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无创检查的临床评估

(P 、 P G) 彩色多普勒 超声 、 磁共 振血 管成像 ( A) 多层 螺 MR 、
旋 C T血管造影 ( T 等。其 中触 诊 足背 动 脉或 胫后 动 脉 C A)
压模式 的传感器夹 住拇趾 , 观察 仪器屏 幕上 的波形 变化 , 测
得足趾动脉压 , 并进一步计算 出 T I B 。正 常 T I 0 7 如 T I B > . , B < .5或趾 部血压 ( S P 低于 2 7 k a 2 H ) 者可 01 TB ) . P ( 0mm g 患 有静息痛 J 。糖尿病患者 的动脉钙化常不 累及趾 动脉 , 测量 TI B 可减少 由动脉钙化带来 的 A I 断 P D的假 阴性。用 B诊 A AI B 筛查糖尿病患 者 P D, A 测得 A I . B ≥13时, 要进一 步测 需
1 A I 测 B 检
定其 T I以评估下肢动 脉。但 当 A I . B, B ≥13时 , B 也在 相 TI 应 的增 高 , 并不能够完全排 除糖 尿病患者的趾动脉钙化 的可 能性 。故 不能单独凭 T I 评估糖 尿病患 者早期 发生 P D B来 A 的可 能性 。而且亚临床 的钙化是否干扰 A I T I B 与 B 的测量 ,
1 3[ . 5 3,来自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发生 , 其患病率为非糖尿病群体 的4倍 。
D A一直是 P D诊断的金标准 , 其为有创 检查 , S A 但 且价 格昂贵 , 临床应用受 限。临床上诊 断糖 尿病 P D的无创 检 A 查方法有很 多 , 括 触 诊 足背 动 脉 或胫 后 动 脉 搏 动 、 测 包 检 踝一 肱指数 ( B ) A I 和趾一肱 指 数 ( B ) T I 及光 电容 积描 计 法
标 ,/ 2 3的 T B 4 0k a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下肢截肢 。 S P< . P
下肢动脉疾病诊断金标准

下肢动脉疾病诊断金标准下肢动脉疾病是指下肢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或阻塞,引起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类疾病。
它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而金标准的确立则是确保准确诊断的关键。
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特别是在行走或运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这是因为病变的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肌肉缺氧,产生疼痛感。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皮肤变化,如发绀、水肿、溃疡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出现,提示下肢动脉疾病的可能性。
其次,体征也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在体检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疾病。
例如,患者的下肢脉搏是否减弱或消失,是否存在动脉搏动不对称等。
这些体征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
最后,辅助检查是确诊下肢动脉疾病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超声多普勒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声波来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类型,对于指导治疗非常有价值。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除了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外,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和其他相关因素来做出诊断。
例如,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可能增加下肢动脉疾病的风险。
此外,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下肢症状的疾病,如脊柱病变、神经病变等。
总之,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金标准是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综合评估。
通过准确诊断,医生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吸烟者等,定期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筛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特点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特点发布时间:2021-06-17T16:33:59.89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作者:张静[导读] 糖尿病是人们都比较熟悉的代谢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的异常升高张静天全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 625500糖尿病是人们都比较熟悉的代谢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的异常升高,患者还会出现尿量增多、食多、饮水量多、体重下降的情况等,此外,糖尿病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足则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也是糖尿病中综合因素诱发的疾病,患者会同时出现肢端坏疽、皮肤溃疡、足部疼痛等情况,属于下肢远端神经病变的情况。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则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病情较轻者,会出现脚部表皮溃疡、疼痛的表现;病情属于中度情况下,则足部会出现穿透性的溃疡情况等;病情严重者则可能会出现软组织脓肿、脚背处的坏疽、骨组织的病变情况等。
临床上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通常会借助超声影像学技术为患者治疗等。
1.超声检查糖尿病足患者如何进行?糖尿病患者如果进行超声检查,则需要对下肢动脉病变作全面筛查,并主要对患者的管壁、管腔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状况要做全面检查等,重点排查其他部位受下肢病变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状况等。
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一下,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如何进行:医护人员首先要指导患者保持检查体位,并以温和亲切的语言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如果检查过程中有任何不适都需要及时告知医师等。
