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1《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
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
《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__,这篇__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
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
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
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
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
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2一、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震撼,感人肺腑。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成三个部分来叙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叙述具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第二部分(第三至七自然段),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六年级语文《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霍金在轮椅上是一个鼓舞人心和鼓舞人心的灵感文章。
阅读这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命的初始阶段,学习霍金这样杰出的人物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残酷的命运的精神,从鼓励和启发。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
学生不熟悉霍金,但没有听他的事迹,但文字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心,除了霍金是一个传奇的物理天才令人惊讶,还因为他不是一个折不要扣伤生活的强烈深深感动的人。
以下是相同的为了帮助学生迅速接近霍金,理解文本,我抓住了一个中心词的教学 - 非凡,围绕两个字设计教学 - 非凡的生活,非凡的成就,非凡的精神。
为了突出非凡,我设计了教学的对比方法教学。
这篇文章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非凡的伟人的过程,以及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会听,说,读,写,启蒙,穿插在教学中,层层的突破难度。
缩小学生和霍金之间的距离通过强烈的魅力和联系生活,从这种身体和精神残疾人学到了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惧怕,学会敢于挑战命运,以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命令有美好的生活。
课堂安排,语言简明,课堂思维流动的学生,教学生阅读思考。
达到预期的效果。
缺乏教室
首先,学生不大声朗读,形式更单一。
第二,总是害怕龙,所以在互动时间中断的学生,教室的细节不够好。
三,努力的方向
在未来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更感兴趣的学习和动员学生的主动性在第一位,学生作为课程的准备课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不能组织教学。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围绕霍金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
学习本文,要让同学知道什么呢?除了充分感受霍金身上那乐观英勇的人生态度和对科学执着探究的精神外,我回忆起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师:(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你眼中的霍金是什么样子的?生:他歪着头,肩膀一高一低,似乎很累的样子。
生: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握着拟声器键盘,很仔细地看着大家。
……师:课文是如何描述的呢?(出示内容、指名生读)师:看一看,文中描写霍金标志性动作的时候,是怎么写的?生:似乎是从头到脚的挨次。
生:可是最终还特意写了霍金的嘴巴。
师:既然是按从头到脚的挨次,为什么要把对于嘴的描写放到最终呢?你能结合插图,谈谈你的体会吗?生:我看到插图,第一个印象就是霍金在对着我笑,他的嘴也是比较有标志性的,所以才放在最终。
师:你看到了霍金在对着你笑,那你透过这个微笑看到了什么呢?生:看到了他面对命运的熬煎,依旧乐观的态度。
生:他仿佛在告知大家,他不惧人生中的遭受,只要英勇,可以战胜命运!生:他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脑子没有残疾,他的微笑让我看到了他就是生活的强者!我非常佩服他!……
- 1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参考3 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反思参考3)轮椅上的霍金教学本课,我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1.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
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结论:双腿瘫痪、说话功能被剥夺、身体彻底变形。
这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震撼人心的内容被省去了。
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
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地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一面。
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学本课,我设计思想是从复习入手,让学生再次体会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与霍金的成就和乐观的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让学生对人生中遇到的坎坷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
2.设计抓住霍金是物理天才和是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层次感比较清晰,层层展开教学,循序渐进。
3.教学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简单告诉学生在读书时把那个词体现出来,读得轻重缓急,带着体会读书,学生真正学会朗读。
简简单单学习语文,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先生所说,符合当前教学思想。
霍金的话语,我反复让学生朗读,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心灵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运对霍金如此的残酷,而霍金却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学生较好地体会到了这段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满足、乐观、顽强、执著……4.少讲精讲,重点内容充分让学生朗读,感悟,重点句子重点分析,次要内容,简单一读,甚至不提,主次分明。
5.重感悟,少讲解,很多内容都是让学生朗读感悟出来,学生把自己读书体会充分展示,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老师讲解内容很少。
教学中我一直让学生说,你读明白什么,体会到什么。
6.重视学法指导,轻知识讲解,解释不无悲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解释单个字,连起来理解词语,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7.重视积累拓展,让学生把想对霍金说的话写出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让学生练笔。
霍金的话语,让学生拓展,积累,鼓励学生读课外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轮椅上的霍金_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轮椅上的霍金_苏教版《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文章。
阅读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学生在刚刚开始了解人一辈子的时期中,能学习霍金如此杰出人物的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并从中受到鼓舞和鼓舞,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阻碍,提供学习的榜样。
史蒂芬·霍金是不为学生熟悉的,专门多学生都没有听过他的事迹,但课文却专门容易吸引学生,除了因为霍金的事迹令人感动外,还因为作者那饱含激情的叙述和透彻明快的议论深深地打动人心。
为了关心学生专门快走近霍金,明白得课文,我抓住了教材中的一个中心词——“专门”,围绕这两个字设计教学。
为了突出“专门”,我决定在教学中设计了“对比”的方法开展教学。
本文的教学,是我带领学生走近一位专门伟人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同意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舍弃了专门多繁复的文字教学,只用淳朴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一起去朗读、感悟。
1、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小孩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
只读文字,对小孩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差不多上专门艰巨。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阻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
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感受强者魅力现在的小孩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
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关心学生读明白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假如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会说什么?”小孩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明白得了尽管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轮椅上的霍金》课文里介绍了非凡的科学家霍金以坚强的毅力不断的挑战命运,挑战科学。
