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五线谱)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百校联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对《花儿与少年》这首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花儿与少年》的背景、风格及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播放乐曲、讨论等方式进行。

1.4 教学步骤:1.4.1 播放《花儿与少年》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1.4.2 讲解乐曲的背景、风格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构成。

1.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乐曲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乐曲分析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花儿与少年》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分析《花儿与少年》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播放乐曲、分析乐谱等方式进行。

2.4 教学步骤:2.4.1 播放《花儿与少年》乐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走向。

2.4.2 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讲解旋律的起伏、转折等。

2.4.3 讲解乐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节奏的变化。

2.4.4 分析乐曲的和声特点,讲解和声的运用及其效果。

第三章:演唱练习3.1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演唱《花儿与少年》,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授《花儿与少年》的歌词和旋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

3.4.2 教授旋律,引导学生掌握旋律的走向和节奏。

3.4.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观摩,提高演唱水平。

3.4.4 整体演唱,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第四章:乐曲演奏4.1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用乐器演奏《花儿与少年》,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4.2 教学内容:教授《花儿与少年》的乐器演奏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乐曲的演奏要点,引导学生掌握乐器的基本技巧。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目标年级: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欣赏和表达1. 介绍节奏和音符的基本概念,并领唱《小白船》。

2. 让学生听一首民谣,并请他们选择一种乐器来伴奏该曲。

3.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班级中创作一首自己的歌曲,并进行演唱。

第二课:合唱和合作1. 学习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如《茉莉花》。

2. 让学生分组练习合唱,并练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在全班面前进行合唱展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道具进行表演。

第三课:音乐创作和表演1. 分组创作一首自己的歌曲并编排一段舞蹈。

2. 在班级中进行创作展示,学生可自由选择乐器和舞蹈动作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在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演出中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1. 听觉法:通过听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展示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

教学资源:1. 音乐器材:乐器、音响设备等。

2. 音乐曲目:经典的民族音乐曲目、流行音乐曲目等。

3. 道具:服装、舞台道具、道具乐器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表演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等方面。

2. 为学生设置小型音乐表演活动,观察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和舞台表演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演出视频,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2.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培训班或艺术团体,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

3. 组织音乐研讨会或音乐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和艺术活动。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简介《花儿与少年》是一档由湖南卫视制作的真人秀节目,节目通过让不同领域的明星和非明星在旅行中共同成长,展现真实的人性和情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其中,该节目主题曲《花儿与少年》深受大家喜爱,融合了管弦乐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歌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教案主要以《花儿与少年》的管弦乐版(苏少版)为主要内容,从音乐欣赏和乐理教学两个方面来探讨。

教学目标1.理解《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版的构成和演奏方式;2.学习管弦乐的基础知识,包括器乐分类、演奏技巧等;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乐理素养。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1)欣赏音乐首先,让学生听一遍《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版),让学生感受到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2)分析乐曲结构再让学生听一遍《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版),让学生分析乐曲结构:引子、主题、中段、高潮、终曲。

(3)体会乐曲情感针对乐曲中的情感,让学生成为主人公,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表达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感性色彩、形象、情境等方式进行情感缩影。

2. 乐理教学(1)乐器分类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分类,这样能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2)编配技巧讲解乐曲的编配技巧,使学生了解并能够分析乐曲的编配,升华自己的音乐素养。

(3)录音技巧讲解录音的基础知识,了解音乐录音的原理和技巧,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 视听欣赏2.分组合作学习3.学生个人学习教学实施1. 音乐欣赏(1)欣赏音乐播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版),让学生听一遍。

(2)分析乐曲结构播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版),让学生结合听觉和感观进行分析。

(3)体会乐曲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从感性视角出发,加深对乐曲情感的理解与感受。

2. 乐理教学(1)乐器分类让学生通过PPT等辅助材料,介绍常见管弦乐器的种类。

(2)编配技巧对《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版)中的编配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艺术特点。

初中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初中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初中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教学内容:《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花儿与少年》,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花儿与少年》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与少年》的相关知识,掌握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花儿与少年》的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2. 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1. 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整体的情绪是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 教师复播乐曲,并提问:同学们听到了哪些演奏乐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运用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共同营造出优美的旋律。

(三)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花儿与少年》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

2. 教师分析乐曲结构,讲解各个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哼唱乐曲主题,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旋律。

