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伪材料在印刷油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目前在烟包印刷领域常用的防伪技术

浅谈目前在烟包印刷领域常用的防伪技术
具 有一 定 的 防伪功 能 ,并 且它 还可 以根 据 用户 要
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 。
四 、印后加工防伪
1激光全息烫印技术 .
有 效 地实 现 了防 伪 与包 装装 潢 的完 美统 一 , 不仅 能有 效地 防止 假 冒,而 且能起 到传 递产 品信 息 、突 出品牌 形象 的作用 ,在 烟 包 防伪 和包 装 中 占有 非 常重要 的地位 。
全息转移纸 。 普通全息转移纸:将连续排列的全息膜,通
印刷 。激 光全 息纸 表 面 为非 吸收 性表 面 ,在 印刷
蓝 银等 ,在 白光下 正 看或 侧视 ,随 过转移的方式制成全息纸 ,然后在全息纸上进行 绿 、绿一 、金一
时同意产生蹭脏、粘花、爆色等 问题,烟包 印刷 企业在采用这类技术时必须加强工艺控制 。
回 原 。 “ 狮 ( )”小盒 内卡纸 正 中红 色石 狮 石 新
三 、印刷耗材 防伪
纸张防伪 :
( )纤 维 纸 :在 纸 张 制造 过 程 中加入 有 色 1 纤 维丝 ,在普 通 光或 者某 些特 殊 光源 下 能看 到 有
色 纤维 。
( )水印纸 :在造纸生产过程 中改变纸浆 2
五叶神 等 。 ( )其他 防伪 纸 : 全 息 复合 纸 、磁 性 防伪 4
纸 、热 敏 防伪纸 和光致 变色 防伪纸 等 。
看似普通印刷的实线或虚线上 ,也可 以是一个印
刷 点或 底纹 图案 的某 一组 成 部分 上 ,用放 大 镜或
显 微镜 可 读 出缩 微 的文字 、代码 或 图像 。造 假 者
; 中国攮 《 隹
1 2 ~
和 E, 方式 都无 法 效仿 ,防伪 可靠 性 极 强 ,所 以 IJ ]J  ̄ 被 世 界上 多 个 国家 指定 用 于要 求最 严 、难 度最 大 的货 币和 有 价证 券 的 防伪上 ,国 内一 些著 名 的厂 家 也 已用于 包装 防伪 。 油 墨防伪 技 术 的特 点 :实施 简 单 、成本 低 、

浅析目前我国防伪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其发展 - 巨人防伪

浅析目前我国防伪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其发展 - 巨人防伪

浅析目前我国防伪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其发展——巨人防伪(skyy021@)要想阐述我国防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必须先要说明什么是防伪技术。

防伪技术是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

一般来说,防伪技术应具有下列特点:难以复制和仿制、设备投资大、防伪产品本身价格合理、易于检验、制作在产品上的防伪标识不能去除下来重复使用等等。

为了达到防伪目的,必须在材料上记录某种信息,因此防伪材料往往具备信息记录的性质。

防伪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从夏商朝代起,就以印章来证明书信文件的真伪,以保证政权号令的尊严和实施。

发展到现代的商品社会,防伪技术更是大显身手,至今已形成一个产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政府的公章、证件、公文、文告到各种商品,无不需要防伪打假。

如何辨别防伪技术的优劣,在什么层面,需要什么样相应的防伪技术,达到什么效果才属于优良的防伪技术,这正是本文需要进行探讨的主题。

目前国内防伪技术市场的发展概况防伪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近五年来防伪市场发展很快。

我国防伪技术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目前法制尚不健全,市场秩序还不规范,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专门仿冒名优和畅销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假冒商品市场,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

资料显示,查获的假冒伪劣物资主要有:食品、各种饮料酒、饮料、食盐、粮食、卷烟、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洗涤用品、服装、鞋类、胶卷、医疗器械、钢材、水泥、粮食、棉花、化工原料、化肥、农药、种子、汽车零部件、电视机、制假工具、假冒商标标识等等。

从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看,还有大量伪造的钞票、邮票、各种有价证券、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公章等。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防伪技术的发展和防伪行业的形成,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扩大开放,发展对外贸易,保证国家经济秩序有序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打假治劣、净化市场、保护名优、维护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需要。

