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
国审小麦新品种西农528

糊綱I2020/9上|新品一览国审+袠新S神西农528西农52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 育的冬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了国 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属半冬性小麦品种,苗 势壮,叶色黄绿,成穗率高,春季 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耐倒春 寒能力一般。
株型稍松散,株高82厘 米,旗叶上挺,!秆粗壮、弹性较 好,抗倒伏性好。
穗纺锤形,长9.6 厘米,长芒,穗多、穗大、穗匀,结实性好。
每亩穗数38万~41万穗,穗粒数33〜38粒,千粒重45克。
籽粒 白色、角质、卵圆形,饱满度好,容重826〜831克/升,蛋白质含量(干基)13.9% ~14.7% ,湿面筋含 量33% ~37%,吸水率60.4%,稳定 时间4.8分钟。
适应性强,后期耐高 温,成熟落黄好,田间综合抗性好,百产量500 ~620公斤。
在黄淮海地区栽培,该品种一 般在10月5_15日播种,每亩播种量7.5公斤’播深5〜7厘米,均匀条 播。
(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杨凌试验站马兵邮编:712100)矮秆抗倒冬小麦新品种盈亿165盈亿丨65于2019年通过了河北省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生育期240天左右。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旗叶上冲,叶片 深绿色。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
株高69厘米,每亩穗数43万,穗粒数32 粒,千粒重44.9克。
籽粒粗蛋d质 含量14.2% (干基),湿面筋含量31.6%( 14%湿基),吸水量65.3 毫升/1〇〇克,形成时间3.8分钟,稳 定时间4.6分钟,拉伸面积4丨平方厘 米,容重820克/升。
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 病,中感叶锈病,抗倒伏,耐旱性 强,抗寒性中等,抗干热风,带绿 成熟,综合抗性好。
在河北省中北部地区栽培,丨〇月5—15日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22 万株。
(河北省深州市种业有限公司孙利邮编:053800)36。
冬小麦新冬24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措施

冬小麦新冬24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措施冬小麦新冬24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1年以9245为母本、以冀6159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
2003年,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2005年,引入米泉市古牧地镇试种。
经过两年大面积示范种植,在中等以上水肥条件的地块单产400~500kg/667m2,而且表现出早熟、优质、多抗等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良种。
1 品种特性该品种籽粒白色、长卵圆型、角质、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有韧性、抗倒伏能力特别强,穗长8.4cm,抗病抗寒性强,分蘖成穗率较高,蛋白质含量17.2%,生育期265天,是目前北疆地区最早熟的品种,也是北疆地区搞“两早配套”栽培最理想的品种。
2 栽培措施2.1 播种技术由于古牧地镇各村土壤供肥能力差别大,在种植该品种时,一定要选择中等以上水肥土壤种植,地块必须是早耕晒垡,不留春耕地,耕深达到30cm。
施肥按照重施底肥,少施勤施追肥,适量施用种肥的原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小麦单产450kg/667m2,最佳施肥总量化肥为30~40kg/667m2,其中将磷酸二铵10~15kg/667m2或三料磷肥10~15kg/667m2加尿素5kg/667m2作为底肥,在耕前全层深施。
该品种在古牧地镇适期播种时间为9月20~9月25日,播量为18kg/667m2,在“两早配套”中,播期可推迟到10月初或中旬,播种时播量可加大至20~22kg/667m2。
2.2 田间管理播种时,带种肥磷酸二铵5kg/667m2。
齐苗后,及时浇好二水。
11月上旬浇越冬水,开春后以早浇水、早管理为原则。
一般在4月中旬浇头水,并追施尿素10~15kg/667m2。
头水前,用骠马80g/667m2+2,4-D丁酯60g/667m2喷雾,防除野燕麦以及阔叶杂草。
小麦进入拔节至孕穗期以后,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
头水后10天左右,及时灌二水,结合灌水追施尿素3-5kg/667m2,促使小花和籽粒的发育。
冬小麦新品种徽研66_品种优势及技术栽培要点

