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绿肥作物的主要品种资源及分布
茶园绿肥作物基地建设的要求

茶园绿肥作物基地建设的要求(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茶园绿肥作物基地建设,是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基本建设,应纳入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中,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在建设茶叶生产基地时,要对被选的地方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生态、地形、土壤、污染源及交通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的规划。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的胁迫程度增加,过去那种“去森林换茶园”,把山上林、树、草一扫光,而搞成“茶海一片”的做法,已不再提倡,而是以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为核心,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
通过规划,设法把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成茶、林、草、牧、肥、副结构协调,生物多样的,林中有园,园中有树的“大集中,小分散”式的生态茶园。
要求使茶树与周边的林、草、树、畜等相互平衡协调,共同发展。
因此,在规划时要按照地形条件进行划分。
坡度角为30°以上的,划为非宜茶区,作为林地。
对于林地,可以考虑规划成多年生的木本绿肥作物基地。
平原划为良田,良田与茶园之间应有隔离带。
如果是有机茶园,隔离带要求有8~10米宽;如果茶园与良田接壤,隔离带也可规划成为绿肥作物基地。
有些瘠薄地,原为屋基或坟地,或临时性积水的湿地和沟谷,以及常有径流通过的潮土,一般为非宜茶地。
但是这些地可以种植各种绿肥作物,也可因地制宜地把它规划成绿肥作物基地。
在宜茶区里,也不一定把所有的地块都规划成茶园,而是按地形、土壤、植被等有选择性地规划出几块地,作绿肥作物基地和林地,以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使茶园与周边的树、草相互协调,和谐平衡,使茶叶生产基地中的茶园从大的方面来看是集中的,但具体的茶园地块却比较分散,形成“林中有园,园中有树,树下有草”的生物多样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了使绿肥基地的绿肥作物发挥饲用的效能,进行种养结合,规划中应有畜牧场。
它应安排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其规模可按“一亩茶一头猪”的要求,或按绿肥作物基地面积大小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并安排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所。
茶园绿肥种植技术及其要点

茶园绿肥种植技术及其要点
茶园绿肥种植技术是指在茶园内种植绿肥作物,利用其生长过程中的固氮、改良土壤、保持水分、抑制杂草等作用,促进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的一种农业技术。
茶园绿肥种植技术的要点如下:
1. 绿肥作物的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肥作物,如豌豆、蚕豆、菜豆、紫云英等。
2. 绿肥作物的种植时间。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绿肥作物的种植,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和茶树生长情况而定。
3. 绿肥作物的种植密度和方式。
绿肥作物的种植密度和方式要根据茶园土壤肥力、茶树生长情况和绿肥作物的生长习性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4. 绿肥作物的管理。
绿肥作物的管理包括及时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措施,以保证绿肥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固氮作用的发挥。
5. 绿肥作物的收获和利用。
绿肥作物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收获和利用,如将其翻压入土、制作有机肥料等。
茶园绿肥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因此,在茶园管理中积极推广茶园绿肥种植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提高茶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茶园有机肥种类及施用要点

茶园有机肥种类及施用要点一、茶园常用有机肥种类茶园有机肥料种类很多,所含养分各不相同,对改善茶园土壤的作用也不一样。
茶园有机肥料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1).饼肥:是植物种子或果核经榨油后的副产品,含有75%-78%的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