(四)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乐曲旋律进行演奏。

2.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唱练习,尝试表达乐曲的情感。

(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花儿与少年》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儿与少年》这首民族音乐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热爱民族音乐,不断探索、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2、跟老师模唱歌谱。
3、用la歌唱。
4、二听,在第二部分用啦歌唱,集体以身体律动。
5、填词歌唱。
6、三听,歌唱,引导学生加入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思考:歌词唱了几遍?
7、音乐的第二部分,同样是采用重复的创作手法,构成了三拍子流畅、如歌的旋律。
指名学生回答。
模唱歌谱。
用“啦”哼唱。
集体加入律动。
填词歌唱。
3、二听小过渡,加动作表示。
思考:下面的音乐,可以加入怎样的动作,请你随音乐即兴表演出来。
4、指导音乐的结尾处,好像
有一句突然变慢了,要怎么办呢?
5、三听,第三部分,集体表演,关注结尾。
6、现在,我们将这段音乐连起来听一听,你能在每一部分加入不同的动作和表演吗?
同伴交流后回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再加入动作。
课题
《花儿与少年》
教时
1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采用分段聆听的方式感受和体验
乐曲中各段落的情绪与拍号的变化。
2、能够听辨出不同的乐段,并能运用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等方式表现出来。
重点与
难点
1、听辨不同的乐段,体会
情绪与拍号的变化。
2、参与到用不同的方式表
现不同乐段的活动中来。
活动板块
6、四听:边听边动,思考,你听到的这段旋律,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指名学生回答。
集体边听边随音乐伴奏。
集体加入伴奏。
改变节奏伴奏。
指名学生回答:2次。
指导用一拍的节奏伴奏。
指导改变动作伴奏。
指导改变节奏伴奏。
师小结:这就是音乐的第一部分。
三、
欣赏第二部分
1、一听,第二部分,思考,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师播放《花儿与少年》乐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1.2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乐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1.3 学生分享对乐曲的初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章节二:乐曲分析2.1 教师讲解乐曲的结构,包括前奏、主题、副歌、尾声等部分。

2.2 教师分析乐曲的调性、节奏、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2.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哼唱乐曲,体会乐曲的情感表达。

章节三:演奏技巧与实践3.1 教师示范演奏《花儿与少年》,讲解演奏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3.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奏,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

3.3 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章节四:合唱编排与实践4.1 教师讲解合唱编排的基本原则,如声部协调、音色搭配等。

4.2 教师根据学生嗓音条件,进行声部划分,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4.3 学生进行合唱编排,教师指导并调整,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章节五: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乐曲的特点及演奏、合唱技巧。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3 教师提出课后练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和合唱练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续)章节六:音乐欣赏与讨论6.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花儿与少年》乐曲,让学生对比欣赏。

6.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版本乐曲的特点及差异。

6.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魅力。

章节七:创意编曲与实践7.1 教师提出编曲任务,要求学生结合乐曲特点进行创新编曲。

7.2 学生分组进行编曲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3 各组展示编曲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章节八:音乐游戏与互动8.1 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如接龙、猜歌名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8.2 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8.3 教师总结游戏过程中的亮点,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管弦乐的基本结构,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2.能辨别出曲子中不同乐器演奏的部分;3.学习曲子的基本节拍和节奏,并能跟随节拍演奏;4.了解曲子背后的意义,并能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曲子的背景和分析《花儿与少年》是一首来自中国内地的流行歌曲,由苏运莹谱曲,颜培珏填词。

歌曲中表达了爱情和友情并存、白恋与红颜、岁月无关、不忘初心的情感。

本曲的管弦乐曲演奏版本在原曲基础上加入了各种乐器的演奏,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同时演奏时涵盖了节奏、和声、和弦等基本音乐元素。

2. 曲子的分析和演奏本曲的基本节拍是4/4拍,并且整首曲子的速度都比较缓慢,如“雨后的街道,店铺晚灯,人影伴随,石板路面”,每句话都对应着一个拍子,要求学生辨别出来。

当学生对节拍和基本节奏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演奏曲子,了解不同乐器演奏的部分,并培养学生在合奏中的协作意识。

3. 曲子的表现和理解通过对曲子的分析和演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曲子背后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表现,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比如,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歌曲、编排器乐合奏,或在音乐会上进行演出。