油墨防伪技术

油墨防伪技术
图像,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用手触摸有凹凸感。
04
2. 油墨防伪技术 • 防伪油墨是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非凡性的防伪材料,经非凡工艺
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3. 包装结构防伪技术 • 包装结构防伪是通过特殊的包装结构设计,使包装具有不易仿制
的特点。
04
(二)二线防伪包装技术 1. 激光全息防伪包装技术 • 全息技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
请输入标题
一 防伪包装技术
03
防伪包装:就是借助于包装,防止商品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以及 从经销商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被人有意识地切换和假冒的技术 与方法。
04
(一)一线防伪包装技术 1. 印刷防伪技术 (1)多色接线印刷技术 • 印刷花纹的同一线条上出现两种以上颜色时,其变色的接线处无
露白,无错位现象。 (2)双面对印技术 • 印刷图案的正背面的部分图案组成一个完整的新图案。 (3)凹版印刷技术 • 雕刻凹版版面线条细腻具有防伪功能,凹版印出的图案可呈三维
04
5. 机型定位设计 • 机型定位设计是通过包装中的变形、装配、卡合等工艺技巧来
实现的。
04
(二)辅助技术防盗 • 辅助技术防盗就是利用一些辅助手段进行防盗。
04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谢谢观赏
(一)非复位性防盗包装技术 1. 螺旋扭断盖 • 螺旋扭断盖是一种破坏性包装,它是利
用瓶盖和其连接带断裂,而使瓶盖开启 后不可复位的原理来防盗的。
04
2. 力学定位设计 • 力学定位设计是利用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中材料的
受力与变形关系进行设计。包装容器中的瓶盖、瓶 塞的瓶口密封中最能体现这种设计。 • 主要有瓶塞压合定位、玻璃球堵口定位和旋盖定位。

防伪材料研究进展

防伪材料研究进展

防伪材料的进展摘要随着高分辨率仪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更多精仿的赝品也不断涌现,给人们的识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且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新的防伪技术和研究新的防伪材料。

目前,很多具有特殊化学,物理,电学和电学性能的物质被用来预防和检测赝品。

在这篇综述里,我主要介绍一下防伪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一些研究进展,包括荧光材料,光致发光材料等一些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还有一些记录材料主要是全息防伪记录材料聚丙烯酸酯膜材料的改性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1.引言假冒伪劣,恐怖袭击,毒品贩卖已经成为世界3大公害。

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恐怖袭击此起彼伏,凸显防伪的迫切性、严峻性和长期性。

防伪技术对于反恐战争的身份识别和打击假冒伪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科技发展非常迅猛,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的出现,使得造假者可以用私人电脑生产出高质量的赝品,他们从中谋取暴利。

造假者们不仅侵犯了别人的版权,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例如假钞,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此外假药让病人的生病处在巨大的风险之中。

防伪技术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涉及光学,化学物理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包装技术等诸多领域。

当前应用较多的防伪技术主要有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化学材料防伪技术,纸张[1-4]。

然而目前的一些方法造假者们也都非常熟悉,因此发现新的防伪材料和开创新的防伪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从材料的观点看,有着明显的化学,物理和光学性能的功能材料被用到防伪技术中,因为这些材料本身的特性不容易被复制。

防伪材料通常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具备防伪特性的材料,另一类是能记录防伪信息的材料。

我们分别把它叫做功能型防伪材料和记录型防伪材料。

本位对这两类的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论。

2功能性防伪材料功能性防伪材料本身具有特殊的光、油墨、电、磁、热、力学和环境功能,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显示出独特的光、电、磁、热、力学和环境性能,起到防伪的作用,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制成油墨,用印刷的方法制成防伪图案加以应用[5-7]。

防伪油墨 防涂改防伪油墨-最新国标

防伪油墨 防涂改防伪油墨-最新国标

防伪油墨第8部分:防涂改防伪油墨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印刷用防涂改防伪油墨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环保、卫生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印刷品中防伪图文使用的防涂改防伪油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73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蓝色羊毛标样(1~7)级的品质控制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13217.1油墨颜色和着色力检验方法GB/T13217.3油墨细度检验方法GB/T13217.4油墨黏度检验方法GB/T13217.5液体油墨初干性检验方法GB/T13217.7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GB/T14624.3胶印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GB/T18723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GB/T18724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的测定GB/T19437-2004/ISO13655:1996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密度与色度计算GB/T22467.2-2008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GB/T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防涂改防伪油墨altering-proof anti-counterfeiting printing ink对涂改用的化学物质具有显色化学反应或印迹变化的油墨。

