,这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有望突破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14.2亿美元,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连续6年增长并创新高.标志着我国由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三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

我国农产品出口额月增长率连续超过20%,尽管出现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但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从农产品出口市场来看,亚洲仍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1~9月我国对亚洲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高达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6%。

其中日本(57.7亿美元)、韩国(21.0亿美元)、中国香港(20.0亿美元)、马来西亚(4.9亿美元)和印度尼西亚(3.2亿美元)。

欧洲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1~9月对欧洲国家出口农产品3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8亿美元。

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1~9月对美国出口农产品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对加拿大出口农产品2.6亿美元.增长30.5%。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一、大豆贸易逆差影响因素(一)供需因素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从1994年的0.39%提高到2005年的68.78%,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长,而生产量则由1994年的119.60%下降为2005年的42.2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中国大豆进出口面临的供需情况是国内大豆需求巨大,但国产大豆供给不足,巨大的供需差距导致我国不得不向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

在大豆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随着1996年贸易壁垒的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扩大,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价格因素在国际大豆进口市场中,我国虽然进口份额巨大,但在价格上的发言权却相对较低,在进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基本与世界平均进口价格保持高度的相似性,但基本略高世界平均进口价格6.7%。

这说明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市场中基本没有价格发言权。

而在出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出口价格一直高于进口价格,甚至高于世界大豆的进出口价格,并且这一趋势近年来有加强的现象。

199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出口价格平均高于进口价格21.5%,高于世界出口价格37.8%。

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大豆生产规模的降低导致大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

这样的价格连锁效应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面临巨额逆差难以逆转的困境,同时也造成大豆种植业以及面临发展困境。

(三)政策因素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受国内政策法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

首先,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情况起重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得知,我国大豆进口从1996年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年均74.13%的速度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豆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

1996年开始,我国施行的低关税政策,导致我国大豆进出口价格降低,进口数量激增,进而导致国内生产萎缩。

二、大豆贸易逆差的影响(一)对大豆种子产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种植业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豆农的投入产出收益不确定性。

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

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

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农产品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分析农业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

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 国际农业市场的逐步开放随着国际贸易壁垒逐渐降低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国际农业市场逐步开放,农产品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便利化。

国家之间开展贸易合作的机会增多,贸易伙伴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农产品的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2.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新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增加了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 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全球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也是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之一。

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健康、安全、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使得农产品贸易越来越注重品质和种类的多样性,为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1. 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是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出口潜力,而质量的稳定和优良则能够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2.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需求差异巨大,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出口策略和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也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包括贸易壁垒、关税政策、贸易合作协定等因素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贸易数量和贸易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入世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到2006年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突破600亿美元。

但同时,国外农产品对我国的压力也逐渐显现,最近三年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这种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入世五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进行客观比较,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因素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一点建议和展望。

只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入世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影响因素
目录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概况 (1)
(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1)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
二、入世五年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 (4)
(一)影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不利因素 (4)
(二)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有利因素 (5)
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展望 (6)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
(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 (7)
(三)锻造中国农产品品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7)
(四)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7)
(五)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 (8)
(六)加快对外贸易体制创新,推动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 (8)
参考文献 (9)
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国外农产品对我国的压力也逐渐显现。

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农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记录的同时,农产品对外贸易连续三年出现逆差。

如何实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概况
(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1.进出口贸易额。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02年,在入世后的第一年,我国农产品市场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农产品出口额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进口额度也有所上升。

2003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增幅很大。

2004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形势急转直下,入世风险显现。

虽然农产品进出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已大超过出口增幅,是我国首次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出现贸易逆差的一年。

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58.3。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新记录。

表1 2001年-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2.主要农产品品种。

(1)谷物类进口大幅增加,而出口大幅度减少。

具体是玉米和大米的出口均大幅度下降,而小麦和大米产进口大幅度增加。

(2)大豆进口继续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是我国最主要的进口农产品。

(3)食用油是第二大净进口农产品,进口增幅较大。

(4)棉花是第三大进口农产品,进口数量增加幅度非常大。

(5)畜产品进口也在增加。

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远快于出口增长幅度。

(6)食糖进口变化不是很大,也是逆差。

(7)蔬菜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和顺差额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微不足道,而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与入世前的估测一致。

2006年出口732.6万吨,进口11.7万吨。

(8)水果的进出口均增
长较快,但是出口增加幅度更快。

2006年出口370.3万吨,进口125.8万吨。

(9)水产品的情况与水果类似。

顺差额继续增大,已经与蔬菜的顺差水平相接近。

2006年出口93.6亿美元,进口43亿美元。

表2 2003年-2006年我国大豆、棉花、谷物类进出口情况表单位:万吨
表3 2003年-2006年我国食用油进口数量表单位:万吨
表4 2003年-2006年我国畜产品进出口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1.农产品进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同时,农产品进口增长更快,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600亿美元大关,我国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行列。

表5 2003年-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幅度情况表单位:%
2.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2003年以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但在2004年出现逆差,2005年逆差额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2006年贸易逆差继续下降。

表6 2002年-200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差额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