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古今异义

合集下载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高三2013-11-14 14:56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

)A1、爱——吝啬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安——哪里、怎么沛公安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3、北——败北、失败追亡逐北4、被——通“披”被发行吟泽畔5、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本——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7、比——等到比及南郡8、鄙——①偏远地区②目光短浅蜀之鄙有二僧食肉者鄙9、俾——使俾入邑庠10、病——①困窘②缺点③担心④责备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11、薄——迫近、接近芳不得薄兮薄雾冥冥C12、察——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3、曾——竟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14、诚——确实、实在、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5、次——驻扎、停留秦伯素服郊次16、除——①台阶②任命、授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7、存——拜访、看望、慰问而公子数存之D18、殆——几乎、大概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19、得——能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诚不得已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短屈原于王21、度——估计、考虑、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2、多——肯定、赞赏、歌颂故传天下不足多G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②缘故③因此、所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既克,公问其故故木受绳则直25、固——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6、顾——①只是②难道顾吾念之顾不如蜀鄙之僧27、鼓——演奏今王鼓乐于此28、国——①首都、都城②地方去国怀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29、过——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愿枉车骑过之H30、函——盒子买五人之脰而函之31、恨——遗憾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32、胡——怎么田园将芜,胡不归?33、会——适逢、刚好遇到会宾客大宴J34、疾——痛恨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35、既——已经、以后始皇既没既克,公问其故36、假——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②暗中、悄悄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④小路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侯生乃屏人而间语曰间至赵矣38、见——①被②作第一人称代词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君既若见录39、就——接近、靠近金就砺则利40、厥——其思厥先祖父K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42、克——能克终者盖寡L43、类——像中绘殿阁,类兰若44、怜——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45、令——美好便言多令才M46、弥——①满②更加弥天大罪奉之弥繁,侵者愈急47、靡——没有靡计不施N48、乃——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P49、畔——通“叛”Q50、期——整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51、趣——①通“趋”②通“促”52、请——①请允许我②拜访、看望③约请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公子闻之,往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53、秋——时间诚危急存亡之秋54、却——退后、退却却秦兵三百余里R平原君让魏公子曰56、如——去、到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如白沙,道海安S57、少——责备、批评、嘲笑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58、胜——①尽②能承受,胜任,禁得起③美好的何可胜道也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驴不胜怒,蹄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9、乘——(辆)兵车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60、适——到刚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彼乐土61、示——给……看请指示王适得府君书62、市——买交广市鲑珍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64、私——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5、属——连缀、连接衡少善属文66、数——①计算②数落、列举罪行③几、几个、几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范增数目项王67、速——招致始速祸矣68、素——①白色②平素、平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且相如素贱人素昧平生69、率——大都、全部六国互丧,率赂秦欤?70、爽——差错无毫发爽T71、徒——白白、只是、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徒以吾二人在也W72、亡——丢失、遗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亡羊补牢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73、微——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74、委——把……交给委命下吏75、唯——希望唯大王孰(熟)计议之76、遗——送给秦遗赵王书曰77、恶——怎么天下恶乎定?X78、悉——全部、都悉埋于地79、咸——全部、都江表英豪咸归附之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②帮助、辅助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1、向——从前、以前向吾不为斯役向使六国各爱其地82、谢——①谢罪、道歉②谢绝、拒绝③告诫、劝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多谢后世人83、信——确实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84、幸——①希望②皇帝到……去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缦立远视,而望幸焉85、许——多余、左右一百里许86、徐——慢徐趋87、寻——不久寻病卒Y88、要——通“邀”便要还家89、易——换请以十五城易璧90、狱——案子、案件91、因——①沿袭,继续②趁机③通过,经由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92、遇——对待然公子遇臣厚Z93、再——两次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94、贼——害、祸害是贼天下之人者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95、识——①知道、记得②标记汝识之乎封识宛然96、致——①表达②招致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97、诸——之、之于王语暴以好乐,有诸?投诸渤海之尾98、族——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99、卒——①终于、最终②死③通“猝”卒廷见相如卒而葬之卒起不意100、坐——①犯罪②因为王曰:“何坐?”曰:“坐盗。

