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长村锰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锰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锰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方法
锰矿的产出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懂得锰矿产出的信息和标志,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和标志,将锰矿找到。
一、地质标志
1、沉积型锰矿常呈层状产出,层数不等,受一定层控制,产于不同时代的含锰地层中。
含锰地层一般为海相硅质碳酸盐岩中,组成锰矿层的矿石以碳酸锰矿石(菱锰矿)为主,氧化锰矿石和硅酸锰矿石次之。
2、残积型锰矿(锰帽矿床)位于沉积锰矿层或含锰层的氧化带内,与原生锰矿带的层位完全相同,只是矿石类型不同而已。
3、淋积型锰矿是各时期的含锰岩系风化后,锰质被淋滤出来,经过次生富集而成,淋积锰矿的层位不大稳定。
4、堆积型锰矿是残积型锰矿或淋滤型锰矿继续在风化作用下,矿体被破坏,矿石在原地或异地,堆积起来形成新的矿体。
一般赋存于第四纪红土层或褐土层中,呈似层状产出。
上述各类风化锰矿的分布受一定含锰层位的控制。
二、直接找矿标志
1、锰矿层露头是直接找矿标志。
通常在地表发现的是层状次生氧化锰露头,矿石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偏锰酸矿组成,具明显的次生组织结构,常混杂有硅质、泥质物,质地疏松,矿层顶底板界线比较清楚,矿石的排列尚保持断续的层理,层位稳定。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确定这是残积型锰矿露头。
这类锰矿沿走向延伸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沿倾向可延伸到地下水面附近,可达数十米深。
残积型锰矿不但具有良好的工业价值,而且可作为寻找沉积型锰矿的主要标志。
在残积型锰矿的深部,即位于地下水面以下部分,多为原生沉积锰矿层或沉积变质锰矿层,或目前尚无工业利用价值的含锰层,如含锰灰岩,含锰硅质灰岩、含锰硅质岩等。
沉积锰矿层一般是由菱锰矿、锰方解石、水锰。
锰矿的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锰矿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锰矿资源的经济 价值:锰矿在钢 铁、化工、电子 等领域的应用, 其经济价值显著
锰矿的选矿技术
选矿方法:重力选矿、磁选、浮选等 选矿工艺:破碎、筛分、磨矿、分级等 选矿设备:破碎机、筛分机、磨矿机、分级机等 选矿效果:提高锰矿品位,降低杂质含量,提高经济效益
锰矿的冶炼技术
锰矿的冶炼方法:火法冶炼、湿法冶炼 火法冶炼:主要包括还原熔炼、氧化熔炼、电炉熔炼等 湿法冶炼:主要包括酸浸、碱浸、电化学浸出等 冶炼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关
锰矿的分布: 全球范围内广 泛分布,但主 要集中在非洲、 亚洲和南美洲
锰矿的类型: 主要有氧化锰 矿、碳酸锰矿、
硅酸锰矿等
锰矿的品位:不 同地区和矿床的 锰矿品位差异较 大,通常以氧化 锰矿的品位较高
锰矿的资源潜力
全球锰矿资源概况
锰矿储量:全球锰 矿储量丰富,主要 分布在非洲、亚洲 和南美洲
锰矿类型:主要有 氧化锰矿、碳酸锰 矿和硅酸锰矿等
锰矿应用:广泛应 用于钢铁、化工、 电子和建材等行业
锰矿开采:全球锰 矿开采主要集中在 南非、中国、巴西 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锰矿资源潜力分析
锰矿储量:中 国锰矿储量丰 富,占全球储
量的1/3
锰矿分布:主 锰矿类型:主 锰矿应用:广
要分布在广西、 要为氧化锰矿, 泛应用于钢铁、
锰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合理规划 开采区域, 避免过度 开采
宜章县自然地理

宜章县地处东经112°37′—113°20′,北纬24°53′—25°41′,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邻接广东省,东界汝城县、资兴市,南邻广东省乐昌市、连州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阳山县,西连临武县,北靠郴州市,全县边境长392公里,其中与广东交界长达225公里,古称“楚粤之孔道”。
境内主要山脉有莽山、骑田岭、西岭、瑶岗仙。
最高的莽山横卧湘粤边境,属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面积206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南亚热带季雨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84%以上,有“中国树木园”“第二西双版纳”之称,珍稀动物:华南虎、红面猴、水鹿、毛冠鹿等;主要景观有:鬼子寨飞瀑、岩子石、林子坪水库、猛坑石、摩天岭、火烧坳,主峰猛坑石,最高处海拔1902.3米,是宜章境内的最高峰。
