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经典易错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试卷易错易错压轴勾股定理选择题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卷易错易错压轴勾股定理选择题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卷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复习题(含答案)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4,5222 C .3,4,5 D .114,7,82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点A (0,﹣2)、点B (3m ,4m +1)(m ≠﹣1),点C (6,2),则对角线BD 的最小值是( )A .32B .213C .5D .63.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EB=45°,BD=2,将△ABC 沿AC 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 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 )A .1B .2C .32D .34.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A .47B .62C .79D .985.如图,Rt △ABC 中,∠ACB =90°,∠ABC =60°,BC =5,AC =53,CB 的反向延长线上有一动点D ,以AD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连CE ,CE 最短长为( )A .5B .53C 53D .5346.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C=5,AB=8,D 为底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DF= ( )A .5B .8C .13D .4.87.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 .1cmB .1.5cmC .2cmD .3cm8.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 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4 cm 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15 cm ,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 )cm .A .9B .10C .18D .209.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A .0.8米B .2米C .2.2米D .2.7米 10.如图,在Rt ABC ∆中,90, 5 ,3ACB AB cm AC cm ︒∠===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不可能为( )A .5B .8C .254D .25811.已知:△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Q =AC ,点F 在CE 的延长线上,CF =AB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F ⊥AQB .AF=AQC .AF=AD D .F BAQ ∠=∠12.如图:在△ABC 中,∠B=45°,D 是AB 边上一点,连接CD ,过A 作AF ⊥CD 交CD 于G ,交BC 于点F .已知AC=CD ,CG=3,DG=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ACD=2∠FAB ②27ACD S ∆= ③272CF=- ④ AC=AF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l 的两侧,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AC=4,点B 到直线l 的距离BD=2,且CD=6,P 为直线CD 上的动点, 则PA PB -的最大值是( )A .62B .2C .210D .614.如图,在△ABC ,∠C =90°,AD 平分∠BAC 交CB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垂足恰好是边AB 的中点E ,若AD =3cm ,则BE 的长为( )A .332cmB .4cmC .32cmD .6cm15.如图,在ABC 中,13AB =,10BC =,BC 边上的中线12AD =,请试着判定ABC 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以上都不对16.如图所示,有一个高18cm ,底面周长为24cm 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外侧距下底1cm 的点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的点F 处有一只苍蝇,则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是( )A .16cmB .18cmC .20cmD .24cm17.“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即: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A .3B .5C .4.2D .418.如图,在△ABC 中,AB=8,BC=10,AC=6,则BC 边上的高AD 为( )A .8B .9C .245D .1019.如图,已知ABC 中,4AB AC ==,6BC =,在BC 边上取一点P (点P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0.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出发,甲以16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它们出发1.5小时后,两船相距30海里,若乙以12海里/时的速度航行,则它的航行方向为( )A .北偏西15︒B .南偏西75°C .南偏东15︒或北偏西15︒D .南偏西15︒或北偏东15︒21.如图,BD 为ABCD 的对角线,45,DBC DE BC ︒∠=⊥于点E ,BF ⊥DC 于点F ,DE 、BF 相交于点H ,直线BF 交线段AD 的延长线于点G ,下列结论:①12CE BE = ;②A BHE ∠=∠;③AB=BH;④BHD BDG ∠=∠;⑤222BH BG AG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⑤D .③④22.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上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A .1B .2021C .2020D .20192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则PC+PQ 的最小值是( )A.245B.5 C.6 D.824.将一根 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 15cm,高 8cm 的装满水的无盖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浸没在杯子里面的长度为hcm,则 h 的取值范围是()A.h≤15cm B.h≥8cm C.8cm≤h≤17cm D.7cm≤h≤16cm 2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 )A.4 B.16 C.34D.4或342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边长分别为a和b,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给出下列结论:①BE=DG;②BE⊥DG;③DE2+BG2=2a2+2b2,其中正确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27.如图,在△ABC中,∠ACB=90°,AB的中垂线交AC于D,P是BD的中点,若BC=4,AC=8,则S△PBC为()A.3 B.3.3 C.4 D.4.528.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 B.2,3,4 C.3,4,6 D.1,3,2 29.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A.B.C.D.30.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A .6B .2C .8D .10【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计算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详解】A 、22272425+=,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B 、22211145222⎛⎫⎛⎫⎛⎫+≠ ⎪ ⎪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C 、222345+=,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D 、2221147822⎛⎫⎛⎫+= ⎪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边满足a 2+b 2=c 2,则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2.D解析:D【分析】先根据B (3m ,4m+1),可知B 在直线y=43x+1上,所以当BD ⊥直线y=43x+1时,BD 最小,找一等量关系列关于m 的方程,作辅助线:过B 作BH ⊥x 轴于H ,则BH=4m+1,利用三角形相似得BH 2=EH•FH ,列等式求m 的值,得BD 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点B(3m,4m+1),∴令341m xm y=⎧⎨+=⎩,∴y=43x+1,∴B在直线y=43x+1上,∴当BD⊥直线y=43x+1时,BD最小,过B作BH⊥x轴于H,则BH=4m+1,∵BE在直线y=43x+1上,且点E在x轴上,∴E(−34,0),G(0,1)∵F是AC的中点∵A(0,−2),点C(6,2),∴F(3,0)在Rt△BEF中,∵BH2=EH⋅FH,∴(4m+1)2=(3m+34)(3−3m)解得:m1=−14(舍),m2=15,∴B(35,95),∴2239(3)55⎛⎫-+ ⎪⎝⎭=6,则对角线BD的最小值是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圆形与坐标特点,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本题利用点B 的坐标确定其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是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如图,连接BB′.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B′=2BE .又B′E 是BD 的中垂线,则DB′=BB′.【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D=2,∴BE=12BD=1. 如图2,连接BB′.根据折叠的性质知,∠AEB=∠AEB′=45°,BE=B′E .∴∠BEB′=90°,∴△B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B′=2BE=2,又∵BE=DE ,B′E ⊥BD ,∴DB′=BB′=2.故选B .【点睛】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C解析:C【分析】依据每列数的规律,即可得到2221,,1a n b n c n =-==+,进而得出x y +的值. 【详解】解:由题可得:222321,42,521=-==+…… 2221,,1a n b n c n ∴=-==+当21658c n n =+==时,63,16x y∴==79x y∴+=故选C【点睛】本题为勾股数与数列规律综合题;观察数列,找出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使得BC=B’C,连接AB’,易证△AB’D≌△ABE,可得∠ABE=∠B’=60°,因此点E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过点C作CH⊥BE,则点H即为使得BE最小时的E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使得BC=B’C,连接AB’,∵∠ACB=90°,∠ABC=60°,∴△AB’B是等边三角形,∴∠B’=∠B’AB=60°,AB’=AB,∵△ADE是等边三角形,∴∠DAE=60°,AD=AE,∴∠B’AD+∠DAB=∠DAB+∠BAE,∴∠B’AD=∠BAE,∴△AB’D≌△ABE(SAS),∴∠ABE=∠B’=60°,∴点E在直线BE上运动,过点C作CH⊥BE于点H,则点H即为使得BE最小时的E点的位置,∠CBH=180°-∠ABC-∠ABE=60°,∴∠BCH=30°,∴BH=12BC=52,∴CH.即BE.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动点问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将△ACB 构造成等边三角形,通过全等证出∠ABC 是定值,即点E 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过点C 作CH ⊥AB ,连接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CH ,再利用ABC ACD BCD S S S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过点C 作CH ⊥AB ,连接CD ,∵AC=BC ,CH ⊥AB ,AB=8,∴AH=BH=4,∵AC=5, ∴2222543CH AC AH =-=-=, ∵ABC ACD BCD S S S =+, ∴111222AB CH AC DE BC DF ⋅⋅=⋅⋅+⋅⋅, ∴1118355222DE DF ⨯⨯=⨯+⨯, ∴DE+DF=4.8,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得到ABC ACD BCD S S S =+的思路是解题的关键,依此作辅助线解决问题.7.D解析: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 ,AE=A'E ,易得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B+BC+AC ,则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因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cm ,所以AB=BC=AC=1cm ,因为△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处,所以AD=A'D ,AE=A'E ,所以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BD+A'D+BC+A'E+EC=BD+AD+BC+AE+EC=AB+BC+AC =1+1+1=3(cm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以及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8.C解析:C【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上边沿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的长度为最短路径15,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底面周长的一半,乘以2即为所求.【详解】解:如图,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 关于EF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则'A B 即为最短距离, 根据题意:'15A B cm =,12412BD AE cm =-+=,2222'15129A D A B BD ∴--'==.所以底面圆的周长为9×2=18cm.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梯子的长,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小巷的宽度.【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可得:AD 2=0.72+2.42=6.25,在Rt △ABC 中,∵∠ABC=90°,BC=1.5米,BC 2+AB 2=AC 2,AD=AC ,∴AB 2+1.52=6.25,∴AB=±2,∵AB >0,∴AB=2米,∴小巷的宽度为:0.7+2=2.7(米).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10.C解析:C【分析】根据ABP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求出BP 的长度,从而求出t 值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222225316BC AB AC =-=-=,4BC cm ∴=,①如图,当AB BP =时, 5 ,5BP cm t ==;②如图,当AB AP =时,∵AC BP ⊥,∴28 BP BC cm ==,8t =;③如图,当BP AP =时,设AP BP xcm ==,则4,3( )CP x cm AC cm =-=,∵在Rt ACP 中,222AP AC CP =+,∴()22234x x =+-, 解得:258x =, ∴258t =, 综上所述,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5t =或8t =或258t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11.C解析:C【分析】根据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推导出EBH DCH ∠=∠;再结合题意,可证明FAC AQB △≌△,由此可得F BAQ ∠=∠,AF AQ =;再经90AEF ∠=得90F FAE ∠+∠=,从而证明AF ⊥AQ ;最后由勾股定理得222AQ AD QD =+,从而得到AF AD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CE 和BD 相较于H∵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CE AB ⊥,BD AC ⊥∴90BEC BDC AEF ADQ ∠=∠=∠=∠=∴90EBH EHB DHC DCH ∠+∠=∠+∠=∵EHB DHC ∠=∠∴EBH DCH ∠=∠又∵BQ =AC 且CF =AB∴FAC AQB △≌△∴F BAQ ∠=∠,AF AQ =,故B 、D 结论正确;∵90AEF ∠=∴90F FAE ∠+∠=∴90BAQ FAE F FAE ∠+∠=∠+∠=∴AF ⊥AQ 故A 结论正确;∵90ADQ ∠=∴222AQ AD QD =+∵0QD ≠∴AQ AD ≠∴AF A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高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2.B解析:B【分析】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802ACD CDA ∠=︒-∠,根据AF CD ⊥得到90FAB CDA ∠=︒-∠,可以证得①是正确的,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 的长,算出三角形ACD 的面积证明②是正确的,再根据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FC ACF ∠=∠,得到④是正确的,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 的长,得到③是正确的.【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AC CD =,∴CAD CDA ∠=∠,1802ACD CDA ∠=︒-∠,∵AF CD ⊥,∴90AGD ∠=︒,∴90FAB CDA ∠=︒-∠,∴2ACD FAB ∠=∠,故①正确;∵3CG =,1DG =,∴314CD CG DG =+=+=,∴4AC CD ==,在Rt ACG 中,AG ==,∴12ACD S AG CD =⋅= ∵90CHB ∠=︒,45B ∠=︒,∴45HCB ∠=︒,∵AC CD =,CH AD ⊥, ∴12ACH HCD ACD ∠=∠=∠, ∵45AFC B FAB FAB ∠=∠+∠=︒+∠,45ACF ACH HCB ACH ∠=∠+∠=∠+︒,12ACH ACD FAB ∠=∠=∠, ∴AFC ACF ∠=∠,∴4AC AF ==,故④正确;∴4GF AF AG =-=-在Rt CGF 中,2CF ===,故③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的综合证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13.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接AB '并延长,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使得PA PB -取最大值时对应的点.P此时.PA PB PA PB AB -=-'='过点B '作B E AC '⊥于点,E 如图,四边形B DCE '为矩形,6, 2.B E CD EC B D BD ∴====='' 2.AE ∴=22210.AB AE B E ''+=PA PB -的最大值为:210.故答案为:210.14.A解析:A【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CD=DE ,从而根据“HL”证明Rt △ACD ≌Rt △AED ,由DE 为AB 中线且DE ⊥AB ,可求AD=BD=3cm ,然后在Rt △BDE 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BE 的长.【详解】∵AD 平分∠BAC 且∠C=90°,DE ⊥AB ,∴CD=DE ,由AD =AD ,所以,Rt △ACD ≌Rt △AED ,所以,AC=AE.∵E 为AB 中点,∴AC=AE=12AB , 所以,∠B=30° .∵DE 为AB 中线且DE ⊥AB ,∴AD=BD=3cm ,∴DE=12BD=32,∴=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C解析: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推导出ABD △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C ,可得出AB=AC ,即可判断.【详解】解:由已知可得CD=BD=5,22251213+=即222BD A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90ADB ∠=︒,90ADC ∴∠=︒222AD CD AC ∴+=13AC ∴=13AB AC ∴==故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关键.16.C解析:C【分析】首先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进而得到SC=12cm ,FC=18-2=16cm ,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SF 长即可.【详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蜘蛛到达目的地的最近距离为线段SF 的长,由勾股定理,SF 2=SC 2+FC 2=122+(18-1-1)2=400,SF=20 c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7.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折断处离地面的长度即可.【详解】解: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x尺,根据题意可得:x2+42=(10-x)2,解得:x=4.2,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4.2尺.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18.C解析:C【分析】本题根据所给的条件得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求出BC边上的高.【详解】∵AB=8,BC=10,AC=6,∴62+82=102,∴△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则由面积公式可知,S△ABC=12AB⋅AC=12BC⋅AD,∴AD=24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需要先证得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AD 的值.19.B解析:B【分析】在BC 边上取一点P (点P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析:AP BP =、AB BP =、AB A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对三种情况逐个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分AP BP =、AB BP =、AB AP =三种情况分析:当AP BP =时,点P 位置再分两种情况分析:第1种:点P 在点O 右侧,AO BC ⊥于点O ∴22172AO AB BC ⎛⎫=-= ⎪⎝⎭ 设OP x =∴2227AP AO OP x =+=+∵4AB AC ==∴132BO BC == ∴3BP BO OP x =+=+ ∴27=3x x ++∴2x =-,不符合题意;第2种:点P 在点O 左侧,AO BC ⊥于点O设OP x =∴2227AP AO OP x ++∴3BP BO OP x =-=-3x =-∴2x =,点P 存在,即1BP =;当AB BP =时,4BP AB ==,点P 存在;当AB AP =时,4AP AB ==,即点P 和点C 重合,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点P 共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0.C解析:C【分析】先求出出发1.5小时后,甲乙两船航行的路程,进而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乙船的航行方向与甲船的航行方向垂直,进一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出发1.5小时后,甲船航行的路程是16×1.5=24海里,乙船航行的路程是12×1.5=18海里;∵222241857632490030+=+==,∴乙船的航行方向与甲船的航行方向垂直,∵甲船的航行方向是北偏东75°,∴乙船的航行方向是南偏东15°或北偏西1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方位角,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由题意,90BHE HBE C HBE A C ∠+∠=∠+∠=︒∠=∠,∴A BHE C ∠=∠=∠,②正确;∵∠DBC=45°,DE ⊥BC ,∴∠EDB=∠DBC=45°,∴BE=DE∴Rt BEH Rt DEC ≅,∴BH=CD=AB ,③正确;∵AB CD BF CD ⊥,,∴AB ⊥CD ,∴222AB BG AG +=即 222BH BG AG +=,⑤正确,∵没有依据支持①④成立,∴②③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灵活应用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22.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结合图形总结规律,根据规律解答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正方形A的面积为1,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1,∴“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同理可得,“生长”了2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生长”了3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4,……∴“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02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3.A解析:A【分析】过C作CM⊥AB于M,交AD于P,过P作PQ⊥AC于Q,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Q=PM,这时PC+PQ有最小值,为CM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等面积法求得CM的长即可解答.【详解】过C作CM⊥AB于M,交AD于P,过P作PQ⊥AC于Q,∵AD是∠BAC的平分线,∴PQ=PM,则PC+PQ=PC+PM=CM,即PC+PQ有最小值,为CM的长,∵在Rt△ABC中,∠ACB=90°,AC=6,BC=8,∴由勾股定理得:AB=10,又1122ABCS AB CM AC BC==△,∴6824105 CM⨯==,∴PC+PQ的最小值为24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三角形等面积法求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线段和最短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运用轴对称变换将直线同侧的点转化为异侧的点,从而把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转换,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使两条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直线来解决.24.C解析:C【分析】筷子浸没在水中的最短距离为水杯高度,最长距离如下图,是筷子斜卧于杯中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详解】当筷子笔直竖立在杯中时,筷子浸没水中距离最短,为杯高=8cmAD是筷子,AB长是杯子直径,BC是杯子高,当筷子如下图斜卧于杯中时,浸没在水中的距离最长由题意得:AB=15cm,BC=8cm,△ABC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17cm∴8cm≤h≤17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题干中生活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相关知识求解.25.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当3和5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22+=34;35当5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为:2253-=4.故选D.26.D解析:D【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C都为正方形,得到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为直角,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BCE与三角形DC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E=DG,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CBM=∠MDO,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及直角的定义得到∠BOD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所求式子的值即可.详解:①∵四边形ABCD和EFGC都为正方形,∴CB=CD,CE=CG,∠BCD=∠ECG=90°,∴∠BCD+∠DCE=∠ECG+∠DCE,即∠BCE=∠DCG.在△BCE和△DCG中,CB=CD,∠BCE=∠DCG,CE=CG,∴△BCE≌△DCG,∴BE=DG,故结论①正确.②如图所示,设BE交DC于点M,交DG于点O.由①可知,△BCE≌△DCG,∴∠CBE=∠CDG,即∠CBM=∠MDO.又∵∠BMC=∠DMO,∠MCB=180°-∠CBM-∠BMC,∠DOM=180°-∠CDG-∠MDO,∴∠DOM=∠MCB=90°,∴BE⊥DG.故②结论正确.③如图所示,连接BD、EG,由②知,BE⊥DG,则在Rt△ODE中,DE2=OD2+OE2,在Rt△BOG中,BG2=OG2+OB2,在Rt△OBD中,BD2=OD2+OB2,在Rt△OEG中,EG2=OE2+OG2,∴DE2+BG2=(OD2+OE2)+(OB2+OG2)=(OD2+OB2)+(OE2+OG2)=BD2+EG2.在Rt△BCD中,BD2=BC2+CD2=2a2,在Rt△CEG中,EG2=CG2+CE2=2b2,∴BG2+DE2=2a2+2b2.故③结论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27.A解析:A【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得到CD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DA=DB,在Rt△BCD中,BC2+CD2=BD2,即42+(8﹣BD)2=BD2,解得,BD=5,∴CD=8﹣5=3,∴△BCD的面积=12×CD×BC=12×3×4=6,∵P是BD的中点,∴S△PBC=12S△BCD=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8.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即可构成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12+22=5≠32,故不符合题意;B、22+32=13≠42,故不符合题意;C、32+42=25≠62,故不符合题意;D、12+()23=4=22,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判断是否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简便的方法是: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即可.29.B解析:B【分析】“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详解】“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30.A解析:A【分析】设CF=x,则AC=x+2,再由已知条件得到AB=6,BC=6+x,再由AB2+AC2=BC2得到62+(x+2)2=(x+4)2,解方程即可.【详解】设CF=x,则AC=x+2,∵正方形ADOF的边长是2,BD=4,△BDO≌△BEO,△CEO≌△CFO,∴BD=BE,CF=CE,AD=AF=2,∴AB=6,BC=6+x,∵∠A=90°,∴AB2+AC2=BC2,∴62+(x+2)2=(x+4)2,解得:x=6,即CF=6,故选:A.【点睛】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设CF=x,则AC=x+2,利用勾股定理得到62+(x+2)2=(x+4)2.。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重点易错题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重点易错题

