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临床相关因素观察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4·□专家特稿/Experts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孙 甦 张菊红 江开颜(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331)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n=196)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多普勒扫描检查,研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

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65例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3.16%;其中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餐后2 h 血糖(P2BG)水平均高于未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如性别、舒张压(DBP)、心率水平(HR)、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P2BG 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HbA1c 和P2BG 越高,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性更大。

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因而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指导患者加强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的控制和调理,以控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风险。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危险因素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SUN Su ZHANG Juhong JIANG Kaiyan(Tongzhou Bay Sanyu People's Hospital,Nantong,Jiangsu 22633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summariz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Totally 19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196)admitted to Tongzhou Bay Sany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to summarize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isease of lower limb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analyzed. Results 65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the incidence rate was 33.16%;the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 lower limb vascular diseas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DBP,heart rate,BMI,fasting blood glucose,TC,TG,HDL,LDL,etc(P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P <0.05). The older the age,the longer the course of disease,the higher the blood pressure,the higher the HbA1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the higher the possibility of vascular disease of lower limb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high,and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 patient's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 In clinical work,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patient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condition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risk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incidence;risk factors作者简介:孙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危 险因素。
关键 词 糖 尿 病
下 肢外 周 动 脉 病 变
踝 肱 压 指 数
糖 尿 病 足
血 液 流变 学
A nk e br c a r s ur n x l a hitp e s e i de
K e r s Dibe e y wo d a ts
Lo e t e iy p rph r la t ra i e s w rex r m t e i e a r e ild s a e H e or ol y m he og
准 ) 8 ] 1 2例 , 中男 9 其 4例 、 8 女 8例 。
1 2 方 法 。
dsae P i s , AD) 导 致 糖 尿 病 足 部 溃 疡 和 糖 尿 病 下 e 是
肢 截 肢 , 别 是 高 位 截 肢 和 再 次 截 肢 的 主 要 原 特 因| ] 1 。评估 糖尿 病患 者下 肢 的血供 情况 , 有助 于足 溃 疡的早 期诊 断 、 级 鉴定 和推 测 预 后 。多 普 勒 超 分
超 声 测 定 踝 肱 压 指 数 ( n l B a ha P e s r idcs A I 、 动 指 数 ( I及 平 均 血 流 速 度 ( a ) A I 0 9为 A ke r e i rs u e n i , B ) 搏 l e P) Me n 。 B < .
P D组 , I o 9为 非 P A AB9 . AD 组 , 比较 两 组 患 者 的年 龄 、 程 、 腹 血 糖 ( B ) 餐 后 2h血 糖 ( B )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病 空 F S、 P S、 ( Al)空 腹 血 总胆 固 醇 ( ol C oetrlT ) 血 三 酰 甘 油 ( ilcr e T 、 密 度 脂 蛋 白 ( L)低 密 度 Hb c 、 T t h l eo, C 、 e s Tr yei , G) 高 g d者 的 年 龄 、 病程 、 空腹 C肽 ( C ) 餐 后 C 肽 ( C ) 比值 、 化 血 红 蛋 白 P P与 F P 的 糖 ( Al ) 体重指 数 ( MI 。 Hb c 及 B ) 1 2 2 所有 受试 者均 测定 体重 指数 ( MI 、 腹血 .. B )空

