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相人术技巧归纳

合集下载

曾国藩观人术:四句口诀让你明辨身边人,看人八九不离十!

曾国藩观人术:四句口诀让你明辨身边人,看人八九不离十!

曾国藩观人术:四句口诀让你明辨身边人,看人八九不离十!现在的社会人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能够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识人之术,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人,那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此人,作为晚清的四大名臣,可以说是声名远播。

曾国藩此人最擅长识人,民间曾有俗语“曾国藩会识人。

左宗棠会打仗。

”之说。

在晚清比如李鸿章,左宗棠都曾受到曾国藩的举荐。

曾国藩对于识人研究颇深,其中就有一本关于识人的著作《冰鉴》,这本书就是专门教授人从一些细节之处识人断物的,教大家如何快速看清他人,对于识人术,曾国藩曾经总结为四句话,要是大家能够融会贯通这四句话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下面咱们就看看那四句话?其一,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俗话说,相由心生。

从一个人的样貌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如果一个人为人正直,那么他的神态相对会让人感到很舒服,如果他的神态十分的奸邪,那么此人绝对不是善茬,一定要敬而远之。

所以观人,可以从神态开始,这就像许多人说的第一感觉一样,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般情况,毕竟人不可貌相。

其二,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从一个人的眉宇,言谈,眼神来观察一个人。

许多人纯大志之人,都是志趣高雅,言谈举止大方合体,眉宇英气逼人的,这种心怀大志之人,能够让人明显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

就像陈胜此人,陈胜本身也是个农民,但他在田间曾说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一句话就看出他的不凡,他是第一个封建王朝的起义军领袖,就这一点他就名垂青史。

一个人的能否成就大事,从他的眉宇是可以看出来的,志大者眉宇英气逼人。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其三,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识别一个人是否可以相交,其实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操守,说话条理性,是否说大话,有无官气。

对于这四点是如何区分呢?曾国藩解释道,“面对利益,选择情而非利,是为有操守;待人表里如一,为人稳重大方,是为无官气;说话有依据,有条理,是为有条理;不轻易许诺,是为少大言。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山西期间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识人之术,被誉为“曾氏四条识人之术”。

这四条识人之术包括: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善于用人、明辨才能。

下面分别对这四条识人之术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是审时度势。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会有所变化,所以在识人时要善于审时度势。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变革,才能在政治、军事和社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因此,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其次是明辨是非。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是识别其价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他强调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来判断其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是否遵守道义和法律,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第三是善于用人。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是识别其价值和潜力的关键。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才能和能力,才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否具备领导和管理他人的能力。

最后是明辨才能。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必须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和职责相匹配。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发展。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适应岗位和职责的能力和经验,是否具备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总结起来,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是一套全面科学的识人方法。

在识人时,我们应当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善于用人,明辨才能。

只有通过这些准则,才能更好地识别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在工作和事业中找到合适的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曾国藩识人口诀8句

曾国藩识人口诀8句

曾国藩识人口诀8句
曾国藩识人口诀是曾国藩在《冰鉴》一书中提出的一套观察、鉴别人才的方法。

以下是这8句口诀:
1.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2.语默自持,贵有恒德;行动适宜,贵在得体。

3.眉宇之间,独见精神;言谈举止,透露气质。

4.心术正大,品行端庄;志向远大,胸怀宽广。

5.知识渊博,见识卓越;思维敏捷,判断准确。

6.待人真诚,处事公正;忠诚老实,信守承诺。

7.勤奋好学,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8.能屈能伸,适应环境;善于变通,应变自如。

这八句口诀主要是从人的外貌、言行举止、性格品质、学识能力、为人处事等方面来观察和鉴别一个人的优劣。

曾国藩是个八字先生

曾国藩是个八字先生

曾国藩据说是个八字先生,他《麻衣相法》学得好习得精,过他一眼,虎背熊腰,身高一米八以上的,他说这是高人;奶声奶气,年龄在七八岁左右的,他说这是小人;腿短屁股大,他说这人当官,一定是椅子坐得稳;尖嘴三角眼,他说这人为相,不是汉奸,就是奸臣。

曾大师传闻总结其相术口诀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近世士大夫,多称曾文正公能知人,非妄语也。

”江湖传说云,湖南邵阳人江忠源当京漂时节,他去找老乡曾国藩耍,饭局过后,江氏别过,单留个背影给曾大师,“既别去,公目送之”,转身对人说:“此人必名天下,然当以节烈死。