(每日一练)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3、4B.5、5、6C.2、√3、√5D.√2、√3、√5答案:D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选项A、B、C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选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解:A、22+32≠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正确;B、52+52≠6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正确;C、22+(√3)2≠(√5)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正确;D、(√2)2+(√3)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2、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4,高是5,一只在A点的蚂蚁想吃到B点的食物,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A.9B.13C.14D.25答案:B解析: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即为AB,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求出结论.解: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即为AB,AB恰为一个矩形的对角线,该矩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即长为24÷2=12,宽为5,∴AB=√52+122=13,即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13.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与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3、4B.5、5、6C.2、√3、√5D.√2、√3、√5答案:D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选项A、B、C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选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解:A、22+32≠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正确;B、52+52≠6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正确;C、22+(√3)2≠(√5)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正确;D、(√2)2+(√3)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4、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a,HG=b,则斜边BD的长是()A.a+b B.a⋅b C.√a2+b22D.√a2−b22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设CD=AH=x,DE=AG=BC=y,由CE=a,HG=b建立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CD=x= a−b,BC=y=a+b,然后借助勾股定理即可表示BD.解:根据图象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设CD=AH=x ,DE=AG=BC=y , ∵CE =a ,HG =b , ∴{x +y =a y −x =b 解得:{x =a−b2y =a+b 2,故CD =a−b 2,BC =a+b 2在RtΔB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 2=BC 2+CD 2=(a+b 2)2+(a−b 2)2=a 2+b 22,∴BD =√a 2+b 22.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借助方程思想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CD 和BC 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在△ABC 中,a ∶ b ∶ c =1 ∶ 1 ∶ √2,那么△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D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三角形的形状即可. ∵a :b :c =1:1:√2,∴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 设三边长为a,a,√2a∵a 2+a 2=(√2a )2,∴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综上所述:△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逆定理.此题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6、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其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利用两个以a和b为直角边三角形面积与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等于上底为a,下第为b,高为(a+b)的梯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A,利用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a+b的和为边正方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B,利用以a与(a+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c为边正方形面积推导勾股定理可判断C,利用四个小图形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可判断D.解: A、两个以a和b为直角边三角形面积与一个直角边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等于上底为a,下第为b,高为(a+b)的梯形面积,故12ab+12ab+12c2=12(a+b)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以a与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a+b的和为边正方形面积,故4×12ab+c2=(a+b)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以a与(a+b)为两直角边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与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c为边正方形面积,a(a+b)+b2=c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4×12D、四个小图形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2ab+a2+b2=(a+b)2,根据图形证明完全平方公式,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利用面积推导勾股定理与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利用面积推导勾股定理与完全平方公公式是关键.7、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A.0.7米B.1.5米C.2.2米D.2.4米答案:C解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直角边,即可求出小巷宽度.在Rt△A′BD中,∵∠A′DB=90°,A′D=2米,BD2+A′D2=A′B′2,∴BD2+22=6.25,∴BD2=2.25,∵BD>0,∴BD=1.5米,∴CD=BC+BD=0.7+1.5=2.2米.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利用梯子长度不变找到斜边是关键.8、如图,在△ABC 中,∠ACB =90°,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 12 AB )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点N ,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若AC =3,AB =5,则DE 等于( )A .2B .103C .158D .152答案:C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E=BE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解:在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52−32=4, 连接AE ,从作法可知:DE 是AB 的垂直评分线,根据性质AE=BE ,在Rt △ACE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CE2=AE2,即32+(4-AE )2=AE2,解得:AE=258,在Rt △ADE 中,AD=12AB=52,由勾股定理得:DE 2+(52)2=(258)2,解得:DE=1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填空题9、如图,数字代表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答案:100. 解析: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A =36+64=100. 解:由题意可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平方=36,一条直角边的平方=64,则斜边的平方=36+64. 所以答案是:100.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10、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________米.答案:0.5解析:结合题意可知AB=DE=2.5米,BC=1.5米,BD=0.5米,∠C=90°,∴AC=√AB2−BC2=√2.52−1.52=2(米).∵BD=0.5米,∴CD=2米,∴CE=√DE2−CD2=√2.52−22=1.5(米),∴AE=AC-EC=0.5(米).故答案为0.5.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11、如图,在RtΔABC中,∠ABC=90∘,AB=3,BC=4,RtΔMPN,∠MPN=90∘,点P在AC上,PM交AB 于点E,PN交BC于点F,当PE=2PF时,AP=________.答案:3解析:如图作PQ⊥AB于Q,PR⊥BC于R.由△QPE∽△RPF,推出PQPR =PEPF=2,可得PQ=2PR=2BQ,由PQ∥BC,可得AQ:QP:AP=AB:BC:AC=3:4:5,设PQ=4x,则AQ=3x,AP=5x,BQ=2x,可得2x+3x=3,求出x即可解决问题.如图,作PQ⊥AB于Q,PR⊥BC于R.∵∠PQB=∠QBR=∠BRP=90°,∴四边形PQBR是矩形,∴∠QPR=90°=∠MPN,∴∠QPE=∠RPF,∴△QPE∽△RPF,∴PQPR =PEPF=2,∴PQ=2PR=2BQ.∵PQ∥BC,∴AQ:QP:AP=AB:BC:AC=3:4:5,设PQ=4x,则AQ=3x,AP=5x,BQ=2x,∴2x+3x=3,∴x=35,∴AP=5x=3.故答案为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如图,在高为6米,坡面长度AB为10米的楼梯表面铺上地毯,则至少需要地毯______米.答案:14解析:将楼梯表面向下和右平移,则地毯的总长=两直角边的和,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另一条直角边,计算两直角边之和即可解题.解:将楼梯表面向下和右平移,则地毯的总长=两直角边的和,由题意得:∠ACB=90°,AB=10米,AC=6米,由勾股定理得BC=√AB2−AC2=√102−62=8(米),则AC+BC=14(米),所以答案是:1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本题中把求地毯长转化为求两直角边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且满足√a2−6a+9+|b−4|=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答案:5解析:解:∵√a2−6a+9+|b−4|=0,∴a2−6a+9=0,b-4=0,解得a=3,b=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a2+b2=√32+42=5.所以答案是:5解答题14、如图,已知∠ABD=90°,AB=8 m,AD=17 m,DC=20 m,BC=25 m.(1)求BD的长度;1112(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1)BD =15(2) 210m 2.解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D 的长;(2)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DC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D 和△BDC 的面积和即可得出答案.解:(1)∵∠ABD =90°,∴AB 2+BD 2=AD 2, ∴82+BD 2=172, ∴BD =15;(2)∵BD =15,DC =20,BC =25,∴BD 2+DC 2=BC 2, ∴∠BDC =90°,∴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AB ×BD +12CD ×BD=12×8×15+12×20×15=210m 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BDC是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若AB=10,BD=6,AD=8,AC=17,求△ABC的面积.答案:84解析:先根据AB=10,BD=6,AD=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证ΔABD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BD2+AD2=62+82=102=AB2,∴ΔABD是直角三角形,∴AD⊥BC,在RtΔACD中,CD=√AC2−AD2=15,∴BC=BD+CD=6+15=21,∴SΔABC=12BC·AD=12×21×8=84.因此ΔABC的面积为84.故答案为84.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证ΔABD是直角三角形.13。

勾股定理复习易错题四套题由简到难(附带答案)