2.4.3 返青拔节 冬小麦在处于返青拔节阶段时,农户要对以下内容多加关 注:第一,在小麦起身的时期内,管理人员要避免浇水工作的开 展,尽可能早的开展划锄,保障土地中的透风性、透光性、稳定 性,促进植株大蘖、根部的快速发展,让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 生长。第二,管理人员如果将起身时期浇水施肥改为在拔节阶段 开展,不仅能将产出质量大幅提升,还可以提高其中存在的营养 成分。第三,在孕穗至开花的阶段中开展合理浇灌,能够避免其 中小花退化的情况,还能增加每穗中的颗粒数量,提高土地在蓄 水中的效果。第四,小麦在处于起身阶段中,要多加利用多效唑 对其整体状态科学控制,推动根系的向下延伸,防止倒伏情况发 生。第五,对氮肥后移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在拔节时期浇水,防 止其中的分蘖旺盛程度异常,将植株的衰老时间延长。第六,对 植株生长健康、叶色合理的田地中,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其的控 制,然后在过冬前完成巩固分蘖,将植株的成穗率大幅提升。 2.4.4 扬花灌浆 扬花灌浆的阶段中,冬小麦徽研 66 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该过程中要保障灌溉工作质量。正常情况下,浆水浇灌进 行时,要在开花的十天后进行,如果该阶段中的肥力、整体生长 状态优秀,便要避免在不干旱、降雨前不开展浇灌,如果降雨数 量过大时,便要及时排水,确保内部水分处于科学状态中。 2.5 病虫害的防治 2.5.1 蚜虫 冬小麦徽研 66 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蚜虫的危害,为保 障最终的产出质量,便要对其开展防治工作。主要措施有:第一, 种子处理。在播种工作进行前,农户可使用 27%浓度的库拉斯悬 浮种衣剂,之后通过 1:300 的方式拌种,产生的效果能够维持 4 个月,还可以对幼苗时期中的蚜虫危害产生良好控制作用,降低 田地害虫数量。第二,尽早防治,前期工作中并未开展呲虫啉与 土壤搅拌的工作时,农户可以在小麦返青、拔节、抽穗的时期中
中筋高产抗病冬小麦新品种—石冬0349

麦类作物学报 2024,44(2):280J o u r n a l o fT r i t i c e a eC r o ps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9-1041.2024.02.18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61.1359.S .20231218.1013.004中筋高产抗病冬小麦新品种—石冬0349收稿日期:2023-10-26基金项目:八师石河子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23R C 05);八师石河子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21N Y 01:小麦子课题三);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第一作者E -m a i l :897906274@q q .c o m (张文涛)通讯作者E -m a i l :306494796@q q.c o m (林霞)张文涛,洪雪梅,林霞(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石冬0349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油料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烟2801为母本,新冬3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㊁多抗适应新疆北疆生态条件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22年8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22年049号㊂1 特征特性石冬0349属冬性小麦,生育期271d ,比对照新冬33号晚熟1d ,比对照新冬18号早熟1d ㊂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绿,旗叶叶姿直立㊁蜡粉中到强,株型居中㊁茎秆蜡粉强㊂单株成穗率1.14,分蘖力中等,株高87.75c m ㊂穗圆锥形㊁白壳㊁长芒㊁中等蜡粉,护颖形状卵圆形㊁方肩;穗长10.08c m ,结实小穗数17.19个,穗粒数48.25粒,主穗粒重2.58g ,千粒重44.46g ㊂籽粒卵圆㊁白粒㊁角质㊁落粒性中㊂2 产量表现2017-2019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在14个承试点两年平均产量为8092.1k g㊃h m -2,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9.0%,比对照新冬33号增产12.0%,增产达显著水平㊂2020年生产试验,7个承试点的平均产量为8354.58k g㊃h m -2,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8.5%;比对照新冬33号增产10.9%,居参试品系(种)第3位㊂3 抗性表现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越冬性好,生长势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强,2019-2020年连续两年经石河子大学植保系专家鉴定,该小麦品系高抗叶锈病,高抗白粉病㊂4 品质特性2018和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该品种容重分别为805g ㊃L -1和798g ㊃L -1,粗蛋白质(干基)分别为15.79%和14.98%,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9%和32.2%,吸水量分别为62.8%和63.3%,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6.2和4.8m i n ,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6.2和4.4m i n ,最大拉伸阻力(R m ,135)分别为394和258E U ,延伸性(E ,135)分别为185和168mm ,拉伸面积分别为101和61c m 2,属于中筋小麦品种㊂5 适种地区及滴灌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塔城㊁伊犁㊁奇台㊁乌伊公路沿线北疆冬麦区种植㊂适播期为9月15日-10月5日㊂播种量为360~390k g ㊃hm -2,每公顷基本苗525~600万株为宜㊂播前施足基肥,在翻地前施尿素15k g ㊃h m -2,重过磷酸钙225k g ㊃h m -2或者施磷酸二铵225~300k g ㊃h m -2㊂种子处理采用0.12%~0.15%的25%三唑酮(粉锈宁)拌种或3%敌委丹(苯醚甲环唑)包衣,防止雪腐㊁雪霉㊁根腐等病害的发生㊂返青后施肥以尿素为主,水溶性复合磷钾肥为辅,随水滴施,拔节期后施肥3次,每次施尿素150k g ㊃hm -2和水溶性磷钾肥45k g ㊃h m -2,随水滴施,灌水周期10~12d ,滴水量5400~6000m 3㊃h m -2㊂苗势过旺的高水肥麦田,起身前可喷矮壮素1次,用量3.75~4.50k g ㊃h m -2㊂抽穗期喷施粉锈宁防治叶锈病㊂小麦进入腊熟后期(穗中部籽粒变为黄色)要及时收获㊂。
吉兴653小麦品种简介