在正式展开检查之前,医师还需要事先备好超声检查仪器,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建议的探头频率为4--9MHZ,然后则可以分步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的第一步,选择检查部位,确定检查部位,由于患者的下肢动脉主要包括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足背动脉等8个部分,作为检查医师必须对以上部位非常熟悉才可以;超声检查的第二步,则是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像主要对动脉管径、中膜厚度、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展开横切测量,此外,也能够实现对管径狭窄率的精确计算。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者中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发生率较高。
PAD是指脚趾及以下血管的血流受限,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疼痛、坏死和溃疡等症状。
由于PAD有很多症状不明显,尤其是早期,因此需要可靠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靠性较高,但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局限性,如缺乏足底血流量的评估、不适用于某些人群(如肥胖者、截肢者等)等。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无创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足底压力测定、足踝指数(ABI)、足踝肱腕指数(AGI)、超声弹性成像等。
这些方法无需使用麻醉剂,不产生疼痛和不适,很适合日常临床应用。
另外,这些方法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能够较为精准地检测下肢动脉病变。
足底压力测定足底压力测定是一种基于“足底足弓指数”(PVPI)的测试方法,可以测量足底的组织完整性和血管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在无痛苦的情况下,评判糖尿病患者血管血流情况。
足踝指数(ABI)ABI是通过测量上肢和下肢血压来评估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方法。
具体来说,测量踝部和上臂收缩压,并计算足踝比值,以评估下肢血管阻力。
ABI足踝指数是评估PAD的广泛应用之一。
AGI是一种通过测量头皮动脉和股动脉的收缩压、踝部和腕部收缩压,从而评估动脉通过率的方法。
相比于其他方法,AGI适用于关节僵硬的患者以及PAD病变严重患者的评估。
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是通过血管壁的增厚程度、血流速度、血管弹性、血管内膜形态等指标来评估血管的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对糖尿病患者PAD的筛查、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医学中,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疼痛。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价

外周动脉疾病 ( A )又称下肢动脉病变 ( 0 e e t e i PD 1 w r m t r x y a t r a d S a , L A ) re il ieS e E D ,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临
●
l cl e e ln - n IaD t s W t De
● l ● ● ■
1 ●
1
・
● J1
rl Dneral art er1 a1
1. 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技术
d sa e ie s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36 ̄ 0 1床医院 1 医学影像科 赵小英 金 真
综 述
床表现为患足皮温降低、足动脉搏动减低或消失、静息痛、以及问歇 性跛行等,体检可根据踝肱指数 A ( I 踝部动脉收缩压除以肱动脉收 B
缩压值,A I<0 9定义为 P D B . A )或趾肱指数 T I( B 趾部动脉收缩压
除以肱动脉收缩压值,T B I<0. 7定义为 P )诊断 。随生活水平的 A D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 提高 、人 口老龄化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2型糖尿病 的发病率呈逐年 上升趋势,据北京地 区 5所医院调查 , 病程 5年 以上 、年龄大于 4 0岁 变的磁共振血管造 的 2型糖尿病患者 中下肢动脉疾病 发病率高达 9 . %… 。糖尿病血管 08 病变 的病理改变为内膜 一中层厚度 ( T)增加、管腔狭窄、管壁顺 I M 影评 价 应性降低 、内膜斑块形成,甚至管腔 闭塞,由糖尿病 引起 的下肢动脉 病变最大的特点是病变累及的动脉往往是膝以下 中、小动脉 。动脉 ] The a s s e f s e s nto m 供 血不足而产生 缺血 性临床表现 ,病程呈进展性 发展 ,如不及时治 m i reso- 疗,可能造成足或组织坏死 、下肢坏疽 、截肢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 agnet c n nc ng 0 r pny a ea l g a 生命。因此,下肢血管疾病的准确评价及 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 。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临床评价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临床评价武宝玉袁申元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又称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导致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0倍,8.00%的病人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已存在LEAD,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至20年后其发病率可达45.00%。
有严重LEAD的患者不仅面临下肢截肢的危险,而且死亡的危险也增加4~7倍。
1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的病变特点糖尿病大血管的基本病变——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非糖尿病者相同,但糖尿病患者起病早、进展快、无明显性别差异,而且由于糖尿病时凝血活性增强更易形成血栓[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最大的特点是病变分布与非糖尿病者不同。
非糖尿病者大血管病变主要分布于近端动脉,如主动脉、髂动脉、浅表的股动脉和少量的远端动脉,而糖尿病者大血管病变则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2]。
糖尿病患者主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为13.00%,非糖尿病者为25.00%;而膝以下的胫动脉的相对发病率在糖尿病者达90.00%,非糖尿病者仅为10.00%,故又称之为糖尿病“胫动脉病”[2,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medial arterial calcification)尤为突出,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布特点(主要累及膝下)有关[4]。
动脉钙化以踝部最多,趾部较少,足的背部又较趾部为多[5]。