饼肥的缺点是纤维素含量低,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稍差。
对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理化性状差的茶园,单施饼肥难以达到改良土壤性状的目的。
以菜籽饼肥效最好。
2).商品性有机肥:采用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用生物菌发酵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工厂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一种有机肥。
产品符合NY525-2002标准。
此种有机肥最大的缺点就是氮素含量低,碳氮比高,氮素不足,但改良土壤物理性状较好见效慢。
商用有机肥体积大,不易长久存放,农资公司很少参与经销,多为厂家直销,偶尔农化的售后服务跟不上,同时,肥料质量问题和施用方法问题所造成的肥害问题时有发生,市场较混乱。
3).商品生物有机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与商品有机肥的复混肥,执行NY84-2004标准,兼具精制有机肥和生物肥的特点,主要有解钾、解磷和固氮作用。
因其依靠活性菌起作用,施入土层不宜太深,以施在地表下10-15cm为宜;主做底肥使用,穴施、沟施效果好;可与其他肥料混用,但要注意肥料的性质。
有效期较短,一般可于使用前2个月购回,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免淋雨和阳光直射。
目前市场上生物有机肥pH一般在5.5-8.5范围内,茶农选用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进行选择。
4).厩肥:品种主要有猪栏肥、羊栏肥、牛栏肥等。
由于垫栏材料不同,其养分含量及性质差异很大。
由于猪栏和牛栏肥含水量高,发酵缓慢,放热性差,应施于排水良好、孔隙度高的沙壤土茶园;羊栏肥和兔栏肥的含水量低,发酵快,放热性强,应施于水分含量高,地势较低的粘性土壤茶园或阴坡和沟谷茶园。
纯的羊、兔粪不能直接与茶根接触,否则发酵后会“烧坏”茶树根系,应经堆腐充分发酵后才可施用。
有机茶生产必须十分重视茶园绿肥

6 有机茶 园与常规种植 的农 田和茶 园之 间的绿色隔离 . 带, 力求选择速生 、 高秆 、 枝叶茂盛 、 含氮高的多年绿肥作物 , 如紫穗槐 、 大叶胡枝 子 、 肿柄菊 、 木豆等来栽种。
7 丘 陵 坡 地 的坡 式 幼 龄 有 机 茶 园 、 式 丛 栽 茶 园 或 .低 老 是 一 些 “ 年 二 头 剪 ”、 三 年 一 台 剪 ”的 低 产 有 机 茶 园 , 一 “ 可
3 好 品 种 搭配 , 化 组 合 生产 .搞 优
明前茶 , 占市场 , 抢 提高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的实践 , 大茶 广 农认 为品种搭 配的比例 以早: 晚= :2比较恰当。 中: 53 :
开展 多茶类组合生产 , 提高经济效益 。应根据 市场 的需
要和本地 的生产实 际, 开发多个茶 叶品种 。 如根据形状分 , 有 扁形 、 螺形 、 针形 、 珠形等。 按茶类分有绿茶 、 红茶 、 乌龙茶等。 又如每年 3月至 4月上旬 , 芽叶品质好 , 可生产名茶 ; 中 4月 旬生产优质茶 ; 4月下 旬以后生产大宗茶等。
状不 同 的有 机 茶 绿 肥 基 地 , 以解 决 肥 源 问 题 。
坎梯 田 , 在梯边或梯 沿上都要设法种上各种 绿肥 , 如铺地木 兰、 知风草 、 百喜草 、 木豆 、 毛蔓 豆等作护边保坎 , 生长茂盛时 收其枝叶作茶园肥料或土壤覆盖物用 。 1.所有有机茶园地头都应挖建地头积肥坑 , O 充分利用 周边荒 山野岭上的山草 、 枯枝落叶 , 力求与 当地养殖业结合 ,
茶建立茶园 2 0 5 0多亩 ,平均产量 比当地群体种 高出 4 %以 0 上, 且毛茶级别上升。上饶县用无性系 良种 创制了 “ 上饶 白 眉” 名茶 , 品远销 国内外 , 产 经济效益 十分显 著。近年来 , 江 西无性系 良种茶 园面积逐年增加 , 广大茶农 在实践中深有体 会地说 : 非 良种 茶苗不种 , “ 哪里有 良种哪里就受益。”
茶园绿肥品种的筛选

不齐 , 源不 足 , 种 种性 退 化 , 青量 低 。本试 验 旨在 产 N、、 的测 定 : 取 0 0 - . 0 右 烘 干样 PK 称 . 0 1 0 g左 5 0
作 者 简介 :傅 海 平 (9 5 )女 , 南 安 化 人 , 17 一 , 湖 助理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茶 树 生 态 栽培 研 究 。 主
通 讯 作 者 : 亚 莲 (9 4 )女 , 南岳 阳平 江人 , 究 员 , 要从 事 茶树 生 态栽 培 及 茶 树 养 分 调 控 方 面 的研 究 。 张 15 一 , 湖 研 主
a d a l n t a g r e n pp y i e a d n Ke wo ds: a g r e , e n ma ur , . Gr e n r , w u v r y r Te a d n Gr e n eNo 1 e n ma u eNe c hi a
摘 要 : 绿 肥 1号 和 四 种 不 同 的 绿 肥 品 种 分 别 进 行 植 株 N、 K 养 分 含 量 和 产 青 量 分 析 评 价 。 果 表 明 , 肥 1号 是 一 对 P、 结 绿
种 含 N量高 , 产青 量 高的绿 种 茶 绿 绿 号 新
第3 7卷第 3期
21 0 0年 9月
茶 叶 通 讯
TE A COM M UN I CATI ON
Vo . 7, . 13 No3 S p e e , 01 e tmb r 2 0
茶 园绿肥 品种 的筛选
茶园施肥方案

茶园施肥方案一、茶园种绿肥茶树耗肥量是很大的。
目前,在肥源不足的情况下,茶园种植绿肥有很多好处∶第一,减少蒸发,防止冲刷,保持水土。