吉兴653小麦品种简介
吉兴653是我国冬小麦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审定。
该品种的选育
目标是稳产、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我国北方冬麦生产的需要。
吉兴653的主要特点是:
1. 丰产稳产。
该品种具有较高的穗数和籽粒数,单穗粒重较大,因此
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且其产量表现稳定。
2. 优质高效。
吉兴653籽粒颜色白亮、糯性好、蛋白质含量高、面筋
质量好,因此其制作出来的面食质地松软,口感细腻。
3. 抗逆性强。
吉兴653对低温抗性能力强,耐旱能力也较好,在北方
冬麦生长期间出现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时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
生长和发育。
4. 生长周期短。
吉兴653成熟期相对较早,在北方地区可以提前收割,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吉兴653是一种适合北方冬麦生产的优良品种,其丰产稳产、
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等特点,为北方冬麦生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

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增加其产量和质量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而高产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成为冬小麦育种的重点。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
一、育种方法1. 选优配优:选择优良单株进行组配。
首先是对亲本的筛选,找出高药量、长穗、抗病、耐倒伏等特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进行选择,提高筛选效率。
2. 进行杂交:将优良亲本进行杂交,既可达到增加菌根、抗逆性等性状的目的,也可以对质量进行改良。
如选出供试一族后,要多数选择一点熟悉合成剂,刺激吸收农作物中的养分,来提高优良种质的养分吸收能力和篇尽能力。
3. 种子处理:种子也可以进行脱壳、杀菌处理以保证出苗率。
同时也可以利用外源物质如脂肪酸,刺激幼苗生长,促进代谢,促进根径增粗延迟抽穗。
二、育成品种1. 郝冬小麦:这是国际小麦育种界难产40年后的杰出成果。
该品种在雪域高寒地区国家核心小麦品种测试中,表现出超高的独特性能,其产量超过了北方早春小麦的水平。
2. 亚洲先锋658号:该品种是我国科学家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优化并新增的新品种。
其死活割草灌溉、生育、养护成本相比普通品种也要低许多。
三、育种难点1. 杂交方法的改进,因为棕榈麦原种是近在根系上进行进行杂交串联的,其构建方法远非便利;同时也可以通过外源生物素加入兴奋元素进行进一步改进。
2. 优良基因控制性状的精细找定,冬小麦在光周期控制中易受外界干扰,提高优良基因和非优基因在光周期方面的表现,能够有效提高小麦品质和高产水平。
总之,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的研究探索将是未来冬小麦育种的重点。
只有在科学的育种方法和密切的育成品种关注下,才能大幅度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生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冬小麦新品种--邯4564

冬小麦新品种--邯4564
由邯郸农科院小麦育种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邯4564、1998年3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其在1996年和1997年两年小区、一年小区试验中产量均居首位。
1998年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实践表明,其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等特性。
特征特性:
兰冬性、幼苗匍匐,叶片细长浓绿,前期生长稳健,拔节后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型分散,旗叶略披,株高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层整齐,穗多、穗大、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亩穗数40-45万,穗粒数37个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为中熟品种:抗寒、抗倒、抗病(条、叶锈病,百粉病,叶枯病等)抗干热风,灌浆平稳、落黄好;适应性好。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达620公斤(实打)。
栽培要点:
邯4564不宜晚播,可在10月8-10日播种;适当压低播量,以亩播7-8公斤为宜;提高整地质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4-5方),亩施二胺25公斤,钾肥15公斤,碳氨20公斤,进行药剂拌种;早施追肥,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浇好拔节、孕穗、灌浆水;化学药剂及时除草,后期要严防蚜虫、赤霉病等病虫害。
- 1 -。
湖南培育成功小麦新品“衡观35”

湖南培育成功小麦新品“衡观35”
------单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0%左右,亩节水至少80立方米
------是我国历史上冬小麦生产适应范围最广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
今年麦收,深州市卢家庄村村民卢万宁心里乐开了花,他种的4亩节水麦衡观35平均亩产600多公斤,“与去年比,今年的小麦只浇了2水,亩增产100多公斤,每亩地节本增效200多元,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认定了衡观35,明年还要接着种。
”卢万宁说。
麦收刚过,河南新乡、商丘也传来好消息,那里种植的衡观35,最高亩产680多公斤。
衡观35冬小麦新品种是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独家培育的节水高产“铁秆”小麦新品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品种。
省小麦育种专家、衡观35的主研人陈秀敏介绍,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抗旱品种的选育、旱作栽培技术的研究,衡观35是科研人员利用“杂交后代水旱交替选择与稳定新系抗旱指数法鉴定”的技术,经15年培育出的新品种。
在河北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增产显著。
多年多点试验表明,衡观35新品种单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0%左右,亩节水至少80立方米。
同时,衡观35新品种茎秆粗壮、高抗倒伏,专家认为,衡观35解决了节水小麦品种易倒伏的难题,矮秆大穗结实性强,是干旱年份不
减产,多雨年份不倒伏的节水高产稳产品种。
据了解,目前衡观35已在冀中南部、河南全部、山东西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安徽皖北、江苏淮北、湖北襄樊等黄淮海8个冬麦区种植,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是我国历史上冬小麦生产适应范围最广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