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的动因综述
(完整版)地理大发现

[编辑本段]地理大发现的经过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应该说,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达地球表面某个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确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因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均可以称为地理发现。
在十五世纪之前,只有南极洲这样的无人居住的大陆和某些岛屿、海域为人类所未知。
而居住着未开化民族的陆地和岛屿,则只对“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
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十五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
1409年,湮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
但是古代学者没有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可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
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在西欧,葡萄牙首先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
15世纪早期,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创办地理研究机构,为取得黄金、象牙和奴隶,组织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险活动,先后发现了马德拉岛、佛得角群岛,并从直布罗陀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几内亚湾。
1473年,葡萄牙船只驶过赤道,后达到刚果河口;1487年,迪亚斯的探险队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并进入印度洋;1497年,以达迦马为首的船队沿迪亚斯航线继续向前,经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亚,于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
葡萄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
与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统治者也极力从事海外扩张。
地理大发现研究综述

近百年地理大发现研究史的回顾与展望【摘要】地理大发现,也称为新航路开辟。
近百年来学界对于地理大发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对“地理大发现”概念的使用问题,地理大发现的成因问题以及对地理大发现的评价问题。
本文就试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对以往研究这四个问题的文章做一些述评,以期梳理这百年来史学界对地理大发现问题的研究脉络,评价其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以期为史学界今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方向上的指导。
【关键词】百年来地理大发现史综述对地理大发现史的论述可以说伴随着15世纪中期地理大发现自身的进展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真正成型的研究在19世纪20年代实证主义史学将地理大发现列入研究主题之前并未展开,而对其最完善的论述迟至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
因此,对近百年来史学界关于地理大发现史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对“地理大发现”概念的使用问题,地理大发现的成因问题,以及对地理大发现的评价问题三个问题入手,对以往研究者的文章做一些述评,以期梳理这百年来史学界对地理大发现问题的研究脉络,评价其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以期为史学界今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方向上的指导。
一、对“地理大发现”概念的使用问题地理大发现这一概念在15世纪下半叶最初的意义指的是扩大地中海世界的疆界(P.Chaunu,1979,201-202),强调的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基督社会”(马达里亚加,1991,147)。
不管怎么说,地理大发现这个概念就此沿用下来并成为学界的习惯性用法。
但是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对着这一概念提出挑战。
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指代的地理专业性太强,不适合于历史研究,因此应该用“欧洲的扩张”这样一个充满动态历史感的名称加以替换(斯塔夫里阿诺斯,1992,198)。
这种提法强调出这一时段的历史特征。
另外还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这个名称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论”主义意味。
美洲原本就有土著居民,并非是被西方人“发现”的,因此建议用“新航路开辟”替换“地理大发现”的提法(雷海宗,1954)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大多都是非西方学者。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浅议地理大发现的原因现在的世界称为“地球村”,联系日益密切。
而在15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大陆大体是彼此隔绝的。
是什么原因使目前的世界变成“地球村”?是科技的进步,是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而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最终使探险者的梦变成了现实。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东西方贸易的需要1.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地理大发现提供物质支持14、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工商业已有很高的发展水平。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西欧生产技术的变革发生了影响。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而欧洲的进步是多方面的,如物质财富的增加、新技术的掌握与推广、认识水平的提高等,这些都是地理大发现的必需条件。
2.新富豪、新市民阶级的产生,他们是创业者也是探险者在西欧封建社会,经商是受歧视的职业,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势力很大,在教会的心目中商人是难以取悦于上帝和不大可能进入天堂的。
因为商人以盈利为目的,盈利与贪婪是同义语,“夫人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
最初的职业商人不是一般的小商小贩,而是流浪汉和冒险家。
他们从事的贸易是远距离贸易,这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
远距离货物短缺,利润高,但这种贸易终年劳累,危险性又大,一般人是不会羡慕的。
流浪汉和冒险家在当时的地位是最低的,通过远距离的贸易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阶层——大富豪。
他们在远距离贸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商和生活处理经验,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财产。
这些都是开辟新航路必不可少的。
他们既是创业者又是探险者,他们不满足于已知的空间,这种渴望促使他们到更广阔的海洋空间去探索。
3.贸易是双方的需要,而西方更迫切长期以来。
东西方就有贸易来往,如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便是历史的见证。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富豪、新市民的产生,他们对东方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欧洲工商业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工商业品需要向海外销售,)an通过东西方贸易获取更大利益。
二、黄金的魔力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价值规律显示出货币在交换中的重要价值作用。
地理大发现过程

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也发生了转移。欧亚、
欧美新航路辟通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丧失 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陷入衰落。西班牙 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尼德兰的安 特卫普,成为16世纪新的贸易中心。进入17 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繁荣 起来。
15世纪以后西欧市场货币短缺,需求量增加。
《马可波罗游记》把东方描绘为“香料盈野, 黄金遍地”。该书在欧洲广为流传,这就进 一步刺激了欧洲人急于前往东方寻找黄金的 欲望,正是这种“黄金梦”驱使他们走上海 洋探险的道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黄金 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 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 时所需求的第一件东西。”
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 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宗教,要求人人
都接受基督教。为了普及基督教,甚至可以 动用武力。这种好战的传教精神驱使他们多 次发动十字军东浸。当时在西欧好流行一个 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 教君主。西欧的基督教如果和他建立联盟, 就可以轻易地打垮穆斯林势力,从而把基督 教扩展到世界上更广大的地区。
第二章 地理大发现——东西两半球文 明的交汇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渴望到东方去发财的