”后来验之不爽,“后十余年,忠烈果自领偏师,战功甚伟,嗣殉难庐州。

”曾大师硬是神奇,到得曾府上的,他眼睛一瞟,耳朵一竖,就知道谁可当省长,谁谁可做知府,谁谁谁祖坟贯气再怎么贯到冲顶,最多在正处级打了止数,听说都验证了,“近世士大夫”,由此一个一个口耳替曾大师打广告,好像曾大师确实是吃了啥补肾丸,成为肾功能神勇无比的奥特曼。

曾大师发达之后,五湖人才,四海才人,都往他那里汇聚了,这些人志高品洁,曼妙娥眉侧,不动心;红蓝绿顶旁,不动心;黄白物当前,不动心,都为了一个“只要见中堂”的共同目的,走到曾府来了,曾大师一一打量,一一看相张三当连长合适;李四当营长恰好;王麻子脸上麻子多,奇人奇像,可以“自领偏师”。

果然,张三当了连长,李四当了营长,王麻子当了纵队司令员。

曾大师相人是这么准,所以李鸿章组织淮军,拿不准谁是革命派谁是反革命派,就来找曾大师给他相一相。

“门生已带三人来此,一刘仲良秉章,一刘省三铭传,一吴筱轩长庆也,乞师相俯一见,以察其是否可用。

”曾大师神态还真是像模像样,程式招数一板一眼,“文正到客厅见之。

三人均垂手侍立,每人略询数语,即不复絮问,唯绕行室内,时以目,注视三人,亦不命退,如是者将三句钟,值家人来请用饭乃已。

”酒菜上桌,李鸿章急急问:“刘吴三人,师相已经赏见,究竟其人如何?”曾大师没马上答,他要神秘神秘一下嘛,待菜过三巡,李鸿章三连问,曾大师慢答道:“刘秉章封疆之器,吴长庆专阃之才,刘铭传较彼二人为优,苟能驾驭得宜,亦庶几一代名将也。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1.以貌取人:曾国藩认为相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因此他会通过观察对方的相貌来判断其为人之道和操守。

2. 观其言行:曾国藩认为言行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水平。

3. 观其谈吐: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谈吐可以反映其文化素养和修养水平,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言语表达方式和词汇使用来了解其素养和水平。

4. 观其交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交友圈子来了解其为人品格。

5. 观其行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行为举止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6. 观其交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往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对象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7. 观其教育: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教育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能力,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教育背景和学历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

8. 观其才干: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干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工作经验和业绩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

9. 观其信仰: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信仰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信仰背景和信仰理念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

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

能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曾国藩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具备察人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辨识人才的法门,被许多人视为“相面术”。

流传甚广的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有的内容也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

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

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第二句是“真假看嘴唇”。

口为出纳官,不嫌大。

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

口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之说。

第三句是“功名看气概”。

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

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

第四句是“富贵看精神”。

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

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在私下跟赵烈文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虽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种苦相,即精气神不足,所以不能够长久。

第五句是“主意看指爪”。

人有没有主意,他说主要看指爪。

手以厚、软为贵。

手指纤长,其人聪颖,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鲁。

曾国藩说,“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

这个心定就是主意定,临事不慌乱。

“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

第六句是“风波看脚筋”。

人衰老的时候也是从足开始,所以他说“风波看脚筋”。

有的人就是无风无浪、无灾无难到三公,位置升得很高;而有的人则是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终有成就。

这就属于有风波的那种人。

最后两句是“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1. 观其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他的思想和性格。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言辞是否得体、真实、诚恳,以及是否有逻辑和深度。

2. 观其行:除了言语,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

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端正、稳重、有条理,以及是否有决心和毅力。

3. 观其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眼神、神态、气色等,以及是否有自信和决心。

4. 观其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朋友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朋友是否有品德、有才能,以及是否与他志同道合。

5. 观其敌:除了朋友,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敌人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是否有实力、有智慧,以及是否与他有仇怨。

总之,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是一种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会从多个方面观察一个人,以判断他的性格、能力和潜力。

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以及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曾国藩识人术:4句口诀,若能读懂悟透,定能看清身边人

曾国藩识人术:4句口诀,若能读懂悟透,定能看清身边人

曾国藩识人术:4句口诀,若能读懂悟透,定能看清身边人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于国学的历史小知识,在此之前我想大家一定都想拥有读心术这项技能吧,这项技能不仅能知道对方想什么,而且知道对方心思后我们也能更加从容的应对,在现代这个人际交往十分复杂的社会,简直就是一神技,在晚清的一位大臣就拥有这样的神技,此人大家很熟悉,名叫曾国藩,民间流传有“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等俗语,事实也是如此,曾国藩曾经向朝廷举荐上百人,并且大多都是栋梁之才,晚年曾国藩留下著作——《冰鉴》该书主要也是汇聚了曾国藩识人之术的精髓,并且在曾国藩的家书中还留下了四句口诀,若你能熟记,定能清楚看清身边的人,看人八九不离十!第一句“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俗话说相由心生,这句话主要观点也是如此,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神态和精神看起来阳光有朝气,那这个人应该也是非常正能量富有正义感的,如果一个人的神态看起来偷偷摸摸不敢正视前方,行为奸诈的人,那么自然人品也好不到哪去,必定是一个小人。