勾股定理复习易错题四套题由简到难(附带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卷姓名一、填空题1.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它的最大边是.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24,CA=7,AB=.3.在△ABC中,假设其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9、12、15,那么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4.如图1所示,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是8cm2,10cm2,14cm2,那么正方形D的面积是cm2.5.如图2,在△ABC中,∠C=90°,BC=60c m,CA=80c m,一只蜗牛从C点出发,以每分钟20c m的速度沿CA→AB→BC的路径再回到C点,需要分钟的时间.6.x、y为正数,且|x2-4|+(y2-16)2=0,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7.在布置新年联欢会的会场时,小虎准备把同学们做的拉花用上,他搬来了一架高为2.5米的梯子,要想把拉花挂在高2.4米的墙上〔设梯子上端要到达或超过挂拉花的高度才能挂上〕,小虎应把梯子的底端放在距离墙米处.8.如图3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假设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与4,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与.〔注:两直角边长均为整数〕二、选择题1.以下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A.6,12,13 B.3,4,7 C.4,7.5,8.5 D.8,15,16 2.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顶端离地面12m,那么梯子的长度为〔〕A.12m B.13m C.14m D.15m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cm与8cm,那么连接这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A.10cm B.3cm C.4cm D.5cm4.假设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扩大2倍,那么斜边扩大为原来的〔〕A.2倍B.3倍C.4倍D.5倍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三边长度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三边长度之比为9∶40∶41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关系:(a+b)2=c2+2ab,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7.某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且一条直角边为5,那么另一直角边为〔〕A.3 B.4 C.12 D.138.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9,那么对角线AC的长度为〔〕A .23B .49C .3D .29三、简答题 1.〔10分〕如图4,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吗?2.〔10分〕如图5所示,有一条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 ,假设AB =60m ,BC =84m ,AE =100m ,那么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3.〔10分〕如图6,在△ABC 中,∠BAC =120°,∠B =30°,AD ⊥AB ,垂足为A ,CD =1c m ,求AB 的长.4.〔10分〕小芳家门前有一个花圃,呈三角形状,小芳想知道该三角形是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请问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作出判断?你能帮她设计一种方案吗?5.〔10分〕如图7,在△ABC 中,AB =AC =25,点D 在BC 上,AD =24,BD =7,试问AD 平分∠BAC 吗?为什么?6.〔10分〕如图8所示,四边形ABCD 中,AB =1,BC =2,CD =2,AD =3,且AB ⊥BC .求证:AC ⊥CD .参考答案:一、1.直角,a2.25 3.108 4.17 5.12 6.20 7.0.7 8.4,6二、1~4.CBDA 5~8.BBCA三、1.〔1〕5x =;〔2〕24x =2.2240m34.略5.所以AD平分BAC∠,理由略6.证明略四、〔1〕84,85.〔2〕任意一个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可以拆成两个连续整数的与,并且这两个连续整数及原来的奇数构成一组勾股数.〔3〕略.八年级下册第十八勾股定理水平测试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那么三角形是三角形;假设这三个内角所对的三边分别为a、b、c〔设最长边为c〕,那么此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是.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那么直角边长为,假设直角边长为2,那么斜边长为.3.在Rt△ABC中,∠C=90°,①假设AB=41,AC=9,那么BC=;②假设AC=1.5,BC=2,那么AB=.4.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1cm与60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cm时,这3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5.如图1,将一根长24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那么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至少为厘米.6.如图2,AC⊥CE,AD=BE=13,BC=5,DE=7,那么AC=.7.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8c m,那么底边上的高是,面积是.8.如图3,一个机器人从A点出发,拐了几个直角的弯后到达B点位置,根据图中的数据,点A与点B的直线距离是.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如图4,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那么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 B.8 C.16 D.642.小丽与小芳二人同时从公园去图书馆,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丽走直线用了10分钟,小芳先去家拿钱再去图书馆,小芳到家用了6分钟,从家到图书馆用了8分钟,小芳从公园到图书馆拐了个〔设公园到小芳家及小芳家到图书馆都是直线〕〔〕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能确定3.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另一条直角边及斜边长的与是49cm,那么斜边的长〔〕A.18cm B.20cm C.24cm D.25cm4.如图5,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垂直于BE,且AE=3,BE=4,那么阴影局部的面积是〔〕A.16 B.18 C.19 D.21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较小直角边的与、差分别为18、8,那么较长直角边的长为〔〕A.20 B.16 C.12 D.86.在△ABC中,假设AB=15,AC=13,高AD=12,那么△ABC的周长是〔〕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7.如图6,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A.CD、EF、GH B.AB、EF、GHC.AB、CD、GH D.AB、CD、EF8.如图7,在△ABC中,∠C=90°,D为BC边的中点,DE⊥AB于E,那么AE2-BE2等于〔〕A.AC2 B.BD2C.BC2 D.DE2三、简答题〔共58分〕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c m,求它的面积.2的点.3.如图8,是一个四边形的边角料,东东通过测量,获得了如下数据:AB=3cm,BC=12cm,CD=13cm,AD=4cm,东东由此认为这个四边形中∠A恰好是直角,你认为东东的判断正确吗?如果你认为他正确,请说明其中的理由;如果你认为他不正确,那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判断∠A是直角?4.如图9,一游泳池长48米,小方与小朱进展游泳比赛,小方平均速度为3米/秒,小朱为3.1米/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米.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5.如图10〔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10〔2〕所示.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四、拓广探索〔此题14分〕: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设△ABC 的面积为S ,周长为l .〔1〕填表:〔2〕如果a +b -c =m ,观察上表猜测:l = (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3〕证明〔2〕中的结论.参考答案:一、1.直角,222ab c +=2.1,2 3.40,2.5 4.615.14 6.12 7.4或,16或328.10 二、1~4.DBDC 5~8.CCBA三、1.2120cm2.图略3.不正确,可添加DB BC ⊥或5cm DB =4.小方先到达终点54条四、解:〔1〕从上往下依次填12,1,32;〔2〕; 〔3〕证明略.Ww点击勾股定理之特色题本文将在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涉及勾股定理知识内容的特色创新题采撷几例,供读者学习鉴赏.一.清新扮靓的规律探究题例1〔成都市〕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正方形ABCD 的面积1S 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23S S ,,…,S n 〔n 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8S =_______.【解析】:求解这类题目的常见策略是:“从特殊到一般〞. 即是先通过观察几个特殊的数式中的变数及不变数,得出一 般规律,然后再利用其一般规律求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此题,由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易求得:照此规律可知:25416S ==,新 课 标第 一网 观察数1、2、4、8、16易知:0123412,22,42,82,162=====,于是可知12n n S -=因此,817822128S -===二.考察阅读理解能力的材料分析题例2〔临安〕阅读以下题目的解题过程:a 、b 、c 为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的形状.AB CD EF G HI J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场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2〕错误的原因为:〔3〕此题正确的结论为: .【解析】:材料阅读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命题,其类型多种多样,此题属于“判断纠错型〞题目.集中考察了因式分解、勾股定理等知识.在由得到等式2222222-=+-没有错,错在将这个等式()()()c a b a b a b两边同除了一个可能为零的式子22-=,那么有()()0-.假设220a ba b+-=,a b a b从而得a b=,这时,ABC为等腰三角形.因此:(1)选C.(2)没有考虑220-=a b(3) ABC∆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三.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图形拼接题例3〔长春〕如图,在Rt△ABC中,∠C = 90°,AC = 4,BC = 3.在Rt△ABC的外部拼接一个适宜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拼成的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下图.出正确的图形〕例如图备用图【解析】:要在Rt△ABC的外部拼接一个适宜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拼成的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关键是腰及底边确实定;要求在图中标明拼接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这需要用到勾股定理知识.下面四种拼接方法可供参考.四.极具“热点〞的动态探究题例4〔泉州〕: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斜靠在及地面OM垂直的墙壁ON上,梯子及地面的倾斜角α为 60.⑴求AO及BO的长;⑵假设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同时底端B沿OM向右滑行. 如图2,设A点下滑到C点,B点向右滑行到D点,并且AC:BD=2:3,试计算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多少米X k b1.c o m【解析】:对于没有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同学而言,求解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假设是利用等边三角形就可以推出的一个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结合勾股定理求解,还是容易解答的.⑴AOBRt∆中,∠O=90,∠α= 60∴,∠OAB= 30,又AB=4米,∴米.由勾股定理得:22-22OA AB OB421223=-=.⑵设2,3,==在CODAC x BD xRt∆中,根据勾股定理:222+=OC OD CD∴所以,AC=2x=即梯子顶端A沿NO下滑了米.勾股定理中的常见题型例析勾股定理是几何计算中运用最多的一个知识点.考察的主要方式是将其综合到几何应用的解答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一、探究开放题例1如图1,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第二个正方形的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1〕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 =1,依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2a ,3a ,4a ,…,n a ,求出2a ,3a ,4a 的值.〔2〕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n a 的表达式.分析:依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 2,a 3,a 4,再观察、归纳出一般规律.解:(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BC=CD=AD=1.由勾股定理,得AC 222AB BC +=同理,AE =2,EH = 22.即 a 2= 2,a 3=2,a 4= 22(2) ∵011(2)a ==, 122(2)a ==, 232(2)a ==, 3422(2)a ==,点拨:探究开放题形式新颖、思考方向不确定,因此综合性与逻辑性较强,它着力于考察观察、分析、比拟、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同学们的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动手操作题例2如图2,图〔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与b ,斜边长为c .图〔2〕是以c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2〕用这个图形证明勾股定理;〔3〕假设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苦干个,你能运用图〔1〕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后的示意图〔无需证明〕.解:〔1〕所拼图形图3所示,它是一个直角梯形.〔2〕由于这个梯形的两底分别为a 、b ,腰为〔a +b 〕,所以梯形的面积为211()()()22a b a b a b ++=+.又因为这个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所以梯形的面积又可表示为:.Xk b1.c om〔3〕所拼图形如图4.点拨:动手操作题内容丰富,解法灵活,有利于考察解题者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设计的才能。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1勾股定理2易错专项训练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1勾股定理2易错专项训练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最短距离为
10
m.
1
2
3
4
5
易错点4 没有明确直角顶点,考虑不全面出错
4. 同一平面内有 A , B , C 三点,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5 cm,点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2 cm,且△ ABC 为直角三
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 C 有
1
2
3
4
5
8
个.
易错点5 不证明直角直接应用其性质缺少步骤出错
5. 如图,在△ ABC 中, D 是△ ABC 内一点,连接 AD ,
BD ,且 AD ⊥ BD . 已知 AD =4, BD =3, AC =13,
BC =1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
2
3
4
5
解:因为 AD ⊥ BD ,
所以 AB2= AD2+ BD2,
因为 AD =4, BD =3,
所以 AB =5.
BD - DC =4. 综上所述, BC 的长为14或4.
1
2
3
4
5
易错点3 求立体图形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无法找到正确
的展开方式出错
3. 【新考法·展开法】如图是一个长8 m,宽7 m,高5 m的
仓库,在其内的点 A 处有一只壁虎, B 处有一只蚊子,已
知 CA =2 m, PB =4 m,则壁虎沿仓库内爬到蚊子处的
1
2
3
4
5
在Rt△ ABD 中, AB =15, AD =12,由勾股定理得 BD2
= AB2- AD2=81,所以 BD =9.
在Rt△ ADC 中, AC =13, AD =12,由勾股定理得 DC2
= AC2- AD2=25,所以 DC =5.所以 BC = BD + DC =

勾股定理复习易错题四套题由简到难(附带答案)