据试验,坡度为16~26度的茶园,种植绿肥可减少25~40%的水土流失量。
第二,增加土壤氮量。
茶园绿肥大多为豆科作物,豆科作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空中氮素。
如一亩苜蓿可固定14.8斤纯氮,草木樨17.3斤,绿豆12.7斤,豌豆19.4斤,黄豆9.3斤。
各种绿肥的固氮能力,也因绿肥种类、长势和成熟度不同而不同。
若平均每亩按10斤计算,则等于增施硫酸铵50斤。
同时磷、钾含量也会相应提高。
第三,增加土壤有机质。
绿肥本身含有大量有机质,平均每亩产青量按2000斤计算,因有机质含量占15%,则总量可达300斤以上,它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相当于增施有机肥5000斤。
因此,种绿肥翻压,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是有积极作用的。
第四,可以增进茶叶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茶园绿肥,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春、夏季种植的有∶春箭舌豌豆、紫穗槐、黄豆、花生、绿豆、大叶猪屎豆、饭豆、山毛豆、田菁和柽麻等;秋、冬季种植的有∶蚕豆、豌豆、苕子、紫云英、苜蓿、草木樨和甜萝卜等。
种植方法∶幼龄茶园和尚未郁闭的成龄茶园,以茶为主,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前提下,可在茶行空隙地套种。
套种应离茶行约15厘米远为宜;成龄茶园,郁闭以后,可在沟边、梯边、路边、园外荒地和园内空隙地种植。
绿肥翻埋时期,以开花盛期为好。
过早,产青量低;过迟,木质化程度加高,翻埋后不易腐烂。
各地野生绿肥种类多,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
二、计算茶园施肥量茶园合理施肥的计算办法,可用以下两种:(1)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依据。
据报道,每亩施有机肥5000斤,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
一般丰产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达到1.5~2.0%。
由此可推算出每亩需增施有机肥的经验公式∶X=50000芹×( 2%一Y)注∶ X为每亩需增施有机肥料量Y为土壤有机质现有含量例如某茶园现有机质含量为0.8%,要提高到2%,代入上式∶ X=50000斤×(2%-0.8%)=60000斤,即每亩需增施有机肥料60000斤。
茶园管理技术

茶园管理技术1、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
春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季节,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 早施催芽肥春茶催芽肥在2月下旬完成为好,最迟不超过3月中旬。
肥料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
施肥方法必须是开沟施入,再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
(2) 浅耕松土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浅耕,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
同时浅耕能铲除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
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
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
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
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3) 适时偏早开园茶树具有早采早发、迟采迟发的特征,为了多采名优茶可适时偏早开园,当茶树有10%左右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茶。
(4) 及时修剪成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应及时修剪,修剪程度应根据茶树生长势强弱和衰老程度不同,而选择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并结合施肥补充养分恢复树势。
2、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1) 加强管理,注重保水,及时排灌夏秋季我省大部分茶区往往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及时灌溉有利于维持茶树的正常生理代谢,增产提质的作用十分明显。
利用天然降水进行积水、保水和塘堰渠引水是供水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沟灌或喷灌的方法,进行全园透浇,补充茶树水分,满足生长的需要。
保水的方法很多,如清理、修建茶园排灌水系统、开筑蓄水沟池、茶园行间铺草等都有利于减少茶园泾流,增加蓄水效果。
新茶园宜间作使用绿肥

新茶园宜间作使用绿肥新茶园施用绿肥,主要为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为高产优质提供良好条件。