北面是骑田岭,山势连绵,毛泽东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就是写照,是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是二尖峰,海拔1654米。
主要河流有武水、章水、玉溪河、长乐水等。
矿产资源宜章县素有“煤炭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
花岗石、大理石储量近40亿立方米,品种繁多、花色齐全,多属中、高档石材,其莽山花岗石在1992年日本石材博览会上被誉称为“中国第四红”,蜚声中外。
地质勘探矿藏资源丰富,含有金、银、铅锌、锡等矿产,初步查明有9类36种矿藏,广泛分布在全县20多个乡镇。
钨、锡、铅、锌、锰、锑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较大,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境内的骑田岭为迄今世界最大锡矿资源基地。
里田的界牌岭原生锡矿8.4万吨,为大型金属矿床;已知锑汞矿点16个,赤石长城岭锑矿远景储量在100万吨左右,品位在1%以上;铅锌矿D级储量92万吨,主要分布在平和田尾、长策一带;钨矿以瑶岗仙矿区为最富,黑钨和白钨工业储量极丰,此外还有麻田、东风、白沙、城南等乡的8个矿点;锰矿分布在8个乡镇,保有储量250万吨;铁矿分布在13个乡镇,保有储量155万吨。
锰矿资源特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锰矿资源特点
纵观我国锰矿类型、资源分布、地质特征,以及技术经济条件,有如下几个特点:
1、锰矿资源分布不平衡
虽然我国有21 个省、市、自治区查明有锰矿,但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尤
以广西和湖南两省、区为最多,占全国锰矿储量的56%,因而在锰矿资源开采方面形成了以广西和湖南为主的格局。
2、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
我国213 处锰矿区中,大型只有7 处,其余均为中、小型矿床,这就难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工业技术进行开采,历年来,80%以上锰矿产量来自地方中、小矿山及民采矿山。
3、矿石质量较差,且以贫矿为主
我国锰矿储量中,富锰矿(氧化锰矿含锰大于30%、碳酸锰矿含锰大于25%)储量只占6.4%,而且有部分富锰矿石在利用时仍需要工业加工。
贫锰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3.6%。
由于锰矿石品位低、含杂质高、粒度细,技术加工性能不理想。
4、矿石物质组分复杂
高磷、高铁锰矿石,以及含有伴(共)生金属和其他杂质的锰矿石,在我国锰矿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南方震旦纪“湘潭式”锰矿约有1 亿t 以上的储量属于高磷难用锰矿。
5、矿石结构复杂、粒度细
经对我国锰矿主要产区湖南、广西、贵州、福建、云南的一些锰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锰矿床属细粒或微细粒嵌布,从而增加了选。
锰矿的资源赋存形式与勘探方法

汇报人:
锰矿的类型:沉积 型、火山型、接触 交代型等
锰矿的地质特征:与 铁矿、钴矿等常伴生 ,且多呈层状、似层 状、透镜状产出
全球锰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 分布在南非、澳大利亚、乌克兰等 国家。
锰矿的形成与古大陆板块的聚合和 分离有关,通常形成于海相沉积环 境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国也是世界锰矿资源大国之一,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 区。
环保等领域
锰合金:用于 制造不锈钢、 耐热钢、工具
钢等
锰矿渣:用于 生产水泥、混 凝土等建筑材
料
锰矿开采:从地下或海底开采锰矿石,提供给产业链上游
选矿和富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锰与其他杂质分离,得到高品位锰矿
冶炼和加工:将高品位锰矿进行高温熔炼或化学反应,制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锰系合金、 金属锰等产品
简介: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的技术。 应用:在锰矿勘探中,遥感技术可用于识别地质构造、矿化蚀变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提 高找矿效率。 优势: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成本低等优势,能够快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局限性:遥感技术对于深部矿产勘探效果有限,需要结合其他勘探方法综合应用。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氧化锰矿:品位高,易采选, 是主要的锰矿类型
