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教案 刘建华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1、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2、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个月我们共同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相信大家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 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二、整本书略读的方法: 师、《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拿到这样一本厚厚的小说,我们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呢?

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那什么是序言呢?(课件出示)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师:我们同学手中的不同版本的书,有自序,也有代序。还有的书把《冬阳.童年.骆驼队》放在了最后。序言对于读者来说,如同畅游书海的指南针,能带领我们更快地了解作者,了解这本书。

《城南旧事》教案和反思

《城南旧事》教案和反思

《城南旧事》导读课 孙略苡 一、激趣导入,进入书中情境。 同学们,老师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课件师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大家还记的是哪篇课文里面的吗?(《冬阳童年骆驼队》),你还记得,这篇文章是哪本书里的?(《城南旧事》) 师:好的,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城南旧事》。 二、简介名著作者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林海音女士(课件:林海音照片以及作者介绍,找一个学生读)。 2、了解完作者,让我们一起欣赏作者优美的作品吧。首先看一看书的封面。大家请看本书的封面,这位留着刘海的、可爱的小女孩就是书中的主人公——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这是电影《城南旧事》英子的造型。(课件展示) 三、读书方法 1、进入导读 师:那谁能告诉我,从哪个地方能快速知道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书的导读) 你能从导读中找到此书的主要内容,读出来吗?(生找) 2.由导读引入序言 师:其实,每一本书的前面都有一个序言,“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课件),而我们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正是本书的序言。 师: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3、引导学生看目录 师:那同学们请告诉我,《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5个) 分别是什么?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课件) 目录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 (看来你真会读书) 师强调:目录的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便于我们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课件) 四、人物画廊巡游 师:好,我们闲言碎语不要讲,赶快进入书中,到人物长廊中感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吧! 师:书中主人公是谁? (英子) 师: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教师肯定评价并板书) 哪位同学能给英子来个素描,把英子在你心中的形象用自己的话描摹一下? 指生读自己的描述: (预设)(英子长着一张可爱的圆脸,双眸透着善良,面庞上永远挂着纯真的微笑的,她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师小结:看得出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英子?(喜欢) 师:在她身上有着林海音女士童年的身影,书中啊,有很多英子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关注她吧。 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也肯定有非常好的玩伴,你想知道她叫什么吗?(想) 师:她叫妞儿,这里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书中是这样写道: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我说。“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课文, (想找两个女生分角色读) 师:这段文字,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课件) 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英子。(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妞儿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 师:这张照片是英子和妞儿,虽然妞儿和英子是好朋友,但是妞儿的命运确实比较悲惨,你想知道她命运的结局吗?欲知后事如何,《惠安馆》这一章节中自有分解。 (三)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人物 师连接:除了英子和妞儿,书中还有不少令大家特别感兴趣的人物。 1、秀贞(课件展示秀贞的剧照) 师:惠安馆附近的住户都说秀贞是“疯女人”,大家看图片,这个把英子搂在在怀里,像搂着自己孩子的女人像是“疯女人”吗?(板书:秀贞:“疯女人”?) 生:不像 师:书中的秀珍心地善良,但她究竟为何会精神失常,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大家阅读时仔细的注意她吧。 2、小偷 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工作比较特殊,是个“小偷” 师:生活中的小偷给你什么印象? (鬼鬼祟祟、凶神恶煞……) 师:但是本书中的“小偷”却是英子的朋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所有的疑问将会在《我们看海去》这一章节寻找到答案。 师:除了妞儿、秀贞、小偷是英子的好朋友,还有一个人也在始终牵挂着她,他就是——英子的爸爸。 四、关注人物命运归宿 (课件出示)爸爸的图片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关注人物们的命运。 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 1、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爸爸是多么喜欢花。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 从这一段中,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爱花 乐观) 师:然而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课件)爸爸的花儿为什么落了,英子都经历了哪些?是什么让英子一瞬间长大了?请同学们课后细细地品读这本《城南旧事》。 师:当然,读书有很多种方法,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老师有几点建议送给大家。(课件) 我们读了隽永的回忆,这种语言风格有别于我们读过的很多名著,它是一种这是《城南旧事》的一大特点。 五、总结全课,教师语言渲染总结。 《城南旧事》这部小说中许多段落,文章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淡淡的伤感,小说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如一篇淡雅的散文,似一首含蓄的诗。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曾经阅读了这部著作的每一位读者,而英子那总是洋溢着笑意的可爱而稚嫩的脸庞也如一幅娟美清新的画,永远永远的印在了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深处。(配乐:李叔同的《送别》) 六、作业 耳听不如眼见,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己读一读《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决、粪便、芦席”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北京城南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2. 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3.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

学生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 学生组内交流,共同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3. 教师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城南旧事》1. 课文结构: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小结2. 写作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本节课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段落,描述一个熟悉的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doc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doc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原文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感情。

2、了解全文的结构和线索。

3、体会原文的伏笔的运用。

一、引入本文节选自台湾女作者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

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告别了她的童年,走向了成熟。

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这种爱,追寻作者告别童年的脚步。

学生浏览全文后回答二、整体把握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读相关部分)2.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象征爸爸身体,贯穿了全文)3.在这些描写中又写了哪些事,引起了哪些回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段)1. “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

一(1-12)爸爸没有参加“我” 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二(13-31)“我” 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2.院里的花今年都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