但是由于各地茶园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也有差异。
因此,必须考虑因地、因园、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技术,间作合适的绿肥作肥料施用,才能很好地发挥绿肥作用。
间种方法一、根据茶园情况来决定是否间种绿肥各地茶园类型不同,有条播、有丛播和有需改造的茶园,可以适当间种绿肥;丛播茶园和播种密度高的,不宜间种绿肥;密度稀的,可适当种绿肥;条播采叶茶园。
树冠覆盖度超过60%以上就不宜间种绿肥。
二、间种绿肥以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采摘为原则茶园间种绿肥应按照气候条件和茶园管理要求,随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和茶叶的正常收获。
例如在幼龄茶园间种夏播绿肥,在高温干旱季节容易影响茶树生长,与茶树争夺水分和养分,严重时还会导致茶树死亡。
因此,必须适当提早青刈。
另外,茶园间种绿肥应当适当施用磷肥,以磷增氮,增加青棵产量和提高植株氮磷含量,为增进土壤肥力和促进茶叶增产提供物质基础。
三、根据茶园的土壤气候条件选用绿肥品种在绿肥品种选择上,通常是选用容易种、生长快、能早熟的品种,但也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区别对待。
例如在一些高寒山区可选用耐寒性较强的紫云英,而在一些贫瘠的丘陵地区则可选用一些耐旱耐瘠性较强的品种,如乌豇豆、猪屎豆、肥田萝卜等。
四、注意及时收获绿肥为避免影响茶树生长,茶园内间种的绿肥不宜留种,应选用零星闲散地留种为宜。
同时各种绿肥都应在初花至盛花期翻埋或青刈,过早肥效不高,迟了茎杆老化难以腐熟。
利用方式在茶叶的生产上,利用绿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作为建园前改土的先锋作物新辟茶园和改种换植的老茶园,在种茶前最好种上1-2年绿肥,例如种上一些田菁、印度豇豆、木豆、山毛豆等绿肥品种,然后将这些绿肥翻埋入土中,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直接埋青茶园间作绿肥或坎边绿肥均可刈青后直接翻埋作为茶园基肥。
冬季绿肥的翻埋期为盛花期;速生早熟夏绿肥,如乌豇豆、速生饭豆等,为上花下荚期;高秆夏绿肥,由于生长期长,并可以多次刈割,一般宜随割随埋,同时注意各种刈青翻埋时期要适当配合茶园施肥适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园绿肥作物的主要品种资源及分布我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种群多,可作绿肥的品种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除野生绿肥作物之外,已被人们栽培的可作肥料利用的植物已有上百种,其中属豆科的约占73%,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绿肥作物系统。
但是其中可在茶园中或茶山上种植和利用的并不多,有的虽然可以在茶园中或茶山上种植,但由于没有研究和引种试种过,有的虽有研究和引种试种,但未有生产推广应用的实践。
现在,就我国可以在茶园中或茶山上种植的主要绿肥植物品种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按照种植和生长时间的不同来划分,分别加以介绍。
(一)春播夏季绿肥作物的资源及分布茶园春播夏季绿肥作物的品种资源较多,其中有豆科、禾本科、菊科及其他科的植物几十种,现就其中种植和利用较多,分布较广的几种品种资源,列表(表3-1)介绍如下:
多年生绿肥作物大多都以野生为主,适合茶园周边种植的多年生木本或草本植物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挖掘。
目前,不少地方结合茶园绿化、造林、种行道树等活动,挖掘出许多对茶园害虫具有驱赶作用的多年生植物,用其枝叶作肥料被称之为“茶园驱赶性绿肥”,如山苍、银杏、苦皮藤、苍术、天名精、断肠草和毛杜鹃等。
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们对造就茶园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和提高茶园对病虫防范的自然调控能力,将会起到良好作用。
三、我国茶园绿肥作物品种资源的特点
(一)多样性
我国是茶园绿肥作物种植和利用最早的国家,也是茶园绿肥作物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众多的茶园绿肥作物品种显示出我国茶园绿肥作物品种资源的多样性。
从植物学上来讲,有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菊科、蓼科、茜草科、莎草科和马桑科等;从植物学特性来讲有木本的、草本的等;从株型上来讲,有乔木型、灌木型、直立型、半直立型、匍匐型、藤蔓型和卷须型等;从生长时间来讲,有春播夏长的,有夏播秋长的,有秋播越年生的,还有多年生的等;从其用途来讲,有作肥料用的,有作覆盖用的,有作护坡用的,有作绿化用的,有作遮荫用的,有可肥饲兼用的,有躯赶病虫用的等。
茶园绿肥品种资源的多样性,为茶园绿肥的合理选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也是我国茶园推广绿肥的一种优势。
我国茶园类型繁多,可以种植绿肥作物的,有新垦地幼龄茶园、台刈改造茶园、改种换植茶园、间作茶园、荒芜茶园、丛栽稀疏老茶园、生草栽培茶园,以及茶园周边的空地、梯坎和荒坡等。