Orchard等[5]报道,通过X线检查,踝部胫后动脉钙化的患病率为32.00%,胫前动脉为28.00%,跖部水平的动脉为47.00%。
Smith等[6]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足部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钙化有显著高的患病率,并与下肢截肢有关。
在无截肢史的病人中患病率为39.00%,而有对侧截肢史者达78.00%。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lead)教材教学课件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皮肤温度降低、间歇性跛行等。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诊断
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lead)教材教学课件
目录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概述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例分享
01
CHAPTER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概述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DLLEAD)是指由于长期糖尿病引起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缺血、疼痛、溃疡甚至坏死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
控制血糖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控制血压
高血压会加重血管负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预防措施
护理方法
定期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及早发现病变。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等。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定期检查
药物治疗
定义
根据下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分类
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等。
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18 7 25 1
1 2
4 5
1 O一
27 5 5
0
6 5 26 5
22 0
1 5—
2 — 0—
≥2 5
O
22 O
3 讨 论
.
综 上所 述 , 以往下 肢动 脉病 变 的诊 断 , 要靠 创 主
累及 相动脉 和股 动 脉 等 , 肢 发 凉 , 肤 温 度 降 低 , 者 ) 况 , 时 也 能 间 接 提 供 心 、 动 脉 病 变 的 信 患 皮 情 同 脑 肢端 皮 肤 苍 白, 脉充 盈 时 间 和皮 肤 色 泽 恢 复 时 间 息 [ 。其 病理 改 变 主要 是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脂 代 谢 静 = 5 ] 血 均延迟 。病 程大 于 2 5年 的 D 患者 出 现组 织 营 养 紊 乱 目前被认 为是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一个 重 要发 病 机 M 障碍性 病变 , 足 趾 发 凉 、 绀 、 甲增 厚 、 形 、 如 发 趾 变 溃 制 , 相关 研究 表 明 , ] 随着 患 者血 浆 中 、 而 密 的 低 小
下肢 动脉血 管病 变是糖 尿 病患 者严 重 并 发症 之 伤性 动 脉 造影 和 核 磁 共振 等 技 术 检查 , 管上 述 这 尽
一
,
糖 尿病 患 者 大 血管 病 变 是 糖尿 病 患 者 致死 致 残 些 手段 结果 可 靠 , 因有 创 性 、 费 大 等 原 因 , 多 但 花 大
中 国 实验 诊 断 学
21 0 2年 6 月 第 1 6卷
第 6 期
一
1 1 1 1 一
表 2 两 组 下肢 动脉 血 管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发 生 率 比较 ( )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触诊、运动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症状主要包括腿部疼痛、肿胀、感觉异常等。
腿部疼痛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疼痛,休息后缓解,再行走再疼痛。
肿胀通常表现为下肢水肿,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下肢麻木、刺痛、灼热感等。
二、触诊
通过触诊可以检查下肢动脉病变的情况。
医生在触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动脉搏动:医生可以触摸下肢的股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等,检查是否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情况。
2.判断血管壁是否光滑:医生可以触摸下肢血管的表面,检查是否有血管壁不光滑、有结节或硬块等情况。
三、运动功能检查
通过运动功能检查可以了解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医生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跛行距离:医生可以让患者行走一段距离,观察患者行走时的表现,并记录跛行距离,以判断病变程度。
2.确定血管狭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触诊和运动功能检查来确定血管狭窄程度,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包括动脉造影、CTA等。
动脉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情况,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CTA可以显示整个下肢动脉的走行和血流情况,对于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有一定的帮助。
五、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小板等指标,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生化检查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定血糖: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医生需要多次测定患者的血糖值,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2.测定血脂:高血脂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医生需要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以指导治疗方案。
3.测定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医生需要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以指导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需要结合患者症状、触诊、运动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