古今异义词语大全

古今异义词语大全
14、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15、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16、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17、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2、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23、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24、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28、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辞》)
29、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
30、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文言文常见词语古今异义

文言文常见词语古今异义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今义:略。

)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

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

今义:略。

)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

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

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

今义:略)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

今义:处罚。

) /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义:刚一。

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

)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

今义:略。

)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

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

今义:态度不坚定)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

今义:不依赖他人。

)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

统编教材文言文古今异义汇总,含常见200个古今异义词

统编教材文言文古今异义汇总,含常见200个古今异义词

(1) 词义扩大: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

即词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扩充或重新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

①范围扩大。

例: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②义项增多。

例: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好(古:女子貌美;今:美好的感受)(2)词义缩小: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①范围缩小。

例:臭(古:气味;今:坏气味)丈人(古:老人;今:岳父)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②义项减少。

例: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③义项转移((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

例: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

例: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学法指导1.语言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判断。

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解析:“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种用法,“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装饰花纹。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示例: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丈夫。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亲戚:古义为父母兄弟等亲人,今义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

天下:古义为普天之下、全国,今义为地球天空之下。

至于:古义为到了,今义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不过:古义为不超出,今义为不过如此。

从而:古义为跟随、追随,今义为连词,表因果关系。

以往:古义为从前、以前,今义为以前或至今。

于是:古义为在这时、这个地方,今义为对于这件事或这个事物。

即使:古义为即使如此,今义为即使。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示例,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还有很多。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意义的不同,以避免误解。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50例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50例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50例( 一)词义扩大(1)把ba[古义]动词。

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2)股gu[古义]名词。

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今义]①大腿。

②事物的一部分。

③量词。

(3)竟jing[古义]①动词。

完毕,结束。

②副词。

终于,最后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今义]①完毕。

②终于。

③居然。

④全。

(4)履[古义]①动词。

践踏,踩。

②名词。

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②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步履》)[今义]①践踏,踩。

②鞋子。

③脚步。

④实践。

(5)再zai[古义]数词。

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6)夫fu[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

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

⑥读fú,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论积贮疏》)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④渔夫、夫役③今若焉,悲夫。

(《黔之驴》)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今义]丈夫。

(7)购gou[古义〕①动词。

悬赏。

②动词。

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

③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

②副词,也许。

(9)君jun[古义]名词。

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

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

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古今异义请按以下方式整理课本中四个单元常用词(一)、(二)、(三)、(四)爱古有“吝啬”义。

《老子》:“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在今“爱财如命”中保留此义。

艾古有“停止、完结”义。

《左传·哀公二年》:“忧未艾也。

”今有成语“方兴未艾”。

案一种成放饭菜的木托盘。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在今成语典故“举案齐眉”中保留此义。

岸古有高义。

《汉书·江充传》:“充为人魁岸。

”在今“伟岸、傲岸”和成语“道貌岸然”中保留此义。

败古有“腐烂”义。

《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

”在今“腐败”一词中保留此义。

北古有“败逃”义。

《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在今“败北”、“追亡逐北”中保留此义。

备古有“齐全”义。

《论语·微子》:“无求备于一人。

”在今“齐备”和成语“求全责备”、“德才兼备”中保留此义。

辈古代指成批或同类的人或物。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荐宠下辈。

”今有成语“人才辈出”、“英雄辈出”。

本原义是“树根”。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在今“根本”、“木本水源”、“本末倒置”中保留此义。