舒血宁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舒血宁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07 彩超 示 管 腔 狭 窄 在 5 % ~8 % 之 问 , 流 量 减 少 在 13~ ., 1 5 血 / 34 I期 为 溃 疡 坏 死 , 温 低 , 泽 暗 紫 , B < . , 超 示 管 /; V 皮 色 A I 04彩
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 表 1 两组 临床疗效的 比较
( G) T 等。
() 3 下肢血管病 变 的诊 断 : ①2型糖 尿病 : 符合 WH 9 9 O 19 年诊 断标准 ; ②按照 Fna ot n分期 作为下肢 血管病变分 期标准 : i I 期为无症状期 , 肢怕冷 、 温稍 低、 疲乏 或轻 度麻木 , 患 皮 易 踝 肱比值 ( B ) A I 正常 , 超示 管腔狭 窄在 1 % 以下 , 彩 5 血流轻 度受 阻 ;I I 期为 间歇跛行 , B . 0 9 彩超 示管腔 狭窄在 1% ~ A 1 7~ . , 0 6 5 %之间 , 0 血流量减少 在 13以内; / m期为静息痛 , . ≤A I 04 B <
完成 。
结 果
1对 象 : 择 20 . 选 0 8年 1 0月 ~ 00年 4月 我 科 10例 2型 21 2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住 院患者 。随机分为 两组 , 治疗组 6 0 例, 2 男 8例 , 3 ; 女 2例 平均年龄 ( 82±7 8 岁 ; 5. . ) 平均病程 ( . 54 4 . ) 对照组 6 - 4 年; 0 0例 , 3 男 O例, 3 女 0例 ; 均年 龄 ( 0 7± 平 6. 81 岁 ; . ) 平均病 程( . 0 6 年 。两组资料无显著性 差异 ( 5 6± . ) P>
[ O ]0 3 6/.s .0 19 5 .0 0 1 .2 D I 1.9 9 ji n 10 — 7 2 1 .2 02 s 0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Me bl ∞e silfTaj dcl n esy K y a oa r Hom n t oiD e pt niMe i i ri, e b r oyf r oe&D vl m n. nsyoH ah a c Ho a o i n aU v t L t o ee p e tMiir el , o t f t
t e Re a e s a t r t n swi y e 2 Dib t s h l t d Ri k F c o s i Pa i t t T p a e e n e h
NI a y a , E Yu , HOU Ho ga E Yu n u n XI n Z n to
y a , o r ≥5y as w o o p a zdi Me b l i aeH s i l e e n2 0 n 0 6 A lh ai t w r c e k d e r c us s e e r h s i l e t oi D s s opt t e 0 4a d 0 . l t p t ns ee h c e ) h ti n a c患者 2 9 ( 7 例 年龄/4 岁 , > 8 病程 I5年 )进行双下肢彩色 多普勒超声 检查 。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和 > , 病变组 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 , 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 Lgs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 果: oii t 多普勒超声检
查显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者 占 7 . 1 %。T D 7 2 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 的危 险因素包括年龄 、 病程 、 收缩 压、 舒张压 、 低密
1 80
Taj dJ Ma 09 o 7N i i Me , r20 ,V l3 o3 nn
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的发生率及危 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章法香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6(010)00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多种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临床上预防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并结合患者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相关,而与血糖、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不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最常见,发病亦较早于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超声多普勒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病变.其发病与病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等有关,提示防治血管病变应尽早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治疗.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章法香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93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王莉;辛华;赵玉德;张文陆;刘丽秋
2.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徐志伟
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徐志伟
4.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 [J], 罗英
5.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薛春利;李挺;徐俊赐;吕海建;方向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92主国塞旦医型!Q!!生!旦箜!!鲞筮!翅g塾i翌!矍』!望!坚!煎塑墼堕塑!丛!堕i!i堡垒P!:!!!!,!!!:!!:盟!:1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李瑞华管永泽王青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故对此病进行临床研究,对加强防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收集了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对已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及测定踝臂指数的162例资料完整的住院及门诊系统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验检查,分析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2例均符合W H 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0~79岁,平均61岁;病程0~25年,平均8.5年;合并高血压102例,高血脂87例。

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114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组48例。

1.2方法:1.2.1临床检查指标:所有患者均行详细体格检查,并记录有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 M I)。

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 BG);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 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糖化血红蛋白(H bA l c);尿酸(uA)、尿素氮(B U N)、肌酐(cr)。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 m H g(1m m H g=0.133kP a)和/或舒张压t>90hi m H g。

1.2.2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及俯卧位,自腹股向下追踪观察,检查股深、浅动脉,胫前、后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首先二维图象观察血管内膜及管腔形态走行,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对病变节段以脉冲多普勒测频谱形态。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患者易受到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指因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全身器官及组织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病变。

为便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下面介绍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动脉闭塞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一)下肢动脉闭塞症下肢动脉闭塞症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肢疼痛、跛行、下肢感觉异常、下肢皮肤溃疡等。

(二)缺血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易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痛、气短、乏力等。

(三)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及缺血性神经损伤。

其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失语、偏瘫等。

(四)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上视网膜病变,其临床表现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缩小、双眼疼痛等。

二、血管影像学检查血管影像学检查是判断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检查:(一)闭塞性动脉硬化指数(ABI)ABI是测量下肢动脉收缩压与上肢动脉收缩压之商的比值,用于评估下肢动脉闭塞症程度。

(二)CTA/MRACTA和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方法,包括导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

三、实验室检查(一)血糖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二)血脂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炎症指标血管病变与炎症反应有关,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在临床中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此病变,以避免其对患者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