碳酸锰矿:品位较低,采选难 度大,但储量丰富
硅酸锰矿:品位较高,但采选 难度较大,储量较少
硫化锰矿:品位较高,但采选 难度较大,储量较少
锰矿的形成:地壳 中的锰元素通过地 质作用聚集形成
锰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正式版PPT文档

一、古海相沉积型锰矿床
⑶细碎屑岩氧化锰、碳酸锰矿床 形成环境:古陆边缘浅海环境 含矿岩系:为杂色粉砂岩或粉沙质页岩、夹泥灰岩、灰岩; 锰 矿 层:产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过渡带 矿 体:呈透镜体状 原生矿石:为氧化锰+碳酸锰两种 构 造:条带、块状、鲕状及球状构造等; 矿例:辽宁瓦房子锰矿床 ⑷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型氧化锰、碳酸锰矿床 -含矿岩系为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矿体呈层状,矿石以菱锰矿为主; -矿石组构为条带状、块状构造,豆状、鲕状结构; 矿例:云南白显锰矿床
沉积锰矿的规模大小不等,富集程度不同, 一般海相沉积的锰矿规模大、且富集程度高
第二节 锰矿床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一、古海相沉积型锰矿床 二、现代深海沉积锰结核矿床 三、风化型锰矿床 四、火山喷发—沉积型锰矿床
一、古海相沉积型锰矿床
海相沉积型锰矿床是当前锰矿中已知的最重要成因类 型。如:世界著名的前苏联尼科波尔(Nikopol)锰矿床、 奇阿图拉(Chiaturi)、墨西哥等地的锰矿床等均属于此类。 成矿时代:震旦纪、泥盆纪、三叠纪等
锰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第一节 锰矿资源概述
一、锰矿资源概况 二、锰的成矿地质作用
第一节 锰矿资源概述
一、锰矿资源概况
1. 世界锰矿资源 锰是钢铁工业的重要辅助原料,可以说“无锰不成钢”;全
球锰矿石约36.30亿吨(海洋锰结核除外),锰金属量9.07亿吨; 地区分布不均衡,南非、前苏联占世界总储量的80%。 2. 我国锰矿资源
分 布:大陆边缘深海环境 含矿岩系:以硅质岩、泥质岩及不纯碳酸盐岩类为主 矿 体:产于含矿岩系的泥质或硅质灰岩段内,呈多层产出; 矿石矿物:主要为碳酸锰矿,规模以大、中型居多, 矿例:广西下雷锰矿床
国内外锰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国内外锰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世界可供开发利用的有经济价值的锰矿储量约9至10亿t,锰矿石在世界呈不均匀分布,陆地锰矿石储量的95%以上分布在南非、前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加蓬、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国家。
其中绝大多数为氧化锰矿石。
南非、前苏联锰矿石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海床上以锰结核形式分布在太平洋区域。
南非、前苏联锰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的特点,绝大多数适合露天开采,可大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好。
世界海洋锰结核资源极为浩瀚,据估计,海底锰结核总储量为3000~3500亿t,若以目前的开发速度,海底锰结核储量够全世界用万年。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都有丰富的海底锰结核资源,但最有开发前景的地区是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东南部海域,因此对该海域的海底锰结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地区80%的海底锰结核的富集度为10~1000t/km2,最富的平均为6000t/km2。
随着陆地锰矿石储量日益减少,人们愈来愈重视非传统的原料来源,特别是海底锰结核的利用。
西方国家,尤其是无陆地锰矿床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典和加拿大等国对海底锰结核进行了广泛的开发研究。
我国1983年开始在太平洋考察,并采集了锰结核,为综合研究开发海洋资源开辟了新路子。