不同类型茶园及其周边需要种植不同类型的绿肥作物,才能取得丰厚的种植效益。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从众多的绿肥作物品种中,选择合适的品种,通过引种试种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
(二)适应性
我国茶园绿肥作物品种和种类虽然丰富,而且有很明显的多样性,但各种绿肥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以及它们生长发育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表现出对环境明显不同的适应性。
从总体上讲,
其中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最明显,有些绿肥作物只能适宜在气温高的地区生长,而在气温低的地区就会被冻死,而有的绿肥作物却能忍受-20℃的低温而不死,差异性极大。
其次是对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差异也极大,有些绿肥作物只能在水分条件良好的地方生长,如紫云英就属其列;有的可适应干旱地区生长,如紫穗槐在沙层含水率2.5%~3.0%的情况下仍能生长,而在这种水分条件下,其他茶园绿肥作物早已干枯。
另外,茶园绿肥作物对光照适应性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有的适宜强光照,阳光越强它生长越好;有的却十分耐阴,可以在茶丛下生长。
而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表现较为一致,作为茶园绿肥作物都十分耐酸,耐瘠,对土壤有广泛的适应性。
鉴于茶园绿肥作物不同适应性的特点,在我国热带茶区只能选种耐高温、耐强光的绿肥作物,在江北茶区只能选种耐低温、而冻害的绿肥作物。
在江南茶区可选种的绿肥作物品种,比江北和华南茶区要宽广得多。
由于茶园绿肥作物品种表现有明显的适应性,从而使我国茶园绿肥适种性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在同一区域内的绿肥作物,相互引种试种,成功率将会更高。
了解茶树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对外界光、热、水、肥、土等条件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对合理选择和科学栽培茶园绿肥作物,具有重要意义。
(三)兼用性
我国的茶园,过去以间作茶园为主,间作物有粮、油、豆、薯作物等。
后来,间作茶园逐步变为专业茶园,间作物也逐步演变为茶园绿肥作物。
因此,我国茶园绿肥作物至今都带有浓厚的间作物的色彩。
这
些作物不仅可以作绿肥,而且都是兼用性的作物,有许多绿肥作物又可作为粮、菜、油、饲等作物使用,专一性的只作肥料而不能作粮、饲用的作物,实际上并不多。
我国茶园绿肥作物兼用性的特点,使茶园间作绿肥作物之后,大大增强了茶园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即使万一由于某种原因使茶苗受害而死亡,而间作的绿肥作物却可作为粮、饲作物进行收害!而弥补损失。
同时,茶园及茶园周边大力提倡绿肥作物的种植,可促进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对提倡茶场养猪、茶园养鸡、茶山放蜂拿提供了饲源和蜜源的条件,对促进山区多种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我国茶园绿肥作物之所以久而不衰,源远流长,这与我国茶园绿肥作物一物多用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如何发挥茶园绿肥作物一物多用的特点,搞好茶园绿肥作物的种植和利用,是今后我国广大茶区发展生态农业和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四)栽培性
在我国众多的茶园绿肥作物品种资源中,有栽培型的,也有野生型的,还有从国外引种试种后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每种茶园绿肥作物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已形成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栽培技术,只有按照这种栽培技术进行栽培和管理,才能得到高产、优质的种植效益。
否则,不仅不能高产、优质,还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即使是原为野生的绿肥作物品种,引进茶园之后,也要在科学栽培和精心管理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因为茶园绿肥是一种作物,不是任意生长的杂草,无论是种在茶园中,还是种在梯坎上,或是种在茶园的地边、地角处,都必须按它的栽培学原理,进行栽培和管理,不能随便种植。
有人认为“绿肥就是杂草,随便种种就可以了”;也有人认为“绿肥是肥料,怎么种都能长得好”。
这是十分错误的,抱着这种想法去引种茶园绿肥作物,其结果都会失败。
其失败原因并非绿肥作物品种自身的不适应,而是栽培技术没有跟上。
也就是说没有按它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外界条件的要求进行合理种植和科学管理的结果。
由于我国茶园绿肥作物大多都是栽培型的,绿肥栽培学特征表现明显,按不同绿肥作物的栽培原理进行科学栽培,是解决绿肥作物与茶树之间争地、争光、争肥、争水、争劳力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茶园种植绿肥作物成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