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朝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注释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销:一作“消”。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鞠,本用菊。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是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雾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雾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佳感到愁间难捱。

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中。

永昼,雾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是,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佳的雾种心理感觉。

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词作,以其婉约浪漫的风格和深情绵绵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对《醉花阴》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醉花阴》原文如下:铅华洗尽,溶尽鹅黄。

凭欄悒寄,应苦惚中啼酸。

不管春风犹细雨,只疑烟柳晚妆悔,回眉应笑丹。

残花无语,中庭月色,到晓还醉,真个无人省问。

惟有长情未老,留得记取,偏有味于人微茫。

《醉花阴》以醉花阴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对阴暗中醉花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的纠葛中所感受到的情绪。

作品开篇就采用了铅华洗尽、溶尽鹅黄的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白、凄凉的感觉。

接着描述凭栏郁闷地寄情思,犹豫不决地苦苦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风细雨、烟柳晚妆等,这些景物不仅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丝恬静和温柔的氛围,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

在描写时光流转的同时,李清照也将其与情感的变迁相结合,通过残花无语、中庭月色等景物描写,将主人公在感情失落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这种失望和无助的心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词中也表达了主人公对长情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人微茫的沉思。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篇词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经过对《醉花阴》的原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以婉约浪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在爱情悲欢离合中的矛盾与纠结。

通过描绘醉花阴以及自然景物,她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首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篇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

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

永昼,漫长的白天。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

消,一作“销”,一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一作“窗”。

⑹凉:一作“秋”。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满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消,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

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作品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诗词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诗词赏析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诗词赏析二】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⑧黄花:指菊花。
【品评】
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环(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则轶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

醉花阴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4、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5、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6、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7、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8、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9、西风:秋风。

10、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及解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及解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全文及解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全文如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时为思念丈夫而作,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独居的寂寞之感。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上阕描写了作者在薄雾浓云的天气中,独自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寂寞和哀愁。

下阙描述了作者在东篱把酒赏菊的情景,以及闻到菊花香气后的感受,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清新婉约:李清照的词以婉约风格著称,这首词也不例外。

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含蓄细腻,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用典巧妙: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借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对仗工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形象生动:词人通过“薄雾浓云”、“瑞脑”、“金兽”、“东篱”、“暗香”等具体形象的描写,使整首词更加生动、具体。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珍视。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孤独和忧伤的心情。

上阕描写了作者在薄雾浓云的天气中,独自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寂寞和哀愁。

下阙描述了作者在东篱把酒赏菊的情景,以及闻到菊花香气后的感受,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珍视。

这首词的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

开篇描绘了一幅阴沉的画面:“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也暗示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进一步描写了室内的凄凉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写赏菊情景,抒相思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描述了词人在东篱边饮酒赏菊的情景,烘托出一种悠闲、高雅的氛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以菊花的瘦暗示了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整首词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上片写白天的愁绪,下片写夜晚的寂寞,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婉约,感情细腻,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感慨。

她的词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醉花阴》是一首充满了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词作,它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未来的向往。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重阳节】《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拓展阅读:《醉花阴》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注释: 1.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2. 薄雾浓云:形容秋天的雾气浓厚,云层低垂。

3. 永昼:漫长的白天。

4. 瑞脑消金兽:瑞脑,即龙脑香,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香炉。

这句描绘了香炉中瑞脑香的青烟袅袅升起。

5. 佳节又重阳:重阳节又到了。

6. 玉枕纱厨:玉枕,瓷枕;纱厨,纱帐。

这句描绘了室内的清凉和孤寂。

7. 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种菊花的地方;把酒,喝酒。

这句描绘了在黄昏时分,女子在东篱边喝酒赏菊的情景。

8. 暗香盈袖:暗香,指菊花的香气;盈袖,满袖。

这句描绘了菊花的香气弥漫在衣袖之间。

9. 莫道不销魂:不要说不令人销魂。

10. 帘卷西风:西风卷帘。

11. 人比黄花瘦:用菊花比喻人,形容人的憔悴。

作品翻译: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作品赏析: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寂寞、忧愁的女子形象。

她在重阳节这一天,感到孤独和寂寞,度日如年。

室内的香炉中瑞脑香的青烟袅袅升起,室外的天空阴沉浓厚,云层低垂,这一切都烘托出她内心的忧愁。

下阕描绘了她在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和感受。

她在东篱边饮酒赏菊,直到黄昏时分。

菊花的清香弥漫在她的衣袖之间,使她更加感到孤独和寂寞。

最后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

这三句用黄花比喻女子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一首婉约词的代表作品,通过描绘女子在重阳节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醉花阴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
“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玉枕”,瓷枕。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

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

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

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

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却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

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

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1]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此处引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一句。

在原诗中“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

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在李清照这首诗里运用这个典故也用来表达深切的思念与美好的爱情。

但是因为丈夫不在,所以这份思念便变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通过环境和时令的烘托,表现了一番凄清的景象,并暗喻作者自己愁苦的心情。

【《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