第二句“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意思是眉宇间有清高之气,看起来很正能量的人,喜欢的东西一定不会庸俗和下贱,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这句话其实还是非常好理解的,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好坏其实是一个人生活品质好坏的重要体现,一个人喜欢正能量的事物,每天都上进充满朝气,那他的生活品质自然不会差,成功当然也是迟早的事情。

第三句“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这句话蕴藏的道理相对比较多,曾国藩认为,要想看清一个人,首先要观察他是否有操守,是否有官气,是否说话有条理和是否喜欢说大话,那怎么样才符合这些条件呢,第一,这里的操守其实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意思,一个人在感情和大局面前要顾全大局,切勿感情用事,官气是指这人是否容易骄躁,一个人要学会克制,低调行事踏实做事才能称得上是没有官气,其次是“多条理”和“少大言”曾国藩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说话必定是有条不紊的其次是不喜欢说大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相人术公孙策[1]《冰鉴》绝对是本奇书,不仅身世玄,词藻美,论述精,而且格高品隽,特别耐人寻味。

记得三十余年前,我初读南怀瑾大师的《论语别裁》时,就对其中的「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他所包涵看相的理论,不同其它的相书」这几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多方搜罗后,得曾大经纶阁氏手书的复印件及简沙侣重抄于澳门客次的手抄复印件,如获至宝,不但置诸案右,且常随身携带,朝夕捧读,玩味其中。

忽焉至今,已超过二十五年的光景了。

而我个人最得意的事迹之一,便是将《冰鉴》与另一相学巨着《人伦大统赋》二书,从头到尾,背诵如流,且在运用之时,「不择地皆可出」。

这对我日后在教授相学及帮人观相时,出口即成章,实受益匪浅。

冰鉴原本是远古时候的一种盛冰陶器,犹如今之冰箱。

后人引而申之,成为有识之[1]作者简介公孙策评论家,《商业周刊》「去梯言」单元脍炙人口,擅长借用历史典故,批判政治乱象,针针见血。

文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历史故事说得生动有趣,赋予了历史典故现代意涵,「以史鉴今可以知兴替」的精神淋漓尽致。

着有《惹事生非 -- 横眉冷眼谈古论今》(商智),并曾与唐湘龙在 NEWS98 「下班一条龙」节目中以「公孙龙」为笔名,每周写一封信给当周的新闻人物,集结出版为《 982 剑客之见血封喉》(时报出版)。

官。

如南朝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注:撰写〈别赋〉、〈恨赋〉两千古名文之作者)于〈谢开府辟召表〉奏称:「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其后再将精于鉴别贤与不肖者,称之为「冰鉴」。

有鉴于此,本书作者于是将此一扼要精微之着作,命名为《冰鉴》。

早于南怀瑾之史孝庵,曾编《曾文正之冰鉴》一书,此当为《冰鉴》一书作者为曾国藩之所本。

只是冰鉴七篇,世上甚少刻本,一向称为秘籍,大约至清德宗光绪以后,才有刻本行世。

据王派沧的先祖年堪公表示,曾获览此书之手抄本三种及庚辰活字印刷本一种。

其中二种之序,皆指出作者乃「真人罗祖」,一称此书「湮没久矣,余获赠一钞本而弗敢私也。

偏示同人,莫不称善」;另一称此乃「纯然为阐道之言,但世不经见」。

然而,罗祖究竟是何许人,二序皆语焉不详,复遍查其它典籍,亦渺茫而不可考。

经锲而不舍下,查到清人纪昀《乌鲁木齐杂记》写着:「薙公所奉神曰罗祖。

」又《道光朝东华录》记载:「各帮粮船舵把谓有三教:『一曰潘安;一曰老安;一曰新安。

』所祀之神,名曰罗祖。

」此外,《九疑斋笔记》亦记载:「奉罗祖者,盛于乾隆,其党曰安清道友。

」可见这位罗祖,终为一神秘人物,一般认为是下层社会所崇奉。

遂有人认为相士们因本书「世不经见」、「湮没久矣」,乃故弄玄虚,托罗祖之名欺世,以神其说。

关于此点,王派沧先生考证甚详。

原来罗祖讳清字爱泉,道号净清。

甘肃兰州渭源县东乡罗家庄人。

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三月三日。

父名天文,母秦氏,兄弟五人,罗祖居次。

其相貌清奇,生性耿直,且博学广闻,素识满蒙回藏文字,七岁能文,十二岁入黉门、十七岁中嘉靖恩科举人,后赐进士出身,擢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因征西有功晋封平西侯。