二、国外锰矿大型矿床(一)大型矿床多根据成矿作用、锰质来源及成矿条件等因素可将锰矿床分为沉积、变质、火山、热液和风化五大类型,其中工业价值最大的为沉积和受变质矿床,在世界十大锰矿床中,属沉积型矿床的有5个,它们是前苏联的大托马克、尼科波尔、恰图拉锰矿,澳大利亚的格鲁特锰矿床及保加利亚的瓦尔纳锰矿床;属于受变质矿床的有4个,南非的卡拉哈里-波斯特马斯堡、巴西的乌鲁库姆及印度(3)恰图拉锰矿区恰图拉锰矿区位于恰图拉市,是前苏联第二锰矿产地,仅次于大托马克,矿区的锰矿石主要是碳酸锰矿和氧化一碳酸锰矿,氧化锰矿较少,其产量约占前苏联锰矿石总产量的25%,探明储量为亿t,其中原生氧化矿石约亿t,大部分为碳酸锰矿石。
锰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汇报人:
01 02
全球分布:主要集 中在南非、澳大利 亚、乌克兰等地区
中国分布:广西、 湖南、四川等地 为主要产地
形成条件:高温高 压条件下形成,多 与火山岩、变质岩 有关
分布特点:多集中在 地壳活动带和成矿带, 受地质构造和板块运 动影响较大
菱锰矿:是最重要的锰矿物,含锰量高达63.9% 硬锰矿:常呈块状或葡萄状集合体 水锰矿:常呈树枝状或钟乳状 褐锰矿:常呈块状或树枝状,有时呈结核状
中生代:锰矿资 源主要形成于这 一时期,主要分 布在南非、澳大 利亚和俄罗斯等
地区。
新生代:锰矿 资源主要形成 于这一时期, 主要分布在南 非、澳大利亚 和美国等地区。
压力条件:锰矿资源形成时的高压环境 温度条件:锰矿资源形成时的温度范围 氧化还原条件:锰矿资源形成时的氧化还原状态 流体条件:锰矿资源形成时存在的流体类型和作用
锰矿的品位:指 锰矿中锰含量的 高低,是评价锰 矿质量的重要指
标。
锰矿的矿物成分: 锰矿中的矿物种 类和含量直接影 响锰矿的品质和
用途。
锰矿的结构和构 造:锰矿的结构 和构造影响其物 理性质和加工性 能,进而影响其
经济价值。
锰矿的有害杂质: 指对人类健康和生 态环境有害的元素, 如铅、汞、砷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会 影响锰矿的品质和
使用价值。
锰矿资源分布:全 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但地区差异较大
形成环境:多种地 质环境均可形成, 但不同环境下形成 的锰矿特征不同
地质构造:锰矿的 形成与地质构造活 动密切相关,如板 块构造等
岩浆活动:部分锰 矿的形成与岩浆活 动有关,如岩浆侵 入和火山喷发等
接触交代型锰矿:形成于岩浆活动与围岩的接触带,由岩浆中的锰质交代作用形成。 沉积型锰矿:形成于水体中,由河流、湖泊等搬运的锰质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章县长村锰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村锰矿成矿作用研究,得出了锰矿体主要受到北北东向的断裂控制;对赋存矿体的二叠系地层进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当冲组和栖霞组是矿床形成的矿源层。
通过对锰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原生锰矿和坡积锰矿的成矿机理,加深了我们对锰矿床的认识,对下一步的找矿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长村锰矿;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1区域地质
1.1大地构造
长村锰矿位于南方板块中部,地处华南褶皱带的湘桂褶皱带和赣粤褶皱带结合部位,在成矿带上属于我国重要的锰成矿区湘南氧化锰成矿带[1]。
(英语文章发表)
1.2区域地质特征
区内地层出露较为齐全,从寒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褶皱和断裂较发育,花岗岩少量出露。
1.2.1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主要包括寒武系塔山群,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棋梓桥组和上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石炭系下统岩关组、大塘组及中-上统壶天群,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当冲组和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及上统出炭垅~唐垅组,白垩系下统神皇山组和上统南雄组,第四系。
1.2.2构造
区域构造中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紧闭型线状褶皱、复式褶皱及大型走向断裂最为发育。
还发育有近南北向的线状褶皱、小型复式褶皱及近南北~北北东向大型挤压断裂构造与近东西的大型复式褶皱构造。
1.2.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以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期钠长石化细粒斑状花岗岩最为发育。
岩浆带来了Pb、Zn、Ag等多金属成矿元素,从而叠加形
成锰多金属矿床。
1.2.4区域变质作用
在侵入花岗岩侵入过程中,内外接触带发生的热接触或交代变质的变质作用。