西欧的航海家进行了多次远航,开辟了东西 方之间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是一个划时 代事件,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 现了东西两半球多种文明的汇合,使世界第 一次成为一个整体,整体的世界产生了整体 的市场,进而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 主义的成长。
首先,到东方寻找贸易机遇和金银
欧洲和亚洲之间早就存在贸易往来,亚洲一
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 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 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物,如 糖,尤其是香料。香料中的胡椒、肉桂、丁 香、生姜、肉豆蔻和许多不太普遍使用的香 料,当时都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第28卷第1期集宁师专学报V o l.28N o.1 2006年3月Jol rnal of Ji n i n g T eachers C o lle g! !!!!!!!!!!!!!!!!!!!!!!!!!!!!!!!!!!!!!!!!!!!!!!!!!!!!e M ar.2006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池小平(集宁师专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内容摘要:地理大发现是标志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成为人类开始把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它直接诱发了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崩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关键词: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动因影响世界市场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S SN1009-7171(2006)01-037-0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后,西欧社会经济由农本向重商过渡。
在商业、经济利益刺激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下,西欧冒险家开始了后来称之为“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探险活动。
地理大发现时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既是人类冒险精神、开拓意识高涨的时代,又是西欧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的时代,更是世界各地由分散走向一体进程的重要标志。
一、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地理大发现并非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它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地理大发现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时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从根本上说,西方之所以要开辟新航路,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是新兴资产阶级对海外商贸利益无限追逐的结果。
早在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内部逐渐发展起来,在西欧的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
但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
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同时,由于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等,都是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
“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几大事件:(1)“新航路的发现”。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
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
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
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2)“新大陆的发现”。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过程

思考: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 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和观点: 1、人民史观: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 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 证关系的观点;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原理 4、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5、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
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一览表
疾病种类 传播时间 传播方向
后果
从美洲传入 欧亚大陆的
疾病
梅毒
哥伦布首次远
航之后
传播范围广、速度快,16世
纪初开始传入中国。
从欧亚大 陆传入美洲 的疾病
疟疾 天花
地理大发现 期间
地理大发现 期间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了美洲, 却在美洲找到了治疗该病的高 效药物——金鸡纳
由于美洲土著人身上没有该 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 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 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 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历史人物评价方法
• 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具体言论和行 动是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 1、分类法 2、分期发 3、功过评价法 4、分析评价法 5、定性评价法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 (2)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 (3)商业危机是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 又一原因。
《马可.波罗行游记》中说: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 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 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 例如胡椒,色白如雪,产额甚巨,即在此类岛屿也。由是其中一 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
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动因:1.从根本上说, 西方之所以要开辟新航路, 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 是新兴资产阶级对海外商贸利益无限追逐的结果。
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结构由农本经济转变, 谋生的自然经济转变为谋利的商品经济以后, 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我扩张的内在冲动, 以及因优胜劣汰而产生的竞争压力, 使得经济活动必然要突破地区与国家的局限而扩展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对外贸易因此已不再是经济生活中的补充性因素, 而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去冒险, 成为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制度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行为。
2.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14、15世纪以来, 欧洲各国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 商品的流通量不断扩大, 使得作为一般交换手段的货币的需求量大增。
封建贵族急需要货币购买从东方国家运来的奢侈品, 维持满足于奢侈的生活农民需要用货币来缴纳地租新兴资产阶级热衷于追求货币和财富, 然后把其转化为资本, 扩大经营和手工工场生产规模, 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 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 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
3.从打破传统国际贸易通道需要看,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寻找更好的通商要道。
15世纪中期,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称霸, 通往东方的商路受阻, 东西方贸易出现了严重危机。
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和盘剥下,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不仅数量大减, 而且价格昂贵, 各类商品往往比原价高出一倍。
这些昂贵的东方商品又为欧洲上层社会所追逐, 不吝斥重金购买, 结果每年都有大量黄金外流, 造成在东西方贸易中西欧严重人超。
在这种情况下, 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重新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 少风险、多赚钱, 直接通往东方的新航路4.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来看, 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是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和精神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大发现的动因综述