勾股定理复习易错题四套题由简到难(附带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卷姓名一、填空题1.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它的最大边是.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24,CA=7,AB=.3.在△ABC中,若其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9、12、15,则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4.如图1所示,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是8cm2,10cm2,14cm2,则正方形D的面积是 cm2.5.如图2,在△ABC中,∠C=90°,BC=60c m,CA=80c m,一只蜗牛从C点出发,以每分钟20c m的速度沿CA→AB→BC的路径再回到C点,需要分钟的时间.6.已知x、y为正数,且|x2-4|+(y2-16)2=0,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7.在布置新年联欢会的会场时,小虎准备把同学们做的拉花用上,他搬来了一架高为2.5米的梯子,要想把拉花挂在高2.4米的墙上(设梯子上端要到达或超过挂拉花的高度才能挂上),小虎应把梯子的底端放在距离墙米处.8.如图3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和.(注:两直角边长均为整数)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A.6,12,13 B.3,4,7 C.4,7.5,8.5 D.8,15,162.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顶端离地面12m,则梯子的长度为()A.12m B.13m C.14m D.15m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连接这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 )A .10cmB .3cmC .4cmD .5cm4.若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扩大2倍,则斜边扩大为原来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5.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三边长度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 .三边长度之比为9∶40∶41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关系:(a +b )2=c 2+2a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7.某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且一条直角边为5,则另一直角边为( )A .3B .4C .12D .138.如果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9,则对角线AC 的长度为( )A .23B .49CD .29 三、简答题1.(10分)如图4,你能计算出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吗?2.(10分)如图5所示,有一条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 ,若AB =60m ,BC =84m ,AE =100m ,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3.(10分)如图6,在△ABC 中,∠BAC =120°,∠B =30°,AD ⊥AB ,垂足为A ,CD =1c m ,求AB 的长.4.(10分)小芳家门前有一个花圃,呈三角形状,小芳想知道该三角形是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请问她可以用什么办法来作出判断?你能帮她设计一种方案吗?5.(10分)如图7,在△ABC中,AB=AC=25,点D在BC上,AD=24,BD=7,试问AD平分∠BAC吗?为什么?6.(10分)如图8所示,四边形ABCD中,AB=1,BC=2,CD=2,AD=3,且AB⊥BC.求证:AC⊥CD.参考答案:一、1.直角,a2.25 3.108 4.17 5.12 6.207.0.7 8.4,6二、1~4.CBDA 5~8.BBCA三、1.(1)5x=;(2)24x=2.2240m34.略5.所以AD平分BAC∠,理由略6.证明略四、(1)84,85.(2)任意一个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可以拆成两个连续整数的和,并且这两个连续整数与原来的奇数构成一组勾股数.(3)略.八年级下册第十八《勾股定理》水平测试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三角形是三角形;若这三个内角所对的三边分别为a、b、c(设最长边为c),则此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是.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则直角边长为,若直角边长为2,则斜边长为.3.在Rt△ABC中,∠C=90°,①若AB=41,AC=9,则BC=;②若AC=1.5,BC =2,则AB=.4.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1cm和60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3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5.如图1,将一根长24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至少为厘米.6.如图2,AC⊥CE,AD=BE=13,BC=5,DE=7,那么AC=.7.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8c m,则底边上的高是,面积是.8.如图3,一个机器人从A点出发,拐了几个直角的弯后到达B点位置,根据图中的数据,点A和点B的直线距离是.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4,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 B.8 C.16 D.642.小丽和小芳二人同时从公园去图书馆,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丽走直线用了10分钟,小芳先去家拿钱再去图书馆,小芳到家用了6分钟,从家到图书馆用了8分钟,小芳从公园到图书馆拐了个(设公园到小芳家及小芳家到图书馆都是直线)()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能确定3.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长的和是49cm,则斜边的长()A.18cm B.20cm C.24cm D.25cm4.如图5,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垂直于BE,且AE=3,BE=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16 B.18 C.19 D.21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差分别为18、8,则较长直角边的长为()A.20 B.16 C.12 D.86.在△ABC中,若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7.如图6,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A.CD、EF、GH B.AB、EF、GHC.AB、CD、GH D.AB、CD、EF8.如图7,在△ABC中,∠C=90°,D为BC边的中点,DE⊥AB于E,则AE2-BE2等于()A.AC2 B.BD2C.BC2 D.DE2三、简答题(共58分)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c m,求它的面积.2的点.3.如图8,是一个四边形的边角料,东东通过测量,获得了如下数据:AB=3cm,BC=12cm,CD=13cm,AD=4cm,东东由此认为这个四边形中∠A恰好是直角,你认为东东的判断正确吗?如果你认为他正确,请说明其中的理由;如果你认为他不正确,那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判断∠A是直角?4.如图9,一游泳池长48米,小方和小朱进行游泳比赛,小方平均速度为3米/秒,小朱为3.1米/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米.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5.如图10(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10(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四、拓广探索(本题14分)已知: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ABC的面积为S,周长为l.(1)填表:(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2)如果a+b-c=m,观察上表猜想:l(3)证明(2)中的结论.参考答案:一、1.直角,222a b c +=2.1,2 3.40,2.5 4.615.14 6.12 7.4或,16或32 8.10 二、1~4.DBDC 5~8.CCBA 三、1.2120cm2.图略3.不正确,可添加DB BC ⊥或5cm DB =4.小方先到达终点54条四、解:(1)从上往下依次填12,1,32; (2)4S m l =; (3)证明略.点击《勾股定理》之特色题本文将在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涉及《勾股定理》知识内容的特色创新题采撷几例,供读者学习鉴赏.一.清新扮靓的规律探究题例1(成都市)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1S 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23S S ,,…,S n (n 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8S =_______.【解析】:求解这类题目的常见策略是:“从特殊到一般”.即是先通过观察几个特殊的数式中的变数与不变数,得出一 般规律,然后再利用其一般规律求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 此题,由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易求得:2111S ==, 222S == 2324S == 248S ==照此规律可知:25416S ==,观察数1、2、4、8、16易知:0123412,22,42,82,162=====,于是可知12n n S -= 因此,817822128S -===二.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材料分析题例2(临安)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 、b 、c 为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的形状.解:2222222222()()()()()ABC c a b a b a b B c a b C ∆∴-=+-∴=+∴是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2)错误的原因为: (3)本题正确的结论为: .【解析】:材料阅读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命题,其类型多种多样,本题属于“判断纠错型”题目.集中考查了因式分解、勾股定理等知识.在由得到等式2222222()()()c a b a b a b -=+-没有错,错在将这个等式两边同除了一个可能为零的式子ABC D EFGHIJ22a b -.若220a b -=,则有()()0a b a b +-=,从而得a b =,这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因此:(1) 选C .(2) 没有考虑220a b -=(3) 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三.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图形拼接题例3(长春)如图,在Rt △ABC 中,∠C = 90°,AC = 4,BC = 3.在Rt △ABC 的外部拼接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拼成的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要求:在答题卡的两个备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与示例不同的拼接方法,并在图中标明拼接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请同学们先用铅笔画现草图,确定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画出正确的图形)示例图 备用图【解析】:要在Rt △ABC 的外部拼接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拼成的图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关键是腰与底边的确定;要求在图中标明拼接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这需要用到勾股定理知识.下面四种拼接方法可供参考.四.极具“热点”的动态探究题例4(泉州):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壁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 60.⑴求AO 与BO 的长;⑵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 如图2,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AC:BD=2:3,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多少米?X k b1.c o m【解析】:对于没有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同学而言,求解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若是利用等边三角形就可以推出的一个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结合勾股定理求解,还是容易解答的.⑴AOB Rt ∆中,∠O=90,∠α= 60 ∴,∠OAB= 30,又AB=4米,∴122OB AB ==米.由勾股定理得:OA ===. ⑵设2,3,AC x BD x ==在COD Rt ∆中,2,23,4OC x OD x CD ==+= 根据勾股定理:222OC OD CD +=∴()()2222234x x ++= -∴(213120x x +-= ∵0x ≠ ∴0381213=-+x∴x =所以,即梯子顶端A 沿NO .勾股定理中的常见题型例析勾股定理是几何计算中运用最多的一个知识点.考查的主要方式是将其综合到几何应用的解答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一、探究开放题例1如图1,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第二个正方形的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1)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 =1,依上述方法所作的4a 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2a ,3a ,4a ,…,n a ,求出2a ,3a ,的值.(2)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n a 的表达式. 分析:依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 2,a 3,a 4,再观察、归纳出一般规律.解:(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BC=CD=AD=1.由勾股定理,得AC同理,AE =2,EH = a 2a 3=2,a 4=(2) ∵011a ==, 12a ==, 232a ==, 34a ==,∴1n n a -= ()1,n n ≥是自然数.点拨:探究开放题形式新颖、思考方向不确定,因此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它着力于考查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动手操作题例2如图2,图(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和b ,斜边长为c .图(2)是以c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 (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2)用这个图形证明勾股定理;(3)假设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苦干个,你能运用图(1)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后的示意图(无需证明).解:(1)所拼图形图3所示,它是一个直角梯形.(2)由于这个梯形的两底分别为a 、b ,腰为(a +b ),所以梯形的面积为211()()()22a b a b a b ++=+.又因为这个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所以梯形的面积又可表示为:2111222ab ab c ++.Xk b1.c om∴221111()2222a b ab ab c +=++. ∴222a b c +=. (3)所拼图形如图4.点拨:动手操作题内容丰富,解法灵活,有利于考查解题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的才能。

第03讲 勾股定理易错易混淆专题集训(解析版)

第03讲 勾股定理易错易混淆专题集训(解析版)