军总医院第二 附属 医院内分泌科 , 北 京
摘 要: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血管病变 临床 特点及 自体骨髓 干细胞 移植治疗 后 的转 归及 临床意 义。 方 法
3例 糖 尿
3例 2型糖尿病合并 严重下肢血管病变伴久 治不愈糖尿病性足坏 疽患者 , 中 2例为男性 , 例为 女性 , 其 1 糖尿病 病程 8—1 4
e x r m iis v s u a e in r e t e te a c lr Ka ,DoU ig to ’ ,Z in E i Jn -a 1 HANG Ya n ,GENG il HEN i ONG Xioy n ,JAN Xioh na, J—u ,S Jn ,S a -a I a -o g
e po e t e te t e tef c fa t lg sb n r o se c l ta s ln a in. M eh d Th e i e i p t n sw t o re — x lr h r a m n fe to u oo u o ema r w tm el rn p a t t o to s r e d a t a i t h lwe x b c e i te t sv s ua in n ib t o t a g e ewe ete t t a i o a h r p cu ig i tr a e iiea d i tr e t n r mi e a c l l o sa d d a e i f o n r n r a e wi t d t n lt e a y i l dn en l d cn n ev n i — i r e s c g r d h r i n n m n o a h rp t esef c ,n h n we egv n a tlg sb n ro se q el r n p a tt n. l a in swe ep r r e lrs n lt e a ywi ls f t a d t e r ie u oo u o ema r w t n l ta s ln a i Al p t t r e f m d u ta o — h e c o e o i p lre a n t n B fr r n p a t t n,t e p s itr , lo i i s B I a d b  ̄ :p e s r r e e mi e , n n a c Do p e x mi a i . eo e ta s l a i o n o h a th so y bo d l d , M n k x rs u e we e d t r n p t d a do ep — t n e ev n ig a h x i a in a d i tr e t n lt e a y Re u t Th e a in ss fe e r m e iu we x rm i e i tr c ie a g o r p ye a n t n ev n i a h r p . e d m o n o s ls r ep te t u f rd fo s r sl o o re te t i s v s ua e in , t e tp i n tr itn lu ia in Afe u o o u n r o se e l ta s ln a in, we x rmii a c lrls s w h r an a d i e te tc d c t . tra t lg sb e ma r w tm l r n p a t t o i s n m a o o o l re te t s o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临床相关因素观察
目的了解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意义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ABI,根据ABI分为两组:异常组(ABI1.3)、正常组(0.9≤ABI≤1.3),并将两组分别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

结果96例糖尿病患者中异常组13例,正常组83例。

异常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脂均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脂是影响ABI的关键因素。

标签: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指数
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下肢的缺血和坏死,是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早期诊断和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踝肱指数(ABI)是通过非侵入性血管检查来评价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或损伤的指标。

本人对我院9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ABI测定,并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3年7月~10月糖尿病患者96例,符合WHO(1999)诊断标准,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50~83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30年。

1.2方法采用ES-1000SPM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ABI。

患者取仰卧位,测双侧前臂血压,取高值做肱动脉压[2次血压差值小于l0mmHg];取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收缩压高值为踝动脉压,输入计算机。

每侧下肢的ABI等于该侧踝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高值之比,正常值0.9~1.30[1]。

用软件分别计算两侧的ABI取较低值进行分析。

此过程由专门技术人员操作。

(注:仪器及计算软件由英国亨特立公司提供,血管多普勒只测收缩压,不测舒张压。

)根据ABI值分为异常组(ABI1.3)、正常组(0.9≤ABI≤1.3)。

按标准方法测量患者收缩压(SPB),且在患者空腹8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1. 0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6例糖尿病患者中处于正常组(0.9≤ABI ≤1.3)的有83例(84.3%),处于异常组(ABI1.3)的有13例(15.7%)。

异常组中患者的年龄、病程、SPB、TC、LDL-C、TG 与正常组比较有顯著性差异(P<0.05),而HBA1c、Cr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国际糖尿病足组推荐将ABI<0.9作为诊断PAD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均可达到96%以上[2]。

ABI测定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廉价、省时、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较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ABI值,
与年龄、病程、SBP、TG、TC、LDL-c呈负相关。

UKPDS研究表明控制血HbA1C并未显著降低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本研究与此相符合。

Cr两组未见明显差异。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呈不规则的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闭塞,严重者导致坏疽。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TG、TC、LDL-C升高,而脂代谢异常又会与血管病变相互作用。

脂蛋白胆固醇易被氧化,易进入动脉壁,且滞留时间长,而且还可引起血液组成成分及结构改变,对血液流动性、变形性及血流对血管壁作用等方而产生影响,更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3]。

此外有研究表明,伴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是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的5倍。

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对脂蛋白通透性增加,内皮素产生、白细胞粘附性增加,增强了氧化应激,血管壁重建,管腔缩小或增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或肥大[4,5]。

进行ABI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和了解其病变程度,此外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也有助于避免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延缓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代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北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2]许樟榕,译.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
[3]吴明晓,陈秀华,刘福双.彩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脂血流变学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6,4(4):23-24.
[4]李唐瑛,李伟,张旭日,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2):254-256.
[5]王富军,赵允,丁海霞,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荟萃,2011,28(01):6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