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今异义词.

合集下载

【必背】80个古今异义词

【必背】80个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第一组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2.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3.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4.兵古义:兵器。

5.居古义:停留、过了。

6.去古义:离开。

7.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8.非常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10.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用作谦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猩自枉屈,..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品质恶劣;魏晋。

..无论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也。

..出入与非常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副词(今义:很、大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亲戚慕君之高义也。

而事君者,徒..例句:臣所以去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小儿辩日》)人近(《两.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去......今义:到见蔡桓公》)十日,扁鹊复见(《扁鹊.例句:居今义:居住、住所。

甲已足(《出师表》).例句:兵今义:士兵。

刿论战》)一战,战则请从。

(《曹..例句:可以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花源记》),落英缤纷。

(《桃..例句:芳草鲜美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人间隔。

(《桃花源记》),不复出焉,遂与外..邑人来此绝境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第二组1.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2.左右古义:侍卫人员。

3.烈士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4.扶老古义:拐杖。

5.留意古义:考虑。

6.一毛古义:①一很小草。

②一根汗毛。

7.不好古义:不美。

8.操持古义:拿着。

9.山东古义:①指战国时泰国蜡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10.把握古义:手掌内。

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

,..例句: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兵先下山东例句:晋矣。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例句:山东今义:山东省;族尽落。

,节..例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今义:料理、筹划;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

古今异义词大全200个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装。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较少。

3.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4.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至于:古义,到了,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古义,专家、学者,内行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7.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足下: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脚下面。

8.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抱:古义,胸襟、抱负,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随化:古义,“听任自然的安排”,随,“依附”;化,“造化、自然”;今义:随从变化。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

1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1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肆无忌惮。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吾从(之)而师之。

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1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用不着。

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所以: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20.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尘埃:古义,监狱;今义:尘土。

2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一)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5.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6.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7.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8.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9.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0.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1.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2.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3.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6.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7.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8.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19.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0.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整理

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整理

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整理(一)一字词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加(更;增加)假(借助;不真实的)鄙(边境;轻视或粗俗)走(跑;行走)次(水边;量词)向(从前;对、朝或偏袒)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再(第二次;又一次)原(推究;原来、原则)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抑(或者;抑制)归(女子出嫁;回来)比(等到;比较)比(紧挨、并排;比较)渠(他、它;水道)去(离开、距离;往)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危(高;危险)但(只;但是)或(有人、或许;或者)按(查究;压住或按照)诚(果真、如果;真诚)池(护城河;水塘)赞(引见、介绍;称赞)拜(授官;一种礼节)除(授官;除去)病(困苦至极;疾病)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摧(伤心;破坏或折断)齿(年龄、岁数;牙齿)床(坐具;卧具)伐(功业、夸耀;坎)顾(拜访;回顾或照顾)会(恰逢)聚会或会议)间(参与;中间或间隔)控(拉;控制或控告)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略(夺取;简略)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害(嫉妒;祸害或害处)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爱(吝啬;喜爱)固(本来;坚固)诸(之于、之乎;众、各)迁(放逐;迁移)稍(逐渐;稍微)寻(不久;寻找)要(邀请、相约;要求)卒(死;士兵)速(招致;速度快)严(尊重;严格或严密)章(花纹;文章或图章)寝(丑陋;睡觉)(二)两字词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行路(路人;走路)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不必(不一定;不需要)往往(处处;常常)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连词)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痛心(痛恨;极端伤心)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扶老(拐杖;扶着老人)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婚姻(儿女亲家;结婚)流涕(流眼泪;流鼻涕)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无论(更不必说;连词)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中间(当中夹杂;当中)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中间(中间夹杂;里面)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结束(整好装束;完毕)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

古今异义词语大全

古今异义词语大全
14、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15、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16、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17、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2、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23、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24、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28、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辞》)
29、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
30、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古今异义词(40例)

古今异义词(40例)

古今异义词(40例)1.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内外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妻和子女。

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4.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意外的变故。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

②表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的,靠它来。

例:①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卑贱鄙陋。

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9.其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①它的果实。

②那实际情况。

例: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遗黄琼书》)10.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②四季的代称,一年。