第03讲勾股定理易错易混淆专题集训一.勾股定理(共12小题)1.(2022秋•清苑区期末)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最上方的网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A.B.0.8C.3﹣D.【分析】连接AD,由勾股定理求出DE,即可得出CD的长.【解答】解:如图,连接AD,则AD=AB=3,由勾股定理可得,Rt△ADE中,DE==,又∵CE=3,∴CD=3﹣,故选:C.2.(2023秋•东阳市期中)如图,Rt△ABC的两条直角边BC=6,AC=8.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作三个正方形.若四个阴影部分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S2+S3﹣S1的值为()A.4B.3C.2D.0【分析】依据题意,证明△EAD≌△CAB(SAS),得出S4=S△ABC=24,证明△ABK≌△BGH(ASA),=S△BGH,证出S△ABC=S1,设S四边形ADHC=x,S△BCK=y,由勾股定理及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S△ABK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S2+S3=S1,则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AE=AC,∠EAD=∠CAB,AD=AB,∴△EAD≌△CAB(SAS).∴S4=S△ABC.又∵∠ABK=∠BGH,∠KAB=∠HBG,AB=BG,∴△ABK≌△BGH(ASA).=S△BGH.∴S△ABK+S△BCK=S1+S△BCK.∴S△ABC=S1=S4.∴S△ABC=x,S△BCK=y,又由题意可设S四边形ADHC∴,,.∵AC2+BC2=AB2,∴S3+S4+x+S2+y=S1+x+y+S△ABC.∴S3+S4+S2=S1+S△ABC.=S1=S4,又∵S△ABC∴S3+S2=S1.∴S2+S3=S1.∴S2+S3﹣S1=0.故选:D.3.(2023秋•海曙区期中)如图,Rt△ABC中,∠C=90°.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ACPQ、BCMN.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所示分别记为S、S1、S2、S3,若S=10,则S1+S2+S3等于()A.10B.15C.20D.30【分析】依据题意,过E作BC的垂线交ED于D,连接EM,通过证明S1+S2+S3=Rt△ABC的面积×2,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过E作BC的垂线交ED于D,连接EM.在△ACB和△BDE中,∠ACB=∠BDE=90°,∠CAB=∠EBD,AB=BD,∴△ACB≌△BND(AAS),同理,Rt△GDE≌Rt△HCB,∴GE=HB,∠EGD=∠BHC,∴FG=EH,∴DE=BC=CM,∵DE∥CM,∴四边形DCME是平行四边形,∵∠DCM=90°,∴四边形DCME是矩形,∴∠EMC=90°,∴E、M、N三点共线,∵∠P=∠EMH=90°,∠PGF=∠DGE=∠BHC=∠EHM,∴△PGF≌△MHE(AAS),∵图中S1=S Rt△EMH,S△BHC=S△EGD,∴S1+S3=S Rt△ABC.S2=S△ABC,∴S1+S2+S3=Rt△ABC的面积×2=20.故选:C.4.(2023春•渠县校级期末)如图①,在△ABC中,∠ACB=90°,AC:BC=4:3,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上分别有一个正方形.执行下面的操作:由两个小正方形向外分别作直角边之比为4:3的直角三角形,再分别以所得到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边长作正方形.图②是1次操作后的图形,图③是2次操作后的图形.如果图①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那么10次操作后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A.225B.250C.275D.30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分别求出AC=4,BC=3,AB=5,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出规律,根据规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AC=4x,则BC=3x,由勾股定理得:AB==5x,∵△ABC的周长为12,∴3x+4x+5x=12,解得:x=1,∴AC=4,BC=3,AB=5,第1次操作后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2+42+32+42+52=25+50,第2次操作后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2+42+32+42+32+42+52=25×2+50,第3次操作后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2+42+32+42+32+42+32+42+52=25×3+50,……第10次操作后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5×10+50=300,故选:D.5.(2023秋•龙华区期中)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分析】过点F作FG⊥AB,垂足为G,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2+AC2=AB2=3,然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B=60°,AF=BF=AB,从而可得∠BFG=∠AFB=30°,BG=AB,进而可得FG=AB,然后进行计算可得△ABF的面积=AB2,同理可得:等边三角形DBG的面积=BC2,等边三角形ACE的面积=AC2,最后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边三角形DBG的面积+等边三角形ACE的面积+等边△ABF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过点F作FG⊥AB,垂足为G,∵∠ACB=90°,AB=,∴BC2+AC2=AB2=3,∵△ABF是等边三角形,∴∠AFB=60°,AF=BF=AB,∴∠BFG=∠AFB=30°,BG=AB,∴FG=BG=AB,∴△ABF的面积=AB•FG=AB•AB=AB2,同理可得:等边三角形DBG的面积=BC2,等边三角形ACE的面积=AC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边三角形DBG的面积+等边三角形ACE的面积+等边△ABF的面积=BC2+AC2+AB2,=(BC2+AC2+AB2)=×(3+3)=,故答案为:.6.(2023春•长沙期中)如图,在Rt△ABC,∠ACB=90°,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正方形CBGF,正方形AHIB,P是HI上一点,记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AHIB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1=16,S2=25,则四边形ACBP的面积等于18.5.【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AC=4,AB=AH=5,然后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最后根据四边形ACBP的面积=△ABC的面积+△ABP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AHIB的面积分别为S1,S2,S1=16,S2=25,∴AC=4,AB=AH=5,∵∠ACB=90°,∴BC===3,∴四边形ACBP的面积=△ABC的面积+△ABP的面积=AC•BC+AB•AH=×4×3+×5×5=6+12.5=18.5,故答案为:18.5.7.(2023春•潜江月考)已知a是的整数部分,,其中b是整数,且0<c<1,那么以a、b 为两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是2或2.【分析】先估算出的值的范围,从而可得a=2,再估算出2+的值的范围,从而可得b=4,c=﹣1,然后分两种情况:当b=4为直角边时;当b=4为斜边时,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4<6<9,∴2<<3,∴的整数部分是2,∴a=2,∵2<<3,∴4<2+<5,∵,其中b是整数,且0<c<1,∴b=4,c=2+﹣4=﹣2,分两种情况:当b=4为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度===2;当b=4为斜边时,∴第三边的长度===2;综上所述:第三边的长度是2或2,故答案为:2或2.8.(2023春•江门校级期中)两根木条的长度分别是4cm和5cm,再添加一根木条,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木架,则所添加木条的长度可以是cm或3cm.【分析】分两种情况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添加的木条作为斜边;添加的木条作为直角边.【解答】解:如果第三边为斜边,则其长度为:=(cm);如果第三边为直角边,则其长度为:=3(cm)故答案为:cm或3cm.9.(2023春•鄂州期末)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8cm,则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192cm2.【分析】设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A,B,C,D,E,F,根据勾股定理得A+B=E,C+D=F,E+F=82=64,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设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A,B,C,D,E,F,由勾股定理得,A+B=E,C+D=F,E+F=82=64,∴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64×3=192(cm2),故答案为:192.10.(2022秋•鄞州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4,4﹣5a)位于第二象限,点B (﹣4,﹣a﹣1)位于第三象限,且a为整数.(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若点C(m,0)为x轴上一点,且△ABC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m的值.【分析】(1)根据坐标系的特点得出不等式组解答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1)∵点A(﹣4,4﹣5a)位于第二象限,点B(﹣4,﹣a﹣1)位于第三象限,且a为整数,∴,∴﹣1<a<,∵a为整数,∴a=0,∴A(﹣4,4),B(﹣4,﹣1);(2)∵A(﹣4,4),B(﹣4,﹣1),∴AB=5,∵点C(m,0)为x轴上一点,且△ABC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C=AB=5,∵AC=,∴(m+4)2+16=25,解得m1=﹣1,m2=﹣7.∴m的值为﹣1或﹣7.11.(2023春•福州期中)定义: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a2=c2,则称该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判断等边三角形是否为“类勾股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若等腰三角形ABC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C=BC,AB>AC,求∠A的度数;(2)如图,在△ABC中,∠C=2∠A,且∠B>∠A.证明:△ABC为“类勾股三角形”.【分析】(1)先设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a=b=c,然后进行计算可得:ab+a2=a2+a2=2a2>c2,即可解答;(2)根据已知和“类勾股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C•BC+AC2=AB2,从而可得BC2+AC2=AB2,进而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3)过点B作BG⊥AC,垂足为G,在GA上截取GD=GC,连接BG,可得BG是CD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可得BD=BC=a,进而可得∠C=∠BDC=2∠A,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ABD,从而可得DA=BD=a,进而可得CD=b﹣a,DG=CG=,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G=,最后分别在Rt△ABG和Rt△BGC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1)解:等边三角形不是“类勾股三角形”,理由:设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a=b=c,∴ab+a2=a2+a2=2a2>c2,∴等边三角形不是“类勾股三角形”;(2)解:∵等腰三角形ABC是“类勾股三角形”,AC=BC,AB>AC,∴AC•BC+AC2=AB2,∴BC2+A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AC=BC,∴∠A=∠B=45°,∴∠A的度数为45°;(3)证明:过点B作BG⊥AC,垂足为G,在GA上截取GD=GC,连接BD,∴BG是CD的垂直平分线,∴BD=BC=a,∴∠C=∠BDC,∵∠C=2∠A,∴∠BDC=2∠A,∵∠BDC=∠A+∠ABD,∴∠A=∠ABD,∴DA=BD=a,∴CD=AC﹣AD=b﹣a,∴DG=CG=CD=,∴AG=AD+DG=a+=,在Rt△ABG中,BG2=AB2﹣AG2=c2﹣()2,在Rt△BGC中,BG2=BC2﹣CG2=a2﹣()2,∴c2﹣()2=a2﹣()2,∴a2+ab=c2,∴△ABC为“类勾股三角形”.12.(2023春•德州期中)下面是小敏写的数学日记的一部分,请你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2023年3月22日天气:晴无理数与线段长.今天我们借助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到了一些特殊的无理数对应的点,认识了“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这一事实.回顾梳理:要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关键是在数轴上构造线段OA=OA′=.如图1,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以原点O为圆心,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上分别交于点A,A',则点A对应的数为,点A′对应的数为﹣.类似地,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拓展思考:如图2,改变图1中正方形的位置,用类似的方法作图,可在数轴上构造出线段OB与OB',其中O仍在原点,点B,B'分别在原点的右侧、左侧,可由线段OB与OB′的长得到点B,B′所表示的无理数!按照这样的思路,只要构造出特定长度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找到无理数对应的点!任务:(1)“拓展思考”中,线段OB的长为1+,OB'的长为﹣1;点B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1.(2)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A题.A.请在图3所示的数轴上,画图确定表示±的点M,N;B.请在图3所示的数轴上,画图确定表示2﹣的点M.【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从而得到OB、OB′的长,然后利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得到点B和点B′表示的数;(2)选择A题,构建直角三角形OAB,OA=2,AB=1,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到OB=,然后以点O 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作圆交数轴于M、N,则M点表示的数为,N点表示的数为﹣;选择B题,构建直角三角形CDE,C点表示的数为2,使CD=3,DE=1,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到CD=,然后以点C为圆心,CD的长为半径作圆交数轴的负半轴于M,则M点表示的数为2﹣.【解答】解:(1)∵线段OB的长为1+,OB'的长为﹣1,∴点B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1,1+,﹣+1;(2)A题:如图,M点表示的数为,N点表示的数为﹣.B题:如图,M点表示的数为2﹣.故答案为:A(或B)答案不唯一.二.勾股定理的证明(共6小题)13.(2023•杭州模拟)如图,“赵爽弦图”是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无缝隙地铺成一个大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25,(x+y)2=49,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y),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小正方形面积为4B.x2+y2=5C.x2﹣y2=7D.xy=24【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x2+y2=25,故B错误,∵(x+y)2=49,∴2xy=24,故D错误,∴(x﹣y)2=1,故A错误,∴x2﹣y2=7,故C正确;故选:C.14.(2023秋•泰山区期中)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方圆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和b,那么ab的值为()A.49B.25C.12D.10【分析】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可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ab的值.【解答】解:如图,∵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5﹣1)÷4=6,又∵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b=6,∴ab=12.故选:C.15.(2023秋•绿园区期末)如图,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其原型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且a2+b2=ab+10,那么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A.2B.3C.4D.5【分析】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6结合a2+b2=ab+10得出ab的值,再由小正方形的面积=(b﹣a)2即可求解.【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a2+b2=16,又a2+b2=ab+10,∴ab=6,∴(b﹣a)2=a2+b2﹣2ab=16﹣2×6=4,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故选:C.16.(2023春•莒南县期末)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长方形内得到的,∠BAC=90°,AB=6,BC=10,点D,E,F,G,H,I都在长方形KLMJ的边上,则长方形KLMJ的面积为()A.420B.440C.430D.410【分析】延长AB交KL于P,延长AC交LM于Q,可得△ABC、△PFB、△QC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PB=AC,CQ=AB,然后求出IP和DQ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延长AB交KL于P,延长AC交LM于Q,由题意得,∠BAC=∠BPF=∠FBC=90°,BC=BF,∴∠ABC+∠ACB=90°=∠PBF+∠ABC,∴∠ACB=∠PBF,∴△ABC≌△PFB(AAS),同理可证△ABC≌△QCG(AAS),∴PB=AC=8,CQ=AB=6,∵图2是由图1放入长方形内得到,∴IP=8+6+8=22,DQ=6+8+6=20,∴长方形KLMJ的面积=22×20=440.故选:B.17.(2022秋•长春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12,BC=7,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12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如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A.148B.100C.196D.144【分析】通过勾股定理可将“数学风车”的斜边求出,然后可求出风车外围的周长.【解答】解:设将CA延长到点D,连接BD,根据题意,得CD=12×2=24,BC=7,∵∠BCD=90°,∴BC2+CD2=BD2,即72+242=BD2,∴BD=25,∴AD+BD=12+25=37,∴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37×4=148.故选:A.18.(2023秋•二道区期末)如图①,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图形是由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如果图①中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7cm,短直角边为3cm,连结图②中四条线段得到如图③的新图案,则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2cm.【分析】由题意得:BD=7cm,AB=CD=3cm,求出BC=4cm,由勾股定理求出AC=5cm,即可求出阴影的周长=4(AB+AC)=32(cm).【解答】解:由题意得:BD=7cm,AB=CD=3cm,∴BC=7﹣3=4(cm),由勾股定理得:AC==5(cm),∴阴影的周长=4(AB+AC)=4×(3+5)=32(cm).故答案为:32.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共10小题)19.(2023春•禹州市期中)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c)(a﹣c)=b2,则()A.∠A为直角B.∠B为直角C.∠C为直角D.∠A是锐角【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c)(a﹣c)=b2,∴a2﹣c2=b2,∴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故选:A.20.(2023春•汕尾期末)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则∠ABC是()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分析】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AB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ABC=90°,即可解答.【解答】解:连接AC,由题意得:AB2=12+22=5,CB2=12+22=5,AC2=12+32=10,∴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0°,故选:B.21.(2023春•东丽区期末)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3)2+|b﹣4|+=0,则△ABC()A.不是直角三角形B.是以a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C.是以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分析】先根据绝对值,偶次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a﹣3=0,b﹣4=0,c﹣5=0,从而可得a =3,b=4,c=5,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a﹣3)2+|b﹣4|+=0,∴a﹣3=0,b﹣4=0,c﹣5=0,∴a=3,b=4,c=5,∴a2+b2=32+42=25,c2=52=25,∴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ABC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故选:D.22.(2023秋•沈河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三点均在正方形格点上,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S△ABC=4.5C.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2D.∠BAC=9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AB2=22+42=20,∴AB=2,故A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得:AC2=22+12=5,CB2=32+42=25,∴AC2+AB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故D不符合题意;∵AC=,AB=2,∴△ABC的面积=AC•AB=××2=5,故B符合题意;设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h,∵△ABC的面积为5,BC=5,∴BC•h=5,∴h=2,∴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2,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23.(2023春•蒙城县校级期中)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b﹣3)2+|c﹣4|=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分析】先根据绝对值,偶次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a﹣5=0,b﹣3=0,c﹣4=0,从而可得a =5,b=3,c=4,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3)2+|c﹣4|=0,∴a﹣5=0,b﹣3=0,c﹣4=0,∴a=5,b=3,c=4,∴b2+c2=32+42=25,a2=52=25,∴b2+c2=a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24.(2023春•贵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B=5,BC=4,AC=3,I为△ABC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I作AB的垂线,垂足为H,则IH的长为()A.1B.C.2D.【分析】过点I作IE⊥AC,垂足为E,过点I作ID⊥BC,垂足为D,连接CI,AI,BI,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IE=IH=ID,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ACB=90°,然后利用面积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过点I作IE⊥AC,垂足为E,过点I作ID⊥BC,垂足为D,连接CI,AI,BI,∵I为△ABC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ID⊥BC,IE⊥AC,IH⊥AB,∴IE=IH=ID,∵AB=5,BC=4,AC=3,∴AC2+BC2=32+42=25,AB2=52=2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BC的面积=△ACI的面积+△BCI的面积+△ABI的面积,∴AC•BC=AC•EI+BC•DI+AB•IH,∴AC•BC=AC•EI+BC•DI+AB•IH,∴3×4=3IE+4DI+5IH,解得:IH=1,故选:A.25.(2023春•鞍山期末)如图,学校在校园围墙边缘开垦一块四边形菜地ABCD,测得AB=9m,BC=12m,CD=8m,AD=17m,且∠ABC=90°,这块菜地的面积是()A.48m2B.114m2C.122m2D.158m2【分析】连接AC,先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CD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ACD=90°,最后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ABC的面积+△ACD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连接AC,∵∠ABC=90°,AB=9m,BC=12m,∴AC===15(m),∵CD=8m,AD=17m,∴AC2+CD2=152+82=289,AD2=172=28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ACD=90°,∴四边形ABCD的面积=△ABC的面积+△ACD的面积=AB•BC+AC•CD=×9×12+×15×8=54+60=114(m2),∴这块菜地的面积为114m2,故选:B.26.(2023春•凤山县期末)在△ABC中,AC=3,AB=4,当BC=5或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分析】分两种情况:当BC是斜边时;当AB是斜边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分两种情况:当BC是斜边时,则BC===5;当AB是斜边时,则BC===;综上所述:当BC=5或时,△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5或.27.(2023秋•鼓楼区校级月考)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45°.【分析】连接AC,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ACB=90°,再根据AC=BC=,从而可得△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答】解:连接AC,由题意得:AC2=12+22=5,BC2=12+22=5,AB2=12+32=10,∴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ABC=∠CAB=45°,故答案为:45.28.(2023秋•南关区校级期中)已知在△ABC中,AB=m2+n2,BC=2mn,AC=m2﹣n2(m>n>0).试问△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是,请说明理由.【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B2=(m2+n2)2=m4+2m2n2+n4,BC2+AC2=(2mn)2+(m2﹣n2)2=4m2n2+m4﹣2m2n2+n4=m4+2m2n2+n4,∴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四.勾股数(共2小题)29.(2023秋•市北区期中)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a、b、c,被称为勾股数.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A.7,24,25B.32,42,52C.1.5,2,2.5D.【分析】依据勾股数的定义进行判断.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解答】解:A.7,24,25是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32,42,52是不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1.5,2,2.5不全是正整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全是正整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0.(2023•泸州)《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该著作中给出了勾股数a,b,c的计算公式:a=(m2﹣n2),b=mn,c=(m2+n2),其中m>n>0,m,n是互质的奇数.下列四组勾股数中,不能由该勾股数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的是()A.3,4,5B.5,12,13C.6,8,10D.7,24,25【分析】根据题目要求逐一代入符合条件的m,n进行验证、辨别.【解答】解:∵当m=3,n=1时,a=(m2﹣n2)=(32﹣12)=4,b=mn=3×1=3,c=(m2+n2)=×(32+12)=5,∴选项A不符合题意;∵当m=5,n=1时,a=(m2﹣n2)=(52﹣12)=12,b=mn=5×1=5,c=(m2+n2)=×(52+12)=13,∴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m=7,n=1时,a=(m2﹣n2)=(72﹣12)=24,b=mn=7×1=7,c=(m2+n2)=×(72+12)=25,∴选项D不符合题意;∵没有符合条件的m,n使a,b,c各为6,8,10,∴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五.勾股定理的应用(共3小题)31.(2023春•怀柔区期末)如图,在我军某次海上演习中,两艘航母护卫舰从同一港口O同时出发,1号舰沿东偏南60°方向以9节(1节=1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2号舰沿南偏西60°方向以12节的速度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它们分别到达A,B两点,此时两舰的距离是()A.9海里B.12海里C.15海里D.30海里【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O=18海里,BO=24海里,∠AOE=60°,∠COB=60°,∠EOC=90°,从而可得∠AOC=30°,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OB=90°,从而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AO=2×9=18(海里),BO=2×12=24(海里),∠AOE=60°,∠COB=60°,∠EOC=90°,∴∠AOC=∠EOC﹣∠EOA=30°,∴∠AOB=∠AOC+∠BOC=90°,在Rt△AOB中,AB===30(海里),∴此时两舰的距离是30海里,故选:D.32.(2023秋•杏花岭区校级月考)如图,东西方向上有A,C两地相距10千米,甲以16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向正东方向前进,乙以12千米/时的速度从C地出发向正南方向前进,甲、乙两人相距6千米时,最短用时是()A.0.4小时B.0.5小时C.0.6小时D.0.8小时【分析】设最短用时t小时,分别将BC和CD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在Rt△BCD中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并求解即可.【解答】解:设最短用时t小时,甲、乙两人相距6千米.根据题意,得BC=(10﹣16t)km,CD=12t km,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C2+CD2=BD2,即(10﹣16t)2+(12t)2=62,整理得(5t﹣2)2=0,解得t=,即t=0.4.故选:A.33.(2023秋•沈阳月考)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远航”号以每小时12n mile的速度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海天”号以每小时16n mile的速度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2小时后,“远航”号、“海天”号分别位于M,N处,则此时“远航”号与“海天”号的距离为40n mile.【分析】根据题意可得:MP=24海里,NP=32海里,∠APM=60°,∠APN=30°,从而可得∠NPM =90°,然后在Rt△NPM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MP=12×2=24(海里),NP=16×2=32(海里),∠APM=60°,∠APN=30°,∴∠NPM=∠APN+∠APM=90°,。