寒武系塔山群的轻度区域性变质,其它沉积地层有轻度中低温蚀变变质作用。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2.1.1地层
图1宜章县长村锰矿地质图
1、第四系;
2、南雄组;
3、龙潭组;
4、当冲组;
5、栖霞组;
6、壶天组;
7、大塘组;8断层;9、锰矿体及编号;10、堆积矿床;11、钻孔;12、平硐;13、浅井;14、槽探
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的灰岩和石英砂岩,中-上统壶天群(C2+3)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的灰岩、当冲组(P1d)的含锰硅质岩和含锰硅质岩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的泥岩、页岩和炭质页岩,白垩系上统南雄组(K2n)的碎屑岩和第四系(Q)的残破积层。
2.1.2构造
1、褶皱
矿体发育在由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向斜与背斜组成的天塘复向斜上。
褶皱在产状上南陡北缓,南翼倾角50°~75°,北翼倾角30°~55°。
沿褶皱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构造和走向断裂构造。
锰矿体主要沿向斜近核部两翼平行排布并顺地层走向分布。
2、断裂
区内的断裂构造较发育,其中含矿断裂构造7条。
F1沿岭背~靛山锰矿带转折端分布,长约2500m,走向南南东~北北东,倾角23°~52°,两端缓、中段较陡。
断裂属层间滑动性质,具压性特征,层间破碎较发育,断层产状与当冲组围岩产状一致,破碎带内赋存2号氧化锰矿体。
F2位于岭背~靛山锰矿带北部中段,具压扭性特征,长约1750m,走向北东东~近东,倾角35°~65°,东西两端陡、中段缓,上陡下缓。
为一层间断裂破碎构造,赋存6号氧化锰矿体。
在平面上断层呈缓波状延伸,其旁侧次级小褶皱发育。
F3:位于F2东部500m,长约800米,产状较稳定,走向北东,倾角31°~36°。
断层产状与顶底板当冲组岩层产状相同,属挤压破碎性质,破碎带中赋存有7号氧化锰矿体。
F4为一走向断裂构造,发育于岭背~靛山锰矿带北部东段,长约1500m,走向北东~北东东,倾向变化较大,倾角45°~52°。
F4中除赋存10号氧化锰矿体外还含大量岩石碎块并夹杂泥质物及含锰粘土。
F5位于F4北西侧,与F4近平行延伸,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长2150m,走向北东,倾向西北,倾角18°~55°,中段缓、两端陡。
赋存9号氧化锰矿体。
F11位于汤家村北,长约480m,断层走向北东东,倾角50°~70°,东陡西缓。
该断层属层间挤压破碎性质,岩层呈碎裂状,极松散,其中夹透镜状、香肠状氧化锰矿,F11中赋存11号氧化锰矿体。
F20位于靛山村南东部,长约440m,走向北东东倾角79°,为高角度压扭性走向断裂构造。
断裂破碎带较发育,其中赋存氧化锰矿体。
2.1.3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较弱,仅表现为局部花岗斑岩脉岩的侵入。
岩浆活动与区内锰成矿无明显的成因联系。
2.2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通过对含锰层位当冲组及其上下层位龙潭组和栖霞组做了系统性的岩石地化分析。
当冲组明显具有富Mn、Ni、Cu、Zn的特征,与沉积岩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据:F.R.Siegtl.1974年)相比,其硅质岩、细碎屑岩含锰值是同岩性值的8~10倍,粉砂岩中高达66倍;含Ni、Cu、Zn则是同岩性值的5~15倍。
栖霞组灰岩在化学元素含量上表现为高Mn、Ni、Cu、Zn的特点。
其Mn、Ni、Cu、Pb、Zn元素平均含量值分别是同岩性值的7倍、9倍、8倍、3倍和4倍。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氧化锰矿体18个,其中堆积锰矿体6个。
锰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长透镜状产于下二叠统当冲组层间构造破碎带或走向断裂破碎带内。
矿体产状与当冲组围岩产状一致,在走向延伸上锰矿体具明显尖灭再现特征。
矿体顶底板岩性为当冲组薄层~中厚层状硅、泥质岩,矿化均匀,岩矿界线清晰且大多平直,二者呈突变关系。
锰矿体中常见呈互层状产出的薄层状含锰硅、泥质岩夹层,夹层数一般为5~10层,夹层累计厚15~45cm。
北部矿体走向以北东为主,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28°~60°;南部矿体走向以北西为主,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16~65°。
位于褶皱转折端的锰矿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或西,倾角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