③书名。

例:①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11.宣言今义:①(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汉语年级一年级学生姓名齐力格尔指导教师伊琴浩尔勒二○一五年三月摘要汉语由古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其中经历了许多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反映在词汇上,或者是词义的消失,或者是词义的扩张和缩小,产生了新的义项,从而形成了许多古今异义词。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关键词:词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今异义词目录第一章古今异义词的类别1.1 词义扩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2 词义缩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3 词义转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4 词义强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5 词义弱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6 褒贬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7 名称改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古今异义词的意义1.1 对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词要区分清楚,牢记好. . . . . . . . . . . . . . . . . . . .5 1.2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3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三章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四章常见古今异义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语言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而现代汉语便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的词义、数量都有许多变化,而词义的改变尤为显著,或是词义的消失,或是词义的扩张和缩小,或是产生新的义项。

从而形成一种系列“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的类别主要有七种,分别是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强化、词义弱化、名称改变。

下面对每种类别进行浅析和举例。

1、词义扩大。

某些词在古代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也在不断的变化,使得这些词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扩展,这便是词义的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竟",古义有:①动词。

完毕,结束。

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鸿门宴》)②副词。

终于,最后。

例:“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今义有:①完毕。

②终于。

③居然。

④全。

“竟”的今义比古代的意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某些古代词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应用范围变小了,或程度减弱了,这是词义的缩小。

如“狱”,古义有:①名词。

监牢。

例:“狱中成法,质明启钥。

”(《狱中杂记》)②名词。

官司,诉讼案。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而其今义只指代监牢。

“金”,古义泛指金属或兵器。

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其今义专指黄金。

“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

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其今义专指女子的配偶。

“狱”“金”“丈夫”的词义缩小了。

3、词义转移。

某些古代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赋有新的意义,而不再是原来的意义了,这是词义的转移。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又如“涕”古义指眼泪,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其今义是指鼻涕。

“更衣”古义是上厕所,例:“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其今义是换衣服。

“牺牲”古义指为祭祀宰杀的猪牛羊。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词义强化。

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原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这是词义的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

例:“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其今义则表仇恨、怀恨。

“诛”原义是责备。

例:“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了。

5、词义弱化。

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原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减弱了,这是词义的弱化。

如“怨”古义表仇恨、怀恨,程度很重。

例:“举公义,辟私怨。

”(《尚贤》)其今义是抱怨、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二章》)其今义是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弱了。

6、褒贬变化。

某些词包含的情感色彩发生变化,原来表示肯定满6、褒贬变化。

某些词包含的情感色彩发生变化,原来表示肯定满意的褒义色彩的变成了不满贬斥的贬义色彩,原来表示不满贬斥的贬义色彩的变成了肯定满意的褒义色彩。

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

例:“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今义是“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贬义词。

“卑鄙”古义是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是自谦之辞,无贬义。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妄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其今义指言行恶劣,不道德,或形容品行败坏,是贬义词。

又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大雅·蒸民》)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7、名称改变。

随着语言的演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现在已换了说法。

其原有意义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目”现改称“眼睛”。

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成语“目不识丁”中还保留“目”的原义。

“寡”现改称“少”。

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二章》)成语“寡不敌众”中还保留着“寡”的原义。

依据上述古今异义词的分类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和掌握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1、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牢记好。

如“除”古义是“授予官职”。

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指南录〉后序》)今义是“除去,去掉”。

“去”古义是“离开、距离”。

例:“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

”(《为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义是“到,,,,去”。

“除”“去”的古今词义相反。

2、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约束”古义是“盟约”,今义是“限制”,古今义有联系又有细微区别。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绝境”古义是“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义有微小差别。

“不爰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中“爰”古义是“吝惜”,与“爱惜、爱护”意思接近,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3、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

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本纪》)中“地方”是两个词,“地”指土地,“方”指方圆。

现代汉语“地方”是一个词,有三个义项: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像这样由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的情况还有“妻/子”、“祖/父”、“指/示”、“交/通”、“其/实”、“卑/鄙”、“无/论”、“致/意”、“山/东”等。

古文中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音译词,如“参差、仿佛、睥睨、仓皇、窈窕、琵琶、可汗”等,还有少数双音节合成词,如“斋戒、布衣、社稷、审视”等,这种双音词应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拆开当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理解。

参考文献:[1]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4月第1版.[2]户美娟,《安徽文学》,期刊论文,2009年6期.[3]肖彬夫,《中学教学研宄》,期刊论文,2001年4期.常见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 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 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