八上数学 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易错题精选(含答案)

八上数学 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易错题精选(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易错题精选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勾股定理 易错题精选一.选择题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B .6,8,10C .5,8,13D .12,13,142.用四个边长均为a 、b 、c 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中所示的图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c 2=a 2+b 2B .c 2=a 2+2ab+b 2C .c 2=a 2﹣2ab+b 2D .c 2=(a+b )2.3.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6,AC=8,点D ,E ,F ,G ,H ,I 都是矩形KLMJ 的边上,则矩形KLMJ 的面积为( )A.360 B.400 C.440 D.4844.如图,甲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简称ICME~7)的会徽,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如图乙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OA1=A1A2=A2A3=…=A7A8=1,如果把图乙中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作下去,那么OA1,OA2,…OA25这些线段中有多少条线段的长度为正整数()A.3 B.4 C.5 D.6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方格的边长均为1,则点A到边BC的距离为()A. B.C. D.37.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2﹣c2=a2 B.a:b:c=3:4:5C.∠C=∠A﹣∠B D.∠A:∠B:∠C=9:12:158.某中学旁边有一块三角形空地,为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全校师生一齐动手,在空地的三条边上栽上了树苗(如图).已知三边上的树苗数分别为50、14、48,空地的三个角均有一棵树,且每条边上的树苗株距均为1米,那么这块空地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9.长方形门框ABCD中,AB=2m,AD=1.5m.现有四块长方形薄木板,尺寸分别是:①长1.4m,宽1.2m;②长2.1m,宽1.7m;③长2.7m,宽2.1m;④长3m,宽2.6m.其中不能从门框内通过的木板有()A.0块 B.1块 C.2块 D.3块10.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村庄,DA⊥AB,CB⊥AB,垂足分别为A 和B,DA=24千米,CB=16千米.现在要在铁路旁修建一个煤栈E,使得C,D两村到煤栈的距离相等,那么煤栈E应距A点()A.20千米B.16千米C.12千米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8、x,则x= .12.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13.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14.观察下列式子:当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根据上述发现的规律,用含n(n≥2的整数)的代数式表示上述特点的勾股数a= ,b= ,c= .15.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c2,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三角形.1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和,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大小为度.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90°,AB=12cm,BC=3cm,CD=4cm,AD=13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cm2.18.如图,在一次测绘活动中,某同学站在点A的位置观测停放于B、C两处的小船,测得船B在点A北偏东75°方向150米处,船C在点A南偏东15°方向120米处,则船B与船C之间的距离为米(精确到0.1m).19.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 处,从A、B望灯塔C,测得∠BAC=60°,点C在点B的正西方向,海岛B与灯塔C之间的距离是海里.20.如图是一段楼梯,∠A=30°,斜边AC是4米,若在楼梯上铺地毯,则至少需要地毯米.二.解答题21.如图,你能用它验证勾股定理吗?(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外正方形的面积)22.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试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3.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求三角形面积”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小颖想到借助正方形网格解决问题.图1,图2都是8×8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操作发现:小颖在图1中画出△ABC,其顶点A,B,C都是格点,同时构造正方形BDEF,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它的边DE,EF分别经过点C,A,她借助此图求出了△ABC的面积.(1)在图1中,小颖所画的△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 ,BC= ,AC= ;△ABC的面积为.解决问题:(2)已知△ABC中,AB=,BC=2,AC=5,请你根据小颖的思路,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ABC,并直接写出△ABC的面积.24.在甲村至乙村的公路旁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有一C处需要爆破,已知点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米,与公路上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米,且CA⊥CB,如图,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米范围内不得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段是否有危险,是否而需要暂时封锁?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活动.如图,已知一架竹梯AB斜靠在墙角MON处,竹梯AB=13m,梯子底端离墙角的距离BO=5m.(1)求这个梯子顶端A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4m到点C,那么梯子的底部B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距离BD=4m吗?为什么?(3)亮亮在活动中发现无论梯子怎么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梯子上总有一个定点到墙角O 的距离始终是不变的定值,会思考问题的你能说出这个点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6.如图,圆柱形容器高12cm,底面周长24cm,在杯口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蚂蚁在杯外壁底部与蜂蜜相对的A处,(1)求蚂蚁从A到B处吃到蜂蜜最短距离;(2)若蚂蚁刚出发时发现B处的蜂蜜正以每秒钟1cm沿杯内壁下滑,4秒钟后蚂蚁吃到了蜂蜜,求蚂蚁的平均速度至少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分析】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判断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22+32=13≠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62+82=100=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52+82=89≠1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122+132=313≠1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分析】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板围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其中小四边形也为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由边长的平方求出,也可以由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之和来求,两种方法得出的面积相等,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合并后即可得到正确的等式.【解答】解:由题意得到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板围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其边长为c,里边的小四边形也为正方形,边长为b﹣a,则有c2=ab×4+(b﹣a)2,整理得:c2=a2+b2.故选:A.3.【分析】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可得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矩形KLMJ的长与宽,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所以,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边长AO=AB+AC=6+8=14,所以,KL=6+14=20,LM=8+14=22,因此,矩形KLMJ的面积为20×22=440.故选:C.4.【分析】OA1=1,OA2==,OA3==,找到OA n=的规律即可计算OA1到OA25中长度为正整数的个数.【解答】解:找到OA n=的规律,所以OA1到OA25的值分别为,,……,故正整数为=1, =2, =3, =4, =5.故选:C.5.【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根据此就可以直接判断A、B、C、D选项.【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A、不确定c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B选项错误;C、∠C=90°,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本命题正确,即C选项正确;D、∠B=90°,所以斜边为b,所以a2+c2=b2,故本命题错误,即D选项错误;故选:C.6.【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边长,然后得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即可.【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AC==,B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过点A作AD⊥BC,垂足为D,即BD=CD=BC=,AD===,即点A到BC的距离为.故选:C.7.【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各个选项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b2﹣c2=a2则b2=a2+c2△ABC是直角三角形;a:b:c=3:4:5,设a=3x,b=4x,c=5x,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C=∠A﹣∠B,则∠B=∠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12:15,设∠A、∠B、∠C分别为9x、12x、15x,则9x+12x+15x=180°,解得,x=5°,则∠A、∠B、∠C分别为45°,60°,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8.【分析】根据三边上的树苗的数分别求得三边的长为13、47、49,根据三边的长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解答】解:∵三边上的树苗数分别为50、14、48,空地的三个角均有一棵树,且每条边上的树苗株距均为1米,∴三边的长分别为13米、47米、49米,假设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为x,则:x2=132+472=2378,∵492=2401>2378,∴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故选:B.9.【分析】求出长方形门框的对角线长,宽小于或等于长方形门框的对角线的长的木板就可通过.【解答】解:门框的对角线长是: =2.5m.宽小于或等于2.5m的有:①②③.故选:B.10.【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D2+AE2=BE2+BC2,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设AE=xkm,则BE=(40﹣x)km,∵DA⊥AB,CB⊥AB,C,D两村到煤栈的距离相等,∴AD2+AE2=BE2+BC2,故242+x2=(40﹣x)2+162,解得:x=16,则煤栈E应距A点16km.故选:B.二.填空题1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内容,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两直角边分别为6,8,由勾股定理得x==10,②一直角边为6,一斜边为8,由勾股定理得x==2;故答案为:10或2.12.【分析】因为BC为AF边上的高,要求△AFC的面积,求得AF即可,求证△AFD′≌△CFB,得BF=D′F,设D′F=x,则在Rt△AF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AF=AB﹣BF.【解答】解:易证△AFD′≌△CFB,∴D′F=BF,设D′F=x,则AF=8﹣x,在Rt△AFD′中,(8﹣x)2=x2+42,解之得:x=3,∴AF=AB﹣FB=8﹣3=5,∴S△AFC=•AF•BC=10.故答案为:10.13.【分析】根据∠ADC=2∠B,∠ADC=∠B+∠BAD判断出DB=DA,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C的长,从而求出BC的长.【解答】解:∵∠ADC=2∠B,∠ADC=∠B+∠BAD,∴∠B=∠DAB,∴DB=DA=,在Rt△ADC中,DC===1,∴BC=+1.故答案为: +1.14.【分析】由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得出a=2n,b=n2﹣1,c=n2+1,满足勾股数.【解答】解:∵当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勾股数a=2n,b=n2﹣1,c=n2+1.故答案为:2n,n2﹣1,n2+1.15.【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式子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2ab=(a+b)2﹣c2,∴2ab=a2+2ab+b2﹣c2,∴a2+b2=c2,∵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c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16.【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2+()2=()2,∴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度数为90°,故答案为:9017.【分析】连接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CBD是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ABD和△CBD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结BD,在△ABD中,∵∠A=90°,BC=3cm,DC=4cm,∴BD==5(cm),S△BCD=BC•DC=×3×4=6(cm2),在△ABD中,∵AD=13cm,AB=12cm,BD=5cm∴BD2+AB2=AD2,∴△ABD是直角三角形,∴S△ABD=AB•BD=×12×5=30(cm2),∴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D+S△BCD=6+30=36(cm2).故答案为:36.18.【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AC=90°,AB=150米,AC=120米,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根据题意得:∠BAC=90°,AB=150米,AC=120米,在Rt△ABC中,BC=≈192.2米,故答案为:192.219.【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船与海岛、灯塔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海岛B与灯塔C之间的距离.【解答】解:因为∠BAC=60°,点C在点B的正西方向,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AB=15×2=30海里,∠BAC=60°,∴AC=60海里,∴BC==30(海里)故答案为:3020.【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角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30°,斜边AC是4米,∴BC=AC=2米,∴AB===2(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为AB+BC=(2)米.故答案为:2+2三.解答题(共6小题)21.【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在图中找等量关系,由中间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出等式化简即可得出勾股定理的表达式.【解答】解:根据题意,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化简得a2+b2=c2,即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22.【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在△ACD中,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A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B=90°,AB=3,BC=4,∴AC2=AB2+BC2=9+16=25,∴AC=5,又∵AC2+CD2=25+144=169,AD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23.【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矩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解答】解:(1)AB==5,BC==,AC==,△ABC的面积为:4×4﹣×3×4﹣×1×4﹣×3×1=,故答案为:5;;;;(2)△ABC的面积:7×2﹣×3×1﹣×4×2﹣×7×1=5.24.【分析】如图,本题需要判断点C到AB的距离是否小于250米,如果小于则有危险,大于则没有危险.因此过C作CD⊥AB于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即可求出AB 的长度,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公式即可求出CD,然后和250米比较大小即可判断需要暂时封锁.【解答】解:如图,过C作CD⊥AB于D,∵BC=400米,AC=300米,∠ACB=90°,∴根据勾股定理得AB=500米,∵AB•CD=BC•AC,∴CD=240米.∵240米<250米,故有危险,因此AB段公路需要暂时封锁.25.【分析】(1)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O的长即可;(2)在梯子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求出DO的长后减去BO的长求得BD即可作出判断;(3)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回答问题.【解答】解:(1)∵AO⊥DO,∴AO=,=,=12m,∴梯子顶端距地面12m高;(2)滑动不等于4m,∵AC=4m,∴OC=AO﹣AC=8m,∴OD=,=,∴BD=OD﹣OB=,∴滑动不等于4m.(3)AB上的中点到墙角O的距离总是定值,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6.【分析】(1)先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蚂蚁所走的路程,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容器,高12cm,底面周长为24cm,∴AD=12cm,∴AB===12(cm).答:蚂蚁要吃到食物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12cm;(2)∵AD=12cm,∴蚂蚁所走的路程==20,∴蚂蚁的平均速度=20÷4=5(cm/s).。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90°,AB =AC ,AD =AE ,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 ,D 和B ,E .下列四个结论:①BD =CE , ②BD ⊥CE , ③∠ACE +∠DBC=30°, ④()2222BE AD A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2.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3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交AB 于点E ,DE =3,BC =1,CD =13,则CE 的长是( )A 14B 17C 15D 134.