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与《枸杞》诗
古诗后杞菊赋翻译赏析

古诗后杞菊赋翻译赏析文言文《后杞菊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后杞菊赋》是北宋苏轼作的一篇“自嘲”散文,写于诗人任密州太守期间。
文章记述真切,议论风生,颇有谐趣。
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
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
【原文】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
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
因作赋以自广。
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
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
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
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
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
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
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
扪腹而笑。
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
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
“吁嗟!先生,谁使汝坐堂上,称太守!前宾客之造请,后掾属之趋走。
朝衙达午,夕坐过酉。
曾杯酒之不设,揽草木以诳口。
对案颦蹙,举箸噎呕。
昔阴将军设麦饭与葱叶,井丹推去而不嗅。
怪先生之眷眷,岂故山之无有?”先生听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
何侯方丈,庾郎三九。
较丰约于梦寐,卒同归于一朽。
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
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注释】(1)天随生:唐陆龟蒙(?一881)字鲁望。
姑苏(今苏州)人。
自号天随子。
(2)自广:自宽。
(3)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
(4)刘廷式:通守,即通判。
刘廷式,齐州人。
未及第时,议娶其乡农家女。
廷式及第,而其女以疾两目皆盲。
女家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
廷式笑却之,竟娶盲女。
东坡有《书刘廷式事》。
(5)酉:十二时辰之一。
酉时相当于现代的17点至19点。
这里是说,下午很晚才散衙。
(6)噎呕:喉塞作呕。
(7)阴将军设麦饭,井丹推去不嗅:阴将军:阴就。
《后汉书·列传七十三》:“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
建武(东汉光武年号)末,沛主(刘)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
赤壁赋第十四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赤壁赋
第十四段
北宋 苏 轼
作品赏析
• 《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 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 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
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 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 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 “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 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 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论苏东坡之养生诗

论苏东坡之养生诗摘要苏东坡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别是他在贬谪黄州期间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有了深刻的颖悟,也因此养生诗成了苏东坡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苏东坡的养生诗不但记录着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着苏东坡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苏东坡养生诗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以其雄浑壮阔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成为一代豪放派诗人的领军人物。
《宋史》评价苏东坡的诗风为“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清代李调元评价苏诗为“其诗声如律吕,气若山河”,《历代诗余》则云:“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这些评论都将苏东坡的诗词定位于“豪放”这个闪光点上,看重的是苏东坡的诗词对于后世豪放诗风的影响。
其实,苏东坡的诗词是多样性的,因为其生活阅历的丰富,也因其洞察生活的眼光细致入微,所以苏东坡的诗词内容不但包罗万象,风格更是变化万千,特别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因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所以使苏东坡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也有了深刻的颖悟。
因此,苏东坡还写出了一些有关养生的诗,而这些养生诗作为苏东坡诗词中的一个种类,不但记录了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了他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收集到的苏东坡的养生诗分为以下三个类别论述之。
一关于饮食养生的诗在中国烹饪史上,苏东坡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他注重饮食烹饪,讲究口味搭配,是一个有着极深饮食文化造诣的人。
他独创的“东坡肉”和“东坡羹”等,都是被后人传承的佳肴,特别是清淡可口的“东坡羹”,它的制作原料极其简单,成本低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是一道口味纯正的绿色食物,对调节人体脏器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苏东坡对这道羹汤回味隽永,赞不绝口,并作《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赞美此羹,诗云:“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唐宋《杞菊赋》与文人情怀