三、教学流程1. 热身:听歌联想让学生在放歌的同时,在纸上写下联想出现的词汇,例如“叶片”、“离别”、“思念”等等,之后邀请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联想结果。

2. 理解曲子结构:乐器分析教师介绍不同乐器及其特点,并让学生听懂每个乐器演奏的部分,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选择演奏某个乐器的部分。

让学生进行演奏时,教师可以指导协同合作,以增强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

3. 学习节奏和技巧:基本演奏教学教师可以先演奏一段节奏,并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鼓掌,在掌握节奏基础后,教师可以开始教授不同乐器演奏的技巧。

4. 创作表现:编写歌曲/器乐合奏/音乐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项,自由选择歌曲或音乐素材,创作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单独创作也可以社群合作创作。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六单元《民歌风采》,具体内容为《花儿与少年》。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具有代表性的青海花儿,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花儿与少年》,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了解青海花儿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提高对我国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花儿与少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唱《花儿与少年》,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青海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花儿与少年》。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2)分析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

(3)学习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3. 歌曲演唱(15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演唱歌曲的一个部分。

(2)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3)各组展示,全体学生共同演唱《花儿与少年》。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知识点。

(2)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花儿与少年》2. 知识点:节奏、旋律、装饰音、滑音3. 歌曲风格:青海花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花儿与少年》,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演唱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但对歌曲风格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如江苏的茉莉花、内蒙古的长调等,提高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歌曲演唱技巧的教学6.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音乐学习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欣赏课《花儿与少年》是选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的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根据青海民歌“花儿”的曲调改编的管弦乐小品。

其情绪活跃,又寓意双关,多侧面地渲染了似花季节的绚烂多彩,带给听众西北高原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歌舞嬉戏的生动情景。

乐曲为羽调式,由引子、A、B 、A ’和尾声五部分组成。

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儿”的特点,听辨出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节拍;哼唱并用腿和手
配奏主题音乐,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用听听、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
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多版本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渗
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分辨乐曲的结构、背唱第一主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一组有关土楼、牦牛、青海湖等图片导入新课,介绍西北地区青海省的美景由此进入今天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风景优美地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受新课
(一)初听全曲
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地、抒情地)
2.结合歌曲的标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标题中的“花儿”的
3.播放有关“花儿”的一小段视频,让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中人物的唱法、服装、音乐的特点来总结下“花儿”的音乐特征。

4.介绍“花儿”。

(二)分段欣赏(出示曲式结构图)
1.播放引子部分,提问用什么器乐演奏的(小提琴、钢琴)
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欣赏A部分
提问:(1)这一部分的音乐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2)第一部分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它是用哪种乐器来表现这种欢快活泼的情绪的呢(导出乐器“双簧管”)
(3)介绍双簧管、音色。

(双簧管音色明亮、清脆,正是这种音色更能表现第一主题的情绪)
再次欣赏,思考:主题一的旋律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演奏的乐器都有哪些变化
3.欣赏B部分
(1)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抒情地、歌唱地、优美地)
(2)对比A部分,完成表格。

比较两部主题在速度、节奏、节拍、情绪上的不同。

4.欣赏A’加尾声
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在情绪上有变化吗
(三)完整欣赏
提问:完整欣赏全曲,说说用了哪些主奏乐器演绎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一种连续和完整性,分辨乐曲的主奏乐器)
(四)介绍作品
(五)跟着钢琴哼唱第一主题《四季调》旋律,感受青海民歌的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让学生体验“花儿”的民歌韵味)
三.实践活动
用手和腿给主题一配上伴奏,增加乐曲的律动感和节奏感。

(设计意图:该作品虽采用器乐小合奏形式,但作品还很清晰地表现了原本的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因此音色的感受、节拍对比的体验尤为重要。

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击身体来带领学生体验。


四.拓展欣赏
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绎的《花儿与少年》(设计意图:该曲表现方式多种,通过跨界音乐的代表“女子十二乐坊”演绎的该曲,给听众不一样的欣赏感受,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民歌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喜爱中国民歌。


五.课堂总结
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初听、复听,通过演唱主题旋律,用声势练习让学生真正体会、理解、表现音乐。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力求在每个环节突出音乐课的主动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表现音乐。

六.教学评价
附:板书设计
《花儿与少年》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对比欣赏:A段和B段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