如图,在△ABC 中,∠A =90°,P 是BC 上一点,且DB =DC ,过BC 上一点P ,作PE ⊥AB 于E ,PF ⊥DC 于F ,已知:AD :DB =1:3,BC =46PE+PF 的长是( )A .46B .6C .42D .26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是( )A .8B .9C .10D .12 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2,则第三边长是( )A .3B .3C .5D .3或57.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方圆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 和b ,那么ab 的值为( )A .49B .25C .12D .10 8.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是6,8,10,则△ABC 的面积是( ) A .24B .30C .40D .489.在Rt△ABC 中,∠C=90°,AC=3,BC=4,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A .34B .35C .45D .12510.如图,BD 为ABCD 的对角线,45,DBC DE BC ︒∠=⊥于点E ,BF ⊥DC 于点F ,DE 、BF 相交于点H ,直线BF 交线段AD 的延长线于点G ,下列结论:①12CE BE =;②A BHE ∠=∠;③AB=BH;④BHD BDG ∠=∠;⑤222BH BG AG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⑤D .③④二、填空题11.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AB DC ==,BD 平分ABC ∠,BD CD ⊥,则AD BC +等于_________.1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13.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以ABC 的边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斜边AB 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 14.如图是“赵爽弦图”,△ABH 、△BCG 、△CDF 和△DAE 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如果AB =13,EF =7,那么AH 等于_____.15.如图,已知△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与CD 交于点O ,∠BDC=∠BEC=90°,BF=CF ,若BC=8,OD=2,则OF=______.16.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17.如图,30AOB ∠=︒,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且6,8OM ON ==,点,P Q 分别在,OB OA 上运动,则PM PQ QN ++的最小值为______.18.如图,Rt △ABC 中,∠C =90°,AB =5,BC =4,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连接AD ,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19.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已知点P 是平面斜坐标系中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的斜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中,若θ=45°,点P 的斜坐标为(1,22),点G 的斜坐标为(7,﹣22),连接PG ,则线段PG 的长度是_____.20.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行ABCD ,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4的小正方形EFGH,已知AM 为Rt △ABM 的较长直角边,AM 7EF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在等边ABC 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120,EDF 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E DF 与射线AC 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 AC ⊥,垂足为,4,F AB =求BE 的长;()2如图2,将()1中的EDF ∠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 仍与线段AC 相交于点F .求证:12BE CF AB +=.()3如图3,将()2中的EDF ∠继续绕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 与线段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作DN AC ⊥于点N ,若,DN FN =设,BE x CF 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2.如图,在两个等腰直角ABC 和CDE △中,∠ACB = ∠DCE=90°.(1)观察猜想:如图1,点E 在BC 上,线段AE 与BD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2)探究证明:把CDE △绕直角顶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CDE △绕点C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 BC=10,DE=12,当A 、E 、D 三点在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 AD 的长.23.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C =70°,∠BAC =40°,∠ACD =∠ADC =80°,求证: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C 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3)如图3,△ABC 中,∠ABC =90°,AB =2,BC =23,若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24.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点在边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点E 在边AB 的延长线上,点F 在边AC 的延长线上,AD DE DF ==. (1)若30AED ∠=︒,则ADB =∠______. (2)求证:BED CDF △≌△.(3)试说明点D 在BC 边上从点B 至点C 的运动过程中,BED 的周长l 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l 的值,若变,请求出l 的取值范围.25.在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1)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 =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①求证:△AED ≌△AFD ;②当BE =3,CE =7时,求DE 的长;(2)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BD =3,BC =9时,求DE 的长. 26.如图,在ABC ∆中,90ACB ∠=︒,2BC AC =.(1)如图1,点D 在边BC 上,1CD =,5AD =ABD ∆的面积.(2)如图2,点F 在边AC 上,过点B 作BE BC ⊥,BE BC =,连结EF 交BC 于点M ,过点C 作CG EF ⊥,垂足为G ,连结BG .求证:2EG BG CG =+.27.如图1,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CD =A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E =∠CAD ;(2)如图2,以AD 为边向左作等边△ADG ,连接BG . ⅰ)试判断四边形AGB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ⅱ)若设BD =1,DC =k (0<k <1),求四边形AGBE 与△ABC 的周长比(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28.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其后的问题:我国古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所著书《数学九章》中,利用“三斜求积术”十分巧妙的解决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问题,这与西方著名的“海伦公式”是完全等价的.我们也称这个公式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该公式是:设△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4a b c a b c a c b b c a+++-+-+-.(1)(举例应用)已知△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4,b =5,c=7,则△ABC的面积为;(2)(实际应用)有一块四边形的草地如图所示,现测得AB=(26+42)m,BC=5m,CD=7m,AD=46m,∠A=60°,求该块草地的面积.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m,0)在坐标轴上,点C,O关于直线AB 对称,点D在线段AB上.(1)如图1,若m=8,求AB的长;(2)如图2,若m=4,连接OD,在y轴上取一点E,使OD=DE,求证:CE=2DE;(3)如图3,若m=43,在射线AO上裁取AF,使AF=BD,当CD+CF的值最小时,请在图中画出点D的位置,并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30.(发现)小慧和小雯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一个三角形截面(截出的面),发现截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为什么呢?她们带着这个疑问请教许老师.(体验)(1)从特殊入手许老师用1个铆钉把长度分别为4和3的两根窄木棒的一端连在一起(如图,),保持不动,让从重合位置开始绕点转动,在转动的过程,观测的大小和的形状,并列出下表:的大小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请仔细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填空:_____,_____;(2)猜想一般结论在中,设,,(),①若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②若为锐角三角形,则满足____________;③若为钝角三角形,则满足_____________.(探索)在许老师的启发下,小慧用小刀在一个长方体橡皮上切出一个三角形截面(如图1),设,,,请帮助小慧说明为锐角三角形的道理.(应用)在小慧的基础上,小雯又切掉一块“角”,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截面(如图2),那么的形状是()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但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①由AB=AC,AD=AE,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E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D=CE;②由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E全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BD垂直于CE;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D+∠DBC=45°,等量代换得到∠ACE+∠DBC=45°;④由BD垂直于CE,在直角三角形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等量代换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如图,①∵∠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BD=CE ,故①正确;②∵△BAD ≌△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DBC+∠DCB=∠DBC+∠ACE+∠ACB=45°+45°=90°,∴∠BDC=90°,∴BD ⊥CE ,故②正确;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45°,∴∠ABD+∠DBC=45°,∵∠ABD=∠ACE∴∠ACE+∠DBC=45°,故③错误;④∵BD ⊥CE ,∴在Rt △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E 2=BD 2+DE 2,∵△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 ,∴DE 2=2AD 2,∴BE 2=BD 2+DE 2=BD 2+2AD 2,在Rt △BDC 中,BD BC <,而BC 2=2AB 2,∴BD 2<2AB 2,∴()2222BE AD AB<+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个数为2个.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AC ′=AB-BC ′=2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连接BD ,作CF ⊥AB 于F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 ,AE=BE ,得出∠DBE=∠DA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D=2DE=233DE=3,证出△BCD 是直角三角形,∠CBD=90°,得出∠BCF=30°,得出BF=12BC=12,3BF=32,求出EF=BE+BF=72,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连接BD ,作CF ⊥AB 于F ,如图所示:则∠BFC=90°,∵点E为AB的中点,DE⊥AB,∴BD=AD,AE=BE,∵∠DAB=30°,∴∠DBE=∠DAB=30°,BD=AD=2DE=233,∵BC2+BD2=12+(32=13=CD2,∴△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CBF=180°-30°-90°=60°,∴∠BCF=30°,∠BFC=90°,∴∠BCF=30°,∴BF=12BC=12,33∴EF=BE+BF=72,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7313 22⎛⎫⎛⎫+=⎪⎪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判断出PE+PF的长等于AC的长,这样就变成了求AC的长;在Rt△ACD 和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AC,解方程就可以得到A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AC的长,也就是PE+PF的长.【详解】∵△DCB为等腰三角形,PE⊥AB,PF⊥CD,AC⊥BD,∴S△BCD=12BD•PE+12CD•PF=12BD•AC,∴PE+PF=AC,设AD=x,BD=CD=3x,AB=4x,∵AC2=CD2-AD2=(3x)2-x2=8x2,∵AC2=BC2-AB2=(46)2-(4x)2,∴x=2,∴AC=42,∴PE+PF=4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C解析:C【解析】【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详解】解:∵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点B与点D是关于直线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BN,BD,则直线AC即为BD的垂直平分线,∴BN=ND∴DN+MN=BN+MN连接BM交AC于点P,∵点 N为AC上的动点,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当点N运动到点P时,BN+MN=BP+PM=BM,BN+MN的最小值为BM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CD=8,CM=8−2=6,BCM=90°,∴BM==10,∴DN+MN的最小值是1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难点在于确定满足条件的点N的位置: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然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6.D解析:D【解析】当一直角边、斜边为1和2时,第三边==;当两直角边长为1和2时,第三边==; 故选:D . 7.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如图,∵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c 2=25,∴a 2+b 2=c 2=25,∵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5-1)÷4=6, 又∵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ab=6, ∴ab=12.故选C. 8.A解析:A【解析】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6,10,8,由62+82=102,即可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是6,8,所以△ABC 的面积为12×6×8=24,故选A . 9.D解析:D【解析】在Rt △ABC 中 ∠C=90°,AC=3,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设点C 到AB 的距离为h ,即可得12h×AB=12AC×BC ,即12h×5=12×3×4,解得h=125,故选D. 10.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由题意,90BHE HBE C HBE A C ∠+∠=∠+∠=︒∠=∠,∴A BHE C ∠=∠=∠,②正确;∵∠DBC=45°,DE ⊥BC ,∴∠EDB=∠DBC=45°,∴BE=DE∴Rt BEH Rt DEC ≅,∴BH=CD=AB ,③正确;∵AB CD BF CD ⊥,,∴AB ⊥CD ,∴222AB BG AG +=即 222BH BG AG +=,⑤正确,∵没有依据支持①④成立,∴②③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灵活应用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3【分析】由//AD BC ,BD 平分ABC ∠,易证得ABD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1AD AB ==,又由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易证得2C DBC ∠=∠,然后由BD C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30DBC ∠=︒,则可求得BC 的值,继而求得AD BC +的值.【详解】解:∵//AD BC ,AB DC =,∴C ABC ∠=∠,ADB DBC ∠=∠,∵BD 平分ABC ∠,∴2ABC DBC ∠=∠,ABD DBC ∠=∠,∴ABD ADB ∠=∠,∴1AD AB ==,∴2C DBC ∠=∠,∵BD CD ⊥,∴90BDC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90DBC C ∠+∠=︒,∴260C DBC ∠=∠=︒,∴2212BC CD ==⨯=,∴123AD BC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2..(3,4)或(2,4)或(8,4).【分析】题中没有指明△ODP 的腰长与底分别是哪个边,故应该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求得点P 的坐标.【详解】解:(1)OD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P 就是OD 的垂直平分线与CB 的交点,此时OP =PD ≠5;(2)OD 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时:①若点O 是顶角顶点时,P 点就是以点O 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弧与CB 的交点, 在直角△OPC 中,CP =22OP OC -=2254-=3,则P 的坐标是(3,4). ②若D 是顶角顶点时,P 点就是以点D 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弧与CB 的交点, 过D 作DM ⊥BC 于点M ,在直角△PDM 中,PM =22PD DM -=3,当P 在M 的左边时,CP =5﹣3=2,则P 的坐标是(2,4);当P 在M 的右侧时,CP =5+3=8,则P 的坐标是(8,4).故P 的坐标为:(3,4)或(2,4)或(8,4).故答案为:(3,4)或(2,4)或(8,4).【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等知识,注意正确地进行分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3.232【分析】先求出AC 的长,再分两种情况:当AC 为腰时及AC 为底时,分别求出腰长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AB=2BC=4,∴22224223AC AB BC =-=-=当AC 为腰时,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3当AC 为底时,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如图,此时△ACD 是等腰三角形,则3设DE=x ,则AD=2x ,∵222AE DE AD +=,∴222(3)(2)x x +=∴x=1(负值舍去),∴腰长AD=2x=2,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结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注意:“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明确AC 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或底,故应分为两种情况解题,这是此题的易错之处.14.