自修道后,以有功于朝廷,嘉靖帝封他为定国真人,并受赐石匣天书。

编撰《定国天书五部》,内容均为治世修道之大法。

尔后追随恨修禅师参道,终成清门第二代净字派之祖师爷。

基于此,《冰鉴》一书应系罗祖所撰,绝非假托或讹传。

以相选将始于唐代名将李绩,据《谭宾录》记载:「李绩每临阵选将,必相有福禄者,而后遣之。

人问其故?对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君子以为知言。

」曾国藩从《冰鉴》中获益良多,其擅知人之称,以识新宁江忠源岷樵始。

两人在京师晤谈后,曾氏对其他人说:「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后竟如其所言。

不过,曾国藩一生之事业,「均从知人善任四字做出」。

曾表示:「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外,无一事可恃。

」由此观之,从《冰鉴》着手,乃立身处世、纵横职场的不二法门。

历来注释、解读《冰鉴》者不乏其人,我所见过的,以王派沧、简熙尧、欧阳相如三家最佳,均有其创见。

今观公孙策先生所撰之【《冰鉴》识人术】一书,由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及李鸿章入手(注:实以曾氏为主),与《冰鉴》原文环环相扣、互为表里,堪称别开生面之力作。

除文字明白晓畅,探讨深入浅出外,更与现势结合,供现代人取法,实业商者宝典、迷津者之指南。

如能再三玩味,必将「大匠能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之「巧」字,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在诡谲难测的商场中,百战百胜,无往不利。

末了,引曾国藩拈出的另一相术口诀,聊供读者诸君参考。

其诀曰:「邪正看眼鼻,聪明看嘴唇;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

寿夭看指爪,风波看脚跟;若要问条理,全在语言中。

」身为一个人事部门主管,为公司选拔真才,乃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经过一番学、经历的审核认定后,最终也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就是面试。

如何由此看出此君学养甚佳,可以胜任新职?品德操守,无庸置疑?是否具备执行能力?以及他在面试时所说的,是否为真话?凡此,皆是执行面试成败之所系。

而「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更是取才之时不可或缺的态度。

据我长久以来的观察,如从额、眉、眼等几个方向着手,「虽不中,亦不远矣!」盼诸君于此再三致意。

研究额相,须先了解以下几个原则:一、额部代表三十岁以前的运程;二、额部位居火星,对南方人特别重要;三、凡辨别智愚、器宇、遗传基因等,都以额部为主。

准此以观,而今在台湾,欲进用新鲜人或栽培年轻人,观察额相,确为不二法门。

以耸?丰广为上,不宜偏狭缺陷。

具体言之,前者多学识丰富,人际关系较佳,而且乐观向上,值得重点培养;后者则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智力或体力较逊,且欠缺意志力,同时自卑感作祟,即令出人头地,终究好景不常。

相学名着【冰鉴】云:「眉主早成。

」从这里亦可观察许多人生的事象,包括个性、智慧、得意的迟早和运程的否泰等等。

又,一对好的眉毛,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要弯长有势;二要昂扬有神;三要疏爽有气;四要秀润有光。

符合此佳相者,乃志趣高远,聪明强干,少年闻达,明理有慧之征。

一生恒在顺境之中,提拔此等有福之人,公司会出乱子?!自然门都没有。

因此,员工眉毛的好坏,亦可能关系到公司的气数。

眼睛绝对是相人术的精粹所在,古相书【人伦大统赋】讲得极为贴切,拈出「欲察神气,先观目睛」之旨,实与【冰鉴】上所讲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相亘呼应,里应外合。

不过,本文在此所要强调的,不是眼睛的状貌,而是相眼神的法则。

毕竟,前者的形势秀长、轮廓明润、黑白分明等,乃个人的基本盘。

真正在面试当儿,能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眼神。

而且它除了澄澈不露、视瞻平正等较易观察外,另有所谓的「相眼十诀」,此即「视远者智,视上者毒,视平者德,视专者狠,视反者贼,视流者奸,视注者愚,视斜者阴,视睐者妒,视歉者愧」。