[GB/T22467.2-2008,定义3.10]3.2标准样品reference sample标样按供需双方确认的,用以比较防涂改防伪油墨(3.1)质量的样品。

[来源:GB/T17001.6-2002,3.2,有修改]3.3试验样品test sample试样用于接受试验的防涂改防伪油墨(3.1)样品。

包装印刷防伪

包装印刷防伪

包装印刷防伪一、印刷设计的防伪一件成功的防伪包装印刷产品,首先需要包装设计师认真地组合多种防伪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设计,以起到更好的防伪效果。

今天,中国纸业网编辑从防伪印刷开始,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商标与瓶贴的防伪设计通常流行的商标防伪设计多采用将产品商标制成激光全息虹模直接压印在被印物上,使其高档华贵。

因激光全息虹膜版的制作是一种高深技术,一般想假冒很不容易;再者,就是拥有技术和设备也不可能复制出同原物和色彩别无二致的商标本。

瓶贴的防伪设计最好用一次性的粘接纸,使其无法揭取,甚至用蒸气蒸薰也无法揭下,例如现今流行的特种及时贴纸等。

2.盒盖与盒底开启结构的防伪设计盒盖与盒底的开启部分,多采用粘贴封条及封口签。

有用激光全息虹膜制作的一次性封口签封贴,虽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启封后包装盒不受到破坏,能被制假者回收后包装假货,十分不安全。

目前,一种新型的盒盖开启与盒底不可开启的防伪结构已经发明并在推广使用盒盖开启采用将盖舌与盒体用强力粘接剂封死,在盒体后背设计出断点压痕,与盒体同时模切而成。

消费者只需将手按住盒盖,拇指按捺压痕处,顺势一掀就可很方便地将盒体打开,同时盒体也不可能再被二次使用。

盒底可设计成不可开启式结构;该结构成型后,强度和承载力很好,不破坏盒体无法打开盒子,而且无须粘结,防伪效果很好。

3.装潢的防伪设计装潢方面的防伪多借鉴钞票设计的防伪技术。

在不影响整体大效果的情况下,使用许多精致、细密的图案和几何花纹群;为了杜绝作伪者利用复印(含彩色复印)机和电分机扫描的方式伪造,最好使用中性色调配置,在设计一些明度较高和格调要求素雅的包装装潢时,不妨在底纸上铺衬一些用无色油墨或与底纸色相近的特种油墨形成有规律的密集花纹,或无规律肌理图案;远距离视而不见,近效果十分精美。