【分析】根据面积的差得出a+b 的值,再利用a-b=7,解得a ,b 的值代入即可.【详解】∵AB =13,EF =7,∴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9,∴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为169﹣49=120,设AE 为a ,DE 为b ,即141202ab ⨯=, ∴2ab =120,a 2+b 2=169,∴(a +b )2=a 2+b 2+2ab =169+120=289,∴a +b =17,∵a ﹣b =7,解得:a =12,b =5,∴AE =12,DE =5,∴AH =12﹣7=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关键是应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得ab 的值. 1510【分析】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详解】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422DC DB ===∵2OD =∴32OC DC OD =-= ∴2234OB BD DO +=设OE x =,∵∠BEC=90°则()2222OC OE BC OB OE -=-+ ∴33417OE = ∴22123417EC OC EO =-=∵BF CF =,FG ⊥BE ,∠BEC=90° ∴1634217FG EC == ∴2034BE BO OE =+=∴17342GO GE OE BE OE =-=-= ∴22=10OF GO G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16.222【分析】连接CE ,交AD 于M ,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 和D 重合时,PE+BP 的值最小,此时△BPE 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 ,先求出BC 和BE 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2,∴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2,∴2即2,∴△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点的位置.17.10【分析】首先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 的最小值,易得△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N′OM′=90°,继而可以求得答案.【详解】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的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N′OQ=∠M′OB=30°,∠ONN′=60°,OM′=OM=6,ON′=ON=8,∴△ONN′为等边三角形,△OMM ′为等边三角形,∴∠N ′OM ′=90°.在Rt △M ′ON ′中,M ′N ′=22''OM ON +=10.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根据轴对称的定义,找到相等的线段,得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8.78. 【解析】 ∵∠C =90°,AB =5,BC =4,∴AC =2254- =3.∵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BD =AD .设CD =x ,则AD =BD =4-x ,在Rt △ACD 中,2223(4)x x +=- ,解得:78x =.故答案为:78. 19.25【分析】如图,作PA ∥y 轴交X 轴于A ,PH ⊥x 轴于H .GM ∥y 轴交x 轴于M ,连接PG 交x 轴于N ,先证明△ANP ≌△MNG (AAS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N 的值,即可得到线段PG 的长度.【详解】如图,作PA ∥y 轴交X 轴于A ,PH ⊥x 轴于H .GM ∥y 轴交x 轴于M ,连接PG 交x 轴于N .∵P (1,2),G (7.﹣2),∴OA =1,PA =GM =,OM =7,AM =6,∵PA ∥GM ,∴∠PAN =∠GMN ,∵∠ANP =∠MNG ,∴△ANP ≌△MNG (AAS ),∴AN =MN =3,PN =NG ,∵∠PAH =45°,∴PH =AH =2,∴HN =1,∴PN ===∴PG =2PN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32【分析】由题意设AM=2a ,BM=b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224a b +,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 +2b=b ,由此分析即可.【详解】解:设AM=2a .BM=b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224a b +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 +2b=b ,∵AM EF ,2,,a a ∴== ∵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4,∴24b =,∴正方形ABCD 的面积=2224+832.a b b ==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BE =1;(2)见解析;(3)(2y x =【分析】(1)如图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ED=90°,进而可得∠BDE=30°,然后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2)过点D作DM⊥AB于M,作DN⊥AC于N,如图2,根据AAS易证△MBD≌△NCD,则有BM=CN,DM=DN,进而可根据ASA证明△EMD≌△FND,可得EM=FN,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推出结论;(3)过点D作DM⊥AB于M,如图3,同(2)的方法和已知条件可得DM=DN=FN=EM,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E+CF=2DM,BE﹣CF=2BM,在Rt△BMD中,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M=3BM,进而可得BE+CF=3(BE﹣CF),代入x、y后整理即得结果.【详解】解:(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BC=AC=AB=4.∵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D=DC=12BC=2.∵DF⊥AC,即∠AFD=90°,∴∠AED=360°﹣60°﹣90°﹣120°=90°,∴∠BED=90°,∴∠BDE=30°,∴BE=12BD=1;(2)过点D作DM⊥AB于M,作DN⊥AC于N,如图2,则有∠AMD=∠BMD=∠AND=∠CND=90°.∵∠A=60°,∴∠MDN=360°﹣60°﹣90°﹣90°=120°.∵∠EDF=120°,∴∠MDE=∠NDF.在△MBD和△NCD中,∵∠BMD=∠CND,∠B=∠C,BD=CD,∴△MBD≌△NCD(AAS),∴BM=CN,DM=DN.在△EMD和△FND中,∵∠EMD=∠FND,DM=DN,∠MDE=∠NDF,∴△EMD≌△FND(ASA),∴EM =FN ,∴BE +CF =BM +EM +CN -FN =BM +CN =2BM =BD =12BC =12AB ;(3)过点D 作DM ⊥AB 于M ,如图3,同(2)的方法可得:BM =CN ,DM =DN ,EM =FN .∵DN =FN ,∴DM =DN =FN =EM ,∴BE +CF =BM +EM +FN -CN =NF +EM =2DM =x +y ,BE ﹣CF =BM +EM ﹣(FN -CN )=BM +NC =2BM =x -y ,在Rt △BMD 中,∵∠BDM =30°,∴BD =2BM ,∴DM =22=3BD BM BM -,∴()3x y x y +=-,整理,得()23y x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1)AE BD =,AE BD ⊥;(2)成立,理由见解析;(3)14或2.【分析】(1)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C BC =,CE C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90AHD ∠=︒,由此即可得;(2)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90EAC AOC ∠+∠=︒,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90BOH DBC ∠∠+=︒,从而可得90OHB ∠=︒,由此即可得;(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102AB =,再分①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②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D 位于中间两种情况,结合(1)(2)的结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1)AE BD =,AE BD ⊥,理由如下:如图1,延长AE 交BD 于H ,由题意得:AC BC =,90ACE BCD ∠=∠=︒,CE CD =,∴()ACE BCD SAS ≅,∴AE BD =,EAC DBC ∠=∠,∵90DBC BDC ∠+∠=︒,∴90EAC BDC ∠+∠=︒,∴0)9018(EAC BD A D C H ∠+∠∠︒==-︒,即AE BD ⊥,故答案为:AE BD =,AE BD ⊥;(2)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AE 交BD 于H ,交BC 于O ,∵90ACB ECD ∠=∠=︒,∴ACB BCE ECD BCE ∠-∠=∠-∠,即ACE BCD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E CD =⎧⎪∠=∠⎨⎪=⎩,∴()ACE BCD SAS ≅,∴AE BD =,EAC DBC ∠=∠,∵90ACB ∠=︒,∴90EAC AOC ∠+∠=︒,∵AOC BOH ∠=∠,∴90BOH DBC ∠∠+=︒,即90OBH BOH ∠+∠=︒,∴180()90OHB OBH BOH ∠=︒-∠+∠=︒,即AE BD ⊥;(3)设AD x =,10,90AC BC ACB ==∠=︒, 2102AB AC ∴==,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图3-1,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同理可证:AE BD =,AE BD ⊥,12DE =,12BD AE AD DE x ∴==-=-,在Rt ABD △中,222AD BD AB +=,即222(12)(102)x x +-=,解得14x =或2x =-(不符题意,舍去),即14AD =,②如图3-2,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D 位于中间,同理可证:AE BD =,AE BD ⊥,12DE =,12BD AE AD DE x ∴==+=+,在Rt ABD △中,222AD BD AB +=,即222(12)(102)x x ++=,解得2x =或14x =-(不符题意,舍去),即2AD =,综上,AD 的长为14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并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23.(1)见解析;(2)见解析;(3)43或63【分析】(1)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ACB 的度数,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B=AC=AD ,按照邻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与网格的交点,以及△ABC 外侧与点B 和点C 组成等边三角形的网格点即为所求.(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分类计算即可:①当DA=DC=AC 时;②当CD=CB=BD 时;③当DA=DC=DB 或AB=AD=BD 时.【详解】(1)∵∠ACB =180°﹣∠ABC ﹣∠BAC =70°,∴∠ACB =∠ABC ,∴AB =AC .∵∠ACD =∠ADC ,∴AC =AD ,∴AB =AC =AD .∴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格点D 、D'、D''即为所求作的点;(3)∵在△ABC 中,∠ABC =90°,AB =2,BC =23,∴AC =()22222234AB BC +=+=,显然AB ,BC ,AC 互不相等.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A =DC =AC=4时,如图所示:∴△ADC 为等边三角形,过D 作DG ⊥AC 于G ,则∠ADG =160302⨯︒=︒, ∴122AG AD ==, 22224223DG AD AG =-=-=,∴S △ADC =1423432⨯⨯=,S △ABC =12AB×BC =23, ∴S 四边形ABCD =S △ADC +S △ABC =63;②当CD =CB =BD =23时,如图所示:∴△BDC 为等边三角形,过D 作DE ⊥BC 于E ,则∠BDE =160302⨯︒=︒, ∴132BE BD == ()()22222333DE BD BE =-=-=, ∴S △BDC =1233332⨯= 过D 作DF ⊥AB 交AB 延长线于F ,∵∠FBD=∠FBC -∠DBC =90︒-60︒=30︒,∴DF=123 S △ADB =12332⨯=, ∴S 四边形ABCD =S △BDC +S △ADB =3;③当DA =DC =DB 或AB =AD =BD 时,邻和四边形ABCD 不存在.∴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3或3【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的新定义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并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1)90°;(2)证明见解析;(3)变化,234l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6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AE=∠DEA=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CDF=∠DEA 和∠EDB=∠DFA ,由此可利用“ASA”证明全等;(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l =2+AD ,根据AD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l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BC=2,∠ABC=∠ACB=60°,∵AD=DE∴∠DAE=∠DEA=30°,∴∠ADB=180°-∠BAD-∠ABD=90°,故答案为:90°;(2)∵AD=DE=DF ,∴∠DAE=∠DEA ,∠DAF=∠DFA ,∵∠DAE+∠DAF=∠BAC=60°,∴∠DEA+∠DFA=60°,∵∠ABC=∠DEA+∠EDB=60°,∴∠EDB=∠DFA ,∵∠ACB=∠DFA+∠CDF=60°,∴∠CDF=∠DEA ,在△BDE 和△CFD 中∵CDF DEA DE DF EDB DFA ∠=∠⎧⎪=⎨⎪∠=∠⎩,∴△BDE ≌△CFD (ASA )(3)∵△BDE ≌△CFD ,∴BE=CD ,∴l =BD+BE+DE=BD+CD+AD=BC+AD=2+AD ,当D 点在C 或B 点时,AD=AC=AB=2,此时B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构成三角形,2+AD=4;当D 点在BC 的中点时,∵AB=AC ,∴BD=112BC =,AD ==此时22l AD =+=综上可知24l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是解决此问的关键;(2)中注意角之间的转换;(3)中注意临界点是否可取.25.(1)①见解析;②DE =297;(2)DE 的值为 【分析】(1)①先证明∠DAE =∠DAF ,结合DA =DA ,AE =AF ,即可证明;②如图1中,设DE =x ,则CD =7﹣x .在Rt △DCF 中,由DF 2=CD 2+CF 2,CF =BE =3,可得x 2=(7﹣x )2+32,解方程即可;(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连接BE .由△EAD ≌△ADC ,推出∠ABE =∠C =∠ABC =45°,EB =CD =5,推出∠EBD =90°,推出DE 2=BE 2+BD 2=62+32=45,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同法可得DE 2=153.【详解】(1)①如图1中,∵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BAE ≌△CAF ,∴AE =AF ,∠BAE =∠CAF ,∵∠BAC =90°,∠EAD =45°,∴∠CAD +∠BAE =∠CAD +∠CAF =45°,∴∠DAE =∠DAF ,∵DA =DA ,AE =AF ,∴△AED ≌△AFD (SAS );②如图1中,设DE =x ,则CD =7﹣x .∵AB =AC ,∠BAC =90°,∴∠B =∠ACB =45°,∵∠ABE =∠ACF =45°,∴∠DCF =90°,∵△AED ≌△AFD (SAS ),∴DE =DF =x ,∵在Rt △DCF 中, DF 2=CD 2+CF 2,CF =BE =3,∴x 2=(7﹣x )2+32,∴x =297, ∴DE =297; (2)∵BD =3,BC =9,∴分两种情况如下: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2中,连接BE .∵∠BAC =∠EAD =90°,∴∠EAB =∠DAC ,∵AE =AD ,AB =AC ,∴△EAB ≌△DAC (SAS ),∴∠ABE =∠C =∠ABC =45°,EB =CD =9-3=6,∴∠EBD =90°,∴DE 2=BE 2+BD 2=62+32=45,∴DE =35; ②当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连接BE .同理可证△DBE 是直角三角形,EB =CD =3+9=12,DB =3,∴DE 2=EB 2+BD 2=144+9=153,∴DE =317,综上所述,DE 的值为35或31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变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旋转全等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6.(1)3;(2)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进而可得BC 与B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过点B 作BH ⊥BG 交EF 于点H ,如图3,则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CBG =∠EBH ,由已知易得BE ∥AC ,于是∠E =∠EFC ,由于CG EF ⊥,90ACB ∠=︒,则根据余角的性质得∠EFC =∠BCG ,于是可得∠E =∠BCG ,然后根据ASA 可证△BCG ≌△BEH ,可得BG =BH ,CG =EH ,从而△BG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详解】解:(1)在△ACD 中,∵90ACB ∠=︒,1CD =,5AD =∴222AC AD CD =-=,∵2BC AC =,∴BC=4,BD =3,∴1132322ABD S BD AC ∆=⋅=⨯⨯=; (2)过点B 作BH ⊥BG 交EF 于点H ,如图3,则∠CBG +∠CBH =90°,∵BE BC ⊥,∴∠EBH +∠CBH =90°,∴∠CBG =∠EBH ,∵BE BC ⊥,90ACB ∠=︒,∴BE ∥AC ,∴∠E =∠EFC ,∵CG EF ⊥,90ACB ∠=︒,∴∠EFC +∠FCG =90°,∠BCG +∠FCG =90°,∴∠EFC =∠BCG ,∴∠E =∠BCG ,在△BCG 和△BEH 中,∵∠CBG =∠EBH ,BC=BE ,∠BCG =∠E ,∴△BCG ≌△BEH (ASA ), ∴BG =BH ,CG =EH , ∴222GH BG BH BG =+=,∴2EG GH EH BG CG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7.(1)详见解析;(2)ⅰ)四边形AGBE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详见解析;ⅱ)2221k k k +++. 【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BAE ≌△ACD ;(2)ⅰ)四边形AGBE 是平行四边形,只要证明BG=AE ,BG ∥AE 即可;ⅱ)求出四边形BGAE 的周长,△ABC 的周长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AE =∠C =60°,∵AE =CD ,∴△BAE ≌△AC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练习题:
,,斜边长为c)和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1、图1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形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2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直角梯形,请你分别利用它们证明勾股定理。

a b c,并且(a+b)(a-b)=c2,则()
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
(A)∠A为直角(B)∠C为直角(C)∠B为直角(D)不是直角三角形
3、已知线段a=15,b=12,c=9,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4、在△ABC中,AB=AC=10,BC=16,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

5、△ABC中,∠C=90o,AB=3,则AB2+BC2+AC2=_______。

6、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2,4,a,求a2的值。

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
DE=3,BD=2CD,则BC的值。

8、在Rt△ABC中,∠C=90°,a∶b=24∶7,且c=75,求a、b的值。

9、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2222
()()()c a b a b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10、如图,矩形纸片
ABCD 中,AD =4,AB =10,按图中方式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求DE 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