比古义为“并立、并列”。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音比而成韶夏。

”今有成语“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朋比为奸”、“比比皆是”等。

笔古有“文章”义。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今有“文笔”一词。

辟古可指君主、君位。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为辟。

”在今“复辟”一词中保留古义。

标本义是“树梢”。

《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

”今有成语“标本兼治”。

兵古义是“武器”。

《说文解字》:“兵,械也。

”今有成语“短兵相接”、“兵不血刃”、“秣马厉兵”、“弃甲曳兵”等。

菜古指蔬菜,不包括肉蛋类食品。

《说文解字》:“菜,草之可食者。

”在今“菜羹”、“菜园”、“菜色”中保留古义。

差古有“略微”义。

《后汉书·光武帝纪》:“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

”今有成语“差强人意”。

尝古义为“曾经”。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在今“未尝”、“何尝”中保留此义。

唱古有“高声喊、大声报”义。

《宋史·礼乐志》:“群臣得筹则唱好,得筹者下马称谢。

”在今“唱名”、“唱票”中保留此义。

尘古有“世俗”义。

孔稚珪《北山移文》:“抗尘容而走俗状。

”在今“凡尘”、“浮尘”、“尘世”、“尘寰”中保留此义。

古还可指踪迹。

《宋史·南唐李氏世家》“思追巢、许之余尘。

”(巢,巢父。

许,许由。

都是传说中的古代贤人)今有成语“步人后尘”。

惩古有“警戒”义。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今有成语“惩前毖后”。

池古代常指护城河。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在今“城池”、“金城汤池”中保留此义。

驰古有“向往”义。

《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在今“神驰”、“心驰神往”中保留此义。

古还有“传扬”、“传播”义。

《韩诗外传》:“名声驰于后世。

”在今“驰名”、“驰誉”中保留此义。

齿古义是“门牙”。

《说文解字》“牙”字下段玉裁注:“前当唇者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

”今“齿冷”、“唇亡齿寒”中的“齿”保留古义,不能改为“牙”。

古还有“同类并列”义。

《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

”今“不齿于人类”、“不足齿数”中保留此义。

赤古义为“红色”。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今有成语“面红耳赤”。

古还有“空尽无物”义。

《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今“赤贫”、“赤手空拳”中保留此义。

古又有“忠诚”义。

李白《与韩荆州书》:“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今“赤诚”、“赤胆忠心”中保留此义。

除古义是“殿阶”。

《说文解字》:“除,殿陛也。

”又:“阶,陛也。

”今有“庭除”一词。

错古义是“涂饰”。

《说文解字》:“错,金涂也。

”今“错金”、“错彩镂金”中保留此义。

古还有“交叉”义。

《战国策·秦策三》:“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

”今“纵横交错”、“犬牙交错”、“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中保留此义。

贷古有“宽恕”义。

《汉书·张敞传》:“数蒙恩贷。

”今有成语“严惩不贷”。

但古义是“仅,只”。

曹操《败军抵罪令》:“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

”今“不但”、“但说无妨”、“但愿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保留此义。

诞古有“虚妄”义。

《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是言诞也。

”今“虚诞”、“怪诞”、“荒诞”中保留此义。

党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百家为一党。

今有“乡党”一词。

古代还常用于指团伙、亲族等。

桓宽《盐铁论》:“私门成党。

”今“结党营私”、“党同伐异”、“朋党”、“父党”等词语中保留此义。

蹈本义是“踩、踏”。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

”今有成语“赴汤蹈火”。

登古有“庄稼成熟”义。

《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今有成语“五谷丰登”。

第古代常用于指贵族的住宅。

《汉书·高帝纪》:“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

”今“门第”、“府第”中保留此义。

古代还用于指科举考试的等级。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能取进士第。

”今“及第”、“落第”、“屡试不第”中保留此义。

颠本义是“头顶”,引申指物体的顶部。

《说文解字》:“颠,顶也。

”今有“山颠”、“颠峰”等。

掉本义是“摇动”。

《说文解字》:“掉,摇也。

从手,卓声。

《春秋传》曰:‘尾大不掉。

’”现代汉语中的“尾大不掉”、“掉三寸之舌,胜百万之师”等说法即源自古代,其中的“掉”保留着古义。

豆古代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

《说文解字》:“豆,古食肉器也。

”今“俎豆”一词中保留古义。

堵本义是“墙”。

《说文解字》:“堵,垣也。

”又:“垣,墙也。

”今有成语“观者如堵”。

对古常用于“回答”义。

《诗经·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今“无言以对”、“对答如流”、“应对”中保留此义。