不仅提高了商品档次,而且防伪作用特别明显。

装潢的防伪还可采用微缩文字、隐蔽处作暗记等设计手段。

例如将一些与商品有关的文字微缩成肉眼仅能依稀可辨的小字嵌入某处。

1、热敏变色油墨: 防伪原理是色料采用颜色随温度变化的物质。防伪

1、热敏变色油墨: 防伪原理是色料采用颜色随温度变化的物质。防伪

其防伪特点有:
(1)惟一性、复杂性。该技术采用的材料成分多,生产设备多,投入大,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
(2)技术含量高。该技术跨越多学科领域,集多学科科技于一身。
(3)直观性,快捷性。可在5~30秒内,直接从计算器屏幕上看到结果。
(4)专用性。由于采用计算器识别,变化性极强,每一个鉴别终端都有防伪产品和机器的加密,只有同时知道被检标识
域,具有独特的防伪效果。
技术说明:紫外荧光粉:红、黄、绿。温变材料:有色变无色可逆(蓝、红、黑)、无色变有色可逆(红、绿)。荧光
防伪油墨:荧光红、荧光黄、荧光蓝、荧光绿、红变荧光红、红变荧光黄温变可逆防伪油墨:(桃红、蓝色、黑色、橘红)
有色→无色→有色、(桃红、绿)无色→有色→无色。感温变色: 感温变色系列可以在温度发生变化时颜色发生变化,变
4、压敏变色油墨:
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特殊化学试剂或压敏而致变色的化合物或微胶囊。其防伪特征是用这种油墨印刷成的有色或隐形
图文,在硬质对象或工具的摩擦、按压时即发生化学的压力色变或微肢囊破裂染料的色变。现有有色和无色之分,压致显色有
红、绿、蓝、紫、黄等多种颜色,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显示的颜色并设计暗记。
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具有紫外线激发的可见荧光化(络)合物。防伪特征是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发出红、黄
、绿、蓝(400~800nm)的可见光。此油墨有有色和无色之分,有长波(365nm)和短波(254nm)两种。
6、红外荧光油墨:
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具有红外线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防伪特征是在红外灯下发出绿色的可见光。不同红外荧光物
16、光可变油墨(OVI):
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特殊的材料,使印口在不同光照角度下会发生变色。这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防伪油墨,由于

水印油墨操作说明名博

水印油墨操作说明名博

水印油墨操作说明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印油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水印油墨是一种特殊的油墨,可应用于印刷行业的安全防伪领域。

通过了解水印油墨的组成和应用原理,以及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确保水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水印油墨的组成水印油墨是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的:1. 树脂:树脂是水印油墨的主要成分,起到粘附和保护作用。

2. 颜料:颜料赋予水印油墨颜色和光泽,以达到印刷效果。

3. 溶剂:溶剂用于调节水印油墨的流动性和稠度,确保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均匀涂布。

二、水印油墨的应用原理水印油墨的应用原理主要通过颜料的透明度来实现。

在光线照射下,颜料与纸张上的水印图案相互作用,形成明暗对比,以产生视觉效果。

由于颜料是透明的,所以只有特定角度的光线才能透过颜料层,形成水印的效果。

三、操作步骤要正确应用水印油墨,遵循以下操作步骤非常重要:1. 准备工作:a. 确保印刷机器干净,无杂质和灰尘,以保证印刷质量。

b. 检查水印油墨的颜色、稠度和流动性,确保其满足要求。

c. 设置印刷机器的参数,如印刷速度和温度,根据油墨和纸张的特性进行调整。

2. 印刷准备:a. 将水印油墨倒入印刷机器的油墨槽中,并调整油墨流量。

b. 检查印刷机器的水印油墨路径是否畅通,确保油墨能够顺利流动。

c. 调整印刷机器的印刷压力,使水印油墨均匀涂布在纸张上。

3. 开始印刷:a. 将待印刷的纸张放入印刷机器,定位准确。

b. 设置印刷机器的印刷速度和温度,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c. 启动印刷机器,观察水印油墨的涂布情况,并及时调整油墨流量和压力。

4. 检查印刷质量:a. 印刷完成后,取出印刷纸张,并进行质量检查。

b. 检查水印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确保水印油墨的应用效果符合要求。

c. 如发现印刷问题,应及时调整印刷机器的参数,排除故障。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水印油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储存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影响油墨质量。

2. 油墨不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油墨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防伪材料在印刷油墨中的应用
一、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商品防伪的需要,防伪行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

近些年来,我国防伪>术的研究开发和防伪技术产品的生产使用发展迅速,据初步统计,国内有近千家企事业从事防伪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防伪产品年产值已达十几亿元,形成了防伪技术产品这一新兴产业。

防伪技术涉及的科学领域很多,例如光学、红外技术、化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图纹字码技术、包装技术等,属于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其中化学防伪材料和技术是防伪的最基础技术之一。

它包括各种利用化学材料和技术的防伪技术,其中防伪油墨技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结合近年在防伪技术的研究和实施中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功能化学防伪材料在印刷油墨中的应用。

二、防伪油墨种类
所谓防伪油墨,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印刷油墨按印刷形式可分为凸版、凹版、丝印、胶印和水性柔版油墨等;按承印物不同又可分为印铁油墨,新闻油墨,塑料油墨等。

这里按产品实现的防伪功能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以及我们最近开发的防伪油墨分类,加以阐述。