内容摘要: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地理大发现是标志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成为人类开始把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有多种说法。
关键词:地理大发现、动因
地理大发现并非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它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地理大发现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时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地理大发现长期以来就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这一事件历史动因的解释更是聚讼纷纭。
下面我就来综述对地理大发现的动因研究的几种说法。
一、寻找黄金说
14、15世纪,国际经济格局表现为以中国、印度为核心的亚洲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则是边缘地区,欧亚之间的经济关系体现为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欧洲对外贸易处于入超状态,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但欧洲又不得不保持这种贸易关系,所以只能用贵金属长期大量外流,欧洲出现钱荒,迫切需要黄金、白银等。
同时, 15世纪欧洲贵金属矿开采日趋衰败,更加恶化了这一状态。
白银、黄金等硬通货来和亚洲交易。
这种状况决定了西方的贵金属向东方流失。
14、15世纪在西欧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东方的描述是这样的:遍地黄金,香料盈野,日本的黄金多得不知如何使用,屋顶是精金,地上铺着金砖。
作为最贵重的交换工具,黄金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了西欧社会各阶层都渴望得到的新的“上帝”,成为该时期社会财富和权力的主要象征。
就像哥伦布所说的那样:“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
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
”①可见,黄金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
而欧洲国家如西葡两国在东方新大陆建立殖民地后拼命的挖金矿甚至引起淘金热似乎就是在印证寻找黄金引起地理大发现这一说法。
二、东西方商路受阻说
欧洲很早就与外界有贸易,但这时主要是以东部地中海为贸易中心。
但在15世纪这种情况便发生了改变。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称霸,通往东方的商路受阻,东西方贸易出现了严重危机。
土耳其人控制着贸易关口,帝国军队随意敲诈抢劫外来客商,帝国当局也对来往商船横征暴敛、课以重税。
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和盘剥下,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不仅数量大减,而且价格昂贵,各类商品往往比原价高出8一10倍。
这些昂贵的东方商品又为欧洲上层社会所追逐,不吝斥重金购买,结果每年都有大量黄金外流,造成在东西方贸易中西欧严重人超。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重新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少风险、多赚钱,直接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对于这一说法,大部分人都人认可“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但这一说法受到质疑的也不少,如利布耶尔、雷海宗等人,雷海宗对受阻说提出批评,认为“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纯属捏造,是侵略者惯用的手段。
三、宗教扩张说
地理大发现由宗教问题引起的,这是一个古老的说法。
这里讲的是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威胁着西欧基督教各国的生存。
而且基督教的普世主义认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上帝。
不管是教皇,还是探险家还是水手,都有这种观念,
为了传教,即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这种近似好战的传教精神,在与几乎具有同一精神的穆斯林势力长期对峙中日益滋长。
当时的教皇和基督徒都相信东方有一个祭司王约翰,他是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如果和他建立联盟,就可以轻易地击垮穆斯林势力,从而把基督教扩展到世界上更广大的地区。
最初的地理发现者西葡两国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形成的,他们把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与坚定。
四、文化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是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和精神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兴盛于14—16世纪,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欧洲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的时间是那么的吻合。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他们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和人的力量的伟大。
他们认为现世的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荣誉和财富。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是欧洲史上过渡转型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它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地理大发现。
不仅在于古代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得到复兴并直接作用于地理大发现,而且还在于酝酿期和大发现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地理大发现的推动和促进也是明显的。
它在精神、意识、思想上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松弛或解除了神对人的束缚,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发挥了人的能动性。
此外,它还直接加速了地理大发现的进程。
比如说,通过宗教改革、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荷兰赢得了独立,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迅即跻身于地理大发现,成为主角。
而欧洲大陆上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则促使新教徒到海外谋生拓殖,而天主教进行了反宗教改革,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到海外传教,争取信徒,与新教争夺。
这样两教的教徒则进一步推动了发现、探险、征服的运动。
宗教改革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其实与宗教扩张说是相似的,只不过宗教扩张说更加夸大宗教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五、航海历史文化扩张说
这一说法其实更多的是强调航海技术和海上武器和技术的进步,是从生产工具层面来阐述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地理大发现得益于航海技术的进步。
中国发明的指南针13世纪传人欧洲,14世纪已普遍用于航海。
指南针的应用,使在大洋中航行的船只不会迷失方向,极大地提高了航行效率。
远洋航海所需要的仪器和海图也有了发展。
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以确定船的位置,以后又出现了其它的仪器。
15世纪,西欧出现了技术先进的航海图。
航海图的绘制日趋精确,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到1500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解构结实、船身更大的海船,可以经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
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西欧诸国在海外扩张时期,之所以能所限披靡,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原因之一是“船坚炮利”,有先进的海上作战方法,更进一步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另外,地理学也有了显著进步。
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欧洲一般人都接受了古希腊先哲关于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扁平的理论。
人们深信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除了上述五个学说外,另有土地扩张说、海洋本性扩张说、西方贫穷说、寻找香料说等等,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学说,也正是说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是多么的复杂,以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到现今已经500多年了仍没有定论,也说明了那一场发生在500多年前的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的。
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人类从古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考察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动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有利于廓清现代社会起源问题上的迷雾。
综上所述,“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
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的重新构建都起促进推动作用。
①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P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