顿本义是“头向下的动作”。

《说文解字》:“顿,下首也。

”今有“顿首”一词。

引申用于脚向下跺。

今有“顿足”一词。

饿古代指严重的饥饿,程度比今义重。

《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今“饿殍”一词中保留古义。

伐古有“夸耀”义。

《庄子·山木》:“自伐者无功。

”今“伐善”、“自伐”中保留此义。

翻字形从“羽”,本义为“飞”。

《说文解字》新附:“翻,飞也。

”张衡《西京赋》:“众鸟翩翻。

”今“翻飞”、“翔翻”中保留此义。

反古有“类推”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有成语“举一反三”。

防本义是“堤坝”。

《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

”今有“堤防”一词。

非古常用作动词,义为“非难”。

《史记·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称赞)今“非难”、“非议”、“无可厚非”、“口是心非”中保留动词义。

坟古有“文献”义。

古代通常把远古时代的三皇所作的书称为“三坟”,五帝所作的书称为“五典”。

《左传·昭公十二年》:“能读三坟五典。

”今有“坟典”一词。

粪古义是“清除”。

《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今有“粪除”一词。

风古有“气势”义。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诸议者皆望风畏惧。

”今成语“望风而逃”、“望风披靡”中保留此义。

府古代指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左传·僖公五年》:“藏于盟府。

”今“仓廪府库”中保留此义。

干本义是“盾牌”。

《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

”今“干戈”一词中保留此义。

纲本义是网上的总绳。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引网之纲。

”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中保留此义。

告古有“请求”义。

《国语·鲁语》:“国有饥谨,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今“告假”、“告饶”中保留此义。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似剑而弯曲。

《吴越春秋》:“吴作钩者甚众。

”今有“吴钩”一词。

姑古有“暂且”义。

《左传·隐公元年》:“子姑待之。

”今“姑且”、“姑妄言之”、“欲取姑与”中保留此义。

毫本义是“细毛”。

《荀子·赋篇》:“精微乎毫毛。

”今“明察秋毫”、“秋毫之末”、“羊毫”、“狼毫”中保留此义。

恨古义是“遗憾”。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今“千古遗恨”中保留此义。

户本义是“单扇的门”。

古代房屋的门,单扇的叫户,双扇的叫门。

《说文解字》:“半门曰户。

”《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今“千门万户”、“夜不闭户”、“户枢不蠹”中保留此义。

货古义是“钱财”。

《说文解字》:“货,财也。

”今有“财货”一词。

及本义是“追赶上”。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追张仪,不及。

”今“望尘莫及”、“鞭长莫及”、“过犹不及”中保留此义。

即古有“走向、靠近”义。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今“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中保留此义。

疾古有“痛恨”义。

郑玄《毛诗笺·硕鼠》:“又疾其不修政也。

”今成语“疾恶如仇”保留此义。

古又有“急速”义。

《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今“大声疾呼”、“疾风知劲草”中保留此义。

级古有“台阶”义。

《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今“梯级”、“石级”中保留此义。

古又可指人头。

《汉书·赵充国传》:“斩虏数百级。

”今有“首级”一词。

济本义为“渡河”。

《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

”今有成语“同舟共济”。

假古有“借”义。

《说文解字》:“借,假也。

”今“久假不归”中保留此义。

由“借”义引申为“凭借、借助”义。

《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今成语“假公济私”、“狐假虎威”中保留此义。

嫁古有“转移”义。

《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今“转嫁”、“嫁祸于人”中保留此义。

健古有“善于”义。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

”今“健谈”、“健忘”中保留此义。

讲古有“研究”义。

《史记·太史公自序》:“讲业齐路鲁之都。

”今“讲武”、“讲学”中保留此义。

匠古有“巧妙创造”义。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皆出其目营心匠。

”今“匠心独运”、“颇具匠心”中保留此义。

揭本义是“高举”。

《说文解字》:“揭,高举也。

”今有成语“揭竿而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