他那种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令所有世人啧啧称赞和折服。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他的坚强毅力和人格魅力,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竞争社会里,人要具有这种坚强的毅力简直是太重要了,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为了教育现代的独生子们能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这篇教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充分预习。
说实在的,课前,我心里很没底。
首先,学生没有对残疾人生活的深刻体验,对霍金这样一位外国的著名科学家更是陌生,再加上那些难懂的物理术语。
其次,课文篇幅较长,语言凝练,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课还是要上。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让霍金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搜集资料,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为学习本篇课文进行大量的铺垫。
在上第一课时时,师生进行充分交流,并让学生模仿霍金身体彻底变形后的样子,保持一分钟,再让他们谈谈感受。
然后顺势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是,霍金的形象已初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以读促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本课教学,我抓住女记者的提问来切入本课的教学,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研读命运对霍金究竟怎样残酷及从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与强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以这三大板块来组织本课时的教学。
小学语文:10、《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强烈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轮椅上的霍金》就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人物介绍,也是一篇励志课文。
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是我带领学生走近一位非凡伟人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接受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
一、精心设计提问,创设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真正活动起来的课堂是丰富复杂、变化不拘的,必然会产生思维的火花,自然会有“乱”、有“错”,可是我生怕学生“节外生枝”打乱教学思路,而以教定学,比如教学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那么他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传奇经历呢?轻读第三小节。
你对哪个词的感受最深。
”其实霍金的传奇经历并不只是体现在第三小节,在全文的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但是我怕学生说乱了,就限定学生先感悟这个部分,而教学第四小节时,我自己说出了霍金具有传奇色彩的部分,接着换了个问法:“这位伟大的科学巨人究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目的也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的想法回答问题,不要牵扯出其他问题,能使课顺着我的预想进行。
所以这节课看上去是热闹的,学生准确回答出我所有问题,可是其实我只是关注了举手的学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忽视了不举手的学生,他们的问题就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是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那是生命的激情,是情感的升华。
而我却为了追求表面的好看,而忘了不同的学生需要也是不一样的。
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我更要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心理,使课堂的每一次提问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以学定教,教学设计能按照课堂的生成相机引导,机智地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处理教学现场。
六年级语文《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饱含深情,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励志文章。
阅读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能学习霍金这类杰出人物的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并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对霍金并不熟悉,更没有听过他的事迹,但课文却深深抓住了学生的心,除了因为霍金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令人惊讶外,还因为他,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深深地打动人心。
为了帮助学生很快走近霍金,理解课文,我抓住了教材中的一个中心词——“非凡”,围绕这两个字设计教学——非凡的活着,非凡的成就,非凡的精神。
为了突出“非凡”,我在教学中处处设计了“对比”的方法开展教学。
"
本文的教学,是我带领学生走近一位非凡伟人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接受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将听、说、读、写、悟、穿插于教学,层层突破重难点。
拉近了学生与霍金的距离,感受到强者的魅力,又联系生活,从这一类身残志坚的人身上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困难不畏惧,学会了要敢于向命运挑战,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课堂安排紧奏,语言精练,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流量大,教会学生阅读和思考。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中的不足:
一、学生互动朗读不够,而且形式较单一。
二、总是怕拖堂,所以在互动中不时打断学生的话,课堂细节做的不够好。
|
三、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首位,把学生作为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不能一厢情愿地组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这是一篇人物介绍,写的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生平事迹,赞扬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
面对这样的课文,我知道,文中涉及到的科学术语和相关的物理知识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遥不可及。
因此,阅读时往往会一目十行,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每每遇到这类课文,我都会尝试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这次也不例外。
“真正的有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
情感体验就是一种心智活动。
只有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关注和欣赏故事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了,他们才能将一个陌生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朋友,教学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带领学生们进行情感体验的。
一、对比导入
在导入课文时,我先让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介绍外国科学家的课文,这下同学们劲头来了,纷纷举手抢答,真没想到,他们的记忆力是如此的好,达尔文、富兰克林、诺贝尔……孩子们很快就连珠炮似的说出了一大串名字。
“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科学家都很了不起,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据我所知,他们都是身体健康的人。
那么,我们即将结识的这一位科学家身体是否也很健康呢?请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我趁势导入了课题。
破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中心词“霍金”,再找出修饰语“轮椅上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这一课题的特定性,明白了课题的中心意思是讲“无法用双腿、双脚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的霍金”。
“坐在轮椅上的人还能有什么作为?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说说他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吧。
”紧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设问,设下一个“埋伏”,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之后,对霍金首先产生敬佩、景仰之情。
刘昊伟等几个孩子纷纷讲述了自己熟悉的残疾人的情况。
“听了刚才几位同学对几位残疾人的介绍,同学们有什么见解要发表吗?”我问。
“有,我认为他们生活艰难,工作不便,特别需要我们健康人去关爱和帮助。
”
学生们回答的基本都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霍金是如何生活与工作的吧!”就这样,我把孩子们带入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走近霍金之前就带上了自己对“残疾人”的同情与理解之情。
二、读悟体会
在理解霍金“标志性形象”的含义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霍金在工作和学习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一开始看到霍金“龇牙咧嘴”的样子,有的学生在偷笑,一点儿也不严肃。
我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哪里会那么快入情入境呢?于是,我马上决定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用心地进行反复的朗读、体味,加深学生对霍金战胜顽疾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命运对霍金的残酷无情,从而对他产生由衷的景仰,笑声没有了,大家都被霍金那没有抱怨,为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恩,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