目前的产品有紫外荧光油墨、红外激发防伪油墨、日光激发变色油墨、热敏防伪油墨(热致变色油墨)、摩擦变色油墨、压敏变色油墨、湿敏变色油墨、反应变色油墨、智能防伪油墨、多功能或综合防伪油墨(激光全息加荧光防伪油墨)等等,具体实施主要以油墨印刷方式在票证、产品商标和包装上。

这类防伪技术的特点是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甚至手温可改变颜色)、重现性强和变色多样等,是各国纸币、票证和商标的首选防伪技术。

1.紫外荧光油墨
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特种油墨。

按激
发光源的波长不同,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激发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为
254nm)和长波紫外线激发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

根据油墨有无颜色分为有色荧光油墨和无色荧光油墨两种。

其中常用的荧光材料按其组成分类主要有三种。

其一, 有机荧光材料是具有大共轭体的不饱和分子, 多是日光激发, 用于色彩明显的装饰, 荧光稳定性差, 易氧化分解; 其二,由高温合成的无机荧光材料, 是用于荧光屏、日光灯管的发光材料,具有抗辐射好,稳定性高,但在油性介质中难以分散、合成难度高、耐水性差; 其三, 化学合成的稀土有机络合物作为荧光材料, 这是本文的重点。

常规的有机稀土荧光络合物具有制备简单、在油性介质中易分散、溶解、细化, 在可见光下无色, 紫外光激发下>现较强的荧光效果。

近年来, 对有机稀土络合物荧光材料的研究报导和专利申请逐渐增多。

但它们的不足之处大多是稳定性差, 光能转换效率低或制备成本高等因素, 故能实际应用的较少。

日本人三井和诧摩启辅等的专利申请(日本公开特许, (A),1988)各公开了一种络合物荧光材料, 但都存在严重的荧光稳定性问题。

荧光稀土络合物的发光与能量传递化学原理:在有机稀土络合物中, 作为能量吸收基团一般在紫外区(200-400nm)有强烈的吸收, 而作为发光中心的稀土金属离子在此区间吸收很弱。

当络合物有机配体吸收光能后,从基态S0跃迁到激发单重态S1, 并很快通过一个非辐射体系的窜跃, 将能量传递至三重激发态, 如果此
三重态能量高于金属离子发射荧光的激发态能量, 则能使能量传递给金离子而发
射出特征的荧光。

稀土络合物发荧光的能量传递过程见图1。

图1. 稀土络合物发荧光的能量传递过程示意图
这样的荧光产生过程说明: 当不同的络合物有机基团引人到发光中心离子的
周围, 改变其周围环境, 并引起邻近电场的对称性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络合物的荧
光强度。

这一点对于提高稀土络合物的荧光效率和荧光稳定性十分重要。

最近北京大学科研人员又合成出几种有机荧光化合物,是三苯乙烯衍生物,二萘乙烯衍生物,四苯三烯衍生物等。

2.红外激发发光材料
红外激发发光材料是指上转换发光材料,既在远红外光(如980纳米)照射下,发出可见光的材料。

由于早期红外激光识别器的不易生产,影响了这种技术的推广,目前北京大学推出了这一防伪技术系列,包括红外防伪油墨、红外印油、红外识别器等。

3.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
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防伪印刷油墨。

这种油墨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太阳光作用而变色,实质上也是受紫外线照射而变色的。

最近我们公司开发成功的几种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这些油墨在太阳光(也可在紫外光)下,即发生变色效果,可以从无色变紫、兰、黄等色,也可设计为从有色到有色变化,是防伪材料中的新秀,奇葩。

其变色原理如下图(略)
当太阳光或紫外光(UV)照射到防伪油墨上时,油墨中的光敏材料被激发,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外观颜色的变化。

而当移去外界刺激(太阳光或紫外光)后,油墨中的光敏材料分子又回到原来的基态,油墨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这些光敏材料分子是一类无色的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其中含有仅吸收紫外光的两个定域π键系统。

当光敏材料分子中的—C=O被300-360nm波段的紫外光所激发而分解,这两个定域π键系统变成一个离域的π键系统,而这个离域的π键系统吸收某种可见光,从而产生某种颜色。

4.热敏防伪油墨(热致变色防伪油墨或温变防伪油墨)
在加热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