(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021唐宋《杞菊赋》与文人情怀张申平李荣菊(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摘要:枸菊具有轻身延年、比德兰桂的功用与意蕴。
唐宋文人陆龟蒙、苏轼、张D等人的《杞菊赋》,有着别样文化内涵,也折射出唐宋文人丰富深邃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信念$陆龟蒙《杞菊赋》体现了安贫乐道、追慕圣贤,苏轼《后杞菊赋》体现了旷达超然、无往不乐,张D《续杞菊赋》体现了中和所萃、以道自任$眷杞菊与饭脱粟等成为了唐宋文人精神的$关键词:唐宋;《杞菊赋》;文人情怀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21)01-0060-05唐宋文人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也有着雅致的生活趣味和充盈的精神寄托。
日常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水等,在他们的笔下都充满了人和思想内涵。
研读陆龟蒙《杞菊赋》、苏轼《后杞菊赋》发现,“杞菊”与“脱粟”饭有着样的文化内涵,也折射出唐宋文人丰富深邃的情怀-一、枸菊的功用与文化意蕴:轻身延年,比德兰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药膳同源。
枸杞和菊花这两味中药也因其药性配伍而合称“杞菊”,并被诗词歌赋所吟咏。
中学认为,枸杞身,枸杞叶名曰天精草,,枸杞子,冬骨皮-枸杞具有补肾生精、养肝明安神等功效。
《神农本经》认为:“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10现代医学认为,枸杞具有降血糖血脂、抗动脉硬化等多种价值。
多有枸杞之作-例如,唐代刘禹锡《枸杞井》道:“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还勺可延龄。
”描述枸杞树老枝千姿百态,可成犬状,质料坚固可为手杖。
宋代苏轼《枸杞》称颂“神药”枸杞“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宋陆游《道室即事》道:“松根茯苓味绝珍,甑中枸杞香动人。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东坡赤壁赋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u)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赤壁赋》原文翻译赏析

《赤壁赋》原文翻译赏析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赤壁赋》原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斋厨索然,日食杞菊”的仕宦人生最美——苏东坡《后杞菊赋并序》主旨别解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f a l l o f t h e 8 t h y e a r i n t h e Xi n i n g r e i g n o f S h e n z o n g i n t h e S o n g D y n a s t y ( A D 1 0 7 6 ) ,
续七 年大旱 。 熙 宁七年 , “ 自秋 至冬不 雨 ” 。熙 宁八 年“ 春夏旱 ” , 蝗虫泛 滥 。东坡 为 民请命 , 急上丞 相 韩绛 书 , 陈述蝗 灾 , 宜量 捐秋 税 , 或与倚 阁青苗 钱 ;
论 方 田均 税 、 手 实法 、 免 役法 之 患 ; 请京 东 、 河北 免 榷 盐等 。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8 6 6 6 ( 2 0 1 5 ) 0 1 — 0 0 0 1 — 0 3
T h e Ha r d Of ic f i a l C a r e e r o f “ T o E a t Qi j u D u e t o L a c k o f F o o d ”
年, 东坡 知 颍 州 , 作《 到颍 未 几 , 公 帑 已竭 , 斋 厨索
想不到的“ 扪腹” 之乐 , 作《 后杞菊赋》 以解嘲。 “ 解 嘲” 写得 十分精 辟 。 东 坡外 任密州 , 面 临严
重 自然 灾 害和政 治漩 涡 , 仍 以超然 的情 怀 , 从 杞 菊
的 民生 滋 味 中吸取 了儒佛 道 的治 政哲理 ,透视人 生, 造 福一方 。儒家 的最 高理 想是 “ 兼 济天下 ” , 东
朝 廷减 削公 使钱 太甚 ” , 成 为所 谓 “ 乌 台诗案 ” 罪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文豪苏轼与《枸杞》诗
宋代大文豪苏轼学识渊博,在诗、词、文、书法上均有建树,他还热爱中医中药,潜心研习,造诣较高,对养生之道尤有心得。
在他淋漓酣畅的诗歌里有一首咏药诗《枸杞》,描述并赞美了枸杞的药效对人体的作用。
神药不自闭,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仗扶衰疾。
诗中说,“好的药物是不会自己隐蔽起来的,星罗棋布的生满山坡,白日有牛羊扰挠,每岁还有野火的焚烧,越地的风俗不重视枸杞,把它看做茨棘看待,青春的嫩芽在春天里自然生长,结出烂漫的红果实也不去摘。
我把它移植过来护上短篱笆,紫笋似的芽从节中生出,它的根茎和果实都对人有用,没有可抛弃的地方,大的效用可以使我鬓发玄黑,小的则用来馈赠宾客。
听说罗浮山洞里有千年生的枸杞,但守洞的仙狗有时夜吠,所以不能索取。
倘许我长寿,那就借助枸杞的之力,来治愈我的衰弱之疾。
”
大文豪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迁徒多地,历经磨难,但享年仍近古稀,这在当时已属高寿,与他善于养生,注重保健,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苏轼主张适当服药养生是长寿的得力措施。
所以,他在庭院中种植枸杞,供自己食用及宴请宾朋,《枸杞》一诗就是他潜心服药养生的真实写照。