通常,一个人在心有歪念或言不由衷时,他的眼神总是不安定的,即使善于掩饰,其内心澎湃激动的情绪,仍不免从他转盼流视的眼光中流露出来。

主试者只要详加观察,便如同测谎般,不难识其底蕴,并做出正确的抉择来。

大凡眼光不正、两眼瞬动频繁、开眨不已的,其人多怀嫉妒之心。

而两眼常向上仰视、旁若无人者,多半骄傲,不能容物。

眼无光采、两眼直视而呆滞者,无疑是个痴愚的人。

眼光幽静、定视人或物未尝稍瞬者,当为个性倔强之辈,其思考力往往甚佳。

如两眼突出、老盯着人看,此人必过于理智,无妥协余地。

眼光浮浅,这等人非特无中心思想,且无信行可言。

眼光溢出,固然聪明伶俐,但多半华而不实。

眼光流动,东张西望,性喜窥视,却不敢正眼对人,一定是个偷盗之徒。

目光尖锐而闪烁、有时故意仰视作蒙眬状,实乃奸佞小人,最好敬鬼神而远之。

至于眼神如歉,系心中有愧之征。

充其量,只是别有隐情,并非无药可救。

相信您只要将以上所列举的拿捏得宜,在面试取才之际,必可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效。

俗话说:「医不自医,巫不自巫。

」意思是说医师不为自己的病症诊断下药,同时,巫师也不会替自己的境况祈祥袪灾。

某原因何在?说穿了,不外有下列两点。

一是主观会影响判断,二是得失心易出现失误。

其实,「相不自相」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很多道行不错的人在为自己论相时,难掩既兴奋又期待的心情,判断上不精确,自然容易失「真」;另修为仍有成长空间者,一替自己论相,观察势难全面,导致盲点不少,正如瞎子摸象,无法窥其全貌,所见到的「真相」,保证不能「大白」啦!不过,在此我要说句老实话,看相绝对要从自己看起。

毕竟,以自己为「镜」,勇于充当模特儿,才是迈向相学殿堂的不二法门。

此外,也只有将自家一览无遗后,始有办法验证相书的准确性高否及观察时是否已切中要害且历历不爽。

我学相的历史迄今已超过三十年,初由手相入手,继而研究面相,最后及于体相。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师父指引明路,没有同侪切磋共勉,完全自己摸索,一切以古为师。

不意多读古籍,竟能触类旁通,打通任督二脉,另有一番天地。

当然啦!我的运气也不坏,研究不到十年,居然碰上相学经典的全盛期,其中善本不少,我均一一拜读,比较其中差别,进而求同存异,建立一己体系。

手相学是西方人的拿手项目,探讨深入,模拟清楚,很容易就上手。

我即由此切入,很快就有领会,以此为人观相,准确度相当高。

用自己的手来对照,好像真有这回事,正因两三下就为我博得「铁嘴」、「半仙」之名,当然意气风发,以为天下事,尽在此手中。

由于版本看得够多,论相更是得心应手,难免有些飘飘然来。

直到读大学时,有次去逛书店,在一阴暗角落,发现了两本「秘笈」为止。

这两本被我视为珍宝的手相典籍,乃小通天(注:安徽人史广海)所撰的《掌相秘笈》及《掌纹秘诀》,既有幸能得此,自然焚膏继晷,日夜钻研,几乎到了忘我地步。

很多西洋手相不明白或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从这里找到圆满答案。

奠定了根基后,他日也读了一些善本(像南庐主人郑晖的《新手相学》、萧湘居士的《萧湘手相书》即是),渐有脱胎换骨之感,一双手在我看来,已无多大秘密。

但我研究之心仍炽,区区手相,已很难满足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便转而向面相叩关。

面相真的很有意思,其时,飞云山人的着作颇多,取此入手,方便实在。

以此观人,每多应验。

由于已有手相基础,读起来毫无滞碍,最常印证的对象,当然是非己莫属。

比方说,眉毛清顺而直,后带棱角的我,实融兵刀眉、清秀眉于一炉的武明眉,难怪我自小即好读战史、兵书,对行军布阵之事,十分着迷,手不释卷。

此外,亦对诗词古文充满兴趣,曾在对联上,下过一番工夫。

显然皆根于天性,并非由后天培养。

因为我读任何书,老师的助力几等于零,一切都是靠自力救济。

自食其力,自我启迪。

飞云山人的着作,根本无法满足我的要求,继之而起的,除了韦千里的《中国相法精华》外,主要得力于卢毅安的《新人相学》。

卢为康有为的高足,首先融合中、西相学,此书鞭辟入里、简赅可诵,乃人相学中不世出之巨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