根据变色所需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温型变色防伪油墨,高温变色防伪油墨。

手温型变色防伪油墨,是指在26-32℃温度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高温变色防伪油墨,是指在40-100℃甚至更高温度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

按照变色方式的差异,又可分为单变色可逆,多变色可逆,单变色不可逆和多变色不可逆热敏防伪油墨。

我们公司已经开发出五种手温型单变色可逆油墨,变色方式有:玫瑰红变无色、紫红变无色,兰色变无色,绿色变无色,橙红变无色也可设计为有色变成各种其他颜色;三种高温单变色可逆防伪油墨,变色方式有:粉红变兰色、黄变红、红变黑等。

热致变色物质可分为无机盐类,配位化合物,有机物(染料分子)和液晶高分子等。

热致变色物质的变色原理如下:
I.可逆型变色原理:
①晶型转变
某些无机物质的晶体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热致变色效应,如:
Hg I2 (红, 正方晶系) →HgI2 (黄, 斜方晶系) , (137℃)
它的可逆变色机理是其晶体结构可进行可逆性的变化。

②PH值变化型
某些物质与高级脂肪酸混合后,并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酸中的羧基质子活化,与这些物质作用, 引起酸碱度发生变化,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当冷却后羧基质子复原, 这些物质的颜色亦随之恢复。

如硬脂酸与溴酚蓝一定比例组成的热致变色材料,在低于55℃时为黄色,高于55℃时为蓝色的可逆变化。

③失去结晶水
无机热致变色物质主要是过渡金属银、汞、铜等的盐或复盐、钴、镍等的化合物或与水、六亚甲基四胺、乙二胺等形成的化合物。

他们的热分解反应,含水盐变温时的失水或反向时的吸水;变温过程中盐的水合和失水伴有颜色的变化, 最常见的是
钴、镍、铜的化合物,如:
CoC12 ?6H2O (粉红) → CoC12 (蓝) +6H2O ( g ), (35℃)
Co Br2?10H2O?2Y (粉红)→Co Br2 (蓝紫) +10H2O (g), (40℃)
其中Y为六甲亚甲基四胺C6H12N4,盐的失水为热分解反应, 在降温过程中, 无水盐从空气中吸收湿气可恢复到原色, 因而是可逆的热色过程。

④分子结构变化
某些有机热致变色物质受热>起分子结构变化,而导致外观颜色变化, 主要包括酸一碱, 酮一烯醇, 内酰亚胺一内酰胺等之间的平衡移动。

例如, 对一种含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表时, 其分子内部双键位置的移动和氢转移是产生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可用下式表示:
⑤化学反应
另外,有些有机热致变色物质的变色效应是由于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而引起的。

其主要有三个功能性组分组成, 即电子给予体, 电子受予体和溶剂。

三者共同决定了体系的色深浅变化, 温度范围。

这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在变色温度的选择性, 颜色组合的自由度, 变色明显程度及价格等方面都比其他热色材料有明显的优势。

如吲哚红、对羧基安香酸辛酯和甘油三桂酸酯按一定比例组成热致变色材料为粉红色加热到45℃为白色的可逆变化。

⑥液晶类型
某些类型的液晶受热之后产生出新的不同晶相。

从而对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不
同,使之颜色产生变化。

如将胆甾醇丙酸脂胆甾醇油酸脂按一定比例, 经色胶与颜料配比涂层, 其在某一温度以上和以下产生的颜色不同。

向列液晶、碟状液晶和胆甾液晶都有这种效应。

II.不可逆变色原理
某些颜料如铅、铬、镍、钴、铁、镉、锶、锌、锰、钼、钡、镁等的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铬酸盐、硫化物、氧化物以及偶氮染料、酞菁染料、方基甲烷染料等,这些颜料或染料变色都是来自其本身发生的升华、熔融、热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可逆化学变化。

如粉红色的草酸钴在300℃左右氧化分解而生成黑色的氧化钴。

能产生热致变色的物质很多,但真正符合用于制作热致变色防伪油墨的,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①变色灵敏度高,在短时间内显示出鲜明的颜色变化;前后颜色对比度大,如红变蓝、蓝变白、黄变蓝。

②变色温度适当。

变色温度应控制在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