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之概括文内容

合集下载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一、概括题1. 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是记叙文,就找清楚人物、事件、结果。

比如说写小明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一开始落后,但是他不放弃,最后超过了其他选手获得冠军。

那概括起来就是“小明参加学校跑步比赛,虽开始落后但最终夺冠”。

•如果是说明文,就找说明对象和它的特征。

像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就说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黑白相间,爱吃竹子,生活在四川等地的山林里。

2. 概括文章主旨•先看文章写了什么事,然后想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观点。

比如一篇文章写了一个老人在街边卖艺,很多人都匆匆而过,只有一个小女孩停下来给了老人钱还陪老人聊天,主旨可能就是赞扬小女孩的善良,呼吁人们多关注弱势群体。

二、赏析题1. 赏析词语•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再分析这个词语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者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例如“小心翼翼”这个词,本义是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在文中如果形容一个小偷作案时的样子,就生动地写出了小偷害怕被发现的心理。

2.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句子用了比喻,就说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比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把月亮比作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从描写手法分析,如果是人物描写,像外貌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是描写一个人“他跑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通过动作和外貌描写,表现出这个人的疲惫。

三、作用题1. 标题的作用•可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像背影,“背影”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也可能暗示文章的主旨,比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可能暗示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那种敬仰之情,就像爬山虎一样郁郁葱葱。

•还可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一个很奇特的标题就会让读者想要去读文章。

2. 段落的作用•开头段落可能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像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引出了下文对春天的描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指文章的主要情节。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文章的记叙顺序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时间顺序(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和活动。

(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顺叙)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方面内容的顺序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5.按逻辑关系(1)总——分——总(2)总——分(3)分——总三、解题方法1.要素归纳法(1)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2)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2.题目拓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在认真阅读文章后,给文章分段,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再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取主舍次法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主要内容。

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5.摘录句段法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等。

阅读理解,完成第(1)—(4)题。

独享“体罚”的秘密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

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

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划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

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

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消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

”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
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四年级阅读理解-运用串联法概括文章内容

四年级阅读理解-运用串联法概括文章内容

运用串联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阅读技巧1.所谓串联法,就是抓住句段中的重点词句,把它们串联起来概括段意的方法。

2.适用范围:只写一件事的文章;有明显主人公的叙事文章;一段讲述一方面内容的文章;以题目为写作线索的文章。

二、例题读一读,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早晨的田野①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②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

就像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③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

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儿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④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的。

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

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

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声。

⑤太阳出来了。

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

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⑥瞬间,阳光穿过树丝,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

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

⑦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思路导引文章以一个疑问句开篇,接着依次描述了早晨的雾气、空气、太阳未升起、太阳出来时和阳光洒满大地的情景,最后以仙境一词作为总结,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读全文我们便知道,整篇文章没有总结性的段落和句子,它们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总结主要内容时,我们需要用到串联法。

首先概括每段段意:1.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2.早晨的田野雾气弥漫,仿佛幻觉。

3.新鲜的空气让人感觉轻松、兴奋,甚至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4.太阳还没有起来时,天和云的颜色变化。

5.太阳慢慢升起时的样子。

6.阳光撒满了大地,拖拉机也下地了。

7.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其次,抓重点词句串联在一起即本文主要内容。

[答案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描述了早晨田野上雾气弥漫时、空气清新时、太阳未升时、太阳出来时以及阳光洒满大地时的美妙景象。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一、概括文章内容类解析:概括内容时,要明确文章的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送“我”、买橘子等)以及文章的情感线索(父子情)。

一般按照“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如何(或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模式来概括。

答案:文章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解析:先分别概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再点明文章通过两者对比所表达的情感。

二、赏析词语类答案:“攀”“缩”“倾”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

“攀”字写出了父亲用手抓住高处的吃力,“缩”字表现出父亲两脚往上移动时的小心翼翼,“倾”字体现出父亲身体倾斜的状态,这几个词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努力和对儿子的爱细致地刻画了出来。

解析:赏析词语先解释词语的基本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一般从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低唱”“弹琴”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低唱”形象地写出油蛉叫声的轻柔,“弹琴”生动地表现出蟋蟀叫声的悦耳,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对于这种赋予事物以人类行为的词语,往往是运用了拟人修辞,从修辞角度分析能更好地把握其表达效果。

三、赏析句子类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把水和垂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多情以及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同时,句子描写了水藻的绿,从侧面烘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拟人),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写出水的特点和生机,表达情感),再看有没有其他描写手法(如侧面烘托)及其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繁密的特点,气势非凡,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阅读理解是许多学科和职业中都需要的技能,包括文学、科学、商业等等。

概括文章内容是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有效地概括文章内容。

1. 扫读全文:在开始概括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扫读可以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段落之间的过渡。

2. 确定主题句:主题句通常是文章中最显著的语句,可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确定主题句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

3. 提取关键词:在理解文章主题后,可以开始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细节。

4. 分类和总结:可以将文章的内容按主题或章节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分类进行总结。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5. 使用逻辑连接词:逻辑连接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连接文章中的不同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例如,“然而”、“因为”、“所以”等连接词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因果关系。

6. 考虑上下文:在概括文章时,需要考虑文章的上下文。

上下文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方法有很多,以上仅是其中的几种。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技能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阅读应用程序和网站可以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概括文章。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主要内容方法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观潮》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我们”登上海塘大堤,观看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爬天都峰》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假日,地点是天都峰,人物有“我”和“不相识的老爷爷”,事件是: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最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意思分别是∶(1)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2)猎狗想要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3)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根据各部分意思可以归纳为: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并想要伤害它,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保护小麻雀,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陀螺》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女娲补天》写了天塌了、女娲补天、五彩云霞。

从文章看,“天塌了”和“五彩云霞”写得简略,是次要的;"补天"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内容小学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题突破班小学语文徐老师言简意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什么才是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课题扩充法二、重点突出法三、句子摘录法四、重点罗列法五、段意合并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后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在此基础上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周瑜自叹不如。

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例文:《往事依依》年华似流水。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产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次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文坛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概括《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借助题目概括内容《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二、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

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例文:《落花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例文:《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

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

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

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英镑我收到了。

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年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

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

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

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

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年马克思逝世。

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

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

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

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

花了整整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在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四、重点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格式可以设置为: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年月日攻城的大炮震撼(hàn)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

狡(jiǎo)猾(huá)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bèng)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háo)冲了上去。

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

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