而平时爸爸最喜爱花。

三(32-34)“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爱花。

四(35-53)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单独去汇钱的事。

3•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而石榴也掉了好几个。

五(54- 67)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学生齐读讨论回答三、探究写作思路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是哪两层含义呢?(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贯穿全文的线索不仅仅是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有一条什么线索呢?(毕业典礼)而作者在描写中又插入了一系列的回忆,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插叙)学生单独回答而这些回忆的展开以及下文的事情在文章的开头都有伏笔。

英子回家后得知爸爸死讯时,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与“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相对应)第一段写爸爸对她说的话,还和下文的哪些事情相对应?“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阅读赏析课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阅读赏析课

《城南旧事》阅读赏析课教案水库小学苏婉谊教学目标:1.了解《城南旧事》作者及其作品常识,掌握快速提取书中信息的方法。

2.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角度仔细赏析本书,认识三要素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3.体会本书的童真童趣。

重难点:1.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分析本书,并认识其重要作用。

2.体会小说独特的魅力,感受儿童视角之下的童真。

一、导入在婉转悠扬的《送别》的旋律中回忆学习过的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并由此走进城南,走进旧事,跟着小英子一起,回到她如梦似幻的童年。

二、初读文本——作者作品我知晓运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考一考学生对这本书的基本认知。

(这一组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这部小说的相关知识——主体结构、主要人物和整体环境。

)总结:如何迅速地从一本书中提取基本信息,要引导学生关注书的封面、封底、目录、导读、序言,看书要先从这里看起。

三、细读文本——小说要素要分清初读文本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方面,那么当我们进一步细读、深度小说的时候,需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呢?投影展示:小说三要素——环境(背景)/情节(故事)/人物三、背景赏析——大小环境心分明文字介绍时代大背景小结:时代背景——衰败,是导致小说中好几个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书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吸引着我们欲罢不能地往下读。

四、情节赏析——主要情节巧串联(一)使用“串联主要情节”的方法学生分组概括书中的五个故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情节,互相补充和评价。

(二)展示小说情节的思维导图,梳理清楚情节结构。

选取《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两个故事,点名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三)观察每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现共同点每个故事都有英子,都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观察、记叙和描写的。

这就是自传体小说的特点。

五、人物赏析——人物形象记心间(一)出示与人物相关的句子,请学生读后猜一猜是哪位人物,并说说理由。

1.秀贞不像疯子:衣服穿戴干净整齐;像“疯子”:“愣愣地”神态描写表现出她的精神恍惚。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荐课【课题】《城南旧事》【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课件3、下发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砚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XXX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XXX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XXX)师导:同砚们愿意相识一下这位XXX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本环节设计企图:在入情出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企图,激发浏览兴趣。

有助于推进学生急切地想相识作者。

)二、简介名著作者11、(课件出示)XXX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XXX:XXX(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XXX,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情怀。

2.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3.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6.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名著背景介绍:《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作者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和成长经历。

2.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英子与宋妈的相识、宋妈的遭遇、爸爸的去世等,感受作者在叙事中的技巧。

4.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如童年的美好、亲情的温暖、故乡的怀念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5.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文化内涵:介绍小说中所涉及的老北京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 拓展阅读:推荐与《城南旧事》相似的名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8. 写作技巧指导: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9.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说中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10. 道德教育:从小说的情节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善良助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2. 名著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英子、宋妈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欣赏
 一、知识链接
 国庆长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不止一遍地读过了。

《城南旧事》是台湾着名女作家林海英以其7——13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事。

 二、感知小说内容
 谁来说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容?
 在这五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画面,那是一个怎样的情节呢?对了是离别,甚至有与父亲的生死离别,可是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观察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用不那幺悲伤的语调,很从容的将五个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在小说的封面的下面就已经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名读
 三、确定赏析的线索
 突出“全书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这一节课我们就选择英子天真无邪目光中的“景物,人物”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去与英子一起分享童年!
 四、赏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几乎随处可见,老师让同学们做笔记的时候,摘抄下相关的段落,并想想英子是怎样看待眼中的景物的。

同学们做好了吗?老师就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读书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长诗,以城市的变迁为主题,通过描绘城南地区的历史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旧时的沧桑与新时的辉煌。

本教案以读懂全文为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导入(2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城南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2.学生分享:收集学生对城南的了解,展示对城南的认知。

二、阅读导引(10分钟)
1.在学生已了解城南的基础上,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郭沫若。

2.分析《城南旧事》的结构:由四十个景观描写组成,每组景观描写有三四行诗的长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阅读全文(30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全文。

2.回答问题:每组诗中都包括了哪些景观描写?每组描写都有什么特点?
四、诗歌解析(30分钟)
1.诗歌表现手法:
(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景观,抒发了郭沫若对城市变
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3)音乐节奏:通过使用韵律和押韵,增加了诗歌的声韵美。

2.诗歌的主题意义:
(1)历史的沧桑:描绘了城南从繁华到废墟再到复兴的历史变迁,
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回忆。

(2)新时代的辉煌:描绘了城南的新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示了新
时代的辉煌。

(3)城市的精神: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和人物,表达了城市的韧性
和精神力量。

五、课堂讨论(20分钟)
1.分组讨论:根据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主题意义,讨论郭沫若想要表达
的是什么。

2.小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六、思考拓展(10分钟)
2.自由写作: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可以是现实中的城市
或者诗中的城南),用诗歌的形式描写该城市的景观和人物。

七、课堂小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